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学前沿动态建筑理论认知_第1页
建筑学前沿动态建筑理论认知_第2页
建筑学前沿动态建筑理论认知_第3页
建筑学前沿动态建筑理论认知_第4页
建筑学前沿动态建筑理论认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筑前沿动态

第二部分

建筑理论认知

讲义一、本体论本体论(ontology)是研究存在的本质的哲学问题。本体论就是探讨这个世界上存在的一切是不是在背后都有一个抽象的、不依赖于现实世界的基础。精神的或是物质的,是不是都有自己的抽象的根据。简单的说,形而下就是指的现实的我们可感的世界,而形而上指的是可感的世界背后的原因,是抽象的,是不可感的,并且是作为可感世界的根据存在的。本体论就是探讨形而下的世界的形而上根据的。本体论是对概念化的精确描述(Gruber,1995)。其核心作用就在于定义某一领域内的专业词汇,为交流各方提供了一个统一的认识。在这一系列概念的支持下,真正意义上的知识重用和共享也成为可能。概念辨析:形而下:物质、客体、实体、客观世界、现象界、自在之物……形而上:意识、思想、灵魂、理念、主观世界……・工具“体用思想”一一中国古代哲学基本范畴。体指形体、本体或实体;用指作用、功用或属性。先天为体,后天为用伏羲先天之卦,位次依於〈河图〉,是主,是体,是先天之气,以乾坤为基;而文王后天之卦,位次依於〈洛书〉,是客,是用,是后天之气,以坎离代乾坤之用。简而言之,先天卦象是天地之间的基本型态,而后天卦象为世间万物之流变。酊IIIU网端I艇先天八卦一一伏羲八卦后天八卦一一文王八卦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张之洞强调“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综合为体,分析为用在认识中把整体分解为部分和把部分重新结合为整体的过程和方法。综合是把事物各个部分、侧面、属性按内在联系有机地统一为整体,以掌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分析是把事物分解为各个部分、侧面、属性,分别加以研究。二、认识论认识论(epistemology)是探讨人类认识的本质、结构,认识与客观实在的关系等问题的哲学学说。又称知识论。唯心主义认识论否认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坚持从意识到物质的认识路线。不可知论否认客观世界可以被认识。唯物主义认识论坚持从物质到意识的认识路线,认为物质世界是客观实在,强调认识是人对客观实在的反映,申明世界是可以认识的。•工具批判精神——怀疑一切实证精神——用事实说话三、方法论世界观,通俗地讲,就是“观世界”,是人们对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就是人们用这种观点作指导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般方法。概括地说,世界观主要解决世界“是什么”的问题,方法论主要解决“怎么办”的问题。•工具演绎法——从一般原则推导到具体事例的过程称作演绎,演绎法适用于抽象思维学科。归纳法——由具体事例推导到一般原则的过程称为归纳,归纳法是经验科学的基本方法。“王国维难题”:可爱者不可信,可信者不可爱。1907年,王国维在《静庵文集・自序二》中写道:“余疲于哲学有日矣;哲学上之说,大都可爱者不可信,可信者不可爱。余知真理,而余又爱其谬误。伟大的形而上学,高严的伦理学,与纯粹之美学,此吾人所酷嗜也。然求其可信者,则宁在知识论上之实证论,伦理学上之快乐论,与美学上之经验论。知其可信而不可爱,觉其可爱而不能信,此近二三年中最大之烦闷。”四、两个工具1、概率原则:微观世界的因果性是统计性的,服从概率规律。2、奥卡姆剃刀:“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对于科学家,这一原理最常见的形式是:当你有两个处于竞争地位的理论能得出同样的结论,那么简单的那个更好。又被称为“吝啬定律”或“朴素原则”。第一章建筑理论发展之脉络第一节古希腊哲学一.柏拉图1.一元论的本体论——理念论柏拉图认为,我们感官所感知到的一切事物都是不真实的;真实的存在是不动不变的,即绝对永恒的概念,柏拉图称之为“理念”。所有的理念构成了一个客观独立存在的世界,即理念世界,这是唯一真实的世界。2.先验论的认识论——灵魂回忆说柏拉图认为,知识的对象并不是我们的感官所接触到的“可见世界”,而是理念世界。灵魂在进入人的肉体以前,便获得了对理念的真理性认识。灵魂进入人的肉体之后,渐渐地忘掉了原有的理念知识。只有在后天的经验和学习之后,才能把失去的知识回忆出来。二.亚里士多德1.本体论——“理念论”批判亚里士多德认为,事物总是个别存在的,真实世界中最高层次乃是那些我们用感官察觉的事物,人类灵魂中存在的事物纯粹只是自然事物的影子。2.感觉认识论——蜡块说知识并非由天赋而来,只能来源于感觉。人的感官就象蜡块,外物在蜡块上印下痕迹,就是感觉。但感觉只能感受事物的形式,而不能认识事物的质料。因此,感性认识必须发展到理性认识,才能认识最普遍最一般的东西。3.形而上学——“第一哲学”亚里士多德根据研究的对象和目的,将科学分成四类:一是逻辑学,这是求知的工具;二是理论科学,这是以求知本身为目的的科学。它又分为“第一哲学”(形而上学)、数学和物理学等;三是实践科学,这是探求作为行为标准的知识,包括政治学、伦理学等;四是制作(生产)科学,这是寻求制作有实用价值的东西与有艺术价值的东西的知识,如诗学等。4.方法论——逻辑学形式逻辑: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逻辑形式:概念、判断、推理逻辑论证:演绎推理、归纳推理三.唯理论和经验论西方的思辨推理无论在什幺方面兴旺发达,其背后都徘徊着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影子。也可以说,整个西方的历史是在唯理论和经验论的张力关系中展开的。气质与哲学立场(詹姆士《实用主义》):柔性的气质刚性的气质理性主义的经验主义的(根据原则而行)(根据事实而行)理智主义的感觉主义的唯心主义的唯物主义的乐观主义的悲观主义的有宗教信仰的无宗教信仰的意志自由论的宿命论的一元论的多元论的独断论的怀疑论的第二节古典主义哲学一、文艺复兴文艺复兴运动于十四世纪末兴起于意大利北部,并于十五与十六世纪期间迅速向北蔓延。所谓“文艺复兴”,顾名思义就是古代文化的复兴。文艺复兴出现了三大思想主潮:人文主义、宗教改革和实验科学。1.人文主义——人的发现其思想特点是一切又重新以人为中心,当时的口号是“回归本源”,即古代的人文主义。提倡以世俗的“人”为中心,肯定“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享受者;他们提倡“人性”来反对教会的“神性”;提倡“人权”来反对中世纪的“神权”;用“人道”来反对替封建制度辩护的“神道”。2.宗教改革——还信于民如果说人文主义运动主要是由世俗的学者发动的,从外部去反对教会权威、批判中世纪传统观念的思想解放运动,那么,宗教改革则基本上是由教内人士领导的、从内部来革新基督教会的机构和教条的一次宗教改良运动。3.实验科学——自然的发现数学方法和实验方法是近代自然科学的两个最主要的特征和最有力的手段,这两种方法的推广和应用加速了近代科学的发展。使科学由依附于(经院)哲学的论证上帝的工具,变为认识事物、理解世界和改变宇宙的重要手段。文艺复兴运动以理性为本体终于击溃了中世纪的神学信仰,不仅又重新回到了古希腊文化的精神源头,而且使自身即“理性”成为以下二百多年间的文化霸主。二.“认识论转向”古希腊哲学主要是一种本体论,以探求世界的本源、本质为目的,探索绝对真理,追问“世界是什幺”。由笛卡尔开创,至康德完成了近代哲学的“认识论转向”。“认识论转向”使人类将自己主要的精神力量用于对知识(认识)的追求上,追问“我们能认识什幺”、“我们怎样认识”。因而,整个近代哲学就是围绕着主体的认识能力、认识方式及其可靠性来展开的。三.欧陆理性主义近代哲学认识论是以唯理论和经验论的斗争为发展动力的。前者以理性为基础构建知识的大厦,肯定原则,强调推理;后者把知识建筑在经验的大地上,注重事实,推崇实验。这个时期的发展被称为“前分析时代”。(一)笛卡尔1.怀疑论笛卡尔认为现有的各种原理和观念是不可靠的,唯一的办法是对现有的一切认识和观念一律加以怀疑,然后再设法找到一个确凿无疑的真理,用以作为演绎的出发点。2.“第一原理”——“我思故我在”笛卡尔怀疑一切,但有一件事必定是真实的,那就是他怀疑,那幺他必定是个会思考的存在者,就是:“我思故我在”,这是绝对的真理,是他所研究的哲学的“第一原理”。3.本体论的二元论笛卡尔宣称宇宙间共有两种不同形式的真实世界(或称“实体”)。一种实体称为思想或“灵魂”,另一种则称为“扩延”或物质。(二)其它代表人物斯宾诺莎(1632-1677),荷兰哲学家莱布尼兹(1646-1716),德国哲学家、数学家四.英国经验主义(一)培根-霍布斯的经验论培根指出,认识的对象不是上帝,不是人的思想,而是客观的物质世界。认识对象的转变同时导致认识方法的改变;他突出地强调建立在科学实验基础上的归纳逻辑作为科学发现的新方法和新工具,以取代使知识日益走向衰竭的演绎法三段论。(二)洛克-贝克莱-休谟的感觉论从洛克经贝克莱到休谟,大致有一条比较清楚的路线,所谓“英国的感觉论”。洛克说,所有外物都通过感觉到达心灵。贝克莱说“存在就是被感知”,我们无法确定在感觉之外还有什么。休谟说不但外部世界的存在很可疑,而且我的自我也很可疑。五.启蒙运动(一)英国开始的科学革命1.经典力学16—18世纪是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第一个时期。以1543年《天球运行论》的出版到1687年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的出版为标志。2.机械决定论(严格因果决定论)拉普拉斯把整个世界都纳入一个机械的图像之内,古典力学已经成为“终极理论”,能穷尽一切真理。3.能量守恒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即热力学第一定律是近代的核心原则,它奠定了关于存在物的自身守恒、自身结构守恒的假设。(二)法国开始的启蒙运动十八世纪上半叶,法国资产阶级掀起了规模宏大、来势迅猛的启蒙运动(Enlightenment),这也是欧洲资产阶级继“文艺复兴”以来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启蒙思想家高举“理性”的旗帜,把理性当做一切现存事物的唯一裁判者。他们发现了“永恒的正义”,要求建立“理性的王国”。1.两个理想:(1)科学——关于知识启蒙试图获得关于世界的永恒真理。在全部知识中,启蒙思想推崇科学;在全部科学中,启蒙思想把以牛顿力学为代表的物理学视为楷模。(2)民主——关于实践启蒙希望实现普遍的人类解放。真理的获得必然导向解放的实践,所有人类历史都趋向一个作为终极目的的自由王国。2.一个神话:人的主体性如果启蒙要实现的是永恒真理的理想,那么它依靠的是作为知识英雄的认识主体。3.启蒙运动基本政治理论(1)主权在民(2)三权分立和相互制衡(3)法制(4)自由与平等(5)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4.启蒙运动代表人物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狄德罗(三)德国哲学革命1.康德(1)批判哲学——“哥白尼式的革命”康德“理性的批判”把哲学转向对思维或主体的研究,揭示了思维、主体的能动性。知识就其内容而言是经验的,就其形式而言是先天的。(2)先验的认识论人有三种先天认识能力:感性、知性、理性。所谓感性认识,乃是感觉材料和先天的“感性直观的纯形式”,即空间与时间的结合。知性的作用就是把经过时空整理过的感觉材料做进一步的综合整理,其综合的形式就是十二个知性范畴;当理性去把握“自在之物”时,除时空感性直观形式和知性范畴外,没有其它认识工具。(3)本体论的二元论与不可知论康德认为“物自体”和“我眼中的事物”是不一样的,我们永远无法确知事物“本来”的面貌,我们所知道的只是我们眼中“看到”的事物。(4)实践理性优于理论理性康德将理性分为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两部分,认为实践理性优于理论理性,道德法则高于自然法则,因为人的认识归根到底要服务于人的生活和道德实践。2.黑格尔(1)“绝对精神”——本体论的一元论黑格尔认为“绝对精神”是世界的本质和基础,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绝对精神”自身运动内在过程的体现。(2)辨证法——概念的辩证运动“绝对精神”的辨证运动以概念的形式表现其自身的运动,任何概念都是对立的统一,但概念要达到对立统一,实现他自己,必须经过一个矛盾运动的过程,亦即否定之否定的过程。(3)形而上学哲学体系“绝对精神”全部发展过程经历了三个阶段:即逻辑阶段、自然阶段和精神阶段。这三个阶段就是作为主体的“绝对精神”“产生自身的、发展自身的、回到自身的过程”。黑格尔哲学标志着形而上学的完成,也象征着形而上学的终结,也意味着西方古典哲学的终结。六.达尔文主义1.生物进化论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要旨是“自然选择,优胜劣汰,适者生存”。马尔萨斯人口理论认为人口的增长必然超过生活资料的增长,主张用实际抑制减少现有人口。2.社会达尔文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将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和达尔文的生物进化理论揉合在一起,认为社会也服从于生存竞争和自然选择的规律。剥削者是“适应能力最高者”,被剥削者是“劣者”,弱肉强食,优胜劣败,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甚至是社会发展的规律。七.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运动(一)马克思主义1.唯物论的一元论马克思认为物质的变化是推动历史的力量。促成改变并因此把历史向前推进的,其实是一个社会的经济力量,即“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2.辨证法马克思“社会发展的历史观”全盘吸收了黑格尔的辨证法。黑格尔认为,历史的过程是以“绝对精神”为奋斗目标的;马克思则以生产方式替代了精神,以无阶级的共产主义社会替代了“绝对精神”。3.实践论马克思说,直到现在为止,“哲学家只诠释了世界,可是重点在于他们应该去改变这个世界”。真理并不是一个思辫的问题,而是必须得到实践证明的东西。(二)科学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1.国际工人运动(1)第一国际与第二国际第一国际(国际工人协会):1864-1876第二国际:1889-1914第二国际从建立起,内部就存在着马克思主义、无政府主义和改良主义三个派别。改良主义派发展为从理论上系统地修改马克思主义的修正主义派,成为欧洲各国社会民主党的指导性理论。(2)共产国际与社会党国际第三国际(共产国际):1919-1943社会党国际:1923-19401951年6月成立社会党国际,信奉民主社会主义并把它作为基本纲领的社会党、社会民主党、工党等政党和政治组织的国际性组织。2.社会主义思想(1)科学社会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之一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运动发展规律的科学,是研究无产阶级的解放道路、策略以及科学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规律的学说。(2)民主社会主义社会党的民主社会主义的“一个目标”、“五大民主”的理论体系。“一个目标”就是:以民主的方法建立一个自由的新社会。“五大民主”就是:(1)政治民主,即主张与实行多党制;(2)经济民主,即主张与实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混合经济”;(3)社会民主,即主张与实行福利主义政策;(4)文化民主,即主张促进文化进步,视艺术与科学的宝藏为全人类的财富;(5)国际民主,主张“人权高于主权”。3.社会平等观(1)效率与公平“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2)机会平等与结果平等(3)三个代表的思想与科学的发展观第三节现代主义哲学与现代主义建筑、现代主义哲学现代哲学的序幕是在反黑格尔的绝对精神体系中揭开的。黑格尔庞大的哲学体系在黑格尔去世不久便崩溃了,标志着西方传统哲学的终结,进入了现代哲学的阶段。反黑格尔主要有两条基本线索:一条是欧陆的生存论的反黑格尔主义;另一条是英美的知识论的反黑格尔主义。(一)“语言学转向”如果说古代哲学以本体论为重心,认识论从属于“世界是什幺”的探讨;近代哲学主要关心认识论问题,从对世界的确定性质探寻,推移、演进到对主体思维确定性质的考察:主体是怎样认识客体的,认识论力求回答“我们怎样认识”、“我们能认识什幺”等问题;而现代哲学则一变而为关心逻辑——语言方面的问题。即不是考虑认识的根据和能力,而是考虑认识的可传达性,以回答“知识是什幺”为目标了。“拒斥形而上学”是其极端化的代表。现代哲学则进一步思考:认识是如何在主体间相互交流的,主体是怎样与另一主体相互交往的。现代西方哲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把语言哲学看作是其它哲学学科的基础。在这场语言学转向中,英美分析学派与欧陆人文学派各自转向不同方向:英美分析学派的理想是要不断地巩固、加强、提高、扩大语言的逻辑功能,因为他们所要求的是概念的确定性、表达的清晰性、意义的可证实性;而欧陆人文学派则是要竭力淡化、弱化以至拆除消解语言的逻辑功能,因此,他们所诉诸的乃是语词的多义性,表达的象征与隐喻,意义的可增生性。英美语言哲学欧陆语言哲学分析哲学①理想语言学派②日常语言学派①新康德主义f现象学一存在主义②古典释义学f释义学理论f哲学释义学f批判释义学③普通语言学f结构语言学f结构主义f后结构主义(二)科学主义1.社会背景——科学技术的发展18世纪,英国首先开始工业革命,19世纪西欧和北美先后进入工业化时期,机器生产迅速取代手工业生产。现代运动中逐渐形成的“科学主义”,就是以“科学”为其中心的,凡是非科学的知识比如人文知识都需要在它的法庭上接受其检验。后者或被科学化,或被迫放弃其知识存在的权力,除此之外,它没有第三种选择。2.实证主义实证主义根本否定人们能达到具有客观实在意义的的认识。认为。一切科学概念和理论无非是方便的假设,人为的工具,并非客观真理。传统哲学所研究的问题,包括心物的关系问题,都是毫无意义的,因为有关这些问题的理论都不能从经验上得到证实。(1)实证主义——第一代实证主义以孔德为代表的第一代实证主义主要以所谓哲学科学化为目标,试图以经验科学的概念和经验主义的归纳方法,清除哲学中对宇宙本源、世界统一性等基本问题的“形而上学”研究,把哲学改造为所谓严格的“科学的哲学”。(2)马赫主义——第二代实证主义以马赫为代表的经验批判主义进一步主张把认识论建立在物理学和感官生理学基础上,把哲学一般理论思维当作形而上学加以排除,以实现“科学的经济思维”3.分析哲学——第三代实证主义概括其特征为以经验为前提,以归纳为方法,以数理逻辑为工具,对科学知识的经验基础及其理论的逻辑结构进行分析,以阐明科学知识的严格性和精确性,实现对科学理论的“合理重建”。(1)“语言学转向”分析哲学以推动“语言学转向”为己任,自诩完成一场“哲学革命”,即把哲学问题转换为语言问题,通过语言意义的路径来更新哲学对象,运用逻辑分析的方法进行语言学研究。(2)证实原则形而上学的局限性并不是因为我们的认识能力的限制,而是它的对象、问题和理论就没有意义,这种“意义标准”就是“证实原则”。分析哲学拿起逻辑分析这把“奥卡姆剃刀”,剔除科学理论中所有无意义的概念、命题、语词、语句等。(3)“拒斥形而上学”当形而上学被看作是对超验对象的认识时,这种认识的结果在原则上不可能被证实,也不可能被证伪,因而是无意义的。4.实用主义实用主义的基本思想就是用确定的信念作为出发点,以具体的行动作为手段,把获得的实际效果作为追求的最高目标。他们抛弃了对普遍绝对真理的追求,把一切实际的效用视作有价值的真理。(1)皮尔士,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创始人。皮尔士原则:“实在就是有效'。(2)詹姆士,“彻底经验主义”,“一切向前看”,“只要有一点儿用处,就有那幺一点儿意义”,“真理就是有用”。(3)杜威,如果说皮尔士创立了实用主义的方法,詹姆士建立了实用主义的真理观,杜威则建造了实用主义的理论大厦。5.科学哲学科学哲学主要研究科学的本性,科学理论的结构、科学说明、科学检验、科学观察与理论的关系、科学理论的选择等。科学哲学两大流派:逻辑主义(正统派、主流派)、历史主义。(1)逻辑主义①归纳主义——卡尔纳普②素朴证伪主义——波普③精致证伪主义——拉卡托斯(2)历史主义①社会历史学派——库恩②真理的相对主义和方法论的无政府主义——费耶阿本德(三)人本主义1.社会背景——对科学理性的怀疑19世纪末物理学三大发现:电子、X射线和放射性物质,以及以后的相对论和量子论,使传统的自然科学产生了危机,从而产生了对真理和理性的怀疑。(2)第一次世界大战证明上帝和理性是不可靠的,传统的价值观念被抛弃,相对主义取代了绝对主义。(3)在哲学领域,科学主义认识论的霸权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人文研究“在哲学中仿佛一直处于无家可归的状态”。一方面,人文学术远远落后于高科技。为生存计,它必须强使自己科学化,即不断革命。另一方面,作为承担意义阐释和文化译码任务的“人学”,它又要从精神与道义立场出发,与科学相冲突,与时尚相抵牾,甚至全力对抗物质至上的资本主义文化霸权。2.唯意志论(1)叔本华①“世界是我的表像”叔本华声称“不认识什么太阳,什么地球,而永远只是眼睛,是眼睛看见太阳;永远只是手,是手感触地球。”“世界中的一切,都无可避免地带有以主体为条件的性质,并且也仅仅只是为主体而存在,世界即是表像。”②“世界是我的意志”叔本华所推崇的主体不是贝克莱的感知主体,也不是康德的知性主体,而是行动的主体,也就是意志。意志即生存,即延续自己的生命。人并不是“要他所认识的东西”,而是“认识他所要的东西”。意志的根本要求是生存,理性的任务就是满足生存。(2)尼采①“重新估价一切价值”、“上帝死了”尼采认为以往一切哲学的几乎所有的基本概念都是虚构和谬误的结果,因此必须“重新估价一切价值”,推倒前人设立的一切偶像,首先是西方价值的最终依托者——上帝这个偶像,提出“上帝死了”的口号。尼采对古希腊的理性主义传统、基督教的道德传统、启蒙运动以来的现代主义文化传统都进行了批判。②权力意志论、“超人”哲学尼采认为,意志从根本上讲就是“权力意志”,是生命力,是自我提升的力量,人生的本质就在于不断地表现自己、创造自己、夸张自己,就是发挥自己的权力。这意味着个人本能地是利己的。生命的原则就是使用暴力、掠夺、征服和践踏异己者、弱者,把异己者、弱者当作自己生长、获得优越地位的工具。为了摆脱退化和毁灭的命运,他提出“超人”的理想人格,认为只有成为“超人”才可能从这个世界中得救。超人是历史的主宰,平常人只是超人实现自己意志的工具。3.精神分析学派(1)弗罗伊德①个体无(潜)意识人的精神过程本身都是无意识的,有意识的精神过程只是一些孤立的动作和整个精神生活的局部。心理结构论:潜意识、前意识、意识,与之相对应的人格结构论:本我、自我、超我本我是无意识的本能冲动,是心理能的基本源泉,是真正的心理实在,也是最原始的主观性所在。本我只遵循“快乐原则”。自我是负责协调本我与外界现实中形式的心理系统,它在本我与现实愿望的行动之间插进了理性的思考,它遵循的是“现实原则”。超我是人格中高尚的部分,遵循“道德原则”。②泛性论无意识包括各种原始的冲动、本能、欲望,其中最重要的是性欲。性冲动是神经病和精神病的重要起因,并对人类文化、艺术和社会的成就做出了最大贡献。(2)荣格①集体无意识荣格修改弗罗伊德的人格三部结构说,将人分为意识、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三个层次。认为集体无意识是包括远祖在内的人类长期发展的精神和经验的“剩余物”,它对人的精神的发展起最大的作用。②原型“原型”又名原始意向,是一种通过遗传而留存的先天倾向,不需要经验的帮助即可使人的行动在类似的情况下与其祖先的行动相似。“个体无意识的绝大部分由‘情结’所组成,而集体无意识主要由‘原型’所组成”。(3)人本主义心理学——“第三思潮”①需要层次论马斯洛提出了需要的5个层次。需要是人类内在的、天生的、下意识存在的,而且是按先后顺序发展的,满足了的需要不再是激励因素等。②“高峰体验”在人自我实现的创造性过程中,产生出一种所谓的“高峰体验”的情感,是人的存在的最高、最完美、最和谐的状态,这时的人具有一种欣喜若狂、如醉如痴、销魂的感觉。4.现象学与存在主义(1)胡塞尔的现象学①对象一一“回到事物本身”现象学的根本口号是“回到事物本身”,现象就是事物本身。回到“事物本身”,即返回“现象”。“事物本身”不是不依赖意识而存在的物质实体,而是在意识活动或人的存在过程中显现出的内容;“意识”也不是精神实体或主观活动,而是一个揭示真理的过程。②方法一一“现象学的还原”它通过“现象学还原”的途径,将客观实在存而不论,即把它们“悬置”起来(“加括号”),以便“面向事物本身”,使之进入本质的领域、“纯粹意识”的领域。并通过“理智的直观”,达到对纯粹意识的本质的认识。③返回“生活世界”当意识指向一个物质世界时,这世界必定会沾染主体性。由主体性支配并构成的这个世界为生活世界。科学在实质上只能相对于人而言才有意义,才有价值,科学是要为人服务的。把现象学与人生问题、社会问题联系起来。(2)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①存在先于本质传统哲学总是研究“存在者”,而遗忘了“存在”。“存在”的意义是过程,是动词(tobe)的含义;“存在者”的意义是实体,是名词的含义。“本质”的意思是指某物是什幺(存在者)。传统哲学总是强调“本质先于存在”,存在主义认为“存在先于本质”,亦即人本来就存在那里,没有预先的规定,人通过自己的选择和行动,逐渐产生了自身的规定,即“人是由自己造就的”。当一个人生命停止的时候,才能给他盖棺定论,这就是所谓人的本质。因此,“真理的本质是自由”。②语言是存在的家园“存在在思维中形成语言,语言乃存在之家,人则居住在其深处”。语言使隐藏的存在得以显现。③“人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之上”人被抛入世,挣扎求生,所以他以大地为家,视天命为归。当他与环境融为一体时,这种自由祥和的生存状态就是栖居了。存在的本质并非什幺肉体、意志或理性的体现,而是一种亲在的逗留经验。换言之,人的在世构成意义源。5.符号学与结构主义(1)卡西尔的文化符号论①“扩大认识论”一一从“理性的批判”到“文化的批判”卡西尔完全赞同康德哲学的基本立场,即哲学的基本任务不在于研究存在或客体,而在于研究我们认识客体的方式。但是,他认为哲学应当有更为广阔的天地,不仅科学,凡人类精神生活的一切形式,都是理性批判的应用范围。这就是所谓的“扩大认识论”。②“人是符号的动物”卡西尔认为,人与其说是“理性的动物”,不如说是“符号的动物”。人类生活的典型特征正在于他能发明、使用符号,从而创造出一个“符号的宇宙”——“人类文化的世界”。语言、神话、宗教、艺术、历史、科学等人类文化,都是人类创造的不同符号系统,是人类据以把握世界的方式,我们无须武断地取其一项,视为真理,排斥其余。科学是人类精神发展的最高顶点。③苏珊•朗格的艺术符号学苏珊•朗格说,艺术品是一种符号,只是借助于这种符号人们才能通过想象理解或把握这种符号所表现的人类情感。因而艺术也是一种抽象,是通过创造“幻觉”对整体形式、“完形”作整体的把握(即整体性表达)。(2)法国的结构主义符号学①符号用以揭示意义符号的表层形式总要表达一定的深层含义,而深层含义又要通过可感知的表层形式来传达,就是需要通过能指与所指之间的象征关系来完成。而这种关系是约定俗成。②意义由关系(差异)产生语言是一个体系结构,语言的特点在于它并不是由语言和意义本身所构成,而是由语言和意义之间的关系构成的一种网络,意义不是个别的字或句子等要素所固有的,而是取决于构成语言的各种关系,就是说产生于其本身不是能指的要素组合。而这种要素的组合,是由差异所构成的。结构主义认为世界不是由事物组成,而是由关系所组成,事物不过是这些关系的支撑点。结构是世界上万事万物的存在方式。③同时态历史观索绪尔赋予语言相对于写作的重要性和特权,这是因为说话似乎最接近于意识的自我——出场,是不通过文字媒介而直接传达出来的,才是纯意义纯存在。说出的字比写下的字更适合于传达意思。强调同时性(在任何一个时间内构成语言的关系)对于历时性(语言的变化)的首要性。它强调从语言的横断面去研究语言结构的重要性。

能指(声音映象)表层结构(形式)符号(语言)约定俗成能指(声音映象)表层结构(形式)符号(语言)约定俗成所指(概念)一一深层结构(意义)(3)美国的科学符号学分析哲学的语言学在美国发生了“语用学转向”,美国的语言学家不再热衷于分析语言逻辑结构,或探讨语言与实在的关系,而是联系语言使用者的行为、态度、意图和语言的具体功能、效用,对具体的语言用法加以分析和分类,提出一些新的意义理论。组成要素分支内容意义哲学相关态度词句句法学研究语言符号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和结合方式形式方面全部逻辑学问题形式主义词句的意义语义学研究语言符号和它所指的对象的关系存在方面全部“形而上学”问题经验主义语言的使用者语用学研究人同他所创造的和使用的语言符号之间的关系实用方面全部生物社会学问题实用主义三.现代主义建筑(一)现代主义建筑的主要特征1.功能的合理(逻辑)主义(1)实用主义思想(真)现代主义在哲学方面是继承着传统的理性主义和启蒙派的拜物教的,在人与物的关系、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上是沿袭了理性至上的早期人文主义思想原则的。现代主义对理性的崇拜,表现在技术领域最突出的特点便是对“功能——结构”的合理性与逻辑性的崇拜。这一现代主义哲学几乎发展成为一种“新拜物教”。(2)社会改良思想(善)在世纪初的“革命风潮”中,建筑物也成了反对布尔乔亚(资产阶级)的一个战场。如同所有的女工和穷苦妇女都不能带任何首饰一样,无产阶级的住宅都不应当有任何多余的装饰——除了门和窗户。现代主义大师们将功能主义的理性精神上升到美学中“善”的高度,他们把“功能”作为建筑设计的主要美学依据,认为完善的功能就是“美”。他们把建筑创作视为促进社会进步的手段,和建设美好社会的伦理性行为。2.形式的纯粹(绝对)主义(美)形式主义艺术创作强调审美活动的独立性和艺术生活的绝对性认为文艺作品是纯粹的形式,内容在艺术中等于零,文艺的历史是形式和手段的历史,只有形式才能成为研究对象和具有审美价值的。①侧重作品的构成形式而不在内涵;②坚持艺术超乎一切之上,不承担任何义务;③认为观察者比观察对象更重要,文艺作品通往大千世界中的唯我世界。(二)现代主义建筑的发展高潮现代主义建筑的两次高潮期:两次世界大战间的20年代和30年代,英雄时期;战后的40年代至60年代的20年间,黄金时期。1.芝加哥学派与功能主义1871年10月8日夜,芝加哥发生特大火灾。大规模的重建有利于合理规划,有利于发展新的建筑技术和材料,也有利于电梯的发明与改良。沙利文提出了著名的“形式追随功能”的思想,坚信由功能创造艺术的需求才是合乎逻辑的起点。功能主义是这样一种观念:“有用物品的美是由其材料和结构的是实效和率真来界定的”。2.包豪斯与功能主义、形式主义包豪斯设计了多处讲求功能、采用新技术和形式简洁的建筑。达到“式样美观、高效能与经济的统一”的要求。在设计资源的寻找上,接收了现代艺术中的(俄国)构成主义、(荷兰与德国)新即物派、风格派、新形塑主义及(冷)抽象派的看法与主张。它的理想是艺术结合科技,创造集实用艺术和美术于一体的未来新建筑。3.密斯国际式与形式主义密斯对工业时代技术的伟大表达了无限的豪情:“形式已由艺术家和工程师发展到高度优美精致的地步。当技术完成它真正的使命时,它就升华为建筑艺术。”4.柯布西埃与《走向新建筑》书中明确歌颂现代工业的成就,指出钢铁和混凝土已占据建筑结构的统治地位,因此应该有一个不同于传统的新的样式,一个属于新时代的样式,而这就是建筑业的革命。在书中柯布西埃给住宅下了一个新的定义:“住房是居住的机器。”极力鼓吹用工业化的方法大规模建造房屋。《走向新建筑》曾经是现代主义建筑的宣言和教科书,成为年轻一代建筑师的精神明灯。5.“明日城市”与《雅典宪章》1922年柯布西埃提出的“明日城市”的设想方案,1925年为巴黎市中心的改造提出了一个方案“伏埃森规划”,1933年又提出“光辉城市”的方案。他在1951年进行印度旁遮普邦首府昌迪加尔设计时,彻底贯彻了自己的高度理性的秩序化城市规划思想。1928年,来自12个国家的42名新派建筑师在瑞士集会,成立“国际现代建筑协会"(CIAM)。1933年,CIAM第四次大会上通过的《雅典宪章》是现代主义暨功能主义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思想的集中体现。它详细分析了现代工业城市的弊病,提出了为人们建立健康的、有人情味的、优美的城市环境所必需的各种物质要求,将城市明确地分成四项功能——居住、工作、娱乐和交通,但却忽视了人们对环境反应的关心。6.现代主义建筑黄金时期战后的恢复建设要求最大限度地节省劳力、材料和资金的条件下,缩短房屋建设周期,以快速有效地解决战后的住房短缺问题。功能主义正有了用武之地,开始实施住宅建设标准化、合理地简化建筑外表和建筑施工机械化。这一时期的城市建设思想存在着历史的局限性和弊端:人们对工业技术的过分信赖,使城市的规模和建筑的体量远远超出了传统的尺度,引起了城市结构与形态的根本变化,产生了许多前所未有的社会问题,其中最严重的是生活环境的恶化。功能主义形式主义城市主义柯布西埃格罗皮乌斯密斯反城市主义赖特功能理性主义结构理性主义7.后现代主义建筑的潜流非理性主义建筑:高迪的塑性建筑表现主义建筑柯布西埃的朗香教堂等(三)晚期现代主义建筑结构主义的整体观、系统观,影响了五、六十年代以后的整个社会思维方式,对于五、六十年代城市与建筑思潮起到了重要的基础理论上的支持作用。从美学发展的角度上看,结构主义美学乃是二十世纪形式主义美学与结构语言学结合的产物。结构主义建筑仍然承袭了现代主义建筑的形式主义的原则,不过是以“结构”或“秩序”取代“形式”的概念,要求人们重视作品的整体组织,其组成要素只有在它们与作品的整体联系在一起时才能被理解,才能具有意义。.路易•康作为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建筑之承先启后的路易•康在50年代中期就已开始关注建筑总体性的概念。康认为世间万物都有一种内在的“秩序”,而“各种‘序’,决定了设计的各种元。”这种建筑形式上的基本元,康常以最简单的几何形——正方、矩形、圆、规则三角形等,通过一定秩序的组织,构成建筑的特有形式。康明确提出了建筑中的“服务空间”和“被服务空间”的概念,来体现他的关于形式与秩序的阐释。.“TeamX”1956年CIAM在南斯拉夫的杜布托尼克召开的第十次大会,以中止了CIAM的活动为结束,代之以“TeamX”(10次小组)的创立,成为新的城市规划设计思想的发端。“TeamX”思想的基本出发点是对人的关怀和对社会的关注,它在对传统城市规划与建设思想中的功能性和合理性进行充分肯定的基础上,也对其将功能过分纯粹化并加以分离的作法进行了批评和修正。“TeamX”小组的城市理论要旨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重视人际结合;.城市的流动性;.城市生长与变化;.“簇群城市”的思想是“TeamX”关于流动、生长、变化思想的综合体现。.新陈代谢派崇尚综合性、系统性的东方思维传统很容易与结构主义的观点相契合,在日本诞生的“新陈代谢”派所推崇的城市的生长与变化的理论认为“建筑不是其本身构筑主体,从范围来说它是城市单元的一部分,从时间来说它是变化过程的一个断面。”“现代建筑仅仅是作为‘部分’而存在,它经常可能同下面的时间、下面的范围连接。”第四节后现代主义思想与后现代主义建筑一.社会背景(一)科学技术的发展.相对论与量子力学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与玻尔的量子力学理论彻底冲击了牛顿经典力学构筑的传统的理性世界。原有经典科学强调的自然客体的普适性和永恒性、绝对物质、绝对时空、绝对力学定律的绝对主义机械论的世界观被多重性、暂时性和复杂性所替代。.旧三论与新三论旧三论: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新三论:耗散结构论、突变论、协同论“旧三论”还属于现代主义的思维方式,“新三论”跨入了后现代主义的思维方式中。它们虽然都是以系统论的眼光看待问题,但它们之间的根本差别在于——“旧三论”的研究重点主要还限制在生物系统与机器系统等的常态运动范围,而“新三论”的研究重点,则已经过渡到生物系统、机器系统及其它系统中的非常态运动范围。3.不确定性原理1927年,海森堡提出的“测不准原理”,认为微观世界的因果性是统计性的,服从概率规律,打破了拉普拉斯的机械决定论。1931年,哥德尔提出的“不完备性定理”,在哲学的意义上宣告并且证明人的理性、理智不是无限的。1965年,美国学者扎德创立了“模糊数学”,模糊数学是以不确定性的事物为其研究对象的。70、80年代发展起来的混沌理论隶属于非线性科学。混沌(Chaos)是指在显然毫不相干的事件之间,存在潜伏的内在关联性。经典科学的世界图景的简单性、可还原性、时间可逆性、严格决定论、解析性,不再具有独一无二的优越地位。复杂性、不可归约(还原)性、时间的不可逆性、不可预测性、非解析性,正在成为科学的世界图景中不可忽视、不可归化的特征。4.熵的理论——热力学第二定律熵是测量一个系统的无序程度。热力学第二定律表述的是一个孤立系统的熵总是增加的,也就是说,如果不进行外力干涉,事物总是倾向于增加它的无序度。人们可以从无序中创造出有序来,但是必须消耗精力或能量,因而减少了可能得到的有序能量的数量。因此,我们所处的系统是有限的,衰减比守恒更为可能。由于这个定律,人们建立起能量有限性和自然结构可毁性的观念。如今,生态问题决定了人对自然无限制统治的终结,决定了近代以来人完全支配自然的乌托邦愿望的终结。控制论Cybemetics1940-60年代系统理论

SYSTEMTHEORY

―系统论―信息论Information

Theory系统科学系统整体控制论Cybemetics1940-60年代系统理论

SYSTEMTHEORY

―系统论―信息论Information

Theory系统科学系统整体“机体革命”S:系统整体性:总的出发点和一般原则C:反馈控制:系统稳定、演化的机制I:通信信息:系统建立联系、实际控制的基础1960-80年代

自组织理论

SELFORGANIZATIONTHEORY耗散结构理论

DissipstiveStructure超循环理论HpereycleI突变论Catastrophism系统诞生混沌一有序

诞生、突变DIS:新结构产生的条件SYN:突变点上子系统的自组织HPE:DIS应用于生物学CAT:关于突变的数学分形Fractal1980-90年代非线性科学

NONLINEARSCIENCE混沌孤立波Soliton系统演化有序一混沌

生长、进化Chaos:混沌一一“生成动力学”,信息创生、信息加密F:生成的几何学(形态学),信息储存SOL:非线性波,信息传递(二)社会思想的发展1.政治风云(1)战争后的反思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强烈地震动了人们的心灵,它使全世界的人们从19世纪的“科技神话”中惊醒过来,不断出现的环境危机、资源危机、生态危机、社会危机、信仰危机等等,也使人类开始对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了怀疑。于是科学危机的警报被拉响了。五十年代是一个沉默的阶段,六十年代是一个狂乱的时期。五十年代经济的繁荣,物质欲的满足,反共迫害,对核武器的恐惧,所有的一切,促成了沉默的一代。冷战造就了政治生活的沉闷、压抑。但是,丰富的物质生活却未能带来丰富的精神生活。因此,许多人在失望之余,去追求一种比目前生活方式更美好的东西,以充实精神世界。他们主张仁爱、反对暴力、提倡和平主义、利他主义。这种思想也是和当时人世的冷漠、战争的危机和尔虞我诈的社会现实相对的,因而是反主流的理想主义。(2)反叛运动①反战、反种族、性别和残疾歧视运动五十年代下半叶,美国黑人掀起了争取公民权利运动;六十年代后半期,民权运动发展为反对越南战争运动和反征兵运动;性自由的风气来自六十年代中叶席卷全国的反正统文化运动;反战运动和反正统文化运动中的妇女的屈辱感聚集起来,便成为美国第二次女权运动的动力。②校园反叛运动1964年,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学生们爆发了“自由言论运动”,揭开了校园造反高潮的序幕。1966年,中国文化大革命,对于世界各国的热血青年来说,红卫兵的“造反精神”正与自己内心积郁已久的叛逆感和理想主义共鸣。于是,关于中国文化大革命的传闻立即成为六十年代末期世界各国政治文化反叛运动的灵感、启示和动力。法国学生运动“五月风暴”从1968年3月22日法国巴黎大学农泰尔学院学生的抗议活动开始,“五月风暴”是法国历史上的一个传奇时刻。(3)左派与嬉皮士①新左派:源于50年代的英国。“新左派之父”马尔库塞主张用非暴力的手段进行反抗压迫和被统治,鼓动宣传,罢课,静坐,游行示威及展开性解放运动。②嬉皮士:反主流文化运动的另一翼是嬉皮士。“嬉皮士”的精神实质在于:希望通过随心所欲、无拘无束的放荡和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找回在现代社会中丧失的永恒的、原始的情欲和文化创造的冲动力,以摆脱人类陷入的精神危机,以求达到“文化超越”的理想。(4)摇滚乐与波普艺术①摇滚乐摇滚乐在美国和英国几乎是同时兴起的。在美国是白人乡村音乐与黑人节奏布鲁斯风格的商业性结合。1964年,甲壳虫乐队的“新声”开始,摇滚乐成为时代最强音。它以激进的反叛姿态成为“垮掉的一代”的文化表征。②波普艺术波普艺术起源于英国,流行于美国。波普艺术的思想是建立在大众文化的基础之上,且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艺术形式。以复杂的、奇怪的、劣等的、荒诞的思想,来表达反纯粹、反崇高、反理性等思想。(5)环境保护运动美国生物学家雷切尔•卡尔森1961年9月出版了《寂静的春天》一书,阐明了人类同大气、海洋、河流、土壤、生物之间的密切关系,揭示了有机氯农药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它告诫人们,人类的活动已污染了环境,不仅威胁着许多生物的生存,而且正在危害人类自己。1972年6月5〜16日,联合国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人类环境会议,提出了响遍世界的环境保护口号:只有一个地球。会议通过了著名的《人类环境宣言》。这次会议是人类环境保护史上的一个伟大的转折,它把第一次世界环境保护运动推向高峰。当年联合国大会作出决议,把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2.后现代社会的特点(1)后工业社会1956年美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白领工人数字超过了蓝领工人。美国的社会已由一个基于制造和生产物质产品的社会转变为一个基于服务或非物质产品的社会,美国社会学家贝尔把它称为“后工业社会”。(2)信息社会1957年,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它开启了全球卫星通讯时代,全球性信息革命开始了。在信息社会里,价值的增长不是通过劳动,而是通过知识实现的。(3)大众社会大众社会里,人们摈弃了现代主义的“伟大叙事”,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之间、艺术与生活之间的鸿沟正在消失,人们进入了文化快餐的时代。(4)消费社会由于消费活动已“达到能够垄断整个生活的地步”,以往那种“纯粹而简单的富裕”,如今竟变成一种奴役的根源。(5)后现代社会美国著名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在1982年出版的《大趋势一一改变我们生活的十个方向》一书中,将后现代社会总结出十个特点:1.从工业社会转向信息社会的;.从束缚人的技术转向高技术和高情感(HighTech/HighTouch);.从国家经济转向世界经济;.从短期考虑转向长期考虑;.从集中转向分散;.从求助转向自助;.从代议制民主转向分享民主;.从等级制转向网络制;.从美国北方转向南方;.从非此及彼的选择转向多种选择。二.后现代主义哲学(一)“危机思想”这种“危机”与西方思想史上传统危机不同。过去的危机,通常是圣徒和先哲们围绕“圣经解释权”发生争斗的一种托辞。争斗的结果,无非是“圣经里的上帝”让位给“哲学家的上帝”。自从尼采宣布“上帝死了”,西方学者哲人突然面临了极大的空虚:他们非但被剥夺了一切阐释的权威标准,同时也相应丧失了捍卫和反抗任何学说的理论基础。(二)后结构主义与解构主义.巴尔特(1)洋葱头比喻后结构主义将结构主义的“在语言学体系中只有差异,而没有实证名词”的原则推到极限。既然意义是由语言中的各项差异产生出来的,而且每一项都可以和无限多项形成差异,那幺就没有什幺终极意义,亦即“无中心结构”。“一部作品之不朽,并不是因为它把一种意义强加给不同的人,而是因为它向一个人暗示了不同的意义”。(2)作者死了巴尔特将文学分为两大类:一种是“读者的文本”(作品),从能指到所指的路程是清晰而确定的,我们只能以“屈从的”态度阅读它;另一种是“作家的文本”(文本),它要求我们自觉地阅读它,“参与”并意识到写作和阅读的相互关系,因而也给予我们以合作、共同著述的乐趣。谈论作者就等于“给文本强加限制”,而读者的诞生,“必须以作者的死亡为代价”。(3)批评的狂喜境界主体阅读文本是一个在创造中体验的过程。巴尔特把批评看作与文本一样无深度的游戏。它追求的不是意义,而是快感。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一再地得到印证的东西,都是自己原来的预想,即使原文本中没有那种预想,他也会把它杜撰出来。2.德里达(1)颠覆逻各斯中心主义德里达认为西方哲学都一直寻求某个中心,如本质、实体、意识、上帝、终极目的、生命本源等。虽然尼采、弗洛依德和海德格尔对传统的形而上学进行了摧毁,但仍然没有摆脱形而上学,因为他们所标举的“意志”、“本能”、“存在”仍被确立为人的或世界的本质。德里达通过对中心的否定,也就消除了本质与现象、价值与事实、主体与客体、真理与谬误等的二元对立。(2)消解言语的特权德里达的消解哲学的目的就是要消解结构中能指/所指、语言/书写等之间的二元对立关系,消解言语的特权,赋予写作以特权。因为符号既然是符号,就只能是所指东西的替代品。关于某种东西的符号,必然意味着那种东西的不出场。所以,意义并不依存于出场的充分性,它是由差异的游戏产生的。符号的意义存在于作者的在场与读者的不在场的差异中,也就是读者与作者共同完成了文本意义的实现。(三)解释学与接受美学1.解释学(1)合法的偏见传统解释学就是为了克服读者与文本之间因时间上的差距,所产生的主观误解,达到对文本意义的客观理解。相反,伽达默尔却认为,历史性是人类存在的基本事实,无论是理解还是文本,都带有深刻的历史性,真正的理解不是去克服历史的局限,而是去正确地评价和适应这一历史性。(2)视野融合理解的过程一方面是解释者带着自己的视野去“创造性”地去解释文本,同时视野在理解过程中也将受到检验、调整和修正,以显露文本的真理;另一方面,在理解过程中,解释者与文本之间的相互作用实质上又是现在与过去在时间中的

交流,是在传统延伸中现在视野与对象内容所包含的诸过去视野的交融。理解就是视野融合的过程。(3)效果历史意识伽达默尔认为“真正的历史对象不是客体,而是自身和他者的统一物,是一种关系。在此关系中同时存在着历史的真实和历史理解的真实。一种正当的阐释学必须在理解本身中显示历史的真实。因此我就把所需要的这样一种历史叫作‘效果历史’。”历史既包括过去发生的事实(历史的真实),又包括理解者对这种“历史的真实”的理解。2.接受美学(康斯坦茨学派)接受研究(姚斯)

;接受研究(姚斯)

;读者

期待视野

审美经验

文学史理论

;

历史一社会学方法

;

文学解释学文学交流理论

相互作用效应研究(伊瑟尔)

;本文空白、召唤结构

相互作用

阅读活动;本文分析的方法;文学人类学(四)后现代主义文化1.何谓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继承了德国古典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批判现实精神,他们的理论建树更多是在与传统的激烈对话中实现的。现代哲学和后现代哲学更像是同一时代思潮中并行奔跑的两趟车。“现代”一词首先确指那些含蓄地声称自己同某种宏伟叙事体系有关,并能利用相应的元话语证实自己合法化的理论。这些现代理论又可称作“启蒙叙事”或西方现代史上两大“合法性神话”(即知识自省统一性和人性解放)。所谓“后现代”在知识层面上指示人们对上述话语和宏伟叙事的怀疑否定,即不再相信那些历史性伟大主体和英雄主角,也不去期望找到返回宏伟叙事的道路。现代和后现代不是严格时代标志,而是指不同的知识态度。“后现代主义不是现代主义的终结,而是现代主义的新生。”后现代反现代与现代反前现代有着根本的不同:现代之反前现代乃是一种“取代性的反”;而后现代之反现代却是非取代意义上的“消解性的反”。“后”学:后现代主义美国:欧文•豪(文论家)、哈桑(文学理论家)、罗森堡(艺术批评家)、贝尔(文化学者)、杰姆逊(西方马克思主义批评家)、罗蒂(新实用主义)、霍伊、格里芬英国:安德森(史学家)、詹克斯(建筑评论家)法国:鲍德里雅(社会学家)、利奥塔德(哲学家)荷兰:福克玛(比较文化学者)意大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