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命名规范课件_第1页
中药命名规范课件_第2页
中药命名规范课件_第3页
中药命名规范课件_第4页
中药命名规范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612023/2/61中药名称的规范化2023/2/622023/2/62植物学名植物中文名中药正名中药别名与中药及中药名称相关概念地方名处方名商品名2023/2/633是植物分类学中植物种名,即植物拉丁学名,简称植物学名。瑞典植物学家林奈1973年首创的“双名法”,由两个拉丁词组成,通常在后面附加命名人的姓名或其缩写。植物学名包括3个组成部分,

即属名+种加词+定名人植物学名2023/2/655植物的中文名与拉丁学名一样,应该具有唯一性。但草药植物的中文名“同名异物”或“同物异名”的现象较为普遍。植物中文名是指中药材标准规定的名称,常常为历代沿用或现今广泛采纳的典籍记载名称。中药正名2023/2/666是与正名相对而言《常用中药别名小辞典》中认为中药的别名包括中药的“文献用名、地区用名、商品名称”;也有认为还应包括处方用名。中药别名主要是地方性的土名、俗名。地方名2023/2/677指中医师处方习惯使用的药物名称,有时也包括炮制品名。处方名是商品学中针对中药使用的名称,往往与中药名一致;但在商品交易中一个中药往往有不止一个商品名称,一种药材由于品别、规格,甚至等级不同,就可能有不同的药材商品名称。商品名2023/2/692023/2/69《隋书·经籍志》中的《诸药异名》我国最早的药名专著

后唐·侯宁极撰有《药名谱》《本草纲目》,正名为纲,释名为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几百种常用中药材)药名专著《中药正别名集》《中药药名词典》《中药处方名辨义》《中药名大典》《中药别名辞典》2023/2/610《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新编中药志》《中药大辞典》能否“一物一名”?权威不一致?2023/2/611谢宗万我国第一部以“一物一名”为原则,规范中药材正名的大型专业词典。规范中药材正名条例达20余条。《中药材正名词典》2023/2/6131、以产地命名

四川:川连、川芎、川贝母福建:建曲、建泽泻广东:广藿香、广陈皮、广木香云南:云茯苓东北:关防风、关黄柏河南:怀地黄、怀山药、怀牛膝、怀菊花(并称为“四大怀药”)山西:潞党参安徽:宣木瓜山东:阿胶2023/2/6142、以药物的生长形态而命名

人参佛手金毛狗脊公丁香马兜铃两面针七叶一枝花八角莲半边莲木蝴蝶白头翁2023/2/6153、以药物生长、采收时间命名半夏——农历五月间成熟,恰巧是夏季过了一半。夏枯草——每到夏至即枯黄萎谢而得名。忍冬藤——因经冬不凋而得名。款冬花——12月为盛产期,李时珍曰:“款者至也,至冬而花也。”故名。冬青子——因冬季采摘其成熟果实而得名。冬虫夏草——冬天是虫子,夏天从虫子里长出草来。万年青——四季长青2023/2/6174、以药物特有气味命名香——麝香、丁香、茴香、藿香、降香臭——臭牡丹、臭茉莉、臭梧桐、黄花败酱草、鱼腥草、鸡屎藤酸——酸枣仁甜——甘草苦——苦参辣——细辛五味混合——五味子,其“皮肉甘酸,核中辛苦,都有咸味”2023/2/6185、以药物性能作用而命名防风——治诸风头痛泽泻——泽利水湿益母草——治妇科病千年健——祛风延年远志——益智安神强志骨碎补——补碎骨威灵仙——威言其性猛,灵仙言其效王不留行——“性走而不住,虽有王命不能留其行”2023/2/6196、以发明人的功绩而命名

宋武帝刘裕,小名寄奴,因发现刀枪箭药,一敷即愈,药唤“刘寄奴”。潘州郎中郭使君,治疗小儿疾病多用“留求子”,后医家便以此药称“使君子”何首乌,因顺州何田儿老来无子,服用此药后须发皆黑,老来得子,寿皆百余岁,故将此药取名“何首乌”。徐长卿,时珍曰:“人名也,常以此药治邪病,人遂以名之。”2023/2/6218、特殊目的百草霜——杂草经过燃烧后附于锅底或烟囱内的烟灰,具有止血止泻的功效。灶焚百草,故叫“百草霜”。

《西游记》第69回孙悟空为朱紫国国王“悬丝诊脉”后,在配制药方时,叫猪八戒“将锅脐灰刮半盏过来”,八戒、沙僧不明个理,问道:“不曾见过药内用锅灰。”悟空说:“锅灰名为‘百草霜’,能治百病。”

鸡内金——鸡肫皮的药名,能健脾胃、化结石,口服能

提高消化能力。猴枣——并非植物的枣子,而是猴或羊的肠结石。牛黄——牛科动物黄牛的胆囊、胆管或肝管的结石,清

心,豁痰,开窍,凉肝,息风,解毒猪砂——猪科动物猪的胆囊胆管及肝脏中的结石2023/2/622白丁香——麻雀的干粪便。能化积、消翳、治疝气,和

丁香功效一致,故有此雅名。夜明砂——蝙蝠的干燥粪便。能清热明目、散结消积,

是治疗夜盲、白内障、角膜云翳的良药,故

有其美名。望月砂——野兔的干燥粪便。有明目杀虫之功效,又和

月宫玉兔的神话联系在一起,故取其名曰

“望月砂”。蚕砂——家蚕的干燥粪便。能祛风湿、活血止痛。五灵脂——鼯鼠和飞鼠的干燥粪便。是活血散瘀止痛的

良药,故获之佳名。8、特殊目的2023/2/6239、因为避讳改名山药:本名“薯蓣”,唐太宗名李豫,“豫”与“蓣”同音,为避讳而将其改为“薯药”。到了宋朝,又因宋英宗名赵曙,又将其改为“山药”。元明粉、元参、元胡索:清朝康熙皇帝名玄烨,因此,中药攻下药的玄明粉、清热凉血药的玄参、活血化瘀药的玄胡索皆因触讳犯忌,去“玄”作“元”,分别改名为元明粉、元参、元胡索。2023/2/62510、“洋为中用”

历史上由于中国疆土不断扩张,交通运输系统改善了,医学与外面的文化交流增加,中国派医师到外国如高丽、日本、印度及越南等,中医学开始渗入其它医学文化,扩充了中药学内容。从韩国输入了很多草药,例如人参,从越南输入的也有肉桂等。由于阿拉伯商人到中国经商,新品种草药例如乳香、没药等输入了中国;来自波斯的无花果;非洲等各地的犀牛角等药物。制定了《海药本草》。番泻叶、番红花、番木鳖胡黄连、胡薄荷、胡椒、胡麻曼陀罗2023/2/62611、以颜色命名

丹参紫参黄连大黄黄柏黑丑白丑白芷白及白矛根青皮青蒿2023/2/629常用中药约2/3有2-----10个名;习惯将具有独立的药性及功效的中草药收列为“一味药”,并给予一个药名。同物异名,即同一中药材具有多种不同的名称同名异物,即一个名称被同时用来代表几种不同植物来源的药物。同物异名、同名异物问题2023/2/630原因:不同年代本草记载(即历史变迁)的不同各地(即产地不同)对同一药材的称谓不同商品规格加工炮制方法等同物异名2023/2/631如:《中药药名辞典》:人参有鬼盖、人衔、神草、人微、土精、地精等古名;产地不同又称为辽参、吉林参、高丽参、朝鲜参等;加工方法不同有生晒参、糖参、红参、白参等名;根据野生和栽培的不同分别称为野参和园参同物异名2023/2/632关键在于制定标准统一药名如:对于因历史的变迁和产地的不同造成的同物异名,尽量选取一种最为习用,又最有代表性的名称为正名,而不局限于一时一地,除非本草研究外,应不再使用古名、产地名,也绝不要将古名、产地名来作为它的正名。同物异名—如何解决?2023/2/6331)多基原下的一个名称→数种中药

(品种不同的中药列于同一中药名下)如:

2005年版《药典》

“黄连”,指的是三种植物—黄连、三角叶黄连和云连的根茎。

同名异物2023/2/634如:《中药大辞典》

“五加皮”

植物五加、无梗五加、刺五加、糙叶五加、轮伞五加,部分地区使用的白芳、乔木五加、蜀五加的根皮以及红毛五加的茎皮,不仅取自九个不同品种的植物,而且药用部分也不尽相同。同名异物2023/2/635为什么?

具有某些共同性,临床实践证明来源于不同基原的这些药材都具有相同或基本接近的功效,故临床使用中可不区分具体品种和来源,作为同一药味使用。同名异物2023/2/636优点:扩大药源、满足制药工业需要、保障临床用药的需求;缺点:不易于发现各个品种的中药可能存在的功用上的差别或特点,不利于进一步研究和提高。同名异物2023/2/6372)基原不统一问题(两个或多个来源→两个或多个名称)当一种中药的基原具有两个或多个来源时,有时定为一个中药的中文名称,有时又定为两个或多个中药的中文名称。将基原为两个或多个来源的中药,其中文名称分为两个或多个时,被分离出的中药名称往往不易被中医药界所接受。同名异物2023/2/638水龙骨:蕨类水龙骨科植物水龙骨(PolypodiumnipponicumMett)的根茎中华水龙骨:蕨类水龙骨科植物中华水龙骨(PolypodiumpseudoamoenumChing)的根茎

两个来源→两个名称?一个名称?

基于临床疗效和传统习惯当做一味药用。同名异物2023/2/639水龙骨→PolypodiumnipponicumMett中华水龙骨→PolypodiumpseudoamoenumChing水龙骨水龙骨→PolypodiumnipponicumMett中华水龙骨→PolypodiumpseudoamoenumChing2023/2/640个别:如:“桑寄生”与“槲寄生”、“葛根”与“粉葛”等内含化学成分差别较大、药效有别的中药材因依然建议遵照《药典》予以分离。同名异物2023/2/641术白术苍术芍药白芍赤芍柴胡银柴胡2023/2/6423)异药同名问题

●药物来源不同

●成分疗效有较大差别

●不同地区却统称一个药名而当作同一种中药使用。同名异物2023/2/643白头翁:为毛茛科植物白头翁的干燥根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燥湿杀虫。

●毛茛科植物野棉花→陕西、甘肃

●菊科植物火绒草、羊耳菊、玄参科植物绵毛鹿茸草→江西

●蔷薇科植物委陵菜→湖北、湖南、江西等

●翻白草→浙江、江苏、安徽等

6科14种植物的根或全草同名异物2023/2/644命名方式缺乏统一中药名称名不符实

“道地药材”中药名称问题有毒中药名称问题原植物名与药材名称相互交叉、错用其它相关问题2023/2/645与药材同名的植物却非正品名处方中药名称交代不清中药名称书写不规范中药别名繁多其它相关问题2023/2/646命名方式多元化(如前述)“草血竭”→止血功用,别名“回头草”

→形状建议:名称与原动、植物名(药材基原名)相一致何首乌的藤茎,中医习称“夜交藤”,本草著作也多记载此名,然《药典》则更名为“首乌藤”命名方式缺乏统一2023/2/647优点:概念清晰、不致混淆、便于掌握;对研究中药化学成分、药理,发现和寻找新药源都有好处,有助于商品流通。2023/2/648①应在原动、植物名后+药用部位成为正名的药物,仅用原动、植物名为正名,而未能标明药用部分;中药名称名不符实2023/2/649如:牛膝,按药名含义,当是指植物牛膝全体,而实际上是指牛膝的根杜仲只是指植物杜仲的树皮连翘为植物连翘的果实玳瑁不是指玳瑁整体,而是只用其甲片等黄芩(根)、肉桂(树皮)、知母(根茎)。。。。2023/2/650建议:除一些约定俗成药名外,对那些不是用植物或动物整体,而只取其某部分的中药,应以植物或动物名加上药用部分名的原则命名,例如,将车前(《中药大辞典》)、稀签(《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等名称,改称车前草(《中华本草》)、稀签草(《药典》、《新编中药志》)等。2023/2/651如:天葵子,名似种子,而实为块根;凤眼草,名似草类,而实为果实。建议:将这些药名重新加以订正②部分中药,其名称中的药用部分名,与实际药用部分不相符。中药名称名不符实2023/2/652如:川军、川连(四川)、淮山药、淮牛膝、淮小麦(河南)、金佛手(金华)、东阿胶(山东)、西大黄(西北地区)、关防风、关黄柏、北细辛、北五味(关北)、广藿香、广陈皮(广东)等。#数量有限,要开辟新药材产区#药材道地性的可变性“道地药材”中药名称问题2023/2/653建议:“道地药材”取名时,不必完全拘泥于“道地药材”的产区,而给一个通用名即可。如:川连规范为黄连,

淮药规范为山药等。2023/2/654有些有毒中药材,功效相似,临床上常相互替代使用。但如仅注意其功效之雷同,而疏于其毒性之差别,往往易致不良反应事故发生。如:大戟将药材大戟分列为京大戟与红大戟---《药典》将京大戟和红大戟统称为大戟---《中药大辞典》

有毒中药名称问题2023/2/655大戟二者科属不同,泻水逐饮功效相似,但毒性京大戟>红大戟,中毒后的救治也各异,所以应分列,不应混称大戟。

木通(川木通与关木通)白附子(关白附与禹白附)2023/2/656原植物名与药材名称相互错用如:大田基黄为报春花科植物红根草的全草或根,而红根草又做了唇形科植物黄埔鼠尾草的药材名。-----《中药大词典》原植物名与药材名称相互交叉、错用2023/2/657原植物名与药材名称相互颠倒如:荆三棱为黑三棱科植物黑三棱的根茎,而黑三棱却为莎草科植物荆三棱的根2023/2/658建议:使用植物名来为某药材命名时,最好用于来源于此植物的药材,尽量避免用在源于其它植物的药材上。2023/2/659此类中药材初步统计有10多种,如:续断是基源为川续断(DipsacusasperWall.)的干燥根,而续断(D.japonicusMig)则为伪品;

枸杞子基源为宁夏枸杞(LyciumbarbarumL

)的干燥成熟果实,而枸杞(LyciumchinenseMill)则为混淆品。牡蜘、木通、阳起石、紫石英、自然铜等药也是如此,与药材同名的植(动、矿)物反成伪品.建议:更改药材或植物中文名称,以免混淆与药材同名的植物却非正品名2023/2/660处方用药,对炮制品的药物名称交待不清不写明炮制要求,会造成错配错发。如:蒲黄有生蒲黄、炒蒲黄、蒲黄炭;地黄有生地黄、熟地黄、鲜地黄、地黄炭;艾叶有生艾叶、炒艾叶、艾叶炭等等。它们的功效和用法皆有别,故更应交待清楚。处方中药名称交代不清2023/2/661处方时图简便省事随意简化、任意缩写药名将药名简化:如金银花→双花,番泻叶→泻叶,薏苡仁→苡仁,鸡内金→内金,穿山甲→山甲,山茱萸→枣皮,蒲公英→公英,马兜铃→兜铃等。

中药名称书写不规范2023/2/662将数味药合写:如将山楂、麦芽、神曲→三仙,朱苓、茯苓→朱茯苓,黄连、黄芩、黄柏→三黄,独活、羌活→二活等。2023/2/663中药别名的出现历史悠久一定历史时期,中药正名与别名不是绝对的

如:“山药”别名“薯预”,因唐代宗名预避讳,改为“薯药”。后又因宋英宗讳署,于是将“薯药”改为“山药

一种中药多种别名,一种别名多种中药的现象中药别名繁多2023/2/664①影响着中医药学的传承,不利于广大患者寻医问药,进而影响到准确有效的用药。②极大丰富了祖国医药学的内容,对中药文献的研究有极大的参考价值。当前,做为中药的标准和法律性依据的《药典》没有对中药别名进行收载。2023/2/6651)命名应遵循通用性、科学性、简明性、专一性、临床实践性的原则。2)保证一味中药只允许有一个正名。3)在统一正名时,尽量在原有正名及异名中选取,避免再另取新名。中药材名称规范化的取名原则—总则2023/2/6664)如某药材长期以来有一个习惯的药材名称而且明确专指某种植物时,此时其药材名不必以原植物名来命名,则沿用原药名不变,如板蓝根通常就是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根部而言,而不必称“菘蓝根”。总则2023/2/6671)如为《药典》收载的药物名称,基本上以《药典》为准。如:“白鲜皮”不用“白藓皮”“萹蓄”不用“扁蓄”“矮地茶”不用“平地木”等。中药材名称规范化的取名原则—分则2023/2/6682)中药材名称的选取也最好能反映该药在某一方面的特征,这种特征可以是反映药材性状的、药材形态的、药材生长环境的、药材气味的等等。分则2023/2/6693)同物异名品复杂的药材,传统正名一时尚无定论者,中药的命名尽可能与原动、植物名(药材基原名)相一致。分则2023/2/6704)如涉及到“道地药材”这种因产区不同而导致名称有差异的同一药材,我们在命名时可不予区分产区,给一个通用名即可。分则2023/2/6715)对于个别毒性大的药材,如古今药用品种有变迁者,为安全用药起见,以能够做区分的药材名为正名,例如白附子有关白附,禹白附之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