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鲁琼版)2023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六落实训练高效增分古诗词鉴赏二(含解析)_第1页
(京津鲁琼版)2023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六落实训练高效增分古诗词鉴赏二(含解析)_第2页
(京津鲁琼版)2023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六落实训练高效增分古诗词鉴赏二(含解析)_第3页
(京津鲁琼版)2023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六落实训练高效增分古诗词鉴赏二(含解析)_第4页
(京津鲁琼版)2023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六落实训练高效增分古诗词鉴赏二(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京津鲁琼版〕2022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六落实训练高效增分古诗词鉴赏〔二〔含解析〕PAGE21-古诗词鉴赏(二)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浣溪沙和无咎韵[注]陆游懒向沙头醉玉瓶,唤君同赏小窗明。夕阳吹角最关情。忙日苦多闲日少,新愁常续旧愁生。客中无伴怕君行。【注】宋孝宗隆兴二年(1164年)闰十一月至次年正月,陆游与韩元吉在镇江相聚,那时,陆游在镇江通判任上,韩元吉那么来镇江省亲暂住。两位朋友相聚两月,彼此唱和的诗词作品共有三十多首。(1)以下对这首词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A.“玉瓶〞指酒瓶,首句是说因为将要与友人分别,词人就邀约友人一起话别、喝酒。B.“夕阳〞是所见之景,“吹角〞是所听之声,视听结合,定格离别的画面。C.“吹角〞点出了词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南宋朝廷偏安江南,正与金对峙。D.尾句中的“客〞指词人自己客居镇江,“无伴怕君行〞点出诗歌写作主题。解析:选A。A项,“词人就邀约友人一起话别、喝酒〞错误。这一句中“懒〞字,说明词人因将与友人分别,心中难过,已不想喝酒,只是唤来友人一起赏景。应选A。(2)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答:解析:此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重点考查诗歌的情感。分析诗歌的情感注意以诗歌的抒情方式、注释、标题和诗歌中表情达意的重点词句作为突破口,答题时先答出情感,然后结合词的内容解说。此题注意根据词中的“夕阳吹角〞和注释中的“陆游在镇江通判任上〞分析对国家安危的关切与忧虑;根据“忙日苦多闲日少〞分析劳于仕宦的疲惫;根据“新愁常续旧愁生〞“客中无伴〞分析将要与朋友离别的惆怅。答案:①对国家安危的关切与忧虑。南宋时镇江为抗金边防前线,吹角声乃军队行动的号令,陆游作为戍守官员,自然对此很是关切。②劳于仕宦的疲惫。作者在镇江任职,忙碌的日子很多,而休闲的日子很少。③将要与朋友离别的惆怅。韩无咎即将离开镇江,作者面对离别生出愁绪。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登雨花台魏禧①生平四十老柴荆②,此日麻鞋拜故京。谁使山河全破碎?可堪翦伐到园陵③!牛羊践履多新草,冠盖④雍容半旧卿。歌泣不成天已暮,悲风日夜起江生。【注】①魏禧:生于明末,明亡后,隐居翠微山。②老柴荆:老于茅屋,表示甘守贫贱。③园陵:南京钟山的明太祖朱元璋墓。④冠盖:官僚们的华贵冠服、车盖。(1)以下对这首诗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A.杜甫曾以“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的诗句表示对唐王朝的耿耿忠心。魏禧以“此日麻鞋拜故京〞表达了更为深沉浓重的情感。B.“谁使山河全破碎〞的“全〞字含义深刻。金瓯破碎,竟然无一可以幸免,而且是在极为短暂的时间内遭到了迅速覆灭的命运。C.最后两句,诗人在雨花台上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他的真挚情感似乎打动了天地万物,只见凄风悲号,日夜不怠。D.题为“登雨花台〞,笔墨即以景物为主。通过写景,更能引发读者的共鸣,使读者的心灵受到无法抵抗的颤抖,从而增强了诗的力度。解析:选D。D项,“笔墨即以景物为主〞错误,从诗中来看,虽然诗歌标题为“登雨花台〞,笔墨却并没有以景物为主,而是倾尽全力喷涌出深沉浓烈的愤激哀怨之情。应选D项。(2)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情感变化的过程。答:解析:“生平四十老柴荆,此日麻鞋拜故京〞,“老柴荆〞“麻鞋〞都点明诗人的布衣身份,流露出一股豪气。“谁使山河全破碎?可堪翦伐到园陵〞,诗人心头的怒火陡然升起,发出了激愤的责问:究竟谁是国家灭亡的罪魁祸首?表现了诗人对祸国殃民者的仇恨和对历史的反思。颈联“牛羊践履多新草,冠盖雍容半旧卿〞,诗人内心的怒火转化为憎恶、怨恨,“牛羊践履〞既是实写眼前景,又是对异族侵略者的微妙讥讽,“多新草〞形象地描绘出了被牛羊践踏的田园一片荒芜,只有野草时时更新的景况,而与此相对的却是雍容华贵的冠服、车盖,前呼后拥,招摇过市。更令人触目惊心的还是“半旧卿〞三字,那些曾在明朝为官为宦的权贵们,在异族入侵者面前卑躬屈膝,侧姿求媚,摇身又变成了当朝的新贵,他们毫无民族气节,不顾国家生死危亡,只知追求个人安乐,不正是这些民族败类葬送了明代的江山吗?流露出诗人的憎恶怨恨。尾联“歌泣不成天已暮,悲风日夜起江生〞,诗人在雨花台上陷入了深深的沉思,满腹的悲愤还未倾吐干净,不觉暮色已经降临。作者的真挚情感甚至打动了天地万物,只见凄风悲号,江水痛哭,日夜不息,全诗也就在这悲风声中收束全篇。答案:①诗歌首联不仅点明诗人的布衣身份,还流露出一股豪气;②颔联、颈联情感突转直下,诗人心头升起怒火,发出了激愤的责问,并由愤怒转为了憎恶、怨恨;③尾联诗人的悲愤之情到达顶点,他真挚的情感打动了天地,全诗在悲风声中收束。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和游景叔月报三捷黄庭坚汉家飞将用庙谋①,复我匹夫匹妇仇。真成折棰②禽胡月,不是黄榆③牧马秋。幄中已断匈奴臂,军前可饮月氏头。愿见呼韩④朝渭上,诸将不用万户侯。【注】①庙谋:兵略。②折棰:比喻轻易取胜。③黄榆:边寨。④呼韩:匈奴单于呼韩邪,曾主动与汉交好。(1)以下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A.诗的首句将游景叔比作汉飞将军李广,借以表现游景叔的非凡谋略和豪壮气魄。B.第二句说明战事取胜,已为“匹夫匹妇〞复仇,照应了题目“月报三捷〞的内涵。C.颔联和颈联承接首联,以铺排词句极言战争惨烈,突出了将士们苦战得胜的功绩。D.尾联在前三联的根底上,表意深远,表达了格律诗结尾“合要渊永〞的章法特点。解析:选C。C项,“颔联和颈联……以铺排词句极言战争惨烈〞错误,从诗中来看,颔联和颈联没有“以铺排词句极言战争惨烈〞,没有写“苦战〞,而是高歌战争胜利。应选C项。(2)诗的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加以分析。答:解析:此题考查学生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此题“诗的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加以分析〞,然后分析尾联写了什么,再结合全篇分析情感。“愿见呼韩朝渭上〞,“愿〞意思是希望,“呼韩〞指匈奴单于呼韩邪,作者借匈奴单于呼韩邪与汉交好的典故说明希望宋朝和西夏交好。最后一句是说将士们更希望获得全胜,使西夏能主动来降,实现和平统一、各民族友好相处的盛世局面,他们并不在乎像万户侯那样的功名利禄。这两句写出了将士们不求回报,甘愿为国效劳奉献的爱国情怀,作者对此由衷赞美,同时也表达了对和平的向往以及对宋朝能尽复失地的热切期盼。这一联表意深远,表达了“合要渊永〞的章法特点。答案:尾联写相对于获得功名利禄,将士们更希望最终获得全胜而使敌人来降;表达了诗人对将士们奋勇杀敌、不求回报的爱国情怀的赞美,也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对失地尽复的期盼。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思王逢原[注](其二)王安石蓬蒿今日想纷披,冢上秋风又一吹。妙质不为平世得,微言惟有故人知。庐山南堕当书案,湓水东来入酒卮。陈迹可怜随手尽,欲欢无复似当时。【注】王逢原:北宋诗人王令,字逢原。王安石欣赏他的才华,遂成莫逆之交,并将妻妹嫁给王令。然而,嘉祐四年秋,王令逝世,年仅二十八岁,这令王安石痛心疾首,黯然神伤。第二年秋天,便写下了三首悼念故友之作。(1)以下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首联点明了时令,同时营造了凄清气氛,为全诗奠定了伤感的基调。B.颔联表达对怀才不遇、知音者稀的感慨,包含对王令及自身的感喟。C.颈联“当〞与“入〞二字将景物描写与人事表达融为一体,气势阔大。D.该诗有写景、议论,有回忆、感慨,运用了想象、比照、拟人等手法。解析:选D。D项,“运用了想象、比照、拟人等手法〞错误,无拟人手法。应选D。(2)如何理解诗歌尾联的意思?蕴含诗人什么样的情感?答:解析:解答此题,要先简要地翻译诗句的内容:一切往事都随你的离世烟消云散,昔日的欢会已一去不返。然后结合诗歌的标题“思王逢原〞,诗中的词语“惟有故人知〞“随手尽〞“无复〞以及注释中的“王令逝世,年仅二十八岁,这令王安石痛心疾首,黯然神伤〞分析情感。答案:意思:一切往事都随你的离世烟消云散,昔日的欢会已一去不返。情感:诗人直抒胸臆,表达了对故友的深切思念和对人生知己难遇的怅恨。5.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各题。正月二十日往岐亭郡人潘古郭三人送余于女王城东禅庄院[注]苏轼十日春寒不出门,不知江柳已摇村。稍闻决决流冰谷,尽放青青没烧痕。数亩荒园留我住,半瓶浊酒待君温。去年今日关山路,细雨梅花正断魂。【注】本诗写于苏轼被贬黄州的第二年,潘、古、郭三人是作者在黄州结识的好友。岐亭,在今湖北麻城西南,苏轼在黄州期间时常往游。(1)以下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首联写春天来得很快,诗人因“春寒〞,仅仅十天不出门,而江边柳树已是一片嫩绿。B.颔联运用视听结合的手法,既拟写了溪流潺潺之声,又描写了小草新绿之色,写出了春的生机。C.颈联是写送别的情形,作者用“留〞“待〞两字表达了朋友们为其饯行的深情厚谊。D.尾联的“细雨梅花正断魂〞,写出了去年的今日,诗人与友人依依惜别时的悲伤心情。解析:选D。D项,“写出了去年的今日,诗人与友人依依惜别时的悲伤心情〞错误,“去年今日关山路,细雨梅花正断魂〞是说,去年的今日,诗人奔赴黄州途中孤苦寂寥,只有细雨梅花相伴。应选D项。(2)这是一首送别诗,诗的尾联貌似与送别无关系,实那么扣送别很紧,请对尾联进行简要赏析。答:解析:解答此题,要理解尾联的意思,看写了什么内容,使用了什么手法,与“送别〞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去年今日关山路,细雨梅花正断魂〞,意思是“去年今日我走在关山道路,细雨中梅花开放正暗自断魂〞,这是诗人在送别之时想到“去年今日〞的情景,属于虚写。此时此刻朋友正送别诗人,朋友之间洋溢着深情厚谊;而去年的今天,诗人只身一人行走在旅途之中,只有梅花细雨相伴,凄苦无比。今年和去年的情形构成比照,突出朋友之情对诗人孤苦寂寥的人生旅程的抚慰之状,看似与“送别〞无关,实际恰恰展现了友人之间的情深义重。考生围绕这些内容作答即可。答案:尾联写送别很巧妙。运用虚写,回忆“去年今日〞,即前一年苏轼赴黄州,凄风苦雨的途中,只有梅花相伴,细雨断魂,暗寓迁谪之感。而一年以前的孤独和凄凉正好与此刻朋友送别的深情厚谊形成比照,即不只是回忆“去年今日〞,也是在写“今年今日〞,朋友间的深情厚谊,消释了诗人人生旅程的孤苦和寂寥。6.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小题。临江仙①纳兰性德点滴芭蕉心欲碎,声声催忆当初。欲眠还展旧时书。鸳鸯小字,犹记手生疏。倦眼乍低缃帙②乱,重看一半模糊。幽窗冷雨一灯孤。料应情尽,还道有情无?【注】①作者写此词时,与其相知相守的妻子卢氏已离开人世。②缃帙:套在书上的浅黄色布套,此处代指书卷。(1)以下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点滴芭蕉〞从细处落笔,营造出凄凉、孤独、忧愁的浓郁气氛,奠定全词感情的基调。B.上阕最后两句写出词人因爱妻亡故,许久未写“鸳鸯〞二字,如今写来,颇感手生。C.“幽窗冷雨一灯孤〞与汤显祖的“愁万种,冷雨幽窗灯不红〞意境相似,感情相近。D.作者以日常生活情景入词,语言简净,写出了雨夜怀人时的心碎与无奈,感人至深。解析:选B。B项,“上阕最后两句写出词人因爱妻亡故,许久未写‘鸳鸯’二字,如今写来,颇感手生〞错误,从词中来看,“鸳鸯小字,犹记手生疏〞是指对当初妻子书写还不熟练的娇憨情景记忆犹新。应选B项。(2)“倦眼乍低缃帙乱,重看一半模糊〞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答:解析:此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倦眼乍低缃帙乱,重看一半模糊〞,意思是“看着这些散乱的书册,不禁泪眼模糊〞,“倦〞说明看书时间之长,而所看的是“旧时书〞,这“旧时书〞,不是指书籍或书信,而是指当初爱人所临摹的书法本子,这就让词人想到当初妻子写字时的娇憨形象。词人睹物思人,那清秀的笔迹,一如伊人的容颜,当初的温馨景象仍然历历在目,但那个沉静柔婉的人儿,却已经不知去向了,因而“重看一半〞时双眼就已“模糊〞,显示对妻子情意之深,对亡妻思念之苦。考生结合这些内容分析作答即可。答案:因疲倦而突然低首,书册散乱,看到一半就已泪眼模糊了。诗人通过描写看旧时书册时间之长、沉浸之深、用情之浓,表达了对亡妻的情意之厚、思念之苦。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以下小题。闲居春尽①白居易闲泊池舟静掩扉,老身慵出客来稀。愁因暮雨留教住,春被残莺唤遣归。揭瓮偷尝新熟酒,开箱试着旧生衣②。冬裘夏葛相催促,垂老光阴速似飞。【注】①本诗为诗人白居易晚年隐居洛阳时所作。②生衣:绢制的夏衣。(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首句中“闲〞字,不仅表现了诗人心中那份恬静闲适,而且照应了诗歌的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