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永泰县第一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_第1页
福建省永泰县第一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_第2页
福建省永泰县第一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_第3页
福建省永泰县第一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_第4页
福建省永泰县第一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7-页学校:高二年学校:高二年班号姓名:准考证号:高中二年历史科试卷完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局部,第I卷为选择题,第II卷为非选择题。请直接将第I卷选择题答案填入答题卷表格的相应位置内,交卷时只交答题卷。第I卷单项选择题〔25题,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为哪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战国后期,诸子思潮激荡,交互影响。例如墨者习儒者之学,老庄、申韩学术颇有互通之处……调和折衷之思潮逐渐成熟。吕氏春秋之编纂可视为先秦思潮开展的结局。这种思想局面折射出〔〕A.思想复杂、流派林立 B.相互学习、思潮趋一C.经济转型、走向统一 D.诸侯争霸、礼崩乐坏2、?荀子·礼论篇?说:“礼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族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这一理论〔〕A.适应了社会转型的需要 B.为儒家思想开辟新方向C.确立荀子的集大成地位 D.推动百家争鸣思想解放3、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说:“文武并用,垂拱而治。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以下与魏征这一主张最为相近的思想是〔〕A.老子无为而治思想 B.韩非中央集权思想C.孟子民贵君轻思想 D.孔子为政以德思想4、韩非子对君臣关系的看法是:“臣尽死力以与君市,君垂爵禄以与臣市。君臣之际,非父子之亲也,计数之所出也。〞这一看法反映出〔〕A.法家思想成为当时社会主流 B.君臣之间的关系毫无诚信可言C.宗法血缘选官制度渐趋瓦解 D.儒家伦理道德正统地位确实立5、墨子强调“赖其力而生,不赖其力那么不生〞,充分肯定“人力〞在社会生活与改造自然过程中的作用;墨子又肯定“天志〞和“鬼〞的作用,宣扬“顺天意者〞,“必得赏〞;“反天意者〞,“必得罚〞。墨子的思想在本质上〔〕A.既肯定了人力作用,又依赖上天、鬼神意志B.既反映小生产者的勤苦,又衬托出他们脆弱C.表达了战国时期小生产者生活的矛盾和困惑D.小生产者崇拜鬼神,又无力把握自己的命运6、董仲舒放弃了先秦儒家的那种罕言天道的重人事而经自然的思维方式。开始像道家,阴阳家那样大讲天道,并由天道来推演与论证其形而下的人道。董仲舒此举意在〔〕A.弥补先秦儒学存在的弊端 B.以神化君权提升儒学地位C.糅合道家、明阳家的理论 D.迎合汉武帝大一统的需要7、东汉章帝初年,“有人侮辱人父者而子杀之,肃宗贳〔赦免〕其死,这种做法此后便作为司法断案可以比附的典型案例——决事比,直到汉和帝时被整理成‘轻侮法’,对类似复仇规定了从轻处分的条款。在以后的复仇判决时,地方官吏往往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减免其死刑。〞汉代的做法从本质上反映出〔〕A.司法程序已日渐完备 B.中央集权在不断加强C.君主专制影响政治生活 D.儒家伦理已渗透到法律8、古代武士一般是指恪守“士〞的道德标准,行为勇武的男性。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和正史中,出现了许多为孝义而杀仇敌、为保卫家园而守城作战、为忠君而驰骋疆场的勇武女性形象。社会上“武士化〞女性增多说明当时〔〕A.少数民族勇武之风得到社会普遍推崇 B.社会动乱加剧传统武士精神衰落C.民族交融助推儒家思想的进一步传播 D.人口减少导致女性政治地位提高9、程颢、程颐兄弟认为,不是物喜己悲之乐,而是悟本达源之乐、超凡脱俗之乐,这种至善圆满之乐是建立在觉悟“自心〞根底上的。这反映出〔〕A.二程彻底改造了传统儒学B.理学有教人消极处世之意C.佛道文化对理学影响至深D.理学对修身养性较为注重10、南宋孝宗年间,左相陈俊卿向孝宗皇帝上奏,直言其“臣不敢改词以迎合意指,不敢依违以规免罪戾,不敢侥幸以上误国事,惟陛下察之。〞此举〔〕A.表达理学倡导的社会责任感B.履行了监察部门的监督职责C.意在奉劝孝宗皇帝遵守法律D.反映了君臣之间的权力之争11、?民本的极限——黄宗羲政治思想新论?一书中认为,黄宗羲是传统社会一心一意专事“补天〞的“抱道君子〞,而不是传统政治体系的所谓“掘墓人〞。对此理解正确的选项是〔〕A.从根本上否认儒家学说的统治地位B.依然属于传统王权的儒家政治哲学C.提出改造君主专制制度的合理方案D.对近代中国社会变革影响作用不大12、梁启超称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为一部“怪书〞,它“确实含有民主主义的精神,虽然很幼稚,对于三千年专制政治思想为极大胆的对抗。〞黄宗羲思想很幼稚的根本原因是〔〕A.新经济因素的迟滞与微弱B.未能跳出传统思想的窠臼C.缺乏相应的阶级力量根底D.未提出未来社会理想蓝图13、南宋绍兴三十一年,金军到江北抢夺民船。宋军伏击,“忽放一霹雳砲,盖以纸为之……自空而下,其声如雷,纸裂而石灰散为烟雾,眯其人马之目,人物不相见〞,金军大败。对此解读正确的选项是〔〕A.中国已从冷兵器时代进入热兵器时代 B.火药技术在南宋时开始用于军事战争C.西方火炮的传入增强了南宋军事力量 D.火药已成为影响战争胜败的重要因素14、?史记·天官书?专门记载天象、星占,在其全部309条占文中,关于用兵的124条,关于年成丰歉的49条,关于皇族和大臣行为的26条,这三项占了总数的三分之二。由此判断当时天文学的开展〔〕A.被用来决定战争的胜负 B.缺乏系统的天象观测C.科学性受政治因素影响 D.适应农业生产的需求15、炼丹家们距离真正的创造火药其实只有一步之遥,但这最后的门槛他们却不曾迈过去。在他们的著作中甚至谆谆告诫人们,在炼丹中要防止硝、硫、炭合炼时所造成的火灾。据此判断,制约中国古代科技开展的主要因素是〔〕A.思想观念和创新意识 B.统治者对工艺的漠视C.社会开展需求的缺乏 D.科技开展根底的薄弱16、北宋的词家,前期如晏殊、欧阳修、张先、柳永等全都是南人,后期的苏轼、黄庭坚、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也多数生长于江南或其周边。对此现象合理的解释是()A.北宋时期开始出现文化中心南移B.南方经济的开展促进了文化兴盛C.北宋时期出现学术中心南移趋势D.北方地区宋词艺术水平相对较低17、“从文以载道的桎梏中挣脱出来的明清传奇文人作家,表现出两种创作倾向:一是张扬言情,一是调和情理。他们文学观念的波动犹如钟摆,时而偏向载道,时而偏向言情,但终归保持着一种超稳定的平衡状态。〞这说明明清文学〔〕A.具有离经叛道的时代特色 B.以张扬个性为其主要目标C.以传奇作为主要表现形式 D.仍然受到理学的较大影响18、经由考试出身的大批士大夫由野而朝,由农而仕,由乡村而城市,作为一种心理需要和情感回忆,山水画在宋代日益开展和成熟起来。这说明山水画的开展〔〕A.与社会阶层的变动有关 B.是城市经济开展的结果C.是科举制度完善的产物 D.受到新儒学思想的影响19、魏源在?海国图志?卷47中说:英国“立九官以治事,九官由众推选,以三年为秩满,贤那么留,否那么更〞。美国更是“事无大小必须各官合议然后准行,即不咸允,亦须十人中有六人合意然后可行〞。这反映了魏源〔〕A.对西方民主的感性认识 B.反对清朝的专制制度C.希望中国推行民主制度 D.向往欧美的民主制度20、从1901年到1907年六年间,维新知识分子把政治小说作为详介域外文学文体的首选,其中有?未来战国志?〔1902年〕?游侠风云录?〔1903年〕、?美国独立记演义?〔1903年〕、?多少头颅?〔1904年〕和?苏格兰独立记?〔1906年〕等。据此推断,维新知识分子翻译政治小说的主要目的是〔〕A.从文学角度革除国民旧观念 B.宣传维新变法思想C.为推翻清政府提供理论依据 D.激发民族主义意识21、直到1917年初,?新青年?在答读者问时还这样写道:“社会主义,理想甚高,学派亦甚复杂。惟是说之兴,中国似可缓于欧洲,因产业未兴、兼并未盛行也。〞?新青年?之所以这样答复,主要是因为〔〕A.社会主义理论学派纷繁复杂 B.中国政局动乱经济凋敝C.社会主义实践成果尚未明朗 D.资本主义是其理想目标22、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指出:“在中国的条件下,除了国家自己的经济、劳动人民的个体经济和合作经济之外,一定要让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在不能操纵国民生计的范围内获得开展的便利,才能有益于社会的向前开展。〞毛泽东旨在强调( )A.坚持新民主主义道路的必要性B.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紧迫性C.孙中山民生主义思想的局限性 D.民族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性23、徐中约教授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太平天国也成为中华民国国父孙中山先生的灵感之源泉,……甚至他的革命理论……三民主义……也是受到太平天国理念的影响。〞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中超越了太平天国理念的应该是()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C.民生主义D.三民主义24、1979年11月26日A.标志着经济体制改革理论的成熟 B.明确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C.推动了改革开放战略决策的提出 D.突破传统社会主义理论的观念25、下表列举了孔子不同时期的“遭遇〞。以下观点对此解释合理的是〔〕[来A.“历史就是一家之言〞 B.“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C.“历史都是思想史〞 D.“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第II卷非选择题〔3小题,共5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3小题,其中26题20分,27题18分,28题12分,总分共50分〕26、〔20分〕民族和个人的性格深受社会、时代的影响。阅读以下材料,答复以下问题。材料一美国汉学家亚瑟·莱特认为中国传统性格有如下十三种特征:1.服从权威——父母或长上2.服从礼法3.尊重过去和历史4.好学,尤其好学正統的经典5.循例重俗6.君子不器7.主张逐渐的变革8.中庸之道9.与人无争10.任重致远11.自重与自尊12.当仁不让,不妄自非薄13.待人接物,中规中矩材料二社会学者丹尼尔·勒纳在“传统者〞和“现代人〞之间,设定了“过渡人〞这个概念。……中国的“过渡人〞一直在新、旧、中、西中摇摆不定。他一方面要扬弃传统的价值,因为它是落伍的;另一方面,他却极不情愿接受西方的价值,因为它是外国的,他强烈地希望中国能成为一个像西方的现代化工业国家,但同时他又自觉或不自觉地保护中国传统的文化。——摘编自金耀基?从传统到现代?材料三当传统文化的特质与西方文化的特质无法合成为一时,其反响不外二途:一种是出于种族中心主义作祟,感情地拒绝西方的价值;一种是摆脱种族中心主义羁勒,理性地、痛苦地放弃腐蚀了的传统的价值。前一种反响妨害了现代化的开展,其结果是自外于世界的潮流,后一种反响那么加速了现代化的开展,参与到世界的湖流中。——摘编自丹尼尔·勒纳?传统社会的消逝?〔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代中国人“服从权威——父母或长上〞及“好学,尤其好学正统的经典〞的原因。〔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出现“过渡人〞的原因。近代中国的洋务派是否具有“过渡人〞的特征?简要说明你的理由。〔8分〕〔3〕根据材料三,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的史实,说明近代中国出现的材料所述的两种“反响〞。综上所述,谈谈你对近代中国民族和个人性格变化的认识。〔8分〕27、近代中国“两极相逢〞,中西文化冲突是这个时代的突出内容。阅读材料,答复以下问题。〔18分〕材料一然而,在那个时候,不愿意变的人更多。所以,一方面是沉重的压力:变局迫来,逼使认识深化;认识的深化又推动改革越出旧界。另一方面是沉重的阻力:新旧嬗递的每一步,都会遇到被利益和道德召唤来的愤怒的卫道者。近代中国就在这种矛盾中拖泥带水地趔趄而行。——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二此事之是非,非一朝一夕所能定,亦非一二人所能定。甚愿国中人士能平心静气与吾辈同力研究此问题!讨论既熟,是非自明。吾辈已张革命之旗,虽不容退缩,然亦决不敢以吾辈所主张为必是而不容他人之匡正也。——胡适?寄陈独秀?鄙意容纳异议,自由讨论,固为学术兴旺之原那么;独至改进中国文学,当以白话为文学正宗之说,其实非甚明,必不容反对者讨论之余地,必以吾辈所主张者为绝对值是,而不容他人之匡正也。——陈独秀?答胡适之?〔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以康有为和严复为例,分别指出维新运动时期他们是如何应对“沉重的阻力〞的。〔8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两人对文学变革的主张有何分歧。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评价陈独秀的主张。〔10分〕28、阅读材料,答复以下问题。〔12分〕材料由于夏、商、西周朝代的共主与各诸侯国都是作为相对独立的国际政治行为体并列存在,使得该时期的大一统主要表达在土地、民心层面,而秦统一六国那么最终实现了制度层面的天下大一统。在此过程中,尽管历次朝代更迭都会出现土地及民心层面的天下分裂,但伴随着民族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也使得土地范围从中原地区不断向四方扩展,民心也更加凝聚到对共主的认同上,并在最终经历过春秋战国的重重洗礼之后实现了制度层面上从统一礼仪向建立秦朝中央集权体制的飞跃。——王宣华?先秦中原文化区域“大一统〞秩序观及当代价值探析?根据材料,指出中国先秦至秦朝时期“大一统〞内涵的变化,并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导致此变化的原因。高中二年历史科试卷参考答案完卷时间:90分钟总分值:100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答案CAACBDDCDABAD题号141516171819202122232425答案CABDAADCABDB26【答案】〔1〕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