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商山早行教案_第1页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商山早行教案_第2页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商山早行教案_第3页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商山早行教案_第4页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商山早行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商山早行》教案激趣导入:他提出“文以载道”的观点,与柳宗元倡导古文运动,反对骈文,提倡散文;诗歌创作亦力求独创,不避险僻,以文为诗,形成宏伟奇崛的特点。他就是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有评论他文不如诗,诗不如词,但他确实是一位颇有影响的诗词名家,他就是晚唐“花间派”词风的鼻祖温庭筠。今天我们来学习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和温庭筠的《商山早行》。教学目标.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情感。.品读重要词句,感受诗歌的意境。教学过程一、《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诵读经典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了解背景元和十四年(819)正月,韩愈上书劝谏,触怒宪宗,由刑部侍郎贬为潮州刺史。这是他在南行途中所作。左迁,犹言下迁,古代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当韩愈到达蓝田关时,他的侄孙韩湘赶来送行,于是写了这首诗送给韩湘,韩湘此时27岁,尚未登科第,远道赶来从韩愈南迁。诗歌抒写韩愈忠而获罪的愤慨、为国除弊的决心和眷恋朝廷的心情。.鉴赏诗句首联: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释句:一封:指一封奏章,即韩愈的谏书《论佛骨表》(韩愈上书劝谏皇帝不要将释迦牟尼佛的遗骨迎入宫中供奉)。朝(zh2o)奏:早晨送呈奏章。九重(ch6ng)天:古称天有九层,第九层最高,此指朝廷、皇帝。路八千:泛指路途遥远。八千,不是确数。早晨向朝廷呈上一封奏章,傍晚就贬往八千里外的潮州。讲解:首联开端直叙,交代原因。作者巧妙地使用“一封”与“八千”、“朝”与“夕”。让数量与时间之间形成强烈的对比。“朝奏”而“夕贬”,可见获罪之快;“九重天”,可知君心难测;“路八千”,可谓行程遥远。诗人把突然的变故具体化、形象化,增强了感染力。他很有气概地说,这个“罪”是自己主动招来的。就因那“一封书”之罪,所得的命运是“朝奏”与“夕贬”,而且一贬就是“八千里”,诗人虽遭获谴亦无怨悔。颔联: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释句:圣明:指皇帝。弊事:政治上的弊端,指迎佛骨事。因为皇帝迎供佛骨,引发长安城百姓的轰动,韩愈认为此会给国家和人民造成巨大伤害。肯:己肯。衰朽:衰弱多病。惜残年:顾惜晚年的生命。一心想替皇上消除国事中的弊政,哪里肯因为老病而顾惜残年余命。讲解:颔联亦叙亦议,表明心志。这一联写诗人欲除弊事反遭贬,不惜残年而无悔,意气坚定。诗人直书,除弊事”,认为自己是正确的,申述了自己忠而获罪和非罪远谪的愤慨。尽管招来一场弥天大祸,他还是“肯将衰朽惜残年”,且老而弥坚,使人如见到他的刚正不阿。颈联: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释句:秦岭:在蓝田县内东南。“雪拥”句:立马蓝关,大雪阻拦,前路艰危,心中感慨万分。拥:阻塞。蓝关:蓝田关,今在陕西省蓝田县东南。马不前:引自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驱马涉阴山,山高马不前”句。阴云遮蔽秦岭,不见家乡何处;大雪阻塞蓝关,征马不愿前行。讲解:颈联即景写情。韩愈为上表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作者远贬,严令启程,仓促离家;而家人亦随之遣逐,随后赶来。当诗人行至蓝关时,侄孙韩湘赶到,妻子儿女,则不知尚在何处。“家何在"三字中,有他的血泪和愤怒。了解这些情况,便知颈联并不能单纯作景语来赏析。颈联上下句各含两个子句,前面的子句写眼前景,后面的子句即景抒情。“云横秦岭”,遮天蔽日,回顾长安,不知“家何在”?“雪拥蓝关”,前路险艰,严令限期赶到贬所,怎奈“马不前”!“云横”、“雪拥”,既是实景,又不无象征意义。这一联,景阔情悲,蕴涵深广,遂成千古名句。此两句一回顾,一前瞻。“秦岭”指终南山。云横而不见家,亦不见长安,何况天子更在“九重”之上,岂能体恤下情?他此时不独系念家人,更多的是伤怀国事。“马不前”用古乐府“驱马涉阴山,山高马不前”意。他立马蓝关,大雪寒天,联想到前路的艰险。“马不前”三字,露出英雄失路之悲。尾联: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释句:汝(用):你,指韩湘。应有意:应知道我此去凶多吉少。“好收”句:意思是自己必死于潮州,向韩湘交待后事。瘴(zhAng)江:指岭南瘴气弥漫的江流。瘴江边:指贬所潮州。我知你远道而来的心意,好为我收尸于瘴气弥漫的岭南水滨。讲解:尾联紧扣题目,深化诗意。向侄孙交代后事,沉痛郁闷。“知汝远来应有意”,通过侄孙的心情写出自己前途之艰险难测,写出因遭受贬谪的无穷伤感,进一步吐露了凄凉之情。“好收吾骨瘴江边”,表明作者对未来的思考,诗人自知此去凶多吉少,但也无可奈何,只有冷静地面对了,进一步吐露了凄楚难言的激愤之情。在章法上,此联照应第二联,故语虽悲酸,却悲中有壮,表现了“为除弊事”而“不惜残年”的坚强意志。.体会感情《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是一首比较深刻的政治抒情诗,诗人把朝廷的腐败同自己的不幸遭遇结合到一起来写,表白了自己为朝廷革除弊政的忠心和勇气。二、《商山早行》.诵读经典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棚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走近作者,了解背景温庭筠(812-870):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出生在京兆鄂(h山)县(今陕西户县)。才思敏捷,诗与李商隐齐名,时号“温李”。又擅长填词,与韦庄并称“温韦”。是最早大量写词的作家。花间派鼻祖。温庭筠一生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外地度过的。这首诗之所以为人们所传诵,是因为它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真切地反映了封建社会里一般旅人的某些共同感受。商山,也叫楚山,在今陕西商县东南。作者曾于唐宣宗大中末年离开长安,经过这里。.鉴赏诗句首联: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释句:动征铎:震动出行的铃铛。征铎,车行时悬挂在马颈上的铃铛。铎,大铃。清早起来出行,马车上的铃铛响声不断,出门人想念家乡倍感悲伤。讲解:首句表现“早行”的典型情景,概括性很强。清晨起床,旅店里外已经叮叮当当,响起了车马的铃铎声,旅客们套马、驾车之类的许多活动已暗含其中。第二句固然是作者讲自己,但也适用于一般旅客。“在家千日好,出外一时难”。在封建社会里,一般人由于交通艰难通讯困难等许多原因,往往安土重迁,怯于远行。“客行悲故乡”中的“悲”字定下了全诗的情感基调。颔联: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释句:雄鸡唱,茅草店外残月当空,布满寒霜的板桥上已留有人迹。讲解:颈联可分解为代表十种景物的十个名词: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古时旅客为了安全,一般都是“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诗人既然写的是早行,那么鸡声和月是必然要体现的。而茅店又是山区有特征性的景物。“鸡声茅店月”,把旅人住在茅店里,听见鸡声就爬起来看天色,看见天上有月,就收拾行装,起身赶路的特征都有声有色地表现了出来。同样,对于早行者来说,板桥、霜和霜上的人迹也都是有特征性的景物。作者于雄鸡报晓、残月未落之时上路,也算得上“早行”了;然而已经是“人迹板桥霜”,这真是“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啊!这两句纯用名词组成的诗句,写早行情景宛然在目,确实称得上“意象具足”的佳句。颈联: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释句:槲(hd):一种落叶乔木。枳(zhi):也叫“臭橘”,一种落叶灌木。驿墙:驿站的墙壁。驿,古时候递送公文的人或来往官员暂住、换马的处所。这句说“枳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墙边”。槲树叶纷纷凋落,铺满山路;月光下驿站墙边的枳树花开得正鲜艳。讲解:这两句写的是刚上路的景色。商县、洛南一带,枳树、槲树很多。槲树的叶片很大,冬天虽干枯,却存留枝上;直到第二年早春树枝将发嫩芽的时候,才纷纷脱落。而这时候,枳树的白花已在开放。因为天还没有大亮,驿墙旁边的白色枳花,就比较显眼,所以用了个“明”字。可以看出,诗人始终没有忘记“早行”二字。尾联: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释句:杜陵:在长安城南,因汉宣帝陵墓所在而得名,这里指长安。作者此时从长安赴襄阳投友,途经商山。这句说“因而思想起在长安时的梦境”。凫(地):野鸭。回塘:岸边弯曲的湖塘。这句写的就是“杜陵梦”的梦境。于是,想到我昨夜梦会杜陵的故乡景色:春天来了,故乡杜陵,凫和雁布满了曲折的池塘,自得其乐;而自己,却离家日远!讲解:旅途早行的景色,使诗人想起了昨夜在梦中出现的故乡景色'凫雁满回塘”。春天来了,故乡杜陵,回塘水暖,凫雁自得其乐;而自己,却离家日远,在茅店里歇脚,在山路上奔波呢!“杜陵梦”,补出了夜间在茅店里思家的心情,与“客行悲故乡”首尾照应,互相补充;而梦中的故乡景色与旅途上的景色又形成鲜明的对照。眼里看的是“槲叶落山路”,心里想的是“凫雁满回塘”。“早行”之景与“早行”之情,都得到了完美的表现。.体会感情《商山早行》此诗描写了旅途中寒冷凄清的早行景色,抒发了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意,字里行间流露出人在旅途的失意和无奈。一、文学常识.韩愈,字退之,河阳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谥文,又称韩文公。唐代著名文学家。文学上提出“文以载道”的观点,与柳宗元同是古文运动倡导者,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昌黎先生集》。.温庭筠,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才思敏捷,诗与李商隐齐名,时号“温李”。又擅长填词,与韦庄并称“温韦”。是最早大量写词的作家,被誉为“花间派鼻祖”。二、内容感知.《商山早行》这首诗选取了一些富有意味的典型意象,运用意象叠加、相互映衬、虚实相生、情景交融、首尾呼应等手法,表现了作者旅途中的孤独寂寞,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以及仕途失意的落寞情怀。.《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诗的开端直叙自己获罪被贬的原因,第三、四句申诉自己非罪远谪的愤慨,第五、六句写征途中回望远瞻,流露出隐隐的悲哀,结句更加沉痛地表达了将会客死他乡的忧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