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原料基础知识_第1页
饲料原料基础知识_第2页
饲料原料基础知识_第3页
饲料原料基础知识_第4页
饲料原料基础知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饲料原料基础知识第一部分:饲料原料的分类一、 根据饲料来源分类1、 植物性饲料:包括玉米、豆粕等2、 动物性饲料:用动物性产品加工而成的饲料如肉骨粉、乳清粉、鱼粉等。3、 微生物饲料:利用微生物发酵的饲料,如青贮饲料4、 矿物质饲料:如石粉、盐、硫酸铜5、 特种饲料:如尿素、维生素等。二、 根据饲料干物质的营养特性分类1、 粗饲料:天然水分含量在60%以下,干物质中粗纤维N18%,包括稻壳。特点是体积大,较难消化,有效能量浓度低,可利用养分少。2、 青饲料:天然含水量N60%的饲料,如牧草、蔬菜。青绿、鲜嫩、柔软多汁、富含叶绿素、自然含水量高的植物性饲料。3、 青贮饲料:用新鲜的植物性饲料青贮而成。优点是解决冬春季青饲料的不足,充分保存青饲料的养分,扩大饲料来源、提高饲料品质,同时消灭害虫及有毒物质。(厌氧发酵)4、 能量饲料:干物质中粗纤维<18%,粗蛋白<20%的饲料,包括谷实类、糠麸类、块根块茎类、液体能量饲料。营养特点是无氮浸出物高,可达70%以上,有效能值高,粗蛋白低,AA不平衡,钙少磷多,但磷一般以植酸磷的形式存在。5、 蛋白质饲料:干物质中粗纤维含量低于18%,粗蛋白含量等于或高于20%的饲料。包括豆类、饼粕类、动物性饲料。6、 矿物质饲料:包括天然和工业合成的含矿物质丰富的饲料,如食盐、石粉、硫酸铜等。7、 维生素饲料:指工业合成或提纯的单一或复合的维生素,但不包括某种维生素含量较多的天然饲料,如胡萝卜。8、 添加剂:保证或改善饲料品质,促进饲养动物生产,保障饲养动物健康,提高饲料利用率而掺入饲料的少量和微量物质。A、 促生长剂,为促进饲养动物生长而掺入饲料的添加剂。B、 驱虫保健剂,用于控制饲养动物体内和体外寄生虫的添加剂。C、 抗氧化剂,为防止饲料中某些活性成分被氧化变质而掺入饲料的添加剂。D、 防霉保鲜剂,为延缓或防止饲料发酵、腐败而掺入饲料中的添加剂。E、 调味剂,用于改善饲料适口性,增进饲养动物食欲的添加剂。F、 着色剂,为改善动物产品或饲料色泽而掺入饲料的添加剂。G、 粘结剂,为提高粉状饲料成型以及颗粒饲料抗形态破坏能力而掺入饲料的添加剂。第二部分:通常原料知识一、能量饲料1、 谷实类(玉米、稻谷、小麦等)2、 糠麸类(麸皮、米糠等)3、 油脂类(动物油、植物油)4、 薯类及加工副产品(薯类及其粉渣、糖蜜等)1、玉米玉米是畜禽饲料配方中主要的能量饲料,有“能量之王”的美誉。在配方中使用量最大,一般都在50%以上。由于用量大,尽管玉米以提供能量为主要功能,但其提供的蛋白质占饲料中总蛋白质的瑙左右,因此也是非常值得重视的蛋白质资源。玉米籽粒整齐、均匀、色泽呈黄色或白色,无发酵、霉变、结块及异味。随贮存期的延长,其品质逐步下降。黄玉米含色素较多,存在于胚乳部,主要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和玉米黄质。叶黄素和玉米黄质一起对鸡蛋黄、脚、皮肤和喙的着色发生重要影响,尤其是对蛋黄着色有显著影响1) 影响玉米品质的因素有:水分含量高是玉米霉变之源;不完整粒易受污染和品质下降,玉米一经粉碎,即失去天然保护作用。玉米含有杂质易发生虫蛀、发芽等现象受霉菌污染或酸败的玉米均会降低畜禽食欲及营养价值,所以有异味的玉米应避免接收或使用,特殊情况应检测黄曲霉毒素等。(黄曲霉毒素快速测试盒)2) 我国饲料用玉米的质量标准水分<14%等级一级二级三级粗蛋白质N9%8%7%粗纤维<1.5%2%2.5%粗灰分<2.3%2.6%3.0%3)玉米的一般营养指标:赖氨酸:0.24,蛋氨酸0.18,消化能3400,代谢能3240,钙0.02,有效磷0.12。2、 膨化玉米---玉米经过膨化后的产品。1) 一般性状:色泽:黄色粉状物气味:新鲜的炒玉米香无虫害、无霉味、无异味异嗅2) 验收指标感官:无霉味、虫害、异味异嗅水分<12.0%粗蛋白质N8.0%粗纤维<2.0%粗灰分<2.6%3、 麸皮小麦制粉中可产生23-25%的麸皮。一般性状:色泽:新鲜一致,淡褐色或红褐色。细度:本品为片状,90%以上可通过10目标准筛,30%以上可通过40目标准筛。味道:特有的香甜风味,无酸败味、无腐味、无结块、无发热、无霉变,无虫蛀。无其他异嗅。杂质:本品不应含有麸皮以外的其他物品。1)麸皮的营养价值蛋白质含量高,但品质仍较差;维生素含量丰富,特别是富含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E,但烟酸利用率仅为35%;矿物质含量丰富,特别是微量元素铁、锰、锌较高;但缺乏钙,磷含量高,但主要是植酸磷。小麦麸物理结构疏松,含有适量的粗纤维和硫酸盐类,有轻泻作用,可防便秘;可作为添加剂预混料的载体、稀释剂、吸附剂和发酵饲料的载体。2)麸皮的饲喂价值麸皮对于所有家畜都是良好的饲料。1、 对于奶牛和马属动物可以大量饲喂;2、 对于种畜,特别是繁殖家畜在临产前和泌乳期饲喂,更有保健作用;妊娠期饲喂,防止便秘及增加体积,增加胃的饱感。3、 用于育肥猪、育成鸡和产蛋鸡,可调节饲粮能量浓度,起到限饲作用。在育成鸡饲粮中用量可达10%。用量越大,猪和鸡的肥育成绩会变差,但可提高猪肉品质,使脂肪变白。2)验收指标:水分W13.0%、粗蛋白质N15%、粗纤维W9.0%、粗脂肪W4.0%、粗灰分<6.0%一般营养指标:赖氨酸:0.53,蛋氨酸:0.12,钙0.1,有效磷0.24,消化能2240,代谢能1630。4、 次粉---是以各种小麦为原料,经磨制精粉后除去小麦麸、胚及合格面粉以外的部分。1) 一般性状:色泽:色泽新鲜一致(浅褐色或红褐色,随小麦品种不同而异)细度:本品应为极细的片状或粉状,100%可通过10目标准筛,60%可通过40目标准筛。味道:面粉加工应有的香甜风味。无酸败味,无腐味、无结块、无发热、无霉味、无虫蛀,无其他异嗅。杂质:本品不得掺有出本品以外的其他物品次粉对于肥育畜禽的效果优于小麦麸,甚至可以与玉米价值相等;也是很好的颗粒粘结剂,可用于制颗粒饲料和鱼虾饵料。但用在粉状饲料时则嫌太细,且造成粘嘴现象,影响适口性,故较适用于颗粒状饲料。2) 验收指标:水分<13.0%、粗蛋白质N12%、粗纤维<3.5%、粗灰分<2.0%3) 一般营养指标:赖氨酸:0.52,蛋氨酸:0.16,钙0.08,有效磷0.14,消化能3200,代谢能3000,蛋白13。5、 油脂油脂属真脂类,在常温下,植物油脂多数为液态,称为油,动物油脂一般为固态,称为脂。含不饱和脂肪酸多的油脂在常温下为液态,而含饱和脂肪酸多的则为固态。配合饲料中添加油脂的主要目的是为提高其能量水平,添加适量容易形成颗粒,提高适口性及节省蛋白质消耗等。预混料中添加油脂可防止产生粉尘。饲料用油脂一般为:牛油、猪油、鱼油、豆油、玉米油等。1)油脂的选择加抗氧化剂。油脂属于容易氧化的饲料原料,添加抗氧化剂与否对成品贮存性及品质影响很大。有没有氧化。油脂在室温下易氧化,初期产生过氧化物,然后再分解为酸类及酮类,因而产生臭油垢味。氧化后的脂肪品质变差。应防止在油中掺有其它油脂。如矿物油、水等。总脂肪酸包括游离脂肪酸及与甘油结合的脂肪酸总量。把总脂肪酸量为能量值的指标。脂肪分解后会产生游离脂肪酸,游离脂肪酸的含量可作为鲜度判断指标。在营养上而言,游离脂肪酸对动物无害,但太高的游离脂肪酸表示油脂原料不好,会降低适口性。油中含有水分易使油脂起水解作用而产生游离脂肪酸,加速脂肪的酸败,并降低脂肪的能量含量。不溶物或杂质应小于0.5%2)油脂的指标动物油脂水分<1.05、总脂肪酸>90.0%、游离脂肪酸<15.0%、不可皂化物<2.5。杂质<1.5%。物理性指标:无酸败味色泽:白色,熔点:36°C以上 以上主要以猪大油为代表物。植物油水分<0.4%、酸价<4.0mgKOH/g、过氧化值<10。碘价100—130。物理性指标:颜色:黄色至黄褐色,质地:清澈、透明液体。味道:香味良好,无酸败味(哈喇味)。二、蛋白质饲料1、 植物蛋白质(豆粕、菜粕、棉粕、花生粕、芝麻粕等,玉米蛋白粉、粉浆蛋白粉等)2、 动物蛋白质(鱼粉、肉粉、肉骨粉、血粉、羽毛粉、蚕蛹等)3、 单细胞蛋白质(酵母粉、生物蛋白粉、藻类等)4、 非蛋白氮及其他(尿素、再利用粪便等)1、豆粕大豆采油后的产物经适当加热处理、干燥而得的饼粕。以浸提法生产豆粕的基本工序为:油脂厂购入大豆一去杂一破碎(一颗大豆约碎成6-8块)一加温并调整水份含量(破坏原有的组织,易出油)一压成片并继续调整水份一加溶剂喷淋,淬取豆油一脱溶剂一豆粕生成颜色:淡黄色直至淡褐色,颜色太深表示加热过度,太浅可能加热不足,色泽应新鲜一致。味道:烤黄豆香味,不可有酸败、霉坏、焦化、生豆等味道。2) 豆粕的品质大豆粕中蛋白质品质主要决定于加热程度是否适宜,加热不足不能破坏其生长抑制因子,蛋白质利用率较低;加热过度,则导致大豆粕赖氨酸、胱氨酸、蛋氨酸及其他必须氨基酸之变性而降低使用价值。根据烘烤过程中是否搀杂进大豆种皮,豆粕还可分为带皮豆粕和去皮豆粕,二者主要区别是蛋白质水平不同3) 豆粕的营养特性1、 豆粕蛋氨酸含量较低,蛋氨酸为豆粕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2、 热处理程度不够的浸提豆粕中含有较多的抗胰蛋白酶、血球凝集素等抗营养因子,从而影响豆粕的利用。(乳猪拉稀)3、豆粕中含蛋白质43%左右,赖氨酸2.65%,蛋氨酸0.65%,消化能3400,代谢能2350。豆粕中较缺乏蛋氨酸,粗纤维主要来自豆皮,淀粉含量低,矿物质含量低,钙少磷多,维生素A、B、B2较少。4) 豆粕与大豆、豆油的比价关系豆粕是大豆的副产品,每1吨大豆可以制出0.2吨的豆油和0.8吨的豆粕,豆粕的价格与大豆的价格有密切的关系,每年大豆的产量都会影响到豆粕的价格,大豆丰收则豆粕价跌,大豆欠收则豆粕就会涨价。同时,豆油与豆粕之间也存在相互关联,豆油价好,豆粕就会价跌,豆油滞销,豆粕产量就将减少,豆粕价格将上涨。5) 豆粕的造假工艺设备:建筑用搅拌机一台,滚筒烘干机一台。分极筛一台。原料:粘性白土;麸皮;黄颜料。制作方法:1、 取粘性白土若干,水若干加黄颜料搅融。共放入搅拌机中搅拌。待有小颗粒行成。再加入少量白麦麸皮搅拌三分钟,待白麦麸皮粘贴在小颗粒上即可。2、 把搅拌好的料子用滚筒烘干机烘千把烘干好的料子用分极筛分极。取小至芝麻大至碎米之间物,即为成品“豆粕”。3、 取颜色和“豆粕”相近的真豆粕60豆粕.假豆粕40豆粕搅拌三分钟既可。识别此种假粕的方法:此种假粕较难识别。其颗粒大小均匀无粉尘,色泽与真品无异,且最可气每一颗粒上都有大约一半面积被白麦麸皮包裹,让人误以为是大豆皮,几近乱真地步。识别此种假粕眼看不行,鼻嗅也无味。造假者为逃避人们视线对大颗粒的注意所以假粕比真粕小。只要抓一把此货伸平手掌轻轻筛动,赶去上面较大的片状真粕,下余较小者尽数丢入口中,慢慢咀嚼,满嘴沙土,吱吱作响。8)豆粕验收指标水分<13%粗蛋白质N43%,46%粗脂肪<2.0%粗纤维<7.0%粗灰分<6.0%脲酶活性:0.05-0.4,高于0.4为加热程度不够,过生。(0.2%)KoH溶解度:70-85%,>85为过生,<70为过熟。2、豆饼豆饼加工方法,决定其饼块各部分并非来自同一总体批次之间,饼块之间的巨大变异代表性样品的非代表性1)采食玉米-豆饼型饲料的鸡群经常出现的问题肠道综合症,如拉稀下痢现象,大肠杆菌病,药物成本生长速度不良,均匀度差被毛凌乱或被毛良好而体重差育成与产蛋期啄肛啄羽现象淘汰率高产蛋期被毛覆盖不良易产生痛风症状鸡群生产表现不可预测豆饼存在的几个质量隐患由于加工工艺的限制,豆饼普遍偏生,脲酶活性达到0.5以上,胰蛋白酶抑制因子降低了豆饼的消化利用率。豆饼的水分高,比豆粕高2%。豆饼的蛋白不稳定,常常低于40%。豆饼容易掺假,例如搀部分石粉等。结论:基于上述原因,大型饲料厂不采用豆饼,而使用质量相对稳定的豆粕作为蛋白原料。3、 棉粕棉籽饼、粕是棉籽榨油后的副产物。压榨取油后的称饼,预榨浸提或直接浸提后的称粕。棉籽经脱壳后取油的副产物称棉仁饼、粕。影响棉籽饼、粕营养价值的主要因素是棉籽脱壳程度及制油方法。完全脱壳的棉仁制成的棉仁饼、粕粗蛋白质可达40%,甚至高达44%,与大豆饼的粗蛋白质含量不相上下;而由不脱壳的棉籽直接榨油生产出的棉籽饼粗纤维含量达16%-20%,粗蛋白质仅20%-30%。1) 棉粕的营养特征棉籽饼、粕蛋白质组成不太理想,精氨酸含量高达3.6%-3.8%,而赖氨酸含量仅有1.3%一2.0%,只有大豆饼、粕的一半。蛋氨酸也不足,约0.5%。同时,赖氨酸的利用率较差。故赖氨酸是棉籽饼、粕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棉粕中有效能值主要取决于粗纤维含量,即含壳量。维生素含量受加热损失较多。矿物质中含磷多,但多属植酸磷,利用率低。棉籽中含有对动物有害的棉酚及环丙烯脂肪酸,尤其是棉酚的危害很大。2) 棉粕的应用反刍家畜在有优质粗料及多汁青料的情况下,棉籽粕的用量不受限制,不会造成中毒。单胃动物要限制喂量,最好使用脱毒处理的棉粕。其脱毒方法如水煮法、硫酸亚铁处理法、碱处理法、浸提法等。其中以硫酸亚铁法最简单,脱毒效果亦好。肉鸡饲料应少用含壳多的棉籽粕,以免影响生长,蛋鸡饲喂棉籽粕会造成鸡蛋在贮存期间发生变色反应,即蛋白呈现粉红色,蛋黄呈现绿黄或暗红及斑点状。种畜苗应避免使用,以免影响繁殖性能。同时,使用棉籽饼、粕配制饲粮要注意氨基酸平衡,尤其是棉籽饼、粕的赖氨酸含量低,且利用率差,应注意添加赖氨酸。3) 棉籽粕验收指标水分W12.0%、粗蛋白质N40%、粗纤维<12.0%、粗脂肪W3.5%、粗灰分<5.0%颜色:本品为新鲜、均匀一致的黄褐色或暗红褐色,在此范围内颜色浅者品质较佳,色泽深说明储存久或加热过度。游离棉酚含量应在1200毫克/千克以下。一般营养指标:粗蛋白40,赖氨酸1.8,蛋氨酸0.58,消化能2310,代谢能2030,钙0.28,有效磷0.36。4、 菜粕菜籽粕是油菜籽经提取油脂后的产品。菜粕中的蛋白质含量中等,在36%左右。菜籽饼、粕的碳水化合物不是容易消化的淀粉,故代谢能水平低,影响菜籽饼代谢能水平低的根本原因是菜籽籽实的壳。所含的磷利用率较高,含硒量是常用植物饲料中最高者。1) 菜粕的营养特征菜籽粕中的氨基酸组成特点是蛋氨酸含量较高,赖氨酸含量居中。菜籽饼、粕中氨基酸组成的另一个特点是精氨酸含量低,是所有饼、粕类饲料中精氨酸含量最低者。从赖氨酸与精氨酸的比值看,赖氨酸与精氨酸之比大约为100:100左右。而在所有其它饼粕饲料中,都是精氨酸含量远远超过赖氨酸,因而菜籽饼、粕与棉仁饼、粕配伍可以改善赖氨酸与精氨酸的比例关系。2) 菜粕的抗营养因子(1)芥酸。属油酸族之不饱和脂肪酸。引起心脏脂肪蓄积及生长抑制。一般菜籽油中含芥子酸20%—40%,低芥子酸品种之菜籽中,占油量的5%以下。(2) 硫配糖体与芥子酶。芥子酶作用于含硫配糖体而产生甲状腺肿大物质,包括恶唑烷硫酮及异硫氰酸盐。(3) 单宁。含量与制造方法无关,主要是品种所致。单宁含量高是嗜口性不良的主因。此外,莱粕具有稀便性,日粮中用量高,常常出现软便现象。3)菜籽粕验收指标水分W12.0%、粗蛋白质N36%、粗纤维<14.0%、粗脂肪W2.0%、粗灰分<8.0%颜色:本品为新鲜、均匀一致的黄褐色或暗浅咖啡至深咖啡色(颜色随菜籽颜色不同而变化)一般营养指标:粗蛋白36,赖氨酸1.3,蛋氨酸0.63,消化能2533,代谢能1770,钙0.65,有效磷0.35。5、 花生粕花生粕是花生籽经提取油脂后的产品。花生粕中的蛋白质含量高,在45%左右。脱壳后脱油的花生仁饼、粕,营养价值高。国外规定,凡粗纤维含量不超过7%者,为脱壳的花生仁饼、粕,我国分析材料的统计,花生仁饼、粕的粗纤维含量为5.3%。1) 花生粕的营养特征花生粕的蛋白质含量高,可达48%以上,但氨基酸组成不佳,赖氨酸含量和蛋氨酸含量都很低。花生粕的精氨酸含量高达5.2%,是所有动、植物饲料中的最高者。饲喂家禽必须与含精氨酸少的菜籽粕、鱼粉、血粉等配伍。花生粕的代谢能是饼粕类饲料中能量水平最高。花生仁饼、粕的适口性极好,有香味。花生仁饼、粕中含有抗胰蛋白酶因子,在加工制作花生仁饼、粕时,如用120°C的温度加热,可破坏其中的抗营养因子。但温度太高时,氨基酸遭受破坏。花生仁饼、粕很易感染黄曲霉,产生黄曲霉毒素,其中以黄曲霉毒素的毒性最强。2) 花生粕验收指标:水分<12.0%、粗蛋白质N47%、粗纤维<7.0%、粗脂肪<2.0%、粗灰分<6.0%颜色:本品为新鲜、均匀一致的淡褐色至深褐色一般营养指标:粗蛋白47,赖氨酸1.4,蛋氨酸0.4,消化能2970,代谢能2600,钙0.27,有效磷0.32。6、 玉米蛋白粉玉米蛋白粉是玉米籽粒经医药工业生产淀粉或酿酒工业提醇后的副产品,其蛋白质营养成分丰富,并具有特殊的味道和色泽,可用作饲料使用,与饲料工业常用的鱼粉、豆饼比较,资源优势明显,饲用价值高,不含有毒有害物质,不需进行再处理,可直接用作蛋白原料。玉米蛋白粉作为饲料可开发的优势还在于工业化规模产量在扩大,产品的抗营养因子含量少,潜在的开发性大,饲料的安全性能好,因此,玉米蛋白粉具有很广阔的生产前景。1)玉米蛋白粉的营养特征玉米蛋白粉的蛋氨酸含量很高,可与相同蛋白质含量的鱼粉相当。但赖氨酸和色氨酸含量严重不足,不及相同蛋白质含量的鱼粉的14,且精氨酸含量较高。由黄玉米制成的玉米蛋白粉含有很高的类胡萝卜素,其中主要是叶黄素和玉米黄素,前者约是玉米的15-20倍,是很好的着色剂。玉米蛋白粉含维生素(特别是水溶性维生素)和矿物元素(除铁外)也较少。总的说来,玉米蛋白粉属高蛋白高能饲料,蛋白质消化率和可利用能值高,适用于猪、禽、鱼等动物,效果较好,尤其是用于鸡料中,既可节约蛋氨酸添加量,又能改善蛋黄和皮肤的着色。2) 玉米蛋白粉的掺假建议做氨基酸分析,因为玉米蛋白粉的掺假技术很“成熟”,在玉米蛋白还没干燥之前就可以加入填充物。根据买方的检验习惯,非蛋白氮加入情况是变化的。如果买方只测粗蛋白质,那么加尿素即可;如果要测“真蛋白”(用水洗),则加脲醛聚合物(“蛋白精”不溶于水)。玉米蛋白粉的氨基酸总和与鱼粉不同。鱼粉的氨基酸总量达粗蛋白质含量的90%即可认为合格。而大多数实验室测玉米蛋白粉的氨基酸总量要高于粗蛋白质数值很多。例如粗蛋白质含量为60%的玉米蛋白粉,其氨基酸总量可以达到64%。3) 玉米蛋白粉验收指标:水分<12.0%粗蛋白质^60%或50%或40%粗纤维<6.0%粗脂肪<4.0%粗灰分<4.0%真蛋白比率N80%氨基酸总量N48或40或327、鱼粉鱼粉是用整只未切割的全鱼或鱼、虾、蟹等水产品加工下脚料一鱼头、尾、内脏等为原料,经干燥脱脂、粉碎或先经蒸煮、压榨、干燥、粉碎而制作。就制造方法而言,间接加热者优于直接加热;就原料而言,全鱼所制者优于杂鱼所制者;就鲜度而言,在船上制造的比在陆上制造的好,另外鱼的大小阶段、产卵期等均影响鱼粉成份。国内市场销售的鱼粉按原料不同,大致可分为4类:一是以小杂鱼干磨碎而成的鱼干粉;二是以鱼类下脚料(如鳗鱼)加工的下杂鱼粉;三是以红肉鱼类(醍、鲭、沙丁鱼)加工的红鱼粉,其中又分为直火烘干和蒸汽干燥;四是以白肉鱼类等生产的白鱼粉,其中分为岸上和工船加工。1) 鱼粉的感官指标颜色:纯鱼粉一般为黄棕色或黄褐色,也有少量的白鱼粉,灰白鱼粉等依鱼品而有差别。鱼粉贮存不良时,表面便出现黄褐色的油脂,味变涩,无法消化。味道:具有烹烤过的鱼香味,并稍带有鱼油味。进口鱼粉因在船舱中长期运输,鱼粉所含的磷量高,容易引起自燃,所造成的烟或高温使鱼粉呈烧焦状态。另外,鱼粉在加工过程中,温度过高,也产生焦糊味,鸡食后容易引起食滞,检验时需多加注意,如有此味,可拒收。鱼粉应具有新鲜的外观,不可有酸败、氨臭等腐败味。形状:鱼粉为粉状,含磷片,鱼骨等,处理良好的鱼粉均有可见的肉丝。2) 鱼粉盐份含量鱼粉中的含盐量,实际包括NaCl、CaCl2等所有可溶性氯化物的总量。CaCl2有强烈的刺激作用,易引起组织坏死,在碱性肠液中形成磷酸钙及碳酸钙沉淀,可致便秘°MgCl2在体中较难吸收,并极易排泄,在肠道中部分变成碳酸氢镁后,可造成肠道内的高渗环境吸收大量水分,发生致泻。此外,高浓度的Ca++与Mg++在消化道或血液体浆内有竞争性拮抗作用。规定含盐量一般应控制在4%以下。3) 鱼粉的营养特征蛋白质。鱼粉的蛋白质含量高、品质好。鱼粉的蛋白质含量可高达50%,它的赖氨酸和蛋氨酸含量高,而精氨酸含量较少,适于同其他饲料配伍。能量。鱼粉是高能量饲料,没有纤维素和木质素等难消化和不消化的物质,与植物饲料不同,它的可利用能量水平的高低确定于粗脂肪和粗灰分的含量。在粗脂肪含量合格(含量不过高)的情况下,全鱼粉的代谢能水平可达到2800-3000左右。因而,用鱼粉易配成高能日粮。矿物质。鱼粉的钙、磷含量较好,所有的磷都是可利用磷(有效磷)。含硒、锌高,还含有砷。维生素。鱼粉含有维生素B12,这是所有植物性饲料中都没有的。鱼粉的一些其他B族维生素如核黄素、生物素等含量较高。脂溶性维生素易受加工条件影响。未知生长因子。这种物质可改进动物的生长。4) 使用中要注意的问题用量过多猪肉易变软,成软脂肉,并形成鱼臭。一般仔猪饲料中添加以不超过5~10%为原则。注意存放过久的鱼粉及处理不当可含较多的沙门氏菌。选择白鱼粉或蒸汽烘干鱼粉。选择红鱼粉时要注意控制组胺、酸价等指标在正常范围内。品质优良的鱼粉蛋白一般在60%以上,消化率应超过93%;脂肪在7%左右;游离脂肪酸超过10%,则不新鲜;盐分须低于3~4%。5) 鱼粉掺假鉴别视觉法:观察鱼粉的形状、色泽及有无杂物,掺杂尿素、盐、有白色的亮晶晶的小颗粒,掺杂棉粕、菜粕有黑色的壳和棉絮。标准鱼粉一般为颗粒大小均匀一致,稍显油腻的粉状物,可见到大量疏松粉的鱼肌纤维以及少量的骨刺、鱼鳞、鱼眼等成分;颜色均一,呈浅黄、黄棕或黄褐色;以手握之有疏松之感,不结块,不发粘,不成团;糊焦的鱼粉发黑,掺有血粉有暗红色或黑色的粉状颗粒。加热过度或含油脂高者,颜色加深。如果鱼粉色深偏黑红,外观失去光泽,闻之有焦糊味,为储藏不当引起自燃的烧焦鱼粉。如果鱼粉表面深褐色,有油臭味,是脂肪氧化的结果。如果鱼粉有氨臭味,可能是贮藏中脂肪变性。如果色泽灰白或灰黄,腥味较浓,光泽不强,纤维状物较多,粗看似灰渣,易结块,粉状颗粒较细且多成小团,触摸易粉碎,不见或少见鱼肌纤维,则为掺假鱼粉,需要进一步检验。水溶法(或酒精溶解):将试样2—4克加水4倍,搅拌后静止几分钟,一般麦麸、花生壳粉浮在上面,而鱼粉沉入水底,如鱼粉中混有河沙时,轻轻搅拌后,鱼粉稍浮起旋转,而混沙则沉在底部而稍旋转。若是优质鱼粉加入水中,则上无飘浮物,下无泥沙,水较透明;若为劣质鱼粉,则加入水后,上有飘浮物,如糠麸、草粉等,下有沉淀物,且水混浊。分析化验:水份:愈低愈好,但7%以下则有过热之嫌,胃蛋白酶消化率低,利用率亦差,且含有肌胃靡烂素之可能性亦大。粗脂肪:含量宜低,超过15%之鱼粉已不宜饲料用,因含油量多表示其加工不良或原料不新鲜,且产品贮存不易。c.粗蛋白质:粗蛋白质含量之高低并不全然代表品质之优劣,但不失为判断之指标,一般全鱼鱼粉之蛋白质应在63%〜70%之间,太低可能属下杂鱼所致,太高则可能掺伪或劣质鱼所制(如鲨鱼等)。灰份、钙、磷:灰份高即骨多肉少,反之则骨少肉多,钙、磷比例应一定,钙含量高可能加人廉价钙源,灰份20%以上可能非全鱼所制。胃蛋白酶消化率:此乃评价蛋白质之重要依据,此法简易可行,正常应在90%以上,否则可能加入皮革、羽毛粉等高蛋白物质。8、肉骨粉肉骨粉定义为从哺乳动物组织包括骨头中提取的产品,其他不含任何添加的血液、毛发、蹄、角、皮的剪屑、粪便、胃和瘤胃肉容物,除非在加工过程中,可能会不可避免地出现含有某些数量的情况。它应当最低含4.0%的磷(P),钙(Ca)的含量不超过实际磷(P)含量的2.2倍。其中胃蛋白酶难以消化的残渣不超过12%,胃蛋白酶难以消化的产品中的粗蛋白不超过9%。肉骨粉:含磷量超过4.4。肉粉:含磷量低于4.4,是含骨较少的产品。1) 肉骨粉的营养特征肉骨粉营养成分因原料、加工方法、掺杂物及贮存期间的变化等而有较大差别。原料中骨及结缔组织量大则蛋白质含量低,且利用率低,而含有较多血、蹄角及毛发等物的原料生产出的肉骨粉,虽蛋白质含量高,但利用率低。一般肉骨粉粗蛋白质含量在50%-60%,赖氨酸含量高,蛋氨酸、色氨酸含量低。氨基酸利用率变化大,易因加热过度而不易被动物吸收。含有较多的B族维生素,维生素A、D较少。钙、磷含量高,磷为可利用磷。尤其原料中含骨骼多时,磷的含量亦多。2) 肉骨粉的利用a.鸡:肉骨粉可当家禽饲料的蛋白质及钙、磷来源,但饲养价值比不上鱼粉和豆粕。因品质稳定性差,以使用4%以下为宜,并补充氨基酸及调整日粮钙、磷水平。品质明显低劣切勿用。猪:用量以5%以下为宜,一般多用于肉猪与种猪饲料,仔猪避免使用。反刍动物:禁止使用。水产:因消化利用性差,以3%以下为宜。3) 肉骨粉的指标一般营养指标:赖氨酸:2.4%,蛋氨酸0.6%,粗蛋白50,消化能2830,代谢能2380,钙9.2,有效磷4.7。三、矿物质饲料含钠原料含钙原料含磷原料铜源添加剂亚铁源添加剂锰源添加剂锌源添加剂碘源添加剂硒源添加剂1、含钠原料1) 氯化钠:NaCl;钠>39%,氯>60%,水分<0.5%。一般鸡饲料中供盐0.25-0.3%,猪料0.3-0.6%,牛0.6-1.2%。食盐超量会中毒,适当大量食盐并供给充足水分,可控制啄羽。小苏打(碳酸氢钠)2) 碳酸氢钠的作用降低发病率:在鸡日粮中添加碳酸氢钠,可减少鸡肌胃糜烂症、脚趾异常和胸部炎症的发病率,缓解因热应激引起的蛋壳质量下降。添加量0.2%反刍动物中使用本品,补钠且起缓冲作用,调整瘤胃PH值,添加量为0.5-2%。一般饲料中缺钠而不缺氯,加小苏打补充钠调节电解质平衡。添加碳酸氢钠的注意事项注意适当减少食盐的添加量:碳酸氢钠和食盐均补充钠离子,为了保持适宜的电子平衡值,添加碳酸氢钠后应减少食盐添加量。②注意碳酸氢钠的添加量:添加碳酸氢钠一般不会产生中毒,但也不是越多越好,一方面因为成本,另一方面也因为各种动物不同生长阶段的适宜电解质平衡值也不会相同,所需补加的碳酸氢钠量也就不一样。注意碳酸氢钠的不稳定性:碳酸氢钠不很稳定,在潮湿的环境中易分解,不宜久置,最好随拌随喂硫酸钠硫酸钠(Na2SO4),俗名无水芒硝。十水硫酸钠,别名芒硝。内服小剂量时,能轻度刺激消化道粘膜,加强胃的分泌与运动,故有健胃作用。马、牛用15〜30克,猪、羊用3〜10克。内服大剂量时,难被肠壁吸收,并在肠内保持大量水分,增加肠内容积,软化粪块,有利于排粪和下泻。常用于大肠便秘。用于禽料中,防止啄羽。2、 含钙原料1)石粉:外观:淡灰色至白色,钙>37%注意:应测镁含量,镁过高(>2%)则影响钙的吸收,因此钙含量低则该石粉不能用。重金属需重视。色泽越浅者则品质较好。贝壳粉钙含量33%。应用于蛋鸡料3、 含磷原料饲料级磷酸钙盐的分类:磷酸氢钙CaHPO4•2H2O②磷酸二氢钙Ca(H2PO4)2•H2O磷酸三钙Ca3(PO4)2磷酸一、二钙CaHPO4•2H2O+Ca(H2PO4)2•H2O磷酸氢钙的掺假当前常见磷酸氢钙的掺假物有石粉、砂、高氟磷酸三钙和一钙,农用过磷酸钙、磷矿石粉加硫酸混合物,石粉加磷酸混合物等。由于这些产品有时钙磷和氟含量较高,故蒙骗和危害性较大。饲料级磷酸氢钙为白色或灰白色粉末或微粒,细度均匀,手感柔软。容重905-930g/L,超出此范围者应进行质检。磷酸根离子。取试样0.5g于表面皿中,加5%硝酸银溶液浸湿,即呈黄色,证明有磷酸根存在,视为正品;无此反应,说明被检样不是磷酸氢钙。④取样品1-2g,加稀HCL5-10ml,轻摇,即产生激烈反应,并产生气泡。再加入5-10mlHCL,样品完全溶解,溶液呈亮黄色,即可判定其为劣质产品。反应越激烈,产生的气泡越多,说明掺入的石粉越多;3)骨粉分蒸制骨粉、骨炭、骨灰和骨质磷酸盐等数种。②蒸制骨粉:系将用兽骨经高压蒸或煮,除去有机物后经碾碎磨制而成。其主要成分是磷酸钙。优质蒸制骨粉,一般含钙量为30%〜36%,磷为11%〜16%,以无水0-磷酸三钙的相对生物学效价为100%相比,约为90%〜100%。脱脂或脱胶较差的骨粉有时还含有少量蛋白质和脂肪,钙磷含量较低,相对生物学效价约为87%。饲料用一级骨粉的理化指标是:钙^25%,磷N13%,钙<20%,磷<10%者为等外品。4、重金属1)畜禽对日粮中矿物质的最大耐受水平铅(pb)30ppm有机砷50ppm无机砷100ppm镉(cd)0.5ppm2)畜禽氟中毒的症状a.畜禽急性氟中毒会发生胃肠炎,食欲废绝,出现呕吐和腹泻,反刍家畜瘤胃功能停滞,伴有便秘和腹泻。严重时呼吸困难发生肌肉震颤、瞳孔放大出现感觉过敏和不断咀嚼等症状,甚至发生搐搦和虚脱而死亡。b.畜禽慢性氟中毒主要表现为牙齿和骨骼的损害,出现跛行、僵硬和疼痛的步态,并且伴有骨质增厚、容易骨折等症状。患畜的牙齿最初出现色素沉积或带状斑纹呈水平排列,进而发生牙齿磨损和碎裂,影响采食和咀嚼。其中,家禽氟中毒的小鸡和肉仔鸡表现为生长缓慢、冠白、头下耷、精神萎顿,羽毛粗糙、蓬乱、无光泽、易折、易脱,腿病发生率高,关节肿大,身体向前倾,两腿呈外八字,易出现疲劳症状蛋鸡腿徽跛,产蛋率下降,蛋变小、畸形,蛋壳易碎或无蛋壳,孵化率降低,雏鸡畸形率高。3)铜源添加剂主要产品:一水和五水硫酸铜碱式氯化铜螯合物五水硫酸铜(CuSO4.5H2O)深蓝色块状大结晶或蓝色结晶粉末。有毒。无自臭。有金属涩味。溶于水及氨水,微溶于甲醇,不溶于无水乙醇,水溶液呈弱酸性反应。加热至45r失去2个结晶水,至110°C失去4个结晶水,至250r以上则失去全部水,变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