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6藏象心课件_第1页
中医基础理论6藏象心课件_第2页
中医基础理论6藏象心课件_第3页
中医基础理论6藏象心课件_第4页
中医基础理论6藏象心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基础理论

藏象

(五脏)

中医系(5教303室)

藏象学说,是研究藏象的概念内涵,各脏腑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精气血津液神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脏腑之间、脏腑与形体官窍及自然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学说。

是中医学特有的关于人体生理病理的系统理论;

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核心部分。

象第一节概说第二节五

脏第三节六

腑第四节奇恒之腑第五节脏腑之间的关系藏象的概念及其来源

藏象的概念藏象二字,首见于《素问·六节藏象论》。张景岳在《类经·藏象类》中注云:“象,形象也。藏居于内,形见于外,故曰藏象。”“藏”是指藏于体内的脏腑组织器官;“象”是指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

藏象,指藏于体内的脏器及其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藏象的概念及其来源藏象的来源(形成)早期的解剖实践

藏象的形态学基础长期对人体生理、病理现象的观察和总结

藏象的生理、病理学基础反复医疗实践的验证

藏象的诊断、治疗学基础

中西医脏腑关系名称相同中医学中一个脏腑的生理功能,可能包含着西医解剖学中几个脏器的生理功能;而西医解剖学中一个脏器的生理功能,亦可能分散在中医学的某几个脏腑的生理功能中。中医学藏象学说中的脏腑,不单是一个解剖学概念,更是一个功能学的概念。脏腑的分类与区别

脏腑是人体内脏的总称。根据脏腑的形态不同,生理功能有别,分为脏、腑、奇恒之腑三类。脏:心、肺、脾、肝、肾腑:胆、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五脏的生理特点贮藏精气,藏而不泻。

《素问》:“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满而不能实:是指五脏内要充满精气,不能像六腑传化水谷那样虚实更替。五脏藏神奇恒之腑形态上多为中空类似于六腑,功能上贮藏精气与五脏相同,与五脏六腑都有明显区别,故称为“奇恒之腑”。功能特点:藏而不泻,与五脏类似。

脏腑的分类与区别名称功能形态特点是否藏神与经络相络属五脏化生贮藏精气实质密闭器官藏而不泻满而不实

藏神有六腑受盛传化水谷中空有腔器官泻而不藏实而不满

不藏(除胆)有奇恒之腑贮藏精气中空有腔器官同五脏(除胆)

不藏(除胆脑)

无(除胆)五脏

五脏,即心、肝、脾、肺、肾的合称。在经络学说中,心包络也作为脏,故又称为六脏。

主要内容

生理功能

生理特性

生理联系心生理功能心藏神心主血脉心主血脉主:主持、管理之意;血:血液,是人体重要的营养物质;脉:脉管,为气血运行的通路,中医又称其为“血府”。

心主血脉,是指心脏具有推动血液在经脉内运行,以营养全身的功能。

包含心主血和心主脉两个方面。心主血

心能推动和调控血液的运行及生成,以输送营养物质于全身脏腑形体官窍。

主要体现在:行血,指心具有推动血液循行的功能;生血,指心具有化生血液的功能。心主脉

心能推动和调控心脏的搏动和脉管的运行,使脉道通利,血流通畅,营养物质输送于全身脏腑形体官窍。

脉搏:人迎、寸口、趺阳;虚里。

血液正常运行的基本条件

心气充沛(动力)

血液充盈(物质)

脉管通利(通道)

心主血脉功能正常与否的表现

(面色、舌色、脉象)生理表现

面色红润光泽;舌体红活荣润;脉节律均匀,和缓有力。心阴心血:参与血液循环;营养脏腑组织器官(包括维持心脏自身的功能);为神志活动提供能量。心阳心气:即心的阳气,是推动血液运行的动力。

心主血脉功能正常与否的表现

(面色、舌色、脉象)病理表现心气不足:推动血液运行功能下降:面色、舌色淡白无华;心慌心悸;脉虚无力等。心血瘀阻:心气不足而血脉瘀阻:面色灰暗,口唇青紫,舌青紫有瘀斑,胸部憋闷刺痛,脉搏节律不齐等。心血亏虚:心血虚少、脉道不充:心悸,面色口唇苍白,脉细无力等。心主神志的理论依据整体联系

神志活动统属于五脏。如《素问》: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心为神志活动的主要场所《灵枢》:“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

《灵枢》:“所以任物者,谓之心。”任:接受、担任之意。心可以接受外界客观事物的信息并作出反应,进行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心主神志的理论依据血液为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

神志活动以气血为物质基础。心主神志依赖于心主血脉的生理功能。受古代文化的影响认为精神、情志活动属于心。

《类经·疾病类》:“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而总统魂魄,并该意志,故忧动于心则肺应,思动于心则脾应,怒动于心则肝应,恐动于心则肾应,此所以五志唯心所使也。”

生理特性主通明心为阳脏而主阳气心与夏气相应

主通明

通,通畅。明,清明。

是指心脉以通畅为本,心神以清明为要。主要体现在

显明可见;

心生智慧,明察宇宙万物;

心明则为“五脏六腑之大主”。

心为阳脏而主阳气心五行属火;为阳中之阳;于自然界夏气相应。心阳温运血脉,振奋精神,温煦周身;在水谷的运化,以及水液代谢过程中,心阳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心与夏气相应五行属火。同气相求,心的阳气在夏季最为旺盛。心阳虚衰的心脏疾患,在夏季缓解;心火亢盛的心脏疾患,在夏季加重。生理联系在志为喜在液为汗在窍为舌在体合脉其华在面

在志为喜是指心的生理功能与精神情志的“喜”有关。喜乐愉悦,对人体是良性刺激。喜乐过度,可使心神受伤,而神志涣散,不能集中。心主神明,五志过极皆能损伤心神。

在液为汗汗液,使人体津液经过阳气的蒸化,从汗孔排出之液体。心主血,血与津液又同源互化,汗由津液所化,故有“汗为心之液”、“血汗同源”之说。心气虚损:自汗;心阳暴脱:大汗淋漓;汗出过多:损伤心气、心阳。在窍为舌是指心功能的正常与否可以从舌的变化得以体现。心生理功能正常:舌体红活荣润,柔软灵活,味觉灵敏,语言流利。心血不足:舌淡瘦薄心阳不足:舌淡胖嫩心火上炎:舌红生疮心血瘀阻:舌暗,有瘀斑心神失常:舌强,语謇,失语。其华在面华,荣华,光彩。是指心功能的正常与否可以反映于面部的色泽变化。气血不足:面色无华心脉瘀阻:面色青紫心火亢盛:面色红赤心包络

简称心包,又称“膻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