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的海岸地貌教案1207070035纪欣圣_第1页
青岛的海岸地貌教案1207070035纪欣圣_第2页
青岛的海岸地貌教案1207070035纪欣圣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青岛的海岸地貌--教案一、 教学目的:1、 认识和了解我国海岸的基本状况,建立感性认识。2、 以青岛地区海岸为例了解基岩海岸与沙质堆积海岸的形成过程。二、 教学方法:1、 学习、掌握中国地理中关于我国海岸部分的知识。2、 查找有关青岛地区不同类型海岸的形成、位置等相关的资料。3、 沿青岛周边海岸进行实地考查。三、 教学重点:青岛海岸地貌的类型,及其特点。四、 教学内容:总述青岛是沿海地区,海岸线北起丁字湾南阡乡金口村东小河口(北纬36°36’17〃,东经120°46’03〃),南至胶南红石崖镇的张戈庄村。海岸线长730.64公里,滩涂面积375.35平方公里。其中,软质342.55公里,占91.3%;硬质32.80公里,占8.7%。海岸类型侵蚀后退岸主要表现在基岩岬角岸,分布于胶州湾西海岸(薛家岛至红石崖)、红岛南岸、崂山沿岸(太平角至山东头)及女儿岛南岸,占整个岸线的40%。主要特点是海水直接作用海岸,形成活海蚀崖、海蚀柱等海蚀地貌。潮间带较窄,有明显的分带性,近岸为石块或大砾石,渐变为沙滩及细砂滩,整个岸段多岩滩。由于岩性的差异性,海岸后退速度是不同的,从总体上看,后退速度是相当缓慢的。稳定岸主要分布于侵蚀后退海岸的小海湾,如前湾、大石头湾、团岛湾、浮山湾、沙子口湾、王哥庄湾、胶州湾东岸及丁字湾等,占整个岸线的30%。主要特点是高潮滩上有海蚀陡崖。潮间带有沙堤、沙滩和人工堤的保护。大风浪时海水才能到达岸边岸线保持稳定。潮间带的沙堤变化较大,如汇泉湾潮间带已形成两道水下沙堤(或沙咀),并呈有增无减的趋势。淤积增长岸这类海岸主要分布于胶州湾大沽河口、红岛东、崂山北湾及丁字湾,占整个岸滩的30%。岸滩地形平缓,多为淤泥及粉砂组成,直接受陆源河流影响,使海岸线不断向外淤长。1958年胶州湾总面积为535平方公里,滩地面积为225平方公里;零线以下水域面积为310平方公里。1973年总面积为423平方公里,滩地面积为125平方公里,零线以下水域面积为498平方公里。1958〜1973年的15年内,胶州湾面积少了112平方公里,海岸线向海推进600多米。1959〜1971年资料对比,丁字湾内共淤积1177.9万立方米,平均年淤积量为98.1万立方米,主要淤积部位表现在西顶子沙嘴和水下沙州及湾口沙嘴。1954年与1969年地形图对比,丁字嘴一海崖头岸段沿岸沙坝普遍向海加宽50〜70米,两河与隐珠河口间沿岸沙坝向南延长250米。王戈庄河口北沙坝向北增长了600米,河口外滩地在4.5公里的范围内平均向海淤进约150米。灵山湾、黄家塘湾及傅瞳河口等开敞的海湾内仅产生局部的泥沙运动;较大河流入海泥沙主要是在海湾内就近扩散,部分经波浪再搬运堆积在河口附近海岸。岬角该区海岸多属基岩港湾岸,岬、湾相间,岸线弯曲,沿岸岗岭起伏,罗列着陆地延伸而突向海中的岬角。注:(1)海岸线长度系根据海图上的岸线一多年的大潮高潮时所形成的实际痕迹线量算。(2) 滩涂面积系按海图岸线至零米等深线(理论深度基准面)间的区域量算。(3) 滩涂性质系按海图注记划分,除将岩性底质定为硬质者外,其余如砂、砾…等各种底质的滩涂均按软质类计算。系根据1984年最新测量资料量算所得。2、 海岸侵蚀剥蚀低山丘陵,青岛沿海陆地地貌主体,是由崂山,珠山中,低山丘陵和剥蚀平原三个单元构成。崂山山地分布于胶州湾东北地区,主要是白垩纪晚期,燕山构造运动时期形成的崂山花岗岩侵入体,崂山山地地侵蚀地貌的地质基础是花岗岩体及其十分发育的断裂,节理构造,由此造成的岩层软弱带在流水侵蚀作用下形成为沟谷。海拔200米以上的侵蚀一剥蚀高丘陵分布于崂山低山区的周围,高丘陵外围逐渐降低为海拔在200米以下的侵蚀低丘陵,青岛市区即坐落该地貌类型区内,其受构造岩相控制及不同岩性的差异侵蚀造成一些海拔50-100米左右的残丘,孤峰等貌形态,低丘陵区内冲沟及第四系残积,坡积沉积物发育,低丘陵外围则为剥蚀平原及冲■洪积平原,地貌界线十分清楚。珠山低山丘陵分布于胶州湾南部胶南沿海,山脊走向为北西向,山地地形地貌与崂山山地相似,由于断裂构造没有崂山区发育,沟谷不如崂山深陡,但由于岩石性质及其风化作用相似,地貌形态亦是多姿多彩,小珠山主峰周围为高丘陵,有许多山峰挺立,北面有灵鹊山,柳南山,仙旗崖,西边为陡楼,翁栏,抓马山,龙雀山,大珠山屹立于胶南县南海滨,花岗岩地貌发育,山势险要。3、 基岩海岸基岩海岸是青岛海岸地貌又一重要类型,主要分布于崂山及珠山山地海岸区,岸线长度占全部海岸的60%左右,岬湾相间,岸线相间,岸线曲折,构成本区岩石海岸的岩层,主要是花岗岩,其次是变质岩和火山碎屑岩等,由于岩石性质及海岸动力差异,海岸地貌特征不同,崂山东部的坚硬花岗石海岸,面对开阔海域,风浪侵蚀作用强烈,海岸侵蚀地貌发育,岸壁直立陡峭,连同断崖山体高度达10-100米以上,海蚀崖底部海蚀洞穴经比比皆是,崖脚处岩块巨砾堆积于狭窄的砾石海滩上,不同大小的砾石遭受波浪冲蚀,形成浑圆状,扁圆状,排列于海滩上,在岬湾连接处又有砾石堤堆积,如下清宫海滨停车场即为多道砾石堤迭置堆积而成,在崂山西南岸,由火山碎屑岩组成的石老人岩石岸,因岩层破碎质地软弱,海蚀崖一直处于侵蚀后退状态,在潮间带形成较宽阔的浪蚀平台,宽度达50-100米以上,平台上岩礁突起,海蚀柱屹立其上,以“石老人”最为典型,成为青岛海岸胜景,这里的海滩为沙质及沙砾质滩,同比较狭窄,市区海岸地段岬湾相间排列,凸出于海中的太平角,汇泉角,小鱼山,团岛角和凹入陆地的浮山湾,汇泉湾,青岛湾等等,湾顶环绕着金色沙滩,多被开发为海水浴场。胶州湾北海岸的岩石岸,西起胶州市营房镇,东至崂山区上马镇是由火山岩,碎屑岩构成,又是东西向断裂带通过外,发育有典型构造-侵蚀基岩海岸,岸线平直,海蚀崖低而陡,相对高度在10米以下,海蚀崖上是剥蚀低丘,地势平缓,崖脚下为淤泥质粉沙海滩,全新世早期海岸线遗迹保存整,地貌界线明显。胶南的基岩海岸,除珠山花岗岩海岸地貌特点与崂山海岸相似外,大部分岸段由变质岩构成,海岸地貌形态平缓单调,海蚀崖呈低缓的崖壁状,其高度在5米以下,狭窄的沙砾质海滩与宽阔的沙质海滩分布于不同岸段,薛家岛东海岸烟台前村有长2250米,宽200米的白色沙滩,主要由石英细沙组成,变质岩海岸段,沙源充足,沙质堆积地貌体发育,分布着不同时期的沙嘴,沙坝,贝壳沙堤等,在薛家岛西北岸和崔家潞湾,棋子湾等岩石岸段,以沙质及沙砾质海滩为主,并有II级岸堤堆积,琅琊台岩石岸,东部面临开阔黄海水域,波浪侵蚀作用强烈,形成比较陡峭的高海蚀岸。4、 沙质堆积海岸青岛沙质堆积海岸,呈带状环绕于各个较大海湾的湾顶区,尤其以变质岩低丘构成的开敞海湾区内最为发育, 实际上它是基岩海岸的次级地貌类型,其中规模最大的胶南为灵山湾岸沙堤,由松散的褐色,黄褐色细沙组成,另外在胶南龙湾南部王家台后,是一段沙坝一泻湖岸,内侧的老沙堤由北向南延伸,由贝壳沙组成,形成时间已有二三千年,外侧的新沙堤自南向北伸展,几乎与海岸相连接,是正在发育中的沙堤。5、 丁字湾溺谷(河口湾)海岸丁字湾原为一条东西向构造破碎带,后经侵蚀发育成为宽浅河谷,五龙河,周瞳河汇集于此,全新世中期海水侵入形成为溺谷湾,也可称为河口湾,湾口宽不足2公里,有小型三角洲发育,西部湾顶区有五龙河与周瞳河入海泥沙形砀小型三角洲堆积平原,海湾周边为火山岩及变质岩构成的剥蚀低丘。6、 胶州湾地质构造胶州湾位于鲁北隆起之海阳-高密坳陷和胶南隆起的过渡带,太古代以来长期处于稳定上升,剥蚀夷平过程中,随着中生代以来胶东断陷盆地不断沉降,在前震旦系生麻岩基底上沉积一套火山岩系,火山碎屑岩系和沉积碎屑岩系,主要出露的有太古界,元古界,侏罗系,白垩系和第四系,红石崖以主要为变质岩,海湾北部,西北部以碎屑沉积岩为主,如营海以西和南辛附近的侏罗纪砾岩,砂砾岩,大浚旺,营海,阴岛附近的白垩砾岩,火山岩在该分布较多,其中尤以安山岩为主,安山岩主要分布在薛家岛地区,东大洋,女姑口一带则有火山砾岩等,岩浆岩主要分丰在本区的东南部的青岛市区,海西半岛及黄岛区,大致以即墨-流亭断裂为界呈北西-南西展布。主要为黑云母花岗岩,钾质花岗岩,中细粒花岩等。青岛地区的断裂构造较为发育,主要断裂构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