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教师资格之中学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能力提升试卷A卷附答案_第1页
2022年教师资格之中学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能力提升试卷A卷附答案_第2页
2022年教师资格之中学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能力提升试卷A卷附答案_第3页
2022年教师资格之中学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能力提升试卷A卷附答案_第4页
2022年教师资格之中学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能力提升试卷A卷附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教师资格之中学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能力提升试卷A卷附答案单选题(共60题)1、音乐课上,教师结合授课内容带领学生参与演奏、编创等实践活动,并适当运用比较等方式进行模仿,积累感性经验。教师的做法体现了《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的哪一个基本理念?()A.彰显美育功能,提升审美情趣B.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C.强调音乐实践,开发创造潜能D.立足核心素养,完善评价机制【答案】C2、通过欣赏中国和日本两个版本的《四季歌》,学生领悟了中日不同文化语境中音乐艺术的人文内涵。”这一教学活动体现了《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的哪种核心素养?A.语言运用B.艺术表现C.文化理解D.创意实践【答案】C3、李老师在讲解切分节奏这一难点时采取了这样的解决方式:先进行语言节奏的体验,然后提取其中的“节奏基石”即最简单、最小的节奏,最后通过朗读词组进行解决。请问这样的解决形式属于以下哪种教学方法?()A.达尔克罗兹教学法B.奥尔夫教学法C.柯达伊教学法D.铃木教学法【答案】B4、9~14世纪最早的复调形式是()A.牧歌B.奥尔加农C.经文歌D.格里高利圣咏【答案】B5、下列作品中属于贝多芬创作的是()A.《伊菲姬尼在陶里德》B.《弄臣》C.《费加罗的婚礼》D.《费德里奥》【答案】D6、腹痛常见病因病机A.寒凝B.热结C.气滞D.气虚E.食滞【答案】A7、法曲这一音乐形式最早出现在()时期。A.梁武帝B.隋文帝C.唐太宗D.隋炀帝【答案】B8、将曲调的某一部分重复,另一部分重新发展,这种手法叫()A.局部重复B.严格重复C.对比D.贯穿【答案】A9、不属于音乐课程性质主要体现的是()。A.人文性B.审美性C.体验性D.实践性【答案】C10、Presto的中文意思是()A.行板B.快板C.柔板D.急板【答案】D11、《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初中生每学年要能够演奏乐曲()首。A.2~3B.3~4C.4~5D.5~6【答案】A12、“在“创作”模块的教学中,程老师先让学生欣赏《舟山锣鼓》,并引导学生分析和归纳出其中的数列结构创作手法,然后,教师提供一个节奏动机,让学生运用该技法进行节奏创编”,该音乐活动是A.自由创作B.采风创作C.命题创作D.模仿创作【答案】D13、学校音乐教育首先要牢固地建立在()基础上,这是柯达伊教育思想的重要原则之一。A.优秀的教学方法B.好的师资C.民间音乐D.丰富的教材建设【答案】C14、在印度尼西亚的甘美兰音乐中,担任旋律的装饰、润色功能的乐器是()A.竹排箫B.排箫C.排鼓D.铜排锣【答案】D15、美国综合音乐感教学法中学生的主要角色是()A.观赏者B.参与者C.主导者D.宣传者【答案】C16、取材于敦煌壁画中的舞姿而创作的民族舞剧是()。A.《丝路花雨》B.《刘三姐》C.《金沙》D.《草原儿女》【答案】A17、教育社会学家托尔斯顿·胡森曾告诫人们:“不要把学校看成是一个教学工具,机器也代替不了教师。在有理由用机器代替教师的少数情况下,也必须把那种教学看成是反常的。”从他这段话中可以体会出教育过程的“核心问题”是()。A.教师与学校之间的相互作用B.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C.学生与学校之间的相互作用D.教学与学习之间的相互作用【答案】B18、音乐欣赏教学时,“不要用过多的讲解代替学生的听觉”,“不要用自己的理解代替学生的感觉。”该陈述体现的教学理论是()A.重视音乐体现的同一性B.重视音乐的实践C.重视音乐的技能训练D.重视音乐体验的独特性【答案】D19、音乐课上,老师带领大家欣赏了中国经典二胡曲《二泉映月》,并介绍了有关作曲家阿炳的生平以及作品的创作背景。在欣赏完此曲后,又紧接着聆听了外国作曲家维瓦尔第的小提琴协奏曲《春》,将两种不同的乐器进行了对比。这体现了《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的哪一基本理念?()A.彰显美育功能,提升审美情趣B.丰富课程选择,满足发展需求C.强调音乐实践,开发创作潜能D.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答案】D20、“音乐能力倾向是学习音乐的潜能,这种潜能是与生俱来的,是个体进行音乐学习的基础,它是遗传与早期经验结合的产物,受先天禀赋和后天环境的双重影响”。提出这个理论观点的音乐教育家是A.达尔克罗兹B.奥尔夫C.柯达伊D.埃德温?戈登【答案】D21、中医理论认为,“症”,“证“,“病”的含义不同,下列属于“症”的是A.燥邪伤肺B.痰热壅肺C.脘腹胀满D.寒凝心脉E.心火炽盛【答案】C22、著名古琴演奏家吴景略演奏的《潇湘水云》,曲谱最初见于()。A.《神奇秘谱》B.《五知斋琴曲》C.《弦索备考》D.《纳书楹曲谱》【答案】A23、“南洪北孔”中,“北孔”的代表作品是()。A.《牡丹亭》B.《浣纱记》C.《长生殿》D.《桃花扇》【答案】D24、创立“音乐会序曲”的是()。A.舒曼B.勃拉姆斯C.门德尔松D.肖邦【答案】C25、欧洲音乐流派中,开创并大量使用变化音记号进行“十二音列体系”创作的音乐家是()。A.贝尔格B.韦伯恩C.勋伯格D.柴科夫斯基【答案】C26、下列有关交响乐队的正确说法是()A.打击乐组处于交响乐队的核心地位B.铜管乐组具有明亮的音响,木管乐组富于色彩变化C.弦乐组处于乐队的从属地位D.铜管乐组富于色彩变化,木管乐组有明亮的音响【答案】B27、以“春天”这个主题,音乐教师让学生们欣赏了门德尔松的《春之歌》和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这体现了音乐比较中的()A.同类体裁不同作曲家的作品比较B.同类题材不同体裁乐曲的比较C.不同表演个性方面的比较D.不同风格的比较【答案】B28、哪一点不属于音乐教学导课的组织形式?()A.设疑导入、故事导入B.创境导入、温故导入C.故事导入、实验导入D.温故导人、机变导入【答案】C29、黄河大合唱中的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是()A.合唱B.男声独唱C.齐唱、轮唱D.对唱【答案】A30、“南洪北孔”中,“北孔”的代表作品是()。A.《牡丹亭》B.《浣纱记》C.《长生殿》D.《桃花扇》【答案】D31、“音乐课上,一名学生发出持续不断的吵闹声,张老师让他站在教室的角落里。十分钟后,他承诺不再吵闹,张老师让他回到了座位上,和大家一起上音乐课。”从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张老师采用的课堂行为管理方式是()。A.连续渐进B.正强化C.负强化D.塑造【答案】C32、针对音乐了解程度较浅的学生,理解音乐基本要素节拍,最适合的教学方式是()A.实践体验B.教师讲解C.学生做题D.相互讨论【答案】B33、贝多芬一生创作了九部交响曲,其中以“田园”作为标题的交响曲是()。A.《第三交响曲》B.《第五交响曲》C.《第六交响曲》D.《第九交响曲》【答案】C34、腼腆的小丽在本学期的音乐课中经常能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并且能够说出一些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体裁。教师在本学期的考评中给小丽以下评语:“小丽同学越来越主动参与音乐课堂活动,能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能够说出一些简单的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体裁,进步非常大。”这种评价方式是()。A.自评B.互评C.定量测评D.定性评价【答案】D35、下列由谷建芬创作的歌曲是()A.《大海啊,故乡》B.《歌声与微笑》C.《难忘今宵》D.《小草》【答案】B36、我国的教育体系自形成以来就一直受西方及苏联教育思想的影响,在音乐教学评价方面同样如此。虽然在较长时间的发展中经过不断地融合和改革,教育体系基本适应于我国的国情,但随着改革的深入、社会教育的发展,仍出现了一些不适应于现代教育理念的地方,因此我们又进行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音乐课程的评价也做出了相应的调整和改进下列不属于新型A.审美教育思想B.主体教育思想C.综合教育思想D.情感教育思想【答案】D37、在西方音乐史上被誉为“圆舞曲之王”的音乐家是()A.(老)约翰·施特劳斯B.舒伯特C.(小)约翰·施特劳斯D.肖邦【答案】C38、下列为回旋曲式结构的是()。A.A+B+AB.A+B+C+AC.A+A1+A2+A3D.A+B+A+C+A【答案】D39、交响诗《荒山之夜》是()的作品。A.穆索尔斯基B.柴科夫斯基C.巴拉基列夫D.格拉祖诺夫【答案】A40、在音乐教学中,教师通过形象生动的语言和各种直观的手段,使学生获得直观表象,唤起学生丰富的想象思维能力、音乐感知能力、观察能力和认识理解能力,并达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这段文字表明了哪一种音乐教学原则?()A.教育性原则B.实践性原则C.形象性原则D.情感性原则【答案】C41、下列人物中,在音乐、绘画、书法等多个领域均有造诣的是()。A.李叔同B.赵元任C.沈心工D.聂耳【答案】A42、()是一种带有共鸣器的木琴。它发音宽厚,余音较长,琴板下面都有用各种果壳、空心干葫芦或罐头盒、长方形木盒等做的共鸣体,演奏时声音由琴板传到共鸣体上,产生出一种特殊的共鸣效果。A.马林巴B.竖琴C.姆比拉D.音条琴【答案】C43、创立“音乐会序曲”的是()。A.舒曼B.勃拉姆斯C.门德尔松D.肖邦【答案】C44、在欣赏广东中山咸水歌《对花》的时候,下列哪个活动体现了老师关注模仿手段在教学中的运用()A.学生跟着录音演唱B.学生在视唱完歌谱后昕演唱录音C.边听音乐边用固定的节奏型为歌曲伴奏D.边听歌曲边划分乐句【答案】A45、管弦乐前奏曲《牧神午后》是法国作曲家()的作品。A.拉威尔B.德彪西C.比才D.柏辽兹【答案】B46、黄老师在指导学生分析了起承转合的发展结构后,要求学生根据个人的生活体验运用起承转合的手法,自由写作音乐片段,上述教学行为体现了《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的哪个基本理念()A.弘扬民族音乐B.重视音乐实践C.面向全体学生D.理解多元文化【答案】B47、借蜜蜂过江的意境比喻“小”民族敢于搏斗“大”风浪的音乐出自下列哪部作品()A.瞿小松《MongDong》B.刘媛《土楼回响》C.朱践耳《纳西一奇》D.郭文景《御风万里》【答案】C48、学校教育中,合奏、重奏等音乐活动最主要的价值是()A.个性发展B.合作交流C.创造性培养D.技能训练【答案】B49、体现了检验学生阶段性学习的评价方式是()A.终结性评价B.阶段性评价C.形成性评价D.结果性评价【答案】C50、爵士乐起源于哪个国家?()A.巴西B.肯尼亚C.美国D.印度【答案】C51、把“一切事物都应该尽量地放到感官的面前”作为教师的一则“金科玉律”,是哪个教育家的言论?()A.夸美纽斯B.蒙台梭利C.杜威D.奥尔夫【答案】A52、()是在相和歌音调的基础上,吸收民间音乐“吴歌”“西曲”发展起来的。A.鼓吹乐B.相和大曲C.清商乐D.清宫调【答案】C53、下列哪首作品是福建南音的代表作()A.《八骏马》B.《步步高》C.《雨打芭蕉》D.《行街》【答案】A54、管弦乐曲《红旗颂》的引子中采用了歌曲()的音调为素材。A.《国际歌》B.《旗正飘飘》C.《太阳出来了》D.《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答案】D55、()是亨德尔除歌剧之外最重要的创作领域。A.协奏曲B.受难乐C.交响曲D.清唱剧【答案】D56、格里格是()音乐家。A.挪威B.英国C.捷克D.奥地利【答案】A57、教师进行音乐教学设计时首先要考虑()A.教学目标、教材内容B.教学目标、学生特色C.学生特色、教材内容D.教材内容、教学策略【答案】A58、音乐课程的四个教学领域是()A.感受与欣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B.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C.感受与鉴赏、表现、创作、音乐与相关文化D.感受与鉴赏、表现、创作、音乐与姊妹艺术【答案】A59、在我国,戏曲以()来划分声部。A.音色B.音域C.角色D.行当【答案】D60、浪漫主义标题交响曲的创立者是()。A.李斯特B.舒伯特C.柏辽兹D.勃拉姆斯【答案】C大题(共10题)一、案例:一位学生写给音乐老师的信:“老师,请您看看我一个十分平常的我,平常的相貌,平常的成绩,可是我真的很喜欢上音乐课。每当您走进音乐教室,站在音乐学得好的同学身旁,热情地问这问那时,我只能怯怯地望着您的背影,美慕地看着这些同学;课堂上发言时,被您叫起来的总是他们,而我心里很紧张,不敢举手,只能默地想着已经准备了好久的答案。老师,也请您看看我,注意到我的存在吧,我真的很喜欢音乐!”问题: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基本理念,对上面案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7分),并简述你的观点(8分)。【答案】本题考查的是音乐课的授课过程。《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了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2)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3)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4)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5)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分析此题时要从教学过程是否符合这个标准进行分析。二、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课程的名称】《艺术歌曲的成熟——舒伯特的歌曲》【教学对象】高一年级学生【教学内容】鉴赏《魔王》【主要目标】聆听《魔王》,感受与分析歌曲的音乐情绪和形象,了解艺术歌曲的特征。【教学过程】(前略)展开阶段:新课教学学生阅读了解德奥浪漫主义乐派,舒伯特及其音乐创作。欣赏《魔王》(1)学生阅读材料并讨论以下问题:①歌词是谁的诗作?②表达什么内容?有几个人物?③什么乐器伴奏?【答案】本题考查的是高中音乐鉴赏课教学过程的分析。《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指出了高中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2)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3)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4)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三、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基本理念,对教学设计展开阶段的优点和问题进行评析(7分),并针对问题提出改进建议。(8分)[音乐名称]《大海和辛巴德的船》(选自交响组曲《天方夜谭》)【答案】四、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本理念,对下面教学设计中的新课教学阶段进行评析。(15分)【课程名称】《校园风》【教学对象】八年级学生【教学内容】舞蹈编创【主要目标】运用舞蹈作品的几种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法进行舞蹈编创。【教学过程片段】1.欣赏舞蹈作品《绿》。(1)师问:这个片段你联想到了什么?主要运用哪个部分表现的?生答:(略)(2)教师小结:大自然万物复苏的景象(植物);主要运用脚部动作来模拟。2.欣赏舞蹈小品《小鸡狂想曲》(1)师问:表现的是什么形象?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生答:小鸡(动物);小鸡特有的形象特征,演员夸张的表演。【答案】本题考查的是对欣赏以及综合创编课的教学过程的分析。《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2)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3)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4)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5)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分析此题时,要从教学过程是否符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进行分析。五、阅读案例,并回答问题。案例:初三(1)班音乐课上,李老师在进行歌曲《丹顶鹤的故事》教学。老师在给学生听了朱哲琴的演唱录音后,问:“歌曲蕴含着怎样的情感?”全班鸦雀无声,没有人回答。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他边范唱,边分析歌词,同时在黑板上依次板书关键词:小河、芦苇坡、白云落泪、风儿诉说。刚写到这里,突然有一个男生指着学习委员刘白云说:“这不是说你吗?干吗哭啊?”全班哄堂大笑。老师瞪着学生说:“该回答的不回答,不该回答乱回答!我希望同学们不要学习他的言行。”问题: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本理念,分析李老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7分),并针对问题提出改进建议。(8分)【答案】本题考查的是音乐教学活动及音乐课程标准。《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课程基本理念为:(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2)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3)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4)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5)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六、放学时,林老师经过音乐教室,听到里面传来了琴声与歌声。但此时并非音乐教室开放的时间,于是他走了进去,发现是几个音乐特长生看到音乐教室门没锁就溜进去了,林老师感到他们是因为对音乐的喜爱才这样做,就决定给他们一把钥匙允许他们放学后在音乐教室练习。但慢慢来玩的人越来越多,以至于一些乐器和教学设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接下来该怎么办?林老师陷入了沉思......问题:根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基本理念,分析林老师教学中的优点与不足之处(7分),并针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建议(8分)。【答案】首先,要判断它是一个好的案例还是一个有问题的案例,那么就需要我们有一个评判的标准,即《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中基本理念的内容:(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2)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3)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4)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我们要依据这些理念来判断:案例内容是否是合理的?好的部分有哪些,不好的部分有哪些?并说明违背了教学论中的哪个知识点。其次,对于优点我们要发扬光大,对于问题我们要正确解决,将正确的做法写在论证内容的后面。七、根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本理念,对教学设计中的展开阶段进行分析点评。【课题名称】《丰收时节》【教学对象】七年级学生【教学内容】欣赏《丰收时节》及综合创编【主要目标】1.学习维吾尔族基本舞蹈动作,感受“赛乃姆”节奏。2.通过欣赏、创编、表演等实践活动,围绕“丰收时节”主题,尝试创作和表演,体会舞台表现的综合性特征。(其他目标略)【学时】1【教学过程片段】一、导入阶段(略)二、展开阶段:新课教学1.作品赏析——天山脚下的《丰收时节》【答案】该课例是一个相对丰富的案例,但也有部分内容需要更加合理的设计。优点:(1)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模仿维吾尔族舞蹈,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当中,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了“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的音乐课程基本理念。(2)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每一步都与学生进行交流,时刻带领学生参与课堂,进行舞蹈动作表现;同时,在课堂中,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创编活动,学生可以用自己的方式表现作品,体现了“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的音乐课程基本理念。(3)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我国维吾尔族舞蹈动作进行细致地示范与讲解,同时在舞蹈练习过程中,请学生模仿“摘葡萄”的动作,学习舞蹈的同时,传达维吾尔族的风土人情,体现了“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的音乐课程基本理念。缺点:(1)欣赏环节:老师在授课过程中既要带领学生欣赏乐曲,又要带领学生进行创编活动,但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以舞蹈动作教授为主,将音乐与姊妹艺术结合在一起,虽然体现了“学科综合”,但在“突出音乐特点”上有所缺失,没有带领学生更好地聆听与欣赏乐曲,这种做法违背了“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的音乐课程基本理念。(2)创编环节:该老师在音乐课堂中,虽然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参与课堂表现,但是在课堂当中并没有给学生太多的时间来练习舞蹈动作,没有关注到学生的个性发展,不符合“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的音乐课程基本理念。八、将下面谱例中的乐节发展成一个完成的乐段。要求:(1)必须运用模进和重复两种发展手法。(6分)(2)乐段由同头换尾的两个乐句构成。(4分)【答案】(1)本题涉及内容是通过所给谱例进行二次创作,首先题目中要认知模进亦称移位。这一手法即是将歌曲的主题旋律或其他乐句的旋律再或他们的乐节,乐汇等作重复出现时每一次的的高度都不相同者谓之。模进通常有:1、上行模进或下行模进(模进的方向),二度模进或三度、四度、五度模进等等(模进的音程关系)。2、首调模进(模进仅限于一个调性的范围内)或转调模进(模进是从原有的调转到另一个新调)。而重复则是完全进行乐曲旋律的重复,进而进行答题。(2)本题涉及的是和第一题相同的内容,在创作手法上有所改动,所谓同头换尾是乐句前半段保持不变,在后半段进行变化。从而进行题目作答。九、依照《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的基本理念,分析下面的教学过程,提炼出教学目标并进行点评。?【课题名称】民族舞韵吐芬芳,圆满和谐映华夏?【授课年级】高中二年级?【教学内容】民族舞剧《小刀会》之花香鼓舞?【教学目标】略?【教学重点与难点】体验中国古典舞的基本要态,感悟身韵的核心价值和审美特征;感悟以中国古典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