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乐器介绍王诗哲全解_第1页
中国民族乐器介绍王诗哲全解_第2页
中国民族乐器介绍王诗哲全解_第3页
中国民族乐器介绍王诗哲全解_第4页
中国民族乐器介绍王诗哲全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民族乐器

—吹管乐器介绍吹管乐器我国的吹管乐器起源甚早。远在四千多年前的夏禹时代,就产生了吹管乐器的雏形(钥),类似今日的排箫。后来至殷商时期,出现了埙、笙等。我国的吹管乐器的发音体多为竹制或木制。依据其起振方式的不同,可分为以下三类:1)以气流吹入吹口激起管柱振动。箫、笛等2)气流通过哨片吹入使管柱振动。唢呐、管子等3)气流通过簧片引起管柱振动。笙、巴乌等我国先民擅长吸取外来文化(唢呐、管子等),造就出我国传统民族吹管乐器多彩多姿的面貌。这些乐器经过长期吸取和改进,形成风格迥异的乐器,广泛流传在民间,促进了民族音乐的旺盛发展。吹管乐器——笛笛子在古代也称横吹或横笛。相传汉武帝时张骞通西域,传至当时首都长安的一种横吹乐器,种种史料显示,笛子在我国流传已有两千多年之久,且始终流行于民间。(横吹笛子竖吹箫)笛子由一截竹管制成,透过管身左端第一个吹孔,将空气冲击吹口对侧边缘灌进馆内,经过其次个贴着笛膜膜孔,共振管内空气柱而发音。笛膜:笛子不同于箫的一个缘由除持拿不同外,就是笛子笛膜才能发声,而箫则不用膜。这种薄膜取自竹子或芦苇的茎中一般以芦苇膜作为笛膜黏在膜孔上方。中国笛子开孔贴膜,使之脆亮的音色不同于世界上任何一种笛子,这是中国笛子独特的结构方式。笛膜的好坏,干脆关系到笛子的音色、音量的问题,对于吹笛子的人来说,这是一项特殊重要的事情。吹管乐器——笛笛子在我国流传年头久远,分布地域较广,品种较多,较一般的分为曲笛和梆笛两类。曲笛笛身粗且长,发音宽广松软,主要流行于南方各地,是昆曲的主要伴奏乐器。演奏的曲调比较美丽、精致、华丽,具有深厚的江南味。代表名家:陆春龄、赵松庭等;代表曲目:陆春龄《鹧鸪飞》、赵松庭《三五七》、江先谓《姑苏行》等。梆笛笛身细而短,发音清亮,高亢尖锐,主要流行于北方,是梆子戏曲的主要乐器。梆笛擅长表现刚健豪放、活泼轻快的情致,具有猛烈的北方色调,着重于舌上技巧的运用。代表名家:冯子存、王铁锤、刘管乐等;代表曲目:《喜相逢》(冯子存改编的内蒙古民间乐曲)、魏显忠《扬鞭催马运粮忙》、刘管乐《荫中鸟》等。吹管乐器——箫箫也称洞箫,单管、竖吹,是一种特殊古老的吹奏乐器。它一般由竹子制成,吹孔在上端。有六孔箫和八孔箫之分,以“按音孔”数量区分为六孔箫和八孔箫两种类别。箫由一根竹管做成,较曲笛长,上端留有竹节,下端和管内去节中空,吹口开在上端边沿,由此处吹气发音。箫的音量较小,音色松软,甘美而幽雅,适于独奏和重奏。吹奏音量小是由于箫本身结构所致(箫的吹孔很小,并且依管壁厚度向内倾斜,这样吹奏时气流一大反而吹不响了)。箫适于演奏低沉委婉,悠长安静、抒情如歌的曲调,寄予安静悠远的遐思,表现细腻丰富的情感。对我们当今快节奏的现代都市生活来说,它能使听众领悟到质朴的美,松弛崩紧的神经,追求心情中的安静,使思维意识随之升华,得到美的享受。但由于其音量较弱,力度幅度不大,在乐队中未被广泛利用。代表曲目《妆台秋思》(古曲)、《平湖秋月》(广东音乐)等。倾听音乐,感受其音色《苏武牧羊》、《风翔千仞》(古琴曲,洞箫伴奏)。吹管乐器——唢呐唢呐,又称喇叭,小唢呐称海笛。在木制的锥形管上开八孔(前七后一),管的上端装有细铜管,铜管上端套有双簧的苇哨(哨子是唢呐的发声器),木管上端有一铜质的碗状扩音器。由波斯于金元时期传入(Surna音译)。唢呐的音色清澈光明,音量大,常用作室外演奏,高音能表达热忱欢腾心情,低音则具有愁闷黯淡的色调,运用广泛。用于民间婚丧喜庆、迎神祭祀,在说唱音乐、地方戏曲和国乐团中有确定的地位,能表现深厚的地方色调。唢呐也擅长仿照人声,增加乐曲诙谐好玩的一面。代表名家:任同祥、刘英等;代表曲目《百鸟朝凤》:第四届世界青年联欢节上荣获民间音乐竞赛银质奖原在民间流传的《百鸟朝凤》,乐曲结构松散,没有高潮,即兴发挥时,公鸡啼晓、母鸡生蛋,甚至连小孩的哭叫声等都随意加入。当《百鸟朝凤》被选为参与第四届世界青年联欢节演出节目时,经民间乐手任同祥在专业音乐工作者帮助下进行加工,针对原曲缺陷,压缩鸟叫声,删去鸡叫声,并设计了一个运用特殊循环换气法长音技巧的华彩乐句,扩充了快板尾段,使全曲在热忱欢腾的气氛中结束。七十年头,在任同样演奏的基础上,又设计了一个呈现百鸟齐鸣意境的引子,以加强音乐性,还扩充了华彩乐句,运用快速双吐演奏技巧,使乐曲更为完整。吹管乐器——笙笙是我国古老的簧管乐器,历史悠久,能奏和声。属于簧片乐器族内的吹孔簧鸣乐器类,是世界上现存大多数簧片乐器的鼻祖(是世界上最早运用自由簧的乐器)。发音清越、高雅,音质松软,歌颂性强,具有中国民间色调。它以簧、管协作振动发音。其音色光明甜蜜,高音洪亮透亮,中音松软丰满,低音浑厚低沉,音量较大。而且在中国传统吹管乐器中,是唯一能够吹出和声的乐器。在和其它乐器合奏的时候,能起到调和乐队音色、丰富乐队音响的作用。在大型的民族管弦乐队里,笙有时还要用到高音、中音和低音三种笙。代表名家:胡天泉(演奏技法革新者,使多用于伴奏的笙发展成一支具有丰富表现力的独奏乐器)、闫海登、孙友等;代表曲目:《凤凰展翅》(胡天泉、董洪德曲)、《快乐的泼水节》(孙友曲)等吹管乐器——管子管子是一种双簧吹管乐器,历史悠久,起源于古代波斯(今伊朗)。在古代曾称它为“筚篥”或“芦管”,早先流传于我国新疆库车一带,南北朝时传入中原。管身为木或竹制,经过变更发展,它的演奏技艺得到了不断丰富和发展。现在,管子广泛地流行于中国民间,成为北方人民宠爱的常用乐器。管子的音量较大,音色高亢光明、粗犷质朴,富有猛烈的乡土气息。管子的构造比较简洁,由管哨、侵子和圆柱形管身三部分组成,前开七孔,后开两孔,管口插一芦苇制的哨子。管子的用途很广,可用来独奏、合奏和伴奏。在中国北方的一些乐种里,管子是特殊重要的吹管乐器。此外,吹奏时,利用口形的变更,还能模拟出人声和各种动物的叫声。运用循环换气法可不间歇地奏出长时值音。管子有大、中、小三种。小管又称高音管,是乐队中有特色的领奏乐器。中管比小管低八度。大管又称低音管,比中管低八度,在乐队中担当低音或作节奏型强拍演奏。欣赏管子独奏《江河水》,管子独奏曲。王石路、朱广庆、朱长庆和谷新善等依据“辽南鼓乐”同名笙管曲牌整理加工改编而成。是一首令人心碎,也让人心醉的乐曲。呈现给人们的只有掩抑不住的悲愤和无望。吹管乐器——巴乌巴乌是云南哈尼族的主要传统乐器,外型似笛子,巴乌用竹管制成,有八个按孔(前七后一),吹口处装一尖舌形铜质簧片。这种乐器很奇异,说它像汉族的箫吧,却是横吹;说它像汉族的笛,却又没有笛的声音洪亮。这主要是因为它在上端的触口处安了两片铜制簧片而不是像笛子一样贴上竹膜,所以音量就不大。常用巴乌全长30—60厘米,因竹管长短、粗细不同.规格可分为高音、中音、低音巴乌三种。巴乌的音色特殊地美丽悦耳,很像一对钟情的恋人在窃窃私语,低诉衷肠,所以每到晚间,彝族、哈尼族、苗族青年在谈恋爱时,常用它抒发自己的衷情,传递仰慕之情。传统的巴乌,音域窄(常用音域一般不超过八度)、音量小,但音色优雅。在各民族中,常用以伴奏舞蹈和说唱,也用于独奏。哈尼族人民随身携带,老人和青年们都宠爱吹奏。哈尼族和彝族的青年小伙子。常用巴马来演奏情歌。在彝族,人们放羊时或晚间也常吹奏巴乌。近几十年来,巴乌经专业工作者的不断改革,音色不变,音域扩大,音量增加,适于演奏宽广、抒情的音调。合奏时,它也可以作为高音乐器与低音乐器的桥梁。巴乌是一件极富民族色调的乐器,常用演奏抒情的、宽广的音调,亦可演奏技巧性强的华彩乐段。创作的巴乌独奏曲有:严铁明的《渔歌》(音调采自云南红河州哈尼族彝族民间音乐,曲调清爽美丽,抒发了边疆人民对新生活的赞美)、此外,广为人知的传统乐曲有彝族的《约调》,哈尼族的《串田地》、《傍晚的声音》,苗族的《情调》、《约会》,傣族的《咧少调》、《赞哈调》、《芒市坝子调》等吹管乐器——葫芦丝葫芦丝,又称“葫芦箫”,是云南少数民族乐器,主要流传于傣、彝、阿昌、德昂等民族中。葫芦丝可分为高、中、低音三种类型,富有浓郁的地方色调。其音乐和顺细腻,圆润质朴,美丽迷人,极富表现力,深受云南人民的宠爱,无论民音,还是专业舞台都能听到它演奏的美丽的声音。近年来在国内外也颇受瞩目。一些葫芦丝乐器与现代电子乐器合奏,亦能体现两种乐器的完备结合,呈现了古典与现代结合的亲切宛转,温馨醉人的全新感受。葫芦丝音域较窄,通常在9度以内,最多不超过11度,为民族调式音阶。无论民乐,还是专业舞台都能听到它演奏的美丽好听的声音。葫芦丝常用于吹奏山歌、小调等民间曲调,最适于演奏旋律流畅抒情的乐曲,《月光下的凤尾竹》、《情深意长》等成为其代表性的经典曲目。

吹管乐器——埙古代用陶土烧制的一种吹奏乐器,圆形或椭圆形,鹅蛋大小,有六孔。亦称“陶埙”,以陶制最为一般。埙是中国最古老的吹奏乐器之一,是我国古代重要乐器之一。大约有七千年的历史,最初埙大多是用石头和骨头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