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T 1253-2022 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_第1页
DB11T 1253-2022 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_第2页
DB11T 1253-2022 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_第3页
DB11T 1253-2022 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_第4页
DB11T 1253-2022 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27.080CCSJ75

DB11北 京 市 地 方 标 准DB11/T1253—2022替代DB11/T1253—2015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Technicalcodeforground-coupledheatpumpsystem2022-12-27发布 2023-04-01实施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DB11/T1253—2022目 次前言 II1范引文件 1语定义 2本3查评估 3统5工7试验收 10能11附录A(范) 岩热响试验 14附录B(料) 地管外及15附录C(料) 岩体热性16IDB11/T1253—2022前 言本文按照GB/T1.1—2020《标化作导则 第部分标准文的结和起规则的起草。DB11/T1253—2015DB11/T1253—2015(见4.14.3)质要求和不必要的表述(见2015版4.2、4.3);20155.1.2)5.2.3);20156.16.36.46.5(20157.1.1)7.3、7.5);20159.4.1)20159.2.4)7.2.11);9.69.7)本文件由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组织实施。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宁波、王刚、孙干、杨俊伟、郑佳、于湲、郭艳春、杜林芳、刘宁、李翔、李娟、李文峰、陈向春、韩东梅、魏本平、张文秀、刘少敏、张进平、刘伟、韩敏霞、冯铮、王立志、李海东、李忠武、张志尧、刘启明、吴媛媛、魏国、杨灵艳、张建立、李凯、毕文明、孙亚峰、许哲、张军、张宇宁、张伟、刘雅斌、史福ft。本文件及其所代替的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2015年首次发布为DB11/T1253—2015;——本次为第一次修订。IIDB11/T1253—2022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范围本文件适用于以岩土体为低温热源的地源热泵工程的建设和运行。(GB/T14848 GB50015 GB50194 GB50202 GB50203 GB50243 GB50261 GB50274 GB50366 GB50411 GB50736 GB50738 GB50974 GB55015 CJJ101 DZ/T0225 JGJ33 JGJ46 JGJ59 JGJ/T132 NB/T10274 DB11/687 公建节设计DB11/T852 限间业安技规DB11/891 居建节设计DB11/1066 热量技术DB11/T1419 DB11/T1639 1DB11/T1253—2022DB11/T1771 DB11/T1956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ground-coupledheatpumpsystem以岩土体为低温热源,以地埋管为换热方式,以水为传热介质,由水源热泵机组、地热能交换系统、建筑物内系统组成的供冷、供热系统。3.2岩土响试验 rock-soilthermalresponsetest通过测试仪器,对项目所在场区的勘查测试孔进行一定时间的连续换热试验,获得项目场区岩土体的初始平均温度、岩土体综合热物性及岩土体换热能力等参数。3.3埋设度感法 embeddingtemperaturesensormethod在竖直地埋管换热器不同深度埋设温度传感器,通过实时监测温度传感器的监测数值,确定不同深度岩土体温度的方法。3.4无负循法 reactivecirculationmethod不向地埋管换热器内循环水加载冷、热量,利用循环水与岩土体达到热平衡时的温度,分析岩土体初始平均温度的方法。3.5水温衡法 watertemperaturebalancemethod地埋管换热器安装完成后在管内充满水,静置至少48h后管内的水与岩土体达到热平衡,通过水泵循环将管内的水泵出,同时监测水温的变化,通过管内水的温度分析岩土体温度的方法。3.6稳定流试 steadyheatflowtest向地埋管换热器循环介质提供稳定的热量,记录地埋管换热器进、出水温度的响应情况,计算岩土体综合热物性参数的测试方法。3.7稳定况试 steadyworkingconditiontest建立稳定的地埋管换热器夏季或冬季运行工况,记录地埋管换热器进、出水温度的响应情况,计算岩土体在设定工况下的换热能力的测试方法。3.82

换热测孔 heatexchangemonitoringholeDB11/T1253—2022通过在换热孔内下入温度传感器,用于监测地埋管换热器换热过程中其周边地层温度变化的换热孔。3.9影响测孔 heatexchangeeffectmonitoringhole通过在钻孔内下入温度传感器,用于监测换热孔温度变化影响范围的钻孔,一般布设于换热孔间或布孔区域周边5m距离内。3.10常温测孔 initialtemperaturemonitoringhole通过在钻孔内下入温度传感器,用于监测不同季节地层原始温度的钻孔,一般布设在换热孔布设区域边缘10m距离外。料。信电缆的分布及规划综合管线分布;3DB11/T1253—20225m,勘查孔应进行地球物理测井;1mGB502021表1 探槽勘孔作量埋管方式系统应用建筑面积A(m2)探槽、勘查孔数量(个)水平A<5001(探槽)A≥500≥2(探槽)竖直A<100001~2(孔)10000≤A<250002~3(孔)25000≤A<500003~4(孔)A≥50000≥4(孔)A(带的空4DB11/T1253—20221110GB50366、GB55015、DB11/891DB11/1066(热联网等技术,满足智能化供热运行管理要求。并与管轴线垂直。(PE80或BUU弯头。GB/T14848III需的埋管空间,埋管区域预留园林绿化空间和进出重型设备的车道位置。33℃;4℃。地埋管换热器设计计算宜根据岩土热响应试验结果并参照附录C,采用专用软件或按照GB50366、DZ/T0225散布设换热孔,当整场地布设时宜加大中心区域换热孔间距,保证地埋管运行的间歇性和地温的恢复。U0.4m/sU于0.2m/s。0.11m4m。5DB11/T1253—2022响较小时,经技术、经济分析后可以采用水平埋管。0.6m于1.mm.2m。80.6m0.6m面不宜小于1.5m,建筑物基础下埋管时,距建筑底板下表面不宜小于0.5m。2低碳辅助冷热源和设置蓄能系统,设备碳排放计算宜按照DB11/T1419的规定。段负荷需求差异较大时,可采用多管制。车行道以外的地方,同一条管道只沿街道一侧敷设;300mm10kV合管沟内时,热力管道应高于自来水管道,且自来水管道应做绝缘层和防水层;6DB11/T1253—2022可采用半通行管沟敷设。GB50366、GB50736DB11/687、DB11/1066GB50015GB50261GB50974方法的明显标志和警示标语。GB50738、GB50202、GB502032永久目标进行定位,并建立地埋管换热器的数据档案,包括定位坐标、实际深度、钻孔完成时间等。不得对结构安全造成隐患,不应在建筑物基础下设置泥浆坑。分考虑防潮设置。复杂地层,应采取泥浆护壁或埋设套管护壁,护壁套管内径应与设计钻孔口径一致;7DB11/T1253—20221m~2m;0.5m;径。0.5m;多次灌浆回填,确认稳定后方可结束该工序;U20mm,U0.3m~0.5mCJJ101100mm氧化层;90500mm1/2100mm8DB11/T1253—20221.2MPa15min0.6MPa1h;1.2MPa15min3不小于0.6MPa。在试验压力下,稳压应不少于30min且压力降不应大于3%,无泄漏现象;环路集管与机房分集水器连接完成后,回填前应进行第三次水压试验,试验压力应不小于0.6MPa。在试验压力下,稳压应不少于2h,且无泄漏现象;力应不小于0.6MPa。在试验压力下,稳压应不少于12h且压力降不应大于3%;5于0℃,不宜进行地埋管换热器的施工。在地面上定位,支干线、支线可按主干线方法定位;钢尺丈量;石。GB50243GB50274GB503669DB11/T1253—2022JGJ33、JGJ59GB50194JGJ46DB11/T852GB50243GB50274检验调试要求;24h验收GB5041110DB11/T1253—2022NB/T10274DB11/T1639、DB11/T1956、DB11/1066的规定。况、温度、供热量、耗电量等参数。合理控制回水温度和设备启停,满足地源热泵系统智能高效节能运行要求。后期检修、标定、更换。CO2DB11/T1639DB11/T1771DB11/T1784形式的抽检数量不宜低于系统数量的5%;本;JGJ/T132700mm~1800mm11DB11/T1253—2022达管路中心,测温元件外露部分应保温;2)箱处;同时应距离地面或墙壁不小于5m,避免热辐射影响测量准确性。2300112DB11/T1253—2022行控制。DB/T177113DB11/T1253—2022附 录 A(规范性)岩土热响应试验1,对回填方式,宜放置不少于10d,对于其它的回填方式,宜放置不少于2d。于20mm。同一管路内,勘查测试孔孔口水温与试验设备进、出水口水温温差不宜大于0.2℃。11%±0.2℃。(12h0.5℃)12h;12h1℃)12h;地埋12h0.5℃)24h。80m~100m3kW~4kW6.3.6±0.2kW测试中,实际供水温度平均值与供水温度设定值的偏差不应大于±0.2℃;10min;14DB11/T1253—2022附 录 B(资料性)地埋管外径及壁厚B.1 (PE)聚乙烯(PE)管外径及公称壁厚见表B.1。表B.1 聚乙(PE)外及称壁(mm)公称外径dn平均外径公称壁厚/材料等级最小最大公称压力1.0MPa1.25MPa1.6MPa2020.020.3——————2525.025.3——2.3+0.5/PE80——3232.032.3——3.0+0.5/PE803.0+0.5/PE1004040.040.4——3.7+0.6/PE803.7+0.6/PE1005050.050.5——4.6+0.7/PE804.6+0.7/PE1006363.063.64.7+0.8/PE804.7+0.8/PE1005.8+0.9/PE1007575.075.74.5+0.7/PE1005.6+0.9/PE1006.8+1.1/PE1009090.090.95.4+0.9/PE1006.7+1.1/PE1008.2+1.3/PE100110110.0111.06.6+1.1/PE1008.1+1.3/PE10010.0+1.5/PE100125125.0126.27.4+1.2/PE1009.2+1.4/PE10011.4+1.8/PE100140140.0141.38.3+1.3/PE10010.3+1.6/PE10012.7+2.0/PE100160160.0161.59.5+1.5/PE10011.8+1.8/PE10014.6+2.2/PE100180180.0181.710.7+1.7/PE10013.3+2.0/PE10016.4+3.2/PE100200200.0201.811.9+1.8/PE10014.7+2.3/PE10018.2+3.6/PE100225225.0227.113.4+2.1/PE10016.6+3.3/PE10020.5+4.0/PE100250250.0252.314.8+2.3/PE10018.4+3.6/PE10022.7+4.5/PE100280280.0282.616.5+3.3/PE10020.5+4.1/PE10025.4+5.0/PE100315315.0317.918.7+3.7/PE10023.2+4.6/PE10028.6+5.7/PE100355355.0358.221.1+4.2/PE10026.1+5.2/PE10032.2+6.4/PE100400400V403.623.7+4.7/PE10029.4+5.8/PE10036.3+7.2/PE10015DB11/T1253—2022附 录 C(资料性)岩土体热物性参数C.1 空气、水和几种常见岩土体的比热容、密度、热导率和热扩散率见表C.1。表C.1 岩土热性数表岩石名称比热容/[kJ/(kg·℃)]密度/(kg/m3)热导率/[W/(m·℃)]热扩散率/(m2/d)花岗岩0.79427002.7210.110石灰岩0.92027002.0100.070砂岩0.87826002.5960.098湿页岩b1.4~2.40.065~0.084干页岩b0.64~0.860.055~0.074钙质砂(含水率43%)2.215167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