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地质灾害_第1页
常见地质灾害_第2页
常见地质灾害_第3页
常见地质灾害_第4页
常见地质灾害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名词解释(8道)滑坡主裂隙P122:滑坡壁向下的张裂隙最深、最长、最宽,称主裂隙。泥石流P130:泥石流是一种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岩堆P128:陡峻斜坡上的岩体,受物理风化作用形成的岩石碎屑,崩落下来在坡脚形成的疏松岩块堆积体称岩堆。休止角P128:松散物质在自然状态下保持稳定的极限坡角。岩溶P135:国际上通称喀斯特,是指可溶性岩石受地表水和地下水以化学溶蚀为主、机械侵蚀和崩塌为辅的地质营力综合作用,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现象的统称。落石P126:若陡峻斜坡上个别、少量岩块、碎石脱离坡体向下坠落,称为落石。7.溶蚀基准面P137:在一定时期内,岩溶水对可溶岩性岩石的溶蚀作用有一个极限深度,这个极限深度称为岩溶的溶蚀基准面。地震P139:地壳发生的颤动或振动称为地震。滑坡: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着斜坡内部一定的滑动面(或滑动带)整体下滑,且水平位移大于垂直位移的坡体变形。P121滑坡台阶:滑坡体各部分下滑速度差异或滑体沿不同滑面多次滑动,在滑坡上部形成阶梯状台面称滑坡台阶。P122崩塌:陡峻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坡体向下崩落的现象°P126活动性断裂:活动性断裂又称活断层,工程上将距今0万年以来有充分位移证据证明曾活动过,或现今正在活动,并在未来一定时期内仍有可能活动的断层140发震断裂:全新活动断裂中、近期(近500年来)发生过地震震级M>5级的断裂,或在今后100年内,可能发生M>5级的断裂,可定为发震断裂。P140地震烈度:指某地区地表面和建筑物受地震影响和破坏的程度°P144基本烈度:基本烈度是一个地区今后50年内,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遇超越概率为10%的地震烈度。P146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中选最佳答案,将其代码填在括号中)(29道)TOC\o"1-5"\h\z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坡内一个或几个滑动面作整体下滑的过程叫做( )。P121A.崩塌B.滑坡C.溜坍D.坍方具有一个贯通的滑动面,并且下滑力大于抗滑力,被认为是( )P123A.滑坡分类的重要依据B.影响滑坡稳定性的主要因素C.滑坡的形成条件D.滑坡的主要判别持征切层滑坡是指滑体的滑动面( )P124A.顺着岩层面B.切割岩层面C.切割节理面D.顺着节理面顺层滑坡是沿岩层面或软弱结构面形成滑面的滑坡。多发生在岩层面与边坡面倾向接近,而岩层面倾角( )边坡坡度的情况下。P123A.大于B.小于C.等于D.以上三种都可以滑坡体后缘与不滑动部分断开处形成的陡壁叫做()P122A.滑坡壁B.滑动面C.主裂缝D.滑坡台阶治理滑坡时修筑支挡工程,最根本的目的是( )P125A.提高岩土体粘聚力B.减小变形C.增加抗滑力D.提高岩土体强度如果岩体中含有向( )倾斜的层理等贯通的软弱面,且倾角( )坡面坡度时,最易形成顺层滑坡。P123A.坡内;小于B.坡外;小于C.坡外;大于D.坡内;大于斜坡上的大量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坡体崩落的现象叫做()。P126A.剥落B.落石C.崩塌D.滑坡崩塌主要发育在( )P127A.软弱岩区B.节理不发育边坡C.节理发育的坚硬岩区D.平缓山坡对于中等规模、频繁发生的崩塌,线路通过时主要采取的措施是( )。P128A.明洞B.拦石墙C.拦石网D.绕避岩堆表面坡度与岩块堆积的天然休止角相比,应该( )P128A.偏大B.偏小C.接近D.不一定对正在发育的大中型岩堆,线路通过时最好采取的措施是( )。P129A.绕避B.修路堑C.修路堤D.半堤半堑对于软硬互层的边坡,( )是造成崩塌的最重要原因。P127A.差异风化B.倾向不同C.倾角相差较大D.坡度较大产生崩塌的基本条件是()。P127A.岩体中存在不连续面B.地壳快速上升C.岩体坚硬D.坡度较陡泥石流按流态特征可分为( )和黏性泥石流。P132A.泥流B.水石流C.稀性泥石流D.坡面型泥石流黏性泥石流是因为流体( )A.含有大量的粘土颗粒B.含有少量粘土颗粒C.有较小的溶重D.泥浆流速大于石块流速泥石流间歇期沟谷一般呈( )字形。P133A.“U”字形B.“▼”字形C."Y”字形D."I”字形在条件允许时,泥石流地区的选线一般选在( )。P133A.流通区B.扇顶C.扇腰D.扇缘泥石流防治中最主要的手段是( )。P134A.排导槽、栏碴坝和明洞渡槽B-丁坝C.泄洪渠D.种植植被稀性泥石流水流状态为( )。P132A.层流B.紊流C.上部为层流、下部为紊流D.上部为紊流、下部为层流21.岩溶形成的基本条件是( )、岩石的透水性、水的溶蚀能力和水的运动。P135A.岩层产状B.岩石构造C.岩石的孔隙性D.岩石的可溶性横波传播方向和质点振动方向( ) P141A.垂直B.一致C.锐角相交D.钝角相交地震时建筑物水平摇晃是( )造成的。P141A.横波B-勒夫波C.纵波D.瑞利波岩溶发育的规律主要受到地质构造、地壳运动和( )的影响。P137A.岩层产状B•地下水中CO2含量C.节理发育D.岩石性质分布最广的可溶性岩石是( )。P135A.碳酸盐类岩石B.硫酸盐类岩石C.岩盐类岩石D.钙质胶结类岩石以下( )岩石发育地区,最易形成喀斯特地貌。P135A.石灰岩B.大理岩C.高岭石D.蒙脱石最常见的地震类型是( )。P140A-火山地震B构造地震C.陷落地震D水库地震背斜轴部易形成的岩溶形态为( )。P137A.石笋B.漏斗C.石芽D.溶蚀洼地岩溶地区溶蚀基准面一般定为( )。P138A.地下水面B.地表水面C.邻近河谷的谷底D.承压水位III.多项选择题(15道)1.滑坡按力学特征可以分为( )。A.牵引式滑坡B.推动式滑坡C.均质滑坡D.顺层滑坡滑坡监测内容包括( )。P126A.地表位移B.孔隙水压力C.建筑物变形D.结构物受力监测滑坡中易形成拉张裂缝的位置有( )。P122A.滑坡壁B.滑坡舌C.滑坡两侧周界D.滑坡鼓丘崩塌的形成条件有( )。A.坚硬的岩石和高陡的边坡B.发育的节理和水的作用C.不合理的开挖和爆破D.不合理的拦挡措施落石和小型崩塌可采用的防治方法有()。P128A.清除危岩B.支护加固C.拦挡工程D.明洞以下属于岩堆结构、构造特点的有( )。 P129A.结构疏松B.有层理C.大小混杂D.紧密胶结泥石流主要的防治措施有( )。 P134A.在形成区种植植被、排洪、固坡B•在流通区修挡碴坝C.在沉积区修排导槽,明洞渡槽D.在扇缘修导流堤泥石流按固体物质成分分类可以分为()。P132A.泥流B.泥石流C.水石流D砂石流TOC\o"1-5"\h\z泥石流必须具备的条件有( )。 P130A.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B.足够的突发性水源C.陡峻的地形D.强烈的构造运动影响岩溶发育的因素有( )。 P137A.地壳运动和地质构造B.岩层产状和气候条件C.地形地貌D.可溶性岩石的形成年代常见的岩溶形态有( )。 P135A.漏斗B.落水洞C.溶洞D.坡立谷以下也可以作为判断滑坡的( )。 P122A.马刀树B双沟同源C.房屋开裂D.圈椅状形态岩溶地区常见工程地质问题有( )。 P138A.地基塌陷B.不均匀下沉C.洞室涌水D.水库渗漏地震波中属于体波的是( )。 P141A.纵波B.横波口勒夫波D.瑞利波一般情况下离震中越近,震级( ),烈度( )。 P144A.越大B.相同C.越小D.相近按滑动面与地质构造特征可以把滑坡分为()。A.牵引式滑坡B.切层滑坡C.均质滑坡D.顺层滑坡W.改错题(8道)1.滑坡台阶是指滑坡体滑动过的地面呈阶梯状。(滑坡体各部分下滑速度差异或滑体沿不同滑面多次滑动,在滑坡上部形成阶梯状台面称滑坡台阶。)p122均质滑坡滑面多为折线形。(均质滑坡滑面形成近圆弧形滑面)P123牵引式滑坡是由于滑体上部先失去平衡发生滑动,逐渐向下发展,而使整个坡体跟随滑动。(牵引式滑坡是由于滑体下部先失去平衡,逐渐向上发展,使上部滑体受到牵引而跟随滑动。)P123泥石流发育初期沟谷上游以冲刷为主、下游以淤积为主,淤积速度减小。(泥石流发育初期淤积速度增大。)p122岩溶地区不管地下水是否流动都能造成可溶岩的溶蚀。(岩溶地区地下水的循环交替运动是造成岩溶的必要条件)P137对于可溶性岩石来说,晶粒粗大、岩层较厚的岩石比晶粒细小、岩层较薄的岩石更难溶解。(对于可溶性岩石来说,晶粒粗大、岩层较厚的岩石比晶粒细小、岩层较薄的岩石更易溶解。)设防烈度是指抗震设计中实际采用的烈度。它是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永久性、抗震性及工程经济性等条件对地震烈度的调整。(设防烈度是指抗震设计中实际采用的烈度。它是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永久性、抗震性及工程经济性等条件对基本烈度的调整。)P146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一个烈度。(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地震烈度根据离震中距离不同而不同。)P143V.判图题(20道)写出下图中编号所代表的滑坡要素。①滑坡体;②滑动面;③滑坡床;④滑坡周界写出下图中编号所代表的滑坡要素。①滑坡壁;②滑坡台阶;③滑坡舌写出下图中编号所代表的裂隙名称。

①张裂隙;②主裂隙;③剪裂隙;④鼓胀裂隙;⑤扇形裂隙写出下图中的滑坡类型。均质滑坡;顺层滑坡;切层滑坡5.读图,判断下列滑坡类型,并说明其特征。均质滑坡;多发生在均质土体或极破碎的、强烈风化的岩体中的滑坡。滑动面不受岩体中结构面控制,多为近圆弧形滑面。6.读图,判断下列滑坡类型,并说明其特征。顺层滑坡;沿岩层面或软弱结构面形成滑面的滑坡。多发生在岩层面与边坡面倾向接近,而岩层面倾角小于边坡坡度的情况下。读图,判断下列滑坡类型,并说明其特征。

切层滑坡;滑动面切过岩层面的滑坡。多发生在沿倾向坡外的一组或两组节理面形成贯通滑动面的滑坡。读图,写出图中各编号代表的排水措施名称。①引水渗沟;②排水明沟;③截水沟读图,写出泥石流的各分区名称。(1)汇水动力区;(2)物质供给区;(3)形成区;(4)流通区;(5)沉积区下图为三个泥石流区选线方案,请选出最优方案,说明理由。方案1以单孔高桥通过。流通区沟床稳定,冲刷、淤积相对最小,是最稳定、最少工程措施的方案。//I写出下图中地震各要素名称。

判断下图所示的地质灾害类型,并说明其形成机制。P126岩堆;陡峻斜坡上的岩体,受物理风化作用形成的岩石碎屑,崩落下来在坡脚形成疏松岩块堆积体。读图,判断图中的滑坡类型。(a)牵引式滑坡;(b)推动式滑坡读图,判断图中滑坡类型,并简要说明其滑动机制。牵引式滑坡;滑体下部先失去平衡发生滑动,逐渐向上发展,使上部滑体受到牵引而跟随滑动。读图,判断图中滑坡类型,并简要说明其滑动机制。推动式滑坡;滑体上部局部破坏,上部滑动面局部贯通,向下挤压下部滑体,最后整个滑体滑动。16.请写出下列岩溶形态名称。P136(1)石钟乳;(2)石笋;(3)石柱17.判断下图岩溶灾害类别,并说明其形成原因。漏斗;地表水沿岩石裂隙下渗过程中,逐步溶蚀岩石,使上部岩石顶板塌落而形成的。18.判断下图岩溶灾害类别,并说明其形成原因。P135落水洞;地表水沿近于垂直的裂隙向下溶蚀而成的洞穴。如果设计路堑,应在A、B当中哪个位置,说明理由。 P129A,当建筑场地需要挖方时,建筑位置选在岩堆顶部。

如果设计路堤,应在A、B当中哪个位置,说明理由。B,当建筑地基需要填方时,建筑位置选在岩堆下部。21.读图,在该地区修建隧道,需要注意什么问题?该地区为岩溶地区,应预防发生塌陷、涌水,不均匀沉降,渗漏等问题。W.简答题(1道)简述滑坡的形成条件和形成因素?P122答:形成条件: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和人为因素等。进行滑坡监测的主要目的有哪些?P126答:查明滑坡性质、保障施工安全、检验工程治理效果、预警危险滑坡尤其重要,特别是大型复杂的滑坡。岩溶的形成条件有哪些?答:1.可溶性岩石、2.岩石的裂隙性、3.水的溶蚀能力、4.岩溶水的运动与循环。P136泥石流地区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有哪些?P133答:冲刷、下切、淤埋地震安全性评价包括哪些方面内容?P146答:1.区域地震构造和地震活动环境2.近场地震构造和地震活动3.重点场址区活动断裂及地震活动性分析4.地震危险性分析地震和降雨是如何影响滑坡发生的?P123答:地震作用在滑体内产生附加的惯性力,增加了下滑力,容易引起滑坡滑动。降雨、水库运行、冰雪消融等因素引起地表水、地下水水位变化,增大岩土体重量,降低抗剪强度,增加动静水压力,加剧坡脚冲刷,使原本稳定或基本稳定的滑坡失稳滑动。训.论述题(详细论述下各题)(5道)请论述地下水位升降变化对岩溶发育的影响?P138答:地下水对可溶岩的溶蚀作用受溶蚀基准面的控制。地壳相对上升时,形成垂直的岩溶形态;而地壳相对稳定时,地下水以水平运动为主。地壳升降和稳定呈间歇交替变化,垂直和水平溶洞形态也交替变化。可按以上三点展开阐述。请论述地震引起的工程地质问题?P142答:1.地表破坏(1)地面断裂;(2)斜坡破坏;(3)地基效应。2.地震力对建筑物的破坏作用可分为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两个振动力。3.地震可能引发的次生灾害。可按以上三点展开阐述。请论述泥石流发育各阶段的特征?P132答:发育初期沟谷上游以冲刷为主,下游以淤为主。旺盛期沟谷上游以冲刷为主,下游以淤为主或大冲大淤。间歇期冲刷下切速度大于淤积速度。可按以上三点展开阐述。请论述处在不同阶段岩堆的特征?P129答:(1)正在发展的岩堆:基岩裸露破碎,坡面参差不齐,并有新鲜崩塌和剥落痕迹。(2)趋向停止的岩堆:基岩大部分已稳定,仅有个别落石现象。(3)已经停止的岩堆:基岩已稳定,不稳定的岩块已全部剥落,坡度平缓。可按以上三点展开阐述。请论述如何在野外判断一个坡体是否是滑坡?P122答:滑坡各要素及其他常见的地貌、地物特征。再展开阐述。滑坡的防治原则是什么?常用的防治措施有哪些?P124-P125答:防治原则应当是以防为主、整治为辅;查明影响因素,采取综合整治;一次根治,不留后患。防治措施有(1)排水a•排除地表水、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