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奥米勒斯城看似是一个美丽的海滨城市,一个幸福的城市,然而这繁华美丽的背后却承载着一个无辜孩子无法承受的痛苦,是他的苦难换来了奥米勒斯城的美丽与幸福。可是为什么明知道有这样一个受苦的孩子,而有的人却无视这个孩子,有的人宁愿离开奥米勒斯城,却不能解救这个无辜的孩子?其原因就要追溯到当时美国的时代背景,是政治、经济的改变影响了人们的信仰与追求,传统的价值观念已被舍弃,而以物质的满足为主的价值体系迎合了当时的社会发展。关键词:奥米勒斯政治经济信仰《从奥米勒斯城出走的人》是优秀作家厄秀拉勒魁恩的著名短篇小说。这篇文章描述了一个讽喻故事,故事包括奥米勒斯城市民的夏日狂欢、地窖中受苦的无辜孩子和市民们对他的不同态度这三部分。讽喻在文学领域中具有象征意义,是通过故事而不是以直接的表现手法传达意义。我们要根据当时美国的政治、经济和信仰状况从以下三个角度:社会消费享乐的疯狂,现代社会制度的混乱,以及人们信仰丧失的绝望解读这篇故事。一、 社会消费享乐的疯狂十九世纪末的美国已经产生了现代意义上的消费观念,进入了消费社会。由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展,世界资本主义都得到快速发展。当时的美国经历了内战,政治上得到统一,并且进行了政治和经济方面的一系列改革,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美国在经济上用机器化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提高,创造了日益丰富的社会物质财富。而且机器生产改变了人们的劳动观念,生产效率的提高,使人们工作后的休闲时间大大增加。到了二战战后时期,美国实行的经济干预政策,大力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所以当时的美国人对美国的经济形势及未来的发展前景持有乐观态度,人们更加注重消费享乐,就如同《从奥米勒斯城出走的人》中开场对夏日狂欢节的描述,大人们整装游行,他们敲鼓、跳舞、歌唱、边走边聊,如同舞会;男孩儿和女孩儿们在城北绿地”的水草地上举行赛马比赛,在奥米勒斯有一切欢乐的事,一切都是那么的幸福,快乐。这些都能看出美国当时的社会状态,工作时间的缩短,休闲娱乐的增加,人们无所顾忌地自由消费享乐。但物质的满足和幸福的获得总是需要代价的,这繁华景象的代价就是一个无辜孩子的苦难,在城市里的一座私人住宅的地窖中,关着一个分不清性别的孩子,我们只能用营养不良、瘦骨嶙峋甚至低能儿来形容"它”。城市中的每个市民都知道"它”在那里,大多数年轻人会去看■"它”,但他们回来后的反应不一:有的人会流泪,但最终会接受,因为是这个孩子的痛苦换来了奥米勒斯城市民的幸福;有的人会连夜离开奥米勒斯城,他们无法改变,却又不忍享受这悲惨的幸福。从这可以看出囚禁于地窖中的孩子就象征着当时美国这种消费模式的代价,市民们享受着这种恣意的消费,追求着自由的物质生活,所以他们不会释放这个孩子,就代表着他们不会放弃这种享乐主义的生活方式,将继续沉迷于消费享乐的疯狂中。用1979年卡特总统的著名演讲中的一句话来说就是:“在我们这个曾经是为辛勤工作、重视家庭和关系紧密的社区以及对上帝的信仰这样的东西自豪的国家里,有太多的人现在是崇拜自我放纵和消费。”二、 现代社会制度的混乱美国人科迪维拉在《国家的性格》中讲述了以下观点:"一个国家的国民精神、公共性格及日常生活的样式和一个国家的制度紧密相关,并且有什么样的政治制度,就会有什么样的国民精神和生活方式。”由于当时资本主义的发展,美国需要大量免费劳动力,因此当时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到处抢占殖民地,掠夺劳动力,其中掠夺最严重的就是非洲黑奴,美国种植园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黑奴劳动力。而当南北战争的时候,为了战争的胜利,需要瓦解南方的经济基础,增加北方的兵员,所以林肯总统实行解放黑奴的政策,这项政策并不是为全部的美国人所接受,尤其是对一些种植园主,种植园的发展需要充足的劳动力,解放黑奴,意味着失去了劳动力,创造的财富就会减少,所以当时内战中的美国社会制度是极为混乱的。通过读这个故事,可以看出奥米勒斯城就象征着内战前的美国小城,那个无辜的孩子象征着内战中的黑奴,要保持奥米勒斯城的快乐、幸福,永远囚禁那个无辜的孩子,就相当于要保持美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就要继续奴役黑人。之后的美国经历了内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又爆发了越南战争,连续不断的战争给美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经济状况不断下滑,人民生活日益艰巨,社会制度混乱加剧,所以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期到七十年代初期,美国爆发了青年反战运动,他们利用各种方式表达对战争的反抗和对政府制度的不满。奥米勒斯城就是战争时期人们理想中的城市,他们对幸福的渴望,对自由的渴望,也象征着当时美国人的反战思想。三、 人们道德信仰的丧失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威廉詹姆斯的实用主义登上了美国的历史舞台,在美国产生了深远影响,开创了真正的美国哲学。威廉詹姆斯认为:"有用就是真理,就是道德。”他主张以行为最终的结果评判善恶,只要满足人的要求就是善。所以在奥米勒斯城中全城市民的幸福、快乐可以以那个无辜孩子作为交换,因为这样的代价是满足实用主义的,就算有的人不忍心这样残酷地对待那个孩子,但一想到这个孩子就算被释放出去,他也感受不到任何的不同,不会觉得幸福,或许还会对环境突然的改变而感到不适应,想到这些,他们就会想到,就这样吧,对他好,对我们也好。如同社会学家帕森斯针对美国青年的描述:“从美国现有的价值体系来看,青年人不得不对社会的总体状况给予一种相对的支持,因为这是一种制度化的情况。”被囚禁的孩子是整个城市市民都默认的,这就是社会的总体状况,个人是不能违背社会的,所以是无法改变这种状况的。为了全城人民美好的物质生活,他们选择背弃道德和信仰。作者厄秀拉勒魁恩是不赞同这种观点的,从威廉詹姆斯的观点出发,作者创造了奥米勒斯这样完美的城市,用一个孩子的苦难换取全城人民的快乐,但最终有人敢于反抗这残酷的现实,那些看完孩子之后出走的市民就是最有力的证明,他们虽然无力改变这固有的社会现状,但不能理所当然地享受,他们有自己的坚持和底线。这部分人就代表着作者的观点,即使那个孩子被释放后无法感受幸福与自由,我们也不能剥夺他拥有的权利。美国一直以来都强调自由,自由是美国国家的象征和民族身份认同的标志,在所有美国人的价值观中,自由是最重要的,而任何人都拥有享受自由的权利。四、 结语从时代背景看《从奥米勒斯城出走的人》,能看出经济的快速发展,财富的增加,导致人们过分追求物质生活和精神快感,而忽视道德与信仰;而后美国受长久以来的战争影响,致使社会制度不稳定,律法缺失,造成司法虚无主义;而在政治引导下的文化悖论,让人迷失了自己,放弃了原有的信仰与追求。但即使这样,仍有一部分人保持自己的道德与信仰,这部分人会开创崭新的社会局面。[摘要]《从奥米勒斯城出走的人》是一部讽喻小说,解读小说的象征意义是学习这篇小说的重点。本文分别从政治、文化、宗教三个视角来解析这篇小说的象征意义,剖析了当时社会现状在这部小说中的映射迹象。[关键词]《从奥米勒斯城出走的人》;象征意义;解读;视角一、引言《从奥米勒斯城出走的人》(以下简称《奥》)是美国科幻小说家乌尔苏拉.勒.格温(UrsulaLeGuin)的一部讽喻小说,它向读者展现了发生在奥米勒斯城的三个画面:“夏庆节”狂欢的市民;囚禁在漆黑地下室里悲惨的孩子;无法目睹孩子痛苦而离城出走的市民。这三个画面彼此独立而又相互关联,构成了这部小说的三个核心故事。讽喻(Allegory)在文学领域是一种具有象征意义的故事,它不用直接的表现手法,而是假借这种故事来传达意义。讽喻中的人物往往没有独特的个性,而是一些道德品质和其它抽象概念的化身。其定义为:asymbolicstorythatservesasadisguisedrepresentationformeaningotherthanthoseindicatedonthesurface.Thecharactersinanallegoryoftenhavenoindividualpersonality,butareembodimentsofmoralqualitiesandotherabstractions[1、象征手法在讽喻作品中不可或缺。象征的运用给文学作品添上了一层神秘面纱,给读者无限想象的空间,使作品的解读产生多种可能性。讽喻作品中的象征手法之具有的神秘感和艺术魅力在于所有的解读和可能性都没有被绝对的指出。同样,不论是小说读者还是英语学习者,《奥》这部小说的理解难点就在于如何来理解该故事的寓意,或者说象征意义。笔者认为,弄清这篇小说的象征含义要结合美国当时的社会现状,下面将从美国社会当时的政治、文化和宗教三个视角来透析这部小说的象征意义。二、三种解读视角《奥》这部小说于1973年发表在“NewDirections3”,其创作背景是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到70年代初的美国,此时的美国正值风云变幻的年代,很多美国历史大事件都发生在这一时期。1、 政治视角青年反战运动: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到70年代初,美国发动了越南战争,尽管美国最终取得了胜利,但美国人民饱受战争之苦,引起了美国国内声势浩大的反战运动。这场和平反战运动持续的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影响之深远,在美国历史上都是前所未有的。从1965年到1967年渐具规模,不断发展,手段日趋激进,并逐渐拓展到政治领域,直到1975年越战彻底结束,反战运动才走向终结。整整10年,和平反战运动从校园反叛、街头抗议到非暴力反抗。《奥》中有多处可以看到这场反战运动的投影,如小说第一个场景中作者谈到奥米勒斯人对幸福生活的理解:"快乐幸福的基础是能分辨什么是生活必需之物,什么是既不必需又无危害之物,以及什么是有害之物……既然我们已经排除了教士,我们也理应排除武士。建筑在争斗拼杀成功之上的欢乐不是正当的欢乐。那种欢乐是要不得的,是可怕的,也是不值的。使奥米勒斯人心中充满欢乐和自豪的是一种巨大无边的满足感,是一种巨大的胜利的喜悦,但这胜利不是指击败外敌的胜利,而是指自己心灵上与一切美好心灵以及光辉灿烂的自然世界产生共鸣的胜利。他们所庆祝的胜利是人生的胜利。”在这段文字里,作者很明显的表达了一种反战的思想,奥米勒斯城里没有士兵,靠战争胜利取得的欢乐(很显然指的是美越战争中美国战胜越南)不是真正的欢乐。小说的第三个场景描写那些因目睹孩子痛苦而无法忍受继续生活在奥米勒斯的人,尤其是年轻人(因为反战运动主要以年轻人为主)出走的画面。这些人究竟走往何处去?作者也不清楚,因此只能让他们消失在黑暗中,darkness一词恰好说明了他们去往目的地的模糊性。但是文中还是指出:“每个人都是单独的向西或向北一直往前走”,为什么向西和向北?有些人认为,美国西部和北部相对南部而言,在早期的奴隶解救运动中解放的更彻底,美国的西部大开发也使得其交南部更文明发达。以上细节都表明,该小说显示出较浓的反战思想,这正是当时的青年反战运动在这部小说中的投影。当然,除此以外,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的美国政治方面还有以马丁路德金为代表的主权运动和女权运动,这些运动关注社会的底层大众。2、 文化视角反文化运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后期到七十年代初,美国发生了一场以青年为主体的反文化运动,推行一种与主流文化相背离的生活方式。反文化运动不仅仅只是在看得见的领域影响人们的穿衣打扮,毒品使用,音乐风格,更深层次的影响着美国人的价值观,家庭观和生活方式。谈到“反文化(Counter-culture)”一词,我们自然联想起美国六十年代的摇滚乐、吸毒、同性恋、堕胎等荒诞怪异的嬉皮文化。许多年轻人穿着奇装异服,色彩鲜艳的衣着或不寻常的衣饰。留长发,蓄长须,穿超短裙,吸毒品,听爵士乐,跳摇摆舞,同性恋,群居村等极端行为反抗社会,抗拒传统。由于许多嬉皮士在他们的头发里带花或向行人分花,因此他们也有"花童”的外号。在奥米勒斯城这样一个乌托邦的社会里,却允许毒品的存在:城区的街道上也可以闻到一种称作"德鲁斯”的麻醉药品散发出的清淡而沁人心脾的香味。服了这种毒品后人会产生一种幻觉,变得头脑灵活,四肢轻便,而且这不是一种会使人上瘾的麻醉毒品。这与嬉皮士倡导的“毒品文化”是相吻合的,嬉皮士追求一种毒品带来的“玄想”(Mysticism,areligiouspracticeinwhichpeoplesearchfortruth,knowledge,andclosenesstoGodthroughmeditationandprayer.)允许吸毒但是又不会给这个乌托邦式的社会带来罪恶。另外,嬉皮士认为精神比物质更重要的思想在小说中也有一定的反映。3、宗教视角囚禁在漆黑地窖里的孩子究竟象征着什么?例如,囚禁于漆黑地窖下的孩子的象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亳州交控商业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招聘考试真题2024
- 城市改造实践报告
- 综合解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光现象《光的反射》单元测评试卷(含答案详解)
- 考点解析-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6章质量与密度-质量单元测评试卷(含答案详解)
- 昭通市注册环保工程师考试模拟题库及答案:(大气污染防治专业案例)(2025年)
- 达标测试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4章光现象-光的色散专题训练练习题
- 考点解析-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透镜及其应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专题测试试题(含答案解析)
- 注册环保工程师考试(大气污染防治专业案例)全真模拟题库及答案(2025年淮安)
- 重难点解析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透镜及其应用-透镜专项攻克试卷(含答案详解)
- 解析卷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6章质量与密度-密度定向测试试题(含答案及解析)
- 大学军事理论课教程第三章军事思想第一节军事思想概述
- 电商合伙人协议合同范本
- 流化床粉尘分级机持料量的控制
- 园艺设施的规划设计与建设
- 尿素水解器的检修标准
- 译林版二年级上册Project1-教案
- 志愿者志愿服务与志愿精神
- 龟虽寿课件-曹操
- 课题开题报告-教学设计教案
- 生活中的地理常识课件
-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完整版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