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教案:以和为贵_第1页
名师教案:以和为贵_第2页
名师教案:以和为贵_第3页
名师教案:以和为贵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教学目标】.学会利用工具书和网络搜集资料,并对资料进行有效整合、提炼。.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深入了解“以和为贵”的内涵,并在现实生活中努力践行。【教学重难点】.学会利用工具书和网络搜集资料,并对资料进行有效整合、提炼。.训练、培养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一、导入活动,激趣引思。中华民族历来崇尚“以和为贵”。600多年前,郑和受命出使西洋,足迹遍及30多个国家和地区。明朝初期的中国,是综合国力位居世界前列的强国。但是,与地理大发现时期欧洲国家的殖民政策不同,郑和船队始终奉行“共享太平之福”的宗旨,尊重当地习惯,平等开展多边贸易,把中国在建筑、绘画、雕刻、服饰等领域的精湛技术带入亚非国家,促进了中外文化的双向交流和共同进步。作为“和平使者”,郑和下西洋的“和平之旅”永载史册。作为中学生,我们有责任和义务继承和发扬“和”文化,为建设和谐社会尽一份心力。二、活动形成阶段。第一环节;探“和”之义1.大屏幕展示下面的材料:(1)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孔子(2)云“君子和而不同者”,和,谓心不争也;不同,谓立志各异也。君子之人千万千万,其心和如一,而所习立之志业不同也。云“小人同而不和者。小人为恶如一,故云同也;好斗争•,故云不和也。一一皇侃《论语集解义疏》(3)和者,无乖戾之心;同者,有阿比之意。一一朱熹《四书章句集注》(4)和因义起,同由利生。义者,宜也,各适其宜,未有方体,故不同。然不同因乎义,而非执己之见,无伤于和。利者,人之所同欲也,民务于是,则有争心,故同而不和。此君子、小人之异也。一一刘宝楠《论语正义》同桌之间,共享所搜集的资料,理解材料的大意。教师讲解、明确:(1)君子可以与他周围保持和谐融洽的氛围,但他对待任何事情都该有自己的独立见解,而不是人云亦云,盲目附和;小人则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虽然常和他人保持一致,但实际并不讲求真正的和谐贯通。通俗地说,“和而不同”就是能包容尊重一切不同的观点的博大胸怀,在讨论时能各抒己见,私下里能相互尊重与理解;“同而不和”就是在讨论时随波逐流,而暗地里却不服气,有时还会拆人家的台。(2)皇侃认为,“和”的意思是内心平和不争,“不同”的意思是人各有志。“同”指的是小人“为恶一致”,“不和”指的是喜欢争斗。(3)因为没有乖戾(乖张,不合情理)之心,所以君子之间能和谐、协调;相反,小人因为有阿比(对比)之意,所以人云亦云,阿谀附和。(4)“和”是因为道义一致而产生的,“同”是因为利益一致而产生的。追求道义的人,各得其所,保持自己的独立;追求利益的人,他们的欲望是相同的。后三则是对第•则材料的解释说明。.请同学们归纳出“和”与“同”之间的区别。讨论、明确:“和”是因为道义一致而产生的,“同”是因为利益一致而产生的。“和”是内心平和不争,“同”是小人“为恶一致二.讨论:“和而不同”在当下有何意义?讨论、明确:“和而不同”能包容尊重一切不同的观点,是一种博大的胸怀,在讨论时能各抒己见,私下里能相互尊重与理解。君子可以与他周围的人保持和谐融洽的关系,但他对待任何事情都必须经过自己大脑的独立思考,从来不愿人云亦云,盲目附和。独立的思考、博大的胸怀、对他人的尊重和理解,这些优秀的品质,在今天仍然是我们生活、学习中必须具备的品质。.理解“和”的内涵。(1)大屏幕展示下面的材料: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陛,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尚书•尧典》喜怒哀乐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礼记•中庸》师:“和”的内涵是丰富的,古代经典中对“和”的论述也涉及多方面。以上是老师搜集到的资料,同学们搜集到了哪些呢?学生朗读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并解说大意。(2)教师讲解材料大意:第一则:他能发扬才智美德,使家族亲密和睦。家族和睡以后,又辨明百官的善恶。百官的善恶辨明了,又使各诸侯国协调和顺。上下和睦,百姓安居乐业是儒家思想中的理想社会。这段话以颂扬帝尧的功德,强调“和”的重要性。我们常说:“家和万事兴。”说的就是人人友爱,家庭和睦,才能万事兴盛。以家见国,以小见大,道理相同。第二则:喜怒哀乐(的情感)没有发生,可以称之为“中”(心情平静无偏无倚),(喜怒哀乐的感情)发生了,但都能适中且有节度,可以称之为“和”。中,是天下间(万物)最大的本源;和,是天下最畅通之道。如果能做到中和,天地就会各安其位,万物才能孕育生长。(3)从以上材料中,我们可以提炼出有关“和”的哪些含义?尝试用几个关键词概括“和”的含义。讨论、明确:家族和睦、国家和顺、感情适中。第二环节:寻“和”之用1.浏览课本中《“六尺巷”的故事》,体会“和”的真谛。学生思考、解答:(1)互相谦让,能使邻里和睦。(2)与人相处要心胸豁达,才能和睦相处。(3)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退一步海阔天空,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符合故事内容,围绕“和”来谈均可).阅读下面的故事,谈一谈你的感悟。明朝洪武年间,缅甸与百夷(今缅甸北部)交战,明太祖未发一兵,派李思聪、钱古训二人劝和。二人先奉劝缅甸“两国之民居处虽分,唯存关市之讥。是其和也,其或纷争不已,天将昭鉴福善祸淫”,又告诫百夷“莫如守全,以图绵长,不亦美乎”。双方均为道义所感悟,领会到启动战端于人于己均不利,最终罢战息兵。学生谈看法。明确:“以和为贵”的做法,可以消除战端,带来和平。.下面是著名的“将相和”的故事,读后你对“和”乂有怎样的深刻认识?战国时赵国舍人蔺相如奉命出使秦国,不辱使命,完璧归赵,所以被封了上大夫;又陪同赵王赴秦王设下的海池会,使赵王免受秦王侮辱。赵王为表彰蔺相如的功劳,封蔺相如为上卿。老将廉颇认为自己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蔺相如只不过是一介文弱书生,只有口舌之功却比他官大,对此心中很是不服,因而屡次对人说:“以后让我见了他,必定会羞辱他。”蔺相如知道此事后以国家大事为重,请病假不上朝,尽量不与他相见。后廉颇得知蔺相如此举完全是以国家大事为重,向蔺相如负荆请罪。后两人和好,一起尽心尽力地辅佐赵王治理国家。学生回答、明确:只有胸怀宽广、以国家为重的人,才能做到不计自己的得失,忍让他人,以和为贵。师:历史是最好的老师。三则史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人崇和、尚和、护和的文化理念。事实上,小到修身养性、齐家交友,大到治国理政、邦交抚远,都离不开“和”的价值守则。对于中国人来说,以和为贵、与人为着,信守和平、和睦、和谐,是生活习惯,更是文化认同。可以说,没有“和”的滋养,就没有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没有“和”的润泽,就没有中华文化的生生不息。引用经典名句来阐释“和”的内涵,对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所以这一环节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来进行。教师要一步步引领,耐心指导,既要教会方法,又要发挥学生的自觉能动性。发挥小组合作探究的作用,群策群力,探究“和”之深刻内涵。各环节有条不紊地展开,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每位学生在活动中找到自己的位置。选取有代表性的名言作为探究对象,便于引导学生准确、深入地理解“和”的内涵。用历史故事引导学生感受“和”在日常生活和国家大事方面的作用,并进一步明确如何才能够做到“和”。这一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加深对“以和为贵”这一思想理念的认识。三、活动展示阶段。(约18分钟).小组汇报搜集资料的成果。建议各小组推荐汇报代表,利用PPT展示组内的调查全过程。如:分工、项目、分析结论等。.对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深入讨论。(1)讨论之前,思考如何从“和而不同”“和为贵”的思想中汲取智慧,全班合作,制订几条“班级议事规则”。明确:班级议事规则①讨论过程中要尊重对方的人格,不可进行人身攻击。②有不同见解是正常的,可以保留意见,给对方发言的权利和机会。③用语要礼貌、得体,说话有礼有节。(2)选择一个热点问题进行讨论、争辩。第一步:分组第二步:确定评委第三步:讨论、辩论第四步:宣布结果汇报不拘泥形式,但要着眼于活动本身,不架空,不夸大,做到条理清晰,交代明确。这一环节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活学活用。这一环节的目的是理论指导实践、把理论应用于实践。四、总结提高阶段。(约8分钟).教师点评各组对资料的整合、提炼情况。.评选优胜组,加以鼓励。.交流心得,在交流中不断修正,提高,深化认识。.教师小结:自古以来,“和”已经落实到中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