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工作实施方案_第1页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工作实施方案_第2页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工作实施方案_第3页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工作实施方案_第4页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工作实施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工作实施方案为切实加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评价工作,根据***省生态环境厅《关于认真做好2020年***省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通知》(青生发〔2019〕362号)、***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印发《2020年***省生态环境监测方案的通知》(青生发〔2020〕91号)及***省生态环境厅***省财政厅关于《2019年度***省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结果的通报》(青生发〔2020〕245号)要求,结合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一、考核重要性根据***省环境保护厅《关于认真做好2017年***省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新增转移支付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相关工作的通知》(青环发〔2017〕248号),自2017年我市被列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新增转移支付县域名单》进行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开展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工作,是检验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动态变化的一项重要工作,考核结果关乎今后中央、省州对我市生态补偿转移支付资金的正常拨付和奖励,党委政府、党政领导干部年度目标考核以及与领导干部离任审计等考核工作挂钩。二、考核范围、指标、计算方法(一)范围。依据《关于认真做好2020年***省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通知》要求,我市地表水水质、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环境空气质量、污染源及生活垃圾填埋场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考核范围之内。(二)考核指标。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指标包括自然生态指标、环境状况指标、生态环境保护管理指标、自然生态变化详查指标以及人为因素引发的突发环境事件指标。自然生态指标包括植被覆盖指数、林地覆盖率、草地覆盖率、水域湿地覆盖率、耕地和建设用地比例、生态保护红线区等受保护区域面积所占比例、沙化土地面积所占比例(只针对防风固沙类型)、中度及以上土壤侵蚀面积所占比例(只针对水土保持类型)、水源涵养指数(只针对水源涵养类型)等9项。环境状况考核指标包括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Ⅲ类及优于Ⅲ类水质达标率、优良以上空气质量达标率、土壤环境质量指数等4项。生态环境管理指标是从生态保护成效、环境污染防治、环境基础设施运行、县域考核工作组织四个方面进行量化评价。自然生态环境变化详查是通过考核年与基准年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对比分析及无人机遥感核查进行评价。人为因素引发的突发环境事件起负向评价作用,但当县域发生特大、重大环境事件时,对最终考核结果实行一票否决机制,直接定位最差一档。(三)计算方法1.植被覆盖指数=A×(0.38×(0.6×有林地面积+0.25×灌木林地面积+0.15×其他林地面积)+0.34×(0.6×高盖度草地面积+0.3×中盖度草地面积+0.1×低盖度草地面积)+0.19×(0.7×水田面积+0.3×旱地面积)+0.07×(0.3×城镇建设用地面积+0.4×农村居民点面积+0.3×其他建设用地面积)+0.02×(0.2×沙地面积+0.3×盐碱地面积+0.3×裸土地面积+0.2×裸岩面积))/县域国土面积。其中A为植被覆盖指数的归一化系数,以县级尺度的林地、草地、耕地、建设用地等生态类型数据加权,并以100除以最大的加权值获得;通过归一化系数将植被覆盖指数值处理为0-100之间的无量纲数值。2.水源涵养指数=A×(0.45×(0.1×河流面积+0.3×湖库面积+0.6×沼泽面积)+0.35×(0.6×有林地面积+0.25×灌木林地面积+0.15×其他林地面积)+0.2×(0.6×高盖度草地面积+0.3×中盖度草地面积+0.1×低盖度草地面积))/县域国土面积。其中,A为水源涵养指数归一化系数,以县级尺度的林地、草地、水域湿地三种生态类型数据加权,并以100除以最大的加权值获得;通过归一化系数将水源涵养指数值处理为0-100之间的无量纲标数值。3.林地覆盖率=(有林地面积+灌木林面积+其他林地面积)/县域国土面积×100%。4.草地覆盖率=(高覆盖度草地面积+中覆盖度草地面积+低覆盖度草地面积)/县域国土面积×100%。5.水域湿地覆盖率=(河流(渠)面积+湖泊(库)面积+滩涂面积+沼泽面积)/县域国土面积×100%。6.耕地和建设用地比例=(水田面积+旱地面积+城镇用地面积+农村居民点面积+其他建设用地面积)/县域国土面积×100%。7.

生态保护红线区等受保护区面积所占比例=(生态保护红线区面积+自然保护区面积+风景名胜区面积+森林公园面积+湿地公园面积+地质公园面积+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面积-重复面积)/县域国土面积×100%。8.沙化土地面积所占比例=(半固定沙丘(地)面积+流动沙丘(地)面积+风蚀残丘面积+风蚀劣地面积+戈壁面积+沙化耕地面积+露沙地面积)/县域国土面积×100%。9.中度及以上土壤侵蚀面积所占比例=(土壤中度侵蚀面积+土壤强烈侵蚀面积+土壤极强烈侵蚀面积+土壤剧烈侵蚀面积)/县域国土面积×100%。10.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饮用水水源地监测达标频次/饮用水水源地全年监测总频次×100%。11.

Ⅲ类及优于Ⅲ类水质达标率=认证断面达标频次之和/认证断面全年监测总频次×100%。12.优良以上空气质量达标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全年监测总天数×100%。13.土壤环境质量指数采取土壤环境质量指数(SQI)评价县域土壤环境质量状况。按照《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计算每个监测点位的最大单项污染指数Pipmax,获得对应的土壤环境质量评级,并将质量评级转换为土壤环境质量指数。

三、2020年考核工作任务(一)认真做好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县域地表水水质监测、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企业污染源监测等工作。(二)利用县域考核软件数据系统开展每季度软件数据报送工作。(三)开展年度县级自查,认真开展自查工作,编写年度自查报告。各相关单位对所提供的证明材料及相关数据由单位一把手签字并加盖公章后,报领导小组办公室。领导小组办公室通过县域考核软件完成填报工作,将纸质版文件经市政府主要领导审核后,按时将自查报告、相关证明材料等以正式文件(含电子版)报省、州生态环境部门。

四、各部门职责分工市政府办公室:组织召开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工作专题会议和各部门联席会议,积极配合市环境保护委员会办公室组织协调县域考核、数据协调、自查报告填报等工作,接受国家、省级检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工业科技和信息化局:负责提供产业机构优化调整证明材料,提供县域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情况及证明材料、产业准入负面清单证明材料及产业负面清单落实和执行情况,协助省、国家核查工作。市财政局:负责填报2019年用于改善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财政转移支付使用情况的证明材料;提供2019年重点生态建设工程(项目)资金支付表;提供转移支付资金相关拨付及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支出等相关文件。做好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工作资金的转移支付资金的拨付工作。按照《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办法》规定,每年在下拨给考核县(市)的财政转移支付资金中应保障考核县域的监测工作经费。市自然资源局:负责提供县域国土面积、林地面积、水域湿地面积、耕地和建设用地面积、未利用地数据及数据来源证明材料、土地利用信息、县域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情况及证明材料,并协助省、国家核查工作。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负责提供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污水处理厂运维记录、在线监测数据、工程实施方案及工程验收资料;污水集中处理设施信息表填报;乡镇生活污水收集情况;提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县域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情况及证明材料,协助省、国家核查工作。市生态环境局:提供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相关资料、污染源企业基本信息及监管资料。提供县域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情况及证明材料,协助完成省、国家现场核查和环境质量监测的质控工作,接受省、国家核查。市水利局:负责提供万元GDP耗水量、水土流失面积及其治理面积;县域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情况及证明材料,协助省、国家核查工作。市农牧和扶贫开发局:县域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情况及证明材料,协助省、国家核查工作。市林业和草原局:负责提供草地指标的证明材料;负责提供县域荒漠化面积及其治理面积等数据;自然保护区基础信息资料;县域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情况及证明材料,协助省、国家核查工作。市统计局:负责提供县域社会、经济、产业增加值等统计数据来源证明材料,协助省、国家核查工作。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负责提供生活垃圾填埋场信息,运维记录、灭蚊虫用药量记录台账、渗滤液回喷记录、周边地下水监测报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指标证明材料,乡镇生活垃圾收集情况、县域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情况及证明材料,协助省、国家核查工作。市气象局:负责提供全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数据和数据来源证明材料,协助省、国家核查工作。

五、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按照国家考核要求,市人民政府是考核的责任主体,由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牵头组织本县域年度监测与评价工作,按要求及时开展环境监测工作,包括填报相关数据、资料,编写自查报告,保障相关工作经费,并对监测数据准确性、真实性和自查报告的规范性、完整性负责。市政府成立以市长任组长,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市政府办、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局、市住建局、市水利局、市农牧和扶贫开发局、市林草局、市统计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城管局、市气象局等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生态环境局,负责指导、督促、检查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工作,协调解决工作中的具体问题。(二)加强协调配合。各有关部门要积极配合,互相沟通,严格按照要求完善相关资料,准确填报好各种报表。市生态环境局要积极做好业务指导、组织协调等工作,确保我市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工作顺利推进。(三)强化督查考核。各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要严格审核各自上报的相关报表,对各项数据进行仔细核对,确保准确无误,并将有关资料备案。领导小组将定期对各项工作进展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对各责任部门工作完成情况跟踪统计,建立台账。对工作拖拉、严重失误等原因影响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工作的将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同时将各部门的任务完成情况经由工作领导小组评定后,纳入党委政府对各部门年度工作完成情况的考核内容。(四)专人负责。请各相关单位确定一名工作人员负责此项工作,对上报的考核数据及资料严格把关经单位一把手签字后报送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