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商巨贾风云录】之王元宝_第1页
【富商巨贾风云录】之王元宝_第2页
【富商巨贾风云录】之王元宝_第3页
【富商巨贾风云录】之王元宝_第4页
【富商巨贾风云录】之王元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富商巨贾风云录】之王元宝栾氏春秋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如果有一个时代,各类税费大幅减少,国有垄断行业放开由民间自由经营,同时严禁官员经商,这该是怎样一片欢腾的民营企业天堂。王元宝就出生在这里——盛唐,他也被称为唐代第一款爷。历史上没有记载王元宝是怎么样赚到钱的,但盛唐时期的著名商人很少是世族大家,也很少是经营盐铁等致富的,自由经济下,更多的富人是依靠贸易、织造。想必在那样一个年代里,只要勤劳,再加上好运气,成为个富翁不是什么难事。王元宝的发迹历程对于王元宝的发迹史,唐代李亢在《独异志》中这样记载:开元间,有长安贩夫王二狗者,尝往返淄郡贩丝,微利也。一日,孤馆遇盗,财物尽失。二狗叹曰:天不助我。遂悬梁欲自尽。冥冥中见一老者,锦衣玉带,头戴朝冠,身穿红袍,白脸长须,温文尔雅,左手“如意”,右手“元宝”,高祖赐封财帛星君李相公是也。星君曰:“尔当大富贵岂可轻生不闻淄州出琉璃乎?”又舍元宝一枚,乃去。二狗遂贩琉璃,成长安首富。又感念星君所赐,易名元宝。琉璃在晋代就已经应用于建筑。东晋郭澄之的《郭子》中就写了这样一个故事:满奋,字武秋,高平人。畏风。在晋武坐,北窗有琉璃扇,实密似疏,奋有难色,帝乃笑之。奋曰:“臣乃吴牛,见月而喘。”到了唐代,琉璃仍然是非常稀有的建筑装饰材料。唐懿宗年间中进士的王棨曾奉旨写过一篇《琉璃窗赋》:彼窗牖之丽者,有琉璃之制焉。洞彻而光凝秋水,虚明而色混晴烟。皓月斜临,陆机之毛发寒矣;鲜飙如透,满奋之神容凛然。始夫创奇宝之新规,易疏寮之旧作。龙鳞不足专其莹,蝉翼安能拟其薄。若乃孕美澄凝,沦精灼烁。栋宇廓以冰耀,房栊炯其电落。深窥公子,中眠云母之屏;洞见佳人,外卷水精之箔。表里玲珑,霜残露融。列远岫以秋绿,入轻霞而晚红。满榻琴书,杳若冰壶之内。盈庭花木,依然瑶镜之中。故得绣户增光,绮堂生白。睹悬虱之旧所,疑素蟾之新魄。碧鸡毛羽,微微而雾?旁笼;玉女容华,隐隐而银河中隔。几误梁燕,遥分隙驹。比曲棂而顿别,想圭窦以终殊。迥以视之,虽皎洁兮斯在;远而望也,则依微而若无。由是蝇泊如悬,虫飞无碍。光寒而珠烛相连,影动而琼英俯对。不羡石崇之馆,树列珊瑚;岂惭韩嫣之家,床施玳瑁。如是价重琐闼,名珍绮疏。彻纱帷而晃朗,连角簟而清虚。倘徵其形,王母之宫可匹;若语其巧,大秦之璧焉如。然而国以奢亡,位由侈失。帝辛为象箸於前代,令尹惜玉缨於往日。其人可数,其类非一。何用崇瑰宝兮极精奇,置斯窗於宫室。从琉璃在唐朝的珍贵程度,可以推测贩运琉璃的利润有多大。掌握稀有资源,奇货可居,这应该是王元宝发家致富的诀窍。和皇帝炫富:财富之多难以想象虽然没有被刻板的史书所记载,但是王元宝却得到了当朝天子的两次接见。面对骄奢的商人,唐玄宗没有像明朝的朱元璋那样小气,留下的唯有赞叹,并甘当王元宝“财富秀”的配角。唐玄宗曾问王元宝家有多少钱,王元宝很文艺的回答道:“臣请以一缣系陛下南山一树。南山树尽,臣缣未穷”,当时一缣可换十多石粟。用今天的词语套用一下,就是说「我能在大兴安岭的每一棵树上挂一个Iphone6S,树都挂满了,我的6S还没有用完呢!”老实本分的唐玄宗听后感慨地说:“我是天下的贵人,王元宝是天下的富人!”另一次“炫富故事”记载在《太平广记》。唐玄宗坐在含元殿上南望终南山,“见一白龙横亘山间”,就问左右人看见没有,都回答说没有看见,玄宗便差人急忙把王元宝传唤至殿上。王元宝知道皇上召见他的意思后,答道:“见一白物,横在山顶,不辨其状。”旁边的人听了都感到奇怪:“为何臣等不见!”玄宗说:“我闻至富可敌贵,朕天下之贵,元宝天下之富,故见耳。”炫富的故事在历史上并不鲜见,但大多都散落在羸弱的朝代里,而在盛世以财富受到帝王认可的人着实不多。皇帝找我借扇子:用花钱补空缺唐代商人仍然没有摆脱历史上“轻商”的偏见,被称为“贱类”,他们虽然有钱,但政治地位低下,载入史册的商人也为数不多。既然不能名垂青史,那就享受当下吧!王元宝的消费可以成为研究唐朝富裕阶层消费的标本。房产是他的投资首选。他家的房子以金银叠为屋壁,宅中的礼贤室以沉檀为轩槛,以斌砆鳌地面,以锦文石为柱础,并把铜钱当地板砖,铺在后花园的小径上,称这样可以防滑。盛世买古董,收藏是其消费的主要方向。他最著名的镇宅之宝当属“龙皮扇”,扇子的神奇之处在于给扇子洒上水,扇子就会自动吹起风,真堪称低碳环保的利器!据说唐玄宗曾经向王元宝借过这把扇子。此外,公益事业也是其支出的一部分。据史书记载,每年大雪之际,他都会让仆人到巷子里扫雪,并拿出餐具酒炙,为来往之人作驱寒之用。光自己花钱没啥意思,像众多豪门一样,通过结交权贵获取政治资本是其必修课。王元宝常常延约四方名士,朝之名寮,往往出于门下。每年的科举考试之前,众多士子都会受到王元宝的款待。可惜这些士子不算厚道,没一个人帮王元宝写写传记、编编美文,在历史的痕迹里,王元宝穷得只剩下钱了。富在术数,不在劳身;利在势居,不在力耕。-----桑弘羊创造财富在于方法,不一定要靠体力获得;获取利润的关键审时度势发现商机,不一定要亲自耕种获得。王元宝与中国传统民俗中国汉族民间有正月初五拜财神和财神爷巡游汉族民间送福送财的习俗,据说都与王元宝有关。王元宝发迹之后,吃水不忘打井人,念念不忘财神爷。家里供奉的是财神爷,商号里祭拜的是财神爷。他还在长安捐善款建造了财帛星君庙,聘请国内高道主持,四时供奉,香火旺盛。每年正月初五商号开张这天,他都要早起到财帛星君庙上第一柱香。于是人们纷纷效仿,也都在正月初五清晨到财帛星君庙上香,有时甚至连唐玄宗皇帝都到星君庙上香。初五之后还要出巨资,请财神爷到长安大街小巷巡游,巡游路上财神爷由招财童子和利市仙官护卫,招财童子和利市仙官还要给路人分发彩头或利是,吸引百姓踊跃尾随,争抢彩头、利是。沿街商铺则摆上贡品,点上高香,迎接财神爷进门。财神爷路过家门时,商家要燃放鞭炮,三拜九叩,为财神爷献上随喜钱。大的商号还要请财神爷驻足,为财神爷举办盛大的祭祀活动,放鞭鸣炮,迎请财神爷降临,同时邀请汉族民间剧团为财神爷唱戏。当时的长安,每到正月初五这一天,家家户户迎神。各个店铺闻鸡鸣即起,开始接神,放鞭鸣炮,在招幌上挂红布,庆祝开市大吉,共喝财神酒。王元宝的祭品中喜欢用一条黄河大鲤鱼。老百姓以为鲤为“利”的谐音,所以称鲤鱼为“元宝鱼”、“活元宝”。长安街头每逢初五早上必有叫卖元宝鱼者,各店铺争购,用线穿鱼脊并挂在房梁上,鱼头朝内,身上贴红纸元宝,寓意可以“招财进宝”。长此以往,这种风俗传播到全国各地,形成了正月初五拜财神和财神爷巡游汉族民间送福送财的习俗。当时长安流传民谣:正月初五上柱香,一年四季财源广;正月初五摸元宝,大钱小钱用不了;正月初五请财神,家家户户财源滚;正月初五神进门,五谷丰登福满门。北京有民谣《爆竹一声把张开》:鞭炮一响把张开,招财童子两边排;增福财神中间坐,增福增禄又增财。一撒金,二撒银,三撒骡马成了群,四撒摇钱树,五撒聚宝盆,五子登科六六顺。邯郸地区有民谣《正月初五迎财神》:爆竹一响把门开,增福相公进家来。相公本是天上仙,家住淄川五松山。相公是咱曲周人。阴阳两界都为神。左如意,右元宝,财也来,福也到。左青龙,右白虎,福禄寿喜进我府。上管官,下管民,管了福禄管财运。一撒金,二撒银,撒完摇钱树,再撒聚宝盆。保你五谷丰登收成好,保你五子登科六六顺。清人顾铁卿《清嘉录》中引了一首蔡云的竹枝词,也描绘了苏州人初五迎财神的情形:“五日财源五日求,一年心愿一时酬;提防别处迎神早,隔夜匆匆抱路头”。王元宝还是一个著名的慈善家。据史书记载,每年大雪之际,他都会让仆人到巷子里扫雪,并拿出餐具酒炙,为来往之人作驱寒之用。此外,王元宝常常延约四方名士,朝之名寮,往往出于门下。每年的科举考试之前,众多士子都会受到王元宝的款待。王元宝嗜吃发菜,每餐都要有一盘发菜佐食。长安城中商人都以为王元宝的发迹,是吃了发菜的缘故。所以纷纷仿效食用,并让厨师做成金钱形状,寓意“发财致富”。从此「酿金钱发菜”世代流传。直至解放前的西安,还有些富商大贾举办宴席,第一道菜,多是“酿金钱发菜”。寓意是讨个吉利,祝愿发财。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特别喜欢发菜它,不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