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咏月》课件_第1页
《中秋咏月》课件_第2页
《中秋咏月》课件_第3页
《中秋咏月》课件_第4页
《中秋咏月》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秋咏月诗《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这是唐代诗人王建的一首绝句,描写八月十五夜晚思念友人杜郎中,以此诗寄托秋思。中秋是我国传统团圆佳节,诗人面对良辰美景,有感而发,写下这首脍炙人口的佳篇,今读之仍觉意味无穷。

(不写明月,而明月宛然在目。)以实写虚、以实涵虚

一幅安静、凄凉

的秋夜景色

发问的口吻,叩击读者的心扉

避实就虚

赏析

诗题是“望月”,但诗人不直接描写天上这轮圆月,而是描写庭院

里地白如霜,树上栖鸦清楚可见。因为这“地”“树”“鸦”全是明月照耀的对象,故不写月,但朗朗的圆月宛然在目,这种暗扣诗题的写法,就是诗歌评论家所说的“以实写虚、以实涵虚”,手法独特,有韵味。

诗的最后一句“不知秋思落谁家?”不具体引出“秋思”的人家,却用发问的口吻,去叩击读者的心扉,让读者就不同的遭遇,抒发各自的情怀,这种避实就虚的手法,使诗的容量更广。同时,也表达出诗人关心世间生离死别人家的疾苦,在此流露出无限同情的爱心。此句立意精巧、出语高妙。

词《水调歌头》

苏轼

中国[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眉州(今四川省眉山市的东坡区)人。父苏洵、弟苏辙都是著名古文学家,世称“三苏”。嘉祐进士,任凤翔府签判,主张改革弊政。神宗时反对变法,但在密州、徐州任上抗洪灭蝗,赈贫救孤、颇政绩。后以“谤讪朝廷”贬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出知杭、颍、扬、定四州。徽宗初遇赦召还。诗、词和散文都代表[北宋]文学最高成就。诗大都抒写仕途坎坷的感慨,也有反映民生疾苦、揭露现实黑暗之作。诗风豪迈清新,尤长于比喻。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题材广泛,记游、怀古、赠答、送别、说理无不入词,对严格的音律束缚也有所突破,促进了词的发展。《念奴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千里共婵娟。但愿人长久,此事古难全。月有阴睛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何事长向别时圆?不应有恨,照无眠。低绮户,转朱阁,何似在人间。起舞弄清影,高处不胜寒。又恐琼楼玉宇,我欲乘风归去,今夕是何年。不知天上宫阙,把酒问青天。明月几时有?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四川眉山)人。出身在一个书香门第,1057年参加科举考试,与弟弟苏辙同科进士及第。1075年,苏轼在密州写下了[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以此怀念分别五年的苏辙。水调歌头赏析这首词分两片。上片写对月饮酒,主要抒发词人对人生的感慨。苏轼经受过政治上的挫折,面对朝廷激烈的斗争,只能将满腹的疑问借助“把酒问青天”,引起对人生的思考,发问“明月几时有”“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但苦闷的情感并未延续下去,“我欲乘风归去”“起舞弄清影”两句又表露出作者对人生不懈的追求,尽管“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關于月亮和思鄉的詩中秋月

李嶠圓魂上寒空,

皆言四海同。

安知千里外,

不有雨兼風?

靜夜思

李白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