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方法_第1页
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方法_第2页
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方法_第3页
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方法_第4页
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方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方法一、问题的提出的依据目前的中学生正是二十一世纪的建设者,他们要完成好自己的历史使命,就必须具有较高水平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这种精神和能力只有通过教师的长期培养才能达到。因此,面向新世纪,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历史重任。教与学是一对矛盾,而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在教师。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影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因素很多,有生理遗传方面的,有传统习俗方面的,有客观的因素,也有主观能动的原因,但从政治课教学的角度看,最主要的因素还是来自于教师:其一、教师自身知识结构的深度、广度有限,有意无意地阻碍了学生开阔思路、富于联想和善于判断的潜能,而这些恰恰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其二、旧的权威式师道尊严教育的影响,使学生敬畏教师,把教师当作知识的代表和化身,视教师为接受知识的唯一源泉,从而以教师规定的内容来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小心翼翼,不敢越雷池一步;其三、教师对有“棱角”的学生不太感兴趣,因为他们喜欢一些刁钻古怪的问题,好表现自我,爱钻牛角尖,对此,教师大多采取讽刺或冷淡的态度,浇灭了学生的智慧和创新思维的火花。根据这一现状,我区中学政治学科课题组在认真总结“贴近学生、激发兴趣、培养能力”和“优化思想政治课要素、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成功经验基础上,充分发挥课题组教师的特长,致力于政治学科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的研究。创造性思维是指善于运用已有知识分析研究面临的事实或问题,从而找到解释这些事实或解决这些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和新结论的一种优良心理品质,是开拓人类认识新领域的思维活动,是人类心理的高级活动过程。创造性思维是创造能力的核心,它是发散思维和辐合思维、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的结合。对学生而言,只要是通过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独立的见解,解决问题不循旧轨、不趋老路,不死搬硬套某一固定模式,就属于创造性思维活动过程。课题组经过多方论证,根据现有教学条件,围绕“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创新意识”、“在学生辩论中培养创造性思维”、“优化教学策略培养和强化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深挖教材内涵培养创新思维”等方面的内容展开研究。知识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动力源泉是创新,人才资源优化的本质是创新,世界教育改革的焦点是创新,我国素质教育的核心也是创新。因而,面向新的世纪,在学科教学中开展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研究,旨在使每一位学生智慧的心灵迸发出创新的火花。风起云涌的改革开放大潮给中华大地带来了勃勃生机,而思想政治课教学面临的困境却与此构成了强烈的反差,我们在对我校300名初中学生的抽样问卷查中证实了这一严峻的事实。在“你对思想政治课的态度是什么”和“你认为学校开设思想政治课是否必要”的两个问题的回答上统计出来的数字,让每一位政治教师无不为之扼腕叹息。(见表一、二)表一你对思想政治课的态度有浓厚兴趣有兴趣无所谓毫无兴趣人数3618221765占调查总数的%7.2%36.4%43.4%13%表二你认为学校开设政治课是否必要必要不必要可有可无不知道人数2055518357占调查总数的%41%11%37%11%我认为造成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疲软”现象最主要的因素还是在于思想政治课教学本身。多年来僵化、呆板的教学模式,怎会不窒息政治课教学应有的生机有活力?空洞的说教,脱离实际的夸夸其谈,怎能去吸引富有激情、充满幻想的二十一世纪的中学生?因此,要走出思想政治课教学法的低谷,出路在于更新教学观念,变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即“要我学”的教学模式为学生主动地汲取知识即“要我学”的教学定势。问卷调查的另一个数据也告诉我们实现这一转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那就是有88%的学生认为决定对思想政治课是否有兴趣的最主要因素在于教师教学本身。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千方百计使学生的情绪处于热情、欢喜、愉悦、向上的状态,激发学生求知进取、奋发向上的动力和勇气,尽力使学生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特别是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进入最佳状态。同时要求学生面对老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学方式的改进,不能仅仅是消极被动的适应,而必须是主动积极的配合。一心一意地投入、深刻灵活地思维、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和对求知渴望的强烈流露,都将对老师的讲解分析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发挥最佳水平起着直接的影响。学生热情洋溢的良好情绪对教师的情感反应也起着互相感染、互相促进和互相激励的作用。上好每一堂课是每一位老师的天职,也需要每一位学生心照不宣的协作,教与学的默契也是教学相长的体现和要求。要把握时代脉搏,使政治课永远充满浓郁的时代气息,是实现愉快教学的突破口。政治课是一门时代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脱离时代的政治课除了一味的说教之外就是缺乏生气的一潭死水。问卷调查告诉我们虽然如前所说,有很多学生并不喜欢政治课,但对风云变幻的国内外重大时事却都情有独钟。令人遗憾的是繁重的课业负担却使他们没有精力去弄清国内外大事的来龙去脉。我认为时事政治教育不能停留在国内外大事的简单罗列和拼凑,更重要的是要水乳交融地“化”时政知识于政治课的基本观点和原理之中,把两者有机地统一起来。如在讲述“世界上各大国与中国建立的各种伙伴关系”时,联系决定国际关系的主要因素是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在讲述“联合国的千年首脑会议”时,联系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及其联合国的作用;在讲述“朝鲜半岛的和平曙光和印巴之间的核冲突”时,联系当今世界的主题之一和平问题;在讲述“中美撞机事件”时联系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和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与此同时,还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观察、联系、分析、说明实际问题的能力,轻松愉快地形成对书本知识的综合、迁移、拓宽和加深,从而达到我们预期的教学目的和要求。使“理论联系实际”的朴素真理不只是飘亮的装饰,而真正成为我们行动的指南。引人入胜的讲解,纵横交叉的分析,怎能不令学生感到妙趣横生?声情并茂的语言,明快有力的节奏,怎能不令学生兴味盎然?因此,从天下事引理论,寓理论于天下事,就能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启迪和教益。二、研究目标在教学实践和研究中,课题组成员坚决从根本上转变观念,牢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教学思想,积极营造适宜的思想政治课模式,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一)创设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观念上实现由“维持性学习”向“自主创新型学习”转化的环境。自主与创新两者不可分割,自主是创新的前提,没有自主就谈不上创新,只有自主与创新的完整统一,才能培养新一代进取型、开拓型的人格精神。创新教育在价值观上集中体现了教育的民主化和个性化特点,尊重和保护人与人之间存在的必然性差异,承认每一个人在价值、才能、情意和行为方式上都是极富个性的个体,给予每一个人充分发展其自身、激发其内在潜能的自主、平等机会。1.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点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创新教育的过程不仅仅是冷冰冰的智力活动过程,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者在学习中保持愉快和不紧张情绪,有利于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释放巨大的学习潜能。2.创设学生自主参与、自主学习的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传统教育主要是通过不断增加外部压力,通过课时的增多、作业的增多、考试的增多同时伴随奖励,来增加学习者的积极性,学生潜在的创造性思维在这样的教学机制下被弱化。创造性教育过程更大程度上强调开放性,包括空间上的灵活性、学生对活动的选择性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多变性,从而真正确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1)开展研究性学习,拓宽学生视野,扩展创造性思维的空间。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扩展了课堂,触发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灵感,同学们深刻体会到,生活其实也是一本书,只要你去思索、去开拓,那里将有取之不尽的宝藏。(2)开辟自由论坛,展开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翅膀。教学中,只要是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寻所得出的新结论,即使是教师早已熟悉的常识,我们也可以认为是创造性思维的产物。(二)优化教学策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实践能力。1.要不断积累生活素材,使政治课的基本观点和基本原理与现实生活接轨,是实现愉快教学的基础。“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常青”。中学生一般受知识结构和社会阅历的限制,对抽象的政治理论,如果用纯粹的专业知识去教育他们,那只能使他们望“师”兴叹。只有将之“化”为朴素的生活语言,才能为中学生所喜闻乐见。我们可以用“类比法”和“说明法”来实现“化”的任务,精心设计生动的教学情景,从而唤醒学生的情感体验。所谓“说明法”就是用事例来说明原理。2.要拓宽教学渠道,实施丰富多彩的立体型的教学方法,是实现愉快教学的必要手段。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因其呆板、僵滞而早已明日黄花。必须不断地探索并采用符合中学生实际的教学方式,强调师生共同活动,克服教师为中心的倾向,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兴致,变封闭型教学为型开放型教学,从而使双方真正领略愉快教学课堂模式的美学价值。三、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做法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显著标志,未来的社会对于人的创造力要求更高、发展创造力是世界的大趋势,因此课题充分体现了教育以人为本,是从学生的发展角度出发而考虑的,此课题具体要:1.加强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的策略和方法的研究。2.加强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的研究,3.加强课堂教学情境的教学研究,努力创设各种不同教学情境,达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目的和作用,4.加强思想政治课情感教学的研究,努力创设民主、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学生积极性和创造力的发挥与发展,5.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教育的研究等。为了实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标。,进行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创新,不仅是一个十分紧迫的问题,而且具有极端的重要性。作为一项系统工作,必须有一个正确的理论思想和原则做法作为指导。根据实验教师提供的第一手材料和数据,结合思想政治课的具体特点以及本人在教学工作中的心得体会,就其中的几个原则问题谈谈我们的具体做法:(一)学生和教材是我们进行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创新探索的根本出发点。进行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创新探索的根本出发点是我们面对的学生和手中的教材。这是因为:第一,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心理发展水平上是有明显差异的。另外,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结构也是教师在进行创新教学模式探索时必须考虑的。比如,许多新知识新问题的某些简单构成因素,可能在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已经有所包含,这时,我们就可以选择启发性很强的谈话式教学方法或读、讲、议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第二,教材是教师实施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的必要依据。现行新教材具有许多体现时代气息和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新特点。比如:知识、能力、觉悟相结合,突出了能力培养的要求;思想品德教育与公民意识教育相结合,以知法、守法、用法教育与市场道德教育为手段推动思想品德教育,突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宏观与微观相结合,贴近学生生活,重视学生主体意识,突出了对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理论性与知识性相结合、面向全体学生,有教强的趣味性、知识性和可读性,等等。新教材的上述特点为教师进行创新教学模式的探索提供了许多有利条件。比如,针对教材可读性强和知识趣味性强的特点,许多框题的教学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对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培养,提高其阅读理解能力和判断分析能力;针对新教材中体现时代气息和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例子较多的特点,可以在许多框题的教学过程中,突出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调查研究的能力和实践能力等。在进行创新教学模式的探索过程中,我们必须既要研究学生的实际,也要研究教材特点,并且以此作为根本出发点。(二)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坚持主体与主导的相结合。教师中心论或在实践中只强调教学活动中“教”这一方面的做法,长期占统治地位;西方的"学生中心论"也一度盛行。这些教学模式或教学思想都有许多值得吸取的经验,但也有很大的弊端。简言之,就是片面化,强调某一方面的地位和作用而忽视其对立面的地位和作用,这都是违背辩证法的。我认为在教学模式创新探索实践中必须坚持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与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相结合的原则。第一,以发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手段。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就是说学生是"认识活动的主人",而不是"认识活动的机器",应当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发挥其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作为进行创新教学探索的目标之一,旨在启发、鼓励学生积极进行思维活动,积极主动地开展学习活动。因此,进行创新教学模式探索,就必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开展探讨研究活动、自我探讨教育活动,这样也可以避免单调的说教。通过对学生在自学、讨论等活动中的引导,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思考。在讨论或争论中,学生的思维会更加活跃。由此,使学生在“活”、“动”的状态中学习,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克服在“死”、“静”的状态中死记硬背、思维完全定式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巩固书本知识。应当明确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不是搞“学生中心论”,不是放任自流。因为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这两个方面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在认识和处理二者关系时,模糊教与学的界限、而否定教师应有的主导作用是非常错误和有害的。第二、教师的主导作用是贯穿教学过程的主线。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激励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指导学生学习方法等组织课堂教学方面。教学活动中的教师,从某种意义上讲,就好比电影导演。对同一素材的感受、认识和理解,不同的导演是不同的。每一位导演在创作过程中以及在最后的作品中,都深深地烙上了自己思想的烙印,这就是其主导作用的体现。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所谓教师之主导作用,益在善于引导启迪,俾学生自奋其力、自知其知,非教师滔滔讲说,学生默默聆听。”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学习的过程。可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显而易见的。在新教材的试用中,探索创新教学模式,必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并努力贯彻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应注意,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也不是提倡"教师中心论",不能"一言堂",不能越俎代庖、包办一切。(三)知识、能力、觉悟三位一体是进行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创新探索的根本目标。进行创新教学探索、优化教学方法是为实现教育目的和任务服务的。思想政治课具有三位一体的目标任务:即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理论观点教育学生,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在思想政治课的创新教学探索中,必须以此为根本目标。教学实践证明:任何一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都是为实现某一方面的教学目标任务服务的。也就是说,教学方法模式和教学目标任务之间的关系具有相对性。在适当的范围内和合理的目标任务下,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会显示出其优越性和高效益。若超出了适当的范围和合理的目标任务要求,特定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就会失去其优越性,不能实现应有的目标效益。正如教育家巴班斯基所说:"每种教学方法就其本质来说都是相对辨证的,他们都既有优点又有缺点。每种方法都可能有效地解决某些问题,而解决另一些问题则无效。每种方法都可能会有助于达到某种目的,却妨碍达到另一种目的,这一普遍教学原则也全面适用于口叙法、直观法、实践法以及所有的其他的教学方法。"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任务是多方面的,教学过程则是由众多环节组成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进行多层次、多方面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创新探索。要全面实现思想政治课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任务,就必须善于选择、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善于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并使之有机结合起来。实际上,这也是进行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创新探索的题中之义。四、研究方法:1.讨论法:对实验学生,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确定不同讨论问题和要求,组织学生通过议论、讨论、辩论等形式完成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它是自学交流探索模式的组合。2.研究性学习法:此方法的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探索性的学习为基础,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自我教育能力为基础,通过教师设计、指导、启发、协作,由学生个人或小组搜集、处理、整合信息资料开展研究、探索活动的方法。3.比较法:对某类教学现象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不同情况下的表现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较,从而帮助学生可作出结论。4.观察法;通过直接或间接的形式,训练学生从多角度、多侧面掌握观察问题,事物及社会现象的能力和方法,培养学生观察事物本质的能力。5.情感激励法:爱有利于人的智能发展,有利于激发人的创造力,对学生“动之以情”既是形成教学效果的条件,有是一种催化。教师的情感能驱动和激励学生积极进取。五、研究效果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如何营造适宜的课堂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们认为,在实践中我们已经看到以下几方面喜人的成果:(一)理论认识的提升:1.教师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创新教育思想思想政治学科知识具有严密的理论性的特点,常常使得一些教师误认为思想政治课教学无创造性可言,再由于中考的压力,长期以来,思想政治课教学存在着两个弊端:一是从书本到书本,把生动活泼的思想教育变成死板的纯知识教学,所谓“教师讲条条,学生背条条,考试考条条。”二是教师为中心。整个教学都是循着教师的思路转的,如果学生有所“越轨”,就被斥为“不听话”,是要受到批评以至斥责的。这样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实际上不可能真正收到良好效果,最多只能熏陶出一批“听话”的“小乖人”,抑制了学生的智力发展,尤其是创造力的开发。事实上,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对于思想政治课教学也并非是高深莫测的东西。思想政治课具有既严密又科学的理论性和广泛的可与社会相结合的现实性。新教材不仅将学生的素质教育置于比理论传授更重要的位置,而且注入了合乎时代要求的新内容、新信息,加强了教材的可读性和教育性。教师若能把这些特点综合运用得当,既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体系,也可以丰富学生的社会阅历,提高他们综合认识和分析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2.激发兴趣,以情激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主要心理成分,它是推动学生去探求知识并带有情绪体验色彩的意向,随着这种情绪体验的深化,就会进一步产生学习需要,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达尔文小时候是一个“平庸的孩子,”但他对大自然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以极大的热情去野外学习和搜集标本,以至后来成为著名的生物学家;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成功轨迹的起点是他永恒的兴趣——对电脑网络的痴迷。兴趣是创造的动力、成功的先导。从实际情况看,学生对这门课感兴趣与否,直接影响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自始至终注意学生的情绪和反应,使学生处于积极思维状态,用兴趣的磁铁吸引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创造。特别是思想政治课,由于抽象性的概念、原理很多,教师稍一疏漏就会削弱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在讲课时,根据课文的具体内容,应采取不同的导人方法,使学生兴趣盎然,非读不可。每当引进一个新的概念、原理,应先给学生提供掌握这一新概念、原理的必要的感性认识,然后,诱发学生细致观察、独立发现、深人分析、广阔想像,以抓住概念、原理的本质属性。在整个课堂的教学中,随时注意学生的情绪和反应,及时调整教学内容、节奏,巧设计问题情境,善于驾驭语言技巧,将图文声逼真的多媒体课件等融人到具体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每一节课都有新的感觉、新的发现、成功的体验,从而保持浓郁的学习兴趣,保持活跃的思维状态,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萌动的创新意识。列宁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情感是教育的窗口。在思想政治教学活动中,情感是接受知识的能量和动力,又是知识转化为能力,内化为信念,外化为行为的转换器,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催化剂。教师要以真诚的态度和火热的情感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并利用一切机会和场合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随时注意对学生进行感情的投资。对待学生应一视同仁,不厚此薄彼,对中下水平的学生,更应多亲近常关心,多在学习方法上给予具体的有效的指导与帮助,善于发现他们在思想上、学习上的点滴进步,并加以鼓励。对待品学兼优的学生要高标准、严要求,激励他们,以浓厚的兴趣掌握思想政治课中的基本理论,培养他们的创新思想,可谓是“亲其师而信其道。”只要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知识和智慧以及人格的魁力,以新颖的方式去诱导,就一定能使学生迷恋于学习、迷恋于科学,学生的创新精神也会随之滋长起来。3.启发学生质疑,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指以强烈的兴趣和丰富的知识为基础,通过有关事物的启示,触发联想,从而达到认识上的“顿悟”与飞跃的心理活动。古人云:“学则须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教学实际上就是设疑、质疑、解疑的过程。疑是深入学习知识的起点,也是闪现创造力火花的开端。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思维总是由问题所引起是同解决问题形影相随的。发现问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善于独立思考的人往往能在别人习以为常的情况下发现关键性的问题。启发学生发现疑点,揭示矛盾,要比学生按教师的思路去解难题更为可贵。教师教学就要课前精心设计疑问,课堂巧妙提出疑问。先让学生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激励、诱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寻找“柳暗花明又一村。”当学生找到“又一村”后,得到的不仅是成功的快感,同时,他们的创造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培养。那么,何种疑问方式最能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呢?教师应该经过认真筛选,找出最佳方式。其标准应是:能联系实际,发人深思,给人启迪;能激发、唤醒、鼓励学生的主体意识;有助于学生分析、综合、发散。聚合、观察、想像等思维能力的提高。当学生的积极思维被调动起来,敢于提问题以后,学生常常会碰到“难点”而“卡壳”,们不知所措。如何帮助学生克服这种“思维卡壳”现象?教师可以把自己的思路和经验告诉学生,也就是教师用语言展现自己突破“卡壳”现象所适用的策略和方法,使学生从中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有信心去克服思维中的障碍。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活动过程,教与学的有机统一,关键在于一个“引”字,对于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来说,“引”的得法,“引”的有效,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4.鼓励标新立异,培养学生的独创精神思维的求异往往是创造的开始。孩子的天性是好奇和求异。凡事喜欢问个究竟和另辟蹑径。根据学生这一特点,在教学中教师要允许、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无中生有”、“异想天开”和大胆假设,从而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独创精神。求异思维不是单向思维,它是多向思维、立体思维、发散思维。教师在教学中通过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辐射性、广阔性、深刻性、灵活性和独特性。让学生自由发挥自己的想像、联想能力,多角度、多层次解决问题。教师不应该强行地力图将学生的思维过程纳人教师设计的预定轨道,不应以教师的思维成果和教材的内容会束缚学生的思维,更不应粗暴干预,即使是一些错误的不符合事实的想法,应在倾听的基础上积极地帮助其分析,加以启发、引导,使之纳人正确的思路。因此,在学生平时回答问题或练习、考试中,对不因循守旧、不简单机械地照搬教材知识的有创见性的解答或思路,要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因此,思想政治教师要学会引导学生求异,让学生懂得不唯书,不唯师,不唯上,不迷信,不盲从,不满足现状的方法和答案,要鼓励学生去怀疑,去超越,去创新。5.充分挖掘教材中创新教育的因素,并落到实处(1)中学思想政治课是创新教育的重要阵地。新教材融知识、能力、觉悟为一体,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政治教学就是逐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教会学生掌握矛盾的分析方法,学会全面分析问题,对于学生无论是学习上解决难题,分析社会现实,还是将来参加工作后指导工作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是学生今后创造性思维的基础。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特别是意识的能动性原理,就要求我们培养学生的开拓创新精神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只要教师重视善于挖掘教材各类“创新点”,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教学定会更富有启发性和创造性。(2)名言誉句是进行创新教育的“铺路石”。教材设置了许多名言警句,如初一的“一旦科学插上幻想的翅膀,它就能赢得胜利”(法拉第语),‘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爱因斯坦语)。它告诉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发展想像能力,能够给人们带来智慧的光芒和创造的勇气。这些名言警句,句句键明有力,条条掷地有声。教师若能巧妙地运用它,就一定能开启学生思维,催促学生上进,为学生创新思想的形成铺平道路。(3)典型人、事例是创新教育的“导引仪”。教材中引用了大量的典型人物和事例,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树立了光辉的典范。张海迪身残志坚,著书《轮椅上的梦》并自学外语,精通英语,有多本译著。优秀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新时期的“铁人”王启民立志“跨过洋人头,敢为天下先”,不怕艰苦和疾病,攻克一道道世界性石油技术的难关。一代伟人邓小平“三落三起”终于成就一番伟业,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这些伟人名人,本身的成长就是一部创新史,他们的思想更是闪耀着创新精神的光辉。我们如果将这些鲜活人物,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呈现在学生面前,一定能激励学生去学习,去思考,去奋斗,去创新。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4)多样栏目设置是进行创新教育的“试验场”。教材中设置了“各抒己见”、“想一想”、“动脑筋”、“议一议”、“试一试”、“‘小资料”等栏目。这些栏目的开辟打破教师包揽讲课的一统格局,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有了用武的“试验场”。教师必须巧用、用好它,发挥它的真正效力。6.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能营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的良好氛围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思想政治课应坚持的重要原则,让学生着重于理解,着重于应用。丰富的实践活动,能增加学生的表象储备,为学生的创新想像和创新思维提供丰厚的原料。“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在实践活动中遇到困难,往往使学生产生新的认知和解剖愿望,就容易激发其创造力。思想政治课教学活动完全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如作时事报告,社会热点讲评与讨论会,撰写小论文,社会调查,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辩论会等,通过这些活动有助于解放学生的思维空间,丰富他们的知识体系,保护他们的好奇心,培养他们搜集、利用资料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活动创设了更多让学生动手动脑的机会。的确,活动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最好舞台。例如,我教学“环境资源问题”时,结合教材内容,以“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为主题组织全年级400名学生对当地的母亲河——松花江(某段),进行环保教学调查。在活动过程中同学们积极主动地收集、查询有关资料,有组织、有秩序和饶有兴趣地进行实地考察。有的观察分析,有的采访两岸的居民,有的摄照,有的提取水样进行化验分析,有的清理河边的污染物……调查后,同学们经过精心整理,提交调查小论文40多篇,摄影作品38幅,漫画182幅。事后分类进行评奖,绝大部分同学获得了奖励,尝试到成功的喜悦。同学们并以班为单位在校园出版一期“还我清江绿水”为主题的墙报和摄影展。同学们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提出了许多合理性的治污设想方案,引起了环保部门的重视。这样的活动丰富了同学们的知识,培养了学生的多种能力和创新精神,深受学生欢迎。(二)实际操作的基本经验:在思想政治课中切实实施创新教学模式,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转变教师观念是实施创新教学的主导和关键。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政治课教师必须积极响应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号召,认真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等纲领性文件,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从根本上转变教育观、质量观、学生观和人才观。坚持和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创造潜能,都是可造就的各级各类人才。坚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经常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要知道思想政治课能使学生终生受益的不在于背会多少习题,而在于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良好的公民素质、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在于帮助学生学会科学的思维方法,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发展自身的创造力。同时,教师要具有与时俱进的精神,并有一定的超前意识,在教育内容的把握上要体现出一定的前瞻性,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还应具有民主意识和平等意识。总之,教师不能用自己固有的观念和方法来让学生适应,而应使自己的教学思维、观念和方法顺应学生身心发展的新情况、新变化,并能灵活变通。只有我们思想政治课教师真正转变观念,并首先实施自身的观念创新,才能为思想政治课实施创新教学奠定基础。2.课堂教学的创新是实施创新教学的突破口和主渠道。课堂教学的创新主要包括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思想政治课中实施创新教学必须改变单纯的“传递——接受”教学模式,广泛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学模式。我在教学实践中,对初中低年级学生就大量借鉴了情境陶冶模式,而在初中高年级则更多采用自学——指导、发现式等教学模式。有时对于一些重要的、难以理解的知识,我也在坚持启发性原则的前提下采用传递——接受模式。我认为教学模式的选用不是一成不变的,可能在一堂政治课中,就涉及到多种教学模式。这全在于教师自己坚持从实际出发,灵活地发展和创新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创新是思想政治课中实施创新教学的主渠道。它既包括教师“教”的方法,也包括学生“学”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教的方法决定了学的方法。为此,政治教师必须在设计创新教的方法的同时,清楚地意识到自己也是在为学生设计学的方法。只有灵活的具有吸引力的教学方法,才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我校实验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常常采用下列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一是讨论法和辨论法:教师在认真研究教学内容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有目的地设计能够引起学生争议的问题,然后安排讨论或辨论会。这样不但发展了学生思维扔灵活性和创造性,而且也能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认识。二是任务驱动法,即事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实际,并适当设置思维障碍,引发学生动手、动脑,鼓励学生创新。三是探索研究法,即根据学习内容提出让学生探索和研究的问题。可以从不同侧面设计多个研究题,让学生自己选择,自己查找资料,然后提交研究报告。四是角色体验法,即根据教学内容安排学生扮演特定角色,让学生充分体验自己进入角色后的思想感觉,从而帮助学生真正理解道理,明辨是非。此外,我还常常灵活运用谈话法、归谬法、材料法展示分析法、情境激励法、撰写小论文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来实现思想政治课的求学创新,改变了学生对政治课的偏见。三要更新教学手段和评价方法。这是实施创新教学的重要条件和保证。教学手段是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所借助的实物和媒体,思想政治课的创新教学也必然包括手段的更新。伴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思想政治课也应注重现代教育手段的应用,如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假如能够把抽象的要领理论用优美的电脑动画进行形象化的展示,再配上悠扬的音乐和声情并茂的讲解,那么思想政治课也一定会让学生享受到思维的乐趣和魅力,学生的创新意识也会得到更好的培养和锻炼.在这方面我们也做了一些尝试。例如,讲初二思想政治课中“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关系”这一问题时,我制作了多媒体电脑动画:一个卡通人物戴着“法盲牌墨镜”,沿着一般违法的道路一步一步往前走,眼看走到了悬崖断桥上,仍然不停步,结果一声惨叫,掉入犯罪的深渊。伴随着提示文字讲解,学生非常直观地理解了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这一道理。再加上图表和交互式习题,学生对本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效果很好。

3.思想政治课教学手段的更新还应由课内拓展到课外。比如,与家长配合安排学生回家看“今日说法”、“焦点访谈”“时事传真”、“中国报道”等电视栏目,并选择有关内容在课上进行讲座也是思想政治课创新教学的重要手段。新闻点评。三十八中的政治老师坚持每节政治课用5分钟左右的时间,由学生报道他们自己所收集的新闻,同时由学生自己对新闻进行点评。新闻点评,点开了学生思维的闸门,点燃了学生探寻未知的激情和欲望。4.创新性思维有赖于创新型问题的激发创新性思维具有一般思维的全部特点,但又显示出自己鲜明的个性,其主要特征有:(1)求异性和独立性。(2)概括性和深刻性。(3)变通性和超越性。表现为思维的广度,善于发现事物之间、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能够做到兼容并蓄,灵活变通。进而将这种联系重新组合出超越;日事物的新质的飞跃。教师在教学中要能够从宏观和微观上发现和构建可能的知识联系以及知识和现实的联系,使学生在融会贯通的基础上,激励他们有所发现、有所创造,让思维达到新的超越。六、研究结论1.方法是达到目标的手段和途径。思想政治课创新教学目标的实现,必须借助创新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无定法,需要广大政治教师通过引用大量的背景材料,较好地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但是,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切身感到,教师如果拘泥于教材中的实际(背景材料),对教材中的实际(背景材料)照本宣科,无疑,这种教学不但没有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创新,也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品质的培养。因此,我在教学中,对教材中的背景材料力求推陈出新,使理论联系实际(背景材料)更近、更新,实现理论联系实际的创新。2.空间融通。思想政治课实施创新教学,就必须努力拓宽政治课教学空间,改变教学的单一、守成、封闭状态,实行空间融通教学。为此,我在教学实践中,首先,合理运用电教手段。电教媒体这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同样可以引入政治课的课堂教学。3.多维变式。思想政治课的创新教学,必须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此,我在教学实践中,经常精选材料作为发散点,对学生进行多维变式的发散思维训练。4.营造丰富多彩的活动,鼓励学生参与,思想政治课教学创新,必须注重学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