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xx家园建筑规划设计方案说明_第1页
某市xx家园建筑规划设计方案说明_第2页
某市xx家园建筑规划设计方案说明_第3页
某市xx家园建筑规划设计方案说明_第4页
某市xx家园建筑规划设计方案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设计说明项目概述项目名称:xxxxxx市天勤家园建筑规划设计方案2.项目概况:本工程位于xxxxxx市,地块位于xxxxxx市城市主干道—人民路(战斗河)北侧,五一路以东、中新二路以南,地块总占地面积为122973平方米。设计依据1、业主提供的地形图及红线等有关资料2、xxxxxx市规划管理局提供的规划设计要点3、业主提供的项目设计建议书4、《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5、国标《住宅建筑设计规范》【GB50096-1999】6、国标《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7、国标《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BJ37-87】8、《建筑工程交通设计及停车库(场)设置标准》【DBJ08-7-96】9、《xxxxxxx省城市规划技术管理规定》2004版10、《xxxxxxx市区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04年版)》11、现行有关本工程项目设计的国家与本市的法规、法令、规范及技术标准。规划设计原则(一)人文精神1、场所尺度:合理近人的场所尺度,不仅促成不同的人际交往,且增加同心凝聚力。2、领域的归属感:空间设计中包含从公共性到私密性不同层次的完整空间系列,同时通过诠释这种层级的各种手法,标示场所的归属感和参与感的相关特征,以期避开归属感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3、基地的几何特征:基地的几何特征是场所记记性的线索。4、区域活动的舞台:场所邀召各类使用者参与,使得场所和使用者的“吻合”应有从紧到松的不同层级,使得场所给人以愉悦之意,给场所赋予记忆性。5、活跃因素:光线、气候和地面植被的改变,小地貌形成主导风的引入,使之成为活跃场所的元素。(二)理性结构,山水情怀1、引入周边风、林、水及人文景致于小区,整体融入区域地景,形成天、地、人合一的环境。2、表达基地所处自然地形南北轴向方向性和东西自然节理性。3、规划中注意地块内现状佛教居士林搬迁的时序因素,合理考虑分期实施。3、前瞻性的生态小区,强调自然资源回留运用的环保及能源节约观念。4、师法自然,尊重自然,充分利用原有地貌并精心打造更为“实用、经济、美观”的小区,实现两个文明与三个效益的统一。规划设计理念.(一)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本方案贯彻“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合理分配和使用各项资源,较充分的体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把提高人居环境质量作为规划设计、建筑设计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目标。绿化和景观系统的完善及绿化覆盖率的提高,是改善环境的有效手段:完善的配套设施,方便的交通系统,宜人的空间设计以及健身、休闲、娱乐场所的设置,将有助于空间品质的提高。(二)自然回归居住生活的目的在于放松身体,平静心境,对于生活在工作节奏快、拥挤、喧嚣的都市环境中的人来说,走出房间,享受阳光、拥抱自然是最好的放松方式。本方案的规划设计强调生态环境意识,寻找自然环境与建筑的诗意融合,以自然流畅的水域和大面积绿化共同构筑一个整体内向向心的自然环境,并使建筑与自然环境有机融合,成为另一种自然。(三)可持续发展以创造出具有高品质、超前性、示范性、科学性和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室内外空间和生态环境为设计指导思想,力争最优配置区域内土地资源,并考虑到土地性质的可变性和远期开发的可能性。在建筑形式、建筑技术及材料设备的使用上本方案力争有所突破,以求达到先进新颖,增加高科技与新技术含量,起到示范作用,体现当代居住小区的风采。建筑规划设计(一)总体布局构思自由的组团功能岛式布局,强调意境创造上的内聚性。规划以脉络的几何构图与“曲径绿洲”为主体的环境景观相融形成五个功能岛以承载五个住宅组团,同时三条南北向、一条东西向的景观通廊将五个岛屿紧密地融合在一起,表达山水情怀与结构理性交织,秩序与诗意相融的人文精神。形式和空间的张驰、疏密、刚柔的对比以及合理近人的尺度,产生场所的同心感、归属感。三条南北向、一条东西向的景观通廊和环绕半个小区的环路形成了基本的道路格局,在处理“人车分离式”的道路体系时采取了平面上的分离,环路体系内设置大量步行体系与绿化小品。环路内外步行系统的联系都避免了与车行流线的交叉,在人流和车流的处理上进行最大限度的分离。规划巧妙地通过住宅与住宅之间的合理间距塑造了多条放射形的景观通廊,以使组团内部绿化与外部河道景观相互渗透,沿河景观漫步道结合水景统一规划,使这里不仅拥有性格活泼的开阔水面,同时给人们提供了幽静的河畔静思空间。以江南水乡为版本将小区的居住建筑和沿街商铺及绿化在功能上有机组合,形成层次丰富的交往空间,从而提高居民的环境质量和生活品质。小区规划以多层次、小组团、半开放式为基本原则,形成灵活有序的空间形态。每个住宅组团内部的主题景观都围绕中心景观大道展开,相互贯通,相互交融,使其成为一个完整的小区。五个住宅组团采用围而不合的手法,东西尽量通透尽可能多地将外部山景、水景、园景引入住宅组团内部。如果说本方案中院落及轴线的布局体现的是传统的秩序,那么景观走廊在几个方向上穿插组合形成的渗透与裂变则透射出时代特征。由此带来不规则的缩放空间,多变的透视角度及色彩的对比,以及多角度的建筑界面和丰富的体块交叉,均体现出小区对自由精神的追求和多面向、异质化的追求,同时这种构图方式也为南向的水景界面带来了多重的视线组合关系,并为最多的住户带来了最佳的日照通风和最宽阔河景视界。小区环境要向园林化方向发展。寓诗于园,以不同形式,不同风格,不同审美范畴的多样化园林空间,创造优美的度假和生活环境,体现丰富的文脉特色。园林与建筑互为背景,互相渗透,共同构建丰富多彩、赏心悦目的景观空间。小区的规划设计从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角度出发,巧妙构思,精心设计,营造别具特色的景观,达到人与自然,建筑与自然的和谐与交融。(二)配套公建设计小区设置了一处六班制幼儿园,完全可满足居住区的需求。幼儿园布置在地块中心绿化边上,服务半径适中,交通方便,避免了人流的穿越,保证了儿童的出行安全,与中心绿地靠近,有利于儿童的身心健康,幼儿园配置了充足的活动场地,具有较强的领域感。小区的物业管理中心及配套服务中心设于北面高层一层内,通过计算机网络管理小区内各种物业设施,接受用户的呼叫,进行水﹑电﹑气的计量等。并在其中设保安监控中心,在居住区主要出入口和公共场所设摄像机,以便加强安全管理。在小区公共场所设广播系统。广播中心设于物业管理中心内,平时播放背景音乐,遇紧急情况时进行紧急广播。配套沿街商业主要沿五一路与东面的城市道路布置,北面沿中新二路布置少量商业。沿街配套商业设计为一层,层高为5.4米,这样既增加了商业内部空间的利用价值,同时又提升了沿街建筑的城市形象,并最大限度地提升了商业的品质。沿街商铺的牌匾和门面装修统一设计,统一风格,对实体性牌匾设小巧而精致的射灯,对空透性牌匾设霓虹灯做衬景,既考虑了夜间的装饰设计效果,同时还兼顾了白天的景观。商铺一层做成落地式橱窗,以提高可视性,并将街道景观引入到室内,增加了商业空间的变化。(三)住宅单体设计建筑单体采用现代简洁的手法,并融合了江南水乡建筑的古典元素,足显园区的别致与典雅。单体布置原则是以呼应道路和绿化的形态布置。小区房型设计本着“明厅大阳台”的主导思想,做到了推窗见绿,并结合硬地、水景,使小区内主要人群既能享受优美的自然景观,又有相当的绿地资源。小区设计为一梯二户的多层住宅,底层作为非机动车库,顶层设阁楼,并在北侧设大面积的露台以满足顶层住户对户外活动空间的需求。小高层住宅设计为11层,底层作为非机动车库,顶层设阁楼,并在地下设置非机动车库。设计中各种套型使用功能齐全,空间大小适中,平面布局做到“公私分离”、“洁污分区”、“动静分开”,每户入口处均设过渡厅。住宅平面布局尽可能满足各房间自然通风采光,对通风条件差的卫生间设置预制通风井。厨房设排油烟井,厨房、卫生间均集中设置竖向给排水管井。住宅在立面设计上以现代简洁的风格为主,追求形式的多样化,并充分体现了自己独特的个性,在大型的集中绿化衬托下使住宅的品质得到了最大幅度的提升。在单体的设计上追求比例的协调,情绪的安定及构成的多样性。用宜人的尺度和幽雅的色调赋予建筑安定感,而垂直构架的运用使建筑在单体造型上错落有致,在整体造型上整齐划一,通过视觉上的上升感和开放感给人以情感上的现代感和智慧感。建筑造型和谐流畅、立面线条丰满柔和。具有较强的方向感,并具有不同方向的强烈对比穿插。(四)交通流线规划小区的道路系统始终坚持人车分流的规划精神,以外环的形式布置主要车行干道,组团交通系统以各个居住组团岛屿中的尽端式路线组成。主步行线沿岛屿之间布置,形成清晰明确的人车分流,为步行者提供最大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充分体现了人车分流的理念,使住户的出行安全、健康、舒心。车行系统:小区级道路为6米宽,组团级道路为4米宽,宅前路为3米,并对几条主要交通干道两侧的绿化及休闲小品的设计重点塑造,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公园大道”。住宅组团外部环形路网,清晰、方便、快捷,而住宅组团内部的绿带也是对中心绿态的延伸,2车道人居尺度的道路断面避免了过境路,体现了“公园社区”的设计理念。以中心绿地公园为核心向住宅区渗透的绿洲,形成小区步行系统的主体,同时绿洲沿小岛屿组团间绿地渗透,步行走廊上设置人们喜爱的传统文化艺术品:枋门、石刻、花饰等。居住区的地面停车位尽量利用消极空间,分散布置在区内主要道路的外围,以使其远离中心绿地,不影响内部生活组团的安谧,除地面停车,小区还设置了地下人防及地下停车库,车库顶板覆土作为绿地。小区按40辆/100户的比例设置停车位,规划住宅停车位828个,其中小区内地面停车位82个,地下停车位746个。非机动车大部分停放在住宅底层的非机动车库内,少部分利用宅前的路边停车位停放零散的自行车及摩托车等非机动车,方便了住户出行,其场地铺设植草砖,既环保又美化了居住环境。景观规划设计(一)总体设计思想小区景观规划设计力求聚散有致,纯静清雅的环境特色,创造“山水园林”的绿色环境意境,“堂虚绿野龙开,花隐重门约掩”。绿色小区的设计意念,是将小区布局因地就势,处处成景,建造错落有致的生态小区。入口景观通廊通过开敞绿地向城市展现了小区良好形象,步入小区内部空间,游园小径左右流转,富于变化和节奏,大尺度的绿化植被映衬着四周建筑;沿河空间以阳光草坪为主题,意示着核心区“曲径绿洲”的到来。草坡、绿地、河水和建筑相互结合,呼唤出“山、水、绿、林”小区四大景观元素。绿地、小品镶嵌于幽幽园林中,既丰富了小区地景,又使人们生活环境更纯静、优雅,透出淡淡的山川田园风情。小区用地周边后退防护绿化林带,通过小区内的生态绿轴和景观绿轴,与小区绿化融成一体,呈现生态小区的完整的空间形态。沿着小区内主干道布置绿地,它们在功能上软化了各组团与道路的接壤,隔离了道路上的噪音和车行干扰;也在视野上丰富了道路景观,形成小区中的景观路,而不是传统上简单的车行道。另外,建筑布局中的庭院空间、院落空间,强调环境的意境,尺度上怡人,功能上合理,从小处着手,以植草砖铺地为主,点缀草坪、观赏树种,配以灯具、座椅,塑造绿化空间的实用性、人文性。(二)绿化种植说明1、借用重新塑造的地形,发挥植物造景,创造一个自然优美的小区。2、利用不同的园林植物群落配置,形成景观,并达到一定意境。3、采用自然式的配植方式,树成丛,花成片及大面积的草坡,树种的选择与当地乡土树种相符,以松柏类,枫香,樟树为基调,配种美国棕榈,并配植杜鹃、茶花等春花品种。草坪上适当孤植、丛植,以利蔽荫,植物与地形水体构成花带、绿屿、竹、松山、树林、草坪等景观,坡地以常绿,落叶丛植成林,林缓、池畔广植草皮和沿阶草,麦冬、百合萱草、八角金盘等地坡植物及黄杨、南天竹、十大功劳、山茶。竖向规划1.根据原始自然地形对场地进行竖向设计,尽量减小土石方工程量,利用自然地形中沟坎创造坡地、山丘,使场地竖向富于变化。根据场地周边市政道路标高确定园区各入口处标高,充分考虑园区内雨水、污水的排放,对园区各建筑组团的标高进行控制。园区内车行道坡度控制在0.3%-3.0%间,道路横坡为1.0%-1.5%,为保证大面积场地快速排水能力,步行广场和停车场坡度约0.5%-1.0%。园区内的园林步行道坡度控制在8%以内,大于8%时利用台阶进行过渡。建筑防火设计1.小区内多层住宅防火间距大于8.5米,高层建筑防火间距大于13米。2.高层建筑物周围设有环形消防车道,车道宽度大于4米,路边距高层建筑物外墙大于4米。3.沿街商业大于150米设置消防通道与小区内部道路相通。环境保护与节能设计(一)环境保护1.1选用建筑材料和设备均符合国家环保要求。2.2厨房设竖向排油烟管,卫生间设竖向排风道,机械通风装置齐全。3.3用不同颜色的垃圾袋分装垃圾,集中收集,封闭运输。4.4部分道路铺设植草砖,有较好的透气、透水性能,既满足道路要求,又美化、绿化环境。(二)建筑节能2.1建筑平面设计尽量减少外墙面,住宅楼房屋进深大小适中,比较适用,南北均设置阳台和必要的其它遮阳措施,通过各项技术措施,争取达到节能的目标。2.2设计合理的窗墙面积比,起到保温作用。2.3本工程实施绿色照明计划,采用节能灯并选用高效电子镇流器,楼梯间、公共走廊内采用电子式延时开关,避免了长明灯。技术经济指标总建设用地面积:122973m²总建筑面积:194495m²住宅建筑面积:186005m²多层住宅:105330m²小高层住宅:80675m²配套公建:8490m²幼儿园:1720m²物业管理:780m²居委会:300m²文化活动站:600m²社区服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