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第十七章总需求-总供给_第1页
R第十七章总需求-总供给_第2页
R第十七章总需求-总供给_第3页
R第十七章总需求-总供给_第4页
R第十七章总需求-总供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七章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是宏观经济学重要的分析工具,也是理解宏观经济学中一些重大问题的基础。1R第十七章总需求-总供给共7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1页!国民收入决定总支出模型IS-LM模型AD-AS模型宏观经济政策y=c(yd)+i(r)+gi(r)+g=s(yd)+t,M/p=L1(y)+L2(r)y=y(N,K),f(N)=W/P,h(N)=W/P2R第十七章总需求-总供给共7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2页!r0yISEr0LMy0近年来我国消费不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个别行业发展太快如房地产业,而农业发展不够。失业率较高;价格指数上升。请用IS-LM模型表示宏观政策的运用。LMy1Er1ISEy2我国宏观经济存在的问题及政策调控3R第十七章总需求-总供给共7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3页!均衡收入是由总需求决定吗?凯恩斯为什么认为均衡收入是由总需求决定的?当时的经济社会背景是什么?在社会有效需求不足以实现充分就业的条件下,产量由总需求决定。如果已实现了充分就业,或者在资源接近充分利用,已出现资源瓶颈的情况下,总需求增加是否会增加均衡收入?总需求增加对价格水平有什么影响?4R第十七章总需求-总供给共7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4页!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是适应经济实践而产生的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西方国家长期推行凯恩斯主义赤字财政政策造成通胀日益严重。美国50年代,消费物价平均年上涨率为2%,60年代,消费物价平均年上涨率为2.3%,70年代,消费物价平均年上涨率为7.1%,1979年高达13.3%。6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的滞胀,即失业和通胀并存的现象用IS-LM模型难以作出合理的解释。新古典综合派迫切需要新的理论工具。5R第十七章总需求-总供给共7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5页!第十七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节总需求曲线第二节总供给曲线第三节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对现实的解释6R第十七章总需求-总供给共7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6页!一、总需求(Aggregatedemand)及总需求函数总需求(AD)是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总需求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和国外需求构成。这一需求总量通常以产出水平来表示。y=c+i+g+nx总需求为什么用产出水平表示?7R第十七章总需求-总供给共7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7页!价格指数和消费价格指数价格指数用来描述整个经济中各种商品和劳务价格的总体平均数。消费价格指数(Consumerpriceindex)(CPI)是指购买具有代表性的一组商品,在今天要比在过去某一时间多花费多少。例如:设去年为基期,去年某个家庭购买一组商品的费用为1200元,今年购买同样一组商品的费用是1320元,今年的消费价格指数是多少?13201200=1.1。8R第十七章总需求-总供给共7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8页!1、价格变动对投资的影响价格水平变动引起利率同方向变动,进而使投资水平和产出水平反方向变动的情况称为利率效应。价格投资利率货币需求总需求9R第十七章总需求-总供给共7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9页!名义收入与实际收入名义收入:以货币额表示的收入。实际收入:以购买力衡量的收入,与价格水平有关。实际收入=名义收入价格指数例如:设某年某人的名义收入为1000元,价格指数为1.2,则其实际收入为:10001.2≈833元。10R第十七章总需求-总供给共7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10页!价格变动的效应1、利率效应:价格水平变动引起利率同方向变动,进而使投资水平和产出水平反方向变动的情况称为利率效应。2、实际余额效应:价格上升,使人们持有的货币及其他以货币固定价值的资产实际价值降低,人们变得相对贫穷,消费减少。3、税收效应:价格水平上升,使人们名义收入增加,人们进入了比较高的纳税档次,税负增加,可支配收入下降,消费水平下降。11R第十七章总需求-总供给共7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11页!级数含税级距不含税级距税率(%)速算扣除数说明1不超过500元的不超过475元的502超过500元至2,000元的部分超过475元至1,825元的部分10253超过2,000元至5,000元的部分超过1,825元至4,375元的部分151254超过5,000元至20,000元的部分超过4,375元至16,375元的部分203755超过20,000元至40,000元的部分超过16,375元至31,375元的部分251,3756超过40,000元至60,000元的部分超过31,375元至45,375元的部分303,3757超过60,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超过45,375元至58,375元的部分356,3758超过80,000元至100,000元的部分超过58,375元至70,375的部分4010,3759超过100,000元的部分超过70,375元的部分4515,37512R第十七章总需求-总供给共7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12页!例:设s(y)=-1000+0.5yi(r)=2500-240rm=1000/P,L=0.5y-240r令i=s,2500-240r=-1000+0.5yIS:0.5y+240r=3500令L=m,LM:0.5y-240r=1000/P解方程组,消掉r,求均衡收入和价格的关系得到总需求方程:y=3500+1000/P13R第十七章总需求-总供给共7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13页!3、用简单收入决定模型推导总需求曲线AE0y45º线AE0(P0)AP0yy0P0y0AAE1(P1)By1ADP1y1B14R第十七章总需求-总供给共7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14页!提高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所得的费用减除标准提高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所得的费用减除标准。将扣除标准由每月1600元提高到每月2000元。在减少财政收入的同时,一般收入者的纳税负担得到减轻。15R第十七章总需求-总供给共7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15页!思考题什么是总需求?总需求曲线为什么向右下方倾斜?总需求曲线与IS-LM模型之间的关系?为什么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被称为需求管理的政策?用总需求曲线描述当前我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运用。16R第十七章总需求-总供给共7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16页!总供给的概念总供给是经济社会所提供的总产量(或总产出),即经济社会投入的基本资源用于生产时所生产的产量。基本资源主要包括劳动力、生产性资本存量和技术。生产函数用于描述产量与投入量之间的关系。17R第十七章总需求-总供给共7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17页!2、短期宏观生产函数总产出随总就业量的增加而增加。由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作用,随着总就业量的增加,总产出按递减比率增加。y0NyoN0y=f(N,K)

18R第十七章总需求-总供给共7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18页!W/P0NNd=Nd(W/p)(W/P)0

N0(W/P)1N2劳动需求曲线二、劳动市场1、劳动需求曲线完全竞争厂商使用劳动的原则是劳动的边际产品等于实际工资。而劳动的边际产品随劳动投入的增加而降低,所以,实际工资提高,劳动需求减少。劳动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19R第十七章总需求-总供给共7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19页!2、劳动供给曲线W/P0NNs=Ns(W/P)(W/P)1N1(W/P)2N2

劳动供给量是实际工资的函数。当实际工资上升,劳动供给量增加;当实际工资下降,劳动供给量减少。劳动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20R第十七章总需求-总供给共7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20页!三、长期和短期的特殊含义微观经济学中长期指资本存量、人口、生产技术以及一切生产要素都可以改变的情况;而在短期中,除了可变生产要素以外,其他的因素(如资本存量、人口、生产技术等)均保持不变。宏观经济学中仍然这样划分。长期,除了厂房、设备等不变生产要素以外,宏观经济学的长期在很大程度上还涉及人口、技术水平等因素的变化,宏观经济学的长期要长于微观经济学的长期。21R第十七章总需求-总供给共7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21页!古典总供给曲线假设条件:劳动市场和货币市场具有完全的伸缩性,货币工资可调整当价格水平上升,实际工资下降,劳动供不应求,货币工资就会上升,直到实际工资等于均衡工资,实现均衡就业量。同理,当价格水平下降,实际工资上升,劳动供过于求,由于货币工资的可伸缩性,货币工资会下降,直到实际工资等于均衡工资,仍能实现劳动市场均衡,即充分就业,实现充分就业的产量。22R第十七章总需求-总供给共7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22页!2、古典总供给曲线形状假设货币工资和价格水平可立即调整,从而实现劳动市场均衡。实现充分就业。长期中经济的就业水平就始终处于充分就业状态。因此古典学派认为,总供给曲线是一条位于经济的潜在产量水平的垂线。P0yƒASy23R第十七章总需求-总供给共7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23页!五、凯恩斯总供给曲线凯恩斯定律:社会需求变动时,只会引起产量和收入的变动,使供求相等,而不会引起价格变动。凯恩斯模型的总供给曲线是一种短期总供给曲线。假设条件:货币工资具有“刚性”。当产量增加时,价格和货币工资均不会发生变化。因此,凯恩斯总供给曲线被认为是一条水平线。24R第十七章总需求-总供给共7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24页!凯恩斯总供给曲线的政策含义在充分就业之前,政府增加需求的政策在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使国民收入增加。P0yP0yfASE0y0DAD0E1AD125R第十七章总需求-总供给共7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25页!常规总供给曲线常规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表示价格水平越高,经济中企业提供的总产出越多。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延伸的原因在于要素价格的粘性。y0pyfASE26R第十七章总需求-总供给共7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26页!常规总供给曲线(非线性的)在经济处于萧条状态,由于存在大量闲置生产能力,收入增加,价格会稍有上升,总供给曲线斜率相对平缓;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生产能力接近充分利用,由于某些投入品短缺,不得不支付更高要素价格,并提高产品价格以补偿成本。因而一般物价水平提高较快,表现为总供给曲线越来越陡峭。y0pyfASE27R第十七章总需求-总供给共7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27页!参考书1、《经济学原理》[美]曼昆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2、《宏观经济学》[美]多恩布什费希尔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3、《西方经济学学习与教学手册》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4、《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冯金华.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年5、《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凯恩斯。商务印书馆,1988年28R第十七章总需求-总供给共7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28页!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把总供给与总需求曲线放到一起,可以得到总供给-总需求模型。它与微观经济学中供求模型反映了不同的经济理论。ASADyy0

P0P0E29R第十七章总需求-总供给共7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29页!总需求膨胀引发通胀率上升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宋国青认为,2007年通货膨胀率上升主要是由于货币过快增长引起的总需求膨胀。由于目前利率涨幅低于CPI涨幅,实际负利率引起固定资产投资等需求增加,进一步加速通货膨胀的形成。“如果没有相应调控措施出台抑制加速通胀,情况将更加严重”。他表示,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控制M3增长,几个月后物价上涨幅度甚至可能超过6%。30R第十七章总需求-总供给共7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30页!我国资源和环境压力巨大2006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球总量的5.5%,但能源消耗占世界总量的15%、钢材消耗占30%、水泥消耗占54%。电力和能源消费的弹性系数分别从90年代初的0.5和0.8左右升高到2003年和2004的1.5左右。2006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均未达到“十一五”规划设定的年均目标。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尚未根本好转。31R第十七章总需求-总供给共7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31页!二、总需求曲线与总供给曲线的移动效应财政支出变动货币供应量变动预期变动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变动技术变动物价以外原因对总需求影响表现为总需求曲线移动:32R第十七章总需求-总供给共7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32页!2、古典情形下需求曲线的移动在古典情形下,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均衡收入并没有增加,价格却上升。为什么需求管理的政策无效?资源已充分利用,运用扩张性财政政策或扩张性货币政策,只会使价格上升,不会使收入增加。P0yASyfADP0E财政扩张ADP133R第十七章总需求-总供给共7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33页!因为此时资源接近充分利用,需求的增加难以带动生产的增加和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反而会促使价格水平上升。那么,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的效果怎样呢?P0yASAD0P0y0AD1P1y1总供给曲线较陡峭的部分总需求曲线移动的效应34R第十七章总需求-总供给共7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34页!在总供给曲线较陡峭的部分,总供给曲线移动的效果怎样?为什么?在总供给曲线较平坦的部分,总供给曲线移动的效果怎样?为什么?P0yAS0AD1Ey0P0AS1总供给曲线移动的效应Ey1P135R第十七章总需求-总供给共7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35页!总供给曲线的形状与宏观经济政策效应总供给线不同区段形状及其经济内涵,具有重要的宏观经济理论和政策含义。经济学家之间关于政府干预与市场机制的争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争论,在理论上可以归结一个简单的问题:实际经济状态与种情况(平缓的总供给线)比较接近?还是与第二种状态(陡直的总供给线)更为接近?36R第十七章总需求-总供给共7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36页!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

2010年底前投资4万亿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快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推进中西部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加快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各项工作。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鼓励企业技术改造,减轻企业负担1200亿元。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37R第十七章总需求-总供给共7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37页!第八节总需求和总供给模型

的数学小结产品市场均衡条件:i(r)+g=s(y-t)+t货币市场均衡条件:M/P=L1(y)+L2(r)

推导出总需求函数:y=y(P)劳动市场均衡条件:f(N)=W/P,h(N)=W/P总量生产函数:y=y(N,)推导出总供给函数:y=y(P)38R第十七章总需求-总供给共7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38页!价格水平上涨能否用IS-LM模型表示?价格水平上涨能否用IS-LM模型分析?价格水平是由什么决定的?39R第十七章总需求-总供给共7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39页!能源、交通运输紧张,价格水平上升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的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加快,能源需求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由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个别行业发展太快如房地产业,加剧能源、交通运输紧张形势,价格水平上升。我国电力供需关系较为紧张,2003年华东电网全年拉闸限电损失电量达到42.6亿千瓦时,上海电网缺口约为200万千瓦,江苏错峰让电达到389万千瓦。江苏省特别是苏州和无锡已出现全年性、持续性缺电。40R第十七章总需求-总供给共7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40页!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研究国民收入决定的工具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取消了价格水平固定不变的假设,着重说明产量和价格水平的决定。当代新古典综合派领袖萨缪尔森在《经济学》序言中写道:“我们引入了总供给和总需求分析,作为理解价格和国民产值的总体变动的核心方法。宏观经济学中的所有重大问题现在都用这些新的工具加以分析。”41R第十七章总需求-总供给共7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41页!节总需求曲线一、总需求及总需求函数二、价格变动的效应三、总需求曲线的推导1、推导总需求函数2、用IS-LM模型推导总需求曲线四、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总需求曲线的影响42R第十七章总需求-总供给共7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42页!总需求函数总需求函数被定义为产量(收入)和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它表示在某个特定的价格水平下经济社会的需求总量。y=f(P)总需求函数的几何表示被称为总需求曲线。43R第十七章总需求-总供给共7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43页!总需求曲线表示总需求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yADp0二、价格变动的效应为什么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44R第十七章总需求-总供给共7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44页!2、价格变动对消费的影响价格上升,使人们持有的货币及其他以货币衡量的具有固定价值的资产实际价值降低,人们变得相对贫穷,消费减少。称为实际余额效应。价格消费货币实际价值总需求45R第十七章总需求-总供给共7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45页!3、价格变动对税收的影响价格水平上升,使人们名义收入增加,人们进入了比较高的纳税档次,税负增加,可支配收入下降,消费水平下降。可称为税收效应。价格消费名义收入纳税总需求46R第十七章总需求-总供给共7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46页!价格变动引起纳税额的变动假设某人月收入2000元,价格指数为1,他不必缴纳的个人所得税。若价格指数为1.5,在实际收入不变的情况下,他的名义收入涨到3000元,他缴纳的个人所得税:(3000-2000)10%-25=75元47R第十七章总需求-总供给共7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47页!三、总需求曲线的推导1、推导总需求函数

IS曲线方程:i(r)=s(y)LM曲线方程:M/P=L1(y)+L2(r)在上面两个方程中,把y和r当作未知数,而其它变量,特别是P当作参数解联立方程,消掉r,则求得的y的解式表示了价格(P)和总需求(y)之间的函数关系,即总需求方程。48R第十七章总需求-总供给共7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48页!2、用IS-LM模型推导总需求曲线总需求曲线与IS-LM模型是什么关系?IS-LM模型表示收入与利率之间的关系。总需求曲线表示总需求与价格水平的关系。总需求曲线是用IS-LM模型推导出来的,用均衡收入表示总需求。r0yISLM(P1)E1r1y1P0yP2y2D2LM(P2)P1y1D1E2y2r2AD49R第十七章总需求-总供给共7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49页!四、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总需求曲线的影响提高个人所得税中工资、薪金所得的费用减除标准对总需求曲线的影响?为什么?降低利息税总需求曲线将怎样移动?为什么扩张的财政政策使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扩张的财政政策使总需求增加,因而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r0yISLM(P0)Er1y0P0yISEyEy0P0y’EADAD50R第十七章总需求-总供给共7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50页!r0yISLM(P0)Er1y0P0yyEEy0P0LM(P0)Ey货币政策对总需求曲线的影响ADAD增加名义货币供给对总需求曲线有什么影响?为什么?提高存贷款基准利率总需求曲线将怎样移动?为什么扩张的货币政策使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扩张的货币政策使总需求增加,因而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51R第十七章总需求-总供给共7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51页!第二节总供给曲线一、宏观生产函数二、劳动市场三、长期和短期在国民收入决定中的特殊含义四、古典总供给曲线五、凯恩斯总供给曲线六、常规总供给曲线52R第十七章总需求-总供给共7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52页!y=f(N,)表示在一定的技术水平和资本存量条件下,经济社会生产的产出取决于就业量N,即总产量是经济中就业量的函数,随着总就业量的变化而变化。一、宏观生产函数1、宏观生产函数的含义

宏观生产函数是指整个国民经济的生产函数,表示总产出和总投入量之间的关系。y=f(N,K)53R第十七章总需求-总供给共7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53页!3、潜在就业量和潜在产量在长期生产函数中,技术水平可变,充分就业的劳动者数量可变,资本存量可变。长期生产函数表示为:y=f(N*,K*)充分就业量是指一个社会在现有激励条件下所有愿意工作的人都参加生产时所达到的就业量。充分就业的产量又称为潜在产量,是指在现有资本和技术水平条件下,经济社会的潜在就业量所能生产的产量。54R第十七章总需求-总供给共7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54页!利润最大化的就业量完全竞争厂商使用劳动的原则:MP•P=W,即MP=W/P只有当劳动的边际产量等于实际工资,才能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就业量。y0NN0Pf(N,K)

W/N利润55R第十七章总需求-总供给共7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55页!3、劳动市场的均衡在价格和工资具有完全伸缩性的劳动市场中,劳动供给曲线和劳动需求曲线的交点决定了均衡工资和均衡就业量。均衡条件是劳动市场的均衡W/P0NNdNs(W/P)0E0N0(W/P)1N1N2(W/P)2N356R第十七章总需求-总供给共7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56页!四、古典总供给曲线总供给函数是指总产量与一般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总供给函数的几何表示即为总供给曲线。按照货币工资和价格水平进行调整所要求的时间的长短,总供给曲线可分为古典总供给曲线、凯恩斯总供给曲线和常规总供给曲线。按照西方古典学派的说法,长期,价格和货币工资具有伸缩性,当价格变动引起实际工资背离了均衡工资,货币工资可以调整,直到均衡工资。从而实现充分就业,实现充分就业的产量。57R第十七章总需求-总供给共7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57页!W/P0NNdNsW/P0E0N0W/P1N1N2W/P2N3yPoASLP1CP2BP0Ay*58R第十七章总需求-总供给共7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58页!3、古典总供给曲线的政策含义垂直的古典总供给曲线表示增加需求的政策并不能增加产量,而只能造成物价上涨,甚至通货膨胀。为什么古典学派认为需求管理的政策无效?P0yƒASyP0AD1P1E1E0AD059R第十七章总需求-总供给共7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59页!凯恩斯总供给曲线简化的凯恩斯总供给曲线在充分就业之前,经济社会大致能以不变的价格水平提供任何数量的国民收入。而在到达充分就业之后,不论价格水平提高到何种程度,该社会的国民收入都不会增长,而有可能出现通货膨胀的现象。P0yP0yfASP1E0E1y0D60R第十七章总需求-总供给共7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60页!六、常规总供给曲线垂直的古典总供给曲线和水平的凯恩斯总供给曲线分别代表两种极端状态。而通常情况下,短期总供给曲线位于两个极端之间。是向右上方倾斜的。这种总供给曲线称为常规总供给曲线。y0pyfAABBCC61R第十七章总需求-总供给共7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61页!竞争厂商的生产决策要素价格变化的调整程度直接影响着厂商产品供给量的多少。要素价格相对于产品价格的调整速度越慢,调整幅度小,则相对于价格变动,厂商的供给变动就相对较大。此时,总供给曲线相对平缓。P0QP1Q1AMR1P2MR2MC1Q2BMC2D62R第十七章总需求-总供给共7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62页!总供给函数是怎样得到的?古典学派与凯恩斯学派对总供给曲线的认识有何分歧?你如何解释总供给曲线的三种不同形状?请分析古典总供给曲线的政策含义。请分析凯恩斯总供给曲线的政策含义。请分析常规总供给曲线的政策含义。63R第十七章总需求-总供给共7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63页!第三节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对现实的解释一、解释短期经济波动现象二、总需求曲线与总供给曲线的移动效应(一)总需求曲线移动的效应(二)总供给曲线移动的效应三、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实践64R第十七章总需求-总供给共7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64页!一、解释短期经济波动现象:萧条和通涨P0yASsyfEyPADADPyE

当AD向右移动到AD,与AS相交于E点,收入大于潜在产量,价格上升,原因在于总需求过大。

当AD与AS相交于E点,收入小于潜在产量,经济萧条,原因在于总需求不足;65R第十七章总需求-总供给共7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65页!滞胀当AS与AD相交于E点,收入大于潜在产量,收入为y0,价格为P0,当AS向右移动到AS,与AD相交于E点,收入小于潜在产量,价格上升,原因在于成本上升,总供给不足。P0y潜在产量ADASsP0yfy0EEASPy66R第十七章总需求-总供给共7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66页!适时出台燃油税,研究开征环境税近日,国家税务总局有关负责人再次在有关场合提出,我国今后要开征燃油税,替代养路费。燃油税体现了用车公平原则。用车少,养车养路自然也应该少花钱。燃油税政策辅以公共交通的加强,以及城市中心区域的用车的合理限制,是引导车主采用自驾和公共交通结合方式出行的最佳方案,对于疏解城市中心交通拥挤、最大限度利用公共运力将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研究开征环境税。研究促进新能源发展的税收政策。实行鼓励先进节能环保技术设备进口的税收优惠政策。67R第十七章总需求-总供给共7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67页!(一)总需求曲线移动的效应1、凯恩斯情形P0yP0ASADy0EAD’E’y’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均衡收入增加,价格并没有上升,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