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德国DIN标准1942-1994.21应用范围和领域1.1应用领域该标准涵盖了直接燃烧蒸汽和热水发生器及其辅助系统。该标准的目的就是说明蒸汽和热水发生器是一个容器和管道系统,在这里边:蒸汽在高于常压下产生用于外部系统;水被加热到高于常压下的饱和温度用于外部系统。一个蒸汽发生器通常由烟气加热蒸发器、过热器、再热器、给水加热器、空预器、燃料加热器,如果有的话还有燃料燃烧系统。术语“直接燃烧〞与某种设备有关,通过这种方法,把组分的燃料化学热转化为可觉察的热量。这种设备可包括层燃,流化床燃烧或燃烧器系统。辅助系统包括燃料加料机、制粉机、送风机、引风机、废弃物〔燃烧残留物〕脱除装置、暖风器、主空预器、燃料加热器,如果有的话,还有除尘器。该标准不包含:用特殊燃料燃烧的装置〔如垃圾〕;增压蒸汽发生器〔例如增压流化床锅炉PFBC〕;联合循环系统蒸汽发生器。该标准可类似地用来做验收试验:直接燃烧系统〔如预热锅炉〕;用其他热载体运行的装置〔如天然气、热石油、钠〕。当使用该标准作为热转换系统的验收试验时,在合同签订时要达成一个协议,考虑到任何参数变化对和试验结果可能带来的影响。1.2范围该标准被认为是直接燃烧蒸汽和热水发生器热力性能试验〔验收试验〕的根底。设计这种试验来验证与效率、出力或其他参数有关的保证值。该标准包含〔其他方面的事情〕:对性能验收试验的建议〔见条款4〕;对蒸汽发生器的边界条件和效率的定义〔见条款6〕;有关测量误差的一些细节〔见条款7〕;不同单元验收试验的例子〔见条款9〕。1.3总体信息该标准提供了一些与验收试验类型和范围有关共识的信息。该共识要在试验举行之前或蒸汽热水发生器订货时达成。共识可参考以下信息:提供的范围、边界、参考温度;确定热效率的方法〔输入输出法或热损失方法〕;附加测量;实验条件,例如清洁程度,到达稳定工况的时间和持续时间;任何偏离的实验条件;排污和吹灰;除了条款5中规定仪器之外其它仪器的使用;使用的其它热力特性蒸汽表;任何特殊的修正方法;测量点的位置2符号、含义、单位和系数2.1符号和单位下表所列的符号尽可能与DIN1304局部1和5及DIN1345一致。2.1.1拉丁字母符号含义单位燃料的灰含量-影响因子-比热kJ/(kg.k)平均比热kJ/(kg.k)因子〔输出热量的转换局部〕-允许误差范围-毛热值〔GCV〕kJ/kg净热值〔NCV〕kJ/kg比焓kJ/kg样品数目-烟气或燃烧空气的热焓kJ/kg单一损失-入流长度m未燃尽可燃物与提供的燃料质量流量比率-摩尔质量-因子〔见条款8.4.2〕-质量流量kg/s锅炉出口的空气因子-石灰石比率-电功kW压力bar热流量kW汽化潜热kJ/kg热力学温度K摄氏温度℃测量的不确定性-燃烧空气和烟气体积〔单位质量〕体积流量m3/h比容m3/kg速度m/s燃料的水分-单位质量的干空气含量〔枯燥基〕kg/kg体积含量m3/m3单位体积的空气含量〔枯燥基〕m3/m3时间h烟气/空气组分的质量比率kg/kg2.1.2希腊字母符号含义单位传热系数W/(m2.k)局部偏差-偏差-测量的相对不确定性-辐射率-热效率-灰份收集效率-脱硫效率-燃料含量〔质量〕kg/kg灰的挥发份含量kg/kg密度kg/m3标准偏差-燃烧空气/烟气质量对燃料质量的比率kg/kg2.1.3下标下标含义下标含义A灰Fü传感器Ab排污水fa漏风B燃料〔燃烧的〕G烟气〔燃烧空气〕B0提供的燃料g保证值b参考温度meas测量C碳tottotalCa钙〔石灰石〕H氢CO一氧化碳H2O水CO2二氧化碳K锅炉D主蒸汽K石灰石〔当用作添加剂〕E喷水Ka暖风器En除尘器Kü冷却水e最终值L燃烧空气F飞灰M制粉机Fl.B.挥发份m平均min最小00℃N有用、有效0化学当量N氮O氧n标准条件O2氧气Pr采样samplingU循环泵或再循环风机p常压u未燃尽物质S渣V损失S硫W墙Sp给水wTrue(value)St辐射和对流waf枯燥无灰基〔daf〕T枯燥基Z输入热量Z再热蒸汽2下流,出口ZD雾化蒸汽或空气Ⅰ,Ⅱ再热段1上流,入口^最大值2.2系数名称符号数值和单位25℃,气化潜热2442.5kJ/kg25℃和150℃之间蒸汽的平均比热1.884kJ/(kg.K)25℃和150℃之间水的平均比热4.21kJ/(kg.K)25℃和150℃之间空气的平均比热1.011kJ/(kg.K)25℃和200℃之间灰和烟尘的平均比热,0.84kJ/(kg.K)渣的平均比热:故态排渣炉Dry-bottomfurnace1.0kJ/(kg.K)渣的平均比热:液态排渣炉Slag-tapfurnace1.26kJ/(kg.K)25℃和200℃之间添加剂的平均比热CaCO30.97kJ/(kg.K)Ca(OH)21.32kJ/(kg.K)CaO0.84kJ/(kg.K)25℃和150℃之间未燃尽可燃物的平均比热1.03(1+)kJ/(kg.K)CO的NCV12.633MJ/m3未燃尽物质的NCV:无烟煤33.0MJ/kg未燃尽物质的NCV:褐煤27.2MJ/kg3保证参数3.1确定保证参数的根底在确定保证参数时要考虑以下因素:燃料特性〔组分、低位热值、可磨性、灰熔性〕,如果相关的话还有燃料结团性〔fuelgroup〕;给水和喷水特性〔压力和温度〕;冷再蒸汽压力、温度和质量流量;大气压力、温度、相对湿度、炉膛出口负压。与边界有关的参数和热力学特性见条款6.1。3.2以保证值为条件的参数进行的蒸汽发生器的性能试验值要与保证值一致。要保证的主要参数是:蒸汽的最大有效输出热量;主蒸汽和再热蒸汽的压力和温度;效率或损失或烟气温度以下参数也可能与保证值有关:给定燃料和局部负荷下的效率和损失;给定燃料和局部负荷下的蒸汽条件;通过锅炉HP系统和再热器的压降;燃烧空气和烟气流量在给定点的压力损失;给定点的过量空气系数;再热器减温水的最大流量;烟尘中未燃尽可染物含量。除非达成其他协议,保证值都是与稳定工况有关。3.3附加测量在评价蒸汽发生器单元时,以下参数也可能考虑:在不同点的水和蒸汽的压力与温度;沿着烟道系统〔ductingsystem〕不同点燃烧空气的压力、温度和速度;沿烟道系统〔ductingsystem〕不同点烟气组分、压力、温度和速度;3.4几个生产商提供的蒸汽发生器组件如果蒸汽发生器的组件是由不同厂家提供的,为了提供对与保证值相符合的验证,要做附加的测量。4根本试验条件4.1确定效率的方法蒸汽发生器的热效率由以下两种方法来确定。输入输出方法这里,效率就是被工质〔水和蒸汽〕吸收的热量与输入热量〔输入到蒸汽发生器的化学热和参加的辅助功率〔heatcredits〕的比值。热损失方法热损失方法要求确定所有可统计的热损失、参加的辅助功率〔heatcredits〕、燃料的热量。效率就是100减去所有热损失的总和与燃料输入热量和附加热量总和的比值。当使用这种方法法,可推荐用来确定主要的热损失。两种方法都可以接受。哪一种方法优先使用取决于固体燃料使用时所遇到的技术问题。例如,不可能或很难精确测量很高的质量流量时,唯一可行的选择时采用热损失方法。当燃料特性波动较大时,热损失方法也被采用。然而,在燃气装置或烧油装置中通常要精确的测量烟气流量,在这里,输入输出方法是一种较好的选择。尤其是对那些小型蒸汽发生器更是如此,这主要是由于测量辐射与对流损失的不确定性。两种方法在不确定性方面有不同的水平。精确度最高的方法总是被使用。4.2总那么考核试验执行前,要确定付款3.1中所列的参数。如果实验条件不允许,应该提前达成协议,试验应该在不同的条件下进行。然而,误差要维持在最低限度,然后要必须把效率修正到保证值条件下的效率。细那么见付款8。4.3预备性试验在正式的考核试验之前,给试验人员一个时机进行预备性试验,主要用来检验试验设备和方法的精确性和培训试验人员。如果预备性试验得出了满意的结果,经双方协商一致同意,可以宣布它为一个考核工况。4.4蒸汽发生器条件可以成认,蒸汽发生器即使没有绝对干净,如果按照设计也可以实现保证值。因此,考核试验并不一定需要管道系统绝对的无灰或烟尘。作为一般规律,试验应该尽可能的遵循试验运行的条件。一些发生器提供了净化设备〔例如,吹灰或钢珠吹灰设备〕,考核试验前要对这些设备净化。考虑到运行的因素,考核试验要在晚些时候举行,应该给供给商一个时机检查受热面的清洁性。如果可能的话,清洁运行的范围和方法应由供给商和电厂运行人员协商确立。4.5稳定工况4.5.1到达稳定工况的条件由于保证值只参考稳定工况确定的,所以应该确保蒸汽发生器到达了平衡。到达平衡所需的时间随锅炉的设计变化很大。通常,蒸汽发生器在考核试验前应连续运行几天。试验开始前,必须到达平衡状态,这要求试验各方确认。对于某些燃烧系统〔例如,液态排渣炉,流化床燃烧系统〕,可能花费较长的时间到达平衡。4.5.2监测稳定状态条件试验期间,尤其是那些有代表性、重要的测量参数应持续监控以确保稳定工况条件被维持。用输入输出法确定效率时,推荐结果中间评估〔interimevaluationofresult〕。4.5.3燃烧系统调整试验燃料要提前制备好以便试验人员有充足的时间调整燃料燃烧设备,同时也确保与燃料有关的稳定工况到达。4.6性能试验4.6.1试验时间对于输入输出法,试验时间取决于锅炉型号、燃烧系统和要求的测量精确性水平。试验可能花费2~6个小时。对热损失方法,试验时间通常取决于烟气热损失中横向测量的内容。就流化床燃烧系统而言,要花时间确定取决于焓值和未燃烧可燃物的热损失。这种试验不管在哪里都可能花费1~6小时。4.6.2试验开始和结束条件★试验开始和结束时,以下数值要根本不变:汽包水位和蒸汽压力;蒸汽和给水流量;穿过流化床的压降作为惰性物料含量的测量。对炉排炉,尤其是使用输入输出法时,在试验开始和结束时,炉排上的燃料数量要保持一致。对机械炉排,平均炉排速度和燃料床深度,至少要在燃料在炉排上通过一个路程期间,在试验开始和结束时要保持一致。所花的测量时间要比试验实际运行的时间略长。为了保证到达了稳定的工况条件,特推荐在试验开始前和结束后对上面提到的参数进行监测。4.6.3记录频率所有的记录应尽可能的频繁以使整体误差降到最低〔见VDIrichtlinie条款4.1.2.2〕。这可以通过使用自动数据记录设备实现。当手工记录数据时,要注意以下记录的频率:流量测量3min烟气分析5min温度和压力测量10min采样15min在整个试验过程中,每个参数至少取30个读数。这种要求并不适应于横截面。4.6.4允许波动蒸汽发生器运行中推荐的蒸汽质量流量波动不应超过平均实验结果的3%~10%〔然而应该不大于MCR〕〔细节见图一〕。图二是最大的允许压力波动〔2%~4%〕。如果超过了图一和图二中给定的范围限制,那么要拒绝这种试验。热水发生器在考核热水锅炉试验期间,有这样一种情况会发生即锅炉输出的有效热量大于或小于输入加热系统的热量。这主要是伴随着这样一种变化即平均热水温度逐渐升高或降低,因此也相应的导致了热水锅炉平均水温的变化。因此,要考虑可以从含水量计算出来的有效热量的暂时变化和锅炉质量。由于这种计算方法会涉及到误差,因此,每小时的温度变化速度不应超过下面的值:式中:—考核试验中水的体积流量,m3/h;—热水锅炉的含水量,m3;—试验期间锅炉的平均入口温度,,℃;—试验期间锅炉的平均出口温度,,℃;—试验持续时间,h;—试验期间,热水温度的变化平均值,,℃;下表代表试验的开始,代表试验的结束。当温度有较大变化时,要拒绝这种考核试验。4.7其他资料注意要防止管道和蒸汽侧/水测关闭装置的任何泄漏,或任何可导致质量流量误差的旁路流量。因此,不使用的管道要安装盲法兰〔blindflanges〕;当这些并可行时,要制定一些条款做持续的观察。试验期间不进行排污。当排污不可防止时,要确定排掉的锅炉水体积。除非另外达成一致,排污水在锅炉中吸收的热量算到蒸汽发生器的有效输出热量。尽可能不管什么时候,在试验期间不进行吹灰。5测量仪器和方法5.1总那么只有这些测量仪器和传感器的指示值和输出值经过校核,他们的误差范围也知道,这样的仪器才可使用。包括:要有提交的仪器验证校核书〔校核证书由权威部门发行〕;试验前和实验后,要在模拟试验中存在的条件下对验证过的仪器通过读数的升降来标定,并与条款a中的仪器进行比拟;用误差范围的标准仪器;其他误差范围仪器的使用要通过实验双方协商一致。试验期间,测量装置不应发生任何可评估的永久变化。可使用模拟或数字指示仪,手工采取数据或自动记录,试验报告要详细列出使用的仪器及其误差范围。试验数据由自动记录装置记录,要做随机性检查以确定信号得到正确的处理。5.2压力测量压力测量要使用适宜的压力表或传感器。差压要尽可能的使用适宜的压力表或传感器测量〔例如U型管压力计、斜管微压计或差压传感器〕。要用汞,水或其它适宜密度的流体做密封油。测量装配细节参见VDI/VDE3512局部3。试验前和试验后,通过读数的上升和下降来校核压力测量装置。空气和其他气体压力测量的进一步介绍在VDI2045局部1〔在目前处于起草阶段〕和VDI2044中有详细的的说明。5.3温度测量温度测量也要按照条款5.1中的a与b要求来做〔例如,玻璃水银温度计,热电偶和电阻温度计,后者与正确的测量线圈与传感器联在一块〕。相关的介绍在VDI/VDE3511和VDI/VDE3512局部2中可见到。对大直径管的测量会在相同截面的不同点上产生不同的值,同时,要检查这些值以确定温度偏差是否可以接受。另外,平均温度值由截面法来确定。就这一点,断面要分成相等的假设干小面积以确保测量区域没有横向流动或回流。细节请参阅VDI2044,VDI2066局部1和VDI/VDE2640局部3和局部4。一般的,测量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温度的平均值。按照特定的协议,应该测量速度或差压,再权衡比拟,然后在应用。由于浓度和比热变化的影响很小,因此这可以忽略。5.4质量和质量流量5.4.1称重试验前,要对称重机进行检查以使其与相应的称重和测量规定相一致。根据Eichordnung附录〔德国的称重和测量条例〕的EichfehlergrenzenvonWaagen〔称的误差校核范围〕,使用以下的误差校准范围:十进制称〔decimalscales〕:每kg载荷为0.5g,但不小于最大载荷误差范围的五分之一。运行中的误差范围是误差校准范围的两倍;轨道衡〔trackscales〕:每kg载荷为3~4g。运行中的误差范围是误差校准范围的1.5倍;Rope-tractonweighter:称量空容器空重和满容器的重量。每kg载荷为1~2g。运行中的误差范围是误差校准范围的1.5倍。只要在试验前和结束后通过在近似相等的容量内称重输送数量,升桶〔bucket-elevator〕、皮带、倾翻和弹簧称也可以使用。5.4.2体积测量体积流量通过体积流量计测量。体积流量计要在试验前,也尽可能在实验后进行校核。只有真正的体积流量计才可以测量往复式水泵(reciprocatingpump)的流量。试验中,维持一定的比容或者密度很重要。体积流量也可以通过充满流体的方式由经过验证的容器来确定,通过逐渐增加水的重量来测量和校核以检查体积流量。当使用体积容器时在试验和校核期间,要按照水温的不同对密度进行修正。考虑到金属容器的热膨胀〔例如,对钢制容器,温度升高100k,体积大约会增加0.4%〕,也要对其进行修正。5.4.3流量测量5.4.3.1用孔(orifices)和喷嘴(nozzles)测量流量使用孔板和喷嘴进行流量测量时,可以使用DIN1952标准。当大容量蒸汽发生器超过DIN1952规定的应用范围时,可以使用VDI/VDE2040Part1〔目前处于草稿阶段〕和VDI/VDE2040Part5。进一步的详细信息参见VDI/VDE2040Part2~Part4,VDI/VDE2041和VDI/VDE3512Part1。用内焊式孔板测量流量时,要注意以下工程。由于考核试验前无法查看和测量孔板尺寸大小,所以尺寸要在焊接操作前测量。结果记录和流量不一致由DIN1952处理。当试验中使用流量传感器时,试验条件下的工作特点要在试验或校核曲线绘制前确定。5.4.3.2用速度探针测量流量用速度探针〔皮托管或风速仪〕测量流量要根据VDI2045局部一或VDI2044来做。5.4.4烟灰流量测量在测量一特定断面的烟灰流量时,要达成共识使用适宜的方法。细那么见VDI2066局部一~局部六。5.4.5密度确实定质量流量确定时,要使用变量如压力、温度和组分通过正确的表来获取。对未知组分的气体,要使用Din51870规定的气体密度计〔例如,根据“BunsenSchilling〞〕来确定。5.5热值5.5.1燃料热值固体燃料和液体燃料的毛热值和净热值根据DIN51900局部1和局部2或局部3确定。使用DIN51850,GCV和NCV可由且组分固定的气体分析获取。对特定的气体燃料〔天然气和精练气体〕,由气体分析来确定NCV可能会产生误差〔例如,气体分析时没有考虑少量的重碳氢化合物〕。在这种条件下,GCV和NCV要使用热量计手工连续测量。为了确定GCV,也可以使用校核过的自动热量计。5.5.2燃料采样固体燃料取样要根据DIN51701局部2~局部4操作和制备。液体燃料和气体燃料取样分别根据DIN51750局部1和局部2与DIN51853进行。试验期间,所取得燃烧燃料样要充分代表燃烧燃料的筛分〔grade〕、组分和质量。这尤其适合燃料组分波动的燃料。样品组分要与封装边界下的组分一样。5.5.3废物的净热值与采样需要计算未完全燃烧可燃物损失的废物NCV按照DIN51900局部1或局部3确定。由碳含量和燃烧损失来确定NCV,试验双方要协商一致确定一个简化的方法。如果没有达成一致共识来确定NCV,那么使用条款2.2规定的值作为未燃尽可燃物的NCV。废物常被定义为以烟尘、熔融或结块的固体状态〔渣〕形式出现的燃烧残留物。废物取样按照DIN51701局部2~局部4适用于固体燃料方法执行。当废物在潮湿的环境下称重时要确保样品携带水分与废物的平均水含量一致。如果废物数量测量是用来确定使用热损失法时的效率,那么建议用灰平衡对记录的数据进行校验。5.6化学组分5.6.1燃料如果需要,固体燃料和液体燃料的最终分析按照DIN51700,DIN51718~DIN51721和DIN51724局部1及局部2,气体燃料根据气体分析取得。5.6.5烟尘和灰用热损失方法确定效率时,要分析烟尘和灰的可燃物含量,确定方法根据协商。这也特别适用于FBC系统中灰的未燃尽可燃物。这里,试验温度是主要因素。相关信息见DIN51721。5.6.3烟气烟气组分由分析设备来确定,这种设备根据化学原理、物理化学原理、或纯粹的物理原理间歇或连续测量。仪器精心设计以使测量值的分散局部的置信度〔confidence〕保持在95%以内,遵守下面的范围:±0.2%±0.15%体积含量:全量程测量范围内±1%,但不少于±0.01%。使用自动运行气体分析仪时,试验前要对其零位和灵敏度进行调整并在试验中〔按照试验气体的允许〕对其检查。当使用化学分析仪测量时,要考虑到测量与干烟气有关的和含量。当地的环境温度要维持在常温。付款5.3也相应地适用于断面。5.7电能电动装置消耗的能量由经过校验的测量计确定。或者通过运用3W〔wattmeter〕或2W(wattmeter)方法的电能输入装置测量。对于输出电能确实定,试验者要使用电动机特性。6热平衡和热效率6.1热平衡与边界层6.1.1总那么计算效率的一个主要前提是区分出蒸汽发发生器热平衡所涉及到的封装边界。和热平衡相关的封装边界要与提供的蒸汽发生器的封装边界一致。这样,就可能确定对热效率确定非常必要的输入热量、输出热量和热损失。对提供的封装边界不可能提供满意测量的地方,要根据一定条件下达成的协议,重新定义是很必要的,这可能要求把测量结果修正到给定条件下的值。图3示意了一个蒸汽发生器的流程图,详细的封装边界和所有相关的质量流量、输入、输出和热损失都以试验时测量数据为根底来确定。6.1.2常规边界常规边界包括带有循环泵的完整的汽水系统、带有破碎机的燃烧系统〔对燃煤系统〕,烟气再循环风机,飞灰回送系统和暖风器。该边界不包括油或天然气气加热系统、除尘器、送、引风机,通常情况下形成了考核试验的根底。如果通过这个特的封装边界有烟尘回送发生,那么按照输入和输出的定义,把除尘器上游的烟尘热焓考虑为热损失,把回料作为输入,就显得很必要了。尽管这种方法形式上正确的,但有些地方还不实际。由于回料温度与烟气温度相差很小,因此,推荐循环烟尘总是与除尘器上游相别离的〔也就是仍然在封装边界内〕,并且循环总是在封装边界内进行。如果这个假设不成立,那么除尘器要统一在整体里考虑〔见条款6.1.3.4〕。6.1.3其他封装边界6.1.3.1总那么由于实际原因,必须再定义一个封装边界以不同于上面建立热平衡所描述的边界。如果采纳了这种可选择的边界,那么在每种情况下,除了考虑条款6.3处理的问题外,还要考虑建立输入热量与热损失。下面给出了一些可供选择的边界。6.1.3.2不带暖风器的封装边界这里,暖风器没有包还在封装边界内,这与ASME试验规程中规定的边界是一致的〔见图4〕。当暖风器用辅助蒸汽加热时,热平衡时可以间接考虑输出,因为暖风器的输出也参加到了燃烧空气的热焓中。通过比拟,如果暖风器的热量是由内原蒸汽提供的,那么暖风器的输出可以加到有效热量上〔见条6.3.1〕。6.1.3.3带有送风机的封装边界把送风机包含在封装边界内,热空气流量的测量就不再是必要的了,不过在输入中要考虑送风机的轴功〔见图3的虚线〕。当在送风机与空预器之间不能找到测量点时,或者在使用热空气再循环时,这种封装边界很有用。6.1.3.4带有除尘器或除尘器与引风机的封装边界当除尘器上游或直到引风机烟道不能提供一个适宜的烟气测量平面时,使用这种封装边界。在这种情况下,静电除尘器的电能〔〕、除尘器的热损失〔〕、引风机的轴功〔〕作为额外输入计算在内。当缺乏除尘器电能的有关经验数值时,要在试验之前达成协议。在该封装边界内,测量的烟气温度要修正到保证值条件下的温度。6.1.3.5带有磨煤机水分别离器的封装边界对于那些水分含量相对较高的褐煤,或许用磨煤机水分别离器是必要的,也就是只有枯燥、磨煤过程中产生的一局部水分参加到了蒸汽发生器。因此,水分别离器应包含在内。同样也适用于烟气再循环到锅炉出口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采出点必须也包含在边界内〔见图5〕。如果这不现实,就要在定义边界之前,达成一个协议对其修正。在磨煤机水分别离器中,流到烟囱的烟气被认为是“进一步的损失〞〔见条款6.3.3.5〕。因此,必须测量组分、固有质量流量和烟气的矿尘量。6.1.3.6带有整体烟气脱硫和DeNOx设备的封装边界如果烟气脱硫局部和DeNOx位于空预器和蒸汽发生器之间的烟气或风道内时,就不能建立包含空预器的常规边界。对于象蒸汽发生器这样的常规边界应该定义成沿着热风和烟道运行的边界。这种情况下,就不能做效率计算和保证。更适宜的是,要在协商一致的容量水平上,把蒸汽发生器出口温度作严格的限制。6.1.3.7特定的边界这个边界不同于上面描述的边界,只可能对一定的蒸汽发生器有意义。这里提供的边界条件要与合同提供的边界条件联系起来。本标准不含有关输入、损失的测量和计算的有关协议。6.2参考温度在计算输入和损失时,需要建立一个零点。因为在操作压力下,烟气侧压力对质量流热焓的影响很小,在该情况下,只规定温度就足够了。对考核试验,参考温度应为25℃。不过也可以协商为其他温度。在该情况下,NCV的修正需要采用下面的公式〔1b〕。〔1b〕其中:—25℃时的NCV;—选定参考温度下的NCV值;—燃料中灰的含量;—燃料中水分含量;—每公斤燃料燃烧所需干空气含量〔干基〕,kg/kg;—每公斤燃料燃烧生成干烟气含量〔干基〕,kg/kg;—每公斤燃料燃烧生成的湿烟气中水蒸气含量,kg/kg;由于参考温度处在一个相当小的范围内,可使用下面的比热值,kJ/kg.K,25℃。水:Cw=4.19干空气:CpLT=1.005蒸汽:CpD=1.86干烟气:CpGT=1.0无烟煤:褐煤:CBaw=1.7S型燃料油:CB=1.7甲烷:CB=2.2由于锅炉效率会受所选参考温度的影响〔见条款6.4定义的〕,任何不同于25℃的参考温度在保证值提交之前,都要由蒸汽发生器厂家来确定。应该注意到既然零点水平是以参考温度为根底的,那么这个水平就是一个随机数字,这与环境温度有关。6.3输入热量、输出热量和热损失6.3.1有效输出热量有效输出热量是蒸汽发生器中转换为水和蒸汽的热量总和,排污水的热焓也要当作是有效输出热量,除非达成某种协议。表达式见式〔2〕与式〔3〕:〔2〕〔3〕式中:—主蒸汽质量流量;—再热蒸汽入口Ⅰ和入口Ⅱ的质量流量;—主蒸汽减温器喷水质量流量;—再热蒸汽减温器Ⅰ和减温器Ⅱ的喷水质量流量;—排污水质量流量,取试验期间平均值;—给水热焓;—新蒸汽热焓;—主蒸汽减温器喷水热焓;—排污水热焓;—再热器Ⅰ和Ⅱ出口蒸汽热焓;—再热器Ⅰ和Ⅱ进口蒸汽热焓;—再热减温器Ⅰ和Ⅱ喷水热焓。如果暖风器蒸汽热源是由内部热源提供的,那么在水/蒸汽循环的热平衡计算中这也是允许的。如果暖风器位于边界层内部〔见图3〕,那么有:〔4〕效率计算时,参加到〔与燃料无关的输入热量〕中〔见条款6.3.2.3〕。如果暖风器位于边界外部〔见图4〕,那么有:〔5〕效率计算时,参加到有效输出热量中。如果暖风器的蒸汽热源是由外部提供的,那么要使用式〔16〕。式〔4〕与式〔5〕中:—暖风器质量流量;—暖风器入口热焓;—排放的凝结水热焓;—HP或RH系统入口处的热焓〔取决于内部蒸汽是由哪里抽取过来的〕来自HP加热系统;来自ZDⅠ加热系统;来自ZDⅡ加热系统。如果用测量的给水流量代替SH系统的蒸汽流量,那么后者将由下面的关系确定。如果减温喷水从节流孔板的下游抽取,如果减温喷水从节流孔板的上游抽取,按照条款5.4.3.1,当测量喷水流量时,经常会产生不可接受的数据,因此,节流孔板或喷嘴不能设计用来做考核试验。在这种情况下,根据减温器上下游测量到的温度和压力以及直到减温器下游测量点的减温水的蒸发〔公式6和7〕,可通过质量平衡和能量平衡来确定。〔6〕or〔7〕式中:蒸汽减温器上游热焓;蒸汽减温器下游热焓;减温器上游质量流量;减温器下游质量流量;如果没有根据付款5.4.3.1规定测量RH系统质量流量,那么按照DIN1941,可通过扣除SH系统质量流量中测量和计算出的高压给水加热抽汽〔Bledstream〕质量流量和测量、计算或估算出的高压气轮机级轴封蒸汽质量流量得出。对热水锅炉,那么有:〔7a〕式中:热水质量流量;入口平均温度下的热焓;出口平均温度下的热焓。热水锅炉考核试验期间,平均水温的任何变化都要求除了稳定工况下的热量输出外,还要一个如下的输出热量瞬态变化:〔8〕式中:稳定工况下的有效输出热量;适用于允许有效输出热量瞬态变化的修正系数。其它符号参见付款4.6.4。对载热装置,类似的下式也适用。〔9〕式中:载热介质的质量流量;入口热焓;出口热焓。6.3.2输入热量6.3.2.1总那么条款6.3.2~6.3.4给出的标准和公式适用于考核试验中只有单一燃料燃烧的工况。当使用热量输入输出法进行效率测定时,必须测定燃料的质量流量,但使用热损失方法时,并不需要测量燃料的质量流量。然而,在后一种情况,不同之处在于输入热量正比于燃烧燃料和并不需要正比于燃烧燃料。混合燃料燃烧时〔多燃料燃烧系统〕,要查看条款6.3.6中的标准。6.3.2.2正比于燃烧燃料的输入热量正比于燃烧燃料的热量包括燃料的化学热,雾化蒸汽和空气的热量以及燃烧空气热量。由式〔10〕所示:〔10〕式中:燃料质量流量;参考温度下燃料的NCV;燃料热焓〔=〕;〔11〕未燃尽燃料与供给燃料质量流量的比率〔,见条款6.3.3.4〕;燃烧空气热焓〔〕;〔12〕燃烧空气与燃烧燃料的质量比率;封装边界的空气温度;每kg燃料所需雾化蒸汽和雾化空气质量;雾化蒸汽热焓;参考温度下,时,每kg雾化蒸汽热焓表〔见表1〕。表1,温度波动时每kg蒸汽比热〔〕表0510152025303540℃2501.782511.042520.312529.592538.882548.182557.482566.792576.11KJ/kg对由外界提供的蒸汽,我们有:〔13a〕式中:蒸汽表中的每kg雾化蒸汽热焓。由内部热源供热的蒸汽,也就是说,当蒸汽是由蒸汽发生器直接引来和抽取的,通过流量限制和喷水减温到达一个合理的状态,我们有:〔13b〕式中:蒸汽表中每kg蒸汽的给水热焓。如果空气温度高于漏风温度〔漏风中也包含有烟尘回送系统的喷射空气〕,如果漏风量比拟高,当有这些情况时,在确定时就允许给加一个修正系数,那么那么有:〔14〕6.3.2.3与燃料无关的输入热量〔heatcredits〕heatcredits就是除了化学热〔见条款6.3.2.3〕之外的热量,磨煤机功率,烟气再循环风机功率,循环泵的功率及其他任何驱动装置〔象空预器、密封风机和烟尘回送系统〕的功率,当暖风器位于封装边界外部时也把暖风器的输出包含在内。这里,还要进一步区分暖风器是由内部蒸汽提供的蒸汽〔,如式〔15b〕〕还是由外部蒸汽提供的蒸汽〔,如式〔15a〕〕。另外,如果雾化蒸汽可以直接测量,那么雾化蒸汽的热量也要加进去。全部heatcredits由下式表述:〔15a〕或〔15b〕式中:磨煤机功率;烟气再循环风机功率;循环泵功率;其他驱动装置功率;雾化蒸汽质量流量;雾化蒸汽热焓〔见条款6.3.2.2〕。适宜的功率值由消耗的电能决定并同时考虑驱动效率和传动局部的效率。由于其他辅助驱动装置的功率较小,通常可以忽略它或者粗略的驱动装置的性能数据中估算。由外源汽源提供蒸汽的暖风器输入热量为:〔16〕由内源汽源提供蒸汽的暖风器输入热量为:〔4〕式中:加热系统热焓;热焓〔见条款6.3.1〕;排放的冷凝水热焓。6.3.2.4总输入热量总输入热量由和组成:〔17〕蒸汽发生器效率与这些数据有关。6.3.3损失6.3.3.1总那么用输入输出法计算效率时,并不要求计算损失,除非那些要求获得保证值的设备〔见条款3.2〕。用输入输出法时,要对正比于燃料流的损失与不正比于燃料流但却可直接测量的损失之间做一类似的区分。6.3.3.2烟气损失烟气损失由下式计算:〔18〕或者,如果烟气质量流可直接测量:〔19〕式中:燃料质量流量;烟气温度下的烟气热焓;参考温度下的烟气热焓;烟气质量与燃料质量的比值;与间烟气的平均比热;烟气质量流量;烟气温度。6.3.3.3未燃烧可燃物热损失未燃烧可燃物热损失由下式计算:〔20〕式中:燃料质量流量;单位质量燃料生成的干烟气体积;干烟气中的体积份额;标准条件下,每m3的NCV。6.3.3.4渣和飞灰的物理热损失和可燃物热损失工况1:在渣和飞灰质量流量测量时,损失和为:〔21〕〔22〕未燃尽可燃物与供给可燃物质量流量比值为:〔23〕工况2:只测量飞灰质量流量,渣流量由灰平衡确定。损失为:〔24〕其中:〔25〕〔26〕〔27〕用输入输出方法,我们有:测量的燃料流量。用热损失方法,那么有:〔27a〕作为一种反复使用的计算方法,在计算时必须知道。飞灰质量流量由除尘器别离下来的飞灰与进入下游烟道的飞灰组成,通常忽略后者。要记住和〔式〔25〕和式〔26〕〕是相互关联的,因此,在误差计算时,二者不应该分开处理。相应的,条款7.4.6对规定的不确定性也适用于。工况3:只测量渣质量流量,飞灰流量由灰平衡确定。损失为:〔28〕其中:〔29〕〔30〕〔31〕参考例二计算。误差计算请查看例二提供的信息。因此,条款7.4.6只规定了的不确定性。工况4:当渣和飞灰质量流量由灰平衡和估计的底灰收集效率〔见例4.1〕或飞灰收集效率〔见例4.2〕确定,那么以灰载荷为根底,损失为:〔32〕其中:★〔32a〕★〔33〕在工况4.1中,由估算和下式:在工况4.2中,〔34〕与定义为收集到的锅炉底灰与燃料中灰的质量减去灰中的挥发份所得的比值。〔35〕在式〔21〕~式〔35〕中:渣的质量流量;飞灰的质量流量;渣的平均比热;飞灰的平均比热;底渣温度;烟气温度;参考温度;渣中未燃尽可燃物含量;飞灰中未燃尽可燃物含量;未燃尽可燃物的低位热值;燃料中的灰含量;燃料中的水含量;单位质量燃料燃烧生成的烟气质量;烟气中的飞灰含量;灰中的挥发份含量;供给的燃料质量流量。与按照DIN51719确定灰含量〔在大约815℃时进行的〕相反的是,这里介绍的是为了基于这样一个事实即在较高炉膛温度下,一局部灰份将挥发。然而,现在还不能确定随煤的等级和燃烧系统变化的程度。对于考核试验,特推荐对燃烧器和炉排炉燃烧系统其为5%,对流化床可假设为0%。当使用特殊手段测量得出结果时,那么这些信息在合同汇报中就应该知道,在保证值条件中就要提出。6.3.3.5其他与时间有关的损失包括由外部冷却系统所带来的损失,〔例如燃烧器冷却,循环泵,空预器和烟气再循环风机〕。这些损失通过分别测量冷却水流量和进出口温度的差异来确定。在带有磨煤机蒸汽别离器的蒸汽锅炉中也包含蒸发损失。与过热器系统连接的冷却回路不认为是外部冷却系统。6.3.3.6辐射、对流损失由于通常不可能测量辐射对流散热损失,因此只有使用经验值。图6示意了适用于大多数通常的蒸汽发生器的辐射对流散热损失与最大有效输出热量的关系。对于带有多燃料燃烧系统的蒸汽发生器,用来计算的锅炉类型是以蒸汽发生器的设计燃料为根底的〔例如:对一个无烟煤和燃料油混烧的锅炉,应该考虑燃煤单元计算〕。图6中的曲线以下式为根底:(36)式中:燃油和燃气锅炉为0.0113,无烟煤锅炉为0.0220,褐煤与流化床锅炉为0.0315。最大有效热量输出,MW。6.3.3.7总损失使用热损失法时,所有损失要按照条款6.3.3.1加起来。个别的损失划归哪一类取决于在任何单一情况下所测量的损失的数量。损失可分为以下三类:与燃料流成正比的损失,:〔37〕一般的,这一类损失包括烟气损失〔见条款6.3.3.2〕,未完全燃烧可燃物热损失〔见条款6.3.3.3〕和渣与飞灰的热损失、或〔见条款6.3.3.4〕。取决于燃料流的损失,:这一类通常包括渣和飞灰的物理热损失和未完全燃烧可燃物热损失,与或或〔见条款6.3.3.4〕和其他与时间有关的损失〔见条款6.3.3.5〕。辐射对流散热损失,见条款6.3.3.6。因此总的损失为:〔38〕6.3.4燃烧空气/烟气与燃料的质量比值和比热的计算6.3.4.1燃烧空气/烟气与燃料的质量比值燃烧空气/烟气与燃料的质量比值〔简称燃烧空气含量与烟气含量〕或者根据元素分析〔见条款6.3.4.2〕计算或者按统计的方法〔见条款6.3.4.3〕计算。由于测量的不确定性,首先确定以下化学当量参数是必要的:每千克燃料燃烧所需干空气量〔干基〕,kg/kg;每千克燃料燃烧生成的干烟气量〔干基〕,kg/kg;每千克燃料燃烧生成的干烟气体积〔STP条件〕〔干基〕,m3/kg;每千克燃料燃烧的二氧化碳含量,kg/kg;每千克燃料燃烧的水蒸气含量,kg/kg。以下参数也要知道:每千克燃料燃烧所需的雾化蒸汽量,kg/kg;干空气的含水量,kg/kg。这样可以得出:〔39〕〔40〕=〔41〕〔42〕〔43〕〔44〕〔45〕〔46〕〔47〕〔48〕〔49〕按照DIN1871,我们有:干空气二氧化碳的体积含量,0.00033m3/m3;干空气氧气的体积含量,0.20938m3/m3;二氧化碳的标准密度,1.9770kg/m3;干空气的标准密度,1.2930kg/m3;干空气二氧化碳的质量含量,0.000505kg/kg。每千克燃料燃烧所需的实际干空气量〔干基〕,kg/kg;每千克燃料燃烧生成的实际干烟气量〔干基〕,m3/kg;每千克燃料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含量〔干基〕,kg/kg;每千克燃料燃烧所需的实际湿空气量,kg/kg;烟气的定压比热,kJ/kg.k。6.3.4.2元素分析6.3.4.2.1固体燃料和燃料油固体和液体燃料组分的表示如下,kg/kg:碳含量;氢含量;硫含量;氧含量;氮含量;灰份含量;水含量。所有组分所有组分总和必须等于一:〔50〕通常对于燃料油只显示与的和等于。在以元素分析为根底计算时,我们可以写成:与〔51〕如果在固体燃料中也给出,那么计算中要用到。因此,我们有:〔52〕以下参数计算公式:〔53〕〔54〕〔55〕〔56〕〔57〕6.3.4.2.2气体燃料气体燃料组分m3/m3以标准密度〔见DIN1871〕为根底,如下:一氧化碳含量,1.2505;氢含量,0.08988;甲烷含量,0.7175;乙烯含量,1.26114;乙烷含量,1.3550;丙烷含量,2.0110;丁烷含量,2.7083;丙烯含量,1.9129;硫化氢含量,1.5355;氮气含量,1.2504;二氧化碳含量,1.9770;氧气含量,1.4299;所有组分之和必须等于一,也就是:〔58〕气体燃料的标准密度,kg/m3由下式得出:〔59〕质量份额由下式计算出:〔60〕低位热值〔NCV〕到高位热值〔GCV〕的转换:(61)〔62〕其中:kJ/kg(63)[MJ/m3]=[kWh/m3]3.6〔64〕式中:低位热值〔NCV〕,kJ/m3orMJ/m3;低位热值,kJ/kgorMJ/kg;高位热值〔GCV〕,kJ/m3orMJ/m3;高位热值〔GCV〕,kJ/kgorMJ/kg;水的气化潜热,kJ/kg,25℃。如果是一定燃料气体的高碳氢化合物之和,那么在计算中要用到丙稀的值。〔65〕〔66〕〔67〕〔68〕〔69〕表2:燃烧空气和烟气,烟气体积及烟气中和水的含量kg/kgkg/kgm3/kgkg/kgkg/kg2.468253.468252.304041.57244-34.2973626.3603620.972400.017318.9370017.2382615.9923411.928592.752012.2459214.7866814.5023410.628903.145011.2843416.0940415.2972811.322312.935341.7973615.6785915.0444211.101743.002031.6341715.4633414.9136010.987633.036541.5497514.7866814.5023410.628903.145011.284346.086686.558014.363320.003070.52868-4.32120-3.32120-2.64236-0.00218--1.000000.79972---1.000000.505821.00000-6.3.4.3统计分析6.3.4.3.1固体燃料在下式中,燃料的灰份和水分必须知道。〔70〕MJ/kg〔71〕我们有:〔72〕〔73〕〔74〕〔75〕〔76〕6.3.4.3.2液体燃料〔77〕〔78〕〔79〕〔80〕〔81〕6.3.4.3.3气体燃料〔82〕〔83〕〔84〕〔85〕〔86〕〔低位热值〕,MJ/kg。6.3.4.4烟气和燃烧空气的平均比热〔87〕〔88〕式中:0℃和t℃间烟气的平均比热,kJ/(kg.K);0℃和t℃间干空气的平均比热,kJ/(kg.K);0℃和t℃间湿空气的平均比热,kJ/(kg.K);湿空气的含水量,kg/kg,〔=〕。〔89〕〔90〕〔91〕多项式系数间表3。℃和℃间的平均比热由下式给出:〔92〕表3:确定平均比热的多项式系数:0.1004173E+010.1919210E-040.5883483E-06-0.7011184E-090.3309525E-12-0.5673876E-160.85545350.2036005E-030.4583082R-06-0.2798080E-090.5634413E-13-0.10023110.7661864E-03-0.9259622E-060.5293496E-09-0.1093573E-126.3.5直接脱硫6.3.5.1总那么在直接脱硫过程中,石灰以碳酸钙〔石灰石、石灰岩〕,氧化钙或氢氧化钙的形式参加到煤中,在这个过程中,氧化钙参加到炉中,与煤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反映生成硫酸钙。为了对效率计算和热平衡、质量平衡做必要的修正,要对以下参数进行量化:石灰比率脱硫效率当碳酸钙作为添加剂时,分解生成,结果导致烟气中含量升高。当用氢氧化钙作添加剂时,分解生成水,结果会使烟气中水蒸气含量升高。烟气中的二氧化硫含量要减少。硫酸盐化必须使用氧气,也就是空气。这额外的空气包含有二氧化碳,氩〔argon〕和氮,这相应的增加了二氧化碳含量。进一步影响到烟气的体积含量。在质量平衡时,用到的特殊数据是添加剂的质量流量与锅炉中从未定的氧化钙和形成的硫酸钙提取出来的灰量。这里空气因子与煤中实际参加的燃烧空气有关。当运用表4中规定的数值时,对各种添加剂,条款6.3.5.2到条款6.3.5.5中给出的公式可用标准方法系统的阐述。表4:添加剂常数添加剂0.499040.499040.499040.349220.349220.349221.37272000.6943500000.56192000.69912kJ/kg-55830-3416kJ/kg1565215652156526.3.5.2石灰石比率和脱硫效率计算石灰比率时,必须知道添加剂和燃料的质量流量。前者由连续装置确定。在输入输出法中,燃料质量流量是通过测量知道的。在用热损失方法时,通过效率来确定。在后一种方法中,反复使用的一种方法就是:〔93〕〔94〕〔95〕式中:燃料质量流量,kg/s;添加剂质量流量,kg/s;燃料的硫含量,kg/kg;干烟气体积,m3/kg;烟气中测到的二氧化硫含量,m3/m3。如果烟气中的含量表示为mg/m3,那么:〔96〕在直接脱硫系统中,确定燃烧参数时,要求计算脱硫效率。该标准并没有覆盖脱硫效率的任何保证值。6.3.5.3元素分析在直接脱硫中,条款6.3.4.1处理的参数要给出下标K。如果是燃料的硫含量,那么我们有:〔97〕〔98〕〔99〕〔100〕〔101〕由此,我们衍生出:〔102〕〔103〕=〔104〕〔105〕〔106〕式中:测量的干烟气含量;测量的干烟气含量。〔107〕〔108〕〔109〕〔110〕〔111〕的数值见条款6.3.4.1。没有下标K的参数按照条款6.3.4.2.1和条款6.3.4.3.1规定计算。6.3.5.4热平衡和质量平衡碳酸钙和氢氧化钙的分解是吸热反响,要求输入能量。相反的,的生成是放热反响,可获取能量。我们有:-178.98kJ/mol〔112〕-109.53kJ/mol〔113〕+501.83kJ/mol〔114〕从与1kg硫有关的这些能量,我们得到了每千克硫的热焓。和的值在表4中给出。低位热值〔NCV〕修正如下:kJ/kg〔115〕燃料中添加剂的含量,,kg/kg,由下式给出:〔116〕燃料中灰的总含量,,kg/kg,由下式给出:〔117〕这里,添加剂的灰份含量由氧化钙和硫酸钙两局部组成:〔118〕〔119〕下式为得出的总净热值:〔120〕式中:添加剂的比热〔=〕〔121〕燃烧空气的热焓〔〕〔122〕6.3.5.5物理热损失和可燃物未燃尽热损失对于燃烧器燃烧系统直接脱硫过程中,要以条款6.3.3.4工况1为根底。流化床的考核试验,不可能得出进入炉膛的灰量与从系统释放出来的灰量的平衡,因为,流化床含有大量的惰性床料。因此,排灰〔排渣〕损失的计算要以进入炉膛的灰流量为根底,忽略了排灰数量的偶然性。为了这个目的,考核试验前要达成一个协议,把床灰和收集到的灰认为是灰的数量加上惰性物料的剩余物之和,。本文中的术语“ash〞包括总的固体排放物,也就是真正的灰、惰性物料剩余物和未燃尽可燃物的总和。我们有:〔123〕〔124〕其中:〔125〕〔126〕式中:床灰占的份额;收集灰占的份额;与有关的床灰的未燃尽可燃物含量;与有关的收集灰的未燃尽可燃物含量;与有关的床灰的未燃尽可燃物含量;与有关的收集灰的未燃尽可燃物含量;在流化床中,假设灰中的挥发份含量等于零,那么有:〔127〕这里,未燃尽可燃物含量和参考排灰的总灰量。如果为了比拟,未燃尽可燃物含量只与煤中灰的实际含量有关,那么:〔128〕公式同样适用于。6.3.6多组分燃料燃烧系统的输入热量与热损失6.3.6.1总那么对于多组分燃料燃烧的蒸汽发生器,进行考核试验时,不管使用输入输出法使用热损失法,都要对第二种燃料和所有燃料的质量流量进行测量。使用热损失法时,可以处理一种燃料质量流量的测量。这个燃料流量可定义为〔主燃料流量〕。当考虑燃料质量流量的声明与那些没有测量的燃料质量流量有关,即在该条款中给出的公式中代替了,条款6.3.2~6.3.4中的与公式仍然有效。由第二种燃料和其他燃料提供的输入热量独立于主燃料质量流量,因此假设其包含在中〔见条款6.3.2.3〕。6.3.6.2输入热量以下公式用于输入热量:〔129〕〔130〕〔131〕式中是第二种燃料和多燃料燃烧的输入,也包括一个辅助磨煤机燃烧装置,表示为:〔132〕与条款6.3.2.2相类似,由每一种燃料确定,在干烟气中,每一种燃料所含燃烧空气设为相同〔见条款6.3.6.3〕的体积含氧量〔测量〕。6.3.6.3损失如果代替了并且参数与按照条款6.3.6.4计算,那么条款6.3.3中的公式仍然有效。由于开始并不知道,当用来计算等值时,按照热损失法计算的效率要通过迭代完成。如果有一种燃料是固体燃料,通常将不测其质量流量。另外,渣和飞灰热损失只有直接测量〔见条款6.3.3.4,工况1〕。6.3.6.4燃烧空气/烟气质量与燃料质量的比率计算对多组分燃烧系统,当计算燃烧空气/烟气质量与燃料质量的比率时,没有必要知道总的燃烧空气质量流量在每个燃烧器如何分配。对于每一种燃烧燃料,如果假设干烟气的含量是相同的,那么与主燃料质量流量有关的变量公式将获得最简单的形式。因此,对任何燃料有相同的〔烟气中测量的值〕,、和要按照条款6.3.4.1确定。以上面的为根底,我们有:〔133〕〔134〕〔135〕〔136〕〔137〕〔138〕〔139〕〔140〕〔141〕〔142〕〔143〕式中:主燃料质量流量;代表其他燃料质量流量;代表质量流量比率。6.4热效率6.4.1定义蒸汽发生器的效率定义为有效输出热量与输入热量的比值,即:〔144〕进一步,热平衡产生下式:〔145〕用该关系,效率也可以由下式确定:〔146〕或者〔147〕公式〔114〕是使用输入输出法确定的热效率,公式〔147〕是用热损失法。考核试验中,计算效率时,只有这些测量的数据是要求的。考核试验并不是想来证实测量值与热平衡不符。6.4.2输入输出法确定热效率6.4.2.1测量数据输入输出法确定热效率,要测量以下数据:主蒸汽流量、给水流量,喷入主蒸汽减温器的喷水流量、排污水流量;计算再热器蒸汽质量流量时,汽机的抽汽质量流量和轴封蒸汽流量,喷入再热器减温器的喷水流量;所有进入和离开蒸汽发生器蒸汽和水的温度和压力;燃料质量流量;NCV,灰份和水分含量,如果需要的话,对燃料进行元素分析;燃料和燃烧空气的温度;燃烧空气的含水量;雾化蒸汽的压力、温度和质量流量;烟气分析〔含量〕。信息方面,也可能测量以下数值:环境温度、锅炉房温度和大气压力;烟气温度;燃烧剩余物的组分和质量。如果蒸汽发生器考核试验是在气轮机考核试验后进行,再热器蒸汽质量流量可以由后者实验的结果中推倒出来。6.4.2.2效率计算〔148〕其中以下数据要计算:见条款6.3.1;见条款6.3.2.4。这里,为了考核的目的,也要求确定排烟损失〔见条款3.2〕,该参数根据条款6.3.3.2获取。6.4.3热损失法确定热效率6.4.3.1测量数据由热损失法确定效率,通常要测量以下数据:NCV,灰份和水分含量,如果需要的话,对燃料进行元素分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布袋除尘器考试题及答案
- 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2026届英语九上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 2026届甘肃省白银市靖远七中学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年儿科护理常规专项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全国电工(技师)职业技能考试试题附答案
- 2025年美术艺考的试题及答案解析
- 中职解剖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 2026交通银行临沂分行校园招聘职位表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6浙江台州银行校园招聘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工业互联网平台融合异构数据库:智慧城市建设中的数据隐私保护策略研究报告
- 医院死亡报卡培训课件
- catia考试图纸题目及答案
- pos机风险管理办法
- 2025年京东集团招聘笔试指南与面试技巧
- 起重机械定期检查与维护方案
- 2025年行业机器人边缘计算技术应用与场景分析
- 国际物流运输合同(标准版)
- 2025年江西省高考物理真题
- 肝癌的中西医治疗
- 芳华电影介绍模板课件
- 四川省高中信息技术会考试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