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心电图和电生理检查指南_第1页
动态心电图和电生理检查指南_第2页
动态心电图和电生理检查指南_第3页
动态心电图和电生理检查指南_第4页
动态心电图和电生理检查指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动态心电图和心内电生理检查指南广东省人民医院廖洪涛动态心电图指南内容适应症仪器设备的基本要求检查方法判读及报告诊断标准适应症动态心电图设备持续监测仪间断记录仪:循环记录仪、事件记录仪动态心电图的价值心律失常分析心肌缺血分析心率变异性分析心律失常相关症状分析无症状心律失常患者风险评估抗心律失常治疗效果评估植入器械功能评估儿科患者心律失常分析

每次搏动均应分类为正常、室早、室上性早搏、其它或未知,并且每种异常均应创建一个模板。计算机将每个模板的异常心律数量制成表格,描述房性和室性心律失常频率的总结数据通过图表形式加以显示。评价心律失常症状的适应征

I类:1、无法解释的晕厥、先兆晕厥或不明原因头晕。2、无法解释的反复心悸IIb类:1、不能用其它原因解释的气短、胸痛或乏力。2、疑一过性房颤或房扑时发生神经系统事件者。3、晕厥等症状,已鉴别出其原因并非心律失常,但治疗病因后症状仍持续存在者III类:1、晕厥等症状已确定病因。2、脑血管意外,无心律失常发生的其它依据检出心律失常评估远期风险I类:无IIb类:1、心梗后LVEF≤0.40。2、CHF患者。3、肥厚心III类:持续心肌挫伤、高血压伴左室肥厚、非心脏手术患者术前评估、睡眠呼吸暂停、瓣膜病心率变异性频谱分析:高频(0.15-0.40)中频(0.04-0.15)低频(0.0033-0.04)超低频(≤0.0033)时域分析:SDANN、SDNN、SDNN指数等等测定心率变异性评估远期风险I类:无IIb类:1、心梗后左室功能不全。2、CHF患者。3、肥厚心III类:1、心梗后左室功能正常。2、糖尿病评估神经病变。3、房颤等心律失常评估抗心律失常药物I类:评估个体对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反应,其心律失常的基线特点是可重复,并且频发程度足以分析IIa类:高危患者中检测抗心律失常治疗的致心律失常作用IIb类:1、评价房颤心室率控制。2、门诊判定治疗期间反复发生的的非持续心律失常III类:无心肌缺血分析

判断标准:用标尺在PR段确定等电位点,在J点/J点后60-80ms,ST段水平或下斜性压低≥0.1mV,持续≥1min,每次间隔时间≥1min。指南推荐≥5min监测心肌缺血I类:无IIa类:怀疑变异性心绞痛IIb类:1、评估无法运动的胸痛。2、无法运动的血管外科患者术前评估。3、已知CAD和不典型胸痛者III类:1、不能运动的胸痛患者初次评估。2、有症状患者常规筛查评估起搏器和ICD功能I类:1、评估是否肌电抑制和起搏器介导的心动过速,帮助设定频率适应和自动模式转换。2、程控未能确定的可疑部件失灵或功能障碍。3、频繁ICD治疗患者对辅助药物治疗的反应IIb类:1、作为遥测的替代。2、评估除颤患者室上速发作时的心率III类:1、通过程控、ECG、胸片等可确定原因。2、无症状患者的常规随访儿科患者I类:1、晕厥等症状的心脏病患者,以前证实心律失常或为起搏器依赖。2、其它方法不能确诊的劳力相关的晕厥。3、肥厚或扩张型心肌病。4、长QT综合征。5、先心术后明显血流动力异常并发生心悸。6、评估抗心律失常药物效果。7、无症状的先天III度AVBII类:略III类:非心源性晕厥、胸痛、短暂心悸,无症状的运动员筛查,无症状的预激心内电生理检查1969年记录到人希氏束电位明确自发性心律失常机制程序刺激可重复诱发心律失常检测窦房结和房室传导功能的起搏方案相关文献电生理检查指征I类:公认EPSs可以为患者治疗提供有用和重要的信息。专家认同患者从EPSs中获益II类:不确定EPSs所得到的信息是否有用。专家意见不统一III类:公认EPSs不能提供有用的信息。专家认为患者不宜进行EPSs电生理检查指征窦房结功能房室阻滞心室内阻滞宽/窄QRS波心动过速长QT指导药物治疗室早、非持续性室速不明原因晕厥SCA幸存者植入器械预激综合征窦房结功能检查I类:疑窦房结功能异常导致症状的患者II类:1、窦房结功能障碍患者评估AV或VA传导或心律失常易感性,以帮助选择最合理的起搏模式。2、确定是心动过缓患者是窦房结固有病变或神经、药物等因素所致。3、伴有窦缓的症状性患者评估有无其它心律失常至症状III类:1、心动过缓与症状的关系已确立,治疗的选择不受检查结果影响。2、窦缓或睡眠中窦停无症状者房室阻滞I类:1、未确定症状与希蒲系统阻滞的关系。2、二度或三度房室阻滞,起搏器植入后仍有症状II类:1、已明确原因或阻滞部位的二度或三度房室阻滞。2、怀疑交界性早搏导致房室阻滞表现III类:1、症状与房室阻滞相关。2、无症状的一过性房室传导阻滞(夜间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并合并有窦性心动过缓者。心室内阻滞I类:症状原因不明II类:无症状的束支阻滞,药物治疗可能加重延迟或导致房室阻滞III类:1、无症状的心室内传导延迟。2、通过心电图记录已确定或排除心电与症状的关系窄QRS心动过速I类:1、频繁或不能耐受的心动过速,药物效果不好。2、患者选消融治疗II类:需要药物治疗的频发心动过速,检查药物的致心律失常作用或对窦房结、房室传导的影响III类:患者不愿接受非药物治疗,易于通过迷走神经刺激或药物控制宽QRS心动过速I类:通过心电图不能确诊的宽QRS心动过速II类:无III类:VT或SVT差传或预激诊断确定,而EPSs信息不影响治疗长QTI类:无II类:1、患者用药中出现VT或SCA,证实药物的致心律失常作用。2、临界的QT,有晕厥或症状III类:1、先天性长QT。2、已知因素的获得性长QT预激综合征I类:1、拟行导管消融或外科消融。2、晕厥或曾经SCA的预激患者。3、症状性患者,明确心动过速机制II类:无症状患者有SCD家族史或从事高危职业或活动III类:除II类外的其无症状患者室早、非持续室速I类:无II类:1、存在其它危险因素,如低LVEF、平均信号心电图阳性。2、症状明显,拟消融III类:无或轻症状,无其它危险因素不能解释的晕厥I类:合理评估后仍不能解释晕厥II类: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反复晕厥,倾斜试验阴性III类:已知原因的晕厥,治疗不受EPSs影响SCA幸存者I类:1、不伴有急性Q波心梗的SCA。2、心梗后超过48小时且无再缺血事件II类:1、心动过缓导致的SCA。2、SCA可能与先天复极异常有关,但无创检查模棱两可III类:1、心梗48小时内发生的SCA。2、明确原因的SCA,如缺血、严重瓣膜病、确定的长QT等指导药物治疗I类:1、心梗后持续性VT或SCA。2、AVNRT、AVRT或AF伴预激拟长期用药II类:窦房折返、房速、房颤或房扑不伴预激,拟长期用药。III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