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安全知识测试全套参考试题及其答案_第1页
大学生安全知识测试全套参考试题及其答案_第2页
大学生安全知识测试全套参考试题及其答案_第3页
大学生安全知识测试全套参考试题及其答案_第4页
大学生安全知识测试全套参考试题及其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8/8大学生安全知识测试全套参考试题及其答案《大学生安全知识》测试卷参考答案(一)

一、不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B

2、A

3、D

4、ABCDEF

5、ABCDEFG

6、AB

7、ABC

8、A

9、ABCDEF

10、ABCDEF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初期

2、绝密机密秘密

3、有警必接有难必帮有险必救有求必应联运服务

4、人员保障物质保障制度保障

5、有警必接有难必帮有险必救有求必应

6、集会游行静坐要求抗议支持声援

7、切忌显阔入乡随俗熟悉环境警惕慎行寻求帮助

8、警察学校学生会中国驻该国大使馆

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心理调适:就是按照心理健康的标准,针对自己的心理形态,特别是存在心理(精神)障碍的人,积极进行调节和矫正,使自己始终保持健康的心理。

2、自律警示:是从反面列举个别同学因不能自律而危害社会,侵害他人权益,违法犯罪,最终受到处理的案例,以警示其他同学。

3、所谓高校“110”,是指学校保卫工作为实现快速反应,制止违法犯罪,加强防控工作,开展应急救助,为师生员工提供特别服务的防控、报警、服务工作体系及设立的特别服务电话。

4、紧急避险: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行为。

5、所谓“不得已的行为”,是指没有其他可以避免或者减轻损害的行为可供选择,为了避免危险又不得不采取的行动。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35分)

㈠预防传染病是学校甚至是全社会的事,必须进行综合预防。就大学生本身讲,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培养良好的公共卫生习惯。一是不随地吐痰,不随手丢弃杂物,自觉将打喷嚏、咳嗽和清鼻涕后的手纸放入垃圾箱;二是要维护宿舍卫生,地上不乱倒脏水,经常开窗通风;三是要维护餐厅卫生,不乱倒剩饭、剩菜;四是到公共场所注意戴口罩等。

2、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一是大小便前后、清鼻涕后、吃东西或吃饭前、点钱后、图书阅读后、计算机上机后等都要及时洗手。二是不要喝生水,不吃不洁饭菜,不吃霉烂变质的食物,不到路边摊点餐饮,不吸烟,不酗酒。多喝开水,经常锻炼身体,以增强免疫力。

㈡1、购买脏物是一种违法犯罪行为。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条规定:“明知是犯罪所得的赃物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或者代为销售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2、购买赃物,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在客观上都是替不法分子销赃,也助长了其继续犯罪危害社会。

3、购买赃物,一旦发现就要受到刑事处罚,所购赃物全部没收,不但法律上受到处罚,经济上也将受到损失。

㈢1、对拟购的物品认真核查相关情况并索要发票。一是要弄清物品的来历。如查对发票、

生产许可证、厂家证明等。二是购买转卖物品,要弄清转卖人或者介绍人的身份(查看身份证等)。三是购买自行车一类的交通工具,要核对购车发票或车牌、执照和钢印是否相符等。

2、如需购旧自行车、手机、计算机等物品时,应到政府规定的旧货交易拍卖市场购买,虽然要交一定的管理费用,价格贵一些,手续相对麻烦些,但可以避免上当受骗。赃物是违法犯罪分子的非法所得,往往是以低价尽快出手,如果是总想占便宜,就难免上当或违法。

㈣1、旅途中安全系数相对较小,发生问题的可能性相对增大。

2、问题的突发生较多,问题的可预见性较少。

3、发生问题往往客观因素较多,主观因素较少。

㈤1、要始终树立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

2、要掌握、遵守有关国家安全的法规。

3、始终保持警惕,提高鉴别力。

4、要坚持自爱,克服见利忘法的行为。

5、积极配合国家安全机关的工作。

㈥1、增强忧患意识,认识预防和应对突发事件的长期性。

2、做好必要的防范工作。主要应做好以下几点:⑴加强政治学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⑵按照规定做好各项防范工作。⑶加强信息反馈。

3、理智处置突发事件。主要应掌握以下几点:⑴以理智的心态应对突发事件。⑵树立全局观念。⑶积极做好应对工作。

㈦形成突发事件的原因是复杂的,导致每次突发事件发生的具体原因是各式各样的,但是,就其形成突发事件的根本原因,以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⑴突发事件都是由渐变到突变演进的。

⑵突发事件总是由导火线引发的。

⑶突发事件容易引发学潮。

⑷突发事件往往是敌对势力渗透、破坏的契机。

《大学生安全知识》测试卷参考答案(二)

一、不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A

2、ABCD

3、ABCD

4、ABCDE

5、D

6、ABCDEF

7、ABC

8、ABCDEFG

9、ABD

10、ABC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危险威胁事故思维认识

2、避免危险消除威胁防止事故

3、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知识贫乏自我安全保护能力弱处理问题的思想观念错误社会公德组织纪律法律意识淡薄

4、暴力式性侵害胁迫式性侵害诈骗式性侵害社交式性侵害流氓滋扰式性侵害

5、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

6、“顺手牵羊式”趁虚而入撬门扭锁翻窗入室金钩“钓鱼”偷配钥匙

7、口头书面

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自我安全保护能力:是指自己通过学习和掌握一定的法律、安全知识和防范技能,使自己的生命、财产避免危险,消除威胁、防止事故。

2、大学生的财产安全:主要是指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所带的现金、存折、购物卡、学习及生活用品等不受侵犯。

3、传销在国(镜)外又称直销,一般是指企业不通过店铺经营等流通环节,将产品或服务直接销售、提供给消费者的一种营销方式(这种销售方式在英文中称directsales,翻译过来为“传销、直销”之意)。

4、非法传销是指组织者或经营者发展人员,通过对被发展人员以其直接或者间接发展的人员数量或者销售业绩为依据计算和给付报酬,或者要求发展人员以缴纳一定费用为条件取得加入资格等方式牟取非法利益,扰乱经济秩序,影响社会稳定的行为。

5、所谓“洗脑”,就是传销组织以种种手段,鼓吹通过传销迅速富裕的歪理,迷惑新成员的判断力,改变他们的思维方式,调动他们的情感与情绪,激发他们内心的欲望,使他们对传销由怀疑到深信不疑,不仅认同其价值观,而且对其产生经济依赖、心理依赖、情感依赖,直至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四、简答题(每题7分,共35分)

㈠大学生在自我素质塑造中,必须着眼于自我安全能力的提高

1、没有自我安全保护能力,就难以应付严峻复杂的社会治安形势。

2、没有自我安全保护能力,将难以完成大学学业。

3、没有自我安全保护能力,就不可能大有作为。

㈡1、要加强法律、安全知识学习。

2、要勇于社会实践和锻炼。

3、要善于总结。

㈢大学生受伤害的情况基本有四类

1、因不法之徒的违法犯罪侵害引发或转化的大学生生命伤害。

2、因违反管理规定引发各种事故,直接造成大学生生命伤害。

3、因违反治安管理规定或因具体矛盾处理不当转化的大学生生命伤害。

4、因其他意外情况偶发的大学生生命伤害。

㈣1、尽量减少、避开遭受侵害的因素和环境。

2、不给可能发生的侵害提供条件

3、拒腐蚀、提高免疫力。

4、正确对待所发生的各类侵(伤)害。

㈤1、缺乏社会经验。

2、缺乏警惕性。

3、有占便宜的思想。

《大学生安全知识》测试卷参考答案(三)

一、不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C

2、ABD

3、ABCD

4、AB

5、ABC

6、ABCDE

7、ABCDE

8、ABCDEFG

9、ABCDEFG

10ABCD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拉人头骗取入门费团队计酬

2、可燃物质助燃物质点火源

3、明火电火花雷击火

4、气体液体固体电气金属其他

5、抑制灭火法隔离灭火法窒息灭火法冷却灭火法

6、初期发展猛烈燃烧下降熄火

7喷筒启闭阀筒体

8、严重违章一般违章轻微违章

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五级三阶制,即E级会员D级推销员C级培训员B级代理员A级代理商;三阶为;会员升培训员为一级,培训员升代理员为一级,代理员升代理商为一级。业绩达到一定程度就能升级。

2、大学生的交通事故是指大学生以及其他在道路上进行与交通有关活动的人员,在校园内及社会道路上因违反交通管理法规,过失造成的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的事故(即大学生过失违章造成自己或他人的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及他人违章造成大学生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

3、海恩法则是指一起重大飞行安全事故背后有29个事故征兆,每个征兆背后有300个事故苗头,每个苗头背后有1000个事故隐患。

4、煤气中毒是指煤(或木炭)不完全燃烧时产生的无色无味的有毒气体一氧化碳被人或动物吸入后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的中毒

5、国家安全,是指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国家团结统一.国家政权基本制度以及国家其他根本利益安全的总和。国家安全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国家安全是指国家的主权统一.独立,领土神圣不可侵犯,以及公共秩序.社会秩序.公民和国家的财产及其他权利等各

个方面的安全。狭义的国家安全仅指国家的政权以及政权直接相关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35分)

㈠1.保持思想上的警惕性。

2.不要有占便宜的思想。

3.不要随便吃喝初识人的东西。

4.慎重交朋友。

㈡1.在学校.公共汽车上.音乐厅.球场或其他地方相邻而坐;

2.身体接触或握手;

3.与其他人共用厕所.水壶和电话;

4.鲜血或做血液化验;

5.共用计算机终端.商店设备.书或其他学校设备;

6.在餐厅用膳,甚至共用菜盘.口杯.刀叉和其他餐具;

7.在同一游泳池游泳或使用同一淋浴器淋浴;

8.咳嗽或打喷嚏;

9.蚊虫叮咬;

10.与艾滋病人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

㈢1.加强自身修养,树立正确防范意识。

2.遵守性道德.洁身自爱.反对性乱.不要有婚前和婚外性行为遵守婚前健康检查的规定;婚前一定要知道对象是否已受艾滋病病毒感染;遵守政府法令,不搞卖淫嫖娼。

3.不到消毒不严密或不消毒的理发店.美容店.和浴室去理发.美容.文眉.文身.穿耳眼.修脚.洗浴;刮脸刀.电动剃须刀必修每个人自备专用,不与他人共用;牙刷必修每人一把。

4.任何注射,最好使用一次性注射器。

5.怀疑自己或对方受艾滋病病毒感染时,应坚持使用安全套。

6.不以任何方式吸毒。

7.就医时要到正规医院,使用经严格消毒的注射器及医疗器械;不到消毒得不到保证的不

正规诊所.医院去打针.拔牙.针灸或手术;在救护流血的伤员时。要设法防止血液直接沾到

自己的皮肤或黏膜上。

8.不要擅自从国外带入血液制品,不使用未经检验的进口血液制品;有必要输血时,要使

用经艾滋病病毒抗体检验合格的血浆。

9.已受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女性不要怀孕。

10.如果自己有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条件和可能,或自身有这方面的不适,应及时到医院检查;如果已成为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应先与当地的卫生防疫站和传染病医院接触,从那些机构

可以得到医疗服务.咨询和帮助,并谨遵防护措施,严防再传然他人。

㈣普遍时尚.互相通用,多数是无特殊印记的有价物品;物体小.价值高.精美实用,便于学

生的学习.生活.娱乐活动而随身携带;多数物品存放在学生宿舍,有的则放在教室.图书馆.

食堂.校园等公共娱乐场所,比较显眼,随时随处可见;大学生财物是保障学生学习.生活,完成学业的基本物质条件。

㈤1.从大学生遭抢劫的地点看,绝大多数发生在校园及其周边大学生经常路经或活动的地带。

2.从大学生遭遇抢劫的时间看,一是午休或夜深人少之时;二是学生上晚自习或上课,绝大多数人员相对集中而校园及其周边人员较少时;三是严冬夜长昼短,天气寒冷,室外活动人员较少时;四是新生刚入学报道的一段时间内等。

3.从大学生想遭抢劫的对象看,一是携物单个返校的学生;二是单独晚归的学生;三是独自游离的学生;四是在学校周边租房居住或打工具有一定活动规律的人员;五是遭抢劫者多数是女生、个别性格懦弱的男生或进行谈恋爱的男女生。

4.从大学生遭抢劫的伤害看,不单单是财物遭侵害,虽然抢劫分子开始的动机是抢劫财物,但在实施抢劫的过程中往往转化为人身伤害。

5.从抢劫大学生的作案人员看,除了个别是流窜作案外,多数是学校及其周边的暂住人员、不务正业的无业人员或有劣迹的人员。

㈥1.散步游玩活动时,不要随身携带现金和贵重物品。如果购物携带现金,最好是结伴前往。

2.外出或活动,最好是结伴而行,如果独自外出或活动,最好是避开人员稀少、偏僻、视线不良、遭抢无援的时间和地点。

3.如果携带较多现金和贵重物品归校,尽量避开偏僻、人少的路径和时间,如果乘车。最好乘公交车,不要搭乘摩的。

4.如果独自在外租房或打工,晚出、早归或早出、晚归的行动规律要警惕被有不良企图者所掌握。

5.单独外出时,不要显露出过于胆怯害怕的神情。

㈦1.制服不法分子,保住财物不受损失。

2.设法逃脱是自己免遭侵害。

3.尽可能多掌握不法分子的特征,如身高、年龄、体态、发型、语言口音、衣着等。

4.及时报案,使不法分子及时得到严惩。

《大学生安全知识》测试卷参考答案(四)

一、不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B

2、C

3、ABCD

4、ABC

5、ABCD

6、ABCDEF

7、ABCD

8、ABCDE

9、ABCDE

10、ABCDEF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轻微事故一般事故重大事故特大事故

2、人车道

3、破坏事故责任事故技术事故

4、一般事故重大事故特大事故

5、房屋坍塌墙壁坍塌临时建筑坍塌楼梯坍塌天梯坍塌

6、微生物性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有毒动物植物食物中毒

7、接触感染飞沫感染食物、水源的感染昆虫感染土壤感染

8、一些国际问题一些国内问题高校内部问题计算机互联网络

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是指境外机构、组织、个人实施或者指使、资助他人实施,或者境内组织、个人与境外机构、组织、个人相勾结实施的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的行为。

2、国家秘密,是指关系国家的安全和利益,依照法定程序确定,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一定范围人员知悉的事项。

3、所谓突发事件,是指短时间内骤然发生,给社会秩序、公共安全、人们心理及内部单位造成严重危害,给社会稳定造成较大影响,应予以立即处置的事件。例如集会、罢课、游行、绝食、群体性的械斗、哄闹、哄抢等群体行为,恐怖、爆炸、中毒、爆发SARA疫情,以及自然、自然灾害造成的重、特大群死群伤事件等。

4、恐怖主义,是一种旨在通过制造恐怖气氛,引起社会注意,以威胁有关政府和社会,为达到某种政治或社会目的的服务的,无论弱者或者强者都可以采用的针对非战斗目标(特

别是无辜平民目标)的暗杀、爆炸、绑架与劫持人质、劫持交通工具、投毒、危害计算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