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历史练习-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_第1页
2023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历史练习-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_第2页
2023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历史练习-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_第3页
2023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历史练习-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_第4页
2023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历史练习-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基础过关全练知识点1隋的统一.《隋朝其实很有趣儿》一书以幽默的文字、独特的观点,还原了一个真实的隋朝。下列说法能还原真实隋朝的是A.581年杨坚建立隋朝B.杨坚就是隋炀帝C.隋灭掉北周,统一全国D.隋文帝在洛阳建都(2022江苏姜堰期中)如图含嘉仓是隋朝在洛阳修建的国家粮库。经考古发掘,该遗址面积40多万平方米,有数百个粮窖。隋文帝末年,国家储备的物资和粮食可以供应全国五六十年。这说明隋朝含嘉仓粮窖示意图A.北方仍然是全国的经济重心B.社会经济得到较大发展C.社会财富都集中到国家手中D.贫富分化加剧导致灭亡知识点2开通大运河(2021黑龙江龙东地区中考)为了巩固统治,隋炀帝命人开凿了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大运河的中心是()A.长安B.洛阳C.涿郡D.余杭【跨学科•语文】(2021安徽宣城期末)“江南北国脉相牵,隋代千年水潦涟”,“隋氏作之虽劳,后代实受其利”。材料反映出隋朝大运河开通的主要作用是()A.巩固了隋朝的统治B.方便了隋炀帝南巡C.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D.加强了北部的边防知识点3开创科举取士制度(2021江苏扬州中考)古诗云“喜中青钱选,才高压俊英”(注:“青钱选”比喻科举考试时文章写得好,每次都被选中)。这说明科举制在选官上注重()A.血缘B.品德C.门第D.才学(2022湖北恩施中考)陈旭麓说:“在当时的条件下,这是一大发明。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这种制度是()A.分封制B.郡县制C.科举制D.察举制(2019江苏苏州中考)有学者认为,“它(科举制)是唯一没有被动摇过基础的制度,是在权威一再崩溃和颠覆中唯一能维持全面而广泛影响的制度”,“中国竞争性文士考试制度是该国特有的制度,并持续了一千多年”。材料表明科举制()A.有利于选拔社会人才可以推动教育发展C.具有稳定性和延续性D.能够防止政权覆灭知识点4隋朝的灭亡(2022江苏姜堰期中)“父母不保其赤子,夫妻相弃于匡床,万户则城郭空虚,千里则烟火断灭。”材料中所描述的隋末这一社会状况出现的最根本原因是()A.国家长期分裂B.统治者的残暴统治C.持续的自然灾害D.外族的大规模入侵能力提升全练(2022江苏连云港中考,23,对门第世家独霸政府的现象进行改革,改用考试的办法,向平民阶层选拔新进官员。”这一办法是指采用()A.禅让制B.世袭制C.分封制D.科举制(2022安徽瑶海模拟“大运河的修建,便利了中国南北贸易的发展,尤其是来自长江地区的稻米和其他粮食作物可以大量地供应北部地区的居民,由此为政治和文化的统一建立了经济基础。”材料表明大运河修建A.为巩固统一奠定了经济基础B.便利北方地区粮食向南运输C.推动经济重心开始南移D.大量征用人力致使徭役繁重11.【纵向对比】(2022辽宁盘锦中考,2,★★☆)某班复习课上要求学生对秦、隋两朝的治乱兴衰进行比较,探究两朝的相似之处。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都是由少数民族贵族建立的王朝B.都在长安定都C.都结束了长期分裂,实现了统一D.都实行科举制(2021山东临沂中考,5,★★☆)隋文帝杨坚之父杨忠,曾被北周封为“随国公”。杨坚袭此封爵,夺位后立国号为“随”,但其认为“随”有“走”的意思,恐不祥,遂改为“隋”。这句话表明()A.杨忠经历了北周和隋朝B.杨忠是隋朝的开国皇帝C.杨坚没有做过“随国公”D.隋朝最初的国号是“随”(2021广东中考,4,★★☆)隋初有官员进表,称:“窃见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这说明当时()A.分封制度盛行B.全国户口众多C.土地兼并严重I).郡县数量过多.(2022福建中考,6,★★★)隋朝大运河的开凿冲破我国东西水系自然地理的限制,解决了开辟水源和改造地形等难题;其卓越运能的实现,展示了我国土地测量和水利水运等科技成就和创新能力。这体现了()A.江南地区的开发B.运输工具的改进C.劳动人民的智慧D.计算能力的提高史料拓展全练拓展科举制.【新独家原创】阅读史料,回答问题。史料一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唐)李肇《唐国史补》史料二这一伟大帝国的各项设施中,没有哪一项能像开科举、从最有才华的青年中选拔政府官员那样,给予其创立者这么大的荣耀……在中国,学而优则仕,人人机会均等。——郭施拉《开放的中国》⑴史料一中的“隋大业中”是在哪个皇帝统治时期?进士科的创立有什么意义?⑵根据史料一、二和所学,指出古代科举制度的影响。素养探究全练.隋朝在我国历史上因繁荣而辉煌,因短暂而惋惜,留给我们无尽的思考。阅读下列材料,探究下列问题。【历史解释一一隋的统一】材料一隋文帝于589年灭陈,统一全国。文帝励精图治,发展政治经济,到隋文帝末年“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o⑴材料一中“隋文帝”是谁?隋文帝统一全国后采取了哪些治国理政措施?【史料实证一一隋的暴政】材料二登极之初,即建洛邑,每月役丁二百万人。三驾东征辽泽,皆兴百余万众。炀帝大业元年,发河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通济渠,自西苑引谷、洛水达于河,又引河通于淮海,自是天下利于转输。四年,又发河北诸郡百余万众,开永济渠,引沁水南达于河,北通涿郡。自是丁男不供,始以妇人从役。——均选自《通典》⑵从材料二中概括隋炀帝即位后采取的措施。【唯物史观一一评价大运河】材料三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胡曾⑶材料三中作者对大运河的开通持什么观点?⑷结合上述材料,请你从唯物史观的角度评价大运河的开通。答案全解全析基础过关全练.A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就是隋文帝;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故A项正确。.B由题干材料可知,隋朝的粮仓规模大,粮窖数量多,说明隋朝的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农业生产发展迅速。故选B。3.B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C根据材料可知,大运河开通加强了南北联系,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对后世影响深远。故C正确。.D由材料“喜中青钱选,才高压俊英”可知,科举制度在选官上注重才学。.C根据题干“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知,这种制度是科举制。.C从题干信息“唯一没有被动摇过基础的制度”“持续了一千多年”可以看出,材料表明科举制具有稳定性和延续性,故C正确。.B题干材料反映的是隋朝末年农民战争造成的民不聊生的悲惨景象其出现的最根本原因是隋炀帝的残暴统治。故B符合题意。能力提升全练.D根据材料“改用考试的办法,向平民阶层选拔新进官员”可知,这一办法指的是采用科举制。A根据材料“由此为政治和文化的统一建立了经济基础”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表明大运河的修建为巩固统一奠定了经济基础。C秦朝和隋朝都结束了长期分裂局面,实现了统一。秦朝、隋朝都不是少数民族贵族建立的王朝,秦朝定都咸阳,隋朝创立科举制,故排除A、B、DoD根据材料中的“杨坚袭此封爵,夺位后立国号为‘随'……遂改为‘隋'”可知,隋朝建立之初的国号是“随”,后来改为“隋”。D根据材料中的“窃见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可知,当时郡县数量过多。M.C根据材料可知,隋朝大运河的开凿解决了开辟水源和改造地形等难题,展示了我国土地测量和水利水运等科技成就和创新能力,这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史料拓展全练.(1)隋炀帝。进土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正式确立。⑵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扩大了统治基础;有助于形成重学风气;加强了中央集权。解析(1)隋炀帝时,创立了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正式确立,据此回答即可。(2)根据史料信息和所学回答即可。素养探究全练.(1)隋文帝:杨坚。措施: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⑵营建东都洛阳;三征辽东;开通大运河。⑶观点:大运河的开通是隋朝灭亡的直接原因。⑷大运河全长2700多千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