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生态养猪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自动化生态养猪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自动化生态养猪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自动化生态养猪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自动化生态养猪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自动化生态养猪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总论……2需求预测及拟建设规模……………17原材料、能源概况……35厂址与建设条件………36项目方案设计…………37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54财务效益分析…………56风险评估……………59项目管理…………….60.环保和安全生产……….63结论…………………68第1章总论项目的提出背景养猪是我国的传统产业,有着悠久的历史。过去农民靠“养猪来肥田,养猪过大年”的小农经济已逐步变为农业中非常活跃的部分,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成为各地农村中重点发展的项目。当前我国是世界生猪生产和消费第一大国,占世界生产和消费的几乎一半,然而由于我国生产力水平相对比较落后,养猪生产在我国长期处于副业地位,猪肉供应曾经严重不足。生猪的饲养绝大部分是以农民散养为主,小农生产者的养猪规模小、水平低、品种差、生产效率低下、出肉率低,竞争力不强,饲养周期长,饲料浪费严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借鉴国际先进技术和经验,实施菜篮子工程等计划,建设了一大批规模化猪场,养猪生产逐步形成独立的产业化经营格局,并得到迅猛的发展,已从根本上摆脱了城乡居民猪肉消费短缺的状况。尤其是近十年来,良种引进、繁育、规模饲养在我国掀起了一个个高潮,使养猪业落后的局面有所改观,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巨大,出栏率仍十分低。另外,由于饲养条件的落后和养殖户追求利益的动机,猪肉中药物残留问题、激素问题、疫病问题难以得到很好的控制,也成为国外利用绿色壁垒限制我国畜产品出口的重要原因。因此,在我国大力发展现代产业化养猪业,对发展我国农村经济、保障市场供给,提高我国农产品的竞争力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养殖业业发展如日东升,突飞猛进。我国猪肉产量和存栏数量保持逐年增长势头,但是近10年来猪肉产量增长放缓。2002年猪肉产量达到4350万吨,占世界猪肉产量的46.19%;生猪存栏数量为45743万头,占世界生猪存栏数量(94102万头)的比重为48.6%;屠宰猪数量为56400万头,占世界(120566万头)的46.8%。2002年中国猪肉产量是1962年猪肉产量的24.44倍。1965-1967\1972-2002我国猪肉产量位于世界第一位。而人均猪肉产量于2002年达到34.2公斤/人,是1962年的12.9倍,1981年起超多世界平均水平,并于1997年起超过发达国家水平。人均猪肉增长率仍然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和发达国家。中国猪肉产量的增长主要归因于生猪出栏率的提高,贡献率达54%,单产提高的贡献率为30%,生猪存栏量的增长的贡献率为16%。农业部表示,2008年是恢复发展生猪生产的关键之年,力争猪肉产量比2007年有所增长,达到5300万吨,确保生猪市场供应不脱销、不断档,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据28个省份情况汇总,预计2007年末生猪存栏同比增加6.5%;能繁母猪存栏同比增加9.4%。他要求各级农业部门狠抓生猪产销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发布。农业部将在全国特别是生猪主产区建立生猪产销动态监测网,实施“百场千村万户”畜禽生产月度监测计划。据农业部官员介绍在2007年投入25亿元的基础上,2008年将继续安排25亿元支持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河南省是一个养猪大省。2006年生猪存栏4678万头,出栏5958万头,能繁母猪存栏560万头,猪肉产量470万吨。生猪良种繁育体系比较健全,有一级以上种猪场18个,基础母猪存栏1.5万头;二级种猪场148个,基础母猪存栏14.3万头。为鼓励养猪业发展,河南省委省政府连续出台了许多畜牧业发展的文件,把新阶段发展畜牧业的意义提到了新的高度,并对畜牧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及社会各界对养猪业都寄予了很大的期望,可以说养猪业发展已处在了非常有利的时机。1.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本项目的建设是大力推进养猪业产业化经营,增强养猪业国际市场竞争能力的需要。在迈向二十一世纪的畜牧业,特别是养猪业,走产业化集团经营的道路已经成为历史的必然,也是市场经济逐渐成熟的表现。我国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包括养猪业在内的农业将直接面对国际市场的竞争压力。当今农业的国际竞争,不仅是单个产品的竞争,是集生产、加工、销售、科技为一体的整个产业体系的竞争。而且,我国已经加入东盟自由贸易区,并正与新西兰、澳大利亚、南非进行自由贸易区谈判。自由贸易区的概念就是零关税,届时东南亚市场将面向我们开放,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已迫在眉睫。因此,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提高我国养猪企业整体素质和效益,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农业生产企业参与国际农业竞争的需要。中国加入WTO之后,国内养猪业面临着严峻挑战和难得的机遇,一方面国外的肉食品更加方便的进入国内市场,影响国内肉食品市场销售量,同时也要求我们的猪肉和猪肉制品达到高质量、低价格和国际卫生标准。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养猪业的根本出路在于产业化。养猪业只有依靠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采用现代化养猪技术,强化管理,走产业化经营之路,才能达到降低生猪生产、加工成本,提高生猪及产品质量,推进养殖业的科技进步,从而可以积极开拓国内、国际市场,提高我国养猪企业整体素质和效益,以便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更好地求得生存求发展。2、本项目的建设是加快畜牧业的发展步伐,促进农民增收和国民经济增长的需要。畜牧业在河南农业中是一个优势产业,规模大、发展速度快,有丰富的饲料来源和巨大的肉食品加工能力,无论是内销还是出口,均占有重要的地位。河南的畜牧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地理和资源优势,决定了河南畜牧业应当作为农业的主导产业。目前,河南省已经把畜牧业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突破口。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是农业内部产业结构从种植业为主转向畜牧业为主,养猪是畜牧业中的传统项目,加快养猪项目的发展是我国尤其是河南这个农业大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孟州市具备发展生猪养殖的优越条件,可以较快地建成养猪示范基地,然而目前孟州市以生猪养殖业为龙头的畜牧业亟待发展。采用“电子喂养系统产业化运行模式来发展生猪养殖业,

摆脱传统的养猪方法,向依靠养猪新技术提高效益方向发展。不断提高养猪业的科技含量,进行优良种猪的引进,应用现代猪育种技术,加强环境控制、计算机管理、隔离早期断奶(SEW)、“全进全出”、现代猪人工授精等技术的运用,将大大促进了养猪水平的提高。本项目的建设由分散的家庭式副业生产向专业户养猪和规模化、工厂化养猪方向发展。对于加快当地畜牧业的发展速度和步伐,推动畜牧业、种植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农民增收和国民经济增长十分必要。3、本项目的建设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猪肉制品需求的需要。养猪业发展到现在,已是一大产业,其产业链的延伸之广,涉及问题之多,与民众生活联系之密切,已经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养猪业的市场越来越大。我国是肉类消费大国,目前人均肉类的占有量已达50公斤左右,人均年肉类消费达到538元,是全世界最大的肉类市场。据有关部门预计,我国肉类消费仍可保持年均5%以上的增长速度,在2010年人均占有量将达到70公斤至80公斤(发达国家目前的平均水平)。中国肉类食品市场的巨大发展潜力为国内生猪饲养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随着居民生活由数量温饱型向质量健康型的转变,猪肉不但是我国肉类生产的主体,是城乡居民肉食消费的主体,而且在世界猪肉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根据发达国家畜牧业发展的经验,由于农民生活条件的改善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养猪户逐渐减少,养猪规模不断扩大是必然的发展趋势,所以本项目的建设是非常适时的,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猪肉制品需求的需要。4、本项目的建设是加速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河南省是畜牧业大省,也是全国著名的猪肉产品主产省之一。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全省养猪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是畜牧业经济增长中最具活力、发展速度最快的产业。目前,全省人均猪肉占有量大大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达到了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由于河南省生猪质量较好,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优势,已成为全国生猪外调的主要省份,外销量接近出栏量的一半,主要销往上海、广州、深圳、天津、湖北、浙江、江苏、江西等省市。本项目把发展养殖小区和规模养猪场作为重点,是推动生猪规模养殖快速发展的需要。利用大型养猪龙头企业所拥有的各种优势,使养猪业逐步向科技、生产、基地、加工、运输、营销、服务等多环节延伸,面向国际市场实行产供销一体化经营,向形成全方位、全过程、多层次、多领域、多角度的大养猪产业化体系方向发展,让养猪户通过大型养猪龙头企业融入市场,对于带动农户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十分必要。5、本项目的建设是改善猪肉产品的品种质量和经营规模,促使公司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我国猪肉的消费已逐步向高品质、安全肉方向发展,而从总体上看,我国目前的养猪业仍以传统的农户养猪(每户3-4头)生产方式为主,约占全国饲养总量的75%-80%。本项目周边的广大地区,养殖业发达,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当地“富民工程”和“菜篮子工程”建设的不断深入,生猪品种和饲料资源不断丰富,生猪养殖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分散的农户养猪模式所生产的猪肉产品缺少相应的规范,质量控制难度大。加上品种质量差,猪肉质量和成本不能形成应用的优势,饲养规模小,饲养技术低,效率和效益差,由于较为分散,产供销无法实现一体化,造成市场竞争力低,难以适应国际、国内市场的变化。本项目对于提高猪肉产品质量与市场竞争力、增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改善生态环境十分必要。我公司有得天独厚的区域优势和便捷的立体交通条件,生态环境也十分优良,已经形成了规模化养殖示范区。该公司利用自身多年养殖的经验,开发和规划养猪项目。本项目的建设,可利用公司的技术优势和管理优势,以及市场销售优势,将农村闲散劳动力、资金和场地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规模化养殖,企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拉大产业化养殖的框架,对于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提高公司的经济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十分必要。1.3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大农公司的优势介绍: 孟州市地处黄河北,农业相对落后,农民收入水平较低;以沙土为主,土地贫瘠,农民收入较低;而从根本上改善农民生活水平,解决农民问题,必须响应党的号召,采取“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这种模式操作的核心内容是,公司运用现代养猪观念和技术大批量生产合格仔猪(20公斤以上);签约农户按公司统一技术标准建造生长育肥猪舍,每批饲养200--1000头不等,这样每年可出栏3批;公司统一供仔猪、饲料、疫苗、兽药;统一注射免疫、统一培训生猪精细化操作管理、统一现场技术服务、生猪达标出栏时公司统一收购。本模式可理解为紧密型的公司+仔猪生产基地+合同制农户的新型运作模式。这种模式可以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使农民规避了养殖技术缺乏的风险。在养殖过程中采用先进的“零排放”粪便清理模式与沼气处理相结合的技术,使水道与粪、尿通道自动分离,粪便经人工清理后加入微生态菌液和植物秸秆堆积发酵,制成有机肥;沼液经过发酵后直接灌溉农田和千亩梨园。沼气用于发电和猪舍采暖等使用。采用这种“猪粪—沼气—有机肥—有机农业“的生态循环模式,不仅解决了养殖的粪便污染问题,又能变废为宝,发展生态经济,肥沃土壤。既能生产绿色安全的猪肉产品,又能生产绿色农业,解决关系民生的食品安全问题。使用“零排放生态养猪技术”进行养猪生产,其经济效益体现在:1、降低基建成本,提高土地利用率。省去了传统养猪模式中不可或缺的粪污处理系统投资,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2、降低运营成本。(1)节省人工。无须每天冲洗圈舍。(2)节约用水。因无须冲洗圈舍,可节约用水90%以上。(3)节省饲料。采用外清粪的生产工艺,既减轻了传统模式每天清粪、冲扫圈舍的繁重劳动,提高劳动效率,由避免了每天饲养员进猪舍对猪的干扰,减少猪的应激反应,节约饲料。(4)降低药费成本。猪生活在上漏粪地板,更健康,不易生病,减少医药成本。(5)节省能源。零排放养猪冬暖夏凉。冬天采用沼气地暖节约能源;夏天,只是通过简单的圈舍通风和遮荫,就解决了圈舍炎热的问题。3、提高了猪肉品质,更有市场竞争优势。目前用该方式养猪的企业,生猪收购价格比普通方式每公斤高出0.4-1元,而在消费市场上,猪肝的价格是普通养殖方式的数倍。总之,本项目的执行,有利于绿色安全食品的开发,有利于高新技术在环境保护上的应用,有利于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和谐发展,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滚动发展。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有利于解决农民利益,解决农村问题。1.2可行性研究的依据和范围1.2.1可行性研究的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河南省“十一五”发展规划》。1.2.2可行性研究的范围(1)市场需求与预测,产品方案及拟建规模;(2)工程技术方案及设备选型;(3)公用工程:土建、供电、供水、供气;(4)总平面布置及储运;(5)主副原材料供应及能源供给;(6)环境保护和劳动保护;(7)企业生产组织、劳动定员及人员培训;(8)项目实施进度计划;(9)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10)财务评价。1.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有利条件1.3.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孟州地处豫北平原,农民主要靠农业为生。由于其先天的自然屏障和独特的气候,非常适合绿色食品的开发;世界和国内对绿色食品需求和人类对健康的追求的消费量需要。符合中央2007年1号文件的指导精神,带动农民制富,解决农民问题。1.3.2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有强有力的政府与社会支持。国家和河南各级政府历来重视经济、环境与社会的和谐、持续发展,重视养殖业对环境污染的治理。拥有一流的生物饲料技术。我公司与上海肽得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合作,拥有安全饲料、养殖等多项专利技术和研究,能够通过生物发酵技术提高饲料的利用率,降低排放20%,有效的降低饲料费用。同时通过生物技术的应用杜绝猪肉中药物残留,提高猪肉品质,解决人类食品安全问题。拥有先天的地理屏障,可有效降低疾病传播。本选址,环境优美、空气清新,附近5公里之内没有大型养殖公司,不存在污染,是生态养殖,生产高质量肉品的天然理想之地,适合有机产品的开发。拥有广大饲料资源。本选址地处我省玉米、小麦主产区。而小麦、玉米又是养猪业的主要饲料来源,把养殖场建在农业主产区,不仅饲料能够得到充足的供给,同时又能降低农民卖粮的运输成本,提高农民的收益。拥有先进的饲养模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养猪业虽然已经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养猪水平远远低于发达国家。2008年根据官方数据,我国能繁母猪存栏5200万头,提供育肥猪为4.78亿头,平均每头能繁母猪提供13.3头。这种母猪生产力水平远远低于发达国家。2003年美国每头能繁母猪平均提供22头育肥猪,比我国生产力水平高65%,好的可以达到22头;2002年丹麦每头能繁母猪平均提供24头育肥猪,比我国高80%,好的可达到30头,2008年好的以达到32头;荷兰2006年全国能繁母猪平均提供26头,比我国平均水平高95%。数据表明我国母猪生产力水平很低,也就是我们两头母猪提供的育肥猪水平仅是国外一头母猪的水平。我国养猪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核心问题是母猪问题:我国母猪平均淘汰率45%左右,也就是能繁母猪2—3年就要更新一次。这远远高于发达国家的15%水平,在丹麦、荷兰,母猪的平均使用年限是5--6年。如果每头母猪每年消耗饲料是1吨,在同样提供相同育肥猪的数量下,我们要多消耗30%饲料。河南省2008年能繁母猪存栏492.88万头,出栏4800万头,平均每头能繁母猪提供9.73头,比全国13.3头低36%,远远低于发达国家。造成母猪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原因很多:营养、饲养管理等等问题。其中定位栏的使用是造成母猪尽早淘汰的核心原因。由于妊娠母猪一直被关于“笼子”里,处于高强度的应激环境中,母猪集体不健康,造成母猪早早淘汰。彻底解决母猪问题的关键是解决母猪的运动。我们与河南河顺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结为战略伙伴,河南首家大规模引进HHIS母猪智能化饲喂系统、自动化上料系统和高科技水处理系统,多方面应用高科技技术,可使我公司的母猪使用年限达到5年以上,母猪年产仔数达24头,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拥有先进的母猪饲养营养技术。我们拥有先进的生态母猪养殖技术,可使每头母猪年提供的育肥猪数从全国的16头,提高到24头(国外平均水平在26头,一流水平在32头),提高50%生产水平,可极大提高我们的赢利水平高于同行50%。综上所述,“2万四千头生态养殖基地建设项目”有良好的投资环境,项目建设的实施有着很大的可能性与可行性。1.4研究工作概况1.4.1重点研究的问题本可行性研究报告重点对以下问题加以研究。(1)该项目将要生产的24000头育肥猪的可靠性。(2)该项目所涉及的生产技术的可靠性(3)该项目拟采用的工艺与设备的分析选择(4)该项目的投资估算与财务评价1.4.2其它问题对该项目在设计、生产等方面的联系协调进行了考虑。1.5推荐方案1.5.1产品方案和建设规模根据现有的市场条件、资源条件及市场需求预测,本可研报告推荐建设规模为年出栏24000头一座。1.5.2生产方法:大农公司在新建一座存栏1000头的种猪厂和7000头育肥猪,年出栏24000头育肥猪的猪场一座。选用自己公司生产的饲料,肥育到100公斤出售。1.5.3厂址该项目的24000头养殖厂址选在河南孟州市,总共占地亩,环境优美,有利于养殖。1.5.4主要原料、燃料和动力供应1.5.4.1主要原料功能性发酵饲料自己配制。1.5.4.2燃料、动力所需原煤由当地提供;所需生产、生活用电由当地供电局供给。1.5.5环境保护本项目的污染物主要为养猪舍粉尘和噪声、空气、粪便、废水等。猪的饲养过程中,采用生物技术、动态氨基酸营养技术和纳米技术和生物发酵技术,对日粮进行科学处理,粪便与尿液与饮雨水三分离,分直接作为有机肥的原料,发酵生产有机肥;尿通过暗管直接流入沼气池发酵产生沼气,沼液直接灌溉附近的千亩梨园和本厂的百亩核桃园。沼气用于本场取暖和发电用。达到零排放的标准。同时通过饲料发酵技术,不仅提高了饲料利用率,还能降低氨氮气味,减少疾病发生。1.5.6劳动定员年出栏24000头育肥猪的猪厂需要20人;1.5.7总投资项目总投资9500万元,其中一期总投资2893.8万元人民币,其中建设投资1893.8万元人民币,流动资金1000万元人民币。1.5.8项目实施进度建议本可行性研究报告建议该项目工程建设周期为6个月。1.5.9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本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详见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一览表。表1-1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一览表序号指标单位数量备注1生产规模及产品方案1.1育肥猪头/月20002总投资万元12742.1建设投资万元773.5其中:建设期利息万元2.1.1银行贷款万元2.1.2自筹资金万元12742.2铺底流动资金万元3投资指标3.1单位产品占用固定资产投资万元/吨3.2百元销售收入占用流动资金元/百元4职工定员总计人20其中:工人人17管理人员人2工程技术人员人15全年生产天数天6主要原材料及动力需求量6.1原材料6.1.1饲料吨/月5706.2动力水吨/月3000电千瓦时/月17500蒸汽万吨7年销售收入万元28808年总成本万元24009年利润总额万元48011年上缴所得税万元12税后利润万元13借款偿还期年14投资回收期(税后)年2.6615投资利税率%16投资利润率%37%17全部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税后)%18全部投资财务净现值(Ic=12%)(税后)万元1.6研究结论该项目抓住了河南农牧业生产的热点、难点和关键问题,选项准确,目标明确,适应市场需求,符合农牧产业化研究开发方向和国家环保要求;研究开发内容和建设规模适度,并且有很好的物质与技术基础条件;整个项目的技术含量高,技术来源明确,所开发的产品市场前景好;本项目的实施,对加速河南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地区农牧业产业结构优质化、多样化方向调整,实现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带动河南农牧企业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向环保型企业转变,适应我国加入WTO后对农牧业的新要求等方面都将产生重大促进作用,并且具有极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本项目从财务评价看,主要财务效益指标均较好,经济效益显著。综上所述,从市场、原料供应、技术方案、财务评价等方面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本项目是可行的。因此本可行性研究报告建议上级主管部门批项目建设,使之尽快实施、早见效益。第二章需求预测及拟建设规模2.1产品市场供需预测2.1.1养猪业的国际贸易与市场预测1、世界猪肉生产概况与我国在行业中地位养猪一直是我国优势产业,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举世瞩目,多年保持世界产量第一。据世界贸易的最新统计数据,2004年世界猪肉产量是1.01亿吨,占肉类总产量的38.4%。我国猪肉产量4717万吨,占世界猪肉的46.7%。全球有接近一半猪肉来自中国。我国猪肉特点是总产量大,但人均占有仅34.3公斤,处于世界中等水平。欧洲国家人均占有为34.4公斤。但荷兰为88公斤,丹麦人均329公斤,是世界第一。我国猪肉生产比美国多80%,是俄罗斯产量的28倍,印度的73倍,非洲的60倍,是养猪最发达的丹麦的25倍。2、世界肉类生产结构世界肉类生产结构情况是:猪肉1.01亿吨,占38.4%;牛肉6207.3万吨,占23.6%;羊肉1236.1万吨,占4.7%;禽肉7916.3万吨,占30.1%。可见,猪肉仍是世界最普及的肉食品,人类40%的肉食来自猪。养猪在不同国家地位不同,结构也不同,大概归纳以下几类:养猪产业比重大,且发达国家:猪肉比重超过60%,典型的国家是丹麦,猪肉占全部肉类生产的82.3%;奥地利占73.1%;荷兰53.3%,都是猪肉出口国。这类国家比重大,数量多,活猪和猪肉质量都很高,养猪产业化、科学化、商品化程度很高,具备完整的育种体系。养猪产业比重虽大,但畜牧业不发达,这些国家利用养猪适应性广,解决人民肉食短缺。例如,越南猪肉占肉类的73.1%;朝鲜占68.1%。为满足市场需求,利用猪的杂食性、饲料要求不高、繁殖快的特点,以猪为首。亚洲类似国家较多。养猪产业比重大,但发展水平不平衡:例如,中国猪肉占肉类的65.7%;波兰占61.3%;韩国占61.6%。由于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市场和质量需求也十分复杂。波兰经验是质量高的产品,用来出口到发达国家,质量差的供应本国市场。我国也有类似情况。目前,我国市场需求很不平衡,经济发达区和出口加工区,无论在产品质量上或安全卫生上,都要求很高。因此,有必要建设与丹麦等先进国家近似的猪肉供应和出口加工区。我们才可以在对等的基础上,开展合作与贸易。中国是养猪大国,建设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养猪区也是必要的,它将成为带动全国养猪科技水平提高和产品出口的基地。养猪产业比重很小,猪肉产量也不多的国家:主要集中在草原为主或穆斯林国家。猪肉只是市场的补充和调剂。例如,全非洲猪肉只占肉类的6.5%;阿根廷占5.3%;新西兰3.6%;埃及0.22%。3、养猪的市场趋势和市场预测。2005年全球猪肉产量从2004年的1.01亿吨增加到近1.035亿吨,2003年为9850万吨。由联合国粮农组织(FAO)预测了从1990-2005年世界猪肉产量的发展趋势。自1990年以来,前5年世界猪肉产量增长了10.9%,后5年的增长率为14.5%,2000-2004年的世界猪肉产量增长了11.6%。1990-2005年世界猪肉产量2000-2004年,世界生猪存栏数量从9.0276亿头增加到9.5177亿头,增长了5.4%,亚太地区的生猪存栏增长了8.7%,达5.7964亿头;欧洲的生猪存栏数量下降了0.5%,为1.9323亿头;拉美地区的生猪存栏增长了5.8%,达8181万头;北美地区的生猪存栏增长了4.1%,达7523万头;非洲的生猪存栏增长了11.9%,达2186万头。表1列出了全球生猪10强国自2000年以来生猪存栏的发展趋势。表2列出了世界主要猪肉生产国的猪肉产量情况。俄罗斯的竞争力很强,欲挤入猪肉10强国之列。俄罗斯2004年的猪肉产量估计在176万吨,今后几年还会增加。意大利的年猪肉产量159万吨,荷兰129万吨,日本127万吨,这些国家将很快被菲律宾所取代,菲律宾每年的猪肉产量为118万吨。2000-2004年世界生猪10强国生猪存栏数量(百万头)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中国446.808454.410462.915466.017472.896美国59.13858.77459.55460.44460.501巴西31.56232.60532.01332.12032.310德国25.76725.95826.17226.49526.335越南21.80123.17024.87924.68926.120西班牙24.51826.63923.11224.09825.409俄罗斯15.78016.57016.99817.20317.595波兰17.12117.10518.70718.43917.396法国14.93015.33015.27115.26515.168丹麦11.92212.60812.87912.96913.4072000-2004年世界生猪10强国年产量情况(千吨)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中国4031441845432664518647170美国85968691892990569332巴西39814074411042394363德国29122993307031903191越南20102230256525242431西班牙19002315235023392312俄罗斯19231849201820941924波兰16401731185418821900法国16241714175917621810丹麦14091515165317951765我国猪肉生产,始终保持世界第一。但与产量极不相称的是猪肉出口较少。世界猪肉出口是发达国家垄断,占世界出口总量的86.30%,特别是欧洲国家。虽然他们都是工业国,同时也不放弃农业利润,力争作大猪肉出口。猪肉出口国主要有两类:一个是欧洲农业发达国,如丹麦、荷兰、德国、法国等,相当部分农民仍然靠农业谋生,例如,丹麦猪肉产量的73.5%是为了出口,荷兰52.8%,加拿大42%,巴西24%。第二是以进出口作本国调剂的大国,如美国、澳大利亚。我国也是猪肉“有进有出”的国家,目前数量中等,进口19.8万吨,出口29.3万吨。我国的优势,第一是价格,2002年猪肉平均出口价每吨1313.1美元,比发达国家平均1914.1美元低45.8%,这对不发达国家是很大的实惠。我国出口市场目前面向低收入层次,即使是发达国家也有低收入人群,也有一部分消费市场。我国第二个优势是猪肉部位质量适应很广:我国产量大,产品多,出口产品可以任意挑选。加上国内市场很大,国外不要的我们可以自己消费。目前世界上不同部位的肉食品价格差别很大,我国与国外的消费习惯也有较大差异,这也是我们的优势。我国是猪肉出口大于进口,香港的猪肉基本是内地出口。2004年,我国出口活猪196.64万头,出口额为2.40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4.68%和11.59%。我国活猪主要出口地是我国香港和澳门地区,出口额分别为2.23亿美元和0.16亿美元;活猪出口香港同比增长12.94%,出口澳门略有下降。活猪出口排名前5位的省是:广东、湖南、湖北、江西和河南,出口额合计为2.07亿美元,占我国活猪出口的86.54%,各省出口均有所增长。世界猪肉进口基本都在发达国家:2002年进口639.6万吨,占世界进口的84.63%,特别是欧洲国家。许多国家既有出口又有进口。贸易的目的很大程度是相互调剂。基本依赖进口解决本国消费的国家:例如,日本、新加坡、香港等,经济十分发达,但没有养殖的资源与条件。日本猪肉84.6%靠进口,意大利63.1%、俄罗斯40.1%、新加坡、香港是100%需要靠进口。进口与出口并存调剂的国家:从进口量看德国、美国、法国等最明显。从人均占有量更突出:荷兰人均猪肉88.4公斤,人均进口5.1公斤,出口32.6公斤;德国人均猪肉50.2公斤,人均进口8.9公斤,出口5.6公斤;澳大利亚人均猪肉48.7公斤,人均进口5.4公斤,出口7.6公斤。进出口几乎相等。猪肉需要进口,但支付能力不足:大部分都是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2002年进口猪肉8.4万吨,占世界进口的1.1%。人均猪肉才11.5公斤,非洲进口才5.1万吨,占世界0.64%。人均消费猪肉0.89公斤。主要靠原始的草食动物。低收入国家也应是我国的出口市场,可以通过经济合作,特别是开发自然资源,以进出口贸易相互调剂,提高他们的支付能力,出口我国的猪肉食品。亚洲猪肉出口市场潜力很大:亚洲国家2002年人均消费猪肉13.9公斤,进口182.6万吨,占世界进口的23.03%。部分国家猪肉消费水平不高,如泰国7.8公斤,马来西亚8.6公斤,朝鲜4.5公斤,越南20.6公斤。这些国家也应作为我国的出口市场。通过旅游经济合作,相互支持,提高他们的支付能力,出口我国的猪肉食品和养猪技术。发挥各自产业优势,建立合作的伙伴关系,开拓我国猪肉出口途径。2.1.2国内市场供应现状及预测1、2006年我国生猪生产形势分析我国的生猪生产主要集中在粮食产区,冀、苏、皖、赣、鲁、豫、鄂、湘、桂、川是我国生猪十大产区。2006年上半年我国生猪存栏首次出现下降,出栏和猪肉产量增长但增幅趋缓。据行业统计,上半年全国生猪存栏47671万头,同比下降1.9%,其中能繁母猪4489万头,同比下降3%,占存栏猪的比重为9.42%。生猪出栏37389万头,猪肉产量2818万吨,同比分别增长3.5%和2.9%,增幅同比分别下降4和5.1个百分点。出栏生猪超过1500万头的有8个省,分别为四川、湖南、河南、山东、河北、广西、广东和湖北,8省出栏合计占全国的69.5%。其中四川、湖南、河南三个生猪生产大省出栏猪超过全国总量的三分之一。2、我国生猪进出口形势分析2006年上半年,我国生猪产品(包括鲜冷冻猪肉、加工猪肉、猪杂碎和活猪)出口额为4.60亿美元,同比减少了1.96%。其中,活猪占23.19%。生猪产品进口额为7050.15万美元,同比减少了17.28%。我国生猪产品出口大于进口,呈现贸易顺差,接近4个亿,是畜产品贸易顺差最大的产品,也是我国农产品创汇最多的产品之一。2006年上半年我国活猪出口量为82.16万头,出口额为1.07亿美元,同比分别减少5.60%和3.46%。主要出口到我国香港和澳门地区。3、国内猪肉消费状况分析根据国家统计局资料,2006年1-5月份我国城镇居民猪肉人均购买量为每月1.764千克,与上年同期比提高了2.68%,占肉禽类消费比重的56.76%。从各省市来看,广西城镇居民每月人均猪肉购买量达到2.78千克,居全国之首;其次是广东省,为2.44千克。全国共有18个省市城镇居民人均猪肉消费数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新疆、宁夏、西藏等三省的每月人均消费量还不到1千克。我国猪肉消费数量和消费比重较低的省市单位:千克地区新疆区宁夏区西藏区青海省内蒙古区北京市每月人均消费量0.5580.7180.9281.0661.0281.526占肉禽比重(%)20.6430.8227.0739.6645.5747.63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从肉类消费结构来看,江西城镇居民猪肉消费比重最大,占肉禽类消费的70.31%,贵州、湖北、云南、重庆、四川、湖南和福建等省猪肉消费比重超过6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新疆、宁夏、西藏和青海等地区猪肉消费比重低于45%,特别是新疆、宁夏和西藏等西部地区由于受饮食习惯、生产结构和宗教等因素的影响,牛羊肉消费比重较大,而猪肉消费比重较小。我国猪肉消费数量和消费比重较高的省市单位:千克地区贵州省江西省湖北省云南省福建省四川省湖南省每月人均消费量2.412.161.862.042.412.332.14占肉禽比重(%)68.4270.3166.3365.5563.2262.5562.74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4、近年来生猪市场走势及发展预测近年来,生猪价格暴涨暴跌,行情跌宕起伏。从2003年下半年,生猪价格开始一路攀升,并于2004年9月达到最高点,猪价的涨幅和价位是十多年来最高的。2005年下半年,猪价迅速下跌,行情持续低迷。2006年1月虽短暂回暖,但3月份猪价再次下滑,生猪生产者普遍亏损;7月下旬猪价全面上扬,11月份几近2004年9月历史最高价,春节后价格出现节后正常小幅下调,但仍维持较高价位运行至今。生猪供需严重失衡,是导致此轮周期生猪价格异常波动的主要原因,而禽流感则是生猪供需严重失衡的直接因素。2003年大面积禽流感暴发,引起生猪市场需求突增,致使猪价暴涨;高价位的生猪价格又引起本已有较高基数的生产规模的盲目扩大,加上禽流感影响的消除使禽肉市场复位,从而生猪生产出现严重的供大于求,又致使猪价暴跌。目前,生猪价格较高,养殖利润空间巨大。普通育肥猪、苗猪和三元猪、三元苗猪的价格分别为10元/公斤、13元/公斤和9.6元/公斤、13.0元/公斤。猪粮比价为8:1,高于5.5:1的盈亏点,处于高盈利区间。农户出栏一头普通育肥猪可获利200元左右,出栏一头三元育肥猪可获利250-300元。当前生猪市场行情是生猪市场供求变化、饲养成本增加、农产品价格上涨拉动等多种因素影响的结果。生猪栏存减少,导致供应不足。2005年8月至2006年7月,生猪市场价格持续低迷,养殖亏损,农户大幅淘汰母猪,抛售生猪,全国生猪栏存下降,导致供应不能满足市场需求。2006年,全国生猪栏存同比下降2.56%。饲料原料上涨,饲养成本增加。玉米作为主要饲料原料,占饲料总量的55%以上。自2006年9月以来,全国玉米价格强劲上涨,2007年1月,玉米价格达1.62元/公斤,创1997年以来新高。据测算,每吨育肥猪料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了150元左右。每出栏一头肥猪,仅饲料一项就要增加成本40元左右,生产每公斤肉猪成本上升约0.2元。物价上涨拉动,猪价水涨船高。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物价指数(CPI)显示,2006年11月我国物价同比上涨1.9%,打破了一年来物价持续低幅运行的态势。食品消费价格指数11月份涨幅较大,超过2%。生产资料价格总指数下半年出现大幅上涨,高达8%,接近两年的最高水平。农产品批发价格指数12月份超过5%。受上述因素影响,多种农产品价格“水涨船高”,猪肉产品价格的上扬也符合这一趋势。猪肉产品出口,拉动国内市场。据海关数据,2006年6至11月生猪产品出口增长较快,出口数量为22.7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18.9%。进口增长相对平稳,6-11月生猪产品进口数量11.7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8.3%。这些因素助推了生猪产品价格的上升。从生猪生产周期看,每出栏一头生猪需5个月左右。2007年的高价位刺激了养殖积极性,母猪栏存增加,苗猪供应量逐步回升,投放量增加,生猪生产规模逐步扩大,预计在2008年8月份之后猪价少量下滑。从生猪饲养群体看,主要是千家万户、养殖大户和规模养殖场。近几年,由于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人们就业方式多样化,千家万户的饲养量呈下降趋势,规模大户和规模场的养殖量逐步上升,但总体平衡,出栏量保持稳定,短期内不会出现生产过剩。从市场需求看,中国人素有喜食猪肉的传统,猪肉消费市场稳定。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肉类加工和出口总量的增加和下半年几大节日消费增长,生猪需求总量将会进一步上升。2.1.3河南省生猪产销形势分析1、产销情况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河南省生猪传统养殖模式发生较大变化,农户空栏户大幅增加,大中型规模化养殖企业迅速发展。目前,全省生猪规模养殖小区发展到866个,养殖场达1300多个,其中:万头以上的猪场已达到100多个,5000头~10000头的100多个,1000头~5000头的400多个,1000头以下的达300多个,规模养殖比重达到40%以上。2006年6月末全省生猪存栏4426万头,比上年同期上升4.5%,比上月下降7.6%。其中公母猪存栏442.9万头,比上年同期下降15.7%,比上月上升15.9%;仔猪存栏768.4万头,比上年同期上升3.3%,比上月下降10.4%;育肥猪存栏3214.7万头,比上年同期上升10.9%;比上月下降5.6%。据全省20个行情调查联系点统计,2006年7月上旬全省生猪收购价平均为6.2元/公斤,比上年同期下降21.7%,比上月上升6.9%;仔猪市场平均价为5.6元/公斤,比上年同期下降31%,比上月上升7.6%。养猪业是河南省的传统产业,也是河南省的优势产业,年出栏生猪5500多万头,但消费水平有限,生猪产品主要靠外销。由于受国际市场对肉类产品质量要求的提高和全国性生猪生产相对过剩的影响,再加上上海、深圳、北京等相继实行生猪产品“市场准入”,提高了调入门槛,市场竞争更加激烈,2006年上半年全省生猪出口和外调量明显减少。上半年出口下降28.9%,调省外下降幅度较大。2、趋势预测从全省的养殖情况看,由于市场供过于求的局面短期内难以得到根本改变,预计近段时间,生猪及猪肉价格不会有大的上涨。但随着生猪存栏结构的调整和季节性消费需求的变化,以后猪价可能有一定的反弹。2.2产品目标市场我国活猪主要出口地是我国香港和澳门地区。活猪出口排名前5位的省是:广东、湖南、湖北、江西和河南。2005年全国猪肉出口量为45.5万吨。香港是中国最大的猪肉出口目标市场。其它目标市场包括北朝鲜、俄罗斯、日本、新加坡和马来西亚。2.3价格现状与预测2.3.1产品国内市场销售价格2006年活猪平均价格6.57元/千克,比上年同期低22.34%。主产区(包括湖南、四川、河南、山东和河北)活猪的平均价格为6.27元/千克,比上年同期低25.09%。主销区(包括北京、天津、上海、福建和广东)活猪平均价格为7.24元/千克,比上年同期低23.06%。2007年3月份,活猪价格已达到8.8元/千克。资料来源:农业部畜牧业司。历年活猪价格几乎呈两头高、中间低的趋势,即每年1—2月份猪价较高,3月份后开始下降,5—7月份处于谷底,然后缓慢回升,10月份以后又恢复高价位。其原因与我国重视节日有很大关系,春节前的猪价更高。饲料成本对猪价影响很大,由于国家粮食政策的调控,我国的粮食价格近几年内不会下降。可以预测,猪饲料价格仍将继续保持在高价位,由于饲料占了养猪60%以上的成本,根据价格成本变动机理,猪价有理由保持在较高价位。加上我国经济发展势头良好,老百姓肉食品消费量正逐步增加,作为最主要肉食品来源的生猪饲养,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与市场。因此可以预测,高价值的猪价已经形成,7元/公斤以上的价位还将保持一段时间。2.3.2猪肉国际市场销售价格美国2006年猪肉切块的批发价格同比下降3.19%,腰肉(14~19磅)批发价格下降7.69%,腹肉(带皮,12~14磅)批发价格上涨0.73%,腿肉(20~23磅)批发价格上涨0.55%,猪肉碎屑(72%新鲜)批发价格下降12.23%。美国猪肉批发价格单位:美元/英担,%猪肉切块腰肉14-19磅腹肉,带皮12-14磅腿肉20-23磅猪肉修剪碎屑,72%新鲜06/0161.5957555.4149.6706/0260.2796.2171.8351.6742.4106/0363.15101.3178.6757.2947.9306/0460.65107.2578.8351.9144.7106/0569.12112.778758.0353.2906/0677.74124.61101.2570.7166.1606/0774.43114.9594.2968.6462.9506/0874.86109.3590.6776.9761.4806/0971.4199.5882.5676.5858.9106/1067.6199.2775.4470.6856.1606/1166.1094.2578.3870.4449.1206/1265.0099.0078.0065.0049.002006年平均67.65104.4682.6664.4453.48比上年同期-3.19-7.690.730.55-12.23四季度平均66.2497.5177.2768.7151.43比上年同期-0.10-3.02-2.557.713.85资料来源:美国农业部经济研究局。2006年加拿大猪肉产量预计为188.5万吨,同比下降1.5%。主要原因是安大略省和魁北克省发生猪疫,以及美国猪肉产量的增加。预计2007年加拿大猪肉产量仍将小幅下降。2006年加拿大猪肉价格同比下降19%。主要是作为加拿大主要猪肉出口国的美国猪肉产量预计不断增加,这对加拿大猪肉市场价格造成一定的压力。1-6月份安大略省猪肉价格同比下降20.48%;马尼托巴省猪肉价格同比下降18.33%。2.4产品市场竞争力分析由于养殖业的特殊性,多年来市场也进行了行业的优胜劣汰,因此企业竞争越来越强,强化产品质量管理,强化品牌推广,已经沉积了极大的养殖优势。本项目主要竞争优势如下:1、猪舍建设采用先进、实用、合理的原则,加大猪舍间距达10米,控制好室内环境,作到全省最好的饲养环境。2、母猪舍与育肥舍之间距离达50米以上,利用树木水池天然隔离。3、妊娠母猪采用生态运动的国际先进设计理念,提高母猪的产仔能力和使用年限,减少疾病发生。4、能够有效的极大降低生产成本:加强环境治理,给猪以美好的环境,降低饲养成本;采用合理的先进营养,提高每头母猪产提供的育肥猪数量。目前我省的平均水平在16头/年,本公司的猪场可达23头/年,提高43.75%的效益,。饲料成本占养猪成本的70%,其中的豆粕成本占35%,而我国豆粕主要依赖进口,其价格不可控制,回造成养殖成本的增加。而棉粕等地方蛋白原料,价格便宜,但利用率较低。肽得公司研究的通过生物技术发酵棉粕替代豆粕已经成功,不仅提高饲料利用率10%,还降低饲料成本5%,使每头猪节约30—50元饲料成本.综合以上措施,可降低成本15—35%.可使每头猪多赢利150—350元,可明显提高本项目的赢利能力,使赢利能力达到国内一流水平。6、由于市场前景看好,目前项目区域周边农户的养猪积极性较高,本项目采用“公司+农户+基地”的运作和管理模式,将为项目提供充足的产品。2.5产品风险分析作为世界养猪大国,养猪业在我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特别是我国农户有喜好养猪的传统,使养猪业与"三农"问题息息相关。养猪业的市场波动有其自身的特点,由于生猪的生产需要至少三个月到半年的时间,而且生猪产品又是鲜活产品,使生猪市场更具经营风险。为抵卸市场风险,需根据养猪业市场的规律来预测和组织养猪生产。其主要市场风险如下:

1、产品质量良莠不齐引起行情变化

养猪业已经形成了长期存在的、基本完善的市场。在一定的时期会出现价格的波动。但市场经济时代的市场是相对稳定的。当生猪产品质量与市场趋向违背时,价格就会下滑,收益也会降低,甚至出现经营亏损。2、动物疫病的发生增加市场风险

猪很容易被猪瘟病病毒和弓形体混合感染,猪瘟对饲养户的威胁也较大。需加强疫情监测,建立健全动物疫病防控长效机制,抗御疾病风险的有效措施,是制定免疫程序,执行严格的卫生制度,定期接种。3、物流管理方面存在一定风险

养猪业无论规模大小都客观地存在管理,管理工作涉及面很多,要求细致,如饲料管理、猪舍管理、活猪运输等,稍微不注意就会造成损失。所以,在各个环节中都要认真对待才能使该产业向一个良好的方向发展。

4、生猪的出口风险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港澳地区的生猪供应一直由中国政府相关部门许可的几个省市生猪养殖企业来供应,并实行严格的配额管理制度,这种制度在以前的计划经济时代保证了港澳市场生猪消费的稳定,也保证了出口企业出口量的稳定与增长,出口配额甚至成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一种有利“资源”。生猪出口还存在人民币升值风险。公司产品在香港市场以港币定价,自2005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和港币已有明显升值,这将给公司的实际收入带来一定的汇兑损失。2.6规模的确定2.6.1规模描述基于以上市场分析和资源情况调查,考虑到农畜产品必须具有一定规模才有较好经济效益的特点,并根据资金筹措情况,本可行性研究报告计划建设年出栏2.4万头商品肉猪的饲养基地。2.6.2产品方案产品方案详见产品方案一览表。表2-1产品方案一览表产品编号产品名称单位数量1商品猪头/年24000第3章原材料、能源概况3.1原材料3.1.1饲料本项目的主原料为安全功能饲料,由自己生产。3.1.2辅助原料本项目的辅助原料主要药物、疫苗、添加剂、种猪等,所需用量根据相应的工艺参数确定。可以从郑州相关市场上采购和相关种猪场购买。3.2燃料本项目所需燃料主要是原煤,可以由附近的煤矿直接提供。3.3电孟州电力资源充裕,本项目的供电有可靠的保障。本项目中的供电设施完备,电力设备齐全,完全可以保证电力供应。3.4水为了保证生产基地内用水的洁净,防止病菌传播造成的产品二次污染,要有独立的水源,可由基地自备井供给。本井水经过上海和顺的电子营养水处理设备处理,把深井水中的渣质和有害物全部去除,并得到富有活性的弱碱性水和强酸性水。弱碱性水可直接共动物和人引用,提高猪的生产性能,降低疾病发生;强酸性水用于猪舍消毒和洗浴,降低猪舍粉尘和杀灭病菌。第4章厂址与建设条件4.1厂址概况本工程项目的“24000生态商品猪生产基地”拟建厂址位于孟州市庄村。地型较平,地理偏僻,厂区周围没有任何污染源的山地。风向为东南-西北风向。整个厂址占地230亩。气候条件李庄属暖温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阳光充裕、生态环境优异,适合养殖业的发展。年平均日照期2175小时年平均气温14.3℃年平均冰冻期52天年无霜期218天年平均降雨量780毫米日照率49%4.2水文、地质条件本场选于浅层上以土为主,次为黄砂等,成因时代为第三、四纪洪积和风积,沙层较厚,一般在30—45米左右,较稳定。黄硬沙具有非自重湿陷性,中等压缩性,地基承载力在12—15吨/平方米,地震烈度为6度。根据《河南省地震烈度区划图》,项目所在地为烈度Ⅵ度区,抗震设防烈度为Ⅵ度。4.3基础设施1、交通运输条件本项目公里路程.2、供水拟,水量23m33、供电用电主要为公用工程及照明用电,由当地供电部门供给。在各个场地内建变配电间一座,安装1台变压器即可保证用电需求。4、邮政、电信本选址邮政、电信服务设施完善。第5章项目方案设计5.1建设宗旨为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产业化,提高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增强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降低环境污染,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的发展,节约能源。5-2项目建设原则5-2-1坚持以“面向农业、农村、农民,不断提高农业增长的贡献率”为原则,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增加农民收入,改善人类生活质量,提高健康水平。5-2-2坚持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同意规划,统筹兼顾的原则。通过项目实施,辐射、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和国家税收。5-2-3坚持科学论证、科学设计、规范管理的原则,做到项目实施严谨,管理科学。5-2-4瞄准国际水平,注重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用高新技术打造一流的健康养殖企业。5-2-5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5-3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1000头基础母猪繁殖场工艺设计:一.生产工艺流程1.设计说明:1.1.本场是年计划出栏24000头商品猪生产场。其中1000头基础母猪用来生产24000头商品肉猪。采用工厂化饲养方式,以周〈即星期〉为节拍分组全进全出的生产操作方式,实现按计划均衡生产。具体设计方案可根据现场情况和客户的要求做必要的修改。1.2当前畜牧业的发展要适合大农业的循环经济的发展需要,用循环经济来防治农业点源和面源污染;以农业循环经济引导传统农业向工业型大农业发展,资源耗费型农业向资源循环利用型农业转化。因此本次设计一定要考虑到两个问题:即污水的处理与循环经济的结合点——利用当地的农业秸杆与猪粪水结合做有机肥料,这样即增加附加值又减少了污染,同时利用粪便种植经济林(或中草药),而且可以结合政府申报有关的项目;另一个要考虑的是劳动力将来的缺乏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要考虑到自动化的问题即减少劳动强度、尤其是清粪问题,它的设计要有远虑即关系清粪的方式也牵扯到污水的处理且将来不太好改进。因此本设计要考虑到将来的需要,考虑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1.3生产工艺的选择:1.3.1现有的生产工艺大多采用一点式的一条龙(即母猪繁殖、仔猪保育、育成育肥猪全在一个场区且相互连接)的生产工艺。这种工艺的优点是猪群周转方便;公共设施投资节省、公共管理方便;这种工艺只能做到一个小单元或一栋猪舍的全进全出,但不能做到一个生理阶段的彻底的全进全出。传统的养猪法由于与隔壁或邻近猪舍里的较大的猪密切接触,或通过机械途径或空气传播传染疾病,循环往复地继续存在下去,因此就很难消灭疾病的传播。1.3.2本项目由于场地理环境优越,要建造出栏2.4万猪场的商品猪场完全可以大规模猪场采用的两点布局、全进全出的现养猪生产新的工艺流程。1.3.4工艺流程:1.3.4.11000头母猪的工艺设计:引进1000头后备母猪(每月200头,分五个月引进),在本场后背舍用母猪专用饲料饲喂,达到100公斤体重时转入母猪自动化饲喂发情圈喂养,经自动发情鉴定系统识别发情后转入配种适时鉴定器准时人工受精,完成配种的母猪赶入定位栏安胎观察28天,确认妊娠的母猪并入母猪自动化饲喂系统大圈电子喂养,妊娠期达105天,计算机自动分离母猪进入产床进行分娩。本工艺为国际最先进的养猪现代化工艺,使用本工艺的目的不仅解决了母猪的运动问题,延长母猪使用年限,提高产值性能,也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人工。生产工艺流程及生长周期饲养过程划分五个阶段:空怀配种→怀孕→分娩→保育→育肥1:附母猪繁殖周期图:后备公母猪(60天)空配舍空怀期(18天)哺乳舍哺乳期(28+7天)空配舍妊娠观察期(28)淘汰母猪妊娠舍妊娠期(77天)母猪一个繁殖周期为161天,年产胎次为2.2。一胎后备母猪空配舍空怀期(5-20天)哺乳舍哺乳期(28+7天)空配舍妊娠观察期(28-30天)淘汰母猪妊娠舍妊娠期(77天)设定母猪一个繁殖周期为(115+28+18)161天;年产胎次为2.2胎。(注:断奶时间按28天算做设备,但实际操作时可21-24天断奶,断奶后母猪转走,小猪留产栏4-6天后转走;这样母猪实际非生产天数可能平均为8+(4~6)=12~14天)。2.主要参数:2.1猪繁殖周期为161天(115+28+18);2.2母猪年产胎次为2.2;2.3生产母猪1000头;2.4母猪配种分娩率为85%;2.5试情公猪6头;2.6每周配种50头,配准46头(准胎率92%);2.7每周分娩43窝(准胎分娩率95%);2.8每周生产仔猪430头(按平均活产健仔10头/胎计);2.9每周断奶仔猪400头(仔猪成活率按95%计)。3.猪舍布置:3.1猪舍的座向应座北朝南,避免夏日下午太阳直晒舍内,又有利于夏季通风和冬季保温。猪舍的布置要方便生产管理、有利于防疫和保温、符合猪的生理需要。根据猪的繁殖、生产规律,按照次序将每条生产流水线划分为:空怀配种舍、妊娠舍、分娩舍、保育舍、育成育肥舍。这样布置,可相对集中专业技术力量(譬如:会配种的就专门从事配种)便于生产管理,有利于保证不同阶段猪只的温度需要,同时也便于按生产阶段(工序)分配给饲养员承包管理。为了方便清洗消毒,减少消毒时对邻近猪的影响,分娩、保育舍按每周所需栏数配置成单独的一个饲养单元。生产线的污道端由连廊将各猪舍连结为一个整体,方便猪只转移。每栋猪舍布置两列猪栏,有利于通风采光和饲料输送系统的配置。生产线猪舍布置可依据现在有土地面积与地势制作平平面布局图和建筑结构图。3.2为方便生产管理和运作,每栋猪舍端设置饲料间,并采用全自动供料系。分娩舍还配备值班,从怀孕舍到分娩舍之间设置清洗消毒间用以母猪产前清洗消毒。小猪到大猪的转移过程中的通道设置称重仪。大猪出栏处设赶猪通道、待售猪室,出猪台。在适当位置设置集粪场和适当的污水处理设施。3.3.1各类猪只同期存栏情况表(1000头母猪)猪只类别存栏周数每周存栏头数合计存栏头数每栏装猪头数周转及装猪需用猪栏数试情生产公猪521010110后备母猪5242081021空怀配种母猪24692462空怀妊娠观察猪44618446200妊娠母猪1246100011000待产及哺乳母猪5402001240保育猪5400200020120育肥舍15400400040100合计76941000头基础母猪厂房建设面积:猪舍号规格圈数面积栋数总面积后背猪舍8*40103201320公猪舍8*40103201320采精配种舍8*403201320定位栏12*441965281528空怀妊娠舍10*481248041920产房8*404432061920保育8*4063203960育肥舍10*48120480125760合计29120484.投资预算4.1猪舍投资预算:猪舍号规格单价面积栋数总面积总造价后背猪舍8*40170320132054400公猪舍8*40170320132054400采精配种舍8*40170320132054400定位栏12*44170528152889760空怀妊娠舍10*4817048041920326400产房8*4017032061920326400保育8*401703203960163200育肥舍10*48170480125760979200合计291204820481604.2设备投资预算:猪舍号规格单价数量总造价后背舍喂料器980109800配种舍精确配种器自动90001090000采精舍仪器10000定栏自动料线2条、量杯自动35020070000定位栏0.65*2.3520020040000空怀妊娠舍料线、料塔4条300004120000空怀妊娠舍饲喂器8300012996000产房产床1.7*2.351800264475200产房地暖20000保育保育栏\水肥舍料线300006180000育肥舍干湿料槽960120115200电子营养水2500002500000合计26478004.3其它设施预算:投资项目单位数量单价(元)金额(万)1.土建601.1新增围墙及道平方米401.3办公及属附用平方米202.公共设备602.1饮水套2.2配电套2.3办公设备套22.4生活设备套102.5消毒设备套22.6转猪设备套42.7饲料厂车间平方米900300272.8饲料机组套115合计1204.4大农公司总投资预算:项目总规格金额(万元)猪舍建造(不含土方)12048204.8设备费用261.78其它设施设备120种猪费用156.5流动资金500其它不可预见30合计1273.08猪舍结构:1.猪舍屋顶结构采用弧形有隔热层的镀锌瓦或玻璃钢瓦屋顶,并安装屋顶通风机.2.分娩、保育舍采用封闭带窗户结构。空配舍、妊娠舍、育成育肥舍为北墙带窗户,南面墙1米以上为挡风卷帘布。3.整个猪舍均采用双列封闭式布局,不带舍外的运动圈。空配舍、育成育肥舍均采用双列中间一条走道,猪粪采用发酵床养殖技术.而产仔舍、保育舍、妊娠舍室内均为三条走道,中间为一条净道,两边靠墙为二条污道以达到净道与污道的分离。三.设备与猪栏:1.空怀配种舍:采用传统的砖混大栏,公猪每头一栏(2×4.4×1.2),空怀待母猪每3-4头一栏(3×4.4×1.0),后备公猪每2头一栏,后备母猪每5头一栏。2.妊娠母猪舍:母猪配种准胎30天妊娠舍,妊娠母猪采用全电脑控制的生态养殖模式.全自动监控母猪的妊娠状况,根据妊娠状况给予合理的饲料水平,并自动检测复情和背膘.3.产仔母猪舍:产仔房是猪舍设计的关键设备。必须高床产仔,净污道分离,要投入足够的设备以达到保暖、降温、通风、全进全出。产仔床必须易清洗、耐腐蚀、使用受命长、不损伤母猪及小猪的四肢及乳房。主要由镀锌管、铸铁漏缝板、塑料漏缝板等组成。4.保育猪舍:也是猪舍设计的最要组成部分。应采半漏缝的保育舍。小环境控制上应注意舍内升温与保温设备的使用。注意通风设备的使用和饮水供药系统的使用,设备必须易清洗、耐腐蚀、使用受命长、不损伤小猪以利于全时全出工艺的使用。主要由镀锌管及塑料漏缝板等组成。5.育成育肥舍:主要传统的砖混结构组成,北墙体设有窗户,南墙体为卷帘布。室内仅设一条主工作道,粪尿直接流入发酵床.小环境控制上注意纵向通风与夏季的降温设备的安装。四.通风与降温设备1.产仔舍与保育舍:产房与保育重点以保温为主。仔猪的局部采用仔猪保温箱与红外线灯,母猪的大环境及保育仔猪的大环境最好使用液化气加热器使用畜牧空调。最差也要使用热风炉。其两种房舍的通风靠墙壁上的壁式风机。2.空配舍、妊娠舍、育成育肥舍的重点是通风与降温。通风采用墙壁装纵向抽风机。降温措施有几种,最好是采用湿帘降温(尤其是公猪舍与妊娠母猪舍效果特别好能保证生产的正常)。也可使用喷雾头加纵向风机。通风降温是夏季生产安全的重要保障。五.污水处理:虽然猪场地处山区,但也不能不处理就排放,这样不仅污染环境对猪场的健康也造成危害。可采用经济的因地治宜的办法。即:粪尿直接流入发酵池进行沼气生产(种猪)或流入发酵床;少量污水采用:集水池→固液分离机→沉淀池→吸附→氧化塘→生物氧化(水草种植)→灌溉或上经济林地或有机肥等.六.饲料加工:饲料采用购买饲料原料自己选用优质菌种发酵加工,加工车间的原料(原料进入后要经过一定时间的熏蒸消毒,故原料存放点要有利于安排熏蒸)进入大门向外开,加工为成品料后的成品料大门开向生产区,采用专门的运料车运往各车间。七.其它设备:如饮水器、断牙钳、断尾钳、耳号钳、消毒机、清洗机、饲料车、转猪车、磅秤及人工授精器械等。(注:本设计供建筑参考使用,设备的具体使用要与设备供应商制定具体的实施标准)第六章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投资估算1、本项目投资估算包括建设养殖基地、辅助设施、生产线购置、安装、调试等,总投资1274万元.2、投资估算编制方法及依据项目总规格金额(万元)猪舍建造12048204.8设备费用261.78其它设施设备120种猪费用156.5流动资金500其它不可预见30合计1273.08第七章财务效益分析7.1原材料、动力、燃料原材料、动力、燃料消耗由工艺及公用工程专业提出条件为依据、计算单价均以现行价为基础考虑了一定的上涨幅度。序号主要原材料辅料、动力价格年用量1饲料2750元/吨6840吨2药品32元/头76万元3水0.0004万吨/头9万吨4电0.0005万度/头12万度7.2工资及附加

项目所需工人20人,人均工资3000元/人月计算,年工资总额72万元。7.3折旧及摊销根据国家规定,折旧采用平均年限法。设备按10年折旧,残值率5%,建筑物折旧年限15年,残值率5%。长期待摊费用按5年摊销。序号指标单位数量备注1生产规模及产品方案1.1育肥猪头/月20002总投资万元12742.1建设投资万元774其中:建设期利息万元2.1.1银行贷款万元2.1.2自筹资金万元2.2铺底流动资金万元3投资指标3.1单位产品占用固定资产投资万元/吨3.2百元销售收入占用流动资金元/百元4职工定员总计人20其中:工人人17管理人员人2工程技术人员人15全年生产天数天6主要原材料及动力需求量6.1原材料6.1.1饲料吨/月5706.2动力水吨/月7500电千瓦时10000蒸汽万吨7年销售收入万元28808年总成本万元24009年利润总额万元48011年上缴所得税万元12税后利润万元13借款偿还期年14投资回收期(税后)年2.715投资利税率%%16投资利润率%37%17全部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税后)%18全部投资财务净现值(Ic=12%)(税后)万元7.4其它支出:其它支出为:其它制造费、销售费、管理费。按有关规定及本项目参照同行业水平估算,其中销售费用按销售收入的2.4%,管理费用按销售成本的5%。序号指标单位数量备注财务埙益预算一主营业务收入万元2880减:总费用万元2400饲料费用万元1881固定资产折旧万元92银行利息万元药费万元76水电费万元20燃煤费万元20工资万元72物料消耗万元吨25销售费用万元元70管理费用万元144二主营业务利润万元480加营业外收入万元饲料销售收入万元药物销售收入万元三营业利润万元减所得税万元三净利润万元480评价结论本项目财务内部收益率高于行业基准值,投资回收期低于行业基准值,投资利润率超过行业平均水平,有较好的清偿能力,并有较高的抗风险能力,在财务上可行7-2社会效益分析本项目建设是以加速农业结构调整,加速农业产业化,实现安全健康养殖、食品安全等关系民生的重要问题。功能性食品的开发有利于提高人类健康水平,提高社会的稳定,解决农民问题,发展循环经济,降低能源埙耗,降低环境污染。本项目的实施将会带动登封及周边的养殖结构,促进新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业结构。极大的提高了农民养殖的经济效益。第八章风险评估养殖业风险在于疫病控制和生产成本。对于疫病方面,本项目采用多种综合措施进行控制:对于疫病采用以下综合措施:1、猪舍建设采用先进、实用、合理的原则,加大猪舍间距达10米,控制好室内环境,作到全省最好的饲养环境。2、母猪舍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