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第四期防雷技术业务考试试卷0_第1页
2013年第四期防雷技术业务考试试卷0_第2页
2013年第四期防雷技术业务考试试卷0_第3页
2013年第四期防雷技术业务考试试卷0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位:姓名:2013年第四期防雷技术业务培训考试试卷题号得分一二三合计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40分)1.除设计要求外,兼做引下线的承力钢结构构件、混凝土梁、柱内钢筋与钢筋的连接,应采用土建施工的绑扎法或螺丝扣的机械连接,严禁热加工连接。2.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当采取间接静电接地时,其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MΩ。3.敷设在土壤中的接地体与混凝土基础中的钢材相连接时,宜采用铜材或不锈钢材料。4.防雷装置是用于减少闪击击于建(构)筑物上或建(构)筑物附近造成的物质性损害和人身伤亡,由外部防雷装置和内部防雷装置组成。5.自然接地体底板钢筋敷设完成,应按设计要求做接地施工,应经检查确认并做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后再支模或浇捣混凝土。6.闪电感应是闪电放电时,在附近导体上产生的雷电静电感应和雷电电磁感应,它可能使金属部件之间产生火花放电。7.明敷的专用引下线应分段固定,并应以最短路径敷设到接地体,敷设应平正顺直、无急弯。焊接固定的焊缝应饱满无遗漏,螺栓固定应有防松零件,焊接部分的防腐应完整。8.在非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固定的线槽(盒)、桥架或金属管与建筑物内的等电位连接带作电气连接,连接处的过渡电阻不应大于0.24Ω。9.在通信塔或其他高耸金属构架起接闪作用的金属物上敷设电气线路时,线路应采用直埋于土壤中的铠装电缆或穿金属管敷设的导线。电缆的金属护层或金属管应两端接地,埋入土壤中的长度不应小于10m。10.《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QX/T110-2009)适用于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防雷装置及防静电接地装置的检测。11.各类防雷建筑物应设防直击雷的外部防雷装置,并应采取防闪电电涌侵入的措施。12.第一类防雷建筑物中长金属物的弯头、阀门、法兰盘等连接处的过渡电阻不应大于0.03Ω;连在额定值为16A的断路器线路中,同时触及的外露可导电部分和装置外可导电部分之间的电阻不应大于0.24Ω;等电位连接带与连接范围内的金属管道等金属体末端之间的直流过渡电阻值不应大于3Ω。13.在危化场所直径大于或等于2.5m或容积大于或等于50m³的装置静电接地点的间距应不大于30m,且不少于两处。14.高层建筑物的接闪器应采取明敷方法。在多雷区,宜在屋面拐角处安装短接闪杆拦截雷闪。15.相对密度>0.75为重于空气的气体。16.第一类防雷建筑物室外低压配电线路应全线采用电缆直接埋地敷设,在入户处应将电缆的金属外皮、钢管接到等电位连接带或防闪电感应的接地装置上。17.第二类防雷建筑物专设引下线不应少于2根,并应沿建筑物四周和内庭院四周均匀对称布置,其间距沿周长计算不宜大于18m。18.第二类防雷建筑物在电气接地装置与防雷接地装置共用或相连的情况下,应在低压电源线路引入的总配电箱、配电柜处装设Ⅰ级试验的电涌保护器。电涌保护器的电压保护水平值应小于或等于2.5kV。每一保护模式的冲击电流值,当无法确定时应取等于或大于12.5kA。2、判断题:正确(√)错误(×)(每题2分计30分)1.在建筑物外人员可经过或停留的引下线与接地体连接处3m范围内,应铺设5cm厚的砾石层使地面电阻率不小于50kΩm。(X)2.QX/T110-2009规定应检查生产场所的工艺装置(操作台、传送带、塔、容器、换热器、过滤器、盛装溶剂或粉料的容器等)设备等金属外壳的静电接地状况,测试其与接地装置的电气连接。(√)3.电子系统不应设独立的接地装置。(√)4.当设计无要求时,接地装置顶面埋设深度不应小于0.5m。(√)5.可以使用具有放射性的接闪器。(X)(X)6.接地装置隐蔽应经检查验收后再覆土回填。7.同一接地网连接的各相邻设备连接线的电气连接处直流过渡电阻不应大于0.2Ω。(√)8.在电子信号网络中安装的第一级电涌保护器应安装在建筑物入户处的配线架上,当传输电缆直接接至被保护设备的接口时,宜安装在设备接口上。(√)9.明敷在建筑物上的接闪器,应在接地装置和引下线施工完成后再安装,并应与引下线电气连接。(√)10.不同回路、不同电压等级的交流和直流电线,不应穿于同一金属管中,同一交流回路的电线应穿于同一金属管中,管内电线可以有接头。(X)11.滚球法适用于任何场合。(√)12.地下或半地下易燃液体泵房属第二类防雷建筑物。(X)13.原始记录有误需更正时,应在需修改的记录上划=,在其上方填上正确的记录,并签上更正人姓名或盖上印鉴。(√)14.外露引下线,其距地面1.7m以下的导体用耐1.2/50μs冲击电压100kV的绝缘层隔离,或用至少3mm厚的交联聚乙烯层隔离。(X)15.接闪杆的接闪端宜做成半球状,其弯曲半径为4.8mm至12.7mm。(√)三、选择题(每题2分,计30分)1.《建筑物防雷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GB50601—2010)自(C)起施行。A2010年7月15日B2011年1月1日2.(A)是易爆炸性粉尘。C2011年2月1日A镁、铝、铝青铜等粉尘B焦炭、铁、锌、钛等粉尘C木质、米糠、硫磺等粉尘D石墨、炭黑等粉尘3.《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QX/T110-2009)于(C)实施。A2009年6月7日C2009年11月1日B2009年10月1日D2009年12月1日4.人工接地体与建筑物外墙或基础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宜小于(B)m。A、0.5B、1C、2D、35.粮棉堆场的避雷针滚球半径按(D)计算。A30mB45mC60mD100m6.第一类防闪电感应时,金属屋面周边或钢筋混凝土屋面,引下线间隔(C)。A12mB18mC、18-24mD25m7.建筑物外的引下线敷设在人员可停留或经过的区域时,外露引下线在高2.7m以下部分穿不小于3mm厚的交联聚乙烯管,该管应能耐受(B)冲击电压(1.2/50μs波形)。A、50kVB、100kVC、150kVD、200kV8.第二类的钢质封闭气罐,引下线间距(D)。A12mB18mC25mD小于30m9.有外部防雷装置的建筑物和有电气联系的建筑物内总配电柜上安装的电涌保护器冲击电流应不小于(A),电压保护水平应不大于(A)。A12.5kA(10/350μs),2.5kVC20kA(10/350μs),2.5kVB40kA(8/20μs),2.5kVD60kA(8/20μs),2.5kV10.建筑物等电位连接干线与接地装置应有不少于(B)的直接连接。A、1处B、2处C、3处D、4处11.第二类防雷建筑物每根引下线所连接的钢筋表面积总和应符合(D)表达式的要求。AS≥1.24kc2BS≥1.89kc2CS≥2.89kc2DS≥4.24kc212.独立接闪杆、架空接闪线(网)独立接地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宜大于()Ω。在土壤电阻率高的地区,可适当增大冲击接地电阻,但在3000Ω.m以下地区,不宜大于(B)Ω。A10,20B、10,30C、20,30D、30,4013.网形结构等电位连接网的周边宜每隔(C)与建筑物内的钢筋或钢结构连接一次。。A3m14.高于60m的第二类建筑物,其上部占高度(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