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地理志(中)(9)全文_第1页
汉书·地理志(中)(9)全文_第2页
汉书·地理志(中)(9)全文_第3页
汉书·地理志(中)(9)全文_第4页
汉书·地理志(中)(9)全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汉书地理志(中)(9)全文临淮郡(1),武帝元狩六年置(2)。莽曰淮平。户二十六万八千二百八十三,口百二十三万七千七百六十四。县二十九(3):徐(4),(6淮浦(8),游水北入海。莽曰淮敬。盱眙(9),都尉治。莽曰武匡。厹犹(10),莽曰秉义。僮(11),莽曰成信。射阳(12),莽曰监淮亭。开阳(13),赘其(14),高山(15),睢陵(16),莽曰雕陆。盐渎(17),有铁官。淮阴(18),莽曰嘉信。淮陵(19),莽曰淮陆。下相(20),莽曰从德。富陵(21),莽曰(22)虏。东阳(23),播旌(24),莽曰著信。西平(25),莽曰永聚。高平(26),侯国。莽曰成丘。开陵(27),侯国。(29(30),(31(32),有江海会祠。莽曰亭间。舆(33),莽曰美德。堂邑(34),有铁官。乐陵(35),侯国。(1(2)武帝元狩六年置:全祖望曰:楚汉之际属楚国,高帝五年属汉,仍属楚国,六年属荆国,十二年属吴国,景帝四年属江都国,武帝元(3)(4(5)1盈:同嬴。(6)楚:当作吴。(7)取虑:故城在今江苏睢宁西南,(8(xūy):故城在今江苏盱眙县东北约三十里。(10)厹(qi(11(12)(13)(14(15)高山:故城在(16(17)(18)淮阴:故城在今江苏淮阴市西南(19)淮陵:故城在今安徽五河县东南、女(20)(21)富陵:故城(22)东阳:故城在今江苏金湖县西南东阳镇。(23)播旌:地点无考。(24)西平:地点无考。(25)高平:故城在今江苏泗洪县东南约三十里。魏相国,宣帝封;王逢时,成帝封。(26)开陵:地点(27)昌阳:地点无考。泗水戾王子(28)广平:地点无考。薛欧国,高帝封;广陵孝王子(29《表》以阳误为陵。(30)襄平:地点无考。纪通国,高帝封;广陵(31)(32)舆:故城(33十里。(34)乐陵:地点无考。史高国,宣帝封。会稽郡(1),秦置(2)。高帝六年为荆国(3),十二年更名吴(4)。2景帝四年属江都。属扬州。户二十二万三千三十八,口百三万二千六百四。县二十六:吴(5),故国,周太伯所邑;具区泽在西(6),扬州薮,古文以为震泽。南江在南(7),东入海,扬州川。小莽曰泰德。曲阿(8),故云阳。莽曰风美。乌伤(9),莽曰乌孝。毗陵(10),季札(11)。萧山,潘水(14),(15),会稽山在南,上有(17),娄(18),有南武城(19),阖闾所起以侯越。莽曰娄治。上虞(20),有(21),故武原乡。有盐官。莽曰展武。剡(22),莽曰尽忠。由拳(23),柴辟(24),故就李乡,吴、越(25(26),有欧阳亭(27),句章(28),渠水东入海。余杭(29),莽曰进睦。鄞(30),有镇亭,有鲒埼亭(31)。东南有天门水入海(32)。有越天门山(33)。(34(35),(36(37冶(38)(39)。南部都尉治。(1)会(gu)稽郡:辖境相当于今江苏省东南部、上海市、浙江省大部分及福建省。郡治吴。(2)秦置:秦始皇二十五年置,楚汉之间(3十一县,立刘贾为荆王。(4)十二年更名吴:高帝十二年诏立刘濞为吴王。(5(6(73今吴淤江。(8)曲阿:故城在今江苏丹阳市。(9)乌伤:故城即今浙江(10(11)余暨:故城即今浙(12(13)诸暨:故(14)(15)山阴:(16)(17)余姚:(18)(19)南武(20(21(22)判:故(23(24)(25(26)(27)欧阳亭:在今浙江湖州市东北。(28)(29)余杭:故城即今(30(31)(32)天门水:东北流,至今浙江镇海县(33)(34)钱唐:故城在今浙江(35(36)鄮:故城在今浙江镇海县南(37)(38)冶:故城在今福建福州市。(39)回浦:故城在今浙江临海县东南约五十里。丹阳郡(1),故鄣郡。属江都(2)。武帝元封二年更名丹阳。属扬(3)。(4于潜(9),4莽曰候望。句容(10),泾(11),丹阳(12),楚之先熊绎所封,十八世,文王徙郢。石城(13),分江水首受江,东至余姚入海(14),过郡二,行千二百皇。胡孰(15),陵阳(16),桑钦言淮水东南,北入大江。芜湖(17),中江出西南,东至阳羡入海(18),扬州川。黝(19),渐江水出南蛮夷中(20),东入海。成帝鸿嘉二年为广德王国。莽曰诉虏。溧阳(21),歙(22),都尉治。宣城(23)。(1)丹阳郡:辖境约当于今安徽省东南部(长江以东),以及江苏省、浙江省等一小部分。郡治宛陵。阳,假借为扬。(2属江都:全祖望曰:故属秦会稽郡,楚汉之际分置鄣郡,属楚国,高帝五年属汉,仍属楚国,六年属荆国,十二年属吴国,景帝三年属江都国,武帝无狩二年为郡;六年属广陵国,元封二年更郡名,仍属广(3《舆地志》云:宛陵县铜官山.汉采铜所治也。(4)宛陵:故城即今安徽宣城县治。(5)十潜:故城在今浙江临安县西于潜镇。(6)江乘:故(7(8)秣陵:故城即今江苏江宁县南秣陵关。(9)故鄣:故城在今浙江安(10(11)径:故城在今安(12(13)(14(15)(16)陵阳:故城5在今安徽太平县西北二十余里。(17)芜湖:故城在今安徽芜湖市东约三十里。(18)海:指太湖。(19)黝:黟之讹。故城在今安徽黟县东北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