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末五代湖南割据势力移民考论_第1页
唐末五代湖南割据势力移民考论_第2页
唐末五代湖南割据势力移民考论_第3页
唐末五代湖南割据势力移民考论_第4页
唐末五代湖南割据势力移民考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唐末五代湖南割据势力移民考论

薛政超[Summary]唐末五代割据势力之移民主要有唐末时黄浩率黄巢余部进入湖南,继有起于河南、败于江淮的秦宗权之部将刘建锋、马殷等率部入湖南,消灭境内各州军阀,建立割据政权;五代初,湖南周边仍有几股较小的割据势力,为图生存,往依马氏,于是先后有彭玕、刘昌鲁和庞巨昭等率部入湖南。五代末,南唐灭马楚,马楚国之上层又皆迁于南唐;宋复湖南,武陵周氏随之入宋都开封。[Key]移民,割据势力,唐末,湖南[]K29[]A[]0457—6241(2009)04—0042—05唐末王室不振,各股势力纷起相争,夺取割据地,湖南亦成为争夺目标。先有黄浩率黄巢余部进入湖南,继有起于河南、败于江淮的秦宗权之部将刘建锋、马殷等率部入湖南,消灭境内各州军阀,建立割据政权。五代初,湖南周边仍有几股较小的割据势力,为图生存,往依马氏,于是先后有彭开、刘昌鲁和庞巨昭等率部入湖南。五代末,南唐灭马楚,马楚国之上层又皆迁于南唐;宋复湖南,武陵周氏随之入宋都开封。关于这些割据势力之迁移,在以往的相关研究中,有的完全没有涉及,有所涉及者亦论述不全,尤其对割据势力移民之规模考察不够,在引用的史料中亦存在史源与史实的问题。本文依据更翔实的史籍资料,对上述割据势力移民的过程作一详细考察。一、唐末北方割据势力据湖南(一)黄浩部入湖南唐中和四年(884年),黄巢败亡,其从子黄浩率部7000人进入湖南。《新唐书》卷225下《黄巢传》云:“巢从子浩众七千,为盗江湖间,自号‘浪荡军。天复初,欲据湖南,陷浏阳,杀略甚众。湘阴强家邓进思率壮士伏山中,击杀浩。”其部“皆遁走”,应多散布在湖湘间。(二)刘建锋、马殷部入湖南刘建锋(《旧五代史》将“锋”作“峰”),蔡州朗山人。许州秦宗权据蔡州叛唐,遂成为其部将。《新唐书》卷190本传云:刘建锋字锐端,蔡州朗山人。为忠武军部将,与孙儒、马殷同事秦宗权。秦宗权于中和三年(883年)叛唐为贼,转战中原,时称“蔡贼”。后江淮乱,遣部将渡淮与杨行密争夺地盘,终败于此。《旧唐书》卷19下《僖宗纪》载光启三年(887年)九月:杨行密急攻广陵,蔡贼秦宗权遣其将孙儒将兵三万渡淮,争扬州,城中食尽。同书卷20上《昭宗纪》大顺二年(891年)三月载:淮南节度孙儒为宣州观察使杨行密所杀。……是月,孙儒亦病,为帐下所执,降行密。行密乃并孙儒之众,复据广陵。孙儒败,与之同来江淮的刘建锋、马殷等人收拾残部,转战江西,扩展势力,历时三载余到达湖南。同书同卷昭宗乾宁元年(894年)云:五月,蔡贼孙儒部将刘建锋攻陷潭州,自称湖南节度使。上引刘建锋本传亦云:儒之败,建锋、殷收散卒,转寇江西,有众七千,推建锋为主,殷为前锋,张佶为谋主。略洪、虔数州,众遂十余万。乾宁元年,取潭州,杀武安节度使邓处讷,自称节度留后,奉表京师,诏即拜检校尚书左仆射、武安军节度使。孙儒渡淮时率兵“三万”,败后一部分为杨行密所并,此处所言“七千”之众乃其残部,应多来自“蔡贼”的发家地许、蔡等州,在剽掠江西洪、虔等州时,队伍扩大至“十余万”,这些新加人之人应都来自刘建锋与马殷部所经过之地。这支于乾宁元年而来、达“十余万”之众的队伍,是唐末五代时期湖南规模最大的一次移民。刘建锋入潭州后,自以为得志,常醉酒不理政事,又夺御卒之妻,终被部下所杀,马殷遂立。马殷,字霸图,许州鄢陵人,其经历与刘建锋相似。《旧五代史》卷133马殷本传云:少为木工,及蔡贼秦宗权作乱,始应募从军。初,随孙儒渡淮,陷广陵。及儒败于宣州,殷随别将刘建峰过江西,连陷洪、鄂、潭……等州……遂自为潭帅。顷之,建峰为部下所杀,潭人推行军司马张佶为帅。时殷方统兵攻邵州,佶曰:“吾才不及马殷。”即牒殷付以军府事。殷自邵州旋军,犒劳将士,诛害建峰者数十人,自为留后。久之,朝廷命为湖南节度使,遂有潭、衡七州之地。马殷代刘建锋立当在乾宁三年之时,《旧唐书》卷20上昭宗乾宁三年载:四月壬午朔,湖南军乱,杀其帅刘建锋,三军立其部将权知邵州刺史马殷为兵马留后。马殷代立后,四处征讨,据有含今湖南地域在内的二十余州地,以潭州为府建马楚国,后唐长兴元年卒,葬衡阳。刘建锋与马殷所部十余万人皆因随其征战而迁徙,其中大都不可考,见于史籍者廖廖,略列如下:陈赡。《新唐书》卷190《刘建锋传》:“建锋已得志,即嗜酒不事事。新息小史陈赡为建锋御者,妻美且艳,乃私之。赡怒,袖铁挝击建锋死,断其喉。众推张佶为帅,佶固辞,马踶伤佶左髀,下令曰:‘吾非而主。时马殷攻邵州未克,于是遣人迎殷。磔赡于市。”其中所言陈赡为建锋御卒,应是随刘建锋转迁而来湖南者,又言“新息小吏”,应是新息人。据《元和郡县图志》卷9《河南道五》,新息县隶蔡州。张佶,京兆长安人。《九国志》卷11本传:“少通经史,咸通初以明经中第。累迁宣州从事……将归京师,至汝阳,值秦宗权阻兵,佶往依之。宗权与语,大悦,授行军司马。”又云:“佶与(刘)建锋率余众据湖南,推建锋为帅。”其入湖南事亦见于刘建锋与马殷条下引文,今不赘。许德勋。《九国志》卷11本传云:“德勋,蔡州朗山人。少为县吏,好读书史,任气不群。秦宗权据淮西,德勋往依之,擢为左军判官,与(马)殷同在帐下,有州里之旧,情好款洽。从孙儒讨扬州,以德勋为蹈白都指挥使。”又言:“及儒败于宣城,与刘建锋同人湖南。”姚彦章。《九国志》卷11本传云:“彦章字继徽,汝南人。少倜傥,有武略。乾符中,黄巢盗起,秦宗权召募豪俊,以彦章隶帐下。……随孙儒渡淮,拔广陵,儒死宣城,随刘建锋入湖南。”据《元和郡县图志》卷9《河南道五》,汝南县隶蔡州。秦彦晖。《九国志》11本传云:“彦晖,上蔡人,宗权之族弟。……少亢勇有知略。宗权将败,族人惧祸,彦晖请随族兄宗衡讨扬州。宗衡为(孙)儒所害,彦晖从儒攻宣州,儒败,又从(刘)建锋入湖南。”据《元和郡县志》卷9《河南道五》,上蔡县隶蔡州。传又言为秦宗权之族弟,据《旧唐书》卷200下秦宗权本传,宗权为许州人,则彦晖或为许州人。王环。《九国志》卷11本传云:“环,许州人。少隶忠武军,秦宗权据淮西,以环有勇力,召置帐下。后与刘建锋从孙儒渡淮,儒死宣城,又随(刘)建锋入湖南。”李琼。《九国志》卷11本传云:“琼,蔡州汝阳人。少以骁勇选隶秦宗权帐下,后随孙儒渡淮,儒败,又从刘建锋入湖南。”苑玫。《通鉴》”卷267:开平三年六月,“楚王殷遣指挥使苑玫会袁州刺史彭彦章围高安以助全讽。玫,蔡州人。”此中虽未言苑玫来湖南的详细过程,也应是随马殷同迁者。李令。《十国春秋》卷75本传云:“江南人也,故唐时累任大邑,假秩至评事。世乱年老,无复宦情,筑室于广陵法云寺西,为终焉之计。……孙儒陷广陵,儒将李琼屯兵法云寺,恒止令家,父事令,情好甚笃。武穆王入湖南,琼从之,挟令与俱行。”高郁。《通鉴》卷260昭宗乾宁三年九月:“以湖南留后马殷判湖南军府事。殷以高郁为谋主,郁,扬州人也。”案:乾宁三年马殷始立,即以高郁为谋主,可知高郁早已见知于马殷,应是乾宁元年随马殷人湖南者。马存,马殷弟。《旧五代史》卷32《庄宗纪》:同光二年九月,“乙卯,以前振武节度使、安北都护马存可依前检校太尉、兼侍中,充宁远军节度、容管观察使。存,湖南马殷之弟也。”马寅,亦马殷弟。《新唐书》卷190《刘建锋传》云:“殷弟寅,沈勇知书史,从孙儒为盗,晚事杨行密为黑云军使。”《新五代史》卷66《马殷世家》亦云:“初,孙儒败于宣州,殷弟寅为杨行密所执,行密收儒余兵为‘黑云都。”其从孙儒渡淮,被杨行密所执,故未能与马殷于乾宁元年同入湖南。杨行密知其为马殷弟后将其遣归湖南,前引《刘建锋传》又言:“与钱谬战,数有功。夜卧,常有光怪。行密知之,曰:‘吾今归汝于兄。辞曰:‘寅一败卒,公待以不死。湖南在宇下,朝亡夕至,但谊不忍舍公。行密具赍以遣曰:‘尔还,与兄共食湘、楚,然何以报我?答曰:‘愿通二国好,使商贾相资。行密喜。既至,殷表以自副。”据《通鉴》卷265,马寅归楚当在昭宗天祜元年之时。以上自刘建锋以下14人,从其出身来讲,有8人明载为秦宗权旧部,陈赡、苑玫和马存、马寅兄弟从其经历来看,也应是秦氏旧部,若此推断无误,则原隶秦宗权旧部者占12人,李令、高郁两人则自扬州加入;从其籍贯来看,有11人原籍为蔡州或许州,另外3人中一人籍长安,2人籍扬州。可见他们多为秦宗权旧部,隶蔡、许州籍,他们所转战过的扬州等地亦有人加入。但这一分析结果并不能全面反映刘、马所部十余万之移民的身份与原籍的真实面貌。换言之,此结果大体能反映刘、马等人在江淮所收七千孙儒残部的身份与原籍构成状况,而这一部分人恰恰成为刘、马所部的骨干力量,所以史载较多;对于其部转战江西洪、虔等州时所加入的十来万人来说,大部分应是普通民众和一般军士,所以史载较少,只能作大体推断。二、五代初周边割据势力归湖南(一)彭玕部入湖南彭开,一作彭玕。《九国志》卷11本传云:“玕,吉州庐陵人,世居赤石洞为酋豪。黄巢之后,江表寇盗蜂起,玕于乡里保聚徒众,得数千人,自为首领,捕逐群盗有功,本州补开永新制置使。玕雅好儒学,精《左氏春秋》,当兵荒之岁,所在饥馑,开延接文士,曾无虚日,治具勤厚,人多归之。广陵笔工李郁者,善为诗什,玕尝贻书与郁,以白金十两市一笔,又令郁访石本《五经》,卷以白金百两为直。广陵人相谓曰:‘开以十金易一笔,百金酹一卷,况得士乎!于是萧谟等数人咸往依之。钟传据江西,其裨将韩德师叛,传令其弟瑊攻破之,斩获甚众,军政严肃,樵采不犯。传以城为吉州刺史,未几,以开代之。开以传为辅车之势,会传死,杨行密将破攻豫章,虏钟匡时,开瞑,将图据湖南……开平中,抚州危全讽率袁、吉之众以复豫章,至象牙潭,淮将周本击破之。开乃以所部并其族千余人归款于我,殷发兵境上,援其辎重,至即奏受郴州刺史、陇西郡公,以希范聘玕女。天成中开卒,年七十三。兄邺、弟瑊,子继英、继勋。”彭开崛起于乱世,雄踞于吉州,在杨吴军队的步步紧逼下,最后不得不投靠马殷。关于他率部迁来时间,上引《九国志》言“开平中”,按《通鉴》卷267载其事,应在开平三年七月。而他所率部人数,上引《九国志》言“千余人”,《通鉴》卷267载“数千人”,《江南野史》㈣卷6本传言“因尽掠百姓户口几千余家人郴、衡”,据此,《通鉴》所载似是。其所部人员的成分,应有两类,一类是士人,彭开重视士人,有扬州等地的文士归依,其中也应有随之迁往湖南者,且彭玕本人雅好儒学,其子弟又多文才,如其子继英、继勋并列天策府十八学士(见徐仲雅条下注),都可纳于士子之列;另一类为一般民户(详见本文一般民户的迁移)。(二)刘昌鲁、庞巨昭部入湖南刘昌鲁。《九国志》卷11本传云:“昌鲁字安国,相州邺县人。唐末明经登第,释褐项城主簿,累迁至尚书郎。乾符中,出为高州刺史。黄巢寇岭南,郡县离析,昌鲁使其居民据保障以自守,一境获安,就迁防御使。刘隐人广州,遣其弟龚领兵攻高州,昌鲁率励丁壮逆战于城外,大破龚军。自以地小力寡,终虑为隐所吞,开平初乃致书于(马)殷曰:‘……愿以所部归款于执事……殷览书甚喜,即遣指挥使张可求率兵迎之,昌鲁尽辇其帑库及士卒千余人归于湖南。奏授永顺军节度副使兼行军司马,天成中卒。”庞巨昭,一作巨曦。《九国志》卷11本传云:“巨曦,不知何许人,唐末为容管观察使,精天地纬候之学。黄巢人广南,巨曦括部内诸蛮得数千人,亲自选练,分屯险隘,巢寇惮之,不敢犯其境,以功加宁远军节度使。开平初,高州刘昌鲁率众归附,殷遣姚彦章、李琼率兵迎之,长驱而南,前锋至容州……琼以军径赴城中,俄而广南刘隐率众来,我师不能守,于是尽辇其府实,驱其人民以归,巨曦挈其族数百口随归长沙。……贞明中卒,年七十六。”关于昌鲁、巨昭归湖南的时间,上引《九国志》言在开平初,《通鉴》卷267载:开平四年(909年)十二月,“彦章进至高州,以兵援送巨昭、昌鲁之族及士卒千余人归长沙。”据此可知确切的时间当在后梁开平四年十二月。关于刘、庞所部人数,上引《九国志》言一支“千余人”,另一支“百余口”,《通鉴》言两支总“千余人”,两史所载相近。又《湖湘故事》(《通鉴》卷267考异引)载“巨曦遂帅万余众归于马氏”,又言昌鲁“一行三千余口归于马氏。”两支约一万三千余口,《十国春秋》卷73《刘昌鲁传》言刘昌鲁有“三千余口来归”,又同书同卷《庞巨昭传》言庞巨昭挈族及士卒“千人”归长沙,两支合计约四千余,与前两史所载相去甚远。后两史所载刘昌鲁率“三千余口”归马氏应误,今从前两史所载“千余”之数,《十国春秋》载巨昭“千人”之说应是抄录《通鉴》时省刘昌鲁而误。又《通鉴》卷268载:乾化元年(910年)十二月,“刘岩遣兵攻容州,(马)殷遣都指挥使许德勋以桂州兵救之;(姚)彦章不能守,乃迁容州士民及其府藏奔长沙,岩遂取容管及高州。”本条注:“开平四年,楚取容管及高州,至是弃之。”《湖湘故事》所言“巨曦遂帅万余众归于马氏”,应是姚彦章此次迁容州士民,上引《九国志》言“驱其人民以归”也应指此事。庞巨昭已于开平四年马楚取容州时归长沙,此次非庞巨昭亲率而归,《湖湘故事》稍误。要之,刘昌鲁与庞巨昭从高、容等州归附,先后有一万一千余人归湖南。(三)廖爽部入湖南廖爽,虔州赣县人。天复二年(902年),江西割据势力虔州刺史卢光稠攻岭南,夺得韶州,命其子延昌为刺史。开平四年(910年),卢光稠卒,谭全播以延昌代立任虔州刺史,延昌表廖爽为韶州刺史。不久,为南汉主刘岩所攻。《通鉴》卷268载:乾化元年十二月,“刘岩闻(谭)全播病,发兵攻韶州,破之,刺史廖爽奔楚,楚王殷表为永州刺史。”廖爽于乾化元年奔湖南,乃举族迁,所部甚众。《三楚新录》卷1载:“岭外廖光图自韶阳叛,举族来奔,其部曲随而至者数千人。殷以其豪而众多,将拒而不纳,或有谏者曰:‘廖者料也,马得料必肥,是家国强霸之兆,何为而拒之?遂待之以礼。因命光图为永州刺史。”廖光图,一作图,一作匡图,乃廖爽子,据前所述,自韶州举族来奔者应为其父廖爽,所部达数千人之多。廖氏为豪族,世有家法,其子弟多文才。如廖匡图,《雅言杂录》称“文学博赡,为时辈人所服。”亦为天策府十八学士之一(见徐仲雅条注)。其弟侄等亦因诗才闻名,《文庄集》28《朱昂行状》云:“先有廖图者,与弟凝、侄融居南岳,皆工诗,有名于代,世有家法。”三、五代末马楚国之上层尽迁南唐及武陵周氏人宋后周广顺元年(951年),南唐将边镐灭楚,马楚国上层人士多被迁于南唐,形成五代时期又一次大规模割据势力之移民。一支由马希崇率领自长沙出发,马氏宗族及将佐千余人。《通鉴》卷290载:后周广顺元年,“唐边镐趣马希崇帅其族入朝,马氏聚族相泣,欲重赂镐,奏乞留居长沙,镐微哂曰:‘国家与公家世为仇敌,殆六十年,然未尝敢有意窥公之国。今公兄弟斗阋。困穷自归,若复二三,恐有不测之忧。希崇无以应,十一月,辛酉,与宗族及将佐千余人号恸登舟,送者皆哭,响振川谷”。一支由马希萼率领,自衡山经潭州东下,将佐士卒计万余人。《通鉴》卷290载:后周广顺元年十一月,“辛未,唐边镐遣先锋指挥使李承戬将兵如衡山,趣马希萼入朝。庚辰,希萼与将佐士卒万余人自潭州东下”。在这次序大迁移中,“湖南刺史皆入朝于(南)唐”,其他主要文士武将皆随迁至南唐。马氏及其将吏人南唐后皆授官职。“(唐主)以马希萼为江南西道观察使,镇洪州,仍赐爵楚王;以马希崇为永泰节度使,镇舒州。湖南将吏,位高者拜刺史、将军、卿监,卑者以次拜官。唐主嘉廖偃、彭师暠之忠,以偃为左殿直军使、莱州刺史,师暠为殿直都虞候,赐予甚厚”。永州刺史王赞独后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