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际贸易实务案例题】国际贸易实务案例分析题(附答案)外开业的信用证,规定:“于或约于5月15日装船”。该公司于5月8日装船,并向银行提交了一份5月8日签发的提单,但却遭到银行拒绝付款,问这是为什么?答:按照《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的规定,假如信用证对装运日期使用“约或大约”,应视作规定日期前后5天的时间内装运,起讫日期涉及在内。因此,本例中信用证规定”于或约于5月15日装船”,按上述规定,实际装运日期应是5月10日一5月20日。而卖方于5月8日装船并提交5月8日签发的提单,开证银行当然可以“单证不符”为由拒收单据,拒付货款。2、某公司接到一份经B银行保兑的不可撤消信用证。当该公司按信用证规定办完装运手续后,向B银行提交符合信用证各项规定的单据规定付款时,B银行却声称:该公司应先规定开证行付款,假如开证行无力偿付时,则由他保证付款。问B银行的规定对不对?答:B银行的规定是毫无道理的。理由如下:按照《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的规定,对信用证加具保兑的银行,在遵守信用证一切条款的条件下,对受益人承担付款、承兑的责任,保兑行在信用证业务中,承担第一付款人的责任。因此就本案例来讲,B银行为信用证的保兑行,他也就承担了一方面付款的责任,对受益人提交的符合信用证规定的单据承担付款责任,而不是俟开证行无力付款时他再保证付款。他对受益人的规定,是混淆了“保兑”和“担保付款”两种概念,他的规定是不合理的。3、某开证行按照自己所开出的信用证的规定,对受益人提交的,经审查符合规定的单据已履行了付款责任。但在进口商向开证行赎单后发现单据中提单是倒签的,于是进口商立即规定开证行退回货款并补偿其他损失,问进口商的规定合理吗?答:进口商的规定不合理。案例2案情简介:印度孟买一家电视机进口商与日本京都电器制造商洽谈买卖电视机交易。从京都(内陆城市)至孟买,有集装箱多式运送服务,京都本地货运商以订约承运人的身份可签发多式运送单据。货品在京都距制造商5公里的集装箱堆场装入集装箱后,由货运商用卡车经公路运至横滨,然后再装上船运至孟买。京都制造商不愿承担公路和海洋运送的风险;孟买进口商则不愿承担货品交运前的风险。试对以下问题提出你的意见,并说明理由:(1)京都制造商是否可以向孟买进口商按FOB、CFR、CIF术语报价?(2)京都制造商是否应提供已装船运送单据?(3)按以上情况,你认为京都制造商应当采用何种贸易术语?要点评析:(1)京都制造商不可以向孟买进口商按FOB、CFR、QF术语报价。由于这三个术语只适合水运,交货点都在装运港船舷,即本案中的横滨港船舷。但本案中京都制造商不愿承担京都至横滨这段公路运送的风险,因此交货点应当在京都,合用多式联运。所以不能按FOB、CFR、CIF术语报价。(2)京都制造商不需提供已装船运送单据。由于多式联运方式下不需要提供已装船提单。(3)按以上情况,京都制造商应当采用交货点在货交承运人处,合用各种运送方式的贸易术语如FCA京都、CPT孟买、CIP孟买。由于这三种术语的交货点都在京都货交承运人处,一旦在京都完毕交货,京都制造商就不用承担之后发生的风险,符合京都制造商的规定;另一方面,印度进口商也无需承担交货前的风险,符合印商的规定。但是这三个术语中QP术语为首选,由于此术语中包含保险,京都至孟买的风险可由保险公司承保,假如发生承保范围内的风险,印商可向保险公司索赔。案例3案情简介:我某出口公司拟出口化妆品去中东某国。正好该国某中间商积极来函与该公司联系,表达乐意为推销化妆品提供服务,并规定按照每笔交易的成交金额给予佣金5%o不久,经该中间商与本地进口商达成CIFC5%总金额50000美元的交易,装运期为订约后的2个月,并签订了销售协议。协议签订后,该中间商即来电规定我出口公司立即支付佣金2500美元。我公司复电称:佣金需待货品装运并收到所有货款后才干支付。于是,双方发生了争议。试问:这起争议发生的因素是什么?我出口公司应接受什么教训?要点评析:这起争议发生的因素是事先未协商好佣金的支付时间。我出口公司应吸取的教训是此后与佣金商就何时支付佣金做出明确规定,并达成书面协议。一般而言,出口业务中,佣金应当在出口公司收到所有货款后才干支付。由于,中间商的服务,不仅在于促成交易,还应负责联系、督促实际买主履约,协助解决履约过程中也许发生的问题,以便协议得以圆满履行。案例4案情简介:与利比亚商人订立的出口协议,使用的贸易术语为CFR,目的港规定为”的黎波里”,我方交货时误将货品运往黎巴嫩的“的黎波里”港,导致损失。试分析我方工作中的教训。要点评析:世界上重名的地方常有存在,建议在重名的地方后面加注其所在国家,城市等。案例5案情简介:我国某外贸公司以FOB中国港口条件与新加坡商人达成一笔出口交易,新商开来信用证的金额和单价均按FOB中国港口计,规定货运日本横滨港,并在提单上表白“运费已付”字样,试分析新商为什么要这样做?我方应如何解决?要点评析:我司以FOB中国港口条件与新加坡商人成交,因此无需支付运费,新商却规定提单上表白“运费已付”字样,也许是新商是一个中间商,将货品转售下家时采用了主运费已付类的术语,比如QF等,下家规定提单上表白“运费已付”字样,所以他向我司提出此规定。为了便于新商的交易,我司可以答应当规定,但前提是新商要把运费事先付给我司。案例6案情简介:我某公司以FOB条件出口一批冻鸡。协议签订后接到买方来电,称订舱较为困难委托我方代为订舱。为了方便协议履行,我方接受了对方的规定。但由于船期比较紧张,时至装运期我方在规定装运港无法订到合适的舱位,且买方又不批准改变装运港。因此,到装运期满时货仍未装船,买方因销售季节即将结束便来函以我方未按期订舱履行交货义务为由撤消协议。试问:我方应如何解决。要点评析:规定买方必须付款。由于FOB项下办理运送是买方义务,卖方只是代为办理,风险和费用由买方承担。案例7案情简介:某年,中国某出口商以QF魁北克价格向加拿大某进口商出口500公吨核桃仁,由于核桃仁属季节性商品,进口商规定且双方批准订立如下协议条款:信用证开证日期:9月底装运:不迟于10月31日,不允许分装和转船到达日期:不得迟于11月30日。否则,买方有权拒收货品支付条件:信用证下90天远期汇票由于天气恶劣,班轮于12月5日才到达魁北克。因此,进口商拒绝提货,除非按货品总价值打20%折扣以补偿进口商所发生的损失。通过多轮痛苦谈判,该交易以出口商损失360,000美元,即货品总价值的15%折扣而告终。问:该案例的症结何在呢?要点评析:该案例的症结在于到达日期条款。对于出口商来说,其最大错误在于在于自己的无知或疏忽批准将这一条款写进了协议。上述协议虽然是以CIF术语的形式订立的,但并非真正的CIF协议。根据《INCOTERMS2023》,QF的交货点在装运港船舷,卖方只要在规定期间将货品越过装运港船舷,就完毕了交货义务,所以真正的CIF协议属于装运类协议,卖方无需保证货品何时到达何地。由于国际贸易术语是惯例,属于选择性约束力,当事方可以将惯例修改之后写入协议,协议规定高于惯例。本案即属此种情况:协议虽选用CIF术语,但同时规定货品保证到达目的港的时间,是一份有名无实的CIF协议,这种协议实质上是一种到货类协议。可见本案中卖方拿的是装运类的低价格,承担的却是到达类的高风险。案例8案情简介:我方从泰国A公司进口一批大米,签定“CFR上海”协议,货轮在台湾海峡附近淹没。A公司未及时向我方发出装船告知,我方未办理投保,无法向保险公司索赔。故我方规定对方承担责任,但泰国A公司以货品离港,风险已经转移给我方为由拒绝承担责任。问:泰国A公司的行为是否合理,究竟由谁承担责任?为什么?要点评析:不合理。由于我方未及时投保是卖方未及时告知导致的,因此泰国A公司应当承担责任。案例9案情简介:我某出口公司按QF条件、凭不可撤消即期议付信用证支付方式向科威特ABC公司出售货品一批。ABC公司按协议规定开来不可撤消即期议付信用证,并经我方审核无误。我出口公司在信用证规定的装运期限内将货品在装运港装上开往目的港的海轮,并在装运前向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按QC条款办理了货品运送保险。但装货海轮在开航后不久起火爆炸淹没,该批货品所有灭失。你认为,我出口公司该如何解决,并说明理由。要点评析:凭相符单据规定买方付款,由于CIF的风险点在装运港船舷,货损发生在我方交货之后,因此风险由买方承担。但是买方付款后,我方可将单据交给买方,并对保险单背书,协助买方向保险公司索赔。案例10案情简介:我内陆某出口公司于2023年2月向日本出口30吨甘草膏,每吨40箱共1200箱,每吨售价为1800美元,FOB天津新港,共54000美元,即期信用证,装运期为2月25日之前,货品必须装集装箱。该出口公司在天津设有办事处,于是在2月上旬便将货品运到天津,由天津办事处负责订箱装船。不料货品在天津存仓后的第三天,仓库半夜着火,是夜风大火烈,抢救不及,1200箱甘草膏所有被焚。办事处立即告知内地公司总部并规定尽快补发30吨,否则无法按期装船。结果该出口公司因货源不济,只好规定日商将信用证的有效期和装运期各延长15天。清分析此案应吸取的教训。要点评析:我国进出口公司长期以来不管采用何种运送方式,对外洽谈业务或报盘仍习惯用FOB、CFR和QF三种贸易术语。但在滚装、滚卸、集装箱运送的情况下,船舷无实际意义时应提倡尽量改用FCA、CPT及QP三种贸易术语,特别是内陆地区的出口。案例中出口公司所在地正处在铁路交通的干线上,外运公司在该市有集装箱中转站,即可接受拼箱托运也可接受整箱托运。假如当初采用FCA(该市名称)对外成交,出口公司在本地将1200箱交中转站或自装自集后将整箱(集装箱)交中转站,不仅风险转移给买方,并且本地承运人(即中转站)签发的货运单据即可在本地银行办理议付结汇。该公司自担风险将货品运往天津,再集装箱出口,不仅加大了自身风险,并且推迟结汇。案例11案情简介:我方按CIF条件进口一批床单,货品到达我方后发现床单在运送途中部分受潮,而卖方已如期向我方提交了协议规定的全套合格单据并规定我方支付货款。问我方能否以所交货品受潮为由而拒付货款或向卖方提出索赔?要点评析:不能,由于CIF的风险点在装运港船舷,而货损是发生在越过船舷之后,卖方已完毕交货,风险已转移至买方,所以不能以此为由拒付,但是可以凭保单向保险公司索赔,当然,假如是承运人责任,应向承运人规定补偿。案例12案情简介:我方按CIP南京条件进口10公吨化肥,其经海上运送,到达上海港后转为公路运送运至南京。我方受领货品后,卖方有求我方支付货款和公路运费,请问卖方行为是否合理?要点评析:不合理。由于CIP南京,卖方负责办理运送,并支付运费到南京,因此卖方只需支付货款即可。案例13案情简介:我某出口公司对某日商出口大米,做出发盘,其中规定:每公吨CIF大阪150美元,装运港是大连,现日商规定我方改报FOB大连价,我出口公司对价格应如何调整?假如最后按FOB条件签订协议,买卖双方在所承担的责任、费用和风险方面有何差别?要点评析:应从CIF中扣除运费和保险费,从而求得FOB价。按照CIF和FOB成交的风险同样,由于两者的风险点都在装运港船舷,区别重要在于QF相对FOB,卖方义务增长了办理运送和保险的责任,并支付运费和保险费。案例14案情简介:我某外贸公司按照CIF伦敦向英商出售一批货品。卖方在规定的装运期内装船并取得相应单据。货品在运送过程途中时逢埃以战争爆发,苏伊士运河关闭,只能绕道非洲南端。事后买方就航行途中发生的绕航费用、货品湿损以及未能按预计时间到达向我方提出索贻。问我方是否应当补偿?为什么?要点评析:我方无须补偿,由于CIF的风险点在装运港船舷,卖方按照协议约定期间、地点完毕货品装运即完毕交货,对于交货后的风险应由买方承担。案例15案情简介:我某出口公司与外商按CIFLandedLondon条件成交出口一批货品,协议规定,商品的数量为500箱,以信用证方式付款,5月份装运。买方按协议规定的开证时间将信用证开抵卖方。货品顺利装运完毕后,卖方在信用证规定的交单期内办好了议付手续并收回货款。不久,卖方收到买方寄来的货品在伦敦港的卸货费和进口报关费的收据,规定我方按收据金额将款项支付给买方。问:我方是否需要支付这笔费用,为什么?要点评析:对于在伦敦港的卸货费,应当由我方支付;但是进口报关费,不应由我方支付。由于我某出口公司与外商按CIFLandedLondon条件成交,所以支付的运费应当涉及卸至伦敦港码头的卸货费。但是QF贸易术语项下的进口清关是买方的义务,因此,我方不需支付进口报关费。案例16案情简介:我方以FCA贸易术语从意大利进口布料一批,双方约定最迟的装运期为4月12日,由于我方业务员疏忽,导致意大利出口商在4月15日才将货品交给我方指定的承运人。当我方收到货品后,发现部分货品有水渍,据查是由于货交承运人前两天大雨淋湿所致。据此,我方向意大利出口商提出索赔,但遭到拒绝。问:我方的索赔是否有理,为什么?要点评析:无理。由于FCA项下,我进口方负责运送,但我方未在协议约定的装运期内派去运送工具,导致卖方无法及时交货,所以在运送工具晚到的时间内发生的损失应当由我进□方承担。案例17案情简介:某出口公司A同新加坡的客户因价格条款发生了一些分歧,一直争执不下。A和这个客户做的业务是空运方式进行运送,A认为“CIF”只合用于“海运及陆运方式”而不是用于“空运方式。所以坚持用“QP”条款(并且银行方面也坚持按照国际惯例空运必须使用“QP”)。可客户坚持要用“QF”,他们认为“QP”比“CIF”多一个费用。A想问到底“CIP”和“QF”在费用上有什么区别?A的做法是不是对的?要点评析:CIP比CIF多了一个内陆地区到装运港装船之前的运送费用。A的做法对的。由于QP的风险点在货交承运处,而QF的风险点在装运港船舷,因此出口业务中采用前者便于卖方及早交货。案例18案情简介:新加坡A公司与马来西亚B公司订立FCA协议,购买500吨白糖,协议约定提货地为B公司所在地。2023年7月3日,A公司派代理人到B公司提货,B公司已将白糖装箱完毕并放置在临时敞蓬中,A公司代理人由于人手不够,规定B公司帮助装货,B公司认为已履行完应尽义务,故拒绝帮助装货。A公司代理人无奈返回,3日后A公司再次到B公司所在地提走货品。但是,在货品堆放的3天里,因遇湿热台风天气,货品部分受损,导致10%的脏包。问:该损失应由哪一方承担?要点评析:Incoterms2023重新规定了FCA术语下装货和卸货的义务:交货地在卖方所在地时,卖方负责装货;交货地在卖方所在地之外时,卖方不负责卸货。可见,在本案中,B公司将货品装箱并存放后,并未履行完交货义务,B公司应负责装货。A公司在3日后自行派人将货品装车并提走,可以视为放弃了规定B公司装货的权利,但在此之前的货品灭失或损坏的一切风险仍应由B公司承担。案例19案情简介:我国无锡某公司采用FOB上海向美国出口货品一批,装运期为5月份,集装箱装运。我方4月26日收到买方发来的装船告知,告知我方载货船舶将于5月15日到达装运港。为了及时装运,我公司业务员于5月10日将货品从无锡运至上海码头仓库,不料货品因当夜仓库发生火灾而所有损失。问:(1)以上损失是否应当由我方承担?为什么?(2)若采用FCA无锡交货,该损失是否应当由我方承担?为什么?(3)采用FCA贸易术语和FOB贸易术语在交货地点、运送方式和单据、结汇时间等方面存在哪些不同?要点评析:(1)以上损失应当由我方承担。由于FOB上海的风险点在上海装运港船舷,该损失发生在货品越过船舷之前,因此由卖方承担。(2)若采用FCA无锡交货,该损失不应当由我方承担。由于FCA无锡的风险点在无锡货交承运人处,而该损失发生在运出无锡之后,因此风险已转移至买方。(3)采用FCA贸易术语和FOB贸易术语在交货地点、运送方式和单据、结汇时间等方面存在哪些不同?FOBFCA交货地点:装运港船舷货交承运人处运送方式:水运各种运送方式运送单据:提单依运送方式而定结汇时间:转运港越过船舷之后货交承运人之后案例20案情简介:中国A公司(买方)与澳大利亚B公司(卖方)于某年3月20日订立了5000公斤羊毛的买卖协议,单价为314美元/KG,CFR张家港,规格为型号T56FNF,信用证付款,装运期为当年6月,我公司于5月31日开出信用证。7月9日卖方传真我方称,货已装船,但要在香港转船,香港的船名为Safety,预计到达张家港的时间为8月10日。但直到8月18日Safety轮才到港,我方去办理提货手续时发现船上主线没有协议项下的货品,后经多方查找,才发现协议项下的货品已在7月20日由另一条船运抵张家港。但此时已导致我方迟报关和迟提货,被海关征收滞报金人民币16000元。我方向出口方提出索赔。要点评析:在船名船期告知错误这一问题上,责任在卖方是不容置疑的。由于根据CFRA7的规定,卖方有义务将转船的变化情况及时告知买方,以便买方能采用通常必要的措施来提取货品。可是本案的卖方没有这样做,使得我方不得不设法打听货品的下落甚至支付滞报金之类的额外费用。故仲裁庭裁决出口方补偿滞报金给我方。案例21案情简介:2023年5月,美国某贸易公司(以下简称进口方)与我国江西某进出口公司(以下简称出口方)签订协议购买一批日用瓷具,价格条件为CIFLOS-ANGELES,支付条件为不可撤消的跟单信用证,出口方需要提供己装船提单等有效单证。出口方随后与宁波某运送公司(以下简称承运人)签订运送协议。8月初出口方将货品备妥,装上承运人派来的货车。途中由于驾驶员的过失发生了车祸,耽误了时间,错过了信用证规定的装船日期。得到发生车祸的告知后,我出口方即刻与进口方洽商规定将信用证的有效期和装船期延展半个月,并本着诚信原则告知进口方两箱瓷具也许受损。美国进口方回电称批准延期,但规定货价应降5%。我出口方回电据理力争,批准受震荡的两箱瓷具降价1%,但认为其余货品并未损坏,不能降价。但进口方坚持规定所有降价。最终我出口方还是做出让步,受震荡的两箱降价2.5%,其余降价1.5%,为此受到货价、利息等有关损失共计达15万美元。要点评析:本案例充足表白了CIF术语在应用于内陆地区出口业务时显得“心有余而力局限性北风险转移严重滞后于货品实际控制权的转移对运送单据规定的限制致使内陆出口方无法在本地交单内陆地区使用CIF术语尚有一笔额外的运送成本对于更多采用陆海联运或陆路出口的内陆地区来说,QP比QF更合适。从合用的运送方式看,QP比QF更灵活,更适合内陆地区出口。从出口方责任看,使用CIP术语时,出口方风险与货品的实际控制权同步转移,责任可以及早减轻。从使用的运送单据看,使用QP术语有助于内陆出口业务在本地交单结汇。案例22案情简介:我国黑龙江某外贸公司2023年以FOB条件签订了一批皮衣买卖协议,装船前检查时货品的品质良好且符合协议的规定。货到目的港后卖方提货检查时发现部分皮衣有发霉现象,经调查确认因素是由于包装不良导致货品受潮引致,据此买方向卖方提出索赔规定。但是卖方认为货品在装船前品质是合格的,发霉在运送途中发生的,因此拒绝承担补偿责任。对此争议应作何解决?要点评析:尽管发霉是在运送途中发生的,但是产生发霉的因素,即包装不良因素则是在装船前已经存在了,因此是卖方在履约过程中的过失。按照有关FOB的风险转移规定,卖方有理由提出索赔规定,卖方的拒绝是没有道理的。案例23案情简介:2023年1月份我国某一进口商与东南亚某国以CIF条件签订协议进口香米,由于考虑到海上运送距离较近,且运送时间段海上一般风平浪静,于是卖方在没有办理海上货运保险的情况下将货品运至我国某一目的港口,适逢国内香米价格下跌,我国进口商便以出口方没有办理货运保险,卖方提交的单据不全为由,拒收货品和拒付货款。请问我方的规定是否合理,此案应如何解决?要点评析:我方的规定是合理的。尽管我方的动机是由于市场行情发生了对其不利的变化,但是由于是CIF贸易方式,规定卖方凭借合格完全的单证完毕交货义务。本案中卖方没有办理货运保险,提交的单据少了保险单,即使货品安全到达目的港,也不能认为其完毕了交货义务。案例24案情简介:我方进口商以FOB条件从巴西进口橡胶,但是我方由于租船困难,不能在协议规定的时间内到装运港接运货品,从而出现了较长时期的货等船现象,于是巴西方面规定撤消协议并向我方进口商提出补偿损失的规定。巴西出口商的做法是否合理?要点评析:根据FOB条件成交,规定买方在约定的期限租船到指定的装运港接运货品。我方没能及时派船接运货品,属于违约行为,因此巴西出口商有权以此为由撤消协议并规定补偿损失。案例25案情简介:某年某月中国某地粮油进出口公司A与欧洲某国一商业机构B签订出口大米若干吨的协议。该协议规定:规格为水分最高20%,杂质最高为1%,以中国商品检查局的检查证明为最后依据:单价为每公吨。美元,FOB中国某港口,麻袋装,每袋净重❷公斤,买方须于派船只接运货品。B并没有按期派船前来接运,其一直延误了数月才派船来华接货,当大米运到目的地后,买方B发现大米生虫。于是委托本地检查机构进行了检查,并签发了虫害证明,买方B据此向卖方A提出索赔20%货款的损失补偿。当A接到对方的索赔后,不仅拒赔,并且规定对方B支付延误时期A方支付的大米仓储保管费及其它费用。此外,保存在中国商品检查局的检查货样至争议发坐后仍然完好,未生虫害。请简要回答下列问题:1.A规定B支付延误时期的大米仓储保管费及其他费用能否成立,为什么?2.B的索赔规定能否成立,为什么?要点评析:1,可以成立,由于按FOB条件,由买方指定船只并订立运送协议,假如买方指定的船只不能在规定日期到达,则应由买方承担一切由此而产生的额外费用。在本案中,B并没有按期派船前来接运,导致逾期提货,违反了双方之间的协议约定,应当对延误时期A方支付的大米仓储保管费及其他费用负责。2,不能成立,由于按FOB条件,买方承担货品自装运港越过船舷以后的一切风险。买方A只能保证大米在交货时的品质,对运送途中所引起的大米品质变化不属卖方责任,并且协议规定:以中国商检局的检查证明为最后依据,而保存在中国商品检查局的检查货样至争议发生后仍然完好,未发生虫害,因此可以肯定卖方A交货时的品质是完好的。案例26案情简介:某出口公司按QF伦敦向英商出售一批核桃仁,由于该商品季节性较强,双方在协议中规定;买方须于9月底前将信用证开到,卖方保证运货船只不迟于12月2日驶抵目的港。如货轮迟于12月2日到达目的港.买方有权取消协议,如贷款已收,卖方必须将贷款退还买方。问这一份协议的性质是否属于CIF协议?要点评析:这一协议的性质不再属于CIF协议。由于协议条款内容与QF自身的解释相抵触。抵触有二;一是协议在C1F条件下竟规定了“到贷日期”.这与QF价格术语所赋予的风险界线划分的本意相馆,按QF是装运港交货,货品超越船舷后的一切风险均由买方负责。假如限定到货日期,岂不是耍卖方承担超越船舷后的一切风险;二是QF是“象征性交货”,只要卖方提供齐全、对的的货运单据,买方不能拒收单据,拒付贷款。而该协议竞规定'如货运船只不能如期到达,买方将收回货款,事实上成了货到付款。由此看来,该协议的一些重要条款已与CIF价格术语的本意相抵触。尽管名义上是按QF成交,但实质上并不是QF协议性质根据《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的规定,银行审核单据,只看其表面的“单证相符”与否,至于单据的真伪、单据的形式等概不负责。因此,就本例来讲,进口商于付款赎单后才发现提单日期是倒签的,银行对此没有向受益人追偿货款的责任,也无向开证申请人退回货款的义务。这项损失,进口人只能按买卖协议向出口方、承运人索赔,而与开证行完全无关。4、我某外贸公司与荷兰进口商签订一份皮手套协议,价格条件味CIF鹿特丹,向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投保一切险。生产厂家在生产的最后一道工序将手套的温度减少到了最低限度,然后用牛皮纸包好装入双层瓦楞纸箱,再装入20尺集装箱,货品到达鹿特丹后,检查结果标明:所有货品湿、霉、沾污、变色,损失价值达8万美元。据分析:该批货品的出口不异常热,进口地鹿特丹不异常冷,运送途中无异常,完全属于正常运送。试问:(1)保险公司对该批损失是否补偿?为什么?(2)进口商对受损货品是否支付货款?为什么?(3)你认为出口商应如何解决此事?答:(1)保险公司不赔。因是商品自身的内在缺陷,属除外责任,保险人对此不负责。(2)进口商应支付货款。由于CIF条件是凭单付款,本案的进口商付款后可凭检查证书向出口商提出索赔。(3)出口商对此负补偿之责任。5、某载货船舶在航行途中忽然触礁,致使部分货品遭到损失,使个别部位的船板产生裂缝,急需补漏。为了船、货的共同安全,船长决定修船,为此,将部分货品卸到岸上并存仓,卸货过程中部分货品受损。事后记录这次事件导致的损失有:(1)部分货品因船触礁而损失;(2)卸货费用、存仓费用以及货品损失。问从上述各项损失的性质来看,属于什么海损?答:(1)是因运送工具遇意外事故而导致的直接损失,属单独海损;(2)是因维护船、货共同安全、进行修船而导致的损失和产生的费用,属共同海损。1、某货从天津新港驶往新加坡,在航行中航船货品起火,大火蔓延到机舱,船长为了船货的安全决定采用紧急措施,往舱中灌水灭火,为遂被扑灭,但由于主机受损,无法继续航行,于是船长决定雇用拖轮,将货船拖回新港修理,检修后,重新驶往新加坡。事后调查,这次事件导致的损失有:①1000货品被烧毁;②600箱货由于灌水灭火受到损失;③主机和部分甲板被烧坏;④拖船费用;⑤额外增长的燃料和船长、船员的工资。从上述情况和各项损失的性质来看,哪些属单独海损,哪些属共同海损,为什么?答:(1)以上各项损失,属于单独海损的有①③;属于共同海损的有②④⑤。(2)本案例涉及海上损失中部分损失的问题,部分损失分两种,一种是单独海损,一种是共同海损。所谓单独海损,指损失仅属于特定方面特定利益方,并不涉及其他货主和船方。所谓共同海损,是指载货船舶在海上碰到灾害、事故,威协到船货等各方面的共同安全,为了解除这种威胁,维护船货安全使航程行以继续完毕,船方不意识地、合理地采用措施,导致某些特殊损失或支出特殊额外费用。构成共同海损必须具有以下条件:①共同海损的危险必须是实际存在的,或者是不可避免而产生的,不是主观臆测的;②消除船、货共同危险而采用的措施,必须是故意的和合理的;③必须是属于非正常性质的损失;④费用支出是额外的。(3)结合本案例①③损失是由于货船火灾导致,属意外事故,故其为单独海损;②④⑤损失是船长为避免实际的火灾风险而采用的故意的、合理的避险措施,属于非正常性质的损失,费用支出也是额外的,故其属于共同海损。2、某载货船舶在航行过程中忽然触礁,致使部分货品遭到损失,船体个别总部人头攒动船板产生裂缝,急需补漏。为了船货的共同安全,船长决定修船,为此将部分货品卸到岸上并存舱,卸货过程中部分货品受损,事后记录:这次事件导致的损失有:①部分货品因船触礁而损失②卸货费、存舱费及货品损失;从以上各项损失的性质来看,属于什么海损?答:(1)以上各项损失,属于单独海损的有①;属于共同海损的有②。(2)本案例涉及海上损失中部分损失的问题,部分损失分两种,一种是单独海损,一种是共同海损。所谓单独海损,指损失仅属于特定方面特定利益方,并不涉及其他货主和船方。所谓共同海损,是指载货船舶在海上碰到灾害、事故,威协到船货等各方面的共同安全,为了解除这种威胁,维护船货安全使航程行以继续完毕,船方不意识地、合理地采用措施,导致某些特殊损失或支出特殊额外费用。构成共同海损必须具有以下条件:①共同海损的危险必须是实际存在的,或者是不可避免而产生的,不是主观臆测的;②消除船、货共同危险而采用的措施,必须是故意的和合理的;③必须是属于非正常性质的损失;④费用支出是额外的。(3)结合本案例①损失是由于货船触樵导致,属意外事故,故其为单独海损;②⑤损失是船长为避免实际的船板裂缝风险而采用的故意的、合理的避险措施,属于非正常性质的损失,费用支出也是额外的,故其属于共同海损。3、某外贸公司按CIF术语出口一批货品,装运前已向保险公司按发票总额的110%投保平安险,6月初货品装妥顺利开航。载货船舶于6月13日在海上遭遇暴雨,致使一部分货品受到水渍,损失价值2100美元。数日后,该轮又忽然触礁,致使该批货品又遭到部分损失,价值达8000美元,试问:保险公司对该批货品的损失是否补偿,为什么?答:(1)保险公司对于该批货品的损失应当补偿。(2)本案例涉及保险理赔问题,现行的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的《海洋运送货品保险条款》规定平安险的重要保险责任范围有八项,其中二项为:由于运送工具遭受搁浅、淹没、触礁、互撞、与流冰或其他物体碰撞,以及失火、爆炸等意外事故导致货品的所有或部分损失;第三项为:在运送工具已经发生搁浅、触礁、淹没、焚毁等意外事故的情况下,货品在此前后又在海上遭受恶劣气候、雷电、海啸等自然灾害所导致的所有损失。(3)结合本案例,触礁是由于意外事故导致的,应赔;遇暴风雨受损的2100美元,是在运送途中由于自然灾害导致的部分损失,但又因该批货品是在触礁意外事故前导致的,所以保险公司对上述两项损失都要补偿。4、我某外贸公司与荷兰进口商签订一份皮手套协议,价格条件为CIF鹿特丹,向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投保了一切险,生产产家在生产的最后一道工序将千真万确的清楚度降到了最低限度,然后用牛皮纸包好装入双层瓦愣纸箱,再装入20尺的集装箱,货品到达鹿特丹后检查结果表白:所有货品湿、霉、变色、沾污,损失价值达80000美元。据分析:该批货品的出口地不异常热,进口地鹿特丹不异常冷,运送途中无异常,完全属于正常运送,试问:(1)保险公司对该项损失是否补偿,为什么?(2)进口商对受损货品是否支付货款,为什么?(3)你认为出口商应如何解决此事?答:(1)保险公司对该批货品的损失不予补偿。因素是:根据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海洋货品运送保险条款》基本险的除外责任:在保险责任开始之前,被保险货品已存在品质不良或数量短少所导致的损失;被保险货品的自然损耗、本质缺陷、特性及市价跌落、运送延迟所引起的损失或费用保险公司不负责补偿损失。在本案中,运送途中一切正常,货品发生质变不属于保险公司的责任范围,故保险公司对该批货品的损失不予补偿。(2)进口商应支付货款。由于本案中交货条件为CIF,根据《2023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中的解释,按CIF条件成交,买卖双方交货的风险界点在装运港的船舷,货品越过装运港船舷以前的风险由卖方承担,货品越过装运港船舷以后的风险由买方承担;另CIF是象征性交货,卖方凭单交货、买方凭单付款,即使货品在运送途中所有灭失,买方仍需付款,但如货品品质问题,[案例1]我国某出口公司向英国出口一批大豆,协议规定:“水份最高为14%,杂质不超过2.5%。”在成交前,该出口公司曾向买方寄过样品,订约后该出口公司又电告买方成交货品与样品相似,当货品运至英国后买方提出货品与样品不符,并出示了本地检查机构的检查证书,证明货品的品质比样品低7%,但未提出品质不符合协议的品质规定。买方以此规定该出口公司补偿其15000英磅的损失。请问:该出口公司是否该赔?本案给我们什么启示?案例分析:该出口公司没有充足的理由拒绝补偿。由于卖方行为已经构成双重保证。在国际贸易中,凡是既凭样品买卖,又凭说明买卖时,卖方所交货品必须既符合样品规定,同时又符合说明规定,否则,买方有权利拒收货品。本案中,协议规定水分为14%,杂质不超过2.5%。以此来看,双方是凭说明进行买卖,我方所交货品只要符合协议规定就算履行义务。但是,我方在成交前向对方寄送过样品,并且没有注明“参考样品”字样,签约后又电告对方所出运货品与样品相似,买方有理由认为这样业务既凭样品又凭说明进行交易。因而买方检查货品与样品不符,有权索赔。本案例启示我们:(1)在国际贸易中,若向对方邮寄参考样品,一定注明“参考”字样。(2)对于卖方在签订协议时,如能用一种方法来表达品质的,尽也许不要再提供其他的也许与前一种品质表述方法不太一致的表达品质的方法,以免买卖双方就此产生争议与纠纷。(3)对于买方来说,假如要用几种方法来共同约束的话,要尽也许在协议中订明,以维护自己的利益。[案例2]我某出口公司与德国一家公司签定出口一批农产品的协议。其中品质规格为:水分最高15%,杂质不超过3%,交货品质以中国商检局品质检查为最后依据。但在成交前我方公司曾向对方寄送过样品,协议签定后又电告对方,确认成交货品与样品相似。货品装运前由中国商检局品质检查签发品质规格合格证书。货品运抵德国后,该外国公司提出:虽然有检查证书,但货品品质比样品差,卖方有责任交付与样品一致的货品,因此规定每吨减价6英磅。我公司以协议中并未规定凭样交货为由不批准减价。于是,德国公司请该国某检查公司检查,出具了所交货品平均品质比样品差7%的检查证明,并据此提出索赔规定。我方不服,提出该产品系农产品,不也许做到与样品完全相符,但不至于低7虬由于我方留存的样品遗失,无法证明,最终只好赔付一笔品质差价。案例分析:此例是一宗既凭品质规格交货,又凭样品买卖的交易。卖方成交前的寄样行为及订约后的“电告”都是协议的组成部分。根据商品特点对的选择表达品质的方法,能用一种表达就不要用两种,避免双重标准。既凭规格,又凭样品的交易,两个条件都要满足。样品的管理要严格。如“复样”、“留样”或“封样”的妥善保管,是日后重要的物证。[案例3]1997年10月,香港某商行向内地一公司按FOB条件订购5000吨铸铁井盖,协议总金额为305万美元(约人民币2534.5万元)。货品由买方提供图样进行生产。该协议品质条款规定:铸件表面应光洁;铸件不得有裂纹、气孔、砂眼、缩孔、夹渣和其他铸造缺陷。协议规定(1):订约后10天内卖方须向买方预付约人民币25万元的“反保证金”,交第一批货品后5天内退还保证金。协议规定(2):货品装运前,卖方应告知买方前往产地抽样检查,并签署质量合格确认书;若质量不符协议规定,买方有权拒收货品;不经双方一致批准,任何一方不得单方面终止协议,否则由终止协议的一方承担所有经济损失。案例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旅游战略考试题及答案
- 2025至2030低铁玻璃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
- 卫生法规试题及答案
- 2026届河北省献县重点达标名校中考数学最后冲刺模拟试卷含解析
- 中职高考钳工考试试题及答案
- 镇江警校面试题及答案
- 桥梁地震测试题及答案
- 长郡教育集团2026届中考英语对点突破模拟试卷含答案
- 中学宿管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至2030中国浮筒挖掘机行业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
- 纺织机器和设备的修理或维护行业市场特点分析
- 行政事业单位公用经费管理办法
- ISO27001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全套文件(手册+程序文件+作业规范)
- DZ/T 0462.3-2023 矿产资源“三率”指标要求 第3部分:铁、锰、铬、钒、钛(正式版)
- JT-T-329-2010公路桥梁预应力钢绞线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
- 甄嬛传电子版剧本第01-10集
- 临床护理提高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知识知晓率品管圈PDCA案例
- 溯溪完整版本
- 审计法规与准则 第3版 课件 陈希晖 第1-4章 绪论-注册会计师审计法规与准则
- 媒体语言与现代汉语
- 醋酸曲普瑞林长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