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统计学绪论课件_第1页
第一章统计学绪论课件_第2页
第一章统计学绪论课件_第3页
第一章统计学绪论课件_第4页
第一章统计学绪论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前探讨什么是统计学01统计学的应用领域02统计学的学习方法和建议03统计案例据统计,肥胖并发脑血栓和心衰的病发率比正常体重者高一倍,患冠心病者多2-5倍,高血压发病率多2-6倍,合并糖尿病者高4倍,合并胆结石者高4-5倍,美国生命保险协会的统计结果显示,美国每年因肥胖伴有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和脑血管意外而死亡的人数大约有30万人SO撑死的人比饿死的人多据统计,大雄在《哆啦A梦》全集中一共被胖虎揍173次,被老师骂60次,被妈妈骂了327次,被狗咬23次,掉进水沟14次SO大雄是多么乐观的活着统计案例众所周知,《红楼梦》一书共120回,一般认为前80回为曹雪芹所写,后40回为高鹗所续,长期以来对这个问题始终有争议。1985、1986复旦高校李贤平教授将120回看成120个本,然后确定与情节无关的虚词作为变量(注:之所以抛开情节,因为一般状况下,同一情节大家的描述差不多,但由于个人写作特点和习惯的不同,所用虚词是不会一样的)计算出每一回里变量出现的次数,用多元分析中聚类分析法进行分类,将120回分成两类即前80回为一类后40回为一类,证明白不是出自同一手笔。举出一个统计没有用途的领域名称比举出一个统计作为其组成部分的领域名称要困难得多。——RobertJohnson统计就和柴米油盐酱醋茶一样,存在的时候并不是很突出,一旦不见了,人生就是黑白——海外统计学家指定教材:《新编统计学》陈正伟主编北京邮电高校出版社参考教材:《统计学原理》李洁明等编著复旦高校出版社《统计学原理》黄良文等编著中国统计出版社《统计学原理》吴慧荣等编著上海交通高校出版社《新编统计学原理习题集》徐静等编著立信会计出版社学习资源:国家统计网:///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课程介绍学时:60学时考核方式:平常成果:平常作业、到课率30%期末成果:闭卷考试70%考试题型:推断、单项选择、多项选择、简答、计算

第一章总论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和性质01统计学的基本概念02统计学的方法03教学目的本章对统计学的基本问题进行了介绍,如统计学的探讨对象、统计学的探讨方法、统计工作过程、统计的职能、统计组织以及统计学的一些基本概念等等。本章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学习对统计学科的性质有一个基本的相识。

重点学习内容统计一词的三种涵义及相互关系统计学的探讨对象及其特点统计的职能和工作过程统计学的几个基本概念统计学的探讨方法统计一词的涵义:

统计一词有三种涵义统计工作统计数据统计学1.1统计一词的三种涵义和相互关系

统计工作统计实践活动,它是对社会自然现象客观存在的现实数量方面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的活动过程。例如:要了解我国人口状况,统计部门要完成下列工作:设计调查项目——编制调查表——派调查人员逐户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分析——最终得出反映我国人口基本状况的各种统计指标。统计资料它是统计实践活动过程中所取得的各项数字资料以及与之相关的其它实际资料的总称。例如:1-7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0032.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1.1%,增速与1-6月份持平,其中,主营活动利润131346.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1%,增速比1-6月份回落2.1个百分点。1.1统计一词的三种涵义和相互关系统计学统计学是关于相识客观现象总体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的科学哪些是我们所需的资料?应当怎样搜集所需的资料?对搜集到的数字资料应当进行怎样整理才能反映资料的真实分布特征?用什么样的方法对数字资料进行深化分析才能反映现象发展变更的规律性?解决一切问题所用的方法均由统计学供应三种涵义的关系统计工作与统计资料是统计实践活动与统计成果的关系统计工作与统计学是统计实践活动与统计理论的关系1.1统计一词的三种涵义和相互关系1.2统计学的发展简史统计的发展史萌芽——远古的计数活动通过以下形式对采集、捕猎的食品进行简洁的加总:刻痕画线石子、贝壳、小棍绳索的颜色、长短、粗细、绳结的多少产生——奴隶社会统治阶级为管理国家、扩大疆域、征兵赋税,逐步产生土地、人口、军备、财产统计发展——封建社会秦国:商鞅《商君书·去强篇》——强盛的国家应驾驭十三种数据:全国粮食数、人口数、壮男壮女数、老人孩子数、官吏士兵数、以游说谋食人数、商贩数以及牛马草料数;汉朝:有关于郡县、疆界、货币数量的具体记载;明朝:编制黄册,统计全国户口;编制鱼鳞册,绘制全国土地统计分布图表;

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统计内容空前扩展经济统计:工业、农业、财贸、银行、保险业;社会统计:公用事业、教化、失业、救济;科技统计、环境统计统计范围:一国到世界统计活动的发展:简洁计数→统计设计、调查、整理、分析和预料全过程1.2统计学的发展简史1.2统计学的发展简史古典统计学时期(17世纪中后期~18世纪中后期)记述学派/国力学派——出名无实代表人物:统计学先驱——塞凯道夫(Seekendoff)统计学之父——海门·康令(HermamConring)功绩最大——阿亨瓦尔(GottfriedAchenwail)贡献:为统计学这门学科起了一个至今仍为世界公认的名词“统计学”(Statistics),并提出了一些仍为统计学者接受的术语:如“显著事项”等。国力学派在探讨各国的显著事项时,主要是系统运用对比的方法来探讨各国实力和强弱,事实上是“对比”思想的形象化的产物。1.2统计学的发展简史政治算术学派——有实无名代表人物:主要创始人:威廉·配第(W.Petty)(英)另一创始人:约翰·格朗特(JohnGraunt)贡献:在数量统计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并从中提炼出理论原则。同时,政治算术学派第一次有意识地运用可度量的方法,力求把自己的论证建筑在具体的、有劝服力的数字上面,依靠数量的视察来说明与说明社会经济生活。但政治算术学派在很大程度上终归还处于统计核算的初创阶段,它只能从简洁的、粗略的算术方法来对社会经济现象进行计量和比较1.2统计学的发展简史近代统计学时期(18世纪末~19世纪末)数理统计学派代表人物:近代统计学之父——阿道夫·凯特勒贡献:数理统计学渐渐形成了以随机现象为探讨对象,以概率论为基础方法论的完善的学科体系。但数理统计学派坚持统计学就是数理统计学的观点,否认其它统计学可的独立存在是不对的。社会统计学派代表人物:恩格尔(C.K.E.Engel)贡献:统计学的探讨对象是社会现象,目的在于明确社会现象内部的联系和相互关系;统计方法应当包括社会统计调查中资料的搜集、整理,以及对其分析探讨。在社会统计中,全面调查,包括人口普查和工农业调查,居于重要地位。1.2统计学的发展简史现代统计学时期(20世纪初至今)代表人物:哥塞特、费希尔等贡献:在随机抽样基础上建立了推断统计学特点:1.随着数学的发展,统计学依靠和吸取数学养分的程度越来越快速2.向其他学科领域渗透,或者说,以统计学为基础的边缘学科不断形成3.随着应用的日益广泛和深化,特殊是借助电子计算机后,统计学所发挥的功效日益增加。1.3统计学的探讨对象及性质统计学的探讨对象社会经济统计学的探讨对象就是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包括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例如:对我国人口状况进行探讨人口规模有多大?人口构成状况怎么样?人口数量有何变更?劳动力的就业状况怎么样?人民的生活状况如何?人口的平均寿命有何变更?…社会经济统计学以大量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关系为探讨对象,通过对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表现、数量界限、数量变更以及数量之间相互关系的探讨,总结对社会经济现象数量方面所进行的视察、收集、整理、分析、推断的原理、原则和方法。1.3统计学的探讨对象及性质统计学探讨对象的特点数量性从质与量的辩证统一中来探讨现象的量社会经济统计活动通过对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数量的视察,来相识人类社会活动的条件、过程、结果,反映物质资料的占有关系、安排关系、交换关系以及其它社会关系总体性社会经济统计是以社会经济现象的总体数量特征作为自己的探讨对象变异性(具体性)社会经济统计探讨的总体的数量特征不是一成不变的构成总体的总体单位的各种特征其表现是不相同的社会性1.4统计的职能统计有信息职能、询问职能、监督职能等三种职能。统计的三种职能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统计信息职能是保证统计询问和监督职能有效发挥的基础,统计询问职能是统计信息职能的持续和深化。而统计监督职能则是信息、询问职能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并促进统计信息和询问职能的优化。统计工作过程所包括的环节有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统计资料的供应与开发。

统计的职能

统计的工作过程1.5统计学分科从统计方法的构成角度分类描述统计学(descriptivestatistics)探讨如何取得、整理和表现数据资料,进而通过综合、概括与分析反映客观现象的数量特征。包括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数据的显示方法、数据分布特征的描述与分析方法等。推断统计学(inferentialstatistics)探讨如何依据样本数据去推断总体数量特征的方法。包括抽样估计、假设检验、方差分析及相关和回来分析等描述统计学和推断统计学的关系描述统计学是统计学的基础和统计探讨工作的前提推断统计学则是现代统计学的核心和统计工作的关键1.5统计学分科描述统计——探讨如何对客观现象的数量特征进行计量、视察、概括和表述。用表和图表示,计算特征量(如平均值)等,所论不超出已有数据。推断统计(统计推断)——据数据所供应信息对数据所来自的总体(母体)的性质作推断,推断会有错误、误差,用概率论的术语和方法来描述和论证。误差的产生源于数据有误差。怎样尽可能削减推断的错误和误差,是统计推断的中心问题。1.5统计学分科从统计方法的探讨和应用角度分理论统计学(theoreticalstatistics)利用数学原理探讨统计学的一般理论和方法的统计学,如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应用统计学(appliedstatistics)*探讨如何应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大多是以数理统计为基础形成的边缘学科。如自然科学领域的生物统计学、社会科学领域的社会经济统计学等2.1总体和总体单位

统计总体:是统计所探讨事物的全体,它是客观存在的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很多个别事物组成的集合体。举例:在我国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中,全部“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藉在中国境内常住”的人就构成了统计总体。总体单位:构成统计总体的个体单位称总体单位。举例:上面所说的人口总体中,其总体单位就是每一个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藉在中国境内常住”的人。两者联系: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两者之间可相互转化2.1总体和总体单位统计总体的特点同质性:构成总体的各单位必需具有某种共同性质大量性:总体是由很多单位组成的。一个或少数单位不能形成总体,因为统计探讨的目的是要揭示大量事物的普遍规律性,所以统计探讨的对象必需包括足够多的个体。差异性:即总体的各单位除了某一方面的共同性外,在其他方面必需是有差异的,这些差异是统计探讨的基础和前提。统计总体的分类:有限总体无限总体2.1总体和总体单位样本:指从全及总体中抽取出来,作为代表这一总体的部分单位组成的集合体。样本有以下特点:样本的单位必需取自全及总体内部,不许总体外部单位参与。从一个全及总体可以抽取很多个样本。样本的代表性。样本的客观性。2.2统计标记统计标记:单位标记是说明总体单位所共同具有的属性和特征的名称。标记有品质标记和数量标记之分。品质标记说明总体单位的属性特征,无法量化,如职工的性别、文化程度,企业的经济成份,产品品牌等。数量标记说明总体单位的数量特征,能够量化,如职工的工龄、工资水平,企业的职工数、总产值、总产量、劳动生产率等。标记表现即标记特征在各单位的具体表现。标记表现有品质标记表现和数量标记表现之分。品质标记表现只能用文字表述,数量标记表现是一具体数值,也称标记值。标记标记表现2.2变量和变量值变量:可变标记中的可变数量标记。举例:居民的年龄、收入等数量标记就成为变量变量值:可变数量标记的具体值举例:某人30岁,这个30就是年龄这个变量的变量值。变量按其取值是否连续可分为连续性变量和离散性变量。连续性变量的数值是连绵不断的,随意两个变量值之间可以做多数种分割,如工业总产值、商品销售额、身高、体重等,既可用小数表示,也可用整数表示;离散变量的取值可以按确定次序一一列举,如工厂数、工人数、机器台数等,变量值通常用整数表示。31三、统计指标统计指标32统计指标的基本分类统计指标总量指标(确定数)数量指标按表现形式分类按内容特征分类按时间特征分类时期指标(一段时期累计总量及据此计算的相对、平均指标)时点指标(瞬间的总量及据此计算的相对、平均指标)按计量单位分类劳动指标(工、时等)价值指标(元、美元等)相对指标(相对数)平均指标(平均数)质量指标实物指标(吨、台等)2.5统计标记和统计指标统计标记和统计指标两者的联系与区分区分:①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标记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②指标具有可量性,无论是数量指标还是质量指标,都能用数值表示,而标记不确定。数量标记具有可量性,品质标记不具有可量性。联系:①指标值往往由数量标记值汇总而来;②在确定条件下,数量标记和指标存在着变换关系。统计总体与总体单位单位标记与标记表现变异与变量统计指标与指标体系统计总体:是依据确定的目的和要求所确定的探讨事物的全体,它是由客观存在的、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很多个体构成的整体。总体单位:是构成总体的个别事物。总体单位可以是人、物,也可以是企业机构、地域或状态、长度、时间等等。例如:①了解城镇居民生活状况,城镇全部居民就构成统计总体,城镇每一位居民就是总体单位。②了解工业企业经营状况,全部工业企业就构成统计总体,每一个工业企业就是总体单位。留意:总体与总体单位不是固定不变的,总体的范围可大可小,要依据探讨目的确定总体的范围,当总体确定了则相应的总体单位也就确定了。依据总体包括的总体单位是否有限,统计总体可以分为无限总体和有限总体。无限总体:总体中包括的单位无限多,数不清。有限总体:总体中包括的单位有限多。可以数清。单位标记:简称标记,指总体中所共同具有的属性和特征。标记表现:标记的具体表现形式。标志品质标志:表明单位属性方面的特征。

其表现只能是文字。数量标志:表明单位数量方面的特征,其表现是数值,称为标志值。例如:职业是品质标记,标记表现具体为工人、公务员、商业职工、老师等。年龄是数量标记,标记表现具体为10岁、20岁、30岁等。变异:就是差异,指某个标记在总体各单位表现的不同。变量:一般把可变的数量标记称为变量。变量连续变量:其取值是连续不断的,不能以整数断开。如身高、体重、产值等变量。离散变量:其数值可以按一定顺序一一列举出来,通常取整数形式。如人数、企业数、机器台数等变量。统计指标:反映实际存在的社会经济总体某一综合数量特征的社会经济范畴。如工业总产值、商品销售额等。统计指标特点具体性:经济理论规定了指标的内涵,是客观现象量的具体反映。可量性:统计指标均可用数值表现,不存在不能用数值表示的统计指标。综合性:统计指标既是同质总体大量个别单位的总计,又是个别单位标志值的差异综合。统计指标和统计标记的联系和区分:区分: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标记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指标具有可量性,无论是数量指标还是质量指标,都能用数值表示,而标记不确定,只有数量标记才能用数值表示,品质标记不行以。联系:指标值往往是由数量标记值汇总而来的;在确定条件下,数量标记和指标存在着变换关系。标记才能用数值表示,品质标记不行以。联系:指标值往往是由数量标记值汇总而来的;在确定条件下,数量标记和指标存在着变换关系。指标种类数量指标:反映总体现象的总规模、工作总量。如总人口、企业总数等。质量指标:反映总体现象的相对水平,或工作质量。如平均工资、人口密度、出生率等。统计指标体系:是各种相互联系的指标构成的整体,用以说明所探讨现象各方面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关系。3统计学的研究方法大量视察法统计分组法综合指标法统计模型法归纳推断法大量视察法指统计探讨社会经济现象和过程,要从总体上加以考察,就总体中的全部和足够多的单位进行调查视察并加以综合探讨。统计分组法指依据事物的内在性质和统计探讨任务的要求,将总体单位依据某种标记划分为若干组成部分的探讨方法。例如:人口按年龄分组、企业按经济类型分类、国民经济按部门分类等。综合指标法是指运用各种统计综合指标来反映和研究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一般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的探讨方法。在统计分析中广泛运用着各种综合指标来反映总体内部的各种数量关系。如动态分析、因素分析、回归与相关分析等。统计模型法指依据确定的经济理论和假定条件,用数学方程去模拟现实经济现象相互关系的一种探讨方法。统计模型包括三个基本要素:社会经济变量、基本关系式、模型参数归纳是一种从个别到一般,从事实到概括的一种推理方法,推断是通过对样本数据的视察,推断出总体的数量特征的探讨方法。从某种意义上说,统计工作搜集的资料都是样本资料,样本资料分散、零碎,必需经过整理归纳才能据此推断总体的数量特征。所以归纳推断法在统计分析中得到广泛应用。第一章统计总论一、判断对错1、社会经济统计的探讨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各个方面。()2、统计调查过程中接受的大量视察法,是指必需对探讨对象的全部单位进行调查。()4、总体的同质性是指总体中的各个单位在全部标记上都相同。()3、社会经济统计学的探讨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