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台湾表演艺术产业发展报告
一台湾表演艺术产业发展概况在台湾,表演艺术产业简单而言可分为音乐、戏剧(包含戏曲)、舞蹈三大创作与表演类型,指的是从事流行音乐产业之外的音乐、戏剧、传统戏曲、舞蹈创作、训练、表演等艺术门类,以及表演艺术软硬件(舞台、灯光、音响、道具、服装、造型等)设计服务、经纪、艺术节经营等行业。[1]表1为依据台湾“财政部”税务行业标准分类第七次修订之行业代码,为台湾表演艺术产业税务行业代码、行业名称与行业定义一览表。表1台湾地区表演艺术产业税务行业代码、行业名称与定义一览相较于其他产业,表演艺术产业的领域包含音乐、戏剧、舞蹈,亦包含产业类别上游的教学、创作及设计,中游的表演以及下游的工作平台架设工程、艺术表演活动筹办以及戏剧、体育及其他娱乐活动售票服务等。表演艺术产业分工细,产业的从业人口数却不多,加上表演艺术产业皆以手工业的制作方式来进行,具有限时以及限地的产业特性,我们可以从2012年表演艺术联盟所举办的文化论坛“定目剧,行不行?”[2]中得知,自“文建会”颁布“文化观光定目剧”的补助办法后,虽然2011年、2012年分别有补助,但两年的推动结果,团队多半以亏损退场。以2011年为例,获补助的十鼓文创、全民大剧团、拾艺剧团、舞铃剧场四团,其中拾艺剧团亏损3000万元新台币,舞铃剧场亏损700万元新台币,全民大剧团亏损高达7000万元新台币;而2014年百货业者与表演工作坊、果陀剧场的剧团艺企合作,举办“百货表演艺术月”,仍以“小剧场”形式推出表演节目。在场地、观众和资金三项要素未能齐备的状况下,台湾表演艺术产业距离产业化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3]。二台湾表演艺术产业发展趋势近六年来,台湾表演艺术产业的厂商自2009年的1607家增加至2014年的3005家,占整体文化创意产业总厂商家数的5.34%,每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率。从营业额来看,六年来虽然呈现稳定的增长,但是2014年的增长率只有7.83%,2014年整体营业额未随着厂商家数大幅增长而增长。图1台湾2009~2014年表演艺术产业营业额及厂商家数增长率比较台湾表演艺术产业的营业额以内需市场为主,2014年内销金额占其整体产业营业额的97.93%,在2011年之前,外销金额的变动不大,从2012年起才有逐年大幅度的增长,2014年由于部分剧团开始举办中国大陆巡演演出,增长率达到32.48%,上升到新台币3.28亿元。图2台湾2009~2014年表演艺术产业内销及外销收入比较表22012~2014年表演艺术产业各次产业营业额增长率2014年,戏剧教学、剧团、音乐表演三项展演类的次产业呈现营业额衰退,除了戏剧创作于2013年之前资料匮乏以致增长率数据飙升外,其余以音乐教学,戏剧、体育及其他娱乐活动售票服务等的营业额增长最为明显。2013年,由中国信托商业银行文教基金会营运的台北市第一座民营中型多功能表演艺术场地“新舞台”,由于母企业搬迁至南港的计划并出售现址土地而面临熄灯的命运,在云门舞集创办人林怀民呼吁“我们珍惜新舞台十六年来的付出,希望这是讨论的开始”,表演艺术联盟提出三点声明“期待原址保存继续营运、建议中央政府修改相关法令以鼓励企业参与文化建设、期待地方政府能以崭新思维协助企业设立文化设施”以及各界人士积极奔走联署下,仍然在2014年结束营运。主要演出场地减少且没有替代场所的现实,对表演艺术的展演造成巨大的冲击,使产业的营业额衰退。此外,我们也可以从所有表演艺术产业的营业额的统计数字中发现,主要的项目为工作平台架设工程以及艺术表演活动筹办、监制与经纪两项,合并占整体营业额的77%。一方面,此类的活动难以与流行演出、公关商业活动、选举与政治性宣传活动切割,难以真正估算实际在表演艺术类别的营收;另一方面,有很大部分的成本为设备以及工作场所租金,虽然实际的营业额为所有类别之冠,亦有很高的投资成本,但对国内表演团体的贡献有限。三台湾表演艺术产业发展趋势(一)从台湾表演艺术中心成立来探讨2014年4月7日,台湾表演艺术中心正式成立运作并召开首次董监事会议。表演艺术中心由台湾“文化部”监督,以行政法人的模式由台湾行政主管部门提名董事会名单,由董事会提名台北两厅院、台中歌剧院以及高雄卫武营三个馆所的艺术总监,遂行艺术总监制,艺术总监对外代表馆所,对内综理各项业务,以一法人多馆所的方式,强化北中南在地团队的演出实力并培养更多的表演艺术欣赏人口。回顾表演艺术中心的过去,可以从1987年戏剧院、音乐厅(俗称“两厅院”)正式完工启用,由台湾“教育部”成立“中正文化中心”管理开始谈起,2004年“中正文化中心”改制为行政法人,为台湾首个行政法人机构,亦是表演艺术专业以公资源支持独立自公务机关管理之先驱。另外,2006年,卫武营艺术文化中心筹备处成立。2009年,卫武营艺术文化中心正式动工,预计于2016年底前完工启用。台中歌剧院于2006年启动兴建计划,由台中市政府负责规划兴建,第一期主体工程于2014年落成并举行开幕启用典礼,同年经台中市议会有条件通过,将捐赠为国有机构并预计于2016年底完工启用。在台中歌剧院与高雄卫武营兴建的同时,2011年台湾“行政院”提出《表演艺术中心设置条例》草案函送台湾“立法院”审议,在2013年于草案增加“台中大都会歌剧院”,并成立表演艺术中心筹备委员会。2014年初,《表演艺术中心设置条例》制定公布,台湾文化部门公布首届董监事名单,并正式成立首届董监事会。4月2日“中正文化中心”裁撤,其所属戏剧院、音乐厅移拨台湾文化主管部门,并更名为“两厅院”;《表演艺术中心设置条例》正式施行,“表演艺术中心”正式成立运作。从“中正文化中心”转变到“表演艺术中心”,我们可以看到,一方面,文化事权从“教育部”的社会教育领域独立出来,并以改隶属于“文化部”的方式,与台湾文化政策同步以及与其他的产业有更多的交流与对话;另一方面,也从专属于北部地区的表演艺术专业机构,转变为以台北、台中与高雄三地为基地,能够对全台各地的在地团队以及民众有更全面的关照。然令人忧心的则是整体预算未能增加,在业务范围扩张而预算没有同步到位的状况下,要如何达到文化基本法草案中所揭示的“满足各地公民共享文化的权利,全体公民对于文化艺术活动、资源、资产与发展,亦应承担起参与、支持、维护与推动的责任,进而落实每一个公民在文化艺术与审美资质的提升,并成为建立文化国家的基础条件与普遍共识”的政策目标以及是否会影响整个表演艺术产业的产值以及对于未来发展的冲击,亦值得未来持续关注。(二)从场馆版图位移来探讨依据《2015台湾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年报》提及“剧院、剧场经营”、“音乐厅、音乐展演空间经营”及“其他艺术表演场所经营”三项产业,已有两厅院之大型场馆将产业链垂直整合,自行策划表演节目、贩卖版权、剧本、音乐创作、戏剧、音乐制作、传播发行以及展演之全方位服务,亦有中小型的场馆以展演场域的提供为主要项目;因此,在探讨表演艺术产业相关趋势的同时,也不得忽略场馆在产业中扮演的关键角色以及因场馆版图位移而对整体产业所产生的影响。依据台北艺术大学主办的“2014台湾十大艺文新闻票选”[4],和场馆相关的新闻囊括四则——“台中‘国家歌剧院’落成”“云门舞集新家落成”“新舞台闲置半年”“表演艺术中心挂牌”,并且分别居该排行的第一、二、六和八名。我们可以从该排名观察到,台湾艺文场馆已经从过去表演艺术产业以台北超级中心转移为区域多元发展,台中歌剧院在台中市政府的主导下,第一期主体工程落成后即举行开幕启用典礼,并且安排明华园、纸风车剧团、大开剧团、朱宗庆打击乐团、台中圆满室内乐团等团队进行为期一个多月的演出;原先由台湾“文化部”主办于台北华山艺文特区举办的“华山生活艺术节”也在2014年正式移师南台湾,于卫武营艺术文化中心办理“童玩节”,以汇集南部地区表演艺术的欣赏人口[5]。表演艺术中心除了原本于台北的两厅院外,增加了台中歌剧院以及武营艺术文化中心,以台北、台中与高雄三地为基地,表演艺术产业要如何在各区域多元发展既竞争又合作,能有更大的经济规模以及产生更大的效应,令人高度期待。另外,虽然文化资产应用及展演设施产业之各次产业的2014年营业额表现,受新舞台剧场自2014年5月暂时停止演出所影响,剧院、剧场经营呈现营业额衰退;同年,台湾第一个由民间捐款建造,包括一个450座席的大剧场、两个排练场兼小剧场、可容1500观众的户外剧场以及办公室和剧场专业空间剧院的云门剧场落成。该剧场系因2008年台湾品牌团队云门舞集位于八里的铁皮屋排练场意外火灾,多年成果付之一炬;因此于2009年通过“促进民间参与公共建设法”审查,与台北县(今新北市)政府签订合约,由云门基金会自行于民间筹募建造经费,兴建云门剧场,将由该基金会营运40年,如表现优异,得续约10年,营运期结束后,云门剧场无偿移转新北市政府。在过去认为因为表演艺术场馆的设立与经营需要投注较大资金,仅少数场馆由企业基金会或由知名表演团体设立,多数仍以政府的资金挹注为主流,在新舞台结束16年的营运之际,云门剧场在政府提供土地使用权以及民间捐款的支持下落成,除了提供云门舞集本身的排练与演出需求外,要如何在该团过去深耕台湾与国际串联的基础下,由团队角色转化回场馆的经营者,共同提升表演艺术产业节目质量并如何与所在社区对话,进而发展出独一无二的展演场馆,以及如何达到产值与质量之间的平衡,亦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表32014年十大艺文新闻(三)从台湾节庆活动来探讨吴郑重、王伯仁在《节庆之岛的现代奇观:台湾新兴节庆活动的现象浅描与理论初探》一文当中提到台湾现代节庆可以追溯到以台湾地区行政主管部门和台北市文化局为首的文化节庆统理技术,它们分别代表地方文化与精致文化节庆化的推广经营模式。我们从台湾地区文化部门网络剧院网站[6]中所列出全台22个艺术节清单中,所有非单一艺术表演形式的售票型综合艺术节,除了台湾国际艺术节由“中正文化中心”[7]举办以及由过去由台湾地区文化部门主办的华山艺术节,首度移师南台湾,并更名为卫武营玩艺节外;包含台北艺术节、台南艺术节、高雄春天艺术节以及台东艺术节,皆由县市政府主导的艺文节庆活动,除了邀请国际知名艺术团队来台演出,更邀请在地团队共襄盛举,此类开拓既有表演艺术团体演出场域并且结合观光资源,一方面,拉近民众与表演艺术的距离,另一方面,让国内表演艺术团队能有更多的演出以及整体营销的曝光机会。各地文化局不再局限于过去以公部门资源补助文化团体、兴建和管理艺文展演场所的角色,更是通过主动积极办理文化节庆活动来活化产业并增加产值。然仍需要注意的是,此类艺文节庆的办理亦可能因邀请国际知名团队来台演出的高票价营销策略,在民众所得资源的限制下,排挤了国内表演艺术团体的票房,因而影响了国内表演艺术团队演出的营业额。(四)从中国大陆市场的崛起看亚洲市场转变近年来,中国大陆广大的市场,成为各个产业均不能忽视的市场,表演艺术产业也不例外。以台湾知名表演艺术团体表演工作坊的《宝岛一村》作品为例,该剧由导演赖声川以及著名电视制作人王伟忠联合编剧与导演,取材于台湾眷村家庭自1949年之后60年来三代人的故事,于2008年在台北首演,之后开始在中国巡回,迄今演出场次已经近千场,演出地点包含上海、广州、东莞、深圳、杭州、北京、澳门、香港等地。不论如何,中国大陆市场的规模以及所创造出来的产值是台湾市场所遥不可及的,也因为部分剧团近年开始以中国大陆巡演为主,亦呈现在2014年剧团的内销营业额下降而外销增长率提升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广东省深圳市桃源居中澳实验学校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 应届生安全培训内容
- 巡防安全卫士培训内容课件
- 2025年电商应用与品牌市场洞察分析报告
- 岩石学课件地大北京
- 输电安全培训特色亮点课件
- 小鸭过河课件
- 高级管理人员劳动局认可的特殊待遇劳动合同模板
- 多种担保保证方式在工程项目中的应用合同
- 个人股权变更及收益分配合同
- GB/T 5271.28-2001信息技术词汇第28部分:人工智能基本概念与专家系统
- 营业线施工单位“四员一长”施工安全知识培训考试题库
- 紧急采购申请单
- GA/T 1678-2019法庭科学鞋底磨损特征检验技术规范
- 《数字媒体专业认知实习》课程教学大纲
- 中西方婚礼文化差异毕业论文Word版
- 预备队员考核表
- 庆阳地区地下水供水水文地质条件评价
- 储能项目竣工报告
- 打印版唐能通
- 37°球面型管路连接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