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参苓白术散之桔梗的妙用_第1页
浅谈参苓白术散之桔梗的妙用_第2页
浅谈参苓白术散之桔梗的妙用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参苓白术散之桔梗的妙用摘要:参苓白术散为治疗脾胃气虚夹湿泄泻证及肺脾气虚痰湿咳嗽证的常用方剂。桔梗在方中作为佐药使用,用意颇深。本文基于中医基础理论,就桔梗在参苓白术散中的运用做了分析总结。Abstract:ShenlingbaishuScatteredisacommonprescriptionforspleenandstomachqideficiencywetdiarrheasyndrome,andalsoforphlegmwetcoughsyndromebecauseofspleenandlungqideficiency.Jiegengisusedasanassistant,buttheuseofitismeaningful.BasedonthebasictheoryofTCM,theusingofJiegenginShenlingbaishuScatteredissummarizedandconcludedinthispaper.关键词:桔梗;参苓白术散;基础理论KeyWords:Jiegeng;ShenlingbaishuScattered;thebasictheoryofTCM参苓白术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山药、扁豆、莲子、桔梗、薏仁、砂仁组成。《医方集解》所载多陈皮一味。该方具有补气健脾、和胃渗湿、生津保肺之功,主治脾胃气虚夹湿泄泻证和肺脾气虚痰湿咳嗽证。泄泻与咳嗽看似是两种毫无关联的症状表现,但中医的整体观念认为人体的五脏六腑为一有机整体,此处用同一方剂来治疗不同症状,也体现了“异病同治”的理论方法。桔梗性平,味苦、辛,归肺经《。本经》载桔梗“主治胸胁如刀刺,腹满肠鸣幽幽,惊恐悸气。”《珍珠囊药性赋》:“其用有四:止咽痛,兼除鼻塞;利膈气,仍治肺痈;一为诸药之舟楫;一为肺部之引经。”桔梗在参苓白术散中作为佐药使用,但其配伍颇具深意,细细推敲,竟是妙不可言。宣开肺气,通利水道,湿有去路肺主宣发肃降,主行水,通调水道,脾位于中焦,主运化水液,为水液升降出入之枢纽二者共同完成水液在体内的正常代谢,正如《素问•经脉别论》载“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并且肺脾属太阴经脉,有“同气相求,同声相应”,且“手太阴之脉,其起于中焦,下络大肠,环形胃口,上膈属肺”,而胃之大络“贯膈属肺”,由此可见肺与胃在筋络上也是相连的。脾胃虚弱,纳运失司,一则津液不化而凝聚成湿,湿浊下趋而为泄泻,湿聚成痰而贮于肺;二则脾气虚弱,生化乏源,无以上益于肺,导致肺气不足,皮毛不固,易感受外邪,则生咳嗽。对此,古代医家亦有论述,李东垣《脾胃论•脾胃胜衰论》中载“肺金受邪,由脾胃虚弱,不能生肺,乃所生受病也,故咳嗽气短气上”。薛己宗东垣之说,指出:“患者多谓腠理不密所致,殊不知肺属辛金,生于己土,亦因土虚不能生金,而腠理不密,外邪所感”。而脾主运化水液,肺主通调水道,都与水液代谢有关,脾气虚弱、转运失司,肺失宣发肃降、通调不利,均会导致水液代谢障碍。参苓白术散以四君平补脾胃之气为主配以扁豆、薏苡仁、山药之甘淡,莲子肉之干涩,促中州运化,以治脾虚之本;茯苓、山药、薏苡仁理脾而渗湿止泻;桔梗专入肺经,《素问注释汇粹》中,吴崑注:“肺虽为清虚之脏,而有治节之司,主行营卫,通阴阳,故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肺为水之上源,肺气宣通,则水道通利,湿有所去。且桔梗具有祛痰、利咽、排脓之功,对于咳嗽痰多色白的症状也属对症下药,以治痰湿之标。药性升浮,降中寓升,升降复常《素问•六微旨大论》有云“非出人,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无以生长化收藏。”人体脏腑通过气机升降出入,相互协调,不断运动,促进阴平阳秘,使得生命活动得以正常进行。脾胃居于中焦,是升清降浊之枢纽,脾气升,方能运化水谷精微以灌溉四旁,胃气降,方能受纳、腐熟水谷,传送糟粕于体外。如黄坤载所说:“人之中气左右回旋,脾主升清,胃主降浊,在下之气不可一刻不升,在上之气不可一刻不降,一刻不升则清气下陷,一刻不降则浊气上逆”。肺居华盖,主一身之气,调节全身气机,其活动形式为“宣发肃降”,其兼备了升与降两种完全不同的运动特性。是故“肺为主气之枢”,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脾虚不运,生化乏源,则气的生产受到影响;气血不足,肺失濡养,呼吸功能受到影响。气机不畅,胃气上逆发为呕吐;脾不升清发为眩晕;脾气虚弱,无力升举,发为久泻不愈、内脏下垂;肺气上逆发为咳喘不已;肺虚及肾发为喘不足息,气不得续。脾胃居中属土,若地,肺金为华盖,在上若天,升降相和,犹如天地之气息息相通,脾得运转矣。然既得地气上通于肺,肺自得养矣。黄坤载《素灵微蕴》中曰:“水宜浮而火宜沉,木宜升而金宜降,土居中皇,是为四象,转运之机”。参苓白术散以补益脾气为主,以复生气之源,握转运之机;配以渗湿药物以助止泻,以防久泻伤气愈甚。而补益药物味多甘缓,性滋腻,过用易碍气助湿,反而加重病情;且湿性类水,水性就下,故湿邪趋下。配以药性升浮、苦辛而平之桔梗,使得降中寓升、补而不滞,用药有升有降,气得升降而和。正所谓“善用降者,必寓降于升,降得升助而其力益增;善与升者,必寓升于降,升得降济则其势如衡”。用作舟楫,载药上行,培土生金引经,又称“引经报使”,是方剂组成原则中的一个环节,属使药范畴。引经药是在药物归经基础下,引导诸药直达病所,起“向导”作用的药物。正如《医医病书》所言:“药之有引经,如人之不识路径者用向导也。”桔梗作为引经药的一种,因它能引药上行达于高处,引导推动其它药物治疗上身疾病,而被称为“舟楫之剂”。桔梗作舟楫之剂始于张元素的论述:“桔梗,清肺气,利咽喉,其色白,故为肺部引经,与甘草同行,为舟楫之剂。”他将桔梗和大黄相比较,认为苦泄峻下之大黄,如果需用于上部的治疗,须用辛甘之味且具有升提之性的药物,就像铁石等重物投入江中,不能直接投入江中,需要舟楫的装载。而桔梗就担当了此功效,使其它需要入胸中的药物不下沉而随其上行。其他医书亦有所记载,如《珍珠囊药性赋》:“其用有四:止咽痛,兼除鼻塞;利膈气,仍治肺痈;一为诸药之舟楫;一为肺部之引经”。《本草求真》“桔梗系开肺气之药,可为诸药舟楫,载之上浮”。肺属金,脾属土,土能生金,脾为肺之母,肺为脾之子。饮食入胃,脾为运行精英之气,虽曰周布诸脏,实先上输于肺,肺先受其益,是为脾土生肺金。《素问•玉机真藏论》载“五藏者,皆禀气于胃,胃者,五藏之本也”,唐容川在《血证论》中指出“肺之气生于胃”,陈修园在《时方歌括》中强调“肺气之布,必由胃气之输”。故参苓白术散全方以培补脾土为主,配伍桔梗,更好地使脾所运化之水谷精气上归于肺而培土生金,肺气健旺,就可升降,通调水道,下输膀胱,利于祛湿而健脾。即所谓肺病不愈,求治于脾。正如《石室秘录》:“治肺之法,正治甚难,当转治以脾,脾气有养,则土自生金。”《医宗必读》亦有“虽喘嗽不宁,但以补脾为急……脾有生肺之能……土旺而金生”的论述,也是根据五行相生学说,以补脾为手段而达到疗肺之目的。桔梗作为舟楫之剂,引药上行,使得补益药物直达病所,更好地发挥疗效,从而使得脾气渐旺,化源充足,肺气得补。总结参苓白术散是主治脾胃虚弱、纳呆腹胀、便溏泄泻、咳嗽痰多、胸闷脘痞等症的常用方剂,临床上对其思考研究已较为深入,而为佐药的桔梗在整首方剂中配伍意义巨大,作用不容忽视,用药思路巧妙,且与病机症状环环相扣。兹作以上论述,给以供启发探讨。参考文献任晓明•参苓白术散临床运用概况[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1,33(10):72-73周玲.桔梗古今功用辨析[J].湖北中医杂志,2007,29(12):41陈丹敏,羊梅.浅谈咳嗽从脾胃论治[J].湖南中医杂志,2013,29(1):114-115张宾,王保奇,王琳琳.浅析桔梗“上行”之性[J].陕西中医,2007,28(6):737,757刘敏,孙龙军,唐德才•引经药桔梗“载药上行”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