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三、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二、外国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1.中国灿烂的古代文明
中国是世界上少有的历史文化从未间断、一直延续至今的国家。这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黄帝像禹秦始皇唐太宗康熙人类最伟大的发明纪念金币蔡伦印刷术中国古代火药配方的记载颜真卿书法郑和在几千年的历史中,中国产生了许多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文学家和艺术家,产生了许多民族英雄和农民起义领袖。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优良传统的民族。中华民族有过光辉灿烂的过去,但近代却落后了,所以振兴中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成了贯穿中国近现代历史的一个主旋律。2.中国封建社会由昌盛到衰落自公元前5世纪的战国时代到1840年鸦片战争,中国的封建社会前后延续了两千多年。
中国封建政府还实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商鞅变法,重农抑商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地主、商人、高利贷者这三者常常是结合在一起的。中国商人不仅没有像欧洲封建社会中的城市市民那样成为对抗封建生产关系的独立力量,反而常常把财富转向购买土地,从事风险更小的地租剥削。而地主除对农民收取高额地租外,也常常兼营商业或放高利贷,以获取更多的货币财富。中国社会的政治结构: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封建的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制度。从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帝国开始,历代王朝统治者不断加强皇权,称皇帝为“奉天承运”的“天子”,以维护“家天下”的君主专制制度;同时不断加强中央集权,加紧对地方官员的控制和监督。秦始皇中国社会的社会结构中国封建社会社会结构的特点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制度。其核心是宗族家长制,突出父权、夫权、君权。宗法制度在封建社会前、中期起过稳定和规范封建社会秩序的作用,但其保守性日益增强,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中国社会的文化结构: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思想体系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它以三纲五常为伦理道德规范,主张仁政,提倡经世济民,以助君王,明教化。儒家与佛教、道教相互吸收、融合,共同为维护封建统治服务。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历史原因
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结构,一方面巩固和维系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稳定和延续,另一方面也使其前进缓慢甚至迟滞,并造成不可克服的周期性的政治经济危机。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上出现过一些“盛世”,如汉代的“文景之治”,唐代的“贞观之治”、“开元之治”,清代的“康雍乾盛世”等。这种局面通常出现在一个朝代的初期。当时的君主汲取历史的教训,能居安思危,政治较清明,轻徭薄赋,厉行改革。但是,随着政治腐败、土地兼并等的发展,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社会发展逐渐陷于停滞状态,直至迫使农民不得不为争取生存权利而举行起义。这些起义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腐朽、黑暗的统治秩序,直接或间接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几乎每个封建王朝都跳不出这个从初期兴起,到逐渐昌盛,再到后期腐败、衰亡的“周期率”。17世纪下半叶至18世纪,清朝康熙、雍正、乾隆时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鼎盛时期,但同时也走到了封建社会的末世,潜伏着许多危机,而且闭关自守,固步自封。至乾隆后期,中国封建社会开始步入下坡路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被贩卖的奴隶15世纪,西方冒险家远渡重洋的环球航行和随之而来的征服掠夺,揭开了近代殖民扩张的序幕,宣告了殖民主义的产生。西方殖民主义势力来到东方,并不是为了使东方国家成为独立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是为了把它们纳入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成为殖民地、半殖民地,成为自己在经济上、政治上的附庸。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向东方的殖民扩张,使古老的中国遇到了空前严重的挑战,面临着极其深刻的生存危机。
世界现代化视野下中国现代化进程错失的三次历史机遇第一次历史机遇: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上半叶西方世界的第一次工业革命,而中国由康熙雍正乾隆盛世,经过嘉庆道光年间(1820-1856年)的两次鸦片战争而走向衰落。第二次历史机遇: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西方世界的第二次工业革命,西方世界由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帝国主义)过渡,而中国经过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和戊戍维新变化运动失败以及八国联军入侵战争和辛亥革命的失败、清末立宪的失败。第三次历史机遇:20世纪50年代——20世纪70年代西方世界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又叫信息革命),新材料、新能源、电子计算机、高分子合成、集成电路等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十年(1956年-1966年)成绩巨大,但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1966年-1976年)把中国现代化发展推向崩溃的边缘。评述:1、“辛亥革命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2、中国辛亥革命后的世界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1年——1914-1918年),帝国主义国家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英、日、美成为三个主要入侵国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获得短暂发展。3、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抢抓第四次发展机遇——20世纪末——21世纪初前20年(2000年-2020年):世界“知识经济”已现端倪,中国和平崛起的“黄金期”和“矛盾凸显期”。经济转轨、体制转变和社会转型:新世纪新阶段“四个深刻”!经济体制深刻变革:从计划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结构深刻变动:从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后工业社会);社会阶层结构:从哑铃型(两头大、中间小)——纺锤型(两头小、中间大):社会中产阶层不断扩大(不断扩大中薪阶层比例)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社会利益多元化趋势,和谐社会最终达到社会利益的和谐。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思想观念的多元化趋向高校“五情”教育实践教学改革模式探索:世情、国情、党情、民情和学情世情变化:世界经济、政治、文化、军事、地区安全和冲突局势国情变化: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军事、教育、科学、卫生、社会、外交等等党情变化:党的历史方位和历史任务的变化民情变化:民生、民意、民风和民主学情变化:高校大学生和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状况、生理心理健康状况、学习、工作和生活状况等等。二、外国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1.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2.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与各国签订的各种条约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从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可以看到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有以下一些基本特征: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第三,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下,它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而且它的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第五,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加上中国地域广大,以及在地方性的农业经济的基础上形成的地方割据势力的存在,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后来,帝国主义国家还分别支持不同的政治势力以分裂中国,使中国处于不统一状态。第六,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后来还加上官僚资本主义,形成“三座大山”
),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至大批地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及其特征,是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扩大,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势力结合的加深而逐渐形成的。它有一个演变的过程,而且在不同历史阶段和不同地区有所差别。在某些时期,中国的某些地区甚至沦为帝国主义直接统治的殖民地。(三)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
随着近代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的阶级关系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动,不仅旧的阶级发生了变化,还有新的阶级产生出来。旧的封建统治阶级即地主阶级继续占有大量的土地,掌握着国家政权,对人民实行专制统治。近代中国的农民由于社会地位低下,受压迫、剥削严重,生活状况极度恶化,所以具有强烈的革命要求,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早期中国工人阶级人数不多,却是中国新生产力的代表。它身受帝国主义、封建势力、资产阶级三重压迫,工资低、劳动时间长、劳动条件恶劣,受剥削最深,革命性最强,而且它还有组织纪律性强、集中、团结、与广大农民有着天然联系等优点,因此是近代中国最革命的阶级。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上表现出两面性。他们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既有矛盾、斗争的一面,又有依赖、妥协的一面。他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参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或者在斗争中保持中立,但是没有革命的彻底性,不可能引导中国的民主革命走向胜利。
三、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一)两对主要矛盾及其关系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矛盾,呈现出错综复杂的状况。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两对主要矛盾及其斗争贯穿整个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始终,并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变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八国联军入侵北京(二)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除了继续遭受残酷的封建压迫以外,更遭受了外国帝国主义势力残暴的民族压迫。亡国灭种的阴影,笼罩在中国人的心头。近代中国人民的斗争,主要是以挽救中华民族的危亡为出发点的。为了使中国在世界上站起,为了使中国人民过上幸福、富裕的生活,就必须改变帝国主义、封建主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就必须改变中国经济技术落后的面貌,实现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富裕。近代以来,不少善良的人们提出过工业救国、教育救国、科学救国等主张,并为此进行过努力,对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作出了一些贡献。由于这些良好的愿望在实践中不断碰壁,许多爱国者终于抛弃了这些幻想,而毅然走上了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斗争道路。
陶行知梁漱溟怎样才能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近代以来的历史表明,必须首先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近代中国曾有不少人希望通过改良的途径挽救中国的危亡,如维新变法运动以及立宪运动等,但统统行不通。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等,也是在进行改良的努力归于失败、对当权者幻想破灭的情况下,才走上革命道路的。事实上,只有通过革命争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以后,中国人民才有可能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逐步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实现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富裕,从而使中华民族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中政治3.1说课课件
- 2025年中国自动化仪表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研究报告
- 高一急救知识培训班课件
- 智能化施工安全防护空白单位工程劳务分包合同
- 离婚子女抚养权归属与财产分割及子女社会实践协议
- 离婚协议签署及履行监督服务合同
- 离婚协议:财产分割、子女抚养及共同财产清算合同
- 民族特色理发店技师劳务合作合同范本
- 广告内容本地化代理合同
- 职业技能拓展方案设计
- 电气火灾防治课件
- 产业发展状况分析
- 投后管理课件
- 2025年中国荣成市房地产行业市场发展监测及投资战略规划研究报告
- 2025年小学部分国防教育知识竞赛答案
- DB11T 2423-2025 城市道路挖掘与修复技术规范
- 菲蜜丽培训课件
- 食堂管理员岗位面试问题及答案
- 2025至2030全球及中国专用交换机(PBX)行业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
- 家政产康培训
- 22J403-1楼梯栏杆栏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