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版本,下载可自由编辑-10-北京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争画》教案课文讲是毛主席、齐白石、郭沫若三位当代名人争一幅画的故事。反映了几位名人高尚的道德修养。深厚的文化底蕴。灵敏的才思和鲜亮的共性。预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篇一
教学目标:
1、熟悉“斟、酌、怔、敝、宗”5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基本读懂课文,认识三位名人是怎样争画的,从中感悟毛泽东、郭沫若和齐白石高尚的生活情趣和鲜亮的共性特征。、疑点及解决方法
教学重点:
1.认识课文讲了怎样一个故事。
2.从三个人争画中,你觉得他们有哪些共同的特点?
教学难点:
体会三个人之间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揭题
1.板书课题,读了题目之后你有什么问题?(谁和谁争画?他们为什么争画?争的是什么画?争画的结果如何?)
2.简洁沟通上述问题。
二、学前预备
依据自己认识的材料,讲一讲对毛泽东、齐白石和郭沫若的认识。为读懂课文做一个铺垫。
三、初读课文
1.默读课文,看看谁和谁争画?课文讲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2.把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尽量利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感悟。
3.解决不了的问题,留待争论时与同学、老师讨论。
四、再读课文
1.思索:三人争画的缘由是什么?结果如何?
2.组织同学争论,解疑。达到基本理解课文内容。
五、小结
1.谈谈自己读了课文后的感受。
老师小结:从毛泽东、郭沫若、齐白石争画这篇文章中我们深深体会到了三位大家的学问渊博,才思灵敏,不愧当代的宏大人物。同时也感受到了他们之间的默契,对中国历史文化的独到理解。
2.选择自己喜爱的部分诵读。
六、作业
摘抄自己最喜爱的语句。
附:板书设计
篇二
教学目标:
一、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表述的对领袖深切的赞美之情。
二、学会在朗读中把握文章的精髓,从读中受到感悟。
三、利用朗读与同学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或称参加式)进行学习。
四、学习文章中的口语式的语言。
教学重点:
文章内容的理解及重点语句的感悟。
教学方法:
多种形式的朗读。
教学设计:
一、初步感知。
1.以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再以小组为单位,争论预习中遇到的问题。
2.小组争论时,要求每位同学都要发言,都要倾听同学的发言并有自己的思索。争论时,还要把组内已经解决了的问题及答案简要记录在小卡片上。
3.汇报争论结果,并提出小组尚未解决的问题。也可将小卡片贴于教室四壁,组员对其予以介绍,其他组可要求对一些问题做出进一步的解释或关心解答该组未解决的问题。
利用这一过程,筛选出共性的问题,便于老师有的放矢地进行下一步教学。
二、深化阅读
老师依据上述争论的实际状况提出进一步的学习要求:
1.细读课文,想一想:
课文讲了什么故事?
你能讲讲有关毛泽东的一些故事吗?
哪些语句表述对领袖的赞美之情,从哪些语句可以体会出来?你觉得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写得好?读一读,说说为什么。
你能说说“视若珍宝”的话外之音吗?
从这篇课文中,你还认识到些什么?
2.分组争论上述问题,每组发给大白纸和彩笔,要求同学将争论结果写到纸上。
3.展现争论成果,要求同学将争论结果贴于教室墙壁上,组内推举一名同学向大家叙述(或轮番讲)。老师要视详细状况进行必要讲解,引领朗读,关心同学理解一些词句,学习某些生字,订正同学理解中的某引起偏差等等。
三、朗读悟情
上一步的争论、学习,可能有点琐碎,以至于造成孩子们对课文整体印象的模糊,因此,利用朗读将零碎的印象整合起来,是很必要的。
1.同学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同学仔细体会,怎样读,才能把的感情表现出来?
2.朗读竞赛。引入竞争机制,
让同学相互评价,相互引发,达到对课文深层次的理解。
四、读后反思
老师可引领同学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本文学习的得与失。这一步是必要的,它使孩子有机会对自己的学习活动有所反思,温故而知新,有利于进一步的学习。
五、课外引伸
1.供应一些写骨肉之情的文章供大家阅读,,让他们自己去收集,并把其中的好段落抄写下来。
2.为父母做一件事,并把它写下来。
篇三
教学目标:
1、仔细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利用读文,认识毛泽东、郭沫若和齐白石高尚的生活情趣和鲜亮的共性特征。
3、熟悉“斟、酌、怔、敝、宗”5个字。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引领质疑。
1、同学们,你们知道毛泽东、郭沫若和齐白石这三位杰出的人物吗?请你们介绍有关他们的资料。
2、今日,我们一起学习课文《争画》,亲自体悟发生在这三个人物之间的一件事。请大家齐读课题。
3、读了课题后,你有什么疑问吗?
4、同学质疑:这三个人为什么?争的是什么画?的结果如何?
二、初读课文,初步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
1、扫清文字障碍。引领同学利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解决课文中遇到的生字词语。
宣纸:安徽省宣城、泾县生产的一种纸张,用于写毛笔字或画国画。
中南海:中共中央所在地。毛泽东就住在这里。
浅斟慢酌:斟,在这里指往杯子里倒酒;酌,在这里指喝酒。
其乐融融:形容气氛和谐,特别兴奋。
怔:发愣。
金绫:黄色的像缎子,但比缎子薄的丝织品。
别具一格:具有独特的风格。
失敬:客套话,向对方表示歉意,责怪自己礼貌不周。
匠心独运:奇妙的心思独特的运用。
墨宝:指宝贵的字画。也用来尊称别人写的字或画的画。
良久:很久。
怡然得意:开心拘束的心情。
敝人:对人谦称自己。
煞有介事:似乎真有这回事似的。
以壮行色:本课指齐白石盼望毛、郭的题字为这幅画增加光荣。
巧夺天工:精致的人工赛过自然 。形容技艺极其精致。
大家:这里指的专家。
非白石莫属:意思是此画只能归我齐白石了。
示人:给别人看。
2、再次朗读课文,巩固字音。
3、围围着“”,你能试着给课文分段吗?
第一段:(第一、二小节)齐白石亲自为主席刻了两枚印章用宣纸包好,以示新中国成立的喜悦之情。主席在家设宴答谢,并请郭沫若作陪。
其次段:(第三小节——“三人对视,又是一阵会心的大笑。”)席间,三人争抢“废画”,表现出主席极高的艺术造诣,郭老扎实的文学功底和齐白石老先生谦逊的风格。
第三段:(最终一节)齐白石老人得到这件珍品后常常拿出来,深肤浅思。
4、再试着给课文其次段分层,并写出层意。
第一层:(从“酒席间,三人浅斟慢酌”——“毛主席竟然把它装裱得如此精致”)毛主席把齐白石老人用来包刻章的“废画”装裱得特别精致。
其次层:(从“老人有的不好意思了”——“我可要下手抢了!”)听了主席的赞扬,白石老人坐立担心,肯定要重画一张。
第三层:(从“郭沫若见状”——“把它带走了”)郭沫若看了画作,因与“尚武”音近,所以想把画带走。
第四层:(从“且慢”——“又带进了北京”)主席陈述了画作属于自己的理由。
第五层:(从“郭沫若这一番说明”——“禁不住哈哈大笑起来”)齐白石请郭沫若、毛主席为画作题字,两人欣然应允。
第六层:(从“这时,白石老人喜出望外”——“又一阵会心的大笑”)拿着题好字的画轴,白石老人由衷地赞美毛泽东与郭沫若的艺术造诣。
三、再次感知课文的内容,分析人物的特点。
(一)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毛主席、郭沫若与齐白石老人争着要齐白石的一幅被毛主席装裱过的“废画”的事。)
(二)读了这个故事,你最鄙视谁?为什么?请你把有关的语句画在书中,并记录自己的感受。
1、分析齐白石
同学可能会找到的句子:
(1)秘书遵命将画轴打开,只见这是一幅金绫装裱的纵幅国画,上面画着一棵枝繁叶茂的李子树,树上落着几只形态各异的小鸟,树下伫立着一头摇头摆尾的老牛。那老牛正侧着头,望着树上的小鸟出神。这幅画构思别具一格,栩栩如生,颇有意境。(表现了这幅画构思奇妙,别具一格,栩栩如生,颇有意境,可见齐白石不愧为艺术。)
(2)都怪我疏忽大意,用这“废画”做了包装,这画说什么也不能给您,假如您喜爱这种笔墨,我可以回去,再给您重画。(可见齐白石老先生精益求精的艺术作风。)
(3)说罢,他双手捧起画轴,对毛泽东和郭沫若说:“那么,就请二位再在上面赏赐几个字,以壮行色,如何?”(可见齐白石谦逊的为人。)
(4)白石老人得到这件珍品后,喜不自胜,视若珍宝,轻易不愿示人。只是自己不时地拿出来,悄悄注视,深肤浅思……(齐白石由衷地鄙视主席、郭沫若先生的艺术造诣以及对艺术的敬重。)
2、分析毛泽东
(1)这时毛泽东指着画有对郭老说:“此画颇有气概,出笔不凡。你看,这一笔,从牛头至牛背再到牛尾,一笔勾出,匠心独运,天衣无缝,足见画家功力过人啊!”(不难看出主席对国画艺术有极高的鉴赏力。)
(2)“且慢!”毛泽东大手一挥,扯着画轴的另一边,也微微一笑,说:“诗人不要夺人所爱,请你再认真看看。那上面明明标的是本人的名字,怎么能说是你的呢?快请放下吧!(主席从画面中的内容,想到了自己的名字,可见主席有极强的想象力、洞察力。)
(3)郭老肯定要毛主席先写,毛泽东便不再推迟,接过郭老递上的毛笔,笔走龙蛇,如行云流水,“丹青意造本无法”七个大字一挥而就。(主席的深厚的文学底蕴在这里显示无遗,证明了主席才思灵敏、出手不凡的气度。)
3、分析郭沫若
(1)“树上画了五只鸟,这不就是我的名字吗?”郭沫若说到“上”和“五”两个字的时候,特意加重了语气。(可见郭沫若想象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入院新生安全培训课件
- 2024年陕西警察学院军训动员大会校长发言稿9000字
- 健康知识培训证明课件
- 辽宁省营口市大石桥市五校联考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阶段练习语文试卷(含答案)
- 伤害事故安全培训记录课件
- 贵州省黔西县2025年高三物理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
- 风险监测点管理办法
- “七彩•黄金村”住宅小区项目环评报告
- 医学寄生虫学绦虫2讲课文档
- 资料归类存档管理办法
- 新三板业务测试题
- 全国2017年4月自学考试00149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试题答案
- 客户报修记录表
- 应急管理概论-理论与实践电子教案完整版
- 肉的分割与分级课件
- 教育培训机构保密协议范本
- 《西方史学史》课件第一章
- CAESAR II简易操作手册
- 弹性力学徐芝纶答案
- 高等数学精品课程说课课件
- 车库顶棚玻璃棉保温施工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