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邹城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版含答案_第1页
山东邹城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版含答案_第2页
山东邹城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版含答案_第3页
山东邹城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版含答案_第4页
山东邹城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版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8级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时间120分钟分值120分第一卷(52分)一、现代文阅读(19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作为教师“祖师爷”,孔子被尊为“万世师表”。中国古代社会有着尊师的传统,但这一传统并不始于孔子。孔子孜孜矻矻,以身作则,以己示范,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他高尚的人格、好学的精神、博通的学识,不仅赢得了学生的敬佩和爱戴,而且赢得了全社会和后世的尊重和礼敬。在一般认为成书于春秋时期的《国语》和《晋语》中,有这样的文字:“民生于三,事之如一。父生之,师教之,君食之。非父不生,非食不长,非教不知生之族也,故壹事之。”这里已经将君、父、师并提。战国末期的荀子,第一次完整地提出了“天地君亲师”的序列。在他看来,天地是生存的根本,祖先是种族的根本,君师是政治的根本。缺少了这三者之一,就不会有社会的秩序、人民的安宁,更谈不上生活的幸福。所以,礼仪就是用来敬祀天地、尊重祖先、推崇君师,用来树立它们在人们心目中的神圣感和权威的。高度尊崇礼法的荀子,认为教师是礼法的守望者。他认为,如果没有教师,世人就不懂得礼法,只能是偏离正道,流于匪辟,遭致灾难和祸害;相反,人有了教师、懂了法度,就会通达事理,明辨是非。正因为如此,所以在荀子看来,是否尊重教师,是一个国家兴盛衰败的晴雨表。他指出:“国将兴,心贵师而重傅。”先秦诸子在很多重大的问题上观点冲突,相互争鸣,但在尊师这个问题上,却难得的一致。道家的《道德经》说:“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墨家的《墨子》也说:“夫为弟子,后生其师,必修其言,法其行。”法家的《管子》中,收录有《弟子职》一篇,详细地规定了学生对教师各方面恭敬的态度和服侍的礼仪。杂家的《吕氏春秋》不仅说明了尊师的必要,而且指出了尊师的具体方法。主张“生则谨养”,“死则敬祭”。此外,学生能够勤奋学习,虚心求教,也就是对教师最大的尊敬。尊师的传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尊师使我们的民族更加笃信教育,从而促进全社会的向学之风,强化整个民族对自己文化的认同。当然,我们也不必忌讳,尊师的片面化和极端化,也对我们民族及其文化具有负面影响。比如,恪守师法,不许学生自出机杼,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后人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对民族文化的创新和发展,起了一定的阻滞作用。(摘编自徐梓《中国文化的尊师传统》)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虽然不是中国尊师传统的创始者,但却为后世树立了为人师表的榜样。B.《国语》中已将君、父、师并提,当时的人们认为三者的地位同等重要。C.荀子视教师为礼法的守望者,因为学习和执行礼法,都需经由教师来完成。D.除了在尊师上取得一致之外,先秦诸子在其他问题上的观点都是相互冲突的。.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在中国教育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是个绕不开的人物,所以在论述中国的尊师传统时,作者选择了从他说起。B.文章在列举先秦诸子尊师的论据时采用了“点面结合”的手法,其中,“面”为荀子的言论,“点”则为其他诸家的言论。C.在充分列举论据之后,文章进而深入剖析了“尊师传统”的本质:尊师既是尊业敬德,也是重学、重道。D.文章在充分肯定尊师传统积极意义的同时,也指明了将尊师片面化、极端化的负面影响,从而体现了辩证说理的特点。.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学生如果对老师态度恭敬,服侍周到,但不愿勤奋学习,不肯虚心向老师求教,也未必可以说是真的尊师。.教育事关他人前途和家族命运,如果不接受教育培养,一个人就难以造就才德,一个家族就难以发达兴旺。C.是否尊重教师是国家兴盛衰败的晴雨表,因此,一个欣欣向荣的国家,一定会人人尊重教师,反之亦然。D.尊师传统无形中对教师的才德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只有人格高尚、学识博通,才能赢得尊重和礼敬。(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10分)织席记(孙犁)1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从南几县走过来,在蠡县、高阳,到处在纺线、织布。每逢集日,寒冷的早晨,大街上还冷冷清清的时候,那线子市里已经挤满了妇女。她们怀抱着一集纺好的线子,从家里赶来,霜雪粘在她们的头发上。她们挤在那里,急急卖出自己的线子,买回棉花;赚下的钱,再买些吃食零用,就又匆匆忙忙回家去了。回家路上的太阳才融化了她们头上的霜雪。2到端村。集日那天,我先到了席市上。这和高、蠡一带的线子市,真是异曲同工。妇女们从家里把席一捆捆背来,并排放下。她们对于卖出成品,也是那么急迫,甚至有很多老太太,在乞求似的招唤着席贩子:“看我这个来呀,你过来呀!”3她们是急于卖出席,再到苇市去买苇。这样,今天她们就可解好苇,甚至轧出眉子,好赶织下集的席。时间就是衣食,劳动是紧张的,她们的热情的希望永远在劳动里旋转着。4在集市里充满热情地叫喊、争论。而解苇、轧眉子,则多在清晨和月夜进行。在这里,几乎每个妇女都参加了劳动。5那些女孩子们,相貌端庄地坐在门前,从事劳作。6这里的房子这样低、挤、残破。但从里面走出来的妇女、孩子们却生的那么俊,穿得也很干净。普遍终日地劳作,是这里妇女可亲可爱的特点。她们穿得那么讲究,在门前推送着沉重的石砘子。她们的花鞋残破,因为她们要经常在苇子上来回践踏,要在泥水里走路。7她们,本质上是贫苦的人。也许她们劳动是希望着一件花布褂,她们是这样辛勤的劳动人民的后代。8在一片烧毁了的典当铺的广场上,围坐着十几个女孩子,她们坐在席上,垫着一小块棉褥。她们晒着太阳,编着歌儿唱着。她们只十二三岁,每人每天可以织一领丈席。劳动原来就是集体的,集体劳动才有乐趣,才有效率,女孩子们纺线愿意在一起,织席也愿意雀一起。问到她们的生活,她们说现在是享福的日子。9生活史上的大创伤是敌人在炮楼“戳”着的时候,提起来,她们就黯然失色,连说不提了,不提了。那个时候,是“掘地梨”的时候,是端村街上一天就要饿死十几条人命的时候。10敌人决堤放了水,两年没收成,抓夫杀人,男人也求生不得。敌人统制了苇席,低价强收,站在家里等着,织成就抢去,不管你死活。11一个女孩子说:“织成一个席,还不能点火做饭!”还要在冰凌里,用两只手去挖地梨。12她们说:“敌人如果再待一年,端村街上就没有人了!”那天,一个放鸭子的也对我说:“敌人如果再待一年,白洋淀就没有鸭子了!”13她们绝处逢生,对敌人的仇恨长在。对民主政府扶植苇席业,也分外感激。公家商店高价收买席子,并代她们开辟销路,她们的收获很大。14生活上的最大变化,还是去年分得了苇田。过去,端村街上,只有几家地主有苇。他们可以高价卖苇,贱价收席,践踏看人民的劳动。每逢春天,穷人流血流汗帮地主去上泥,因此地主家的苇子才长得那么高。可是到了年关,穷人过不去,二百户人,到地主家哀告,过了好半天,才看见在钱板上端出短短的两戳铜子来。她们常常提这件事!她们对地主的剥削的仇恨长在。这样,对于今天的光景,就特别珍重。1947年3月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第一段中“霜雪粘在她们的头发上”“太阳才融化了她们头上的霜雪”两个句子运用环境描写的方法,突出了乡村女子的辛苦和勤劳。B.文章先描写高、蠡一带的线子市的场面,接着描写端村织席交易的场面,目的是突出不同地方的劳动妇女都有自己的劳作特长。C.抗战胜利后,解放区的民主政府扶植苇席生产,还将苇田分给穷人。正是出于对民主政府的感激,她们的劳动热情高涨。D.作者善于描写白洋淀一带的女子形象,本文采用今昔对比,以小见大的手法,反映了时代和社会的沧桑变化。.在文中第⑧段,作者描写了一个动人的织席场面。请结合文意,分析作者这样写的好处。(3分).文章的结尾部分补叙了过去的生活状况,是否可以将这一部分删去?请结合全文,加以探究。(4分)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以后各题(每题3分,共9分)弦高犒秦师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①。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②,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③,尔墓之木拱矣!”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骰。毅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秦师遂东。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左右免胄而下,超乘者三百乘。王孙满尚幼,观之,言于王曰:“秦师轻而无礼,必败。轻则寡谋,无礼则脱。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且使遽告于郑。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使皇武子辞焉。杞子奔齐,逢孙、杨孙奔宋。孟明日:“郑有备矣,不可冀也。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灭滑而还。 (选自《左传•僖公三十二年》)【注】①管:钥匙。②孟明、西乞、白乙:秦国三个将领的名字。③中寿:七十岁。.下列对文中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郑有备/矣不可冀也/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郑有备矣/不可冀也/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C.郑有备矣不可/冀也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D.郑有备矣不可/冀也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蹇叔之子与师一一与:参加。..轻则寡谋,无礼则脱一一脱:轻慢。*C.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一一市:做买卖。*D.则束载、厉兵、秣马矣一一厉:鼓励。*.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蹇叔是作者笔下的正面形象。劝谏见其深谋远虑,哭师见其忠愤满腔。送子“与师”时他指出秦师此行不败于郑而败于晋,可见其老谋深算。B.秦穆公得到杞子密报,为野心所驱使,失去了对形势正确判断的能力,虽然蹇叔多方劝谏,他一点也听不进去,刚愎自用,自作主张而出师。C.当时,周大夫王孙满还小,看到秦国的军队轻狂而不讲礼貌的现象,就向当时的秦军统帅说:轻狂就少谋略,不讲谋略,军队就会招致失败。D.郑国商人弦高在滑地与秦师不期而遇。于是,他就以犒师为名,上前致词,句句是欢迎的话,处处有弦外之音,暗示郑国已作好了战争准备。三、语言文字运用(每题3分,共24分)10.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A.中肯(zhing)*登载A.中肯(zhing)*登载(zdi)尽管(jin)・・倔强(ju6)*爱憎(zeng)*B.咬文嚼字(jiie)潦草B.咬文嚼字(jiie)潦草(lid。)累及(骁i)・・・C.锲而不舍(qi)*D.萎靡不振(mi)*禀性(bing)弩马(nil)・・编辑(jl)阿谀(yQ)・・拈轻怕重(nidn)譬如(pi)・・句读(diu)跬步(kui)・・无济于事(ji)业绩(ji)・・1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A.防碍凑合度假村悬梁刺骨阴晴圆缺B.肤浅脉膊明信片自欺其人声名鹊起C.枯燥辐射历程碑一筹莫展涵咏优游D.安详宣泄挖墙脚斩钉截铁出其不意12.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1945年,声名显赫的德国贝尔森集中营,在纳粹溃逃后,宁静的中午,一个孩子走在遍布尸体的营地的路上。②《三国演义》中关羽“过五关,斩六将”的果敢之举,将他排除万难、矢志于义的信念表现得无微不至。③父爱应该受一定的原则支配并提出一定的要求,应该是宽容的、耐心的,不应该是咄咄逼人和专横的。④在动物身上,无论从形态结构、生理过程,还是从行为方面去分析,尽可能节省能量的例子比比皆是。⑤巴金《家》中的觉新,处在长房长孙的特殊位置,加上受封建礼教较多的约束,养成了委曲求全、懦弱顺从的性格。⑥特朗普早在大学时代就孜孜不倦地汲取商业领域新知,加上父亲耳提面命的教诲,年轻的特朗普就已蠢蠢欲动,欲在商界闯出一片天地。A.②③⑤B.①②⑥C.①⑤⑥D.③④⑥.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20年来,一大批“西部之光”入选者聚焦地方需求、瞄准科技前沿,取得了大量科技创新成果,形成大量新的学科增长点。B.近年来,日本右翼政治力量在历史问题上开倒车的迹象十分明显。日本新高中教科书中再次出现了删减南京大屠杀相关内容。C.据媒体报道,截至今年12月,有26家网络文化经营单位因为未要求网络游戏用户使用有效身份证件进行实名注册等问题而被文化部列入查处名单。D.为了扭转欧洲工业急剧下滑的局面,减轻居高不下的失业压力这一颓势,欧盟一些工会组织限制大量进口中国的“廉价”产品,为欧洲工业发展创造机会。.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A.本公司大厅里设有服务台,今天老张很荣幸地被我单位聘为顾问,请各位届时与他会晤,并欢迎各位朋友垂询。B.小王正在草拟“失物启事”,他写道:“昨天我在教室里丢失一本《城南旧事》,如有拾获,务请从速上交。”C.一家手机经销店正在搞让利促销,我过去垂询了一下几款名牌智能手机的价格,发现并没有便宜多少。D.他向老板请假时发生了争执,老板说如果旷工就扣一个月的工资,还说如果辞职就得打

报告,批准后方可离职。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②师不必贤于弟子*②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②师不必贤于弟子*②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②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②非蛇鳍之穴无可寄托者*)(3分)B.①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C.①今其智乃反不能及*D.①师道之不复,可知矣*.下列句子的类型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A.微斯人,吾谁与归 B.何陋之有C.时人莫之许也 D.蚓无爪牙之利.根据你对《三国演义》的阅读情况,选择填入下文空缺处的人物。(3分)众官扶起,打得皮开肉绽,鲜血迸流,扶归本寨,昏绝几次。动问之人,无不下泪。鲁肃也往看问了,来至孔明船中,谓孔明日:“今日公瑾怒责公覆,我等皆是他部下,不敢犯颜苦谏;先生是客,何故袖手旁观,不发一语?”孔明笑日:“子敬欺我。”肃日:“肃与先生渡江以来,未尝一事相欺。今何出此言?”孔明日:“子敬岂不知公瑾今日毒打公覆,乃其计耶?如何要我劝他?”肃方悟。A.蒋干B.阚泽C.庞统D.黄盖第二卷(68分)四、课内翻译及背诵默写:.翻译下列句子(每题2分,共8分)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②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③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④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句1分,共7分)⑴荀子在《劝学》中以蚯蚓为例论证为学必须锲而不舍,坚持不懈,与之相反的是螃蟹用心浮躁,以致造成“,”的后果⑵《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⑶我们经常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两句来表达“过去不可挽回,未来则可把握”的思想。(4)晋国大夫子犯请求攻打秦军,然而晋文公认为“不可”,他说“”,这是不仁道的。五、逻辑推断:.下面一段文字有三处表述不够恰当,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使之逻辑严密,语句通顺,语意简明。(3分)有一种病叫“开学恐惧症”,儿童和青少年是此症的多发人群,国内有研究发现,学校恐惧症中女孩比男孩稍稍略多,比例为4:3。学习压力大是开学恐惧症的唯一原因,患者最常见的是头晕、胸闷、肚子疼等躯体症状和手抖、尿急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然而,家长常常会忽略上面出现的症状,建议家长们,一旦发现此种症状,最好还是及时带孩子到专业医疗机构就诊,这样,孩子的症状就一定会消除。改为:改为:改为:六、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50分).按要求作文:一弯月,是故园对游子的呼唤;一缕风,是荒漠对绿洲的呼唤;一阕词,是民族对经典的呼唤……离乱的国度呼唤和平,崭新的时代呼唤奋斗,共同的梦想呼唤担当……请以〃的呼唤〃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①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②文体要求记叙文;③不少于800字;④认真书写,保持卷面整洁。2018级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答案客观题每题3分,共15小题,满分45分。12347891011121314151617ABCDBDCADBCDCDD一、(一)1.A(B项,原文中并无《国语》认为君、父、师”地位同等重要”的表述;C项,原文只强调教师教人懂得礼法,并未说经由教师来执行礼法;D项,“先秦诸子在其他问题上观点都相互冲突”的说法扩大了范围。).B(应为“‘点’为荀子的言论,‘面’则为其他诸家的言论”。).C(“一定是人人尊重教师”说得过于绝对。)(二).D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对小说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内容判断正误,此题A项考核环境描写的作用,B项考核场面描写的作用,C项考核文章的内容,D项考核艺术手法。A项,运用的是细节描写的方式。B项,“目的是突出不同地方的劳动妇女都有自己的劳作特长”理解错误,目的是突出社会的变化。C项,理解过于片面,还有对敌人的仇恨,对新生活的追求。.写这样的劳动场面是为了和下文提到的不久前的岁月作对比,从而突出了时代和社会的沧桑变化。表现端村劳动妇女快乐的心情。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分析文章的结构安排的能力的题目,答题时注意答出情节的内容,然后从结构、内容和读者的角度分析其作用。此题注意先从内容场面的特征“欢快”,表现“表现端村劳动妇女快乐的心情”;从结构上分析,下文写“不久前的岁月”,作用是二者形成对比,效果是“突出了时代和社会的沧桑变化”。.不可删去。①交代了上文中织席妇女劳动的积极性今非昔比的原因;②进一步突出了时代变迁和社会进步给劳动人民带来无限希望的主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