专题41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流动二-2017年高考生物高_第1页
专题41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流动二-2017年高考生物高_第2页
专题41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流动二-2017年高考生物高_第3页
专题41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流动二-2017年高考生物高_第4页
专题41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流动二-2017年高考生物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物高三高频考点穿透卷41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減动(二)专题介绍:本专题是根据近三年(2014〜2016)的高考真题情况而组织和命制的。其中有近三年的高考真题、仿真题以及百强名校对应考点的题。该专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瞄准高考】一、选择题(2016•全国课标卷III,5)我国谚语中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食物链的原理。若鹰迁入了蝉、螳螂和黄雀所在的树林中,捕食黄雀并栖息于林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鹰的迁入增加了该树林中蝉及其天敌的数量该生态系统中细菌产生的能量可流向生产者鹰的迁入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消耗的环节鹰的迁入改变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答案】C【解析】鷹迁入后,形咸了負擁;植物〜蝉一螳蝸”黄雀〜隊据此可知,摩的迁入会使该树林中黄餐(蝉的天敌)的数量撼少,A错島能量浚动是沿着禽物链迸行的,细菌星分解話不嘗与鐵物旌的构處即细菌的能童不能流向生产暫B諧扇能垦浚动是涪着傭物链进行的,鹰的迁入浚育改变该生态系统能量浇动的方剛E错罠【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2014•海南单科,16)关于土壤微生物的叙述,错误的是()土壤微生物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土壤微生物可作为生态系统的分解者秸秆经土壤微生物分解后可被农作物再利用土壤中的硝化细菌是异养生物,因而不属于生产者【答案】D【解析】土壤微生物以腐生为主,所以多数为生态系统的分解者,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A、B正确;秸秆经土壤微生物分解成水、无机盐和二氧化碳,这些成分可被农作物再利用,C正确;硝化细菌是化能自养型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D错误。【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2014•海南单科,9)将水生植物和小鱼放入盛有水的玻璃缸中,密闭后置于光照、温度等适宜条件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植物为鱼的生存提供氧气鱼可为植物的光合作用提供CO2能量流动可以从植物到鱼,也可以由鱼到植物若该玻璃缸长期置于黑暗中,鱼和植物将会死亡【答案】C【解析】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是鱼生存所必需的,A项正确*鱼呼吸产生的3是植物光合I■乍用的原^E项正确;生态系统的能臺流动是单向的,C项错论长期黑暗条件下,植物因不能进彳就合作用而死亡,鱼会因供氧不足而死亡,D项正确。【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2014•天津卷,3)图a、b分别为农村和城市生态系统的生物量(生命物质总量)金字塔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两个生态系统均可通过信息传递调节种间关系两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均由3个营养级组成城市生态系统不具有自我调节能力,抵抗力稳定性低流经两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均是其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答案】A【解析】题图为农村和城市生态系统的生物量金字塔,不能反映其营养结构组成,且两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不是均由3个营养级组成的,B错误;任何生态系统都具有自我调节能力,但自我调节能力有一定的限度,C错误;城市生态系统需人工输入物质和能量,D错误。【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二、综合题1.(2014•全国卷,33)现有A、B两个密闭、透明的生态瓶,其生物组成和光照条件见下表。一段时间后,发现A瓶的生态系统较B瓶的稳定。生态瓶编号光照含微生物的泥沙浮游藻类水草浮游动物A+++++B一++++注:“+”表示有,“-”表示无。请回答:A瓶中微生物、浮游藻类、水草和浮游动物共同组成了一个,浮游藻类和水草的种间关系为。一段时间后,B瓶中浮游藻类种群密,原因是;浮游动物的种群密度,原因是。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作用是【答案】生物群落竞争降低没有光照,藻类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其他合理【答案】也可)降低氧气与食物不足(其他合理【答案】也可)将动植物遗体残骸中的有机物最终分解成无机物【解析】(□一莖区慚中全部生物的总手的成生物群落,因此虑瓶中的徽生物、浮游蓬类、水草和浮源动物共同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浮游落谿口水草部沟生产者,会■争夺光鳖、生态瓶中的无机栽等,因此两者対畫毎关系。⑵廿炳缺乏光照,潼类不能进行逬合作用,因此一段时间J6浮浦藻类的种群密度将降低;藻类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导致其数壘海少,并导致航內①含量减少,而浮游动物以植物为箕,因此浮浦动物会医I接物和氧气不足导致苴种疇度隆低°在生态系统中,分解者能将动植物遗体残骸中的有机物最终分解成无机物,重新供生产者利用。【题型】综合题【难度】一般(2016•四川卷,9)豌豆蚜和鳞翅目幼虫是利马豆的主要害虫,蝉大眼蝽可取食利马豆及两类害虫。研究人员用疏果剂处理去除部分豆荚后,测试以上动物密度的变化,结果见下表(单位:个/株,疏果剂对以上动物无危害)。物种分组第7天第14天第21天蝉大眼蝽对照组0.200.620.67处理组0.200.100.13豌豆蚜对照组2.004.002.90处理组2.008.7022.90鳞翅目幼虫对照组1.001.310.82处理组1.132.192.03调查豌豆蚜的种群密度应采用法,施用疏果剂后,预测豌豆蚜的种群数量将呈型增长。在该生态系统中蝉大眼蝽属于第营养级,蝉大眼蝽摄入有机物所含的能量,一部分流向,另一部分被蝉大眼蝽同化用于自身呼吸和生长发育繁殖。利马豆根部的根瘤菌可以将空气中的氮转变为供利马豆利用,利马豆与根瘤菌的种间关系为。分析表中数据可知,蝉大眼蝽主要取食,请说明你判定的依据:【答案】样方S二、三分解者含氮的养料互利共生利马豆利马豆豆荚减少后,豌豆蚜和鳞翅目幼虫的密度增加,而蝉大眼蝽密度减少【解析】(1)豌豆属于植物,调查其种群密度的方法是样方法,施用疏果剂后,豌豆蚜的处理组的种群数量应先增加后趋于稳定,呈“S”型增长。(卽蝉玄眼蜡可取童利马豆及两譴喜虫,故其属于第二I三营养级*蝉大眼蜡摄入育机物所含的能重,—部分流向分鱒者,另一認分被蝉大眼猛用于自身呼嘅禾咗长发肓鸞殖*⑶根瘤菌能够将空气中爵专化列含氮的养料,供和2豆利用,而利日豆可为根猜菌提供有机营养。利马豆与t艮霸圜醐中间关系为互刹共生。(时利麗豆莫;廉少后,琬豆妍和缆翅目幼虫密废塔加,而蝉犬眼嫦密度海少,说明蝉大目躍主要取負制【题型】综合题【难度】一般(2015•安徽理综,2911)果园可作为一个生态系统进行管理。利用生物防治方法可控制果园害虫种群密度,如用信息素(E)-2—壬烯醇诱捕害虫丽金TOC\o"1-5"\h\z龟,可破坏其种群的。科研人员对板栗园内的栗瘿蜂和长尾小蜂的数量进行了连续5年的监测,结果如图。据此判断这两个物种的种间关系是。每年输入果树的能量,一部分被初级消费者摄入,一部分储存于果树的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中,其余能量的去处是、。如果不对果园土壤进行管理,果树林下将会出现从一年生草本植物为优势,到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优势,再到草本与灌木混生等阶段的演替。在草本与灌木混生阶段,果园内很少有一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其原因是【答案】性别比例捕食在果树的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被分解者分解和贮存在未分解的残枝败叶一年生植物在争夺阳光和空间等竞争中被淘汰【解析】⑴利用性侣息素可谨杀处于繁獪期的雄性个愀破坏种髀的性别比例,从而脊效降低种群的出生率。2)长雇小蟻的数量与栗痼蛟数量的娈化曲线符合捕席关系曲线,故可判断两者具奁捕盒关系“⑶一个营养级嚎高营养级除外)能量的去向有:通过呼服作用曲能形式散失*流入下一营养级、被分解者分解禾Iffi、未緩制帰等・(封一年生草本植物値株綾小,与多年生草本和滝木在竟争阳光和空间时处于劣势,故逝渐褲淘沐*【题型】综合题【难度】一般【锁定考点】一、选择题某生物兴趣小组以带有落叶的表层土壤(深5cm左右)为实验材料,研究土壤微生物在适宜温度下的分解作用,对土壤处理情况见下表。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1组2组3组4组土壤处理灭菌不灭菌灭菌不灭菌湿润湿润较干燥较干燥该实验能探究不同土壤湿度条件下,土壤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作用为了控制实验中的无关变量,作为实验材料的落叶也应进行灭菌处理该实验的自变量为土壤是否进行灭菌处理,实验中的对照组是1组和3组预期结论是1组、3组的落叶不被分解,2组、4组中的落叶被不同程度地分解【答案】C【解析】该实验中1组、2组是湿润土壤,3组、4组是较干燥土壤,1组、2组与3组、4组对照,可以探究不同土壤湿度条件下,土壤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作用;该实验中对土壤采取了灭菌和不灭菌的处理,这是对自变量的处理,落叶上存在的微生物属于无关变量,为了避免无关变量对实验的干扰,应将各组的落叶进行灭菌处理;该实验的自变量为土壤是否进行灭菌处理及土壤的湿度,实验中的对照组是2组和4组;由于1组、3组的土壤进行了灭菌处理,土壤中没有微生物,则1组、3组中的落叶不被分解,而2组、4组中有微生物,但由于土壤湿度不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有一定差异,因此,2组、4组中的落叶被不同程度地分解。【题型】选择题【难度】较难如图所示为某生态系统内各种生物的能量流动情况,①〜⑫表示能量,其中⑩、⑪、⑫表示相应营养级同化的能量,甲、乙、丙、丁、戊表示生物类群。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图中丁的“绿色”为丙提供了采食的信息,这体现了信息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甲所同化的能量总量生态系统中第二营养级与第三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⑪/⑫X100%图中甲、乙、丙各自粪便中的能量依次属于⑤⑥⑦或⑩⑧中的能量【答案】A【解析】辔色植物的“绿邑"为植食动精携供了采倉的1E息,这悔见了佶息能解调节生物惭中同关系,臥维持主态系统的稳走,人正斷该主态系统中牛产者(即图中丁而不衆甲)所固定的能量是浚入该生态系统的烂能量,b不正關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效車二莹轟籍普霧醫小°%又因第二营养级同化的总能量为⑩,第三盏养级同化的总能蚩为⑪「所以第二萱养级与第三養养级之间的能劉专槪率为⑪陋x10輿,c不正确]某营养舉灌便中的能臺是上一营养级同化的能虽的一咅吩,故甲.乙、丙各自誉便中的^蛊要么雇于⑥、⑦、©.婆么雇于⑪、⑩、®tU不正确*【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下表是能量流经某种植食性动物时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项目摄食量粪便量呼吸消耗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能量(kJ)530330X110X表示的能量大小不能确定该植食性动物同化的能量中有25%以热能的形式散失掉表中四个量之间没有一定的数量关系流向第三营养级生物的能量至多为40kJ【答案】D【解析】摄宜量-粪谨量二呼吸消耗量+用于生长发肓和繫殖的育缠,故X为帥kJ,乩匚项错误;该植倉世动翔同化的能量中有碗七EX1CCR4顒以热能的形式散失掉,E项错诫该植負性动物同化的能量为200叮,则该植首性动物溢问第三盲养圾的能量最多有200X20%二胡kJ,P项正确,【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下列属于生态系统功能过程描述的是()生产者的遗体、残枝、败叶中的能量被分解者利用,经其呼吸作用消耗在植物f鼠f蛇这条食物链中,鼠是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蜜蜂发现蜜源时,就会通过“跳舞”动作“告诉”同伴去采蜜根瘤菌将大气的氮气转化成为无机氮的化合物被植物利用,最后重新回到大气中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答案】B【解析】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有: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生产者的遗体、残枝、败叶中的能量被分解者利用,经其呼吸作用消耗,属于能量流动功能,①正确;在植物一鼠一蛇这条食物链中,鼠是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这里分析的是营养结构,不是生态系统的功能,②错误;蜜蜂发现蜜源时,就会通过“跳舞”动作“告诉”同伴去采蜜,属于信息传递功能中的行为信息,③正确;根瘤菌将大气的氮气转化成为无机氮的化合物被植物利用,最后重新回到大气中,属于物质循环功能,④正确。综上所述,属于生态系统功能过程描述的有:①③④。【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一个池塘中含有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分解者,其中生产者固定的全部能量为a,流入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分解者的能量依次为b、c、d,三者呼吸消耗的能量依次是e、f、g。下列表述正确的是()cA.cA.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X100%能量大小关系为a>b+c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属于其同化量的一部分流入该生态系统中的总能量为a+b+c+d【答案】B【解析】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c/dX陆A项错误、由于生产者固定的全部能量为3则谥入第二营养组的能量h最參为皿浚入第三言养级的能量匚最势为如故4+sB项正确,初级消费者楚便申的^量属干生产者的能量M项错氓生产者固定的全部能蚩包是■■凌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片项错误。【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二、综合题1.图所示为某生态系统内能量的流动情况,其中A、B、C为相应营养级同化的总能量。回答下列问题。1)生态系统的结构为(2)该生态系统内,第二营养级与第三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该值一般情况下不应大于。(3)次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属于(填图中相应字母),经(填图中序号)途径流向分解者。(4)该生态系统中,某初级消费者的种群密度下降对次级消费者的影响非常显著,可见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填“较弱”或“较强”)。(5)从图中信息可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答案】(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食物网)(2)C/BX100%20%(3)B②(4)较弱(5)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解析】(1)生态系统的结构为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