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物言志诗鉴赏资料_第1页
咏物言志诗鉴赏资料_第2页
咏物言志诗鉴赏资料_第3页
咏物言志诗鉴赏资料_第4页
咏物言志诗鉴赏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咏物言志诗鉴赏广东佛山市南海一中曾绍根E-mail:nhzsg@21cn一、阅读下面13首咏物言志诗,完成以下题目。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季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拟人手法。把春雨写得富有知觉,富有灵性,给人们深刻的印象。1、这首诗从整体看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描绘春雨?说说运用这种手法的好处。二、三联是实写,末联是虚写。赐予了春雨无私地滋润万物,静默奉献、不求回报的奇异品德,表达了诗人乐民之乐,喜民之喜,与广袤劳动者休戚相关的思想感情。3.这首诗赐予了春雨怎样的品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这首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写法,请具体指出哪里是真实描写,哪里是想象之词?4.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诗运用拟人手法去描绘春雨形象,把春雨写得富有知觉,富有灵性,给人们深刻的印象。B.“喜”字是全诗的诗眼。先从听觉上描绘,后从视觉上刻画,在写景中饱含着诗人的赞颂之情。C.全诗在层层写实中突出春雨之“好”:滋润万物生长,给农夫渔父带来丰收希望,给全城带来万紫千红的美景。D.全诗透过描绘和联想,表达了诗人乐民之乐,喜民之喜,与广袤劳动者休戚相关的思想感情。

C(并非层层写实,末联是虚拟。)小松杜荀鹤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山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1.这首诗刻画“小松”形象,借以象征出身低微的士人__________的精神,同时也指责“时人”的__________。不甘埋没目光短浅3.二、四句的“凌云”含意各有不同,前者指___________,后者指_________。2.对“小松”形象的塑造,第一句的___字显示其蓬勃的生命力,其次句的____字写出其锐不行挡的发展势头。刺出未长成的小松长成后的松树B(应是艺术地表现了社会上的一些人目光短浅,缺乏远见,在新事物刚刚起先的时候,往往不去关注,待到长成气候,才去重视。)4.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足A.第一二句生动地刻画山小松由小而大,发展变更的情景。一个“刺”字,显示出小松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出”是“刺”的必定结果,也是它将来“凌云”的先兆。B.第三句由描写转入争论,讽刺社会上的一些小人见风使舵,前倨后恭,趋炎附势,溜须拍马的时弊。C.诗人自身微寒,才华山众,却报国无门,一生潦倒。埋没于深草里的“小松”,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D.由于诗人视察敏锐,体验深切,诗中对小松的描写精练传神,描写和争论,抒情和哲理,达到了有机统一。洞中蝙蝠自居易千年鼠化白蝙蝠,黑洞深藏避罗网。远害全身诚得计,一生幽暗又如何?远离祸害,保全自身(留意使动用法)1.试说明“远害全身诚得计”一句中“远害全身”的意思。

否定、贬斥2、表明洞中蝙蝠“远害全身”最生动的两个词语是______、_______。3.“—生幽暗又如何?”这个反问句表明作者对洞中蝙蝠怎样的看法?藏避4.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千年”指洞中蝙蝠活得许久,表面上是赞扬艳羡,事实上是为下文否定蝙蝠的生活方式预作铺垫。B.“全身远害”中“全身”二字的意思是保存、疼惜自己,作者在诗中并不赞许这种生活看法。C.“诚得计”中“诚”字本义是“的确”,这里有“当然是”的意思,其作用在于引出下文的转折。D.末句“又如何”是问在黑暗的洞中,蝙蝠是怎样度过一生的呢?反映了作者追根问底的探究精神。D(“又如何”的意思是“又有什么意义呢”,表明作者的贬抑看法。)画鹰杜甫素练风霜起①,苍鹰画作殊。身思狡兔②,侧目似愁胡③。绦镟光可摘④,轩栅势堪呼⑤。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注:①素练:白色的生绢。②(s6ng):挺立。③胡:这里指猢狲。—说指胡人。愁胡:典出孙楚的《鹰赋》:“深口蛾眉,状如愁胡。”④绦:丝绳。镟:铜环。⑤轩楹:堂前廊柱。思、似、可、堪1.此诗写的是画中的鹰,而非活的鹰,因而描写时到处扣着“画”的特点,即画中之物静止不动、寓静于动的特点,试从二、三联中找出最能体现这个特点的词语。想象之词,因为作者所咏是画中的鹰。

飒爽英豪之气2.“毛血洒平芜”是想象之词,还是实写之景?为什么?3.从这首诗里,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品德气质?4.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素练”二字可以看出所咏之鹰是画中之物。“风霜起”是作者在看画时的想象,渲染了画鹰的气概。B.颔联“身”、“侧目”两词描写了鹰的神情动态,“思狡兔”是设想画鹰时时准备着攫取狡免,表现了画鹰的活灵敏现。C.颈联描写画鹰身边的物件,侧面烘托画中的鹰形态逼真,而“可”、“堪”两字又紧扣“画”字之题。D.尾联描写画面上的鹰正在搏击凡鸟,毛血洒落原野,画面上场面激烈,间接流露了诗人的英豪之气。

D(句中“何当”表明是假设想象,不是画面的情景。)双调·拨不断·大鱼王和卿胜神鳌,夯风涛,脊梁上轻负着蓬莱岛。万里夕阳锦背高,翻身犹恨东洋小。太公怎钓?(注:神鳌:传闻中海上的神物人鳖。《列子·汤问》说,大帝曾叮嘱十五只巨人的神鳖,用头顶起五座大山。蓬莱:传闻中的海上仙山。太公怎钓:姜太公钓鱼的典故。姜太公即吕尚,帮助周文千建立周朝。相传他在遇到文王、受到重用之前,曾垂钓于渭水,川的是直钩,意谓“愿者上钩”。)形容大鱼砸碎风浪,极其夸张地描写大鱼的力气。1.“胜神鳌,夯风涛”中的“夯”字的本义是指运用打地基的工具砸地的动作,请指出在诗中“夯”字的意思和作用。表现作者志向非凡、不受利诱、不受羁束的傲岸形象。2.这首诗最大的特点是运用了衬托的手法,请指出这首诗一共用了几处衬托并说明衬托物是什么。3.试分析结尾一句“太公怎钓”所表现的思想感情。4处,神鳌,蓬莱岛、万里夕阳、东洋。4.对这首元代散曲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夯”字原来指运用打地基的工具砸地的动作,这里移用为形容大鱼砸碎风浪,极其夸张地描写大鱼的力气。B."轻负着"是说大鱼即使背负蓬莱岛也轻而易举,川蓬莱岛的重量反衬鱼的体积之大和力气之巨。C."犹恨东洋小"是说人鱼怨恨海洋太小,容不得它翻身,事实上是作者对小人当道、难有作为的现实世界的生气抨击。D.最终一句用的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典故,以大鱼喻人,刻画了一个志向非凡、不受羁束、不受诱惑的形象。C(“恨”的意思不是“怨恨”而是“缺憾”。)咏柳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绿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咏柳曾巩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注:碧玉:出自乐府《碧玉歌》,这首诗是歌咏-位名叫碧玉的美丽女郎的。1.两首诗运用了不同的修辞方法,前者主要用了___,后者主要用了_________。比方拟人2.两首诗对柳的看法是迥然不同的,前者表现了__________的看法,后者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的看法。喜悦、赞许贬斥、嘲讽

前者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姻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后者由柳枝的随风摇摆、披拂不定联想到没有节操、反复无常的小人。3.两首诗虽然写法不同,但都抓住了柳枝的特点绽开联想,请分析两位作者抓住了柳枝的什么特点,而由此联想到什么?4.对这两首诗的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贺诗中"碧玉"是乐府所写的一位妙龄女郎,这里以此比方高高的树干。"丝绦"即丝带,这里以翠绿的丝带喻写纷披下垂的柳条。B.贺诗中三、四句设问作答,"谁裁出","似剪刀",其意思是春风像碧玉手中的剪刀,剪出了千万条的柳叶。C.曾诗中"初黄"指柳枝初吐嫩芽,呈浅黄色。"乱"、"倚"、"狂"表达了诗人生气、憎恶、嘲讽的感情色调。D.曾诗中"解"读作"jiě",意思是散开、抛洒。“清霜”指秋天肃杀的严霜。三、四句的意思是以飘舞的柳絮去遮掩日月的光明,,忘了春夏之后,秋天的严霜将把柳叶剥得精光。D(“解”字是“‘懂得”、“知道”之意。)5.关于这两首诗,分析说明不恰当的一项是A.贺诗用梳妆装扮的碧玉少女为喻,描写了早春二月的垂柳。又以春风像少女纤纤素手中的利剪为喻,写出春风下柳芽萌发。这样写使诗的后两句与前两句紧密联系起来。可以说想象稀奇,描写生动。B.曾诗一反"托物寄兴、言志抒怀"之常格,以所咏之柳比方某些政治小丑得意忘形、猖獗一时的丑态;告知人们那些得志小人以蒙骗手段为非作歹,总有一天失势遭殃,受到惩处。与传统咏柳诗相比,可以说是反其意而用之的"别调"。C.两首诗同为咏物诗,构思均与传统咏物诗相异。贺诗咏柳而不抒离别思乡感伤之事,曾诗咏柳而不颂柳,却反其意以喻小人,进行贬斥、嘲讽。D.两首诗都为七言绝句,都以柳作喻,有深刻的寓意。贺诗颂扬了唐王朝兴盛、光明;曾诗抨击了北宋末年政治斗争之黑暗。D(贺诗没有颂扬唐王朝兴盛光明的明显用意。)在狱咏蝉骆宾王西陆①蝉声唱,南冠②客思深。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沾,谁为表予心。蝉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注:①西陆:指秋风。②南冠:指囚徒。1.咏物诗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以物喻人,但由于各人的身世、境况的不同因而也自然感受各别,两首诗都在诗中表明白己的境况,前者是_______,后者是_______________。

2.骆诗写环境恶劣的句子是______,李诗写境况艰难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3.两人在诗中都表明自己的心迹,骆诗表示自己的心迹的词语是_________,李诗表示自己的心迹是____________。南冠薄宦器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高洁举家清D(李诗不是接受这种结构方式。)4.对两首咏蝉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两位诗人都以寒蝉的清高来表现自己的志行高洁,以寒蝉所处环境的冷酷来表现自己的不遇于时。B.骆诗的首联“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两句,写出自己在特殊境况中,听到秋蝉的悲鸣,引发心中的深厚悲恨。C.李诗的颈联“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两句,笔锋一转,离开咏蝉,纯写诗人遭际,体现出此诗物我分合的灵动笔法。D.在结构上,两诗接受了咏物——抒情一一咏物——抒情的结构方式,层次清晰,富有条理,四联着眼点不同,感情却是一样的。鹧鸪郑谷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僻字难典]山鸡:鸟名,即雉,羽毛斑斓美丽。黄陵庙:在湘阴县北洞庭湖畔。传闻帝舜南巡,死于苍梧,二妃从征,溺于湘江,后人遂立祠于水侧,即黄陵庙。1.这首诗里头有一个统领全篇的关键词,它就是_______。

2,诗歌的其次联通过环境的描写,为全诗诗歌点染出一种凄迷幽远的意境,试分析作者塑造了一个怎样的环境。啼诗人选择荒水、野庙的地点加上“雨昏uf‘花落”的时刻,给诗歌点染出一种凄迷幽远的意境,渲染出一种令人魂销肠断的氛围。鹧鸪啼声,极似“行不得也哥哥”,故古人常借鹧鸪啼声抒发逐客游子之情。此诗吟咏鹧鸪,抒写了一阕游子思妇的断肠曲。3.末联“相呼相应湘江阔”的主语是什么?4.这首诗通过对鹧鸪的描写,以物喻人,抒发了一种怎样的心情?应是游子、佳人5.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在首联中,诗人并没有对鹧鸪的形象作工笔式的描绘,而是通过写鹧鸪的游戏,将它与山鸡类比,作了画龙点睛的勾画。B.颔联中的荒水、野庙加上“雨昏”“花落”,给诗歌点染出一种凄迷幽远的意境,渲染出一种令人魂销肠断的氛围。C.颈联从鹧鸪转到写入。诗人选择了游子听见而泪下,佳人才唱而蹙眉两个微小环节,有力地烘托出鹧鸪啼声之哀怨。D.尾联实写一群群鹧鸪的“行不得也哥哥”的叫声在浩瀚的湘江上回响,在“日西向”时,它们飞回苦竹丛中。

D(理解太实,是群群鹧鸪在低回飞鸣呢,抑或是佳人游子一“唱”一“闻”在呼应呢,这是值得想象和玩味的。)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孤独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霜天晓角梅范成大晚晴风歇,一夜春威折。脉脉花疏天淡,云来去,数株雪。胜绝,愁亦绝,此情谁共说?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楼月。[僻字难典]驿:驿站,古时候供递送官府公文的公差和来往官员暂住、换马的处所。1.同是写梅,但两位作者运用的修辞方法是不同的,陆词运用的是_____,范词运用的是________方法。2.同是运用环境烘托的写法,两首词也是各有差异的,陆词突出环境的_____,塑造了梅花的______形象:范词突出环境的______,塑造了梅花的_______形象。3.同是借物抒怀,但两首词寄予的深浅有别。陆词抒写梅花的______品德,范词抒写梅花的____________品德。拟人比方偏僻、凄苦孤独清冷、萧疏脉脉高洁刚毅孤寂幽独B(“无意”的意思是不着意追求。)4.对两首词中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陆词中“着”字不是助词,而是动词。“更着”意思是“再加上”,在上句的基础上递进一步。B.陆词中“无意”一词的意思是说“没有条件”、“没有资格”,与“苦”字一起写出梅花凄苦的生存环境。C·陆词中“一任”的“一”字和范词中“一夜”的“一”字意义稍有不同,前者是“一概”之意,后者是“全”、“整”之意。D.范词中“胜绝,愁亦绝”两个“绝”字的意思都是“到了极点”,都融进了诗人的情感。5、对两首词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两首词都是咏梅,都不着重于正面刻画梅花的具体形态,而着重于用侧面烘托的手法表现梅花的神韵。B.陆词为梅花创建了一个风雨黄昏的环境,范词为梅花创建的是一个雪后月夜的环境。C.两首词都表现了梅花的幽独气质,同时都借助梅花表现了诗人自己高洁不污的坚决信念。D.陆词最终两句从假设的角度,写出梅花惨烈的悲剧命运,也写出梅花孤芳不变的品德。C(范诗没有表现出“高洁不污的信念”。)北陂杏花王安石一陂春水绕花身,身影妩媚各占春。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作尘。[僻字难典]陂(bēi):池。这里指池边或池中小洲。一说“北陂”是地名,在江宁。1.这首诗所写的___是一个很关键的字眼,正因为环境如此,它才可以即使____也能够逃过____的厄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