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满江红》教案精选范文三篇_第1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满江红》教案精选范文三篇_第2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满江红》教案精选范文三篇_第3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满江红》教案精选范文三篇_第4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满江红》教案精选范文三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满江红》是一首词。作者秋瑾在词作中颇有男子汉大丈夫的气魄,显示着她不甘雌伏的巾帼英雄的本色。教读本文,即以词的文体特点入手,以声律、物象、意格作为读词的根本,以吟词调、读画面、品心怀为活动达到教学目标。(一)以声律为窍,学习吟调大致上分为三个教学板块:(一)以声律为窍,学习吟调(二)以物象为骨,感受画面(三)以意格为髓,品味心怀预习要求1.读标题,读课文,读注释。1.由《满江红》词导入:岳飞的《满江红》脍炙人口,古今许多人都写过《满江红》,很少有岳飞这种气吞牛斗的英雄气概和爱国热情。只有鉴湖女侠的一首《满江红》词,颇有男子汉大丈夫的气魄,显示着她不甘雌伏的巾帼英雄的本色。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秋瑾的词作《满江红》。2.同学们都知道秋瑾是个女英雄,为革命献身。针对这首词,我们再做一下补充。知识卡片1:(1)秋瑾(1875-1907),字璿卿,别号鉴湖女侠,浙江会稽(今浙江绍兴市)人。出身诗书之家。(2)秋瑾18岁时,嫁给湖南人王子芳。王是一个暴发户的浮荡子弟。(3)1898年前后王子芳用钱捐了个户部主事的小京官,秋瑾跟随丈夫到了北京,在寓京期间她接受了新思想、新文化,并在当时的革命形势影响下,立志要挽救国家民族的危亡,要求妇女独立与解放。(4)1903年中秋节,秋瑾与丈夫王子芳发生冲突,从家出走,寓居北京阜城门外泰顺客栈。写下《满江红》这首词抒怀。秋瑾下决心冲破家庭牢笼,投身革命,不久即东渡日本留学。(5)1907年,她与徐锡麟等组织光复军,拟于7月6日在浙江、安徽同时起义,事泄被捕。7月15日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3.词是诗的特殊形式,是可以唱的有音乐性的诗。《满江红》是词牌名,词牌名规定了词的格律,就是词的调。各个词调都是“调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满江红》这个词牌名又有什么样的格律特点呢?我们来了解一下。知识卡片2:满江红,又名《上江虹》、《念良游》、《伤春曲》。唐人小说《冥音录》记载曲名《上江虹》,后更名《满江红》。宋以来始填此词调。九十三字,前片四十七字,八句,四仄韵;后片四十六字,十句,五仄韵。格调沉郁激昂,前人用以抒发怀抱,佳作颇多。活动一以声律为窍,学习“吟调”(10分钟左右)1.初读,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教师指导读准字音,提示学生注意多音字的读音。为强2.再读,词分上下阕,就像我们平常学习文章的段落,读整首词的时候,要注意其间的停顿。词又称长短句,长长短短的句子之间,停顿由长到短,分别是阙、韵、句、读。上下阕之间停顿最长,韵脚其次,“句”在词中是语意完整的停顿,“读”在词中用顿号表示,是句中语意未完,语气可停的更小停顿。请同学们试着读起来,注意停顿。3.老师根据自己的语感,试着吟诵一下。(学生听教师吟诵)满江红(清)秋瑾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师:谁来大胆试一试,用自己的调,吟起来。(学生们纷纷练习吟诵。)师:同学们都沉醉在自己的腔调之中了。不用学别人的,就找自己的调。诗词之窍就是我们通过吟诵去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蕴藏的情。活动二以物象为骨,感受画面(15分钟左右)

1.学习诗词,不仅要注意平仄腔调,更要化为形象方能理解,感受到词的风貌,带着感受吟诵,才有味道。读诗词的“第二本”是——“以物象为骨”(出示课件)。我们再一次走进词中,感受一番。说说这首词中,哪些诗句让你眼前出现了什么画面,这些画面又带给你什么感受呢?(1)“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这句诗在我眼前出现了一座小花园,四周围着低矮的篱笆,篱笆下开满了一朵朵的黄色的小菊花,香气扑鼻,满园芬芳。天朗气清,秋天明净的容颜好像被擦洗过。陶渊明的《饮酒》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中就有过这样的风景,秋瑾化用诗句,带给我冲破家庭的师:你尝试着用自己的声音读出“篱下”这个地点和“黄花”的芬芳。(2)从“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一句中,我看到了应家人团聚的日子,在远离家乡的北京城,作者却寓居客栈,寄人篱下,有一独失落的感受。月圆之夜,本师:温暖的家庭和孤独的自己之间距离越大,这种感受就越强烈。接着来。(3)我还从“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中看到了作者在广阔的红尘中,不知到何处寻找和自己志同道合的知音,于是潸然泪下。种知音难觅的悲伤。“青衫湿”同样化用白居易“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一红一青,把这种鲜明的色彩对比读出来,也就读出尘空间的广阔与知音的稀少之间的距离。(5)“四面徒思浙。”这位同学看到了秋瑾默默地回想的画面。她想到了《史记•项羽本纪》中项羽在四面楚歌的危急时刻最终破楚的故事,也回想到了曾在浙江时过的貌似贵妇的生活,实则处于被奴役的地位。一方面写出目睹民族危机的深重的国之仇,一方面来写自己终家庭牢笼。是虚实结合的手法。师:这里的“四面”“八年”,一个以方位写情势之紧迫,一个写苦闷时间之长,我们来读出这种感受吧。师:一幅幅画面中将眼前所见之景与内心所想之情结合在一起。在诗词的朗读之中,时间、地点、方位、色彩、动作、声音、味道等等词语,往往能带给我们带给我们丰富的内心感受。活动三以意格为髓,品味心怀(10分钟左右)1.不断推敲、品味诗词,才能理解诗词的精髓。让我们再次走进词中,品味秋瑾在词中用独特的语言形式来表达独特的心怀的诗句。(1)“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这一句被誉为本词的神来之笔。对仗工整,三字式短句,节奏急速,简洁有力。把一幅巾帼英雄的形象,生动地在我们眼前呈现出来。读来节奏急促有力。(2)“身”与“心”、“列”与“烈”两句四字谐音,意义不同,表达了秋瑾抱负、志向和思想感情的转变。身是现实,心是理想,身与心的距离,就是理想与现实的距离。(3)“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对国家和人民有热情一颗与真诚的心,却不为世俗所了解的距离。(4)“英雄末路当磨折”,能离家出走,冲破家庭牢笼,对一壮举。但因不被人理解解,因此生活中常受折磨。今天的行动与未来的不可知之间的距离。个女子来说是英雄的师:距离越大,文字的张力越大,也越能读出秋瑾不同于普通女子的精神气概。2.升华《满江红》师:诗词上阙写景叙事,下阙议论抒情,请同学们结合词上下阙的内容,恰当使用词中的语句来为这首词加个题目。《满江红•小住京华》《满江红•苦将侬》《满江红•平生肝胆》《满江红觅知音》《满江红•何处觅知音》《满江红•英雄抒怀》《满江红•男儿烈》•观篱下黄花有怀》《满江红•京华思浙有怀》•英雄《满江红•青衫湿》《满江红教师小结:“英雄肝胆无人识,红尘知音无处觅”,感时伤时的愤慨,报国无路的感叹,上阙女性的柔情和下阙战士的豪情交织在她心灵的深处,和谐地组成了这一既深沉忧郁而又豪放跌宕的灵魂的悲歌。让我们用自己的调子唱出《满江红》。曲九年级语文下册《满江红》教案精选范文二教学目标:1、理解词作的内容及其蕴含的感情。把握词作的主旨。2、学习作者借典故抒情的方法。3、学习词人的政治抱负和爱国热情。教学重点:

1、理解词作的内容及其蕴含的感情。把握词作的主旨2、学习词人的政治抱负和爱国热情。教学难点:学习作者借典故抒情的方法。教学过程:一、预习复习1、导入2、介绍作者及创作背景作者简介:1875年生于绍兴,原名闺谨,字璿卿,自号竞雄,别号鉴湖女侠,汉侠女儿。浙江山阴(今绍兴)人。是我国近代杰出的革命家、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生于一个封建家庭,幼怀大志,性格豪放,酷爱诗文和骑马击剑,能文能武,敢说敢为。1904年自费留学日本,积极参加反对清朝封建统治的革命活动,并加入同盟会。回国后创办《中国女报》,宣传革命。后回绍兴组织光复会,与徐锡麟分头准备皖浙两省起义,事发后被捕,坚贞不屈,六月六日就义于绍兴古轩亭口。创作背景:1903年春,王廷均用钱捐得户部主事官职,秋瑾随夫入京。时值八国联军入侵后不久,她目睹民族危机的深重和清政府的腐败,决心献身救国事业,而其夫无心国事。中秋节,秋瑾与丈夫王廷均发生冲突,离家出走,寓居北京阜城门外泰顺客栈,后由吴芝瑛出面调解,而秋瑾下决心冲破家庭牢笼,投身革命。不久即东渡日本留学。这首词是她在中秋节的述怀之作,反映了她在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彷徨和雄心壮志的开阔胸怀二、问题导学1、朗读课文。2、对照注释理解文意。注意《满江红秋瑾》:①“为篱下,黄花开遍”,是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诗句②“四面歌残终破楚”作者又用《史记?项羽本纪》中汉军破楚的故事,来比喻说明自己终于冲破家庭牢笼

③“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青衫湿”出自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江州司马青衫湿”,极言作者对自己前途的担心和忧虑。3、概括文章的内容上片:回顾过往生活下片:思虑未来前途4、思考问题,体会词作感情。这首词是她在中秋节的述怀之作,反映了她在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的复杂心情。用下列句式说话:从词作中我感受到了作者-----------的的心情,我是从-----------一句话体会到的。这句话-------------(按照“心情-----句子------分析”的方式回答)喜悦激动:冲破牢笼,获得自由,悠然自得--------------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投身革命,报效国家,豪情万丈--------------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苦闷忧愁:中秋佳节,独自一人,倍感孤独--------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冲破牢笼,面对未来,担心不已---------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投身革命,报效国家,知音难觅---------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折磨。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5、总结:秋瑾的这首《满江红》词,一方面写出自己挣脱家庭束缚,另一方面表现自己胸怀保家卫国的志向,又恐知音难觅的担忧,即便无奈为“峨眉”,也有着一

颗强大的“男儿心”,崇高的志向指引着她,即便有所顾虑也坚定的摆脱世俗,走向革命路的决心。自从精忠爱国的民族英雄岳飞首创气壮山河的《满江红》一词以来,已成为千古不朽的绝唱和杰作,历代文人志士莫不把它当作楷模,仿效学作,但大都是望尘莫及!看过古今许多人写的《满江红》,谁也没有岳飞那种气吞牛斗的英雄气概和爱国热情,只有鉴湖女侠的一首《满江红》词,颇有一些男子汉大丈夫的气魄,显示着她不甘雌的伏巾帼英雄的本色。三、自学探究四、展示点评五、拓展延伸中考链接:1、“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中“终破楚”指什么?这一句写出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比喻自己冲破家庭的牢笼,表达了作者冲破家庭的牢笼的喜悦心情。2、“苦将侬,强派作娥眉,殊未屑!”中“娥眉”指什么?这一句写出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不能做男儿的遗憾之情。九年级语文下册《满江红》教案精选范文三教学目标1、全班同学都能准确优美地朗诵《满江红》。体会岳飞的英雄气概,感受词中雨涵的爱国主义思想2、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3、激发学生诵读诗词的兴趣教学重点全班同学都能准确优美地朗诵《满江红》教学难点全班同学都能准确优美地朗诵《满江红》。体会岳飞的英雄气概,感受词中雨涵的爱国主义思想教学过程:

师:今天由我和同学们完成这节校本课师:播放《精忠报国》。师:听过这首歌后你有什么感受?可以从内容上说一说,也可以从歌曲的情绪上说一说师:关于岳飞,你都了解些什么?预设:岳飞是南宋著名抗金将领关于岳飞,我知道一个小故事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好,老师也来和同学们分享一下老师了解到的岳飞岳飞是南宋著名抗金将领,在南宋时期抵抗金人的侵略,保家卫国,是后世景仰的民族英雄。(课件出示)师: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岳飞这首《满江红》(板书课题)师:请同学们认真听老师读,听清楚每一个字音,并且想一想,这首《满江红》与我们之前学过的古诗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预设:句子比较多。每一句的字数不同,长短不一。分为两段师:这就是与诗并称双绝的,叫做词。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句子有长有短,便于歌唱。词有词牌,即曲调。词分为上阕和下阕。满江红是著名的词牌名之一。传唱最广的是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师:你们想不想自己读读这首词。师:请同学们自己读,不认识的字可以问问同桌,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指名读,并且纠正字音。师:还有谁想读?师:那请你把这首词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如果你的同桌读的字音准确,流畅,就请你向你的同桌竖起大拇指。师:老师刚才看到很多同学竖起大拇指,看来你们的字音都读的很准确呀!

师:同学们都知道,无论是读诗或者读词,都应该有停顿和重音的地方,请你自己读一读,边读边把停顿的地方用/标出,重音的字下面加点。师:老师也把自己的停顿和重音画出来了。(课件出示)师:谁愿意再来读读这首词,你可以按照自己停顿的方式,也可以按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