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郝万ft讲伤寒论郝万ft讲伤寒论03讲《伤寒论》的内容和贡献大家好,我们开始上课。概论”》两部书。我们应当》主要的版本是什么。这是我们上次课谈到的内容。今天我们接着讲《伤寒论》“概论”的第四个问题,《伤寒论》的内容和贡献。我们首先应当从书名开始讲,现在叫《伤寒论》,过去叫《伤寒杂病论》。我们应当首先明确“伤寒”的含义是什么。“伤寒”的含义在古代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别,广义“伤寒”的含义是指一切外感病的总称。““热字不是指邪气的性质,而是指这类病证是以发热为主要特征。一切由于外来邪气所导致的以发热为主要特征的证候在古代都叫做“伤寒”。大家说了,“寒”不就是寒冷吗?为什么“寒”可以代替风、寒、暑、湿、燥、火疫疠之气等所有的邪气呢?因为“寒”字在古代有一个广义的含义就是泛指邪气。日本有一个医生叫中西惟忠,他写过一本书叫《伤寒之研究”“邪”字叫做“寒”这是古代原“”“”字本身就可以泛指邪气。不仅在医学上是这样,在文学上也是这样。大家可能有的读过《孟子》的,《孟子告子》篇有一段话,说现在的皇上执行的政策不让他执行宽厚的政策,利国利民。孟子就说了一段话:吾见也罕矣(我见皇上的这种机会和时间也是很少,吾退而寒之“”“寒”“寒”字决不是说别人拿着冰块去冻皇上。所以在汉代,在古代这个“寒”字泛指“邪气”。因此“伤寒”它自然就可以代表人体感受一切邪气所造成的疾病的这样一个广义的概念。狭义的概念是人体感受风寒邪气,人体感受寒邪就可以叫做狭义的伤寒。为什么加个风呢?因为风为百病之长,如果只有寒邪没有风邪带领的话,寒邪不能单独伤人(狭义概念的时候,要将风、寒邪气并称。人体感受风寒邪气,而且还要加一个“感而即发”,感邪以后马上发病,这是为了除外伏气温病。冬伤于寒,邪气潜伏体内,没有发病,春必病温,这是《黄帝内经》的话。你说是不”。这个概念或者说是这个含义是我们要学《伤寒论》的时候必须知道的,我们的题库里是以名词解释的方式,或者是以选择题的方式,经常出现“伤寒的含义是什么”这样的题。《黄帝内经素问热论》说“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大家琢磨琢磨这个伤寒是什么概念?是广义的概念“病”的“”“伤寒是狭义的。所以古代关于伤寒的广义和狭义的概念经常在书里用得到。另外,在《千金要方》引《小品方》里的一句话说:“伤寒,雅士之词,云天行、瘟疫,乃田舍间号耳”。这些病,知识分子、医学家把它叫做“伤寒”,可是田舍间,那些种地的百姓们把它叫做天行病、瘟疫病。《肘后方》里说:“贵胜雅言,总名伤寒,世俗因号为时行”。凡是那些达官贵人,那些知识分子,医学家说文雅的话,把这些病叫做“伤寒”,而民间的百姓把它叫做“时行”。“天行瘟疫时行”也罢,这都是指的外感病,都是指的具有传染性、流伤寒的狭义概念,在古代的医学著作中广泛存在的。现代医学传入中国以后,要把西医的术语翻译成中文,翻译的时候自然就要寻找汉语中固有的一些词汇来翻译西医的术语“”“”是专指伤寒杆菌和副伤寒杆菌引起的一种劣性传染病,它和中医所说的有广义含义和狭义含义的“伤寒”《伤寒杂病论》的“杂病”除了外感病之外的其他的一切疾病。“论”是什么意思?我在这弥”就是广泛论群》应当是众多医家治疗伤寒病经验的一个综述、总结。《伤寒论》是公元2世纪前中国医药学成就的总结。为什么说它是总结啊?因为它的论”病和治疗杂病的这种经验的一个集合。第一个问题我们就谈完了,第二个问题我们具体谈谈《伤寒论》的内容和贡献。内容我们从两个角度来谈,一个从它1022外,从理、法、方、药的角度来谈。10222篇,第一篇简单地写是辨脉篇,第二篇,平脉篇。辨脉,主要是辨别病脉,平脉,“平”平也有辨的意思,在平脉篇里头也有一部分内容是讲病脉的。这两篇内容属于仲景脉学的精华。仲景脉学在中医脉学的发展史上介于《黄帝内经》和王叔和的《脉经》以至李濒湖的《脉学》之间的过渡阶段。中国脉学的发展我们今天讲《诊断学》的时候,用的主要是王叔和的》的内容。而从《黄帝内经》到李濒湖的《脉学》之间的过渡就是张仲景的辨脉篇和平脉篇。因此许多它的脉象主病和我们今天所学的有不一样的地方。在《伤寒论》里头,迟脉,我们今天都说是主阳虚,气血运行迟滞才导致了迟脉。可明明讲的是迟脉是主营血虚。再说这个浮脉,我们今天学的时候都是主邪在表,邪在表,正气抗邪于表,气血浮盛“轻取即得,重按少力,举之有余,按之不足,如水漂木”》中,浮脉可以主”,那“”,那个浮脉“”,那个浮脉还主热。为“里热盛,鼓动”,那么既然血管扩张的话,脉轻取即得,仲景就把这种脉象叫做“浮脉”。但是主热的这种浮脉,轻取即得,重按滑数有力,这是和轻取即得,重按少力,脉经》的《辨脉篇》和《平脉篇第三篇是《伤寒例》。《伤寒例》这篇内容可以看成是张仲景对外感热病的认识的总论。可以见到。第四篇是《痉湿暍》。痉病是角弓反张、四肢抽搐、牙关紧急的抽风一类病;湿病是感中的““》里湿暍病只有证候,没有谈到治疗方药。所以在《伤寒论》里放这样一些内容主要是和狭义伤寒鉴别、比较的。这四篇内容我们的教材里是没有的,我们把它叫做前四篇。如果大家作为一个专门的辨脉、“平脉”10“”““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第七”。太阳病篇分了上中下三篇,然后就是辨阳明病、辨少阳病、辨太阴病、辨少阴病、辨厥阴病,然后“辨霍乱病脉证并治第十三”、“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第十四”。从第五开始到第十四中间有10篇内容。这10篇内容我们把它叫做“六经病证篇”。尽管其中有一些内容,比方说“辨霍乱病脉证并治”和“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行治疗,怎么进行护理。这10398112方。有的书上说113112398条,112》的全部内容,只是中间这10398条之中,大概选了300100112条。41014888篇是什么内容呢?第十五篇是“辨可发汗证脉证并治篇”,哪些病可以发汗,也就是说哪些病适合发汗,““六经病证篇”的条文,也有一部分条文不见于“六”。所以从总体来看,后面的内容是前面的“六经病证篇”按照治法重新进行归类和编排的一8“遍身漐”,遍身漐漐,漐漐就是小汗出的样子。遍“辨可发汗证脉证并治篇”里说得很清楚,说“凡发汗,欲令手足俱周”。什么叫遍身呢?就要手脚都是对周遍”,要出一个时辰的汗,出两个小时。在古代,把昼夜分成十二个时段,我们把它叫做一个时辰。现在我们和国际接轨,把“”。它说““辨可发汗证脉证并治篇”等后面八篇还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另外我们在文字校勘上,也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如太阳,说”。清,是指便、排、拉,清便就是拉的大便,为什么这样解释,我后面会说。拉的大便,“欲自可”,“可”犹宜也,就是正常,大便是正常的。这个“欲”自可,如果当作“欲”字讲的话,那肯定是现在还不正常。实际上我们在后面的“清便欲自可”作“清便续自可”,由此我们知道,在太阳病篇的“清便欲自可”,这个“欲”字应当是“续“字的通假。欲”和续”同””那本书是“清便续自可”。像王叔和的《脉经》所收集的《伤寒论》里,就作“清便续自可””“””不可发汗病脉证并治篇”是“清便续自可”,由此就证实“欲”通“续”。这就像我们在座的大夫,你写一本书,“”勾丁”,两千年“钩藤”,他们就考证在公元2002“藤”和“丁”是“藤”丁丁”通藤”,”“”太阳病篇的“清便欲自可欲”通“续”。那么他排的大便持续是正常的,那就提示病没有传入阳明。我们接着讲后8篇。后8篇无论在文字的校勘上,还是对前面的内容补充上,我们要可吐”“”,第二十是可下“不可下后面这8“”诸篇。这就是《》10卷221022篇,每篇大体是什么东西。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从理、法、方、药的角度来谈》论上他主要创立了六经辨证体系。在张仲景之前,中医学的著作分了两大类,一类是基础理论的著作,班固的《汉书艺“医经。另外一类是经验用方的著作“经方。基础理论的《医经》缺乏临床的实际治疗》里用脏腑经络这个“法”,包括治则和治法。从治则来看,伤寒是一个外感病,外感病就涉及到正气和》从头至尾贯穿了扶正祛邪的原则。扶正是为了祛邪,祛邪是为“”》贯穿始终的是“保卫气、存津液”。四版教材、五版教材提到它最重要的治疗原则是“扶阳气》的治则写得很多,实际上归纳起来就是扶正、祛邪两大方面。扶正是为了祛邪,祛邪是为了扶正,祛邪的时候不忘扶正。《伤寒论》在1800年以前就强调了扶正祛邪这个治疗原则,这个治疗原则在今天还是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的。在治法上,《伤寒论》把中医所说的八法,在临床运用得非常好。或者说所谓的八法就是从《伤寒论》中总结归纳出来的。汗法治疗邪在体表,具有发汗的代表方剂,麻黄汤、桂枝汤、小青龙汤、大青龙汤、葛根果。吐法,我们今天不怎么常用,但是在中医的历史上,吐法可以治疗许多复杂的疑难病下法是《伤寒论》中最常用的,也是涉及到方剂最多的一个方法。像麻子仁丸的润下,像蜜煎方、土瓜根方的导下,像大陷胸汤的泻热逐水,都属于下法。和法,对于和法,我们通常用“和解”这个词,对于“和解”的理解,有的人说是调和,实许多疾病都是气不和所造成的。我们遇到气不和的这种证候,抓哪个环节,抓哪个关“解”的理解,我们把他解释为“和枢机,解郁结”。因为枢机如果不利,气机必然郁结,气机“”。“”汤、柴胡桂枝干姜汤,这是和解少阳半表半里之枢机的。还有一组代表方,就是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和甘草泻心汤,这是和解中焦半上半下之枢机的。温法的代表方就是大家特别熟悉的理中汤、四逆汤、通脉四逆汤这一类具有助阳、祛寒作用的方剂。清法的代表方,像栀子豉汤,清宣膈中的郁热;像白虎汤,辛寒折热,清中焦之热;像黄芩汤可清少阳胆热,治疗胆热内迫肠道的热利,这都可以算作清法的范畴。补法的代表方,像炙甘草汤,治疗气血两虚,心脏失养,脉搏不续的脉结代、心动悸,它是气血双补的。像小建中汤,具有温中补虚、和里缓急的作用,可以治疗心中悸而烦,又可以治疗气血两虚,腹部筋脉失养的腹中拘急疼痛,这可以算补法。消法,像抵当丸,具有化瘀缓消的作用,用于治疗太阳蓄血证瘀、热都比较和缓。所以后世所谓的八法实际上是从《伤寒论》具体的治法中归纳总结出来的。我觉得在《伤寒论》中还有涩法,像赤石禹余粮汤和桃花汤的涩肠固脱法,它们治疗下利滑脱,这也是一种很重要的治疗方法。那么除此之外,在《伤寒论》中还有针药并用的方法,还有针和灸并用的方法,还有到了治则和治法。在方剂学上,我们刚才提到,在《伤寒论》记述了112方,这112方绝大多数选药精的量居中的话,再举个例子,日本有一个药理学小组,拿白虎加入参汤做成煎剂,非糖尿病的动物模甘草和这两个药有一点降血糖的效果知母和和知母单独使用加上石膏降糖作用提高,人参单独使用加上石膏降糖作用也提高。石膏和和人参加到一定程度之后,、粳米、甘草人参样优化的剂量比例。所以我说《伤寒论》112方选药精当,配伍严谨,多一个药少一个药都会影响疗效。然在药物学上,《伤寒论》用药不多,一共才76味。不过我要说明的是统计的方法,或他算的药数就多。我这里说的是76味药,不包括特殊的水。当然包括了清酒,清酒作为溶要去节。昨天有个老师问我,麻黄为什么要去节呀?我说麻黄节和麻黄根是敛汗的,而麻黄是桂枝和桂枝要是回阳就逆的话,它总是生用,要是温里散寒从来没有发现一次这样的差误,所以在药物学上也是有巨大贡献的。我们从理、法、方、药的角度讨论了《伤寒论》的巨大贡献,除此之外,它在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管道防腐涂层修复工艺考核试卷及答案
- 油料干燥工艺考核试卷及答案
- 橡胶模具精密模具制造工艺考核试卷及答案
- 坚果种植修剪时期确定工艺考核试卷及答案
- 2024新版2025秋青岛版科学六三制三年级上册教学课件:第二单元小结复习
- 辽宁省沈阳市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册第一次月考数学模拟试卷含解析
- 音响技术考试试题及答案
- 应急实操面试题库及答案
- 护师考试专业试题及答案
- 电气专业期末试题及答案
- 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 检验科科室管理制度
- 学科交叉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 山东中专学籍管理办法
- 老年营养健康宣教
- 2025-2026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教学工作计划(含进度表)
- 2025年国企党建考试题库及答案
- 胰腺炎超声诊断表现
- 精神科专科监护技能课件
- 2025年小学生“学宪法、讲宪法”网络知识竞赛题库及参考答案
- 艾灸直播 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