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海文化产业发展状况分析以全国经济普查国标统计数据为依据的研究
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提供了按照国家标准进行统计的2004年各地文化产业基础数据,具有法定属性和权威效力,并具备一般年度数据不可比拟的系统性和精确性,为分析比较各地文化产业发展状况提供了统一标准的量化依据。本项研究根据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得出的2004年文化产业国家统计标准基础数据,通过《以国家统计标准分析各地文化产业发展成效》、《全国各地文化产业发展成效比较》和《全国各地文化产业发展效应透析》3篇长文,已经对全国各地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状况做出了较为全面的分析。[1]在此基础上,本文继续以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提供的2004年各地文化产业国家标准统计数据为依据,对上海文化产业发展状况做出全国统一量化标准的客观评价,同时也为本项研究下一步对其他省区市逐一展开分析进行探索。一上海文化产业基本情况上海文化产业的基本情况数值来自国家统计局基础数据(见表1)。表12004年上海文化产业基本情况1.基础数据分析(1)法人单位。截至2004年年底,上海文化产业法人单位数量为30031户,占全国9.45%,处于全国第4位;占东部15.08%,处于东部第4位。广东、浙江、北京文化产业法人单位数量均高于上海,依次占据全国及东部前3位。广东、浙江、北京、上海4地文化产业法人单位数量合计占全国文化产业法人单位总数的40.26%,处于绝对优势地位。(2)从业人员。截至2004年年底,上海文化产业从业人员数量为50.12万人,占全国5.03%,处于全国第6位;占东部7.64%,处于东部第6位。广东、浙江、山东、江苏、北京文化产业从业人员数量均高于上海,依次占据全国及东部前5位。广东、浙江、山东、江苏、北京、上海6地文化产业从业人员数量合计占全国文化产业从业人员总数的56.48%,处于绝对优势地位。(3)资产份额。截至2004年年底,上海文化产业资产拥有量为1747.46亿元,占全国9.42%,处于全国第3位;占东部12.63%,处于东部第3位。广东、北京文化产业资产拥有量均高于上海,依次占据全国及东部前2位。广东、北京、上海3地文化产业资产拥有量合计占全国文化产业总资产的43.76%,处于绝对优势地位。(4)市场(营业收入)份额。2004年,上海文化产业营业收入数额为1782.3亿元,占全国10.35%,处于全国第2位;占东部12.96%,处于东部第2位。广东文化产业营业收入数额高于上海,占据全国及东部第1位。广东、上海两地文化产业营业收入数额合计占全国文化产业全年营业总收入的35.06%,处于绝对优势地位。(5)实现增加值。2004年,上海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额度为269.5亿元,占全国7.84%,处于全国第5位;占东部10.95%,处于东部第5位。广东、北京、山东、浙江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额度均高于上海,依次占据全国及东部前4位。广东、北京、山东、浙江、上海5地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额度合计占全国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总量的55.65%,处于绝对优势地位。(6)增加值占GDP比重。2004年,上海GDP总量占全国4.82%,处于全国第7位;占东部8.7%,处于东部第6位;上海文化产业增加值占本地GDP的比重为3.34%,达全国平均水平的155.17%,处于全国第3位;达东部平均水平的120.11%,处于东部第3位。北京、广东文化产业增加值占本地GDP的比重均高于上海,依次占据全国及东部前2位。北京、广东、上海三地文化产业增加值占本地GDP的比重高出全国平均水平为55%~196%,处于绝对优势地位。2.发展规模比较对2004年上海文化产业基本情况数据的比较分析可归纳为以下三方面。(1)上海文化产业法人单位数量、从业人员数量、资产拥有量、营业收入数额、实现增加值额度居于全国第2~6位,所占全国比重为5%~10%。在所有这些数据项上,上海文化产业均在全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分量。同时,上海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方GDP比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5.17%,这足以证明上海文化产业发展的宏观规模总量在全国显著领先。(2)上海文化产业法人单位数量、从业人员数量、资产拥有量、营业收入数额、实现增加值额度居于东部第2~6位(与其在全国的位次完全一致),所占东部比重为7.6%~13%。在所有这些数据项上,只有广东全面领先于上海,而北京、浙江在大部分数据项上领先于上海,另外山东在一部分数据项上领先于上海,江苏则在个别数据项上领先于上海。这就是说,在全国唯有东部若干省市可以同上海一比,中西部地区无一地在这些数据项上进入全国前6位。同时,上海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方GDP比重高于东部平均水平20.11%,这可以表明上海文化产业发展对东部也具有拉动作用。(3)另一个方面,上海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国及东部比重皆高于其从业人员、GDP总量比重,但皆低于其法人单位、资产、营业收入比重,上海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效应和态势也从中显露出来(详后分析)。二上海文化产业基本成效上海文化产业的基本成效数值通过相关数据列联分析得出(见表2)。表22004年上海文化产业基本成效1.成效数值分析(1)法人单位户均资产。截至2004年年底,上海文化产业法人单位户均资产581.89万元,为全国平均水平的99.71%,在全国处于第7位;仅为东部平均水平的83.74%,在东部处于第6位。北京、广东、海南、山东、天津、湖南文化产业法人单位户均资产拥有量均超过上海,并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依次占据全国前6位,其间除湖南外皆属东部。(2)法人单位户均营业收入。2004年,上海文化产业法人单位户均营业收入593.49万元,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的109.6%,在全国处于第3位;仅为东部平均水平的85.96%,在东部处于第3位。广东、山东文化产业法人单位户均营业收入数额均超过上海,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依次占据全国前2位,皆属东部。(3)法人单位户均实现增加值。2004年,上海文化产业法人单位户均实现增加值89.74万元,为全国平均水平的82.93%,在全国处于第15位,系上海文化产业基本成效中较低的一个单项数值;仅为东部平均水平的72.62%,在东部处于第8位。广东、山东、湖南、西藏、北京、河南文化产业法人单位户均实现增加值额度均超过上海,并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依次占据全国前6位,其间东部与中西部各占一半;福建、天津、黑龙江、河北、内蒙、吉林、江苏、湖北文化产业法人单位户均实现增加值额度依次占据全国第7~14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也领先于上海,其间东部与中西部大致也各占一半。(4)从业人员人均资产。截至2004年年底,上海文化产业从业人员人均资产34.87万元,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的187.25%,在全国处于第2位;达到东部平均水平的165.36%,在东部处于第2位。北京文化产业从业人员人均资产拥有量超过上海,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占据全国第1位,属东部。(5)从业人员人均营业收入。2004年,上海文化产业从业人员人均营业收入35.56万元,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的205.83%,在全国处于第1位;达到东部平均水平的169.73%,在东部处于第1位。(6)从业人员人均实现增加值。2004年,上海文化产业从业人员人均实现增加值5.38万元,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的155.75%,在全国处于第2位;达到东部平均水平的143.4%,在东部处于第2位。北京文化产业从业人员人均实现增加值额度超过上海,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占据全国第1位,属东部。(7)万元资产产生营业收入。2004年,上海文化产业万元资产产生营业收入10199元,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的109.91%,在全国处于第7位;达东部平均水平的102.64%,在东部处于第5位。山东、广东、江苏、内蒙、福建、河南文化产业万元资产产生营业收入数额均超过上海,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依次占据全国前7位,其间除内蒙、河南外皆属东部。(8)万元资产产生增加值。2004年,上海文化产业万元资产产生增加值1542元,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83.17%,在全国处于第28位,系上海文化产业基本成效中很低的一个单项数值;为东部平均水平的86.73%,在东部处于第8位。西藏、内蒙、贵州、青海、河南、吉林、江西、山西、黑龙江、湖南、新疆、甘肃、山东、广西、河北、广东、福建、陕西、云南、安徽、湖北、江苏文化产业万元资产产生增加值额度均超过上海,并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依次占据全国前22位,其间除山东、河北、广东、福建、江苏外皆属中西部;重庆、浙江、辽宁、天津、宁夏文化产业万元资产产生增加值额度依次占据全国第23~27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也领先于上海,其间除浙江、天津外皆属中西部。(9)万元营业收入产生增加值。2004年,上海文化产业万元营业收入产生增加值1512元,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75.68%,在全国处于第31位,系上海文化产业基本成效中极低的一个单项数值;为东部平均水平的84.47%,在东部处于第10位。西藏、青海、贵州、吉林、新疆、内蒙、甘肃、黑龙江、湖南、山西、江西、广西、湖北、陕西、云南、河北、宁夏、河南、海南、安徽、重庆、北京、辽宁文化产业万元营业收入产生增加值额度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浙江同全国平均水平刚好持平,依次占据全国前24位,其间除河北、海南、北京、浙江外皆属中西部;福建、天津、四川、山东、江苏、广东文化产业万元营业收入产生增加值额度依次占据全国第25~30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也领先于上海,大多属东部。(10)百万分之一单位GDP含文化产业增加值。2004年,上海每单位GDP包含文化产业增加值55.95万元,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的162.66%,在全国处于第3位;达到东部平均水平的125.91%,在东部处于第3位。北京、广东每单位GDP包含文化产业增加值额度均领先于上海,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依次占据全国前两位,皆属东部。2.发展成效比较对2004年上海文化产业基本成效数值的分析可归纳为以下五方面。(1)法人单位户均资产、从业人员人均资产数值可以用来衡量文化产业的经营规模。在这两个数据项上,只有北京高于上海,另有广东、海南、山东、天津、湖南在前一项上高于上海,上海在全国及东部的相对领先地位可以确立。(2)法人单位户均营业收入、从业人员人均营业收入数值可以用来衡量文化产业的经营水平。在这两个数据项上,只有广东、山东在前一项上高于上海,上海在后一项上绝对领先,上海在全国及东部的绝对领先地位也可以确立。(3)法人单位户均增加值、从业人员人均增加值数值可以用来衡量文化产业的经营成效。在这两个数据项上,只有北京高于上海,另有广东、山东、湖南、西藏、河南、福建、天津、黑龙江、河北、内蒙、吉林、江苏、湖北在前一项上高于上海。这一格局似乎显得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可以用上海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国比重较大地低于法人单位比重、而较大地高于从业人员比重来解释,即上海文化产业的人员效力在全国及东部都处于很高水平,而相应的“户均效力”则处于较低水平。(4)万元资产产生营业收入、万元资产产生增加值、万元营业收入产生增加值数值可以用来衡量文化产业经营的资产利用效率和市场活动效力。上海文化产业万元资产产生营业收入数值较高,表明上海文化产业的市场(活动)开拓力度较强,这与上海发达的都市文化市场分不开。不过,上海文化产业万元资产产生增加值、万元营业收入产生增加值数值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和东部平均水平,处于全国及东部绝对落后水平,这说明上海文化产业的资产效应和市场效应在全国及东部都处于很低水平。(5)以全国GDP总量的1%作为一个计算单位,分析每单位GDP包含文化产业增加值,其结果恰好与各地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方GDP比重排序协调一致。这表明,以单位GDP含文化产业增加值数值来衡量各地文化产业发展在一个设定的同等标准下的可比规模效应是可取的。上海在每单位GDP中包含的文化产业增加值数值仅次于北京、广东,这表明上海文化产业的可比规模效应在全国及东部都处于很高水平。三上海文化产业盈亏效益(虚拟推演)上海文化产业的虚拟盈亏效益推演数值通过模拟分析“中间消耗”得出(见表3)。表32004年上海文化产业虚拟耗用盈亏这里着重推演分析假设全国平均持平水平下万元增加值产生过程中的虚拟耗用盈亏数值。人工耗用取万元增加值的50%,作为人工工资,除以万元增加值使用人工数即可模拟体现各地人均工资差异;资产耗用取万元资产产生增加值之反比即万元增加值占用资产的6%,视为固定资产折旧;市场耗用取万元营业收入产生增加值之反比即万元增加值动用市场活动(以营业收入衡量)的3.525%,权当市场活动的社会消耗。设定的各项耗用比例以全国虚拟耗用盈亏平均持平为基准。另附假设全国平均盈利5%水平下人均增加值产生过程中的虚拟耗用盈亏数值推演结果,假设全国平均盈利10%水平下增加值总量产生过程中的虚拟耗用盈亏数值推演结果,供对比参考。为计算方便,假设全国平均盈利5%水平时人工耗用取人均增加值45%,假设全国平均盈利10%水平时人工耗用取增加值总量40%,其余同上。四耗用盈亏分析1.耗用人工2004年,上海文化产业万元增加值使用人工数量为0.19人,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64.2%,在全国处于第2位;为东部平均水平的69.74%,在东部处于第2位。北京文化产业万元增加值使用人工数量低于上海,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占据全国第1位。依照假设条件推算,以万元增加值的50%除以使用人工数,得出上海文化产业从业人员年人均工资模拟数值为2.69万元。2.耗用资产2004年,上海文化产业万元增加值占用资产数额为6.48万元,高达全国平均水平的120.22%,在全国处于第28位;达东部平均水平的115.31%,在东部处于第8位。依照假设条件推算,取万元增加值占用资产数额的6%,得出上海文化产业万元增加值产生过程中耗用资产数值为3890元。3.耗用市场活动2004年,上海文化产业万元增加值动用市场活动计量数值为6.61万元,高达全国平均水平的132.15%,在全国处于第31位;为东部平均水平的118.36%,在东部处于第10位。依照假设条件推算,取万元增加值动用市场活动计量数值的3.525%,得出上海文化产业万元增加值产生过程中耗用市场活动数值为2331元。4.假设耗用、虚拟盈亏推演2004年,上海文化产业万元增加值产生过程中人工、资产、市场综合耗用数值为11222元,高达全国平均耗用水平的112.22%,亦即盈亏数值为亏损1222元,盈亏率为亏损12.22%,低于全国平均盈亏的“零”水平,在全国处于第29位;达东部平均耗用水平的108.49%,同时与东部平均盈亏水平(亏损343元)相比多亏损878元,在东部处于第9位。本项分析研究分别基于2004年全国各地文化产业万元增加值、人均增加值、增加值总量,推演虚拟耗用盈亏情况,实际上已经完成了设定耗用盈亏持平、盈利1%~10%水平的不同虚拟结果的3套连续推演。其中,各地之间虚拟耗用盈亏率的比值关系并没有实质性改变,至多只会出现基于不同数值进行推演而导致的微小差别,以及推演过程中小数四舍五入带来的尾数出入。五效应水平比较对2004年上海文化产业效益数值的分析比较可归纳为以下四方面。(1)万元增加值使用人工与人均增加值形成反比关系,其数值可以用来衡量文化产业发展的人员效应。在这一数据项上,上海在全国及东部处于绝对领先地位,仅仅落后于北京。万元增加值使用人工数值及其排序与从业人员人均增加值数值及其排序形成对应,即上海文化产业的人员效应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的155.75%,达到东部平均水平的143.4%。(2)万元增加值占用资产与万元资产产生增加值形成反比关系,其数值可以用来衡量文化产业发展的资产效应。在这一数据项上,全国绝大多数省区市都领先于上海,上海文化产业的资产效应在全国及东部都处于落后地位,仅仅领先于北京、四川、海南3地。万元增加值占用资产数值及其排序与万元资产产生增加值数值及其排序形成对应,即上海文化产业的资产效应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83.17%,仅为东部平均水平的86.73%。(3)万元增加值动用市场活动与万元营业收入产生增加值形成反比关系,其数值可以用来衡量文化产业发展的市场效应。在这一数据项上,全国所有省区市都领先于上海,上海文化产业的市场效应在全国及东部都处于绝对落后地位。万元增加值动用市场活动数值及其排序与万元营业收入产生增加值数值及其排序形成对应,即上海文化产业的市场效应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75.68%,仅为东部平均水平的84.47%。(4)基于万元增加值假设耗用、虚拟盈亏推演数值可以用来衡量文化产业经营的微观效益。在这两个数据项上,上海落后于全国绝大多数省区市,仅仅领先于四川、海南两地。六上海文化产业实际效用及态势上海文化产业各项效应的实际效用影响及态势数值通过赋权演算分析得出(见表4)。此处的演算分析思路是,文化产业增加值份额的现有实际值作为各项效应在既有效用影响情况下的实然数值,增加值份额的演算参考值作为各项效应在假设全国效用均等条件下的应然数值,以其间之差考察各项效应的实际效用所带来的增加值份额益损增减。具体说来,增加值份额的现有实际值高于演算参考值,即表明相关实有效用高于全国均等效用,实际上已经对提升增加值份额产生了影响,简化表达为“增益”;增加值份额的现有实际值低于演算参考值,即表明相关实有效用低于全国均等效用,实际上已经对抑制增加值份额产生了影响,简化表达为“减损”。表42004年上海文化产业实际效用及态势1.单项效用演算(效用影响分析)(1)人员效应单项演算。以2004年全国文化产业从业人员人均增加值的平均值为1来衡量,上海文化产业人员效应指数为1.5575,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实有效用对增加值份额有很大的正面提升影响。在全国效用均等水平上,演算参考值为5.03%,这意味着上海实有效用已导致其增加值份额增益2.8个百分点,增益幅度为55.76%,居于全国第2位、东部第2位,与其从业人员人均增加值排序相对应。在东部比较,上海实有效用也导致增加值占东部份额增益3.31个百分点,增益幅度为43.4%。(2)资产效应单项演算。以2004年全国文化产业万元资产产生增加值的平均值为1来衡量,上海文化产业资产效应指数为0.8317,较大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实有效用对增加值份额有较大的负面抑制影响。在全国效用均等水平上,演算参考值为9.42%,这意味着上海实有效用已造成其增加值份额减损1.59个百分点,减损幅度为16.84%,居于全国第28位、东部第8位,与其万元资产产生增加值排序相对应。在东部比较,上海实有效用也造成增加值占东部份额减损1.68个百分点,减损幅度为13.31%。(3)市场效应单项演算。以2004年全国文化产业万元营业收入产生增加值的平均值为1来衡量,上海文化产业市场效应指数为0.7568,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实有效用对增加值份额有很大的负面抑制影响。在全国效用均等水平上,演算参考值为10.35%,这意味着上海实有效用已造成其增加值份额减损2.52个百分点,减损幅度为24.33%,居于全国第31位、东部第10位,与其万元营业收入产生增加值排序相对应。在东部比较,上海实有效用也造成增加值占东部份额减损2.01个百分点,减损幅度为15.51%。(4)规模效应单项演算。以2004年全国每百万分之一单位GDP含文化产业增加值的平均值为1来衡量,上海文化产业规模效应指数为1.6266,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实有效用对增加值份额有很大的正面提升影响。在全国效用均等水平上,演算参考值为4.82%,这意味着上海实有效用已导致其增加值份额增益3.02个百分点,增益幅度为62.66%,居于全国第3位、东部第3位,与其单位GDP含文化产业增加值排序相对应。在东部比较,上海实有效用也导致增加值占东部份额增益2.25个百分点,增益幅度为25.91%。严格地说,文化产业各种效应总是综合发挥作用,因而单项效应分别演算存在明显缺陷,姑且作为一种必要的铺垫,能够说明问题的或许还是综合效应演算。2.综合效应演算(基本态势评估)(1)人员、资产、市场三要素综合效应演算。在上海文化产业人员、资产、市场三要素综合效应中,人员效应占49.51%的比重,资产效应占26.44%的比重,市场效应占24.05%的比重,同全国平均为三要素各占33.33%相比有很大出入。这证实了上面的单项效应分析结果,上海文化产业人员效应很高,资产效应较低,市场效应更低。以2004年全国文化产业人员、资产、市场三要素效应的综合平均值为1来衡量,上海三要素综合效应指数为1.0487,但演算系数仅为0.9964,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三要素实有效用对增加值份额有微小的负面抑制影响。这无疑是其中人员效应较高却抵消不了资产效应、市场效应较低的缘故。在全国效用均等水平上,演算参考值为7.86%,这意味着上海三要素实有效用已造成其增加值份额减损0.03个百分点,减损幅度为0.36%,居于全国第20位、东部第4位。在东部比较,上海三要素实有效用则导致增加值占东部份额增益0.28个百分点,增益幅度为2.67%。在这一设定的平衡可比条件下,西藏、内蒙、贵州、青海、吉林、湖南、新疆、黑龙江、北京、山西、江西、甘肃、河南、广西、云南、河北、湖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金融投资决策辅助工具风险管理框架版
- 2025年医院健康扶贫试卷及答案
- 2025年建筑装饰行业智能建筑装饰技术应用研究报告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 企业年度总结报告编制与汇报技巧指南
- 2025年人工智能在金融风控中的应用研究报告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 2025年教育科技行业在线教育模式创新与学习科技发展研究报告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 企业文化建设与价值观传播方案模板
- 建筑施工安全员题库试卷及答案解析
- 2025年物联网安全行业物联网安全技术应用与隐私保护研究报告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 上海市建筑安全员c证复审题库及答案解析
- 八年级英语上学期期中考试(扬州卷)-2024-2025学年上学期英语期中模拟卷
- 数字政府建设课件
- 肖像权使用知情同意书五篇
- 全国民政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墓地管理员赛项)备赛试题库及答案
- 《广播电视技术》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2024-2030年中国私护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发展趋势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
- 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全书知识
- 贵阳市2025届高三年级摸底考试英语试卷(含答案)
- JJG 693-2011可燃气体检测报警器
- 水域监测评估方案
- 物业工作拍照技巧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