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病学 课件_第1页
神经病学 课件_第2页
神经病学 课件_第3页
神经病学 课件_第4页
神经病学 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神经病学2021/5/71第一章绪论一、概念

神经病学(neurology)是研究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及骨骼肌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的一门学科。2021/5/72

二、发展概况—(一)派生学科

基础学科临床学科独立专业神经解剖学神经影像学神经外科学神经组织胚胎学神经眼科学儿童神经病学神经生理学神经耳科学老年神经病学神经生物化学神经内分泌学神经病理学神经肿瘤学神经遗传学实验神经病学神经免疫神经心理学神经流行病学神经药理学神经分子生物学2021/5/73(二)新技术应用1、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

2、CT血管造影(CTA):3、磁共振成像(MRI):

4、磁共振血管成像(MRA):5、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6、经颅多普勒(TCD):

7、局部脑血流量测定(rCBF):2021/5/74

8、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SPECT):9、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10、脑电(EEG)、脑地形图(EBM):11、诱发电位(EP):12、肌电图(EMG)、神经传导速度(NVC):13、脑和神经肌肉活检:14、基因诊断技术:2021/5/75

(三)学科发展1、国内外发展概述:神经系统疾病特别是脑血管病是威协人类生命和健康的严重疾病,危险日益突出。本学科尚有许多问题没有解决,制约着医学的发展,故引起医学界的高度重视。随着知识更新、科研的深入、新技术的应用,神经病学出现了迅猛发展的势头。2021/5/76

2、我校发展史:创建于1953年。神经内科是我校医学专业的教育部重点学科,国家培育中心之一。在国内神经病学界占有重要位置。2021/5/77三、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一)全面收集资料

1、详细询问病史2、认真体格检查3、必要辅助检查。

(二)诊断1、定位2、定性

(三)治疗:病因治疗、对症治疗。2021/5/78四、教学有关问题(一)目的1、初步掌握基础理论,常见病、多发病、急诊诊治。2、了解常用辅助检查:腰穿、CT、MRI、脑电。3、为毕业、国家医师、硕士考试准备。(二)要求与方法1、系统学习,重点掌握。2、课堂讲授,课后复习,循序渐近。3、大课学习,小课实践,遇到问题,实习答疑。2021/5/79第二章神经系统解剖、生理定位诊断

2021/5/7109、人的价值,在招收诱惑的一瞬间被决定。2023/2/32023/2/3Friday,February3,202310、低头要有勇气,抬头要有低气。2023/2/32023/2/32023/2/32/3/20234:47:40PM11、人总是珍惜为得到。2023/2/32023/2/32023/2/3Feb-2303-Feb-2312、人乱于心,不宽余请。2023/2/32023/2/32023/2/3Friday,February3,202313、生气是拿别人做错的事来惩罚自己。2023/2/32023/2/32023/2/32023/2/32/3/202314、抱最大的希望,作最大的努力。03二月20232023/2/32023/2/32023/2/315、一个人炫耀什么,说明他内心缺少什么。。二月232023/2/32023/2/32023/2/32/3/2023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023/2/32023/2/303February2023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2023/2/32023/2/32023/2/32023/2/32021/5/711第一节脑神经【学习目的要求】掌握视、动眼、滑车、展、三叉、面、舌咽、迷走、舌下神经损害表现及常见综合征。熟悉其他脑神经功能。了解脑神经解剖。2021/5/7122021/5/713【概述】12对,用罗马数字命名。嗅N、视N属大脑、间脑部分。余下10对与脑干联系。分类感觉N:嗅、视、听N。运动N:动眼、滑车、展、副、舌下N。混合N:三叉、面、舌咽、迷走N。副交感纤维:动眼N(瞳孔)、面N(腺体)、舌咽N(腺体)、迷走N(内脏活动)。支配面N核下部、舌下N核对侧支配。2021/5/714

一、嗅神经

(一)解剖生理

1、解剖嗅丝→嗅N→嗅球→外侧嗅纹→颞叶钩回、海马回、杏仁核;内侧嗅纹、中间嗅纹→胼胝体、前穿质。

2、功能嗅觉有关。

(二)症状定位

1、嗅觉丧失鼻部病变。

2、幻嗅钩回发作,见于颞叶病变。2021/5/7152021/5/716

二、视神经

(一)解剖生理

1、解剖(1)视路

视觉感受器→视神经→视交叉(视网膜鼻侧纤维)→视束(一侧视网膜鼻侧纤维,另一侧视网膜颞侧纤维)→外侧膝状体→内囊后肢→视辐射→枕叶视中枢。

(2)光反射

视束→中脑上丘、顶盖前区→动眼神经。

2、功能

视力、视野、眼底有关。2021/5/7172021/5/718

(二)症状定位

1、视力障碍、视野缺损(1)视神经

①视神经炎视力障碍;中央视野缺损。②高颅压→乳头水肿,生理盲点扩大;周边视野缺损。③视神经压迫视力障碍;不规则视野缺损。

(2)视交叉

①视交叉中心损害双眼颞侧偏盲。见于垂体瘤、颅咽管瘤、脑膜瘤。②视交叉外侧部损害一侧或两侧鼻侧偏盲。见于颈内动脉硬化。③视交叉全部损害全盲。见于垂体瘤。2021/5/719

(3)视束

病变对侧同向偏盲。

(4)视辐射

①下部损害同向上象限盲。见于肿瘤。

②上部损害同向下象限盲。见于肿瘤、血管病。

③全部损害两眼对侧视野偏盲。

(5)枕叶视中枢

病变对侧同向偏盲,局限病变象限盲,视觉失认,刺激病灶幻视。2021/5/720

2、视乳头异常(眼底改变)*(1)视乳头水肿

①病因颅内压增高→视网膜中央静脉,淋巴回流障碍。②表现生理凹陷消失,视乳头充血、边缘不清,静脉淤血、出血。③疾病占位、脑血管病、炎症等。

(2)视神经萎缩

①原发性视神经萎缩视乳头苍白、界限清晰,筛板可见。见于视神经受压,如球后视神经炎、多发硬化、变性疾病。②继发性视神经萎缩视乳头苍白、边界不清,筛板不能见到。见于严重视神经乳头炎、乳头水肿晚期。2021/5/721正常眼底视乳头水肿视神经萎缩2021/5/722

三、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展神经

(一)解剖生理1、动眼神经(1)解剖

中脑动眼N核→脚间窝→大脑后动脉、小脑上动脉之间→海绵窦外侧壁→眶上裂入眼眶→眼部肌肉。

(2)功能

支配提上睑肌,上直肌、下直肌、内直肌、下斜肌(内旋)与眼球活动有关。支配瞳孔扩约肌、睫状肌(眼内肌)与瞳孔缩小和晶体变厚视近物有关。2021/5/7232、滑车神经

(1)解剖

中脑滑车神经核→背侧交叉→绕向腹侧→海绵窦外侧壁→眶上裂→上斜肌。

(2)功能

眼球向外下方运动有关。

3、展神经

(1)解剖

桥脑外展神经核→桥脑腹侧延髓交界处→颞骨岩尖→海绵窦→眶上裂→外直肌。

(2)功能

与眼球向外方活动有关。2021/5/7242021/5/725(二)症状定位

1、眼肌麻痹

*(1)周围性眼肌麻痹

①动眼神经麻痹眼睑下垂,外斜视,眼球向上、下、内运动障碍,复视。瞳孔散大、光反射、调节反射消失。

②滑车神经麻痹眼球向外下方运动受限,复视。

③展神经麻痹眼球向外方运动障碍,复视。

(2)核性眼肌麻痹

①脑干病变所致,眼球运动神经核损害。

②特点多有脑干内临近结构损害,个别眼肌麻痹;常累及双侧。2021/5/726

(3)核间性眼肌麻痹

①内侧纵束损害

②表现为眼球水平同向运动障碍。一侧眼球能外展,另一侧眼球不能同时内收。

(4)核上性眼肌麻痹

①皮质中枢破坏性病灶,双眼向病灶侧偏视。刺激性病灶双眼向病灶对侧偏视。

②上丘病变损害病灶双眼向上垂直运动不能。刺激病灶,双眼发作性转向上方称为动眼危象。

2、复视

视网膜不对称刺激,在视中枢引起2个影像冲动。表现为视物成双。2021/5/727

3、瞳孔调节障碍*(1)瞳孔变小

交感神经损害。单侧瞳孔小,见于霍纳(Horner)综合征:瞳孔小、眼裂窄、眼球内陷、面部少汗。双瞳孔小见于桥脑出血、镇静安眠药中毒。

*(2)瞳孔散大

见于动眼神经麻痹如钩回疝。阿托品药物中毒。(3)瞳孔对光反射消失

光刺激时瞳孔变小。视神经、动眼神经损害时,光反射消失。

2021/5/728(4)调节反射

视近物两眼内收,瞳孔变小。动眼神经损害时,调节反射消失。(5)阿罗瞳孔(Argrll-RobertsonPupil)瞳孔变小、对光反射消失、调节反射存在。见于梅毒、多发性硬化。

(6)埃迪(Adie)瞳孔

亦称强直瞳孔。瞳孔大,光反射、调节反射迟钝,腱反射消失。2021/5/729

四、三叉神经

(一)解剖生理1、解剖(1)感觉

痛、温、触觉→眼N、上颌N、下颌N→三叉N半月节→三叉N脊束核(痛、温),三叉N感觉主核(触)→纤维交叉、三叉丘系→丘脑→内囊→中央后回下1/3。(2)运动

双侧皮质脑干束→三叉N运动核→出桥脑→卵圆孔出颅腔→咀嚼肌。

(3)角膜反射

角膜→三叉N眼N→三叉N感觉主核→面N核→面N→眼轮匝肌。2021/5/7302021/5/731

2、症状定位(1)三叉神经损害

同侧面部痛、温、触觉障碍;咀嚼肌瘫痪、张口偏向患侧;角膜反射减弱或消失。

(2)三叉神经核损害

核性感觉障碍;运动障碍。

(3)周围支损害

相应支配区感觉障碍。眼支可有角膜反射减弱、消失。

(4)三叉神经痛2021/5/732

五、面神经

(一)解剖生理

1、解剖

(1)皮质脑干束→面神经核上部双侧支配、下部对侧支配→桥脑下缘→面神经管→茎乳孔→面部表情肌、颈阔肌。(2)味觉鼓索支→舌前2/3味觉。(3)副交感纤维支配舌下、颌下、泪腺。

2、功能

支配面部表情肌、舌前2/3味觉、腺体分泌。2021/5/7332021/5/734

*(二)症状定位1、中枢性面瘫

上运动神经元损害。病灶对侧下部表情肌瘫痪。

2、周围性面瘫

核及核以下周围神经损害。病侧上、下部表现肌瘫痪。

(1)面神经核损害

面、展神经麻痹及或锥体束损害。

(2)膝状神经节病变

亨特(Hunt)综合征:耳后痛、外耳道疱疹、周围面瘫、病毒感染。

(3)面神经管损害

舌前2/3味觉、听觉障碍。

(4)颈乳孔以外病变

周围性面瘫2021/5/7352021/5/736六、前庭蜗(位听)神经

(一)解剖生理1、蜗神经(1)解剖

螺旋(Corti)器→内耳螺旋神经节→蜗神经→桥脑蜗神经核→下丘、内侧膝状体→内囊→颞叶听中枢。

(2)功能

与听力有关。

2021/5/7372021/5/738

2、前庭神经

(1)解剖

内耳前庭器→前庭神经节→纤维与小脑、脊髓、内侧纵束联系。

(2)功能

与平衡有关。

(二)症状定位

1、蜗神经

听力减退、耳鸣、耳聋。

2、前庭神经

眩晕、眼震、平衡障碍。2021/5/739

七、舌咽、迷走神经

(一)解剖生理

1、舌咽神经(1)解剖

①感觉咽喉部感觉、舌后1/3味觉、感受器→神经节→孤束核

②运动疑核→咽喉部肌肉。

③副交感下延核→耳后神经节→腮腺。

(2)功能

与咽喉部感觉、舌后1/3味觉、咽喉部肌肉运动、腮腺活动有关。2021/5/7402021/5/741

2、迷走神经

(1)解剖

①感觉外耳道、耳廓感觉纤维→颈静脉神经节→三叉神经脊束核。内脏感觉→结状神经节→孤束核。

②运动疑核纤维→咽喉部肌肉。

③副交感迷走神经背核纤维→胸腹内脏器官。

(2)功能

与咽喉部肌肉运动、脏器活动有关。2021/5/7422021/5/743

*(二)症状定位1、运动

声音嘶哑、吞咽困难、喝水呛、软腭上举力弱、悬雍垂偏向健侧。2、感觉

咽部感觉消失、舌后1/3味觉减退3、咽反射消失。4、真性、假性球麻痹鉴别2021/5/744真假性球麻痹鉴别真性假性病变部位下颌反射咽反射强哭强笑舌肌萎缩舌咽、迷走、疑核双侧皮质脑干束消失亢进消失存在无有可有无2021/5/745

八、副神经

(一)解剖生理

副神经核发出纤维支配胸锁乳突肌、斜方肌与转头、耸肩有关。

(二)症状定位

肩下垂、胸锁乳突肌、斜方肌无力、萎缩,转头、耸肩无力。2021/5/7462021/5/747

九、舌下神经

(一)解剖生理

延髓舌下神经核纤维→舌下神经管→脑外→舌肌。与舌肌运动有关。

*(二)症状定位

1、中枢(核上)性瘫

伸舌偏向病灶对侧,无肌束震颤及萎缩。

2、周围(核下)性瘫

伸舌困难或偏向患侧。有肌束震颤、舌肌萎缩。2021/5/7482021/5/749第二节感觉系统

(学习目的要求)*掌握感觉障碍的定位诊断熟悉感觉障碍分类了解感觉系统解剖生理2021/5/750概述

感觉:作用于各种感受器的刺激在人脑中的直接反应。

特殊感觉

(视、听、味、嗅)。一般感觉浅感觉:皮肤粘膜感觉;痛、温、触觉。深感觉:肌腱、肌肉、骨膜、关节的本体感觉。包括运动、位置、振动觉。复合感觉(皮质感觉):实体、图形、两点辩别、皮肤定位觉、重量觉。2021/5/751一、解剖生理(一)感觉传导路1、痛、温觉传导路

皮肤、粘膜感受器→周围神经→后根神经节(I级神经元)→后根→脊髓后角(II级神经元)→经前连合交叉至对侧侧索→脊髓丘脑侧束→丘脑(III级神经元)→内囊后肢→中央后回。2021/5/7522021/5/7532、触觉传导径路

皮肤感受器→周围神经→后根神经节(I级神经元)→后根→脊髓后索→

大部分纤维至薄束核、楔束核(II级神经元)→丘系交叉→内侧丘系少许纤维到脊髓后角(II级神经元)→对侧前索→脊髓丘脑前束→丘脑(III级神经元)→内囊后肢→中央后回。2021/5/7543、深感觉

肌肉、肌腱、关节感受器→后根神经节(I级神经元)→脊髓后索→薄束核、楔束核(II级神经元)→丘系交叉→内侧丘系→丘脑(III级神经元)→中央后回。2021/5/755丘脑腹后外侧核【内侧丘系】上肢躯体上半下肢躯体下半丘系交叉楔薄束核传导躯干、四肢本体觉和精细触觉的纤维由薄、楔束核发出,经丘系交叉至对侧,然后上升形成内侧丘系,终止于丘脑

(腹后外侧核)。2021/5/756(二)脊髓感觉传导束层次排列1、浅感觉内→外:C→T→L→S。2、深感觉内→外:S→L→T→C。2021/5/757(三)节段感觉支配1、上肢

桡侧C5-C7;尺侧C8-T1

;内侧T2。2、下肢

股前侧L1-L3;小腿前L4-L5;小腿及股后S1-S2;肛门鞍区S3-S5。3、躯干

乳头T4;脐T10;腹股沟T12-L1。4、周围神经

脊神经→形成颈丛C1-C4;臂丛C5-T1;腰丛T12-L5;骶丛L4-Co1;→周围神经→支配体表。2021/5/758二、感觉障碍分类(一)抑制症状(感觉经路破坏、抑制)

1、感觉缺失或减退

2、完全感觉缺失

3、分离性感觉障碍

(二)刺激症状(刺激、兴奋性增高)

1、感觉过敏

2、感觉异常

3、感觉倒错冷→热

4、感觉过度2021/5/759疼痛

(部位、性质、程度、频变、发作、持续、轻重的原因)

(1)局部疼痛:如神经炎。

(2)放射性疼痛:疼痛不仅在局部,而放射到受累的支配区,为神经根、神经干病变。如坐骨神经痛。

(3)扩散性疼痛:某分支疼痛扩散到另一分支。手挫伤扩散到整个上肢。(4)牵涉痛:内脏疾病如心绞痛引起左肩臂痛。

(5)灼性神经痛:烧灼性剧痛。如正中神经损伤。2021/5/760

三、感觉障碍的定位诊断(一)单一周围神经

如桡神经、尺神经麻痹,股外侧皮神经炎等。

(二)末梢型感觉障碍

四肢对称末端感觉障碍,呈手套、袜套样分布。如多发神经病。

(三)后根

根性感觉障碍,多伴有根痛。如腰椎间盘突出、髓外肿瘤。

(四)脊髓损害

2021/5/761

1、传导束损害

(1)脊髓横贯:损伤平面以下所有感觉丧失,炎症或肿瘤

(2)后索:损伤平面以下深感觉

(3)侧索:分离性感觉障碍

(4)半侧损害(Brown-Sequard综合征):病变同侧损伤平面以下深感觉、运动障碍;对侧痛、温觉障碍。见于髓外占位病变、外伤。2021/5/762

2、前连合:两侧节段性、分离性感觉障碍。见于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