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隔震设备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规划咨询_第1页
减隔震设备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规划咨询_第2页
减隔震设备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规划咨询_第3页
减隔震设备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规划咨询_第4页
减隔震设备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规划咨询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减隔震设备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规划咨询减震行业发展概况和趋势(一)减震消能减震概况减震是指通过阻尼器等消能设备(减震)以降低震动作用的技术。在减震结构体系中,减震装置的目的在于减少外因引起的机构震动。减震装置通常作为结构的非结构构件或耗能元件,不参与结构主要承力。而当发生大幅震动时,减震装置通常先于结构进入耗能工作状态,首先消耗输入结构体系的大量震动能量,不但减小了结构的位移也有效保护了主体结构,使其不受或少受损伤或破坏。减震结构具有减震机理明确、减震效果显著安全可靠、经济合理、适用范围广泛等优点。消能减震技术产品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一是速度相关型,如粘滞阻尼器、液压阻尼器等,其需要结构振动达到一定速率来提供阻尼力和刚度;二是位移相关型,如金属阻尼器、屈曲约束支撑,其发挥作用仅与结构位移相关;三是调谐吸震型,如调谐质量阻尼器或调谐液体阻尼器,其通过改变结构共振特性以达到减震作用。(二)减震行业发展趋势随着减震技术的逐渐成熟,航天、航空、、工业机械等行业开始应用各种各样的阻尼器(或减震器)来实现减震消能。同时随着人们逐渐认识到地震的灾害性,消能减震技术也逐步应用到建筑、桥梁、铁路等结构工程中,并实现了飞速发展。1、工业减振行业消能减震技术在工业领域广泛应用于核电、火电、钢铁、石化等细分领域中。在这些领域中阻尼器装置通常安装在抗震安全等级较高的管道和设备上,以实现热力管道或设备振动控制以及地震工况下的保护。发电站及化工设备在管道介质出现阀门启停带来的水汽冲击、介质在管路弯头处流动造成的管道晃动,这些场景都需要安装液压阻尼器来消除振动;核电站中主泵、蒸发器等关键设备需要消除设备的振动和预防地震给设备带来的损坏,因此消能减震产品是工业设备减振、抗震领域必备的产品。基于碳中和、碳达峰路径的要求,核电作为唯一能大规模建设的发电机组,核电装机容量需求逐年提升,大型核电设备及核电管道的建设未来会存在较大的消能减震需求。除此之外,火电、大型化工行业出现了节能减排带来的大规模设备改造需求,随着人们对设备振动和地震危害的认识度提升,阻尼器等减震产品将在工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2、建筑桥梁减隔震行业建筑减隔震技术是国内外新兴的抗震技术。上世纪90年代中期,建筑减隔震技术经历地震检验后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被大规模推广应用。建筑减隔震技术主要分为减震技术与隔震技术两类。建筑减震技术是在建筑结构上设置耗能装置,消耗进入结构的地震能量,以减小主体结构的地震作用。建筑隔震技术是在建筑物的基础或下部结构和上部结构之间设置隔震装置减少输入到上部结构的地震能量,达到预期的抗震防震要求。我国位于地震多发区,地处欧亚板块的东南部,受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的影响,具有地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震源浅、分布广的特点。据中国产业信网相关报告统计,我国大陆7级以上的地震占全球大陆7级以上地震的1/3,因地震死亡人数占全球的1/2;41%的国土、一半以上的城市位于地震基本烈度7度或7度以上地区,6度及6度以上地区占国土面积的79%。鉴于地震给人民人身财产带来的较大损失,增强建筑的抗震防震能力拥有广泛的市场需求。新型减隔震技术通过在建筑中设置缓冲结构吸收地震能量,可减少地震对建筑非结构构件及内部结构设施的破坏,同时因无需增加建筑梁柱截面积,可节约钢筋混凝土用量,增加房屋使用面积,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上均优于传统加强建筑结构体强度的抗震方法,震级越大其抗震效果越好。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我国对防震抗震愈发重视,日益认可建筑减隔震相关技术对防震抗震的效果,并不断出台一系列政策及文件推广该技术。2014年,《关于房屋建筑工程推广应用减隔震技术的若干意见(暂行)》推出,要求位于抗震设防烈度8度(含8度)以上地震高烈度区、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或地震灾后重建阶段的新建3层(含3层)以上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人员密集公共建筑,应优先采用减隔震技术进行设计;鼓励重点设防类、特殊设防类建筑和位于抗震设防烈度8度(含8度)以上地震高烈度区的建筑采用减隔震技术。2021年5月12日《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颁布,自2021年9月1日起实施,预计强制性政策覆盖的高烈度设防地区(云南省为7度以上、其他省份为8度以上)范围将由原5省47市的287个区县增加至23省126市的648个区县,新增18省79市的361个区县。另外,根据《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强制性政策要求覆盖范围还将新增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减震器行业现状我国国内的汽车工业的起步相对较晚。技术更新换代和应用的频率可能相对较快。但是减震器在我国的发展时间相对较短。现阶段,很多车企在汽车上所安装的减震器技术水平相对较低,甚至相当于发达国家20世纪90年代的技术水平,自身的技术积累相对不足。很多中高档轿车所采用的减震器是进口的减震器,国内汽车生产企业生产的国产汽车使用的仍然是普通双筒液压减震器。减震器行业概况及现状指出,提高汽车减震器研发和应用水平已经成为我国汽车悬架系统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近年来,我国的减震器的研发水平在逐渐提高。在零部件的工艺标准以及整体的配装活动中都有许多突破性的进展,国家和企业制定了减震器以行业制造标准。同时在CKD方面取得了极大的进展。减震器配套的零部件生产厂家的数量在逐渐增多,同时上下游供应链整合水平也在逐渐提高,这意味着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形成了汽车减震器制造专用设备的生产厂家。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并且独立生产的独立悬挂减震器,并已经被国外的部分汽车厂商所采用,且自产的减震器已经在汽车行业中取得了一定的应用成果,在减震器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的基础上,也取得了一些建设性的成就。目前,我国减震器的需求市场主要集中于华东地区、华南地区和华北地区等发达地区,该区域汽车制造及消费等产业旺盛。其中,华东地区占比29.6%,华南地区占比19.7%、华北地区占比15.4%。中国减震器制造行业发展现状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长,近年来我国减震器行业市场保持快速发展,2020年行业市场规模已经达到128亿元,同比增长9%。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长,近年来我国减震器行业市场保持快速发展,2020年行业市场规模已经达到128亿元,同比增长9%。我国减震器行业的产值规模不断增长,从2016年的102.85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151.43亿元。2020年为142.08亿元。我国减震器行业的产值规模不断增长,从2016年的102.85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151.43亿元。2020年为142.08亿元。全球减震器制造业发展现状减震器是汽车的必需品。自工业革命以来,全球汽车保有量迅速增加,对减震器的需求大大增加。2020年,全球减震器行业市场已经达到96.2亿美元。技术环境地基建筑减震技术:主要包括绝缘及屏蔽,利用软弱地基达到建筑减震的目的,让输入加速度下降,使地震所产生的输入波减少。基础建筑减震技术:把相关控制机构安装在建筑物的基地上,将地震所产生的能量进行隔离,防止能量传输到上部结构,减少上部结构因地震而出现的振动,减少对房屋建筑物的破坏。滑移建筑减震技术:将石墨、砂料、钢摩擦滑板等材料设置在房屋建筑的基础底面,通过该滑移层的滑移错动来隔断地震所产生的输入波。市场竞争分析(一)行业集中度目前中国减震器行业处于中低端国内领先,而高端市场被国外厂商占领。总的来说,行业本身参与者不多,市场集中,市场处于充分竞争格局,市场份额分布相对均匀,但有上升趋势。(二)企业集中度汽车减震器行业市场化程度高,竞争充分,集中度高。在汽车工业发达地区,国际知名减震器制造商通过自产自销和全球采购保持其规模优势和市场地位。(三)区域集中在中国,汽车减震器生产企业基本集中在东北、京津、华中、西南、长三角、珠三角等汽车零部件产业集中地区。,其中长三角地区占比尤为突出。目前,我国汽车减震器企业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国际知名汽车/零部件企业在中国的独资/合资企业,资本和R&D实力雄厚,主要为国外知名品牌整车厂商提供配套设施,部分产品以汽车原厂配件的形式进入售后市场;第二类是一些实力较强的合资、内资企业,主要是扶持国内汽车企业,出口欧美等发达市场。他们的产品定位中高端,部分优势企业已经通过OEM/ODM的方式向国际知名减震器厂商供货;第三类主要由生产分散的中小型民营企业组成。产品主要面向售后市场,主要出口对象为新兴市场国家/地区。自主品牌减震器企业大多属于上述第三类,自主开发能力较弱。它们在产品和技术方面主要处于跟进阶段,生产规模较小,年产量一般在百万台以下。近年来,我国自主品牌减震器生产企业积极开拓全球市场,以高性价比的产品赢得海外订单,再通过与海外减震器生产企业的交流合作,积极提升自身的技术和管理实力。他们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逐步形成了一批技术水平高、产品规模大、能生产高端产品的优势企业。这些企业的产品与国际水平的差距正在缩小。在国内,一些企业的产品已经进入整车配套市场,逐步提高自主品牌在整车配套市场的份额。在海外,国内高端减震器产品已进入欧美、日韩等汽车工业发达地区的售后和改装车市场。但是在高端产品领域,自主品牌和国外厂商的差距还是很明显的。由于起步早、发展快,欧美、日韩等汽车发达地区的减震器行业拥有强大的技术和R&D实力,尤其在消除震动源和产品密封技术方面,领先于国内自主品牌厂商。预计随着自主品牌减震器厂商不断加大R&D力度,逐步提高高科技水平,中国国产高端减震器产品的竞争力将进一步提升。未来减震器企业需要以市场需求和行业趋势为导向,重点推进精益化、信息化和自动化,包括:加强科研开发,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不断改进生产工艺,加快技术改造和产能扩张,进一步节能降耗,提高公司整体盈利能力;加强人力资源队伍建设,提高各部门运作效率,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加强企业内部科学管理,努力打造具有国际水准的减震器专业制造商。减隔震行业基本风险特征(一)减隔震行业产业政策变化风险我国减隔震技术的发展起步较晚,减隔震技术应用带来的综合效益尚未得到市场的广泛认可,减隔震技术的市场推广仍需要产业政策的扶持和引导。经营业绩的增长与国家及各地方政府出台的推广政策存在一定的关系。2021年9月1日,《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开始实施,后续相关部门及各地方政府仍需依据抗震条例制定相关配套实施细则等文件,相关区域减隔震市场的形成时间以及业务规模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未来几年内,产业政策对市场的推动作用仍将是影响国内建筑减隔震行业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之一,国家及各省市地区的政策推进进度和力度可能会给建筑减隔震行业的发展以及经营业绩的增长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二)减隔震行业宏观经济变化风险行业产品下游应用领域主要包括建筑桥梁、、工业等行业,产品的市场需求与建筑行业的发展密切相关。未来下游行业,特别是公共建筑行业景气度受制于宏观经济形势、消费者信心及收入水平、信贷资金的获取难度等因素而出现下滑,将影响到产品市场需求,出现市场需求下降的风险。市场需求前景而由于我国减隔震研究起步较晚,技术相对落后,导致在同等强度地震下,我国受到地震的损害比发达国家更严重,美国1989年加州洛马普里埃7.1级地震死亡人数为63人,日本1995年阪神7.3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