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篇
生物体内污染物质的运动过程与毒性
化学物质的生物效应:综合运用化学、生物、医学三方面的理论和方法
(1)研究化学污染物造成的生物效应,如致畸、致突变、致癌的生物化学机理
(2)化学物质的结构与毒性的相关性
(3)多种污染物毒性的协同和拮抗作用的化学机理(4)污染物食物链作用的生物化学过程
1第五篇
生物体内污染物质的运动过程与毒性
教学要求主要介绍污染物质与生物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涉及机体对污染物质的吸收、分布、转化、排泄等过程和污染物质对机体毒性两方面的内容。(1)掌握污染物质的生物富集、放大和积累。(2)了解耗氧和有毒有机污染物质的微生物降解;(3)了解毒物的毒性、联合作用和致突变、致癌及抑制酶活性等作用。(4)了解有毒有机污染物质生物转化的类型。2第一章污染物质在机体内的积累与转化
污染物质在机体内的运动过程包括吸收、分布、排泄和生物转化。吸收、分布和排泄称为转运,排泄与生物转化称为消除。吸收吸收是污染物质从机体外,通过各种途径通透体膜进入血液的过程。吸收途径主要是机体的消化管、呼吸道和皮肤。消化管是吸收污染物质最主要的途径。消化管的主要吸收部位在小肠,其次是胃。
3第一章污染物质在机体内的积累与转化分布分布是指污染物质被吸收后或其代谢转化物质形成后,由血液转送至机体各组织;与组织成分结合;从组织返回血液以及再反复等过程。在污染物质的分布过程中,污染物质的转运以被动扩散为主。脂溶性污染物质易于通过生物膜,组织血流速度是分布的限速因素。
5第一章污染物质在机体内的积累与转化排泄排泄是污染物质及其代谢物质向机体外的转运过程。排泄器官有肾、肝胆、肠、肺、外分泌腺等,而以肾和肝胆为主。肾排泄是污染物质通过肾随尿而排出的过程。肾排泄是污染物质的一个主要排泄途径。污染物质的另一个重要排泄途径,是肝胆系统的胆汁排泄。胆汁排泄是指主要由消化管及其他途径吸收的污染物质,经血液到达肝脏后,以原物或其代谢物和胆汁一起分泌至十二指肠,经小肠至大肠内,再排出体外的过程。6第一章污染物质在机体内的积累与转化蓄积机体长期接触某污染物质,若吸收超过排泄及其代谢转化,则会出现该污染物质在体内逐增的现象,称为生物蓄积。蓄积量是吸收、分布、代谢转化和排泄各量的代数和。机体的主要蓄积部位是血浆蛋白、脂肪组织和骨酪。污染物质常与血浆蛋白结合而蓄积。蓄积部位中的污染物质,常同血浆中游离型污染物质保持相对稳定的平衡。7第二章物质通过生物膜的方式物质通过生物膜的方式膜孔滤过直径小于膜孔的水溶性物质,可借助膜两侧静水压及渗透压经膜孔滤过。被动扩散脂溶性物质从高浓度侧向低浓度侧。即顺浓度梯度扩散通过有类脂层屏障的生物膜。9第二章物质通过生物膜的方式被动易化扩散物质在高浓度侧与膜上特异性蛋白质载体结合,通过生物膜,至低浓度侧解离出原物质称为被动易化扩散。主动转运在需消耗一定的代谢能量下,物质可在低浓度侧与膜上高浓度特异性蛋白载体结合,通过生物膜,至高浓度侧解离出原物质称为主动转运。胞吞和胞饮少数物质与膜上某种蛋白质有特殊亲和力,当其与膜接触后,可改变这部分膜的表面张力,引起膜的外包或内陷而被包围进入膜内,固体物质的这一转运称为胞吞,而液态物质的这一转运称为胞饮。
10第三章污染物质的生物富集、放大和积累
生物富集生物富集是指生物通过非吞食方式,从周围环境(水、土壤、大气)蓄积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的物质,使其在机体内浓度超过周围环境中浓度的现象。生物富集用生物浓缩系数表示,即:
BCF=Cb/Ce
式中:BCF:生物浓缩系数
Cb: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物质在机体中的浓度;
Ce: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物质在机体周围环境中的浓度。
11第四章污染物质的生物转化
物质在生物作用下经受的化学变化,称为生物转化或代谢(转化)。微生物可以催化转化或降解有机污染物。在生物化学反应中,氧化反应是重要的一类。其次是催化还原反应.酶也可以催化水解反应.
13第四章污染物质的生物转化水环境中微生物的类群在水环境中,微生物可以分成细菌、真菌和藻三类。细菌的分类自养生物和异养生物好氧细菌及厌氧细菌14第四章污染物质的生物转化生物转化中的酶酶是一类由细胞制造和分泌的、以蛋白质为主要成分的、具有催化活性的生物催化剂。酶的种类有2103多种。酶分为胞外酶和胞内酶两大类。根据催化反应类型:氧化还原酶、转移酶、水解酶、裂解酶、异构酶、合成酶。按照成分分为:单成分酶和双成分酶两大类15第五章污染物质的毒性毒物毒物是进入生物机体后能使体液和组织发生生物化学的变化,干扰或破坏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并引起暂时性或持久性的病理损害,甚至危及生命的物质。按作用于机体的主要部位可分为作用于神经系统、造血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肝、肾、眼、皮肤的毒物等。根据作用性质,毒物可分为刺激性、腐蚀性、窒息性、致突变、致癌、致畸、致敏的毒物等。
17第五章污染物质的毒性毒物的毒性影响毒物毒性的因素:(1)毒物的化学结构及理化性质;(2)毒物所处的基体因素(如基体的组成、性质等);(3)机体暴露于毒物的状况(如毒物剂量,浓度,机体暴露的持续时间、频率、总时间、机体暴露的部位及途径等);(4)生物因素(如生物种属差异、年龄、体重、性别、遗传及免疫情况、营养及健康状况等);(5)生物所处的环境(如温度、湿度、气压、季节及昼夜节律的变化、光照、噪声等)。
18第五章污染物质的毒性
毒理学把毒物剂量(浓度)与引起个体生物学的变化,如脑电、心电、血象、免疫功能、酶活性等的变化称为效应;把引起群体的变化,如肿瘤或其他损害的发生率、死亡率等变化称为反应。毒物剂量(浓度)与反(效)应变化之间的关系,称为剂量-反(效)应关系。
根据剂量(浓度)大小所引起毒作用快慢的不同,将毒作用分为急性、慢性和亚急(或亚慢)性三种。
19第五章污染物质的毒性21第五章污染物质的毒性
慢性毒作用以阈剂量(浓度)或最高允许剂量(浓度)来表示。阈剂量(浓度)是指在长期暴露毒物下,会引起机体受损害的最低剂量(浓度)。最高允许剂量(浓度)是指长期暴露在毒物下,不引起机体受损害的最高剂量(浓度)。22第五章污染物质的毒性毒物的联合作用
协同作用相加作用独立作用拮抗作用
23第五章污染物质的毒性毒作用的生物化学机制
酶活性的抑制毒物进入机体后,一方面在酶催化下进行代谢转化;另一方面也可干扰酶的正常作用,包括酶的活性、数量等,从而有可能导致机体的损害。
干扰酶的作用:对酶活性的抑制。有些重金属离子与含巯基的酶强烈结合。某些金属取代金属酶中的不同金属。
25第五章污染物质的毒性致突变作用致突变作用是指生物细胞内DNA改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上饶卫生健康职业学院《蒙古语标准音训练》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外贸英语与实务考试试卷及答案
- 山东体育学院《大数据平台技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艺术设计与传媒专业考试试题及答案
- 江苏省东台市第二联盟2024-2025学年初三下学期阶段测试生物试题试卷含解析
- 宁德市福鼎市2025年三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年心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试题及答案
-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语言学基础》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南区2025年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合肥一模)数学试题含解析
- 四川省南部县2024-2025学年初三下学期暑假联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 遴选会计笔试真题及答案
- 2025年北京大兴区中考一模数学试卷及答案详解(精校打印)
- 2024年中国光大银行招聘考试真题
- 房地产公司2025年度项目开发计划
- 2024年第四季度 国家电网工程设备材料信息参考价
- 2025年日历表(A4版含农历可编辑)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修订版)-2018版(word文档良心出品)
- 语文四年级下册《失落的一角》绘本阅读 课件(共61张PPT)
- 电网公司变电设备带电水冲洗作业实施细则
- 余甘果的栽培与加工工艺
- 中考英语双向细目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