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七年级下历史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练习题(含答案)_第1页
人教部编七年级下历史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练习题(含答案)_第2页
人教部编七年级下历史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练习题(含答案)_第3页
人教部编七年级下历史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练习题(含答案)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4页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同步练习1、小说《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中写道:“明永乐三年到明宣德八年,郑和奉永乐皇帝之命七次出使西洋。”其中“永乐皇帝”指的是()A.明太祖 B.明成祖C.建文帝 D.崇祯帝2、历史兴趣小组进行研究性学习,收集到一些图片资料。比较下列同学们收集的三幅图片,选项中说法正确的是()

A.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B.改变世界贸易的格局C.促进各地经济文化交流D.加快殖民扩张的速度3、郑和下西洋能够成功的首要条件是主要得益于()A.丝绸之路的开辟

B.我国同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

C.造船和指南针技术高超

D.火药的广泛应用4、“封候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诗中的“我”是()A.岳飞B.戚继光C.郑和D.文天祥5、下图中的“三宝庙”位于马来西亚,是为纪念中国古代航海家郑和访问马六甲而建。明朝之所以能出现郑和下西洋的壮举,根本原因是()A.海上交通发达 B.明朝前期国力强盛C.指南针用于航海 D.造船技术高超6、下列中外历史上著名的航海活动中,没有使用指南针的应是()A.郑和下西洋 B.1519年麦哲伦环球航行C.鉴真东渡 D.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7、英国科学家李约瑟博士说:“中国的海军在1100〜1450年之间无疑是世界上最强大的。”这里所说的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应指()A.宋朝的船队B.郑和的船队C.郑成功的船队D.鉴真东渡日本的船队8、1558年,倭寇攻掠福建长乐城。城崩二十余丈,居民数千“少壮守阵,老稚妇女运砖石”,终于击退倭寇。这一史实说明()A.抗倭是人民的一致要求,得到了人民的支持 B.戚继光发动人民抗倭C.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D.人民起义抗倭反明9、下列事例中,与“丝绸之路”属于同一类的是()A.戚继光抗倭 B.郑成功收复台湾C.郑和下西洋 D.康熙帝组织雅克萨之战10、下列诗句抒发民族英雄戚继光爱国情怀的是()A.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B.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C.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D.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11.“天皇皇,地皇皇,莫惊我家小儿郎。倭倭来,不要慌,我有戚爷会抵挡。”这首歌谣描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A.岳飞抗金 B.文天祥抗元C.戚继光抗倭 D.卫青北击匈奴12、一首《七子之歌·澳门》唱出了澳门人民渴望回归祖国的强烈心愿。历史上,霸占我国澳门400多年的殖民国家是()A.英国 B.美国 C.葡萄牙 D.荷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405年,郑和开始了伟大的远航。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大明朝在拥有压倒性军事优势的情况下,能够平等对待那些小国,并尊重他们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给予而不是抢掠,是很不简单的。它不是武力的征服者,却用自己友好的行动真正征服了航海沿途几乎所有的国家。——摘编自《明朝那些事儿》(1)根据材料一,概括郑和船队受到当地民众欢迎的原因。材料二郑和下西洋后,更多的中国人到那里(南洋)。明朝后期,在南洋的华侨超过了10万人。他们大多来自我国东南沿海……他们带去了国内先进的生产技术、工具和文化知识,在那里从事农业、手工业生产和商业活动。华侨与当地人民一起辛勤劳动,为南洋的开发做出了重要的贡献。(2)根据材料二,归纳郑和下西洋这一伟大创举是如何促进南洋的开发的。材料三为纪念郑和,弘扬郑和精神,1987年,中国第一艘远洋航海训练舰被命名为“郑和舰”。(3)我们纪念郑和,也是为了弘扬郑和精神。谈谈你对郑和精神的理解。14、材料一:……期间,将中国的7大类22种产品输入亚非各国,换回各国的货物11大类191种,出口品类多为基本生活用品,而进口类多为奢侈品,无怪乎史书形容郑和船队的载货物“堆积如山”谓之“宝船”……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教学参考书

材料二:时间1405——1433年次数先后7次海船规模最大的海船长44丈,宽18丈船数每次航行大小船只有200多艘人数每次出海2.7——2.8万人到达范围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

请回答:

(1)以上材料反映的是哪个朝代的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2)据材料二归纳这一航海事件的特点。

(3)据材料,谈谈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参考答案选择题123456789101112BCCBBCBACBCC材料分析题13、(1)尊重他们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以大国、强国自居;平等交流;友好往来等。(2)郑和下西洋后更多的中国人到达南洋,增加了大量劳动力(人口);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工具和文化知识;与当地人民共同劳动。(3)不畏艰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