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总论1.1前言新密位于省会郑州西南40公里处,总面积1001平方公里,辖13个乡镇、3个街道办事处,人口75.9万。新密是全省26个加快城镇化进程重点县(市)、35个扩权县(市)和23个对外开放重点县(市)之一。随着城市的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新密市城市生活垃圾的产生量也不断增加。目前,虽然在上级部门的努力下,每天产生的大量城市生活垃圾统一收集后运往垃圾场,但垃圾处理设施不够完善,且接近服务期满,不能满足垃圾量日益增大的要求,多余的垃圾如果不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不但对城市景观造成了破坏,而且对环境空气质量和地下水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给城区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健康也带来了严重的危害。为保持城区的市容市貌,从根本上消除生活垃圾的危害,给人民群众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工作环境,保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新密市决定投资3897.18万元建设一座日平均处理城市生活垃圾230吨的垃圾填埋场。该垃圾处理厂建成后,按照设计要求将容纳2008至2020年新密市城区产生的全部生活垃圾,该工程投入运营后,将进一步提高新密市人民生活水平,保障人民健康,保护环境,实现垃圾无害化处理,促进新密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人民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及河南省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受新密市建设管理局的委托,郑州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承担了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接受委托后,我单位组织相关技术人员,经过现场踏勘,对工程影响区域的生态环境、地表水、地下水、噪声等现状进行了深入调查。在收集、研究有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环境现状监测数据,本着科学、客观、公正的原则编制了本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1.2编制依据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2)《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环境防治法》;(2000.4)(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84.5)(4)《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4)(5)《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1996.4)(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国家主席[2002]77号令)(7)《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2.6)(8)《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253号令1998.11)项目依据(1)《新密市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2)新密市建设管理局提供资料:①新密市总体规划及土地利用规划②垃圾成份分析表(3)新密市建设局关于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委托书。技术规范(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1~2.3-93)(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T2.4-1995)(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1~2.3-93,HJ/T2.4-95);(4)《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17-2004);(5)《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1997);(6)《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2001-101);(7)《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1.3评价对象本次评价对象为新密市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其内容为日均处理230t生活垃圾及其它辅助设施。1.4评价目的本次评价结合工程特点,通过对拟选厂址周围地形、地质构造、气象条件、周围环境状况等资料的分析,论证厂址选择的可行性,尤其是垃圾卫生填埋场址选择的可行性;通过对拟建工程建设内容及污染因素分析,在评价区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基础上,分析预测新密市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建成后对周围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范围与程度;提出工程减少污染的防治对策;从环保角度明确新密市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建设的可行性;为工程设计和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1.5污染控制及环境保护目标污染控制内容本次工程生产工艺采用卫生填埋工艺。在此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主要为垃圾渗滤液及填埋过程中产生的恶臭气体和由于环境污染所孳生的蚊蝇鼠类等。①垃圾渗滤液:主要污染物为BOD5、COD及氨氮等。②填埋气体:主要为CH4、H2S、NH3等。③蚊蝇鼠类等。环境保护目标①地下水:垃圾填埋场下游及附近地下水。②环境空气:垃圾填埋场两侧2公里范围内,主导风向、次主导风向下风侧的村庄为重点保护对象。1.6评价工作等级根据项目水、气污染物排放特征,参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1~2.3-93),确定该项目环评工作等级环境空气为三级,噪声、地下水仅做分析。1.7评价范围本次环境空气评价范围:以厂址中心,东、西、南、北各方位外延2km,共计16km2。1.8评价标准本工程评价标准见表1-1。表1-1评价工作执行标准情况分类编号标准名称标准号级别环境质量标准①《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②《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Ⅳ类③《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1993Ⅱ类④《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Ⅲ类⑤《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Ⅱ级⑥《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居住区污染物排放标准①《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二级②《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二级③《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2类④《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行业标准①《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1997三级②《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17-20041.9评价工作程序图1-1环评工作程序图环保法规、项目建议书、可研报告、有关文件的研究初步环境调查图1-1环评工作程序图环保法规、项目建议书、可研报告、有关文件的研究初步环境调查工程初步分析重点评价项目筛选确定各单项评价等级、专题确定、工作分工、报告书编写自然社会环境调查资料收集环境调查及监测评价工程分析现有工程污染源调查生态影响分析清洁生产分析环保治理措施分析环境影响预测污染物总量控制分析环境经济效益分析环境监测及管理建议、对策报告书编制完成第二章工程污染因素分析城市生活垃圾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固体废物,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垃圾的产生量日益增加,大量的城市垃圾将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并危害人群的健康。因此,如何妥善地收集、清运和处理城市生活垃圾,直接关系着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的好坏和人民身体的健康状况。目前,国内外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方法包括:卫生填埋、堆肥和焚烧,一般发达国家如美国、德国、日本、英国等多采用卫生填埋和焚烧相结合的方式,且以卫生填埋为主,但焚烧法处理城市垃圾所占比例正逐年上升,并日益成为处理城市生活垃圾的发展趋势。结合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中有机物和可燃物含量低而水分含量高的特点,我国的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方法主要以卫生填埋为主。本次评价经收集和分析了大量国内外城市生活垃圾的组成变化趋势,并充分类比国内外多家垃圾处理场的处理工艺和处理水平及污染控制技术,结合新密市城市发展及垃圾组成变化结果,确定该工程产污源强及最佳污染控制技术方案。2.1工程概况新密市生活垃圾产量及成分预测.1新密市生活垃圾产量及成分现状新密市城市现状人口15万人,建成区面积15平方公里,城市人均生活垃圾日产生量1.10公斤,日产生活垃圾总量173吨。新密市城区垃圾成份见表2-1。其中垃圾中无机成分占76.34%,主要由灰土和砖瓦组成,有机成分占21.5%,主要为厨房垃圾,可用回收物占2.16%。.2新密市生活垃圾产量预测根据《新密市城乡建设统计资料汇编》和《新密市城市总体规划》,新密市城市规模见表2-2。表2-1生活垃圾基本情况有机类无机类可回收物其它混合动物性植物性灰土砖瓦纸类塑料橡胶棉织类玻璃金属类木竹3.018.56016.341.00.10.1——21.576.342.160表2-2新密市城市规模年份200520102020城市人口规模(万人)151930城市用地规模(平方公里)20.6—32.4城镇化水平(%)38.546.358.8结合统计资料和城市总体规划,2005年人口指标采用《新密市城乡建设统计资料汇编》中的统计指标,2010年城市人口指标采用《新密市城市总体规划》中确定的人口指标,2010年至2020年人口综合增长率参照同类71.77‰,则2020年城市人口规模为30万人。结合现状人口指标,新密市2004-2020年城市人口及垃圾产量见表2-3。.3新密市生活垃圾产量预测根据新密市生活垃圾现状及其它相关因素分析认为,在经济发展一定时期内人均垃圾产量将稳步上升,当达到一定值后,逐渐下降,并趋于稳定。垃圾成分的变化趋势则是无机物含量逐渐降低,废品类物质逐渐增加,厨余垃圾为主的可降解的有机物也将逐渐增加。生活垃圾成份预测见表2-4。表2-4生活垃圾成份预测单位:%期限有机物无机物废品类近期(2005年)21.576.342.16远期(2010年以后)414514表2-3新密市人口及垃圾产量预测表年份人口(万人)人均垃圾产生量(千克/人﹒日)垃圾日产生量(吨/日)垃圾年产生量(万吨/年)20041440001.15165.6020051506241.10165.6920061575531.10173.3120071648001.10181.2820081723811.10189.626.9220091803101.05189.336.9120101886051.05198.037.2320111972811.05207.147.5620122063551.05216.677.9120132158481.00215.857.8820142257771.00225.788.2420152361631.00236.168.6220162470261.00247.039.0220172583890.95245.478.9620182702750.95256.769.3720192827080.95268.579.8020202957120.95280.9310.25合计130工程地理位置工程拟建场址位于新密市袁庄乡井沟村小西地组,距离城区约3.2公里,地理位置详见附图1。工程占地是一条东西走向荒山谷,占地面积165亩,根据《新密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1997~2010)》,其占地性质属未利用土地。沟内无人居住,沟谷岸北面和南面500m范围内零星分布有井沟村小西地组34户村民(沟谷南岸8户、沟谷北岸26户)共186人,周围环境概况详见附图2。厂址周围比较空旷,无风景区和古文化遗迹,不具备历史学、古生物学研究以及考古等价值。填埋场库容该生活垃圾填埋场属山谷型填埋场,为了形成初始填埋库容,在库区上游、下游各设置一座垃圾坝,垃圾坝内边坡按1:3进行设计,填埋库区边坡按1:3进行设计,场底坡度修整为2%。填埋场容积分为两部分进行计算,其中一部分为垃圾坝坝顶标高以下部分,另一部分容积是当填埋的垃圾堆体逐渐向空中发展时,这时,为了保证整个堆体的稳定性,在堆体表面将要形成一定的坡度,垃圾堆体外坡设计为1:3,共设置3个马道平台,马道平台宽3m,它一方面可以缓冲坡面被雨水冲刷,另一方面在运行过程中,在该马道平台上可以设置临时终场排水沟,汇水面积内的雨水可以通过此排水沟汇入环场截洪沟,以尽量减少垃圾渗沥液的处理量,另外还便于对坡面进行检查、维修,有利于垃圾填埋库区的生态恢复。当堆体达到设计标高时进行封场,封场坡度为5%。根据上述参数计算,本填埋库区的原始库容为130万m3,填埋场标高、面积、容积计算见表2-5。表2-5填埋库区库容计算表库容类别填埋高度m面积万m2库容万m3覆土量万m3有效库容万m3垃圾坝顶面以下部分101.77~5.0832.864.2728.59垃圾坝顶面以上部分平台一85.08~6.0944.625.8038.82平台二86.09~7.1052.686.8545.83合计26=SUM(ABOVE)130.16=SUM(ABOVE)16.92=SUM(ABOVE)113.24工程建设规模及投资根据新密市城市总体规划,考虑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向上的趋势及垃圾产量、组成变化预测,在近期人均垃圾日产量1.10kg的基础上,中期预测值为1.05kg,远期预测值为0.95kg。服务期内平均每天处理城市生活垃圾230吨,因此工程平均处理规模确定为230吨/日。工程总投资3987.18万元,服务年限从2008~2020年共计13年,起始规模约190吨/日,封场规模280吨/日。按照生活垃圾处理率100%考虑,从2008年到2020年处理城市生活垃圾的总量为108.67万吨,需库容129.26万m3。其中填埋垃圾需要库容114.39万m3(垃圾填埋初始压实密度按0.8t/m3计算,最终沉降容重按0.95t/m3计算),覆盖土需要库容14.87万m3(覆盖用土量按初始压实体积的13%计算),与本工程垃圾填埋场库容130万m3一致,可以满足填埋需求。工程垃圾填埋场使用年限预测见表2-6,相关参数见表2-7。表2-7填埋场相关参数项目数量单位备注填埋库区面积135亩工程总征地165亩填埋高度26米填埋场总库容130.16万米3处理规模起始189.62吨/日垃圾最终沉降容量0.95吨/米3平均229.03吨/日最大208.93吨/日工程使用年限13年根据《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规定的填埋场建设规模划分(表2-8),为Ⅲ级填埋场规模。表2-8填埋场建设规模划分按总库容量划分按日处理能力划分Ⅰ类1200万m3以上Ⅰ级1200t/d以上Ⅱ类500万m3~1200万m3Ⅱ级500t/d~1200t/dⅢ类200万m3~500万m3Ⅲ级200t/d~500t/dⅣ类100万m3~200万m3Ⅳ级200t/d以下总图布置根据总图布置原则,将场区按功能特点划分为四个区,即管理区、填埋库区、渗沥液处理区和堆土区。管理区根据生产、生活的需要建有门卫房、综合楼、验收计量间、洗车台、小车库及机修间、给水泵房、垃圾车棚、锅炉房、清水池等建、构筑物,该区位于场区的西面,占地2.1亩,本着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该区重点绿化。填埋库区是本项目的核心部分,处于整个场区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口,占地135亩,为总面积的81.8%,该区主要包括:防渗系统、渗沥液收集导排系统、填埋气体导排系统、雨污分流系统、填埋作业道路、分区坝、垃圾坝等。渗沥液处理区布置在场区东面,占地5.3亩,该区建有渗沥液调节池、UASB池、CASS池、中间水池、污泥池、污水处理管理站、污水提升泵站等构建筑物。堆土区占地3.5亩,主要用来临时堆放开挖的土方。整个场区设有一个出入口供人流物流合用。各区的道路有机的与入场口连接,使全场的交通顺畅合理。生产管理及劳动定员2.填埋场实行场长负责制,行政上隶属新密市建设管理局。填埋场场长后勤科生产科技术科2.1.6填埋场实行一班制,生产天数为365天,职工工作时间为8h。污水处理实行三班制,生产天数为365天,职工工作时间为8h。.3劳动定员该场定员36人,全年工作日365天,每班8h,休假采用轮休制度以保证正常生产。人员具体分工见表2-9。表2-9垃圾处理场人员编制一览表人员分类岗位班次(班/日)编制(人/班)定员(人)行政及管理人员(5人)场长、书记、总工2劳资、财务12设备管理、计划调度11生产人员(26人)填埋处理操作工120化验室监测人员122机电维修工212渗沥液处理212后勤人员(5人)门卫、保卫、212仓库保管11司机(办公用车)11场区园林、绿化11合计362.2填埋工艺流程分析垃圾处理方案的选择.1城市垃圾处理方法及技术经济比较本着垃圾处理实行“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的原则,目前,国内外垃圾处理的工艺归结起来有三种:卫生填埋、堆肥处理和焚烧处理,处理方法的比较见表2-10。.2处理方案的选择我国垃圾处理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已建成的垃圾处理场中,采用卫生填埋工艺占绝大多数。建设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产业部制定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中,指出现阶段“在具备卫生填埋场地资源和自然条件适宜的城市,以卫生填埋作为垃圾处理的基本方案”的垃圾处理原则。表2-10城市垃圾处理方法对比项目方法卫生填埋高温堆肥焚烧技术可靠性可靠、国内有可靠、国内有经验可靠、国内已开发出操作安全性较好,注意防火,防爆较好较好无害化可以可以可以资源化回收沼气可发电;土地可恢复再利用生产有机肥可供电能、热能减量化经压缩可减少体积减量65~75%可大大减量80~90%占地面积大或较大中等小或较小选址条件较困难,要防止水体受污染,远离市区,运距大较易,应避开住宅密集区,气味影响半径小,运距较大。较易,可靠近市区,运距小适用条件适用范围较大,对垃圾组成要求不严格。垃圾中生物可降解有机物达到40%垃圾热值应大于3500KJ/Kg§环境影响沼气应引导,以控制对大气污染;应采取措施防止对地面水污染;引导渗滤液,处理达标后外排不造成地下水污染。有轻微气味应控制堆肥有害物含量对地面水无污染对地下水污染可能性极小烟气应净化达到排放标准;烟气净化费用较高,对土壤无污染;烟尘稳定固化后特殊处理;焚烧残渣填埋使对地面水和地下水无污染。投资小较大大处理成本低较高高根据目前常采用的三种处理方法对垃圾组成的要求,结合新密市城市垃圾组成成分分析以及新密市自然、经济条件等因素,本工程拟采用卫生填埋的处理方法,主要根据是:(1)新密市的垃圾构成无机部分占的比例大(主要是煤渣和灰土),含水率17.5%左右,适合卫生填埋;(2)新密市气候干燥,具有年蒸发量大于年降水量2倍以上的特点,能减少渗滤液的产生,有利于卫生填埋;(3)新密市郊区有可利用的自然沟壑,是填埋处理的天然场地。通过合理的工艺和必要的技术措施,可以达到国家建设部CJJ17-2001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地厂址条件要求和卫生填埋处理要求。填埋场工艺流程.1填埋工艺的确定原则分区作业、减少垃圾裸露面,降低作业成本按计划进行填埋作业,根据每天的入场垃圾量确定填埋区域的每天作业原面,尽量控制垃圾裸露面的范围,这样既可以减轻对环境的二次污染,又可以减少治理环境污染的费用。压实多填,延长填埋场使用年限,提高填埋效率确定合理的填埋高度,选择专用的填埋压实机械,提高垃圾填埋的压实密度,增加填埋场的使用年限,使有效的填埋面积得到最充分的利用。控制源头,落实环保措施,防止二次污染制定有效的环境保护对策,从填埋场地基的防渗处理、垃圾渗滤液的收集、填埋气体的导排或回收等将填埋场的污染降低到最低限度。(4)超前规划,采用合理的填埋方式,缩短稳定期,有利于填埋场的复原利用。.2填埋工艺流程城市垃圾由环卫部门的垃圾运输车送至垃圾处理场,经垃圾填埋入口的地磅称重记录后驶入垃圾填埋区,在现场人员的指挥下按填埋作业顺序进行倾倒、摊铺、压实、撒药和覆土。垃圾按单元分层填埋,其工艺流程如下:送到污水处理厂车辆冲洗调节池填埋封场覆植被土栽种植被洒水车挖掘机装卸机自卸车垃圾压实机消毒车推土机日覆盖土垃圾压实灭菌消毒推平称重计量指定区域倾倒安装导气管送到污水处理厂车辆冲洗调节池填埋封场覆植被土栽种植被洒水车挖掘机装卸机自卸车垃圾压实机消毒车推土机日覆盖土垃圾压实灭菌消毒推平称重计量指定区域倾倒安装导气管图2-1垃圾填埋工艺流程图.3填埋作业方式(1)分区分单元填埋作业本填埋场属山谷型填埋场,为有效地减少渗沥液产生量,将填埋库区实行分区,然后逐区进行单元式填埋作业。每一单元平均厚度为2.5m,其中垃圾压实厚度为2.3m,覆土厚度为0.2m。每一个单元垃圾分层碾压,逐步升高的填埋堆体,应堆成斜坡面,坡度为1:3。当日垃圾当日覆土,以防止垃圾中轻质、飞扬物质飞散,抑制臭味,防止蚊蝇孳生,保持作业面整洁,其覆盖材料可选用建筑垃圾。若每一作业区完成阶段性高度后,暂时不在其上继续进行填埋时,为避免因较长时间垃圾暴露进入大理雨水,产生大量渗沥液,应进行中间覆盖,覆土厚度为0.3m。(2)填埋分层作业每一单元垃圾填埋采用分层压实方法进行操作,每层厚度0.4~0.6m,垃圾经过分层压实后累计净厚度约2.3m后,再进行单元式覆盖,覆盖土厚度为0.2m。(3)分阶段填埋作业根据实际情况,填埋作业分为两个阶段,第一填埋阶段为坝顶标高以下部分,采用填坑法作业;第二填埋阶段为坝顶标高以上部分,采用倾斜面堆积法作业,逐步升高的填埋堆体,应堆成斜坡面,坡度为1:3。工程填埋及作业主要设备配置见表2-11。表2-11填埋及运输作业主要设备配备情况序号设备名称单位数量产地1垃圾专用压实机台1国产2装载机台1国产3履带式推土机台1国产4挖掘机台1国产5自卸汽车辆2国产6洒水、喷药车辆1国产7吸污车辆1国产8防飞散网国产.4终期封场按“分区-单元式”填埋作业方式依次重复操作至设计填埋高程时,需进行终期覆盖封场,其目的在于土地的综合利用,减少雨水的渗入。终期覆土由下至上主要组成为:垃圾层、砂砾石排气层30cm厚、压实粘土层30cm厚(渗透系数≤10-7cm/s),砂砾石排水层30cm厚,最上层为20cm厚的营养土层,以种植浅根植物。封场后坡度为5%,由中间向四周倾斜,以利于降雨的自然排出。2.3填埋区建设内容填埋区域划分根据地形,填埋库区采用水平与垂直相结合的分区方法,场区按地形水平分为2个填埋区,从东至西依次为填埋一区、填埋二区,两区之间用1m高的小土坝隔开。垂直分区主要是通过各级锚固平台来实现的,在场地整平时,每升高10m、8m做一锚固平台,针对地形实际情况,共设置3个锚固平台,各级锚固平台的设计同平台排水和库区填埋作业道路结合在一起,这样既可以导排雨水,减少渗沥液的产生量,又可以达到方便填埋作业的目的。锚固平台在设计时,考虑一定的排水坡度,该坡度不小于千分之八。各锚固平台排水沟将收集的雨水最终排入环库截洪沟中。填埋区平整与土方平衡.1填埋区平整为保证填埋场有足够的填埋库容、边坡稳定、满足填埋场水平防渗层铺设的要求,必须对填埋场地进行整治处理。①场底平整:依场底地势,坑底平均平整2m,坡度修整为2%,坡向渗沥液调节池一侧,以利于渗沥液的导流;同时还要求对坑底进行回填土方压实,最大限度地减少坑底的不均匀沉降。为使衬层与土质基础之间紧密接触,场底表面要用滚筒式碾压机进行碾压,使压实处理后的地基表面密度分布均匀。②边坡平整:修整库区边坡坡度为1:3,使侧面光滑整齐,无凹凸不平,以便于铺设防渗系统。.2填埋区土方平衡整个填埋库区土方平衡(主要工程量)设计如下:(1)挖方填埋库区挖方:28万m3(2)筑坝土方两个垃圾坝、分区坝及截污坝共需要土方:5.37万m3(3)覆盖土覆盖土需要土方:14.87万m3(4)土方平衡清基土方可作为覆盖用土、筑坝用土,整个场地整平后,清理场地和开挖的土方可先堆放在堆土区,土方总计28万m3,用方量总计20.24万m3。土方平衡后余方7.76万m3。防渗系统.1防渗系统锚固由于库区边坡高差较大,为了保证防渗系统的稳定,在边坡上每升高10m、8m设一锚固平台,每个平台上做一个膜的锚固沟,起稳定膜的作用,锚固沟宽0.8m,深1m;并在平台上设置排水沟,以便于导排雨水。依据场区实际情况,库区共设置3个锚固平台。.2防渗系统设计防渗层结构一般可采用复合衬里防渗结构、单层衬里防渗结构和双层衬里防渗结构。根据场址的《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库区防渗系统采用单层衬里防渗结构即可满足要求。(1)坑底水平防渗结构场区底部修整后,形成2%的坡降。水平防渗结构由下至上依次为:*地基;*30cm厚压实粘土层;*GCL钠基膨润土垫(4500g/m2);*1.5mm厚HDPE防渗膜;*500g/m2的土工布;*300mm厚的渗沥液导流层;*200g/m2的土工布;*填埋垃圾层;(2)边坡防渗结构本处理场的边坡防渗结构由下至上依次为:*边坡基础;*30cm厚压实粘土层;*GCL钠基膨润土垫(4500g/m2);*1.5mm厚HDPE防渗膜;*500g/m2的土工布;*编织土袋保护层;*填埋垃圾层;坝体工程为便于填埋作业和取得一定的初始容积,需在填埋库区建两座垃圾坝、1座分区坝和1座截污坝,坝体均采用防渗措施进行处理,坝内侧采用与填埋库区边坡同样的防渗结构。根据现场实际地形,填埋库区上游和下游各设置一座垃圾坝,1号垃圾坝高10m,坝长74m,坝顶宽度为7m,可以行车,内外边坡坡度均为1:3;2号垃圾坝高10m,坝长62m,坝顶宽度为7m,可以行车,内外边坡坡度均为1:3。分区坝将填埋库区分为填埋一区和填埋二区,坝高1m,坝长53m,坝顶宽度为2m,分区坝内外边坡坡度均为1:1。截污坝设置在2号垃圾坝下游,与2号垃圾坝及边坡形成渗沥液调节池,坝高5m,坝长51m,坝顶宽度为2m,截污坝内外边坡坡度均为1:2。渗滤液收集系统垃圾处理场渗沥液的收集和排出系统,是垃圾处理场能否正常运行的重要设施。如果渗沥液收集和排出系统不能正常工作,将会使渗沥液大量蓄积于处理场内,从而导致以下问题:1)由于渗沥液的积蓄,使处理场底部的防渗层上的水压增大,从而使渗沥液的渗漏导致地下水及下游水体和土地受到污染。2)由于渗沥液的积蓄,使填埋的垃圾在水中浸泡,从而使大量污染物浸出,导致渗沥液污染物浓度增加。本项目垃圾处理场渗沥液的收集导排系统主要由设于底部防渗层上的渗沥液导流层、导流盲沟、竖向石笼组成。导流层实际上是在场底水平防渗层之上铺设的300mm厚的卵石,粒径为16~50mm。施工时,卵石要求从上至下,粒径逐渐加大,这样既能截细小颗粒,又能确保排水通畅。导流盲沟布置在库底,盲沟内铺设HDPE花管并填满级配卵石,盲沟内HDPE花管直径为315mm。石笼:在整个填埋库区内按40m间距设置竖向导气石笼,石笼由直径1200mm的铁丝网填以级配碎石形成,石笼内设置直径200mm的HDPE穿孔花管。渗沥液收集导排系统的工作机理是:各垃圾层的渗沥液进入附近的石笼或流到坡面上,再经石笼或坡面流入导流层进入盲沟,最后经渗沥液收集管排入渗沥液调节池中。填埋气体收集导排及利用垃圾在填埋后处于厌氧条件,分解出各种气体,其主要成分为甲烷和二氧化碳,另外还含有少量的氢、一氧化碳、硫化氢等。其中甲烷热值高、流动性强、易燃、易爆,二氧化碳比重大、不易扩散、易于聚集,若不加以疏导,容易引起火灾、爆炸及使人畜窒息等风险危害,必须建导气系统进行收集和后续处理。根据本填埋场的特点,采用垂直的收集导排方式。为了使填埋场能安全、稳定地运行,在填埋库区内每隔40m设置—垂直导气石笼井。导气井中部设置直径为200mm的HDPE穿孔花管,管外用铁丝网围成Ф1200mm的网笼,管与网笼之间填充20~80粒径的碎石。导气石笼井的初期施工高度为2m,随着垃圾堆体的不断增高,导气石笼井也随之安装加高,但导气石笼应高出填埋作业面lm左右。通过排气管道收集的垃圾填埋废气,可以用于发电或向居民供气。考虑到本填埋场处理规模较小,产气量较少,可利用价值较低,所以本工程拟采取以下处理措施:将若干个导气石笼井连接至一个集气站内,每个井对应一个支管,每个支管上安装阀门、压力计和气体取样口,在一个集气站内就可以调节若干个气井。利用集气干管将各集气站连接至抽气站,即形成完整的集气管网。收集和输送填埋气体的管道采用高密度聚乙烯(HDPE)管,收集的填埋气体可通过成套的火炬燃烧设备燃烧排放。防洪与雨水疏导设施按照《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规定,本处理场总库容量130万m3,防洪标准以Ⅳ类建设规模要求,则按20年一遇洪水设计,按50年一遇洪水校核。新密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总汇水面积为0.27km2,其中填埋库区南侧的截洪沟可截除约0.13km2汇水面积的洪水,填埋库区北侧的截洪沟可截除约0.14km2汇水面积的洪水。根据本填埋场汇水面积,当区域汇水面积小于10km2时,洪水计算公式采用公路科学研究所经验公式:QP=KFn该公式中:QP—设计频率下的洪峰流量(m3/s)K—径流模数按照《给排水设计手册》第七册(第二版)表4-63中有关数据选用;F—流域的汇水面积(km2)n—面积参数,当F<1km2时n=1;当F>1km2时,按照《给排水设计手册》第七册(第二版)表4-64中有关数据选用。由于本填埋场每侧汇水面积F<1km2,所以n=1重现期20年,K=18.75重现期50年,K=23.40据此分别计算北侧、南侧截洪沟20年一遇和50年一遇的洪峰流量见表2-12。表2-12洪峰流量计算表名称汇水面积(万m2)设计20年一遇洪峰流量(m3/s)校核50年一遇洪峰流量(m3/s)南侧截洪沟132.443.04北侧截洪沟142.633.28填埋场截洪沟总长为1627m,截洪沟断面为梯形,浆砌块石砌筑,底宽0.6m,顶宽0.8m,护砌高度1.0m,可满足工程防洪与雨水疏导需要。此外,为了减少处理场的渗滤液产生量,填埋作业时,需做好雨污分流,工程设计中拟采取的主要措施有:a.场内雨水进行分区收集,垃圾填埋区域采用渗滤液导流槽汇集到渗滤液调节池,未填垃圾的填埋区内雨水通过泵直接排出场外,以实现雨污分流;b.当垃圾填埋未高出地面,进行垃圾填埋层中间覆盖时,使覆盖面从表面形成向四周排水坡度,坡度大于2%,使长时间不填埋垃圾区的雨水顺着中间层表面的坡度流入未填埋区,通过泵抽出场外排入截洪沟;c.不能及时覆土的作业面,采用0.5mm厚的土工膜临时覆盖以减小雨水的入渗;d.在填埋场周围设置永久截洪沟,防止向场内进水。e.封场后顶面坡度不小于5%,以利于降雨的自然排出。防飞散系统为最大限度地减少垃圾飞扬对周边环境造成的污染,根据气象资料,结合填埋库区分区作业方案,在填埋作业区周围设置活动式防飞散网,防飞散网采用钢丝网,高4.5m。道路运输(1)场外道路该垃圾处理场位于新密市袁庄乡井沟村小西地组境内,距县城约3.2公里。处理场西临市区东引线,因此进场道路需修约215m,道路按四级公路标准设计,砼路面,道路宽7.0m。(2)场内道路场内道路为入口处至管理区、渗沥液处理区、填埋库区的道路。道路均设计为7m宽,砼路面,道路总长为657m,道路转弯半径最小为15m。(3)作业道路作业道路为垃圾运输车辆进入填埋作业面之间设置的临时道路,以保证垃圾运输车在垃圾填埋堆积面上的正常运行,作业道路可用建筑垃圾铺设,作业道路设计为4m宽,坡度5%。2.4工程污染因素分析施工期污染因素分析(1)扬尘填埋场建设期扬尘污染主要来自填埋场与生产办公区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扬尘,包括库地整理、混凝土搅拌机、下方土与运输车辆出入产生的扬尘和二次扬尘,为了减少施工期对环境的影响,施工期工程拟采用如下污染防治措施详见表2-13。表2-13施工期扬尘污染防治措施及对策来源工程拟采取的污染防治措施施工现场施工现场只存放回填土方,多余部分应及时清运出现场,干燥季节应及时对现场存放的土方洒水,以保护其表面湿润,减少扬尘产生量。混凝土搅拌机应设置在棚内,搅拌机应有喷雾降尘措施施工现场道路经常清扫,且应及时洒水细颗粒散料入库存放,搬运时要轻举轻放,防止包装袋破裂运输车辆运输白灰、水泥、土方、施工垃圾等易产生扬尘的车辆要严密遮盖,避免沿途弥散出入工地车辆要对轮胎进行清洁和清扫,避免水.泥带入城市道路施工区域在工程施工时,周边应用蓬布围栏,可减少渣土风干后造成的扬尘危害(2)废水填埋场建设期施工人员卫生间拟采用旱厕,拟采用地坑式粪池集中,雇用周围村庄农民定期清理,做农家肥。所产生的废水主要为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和设备冲洗用水,产生量较小,集中处理后用于工地、道路喷洒等。(3)噪声(4)生活垃圾工程拟对生活垃圾填埋场建设期工作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采取收集和暂时存放的方式,待填埋场建成投入运行后,进入填埋场进行卫生填埋。表2-14施工期噪声污染防治措施及对策来源工种拟采取的污染防治措施运输车辆对交通路线进行合理调度,穿越敏感区时要采取禁止鸣笛及低速穿越等措施,且减少刹车次数,避免急刹车等施工工地工程施工过程的高噪声设备主要有打桩机.振动棒.搅拌机等,其噪声值在75~90dB(A)之间,部分超过了《建筑施工场界标准》85dB(A)的限值要求,应对施工工地进行有效隔挡,对高噪声设备采取隔声.减振措施,以减轻对周围环境的不利影响(5)区域生态环境影响依据对拟选厂址的生态调查,评价区内有少量农作物与植被,植被覆盖率较低,大部分为荒地,生活着少量野生鸟类,无国家级保护野生动、植物。鉴于本项目特点,需要建设填埋场、道路及生产与办公区,占用土地、沟地,将使工程区域沟地植被有所减少,但与区域农田和植被总量相比,所占比例较小。评价建议工程采取切合可行的绿化和生态恢复措施,尽量扩大厂区绿化面积。只要工程科学规划、重视管理、落实污染防治措施和积极恢复植被计划,从总体来看,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可以接受的。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的建设不会对区域野生动物和生态环境造成明显影响。运行期污染因素分析填埋场在服务期主要产生垃圾填埋气体,垃圾渗滤液、设备及车辆噪声等污染。.1废气(1)填埋气体①垃圾填埋场产气原理当垃圾被埋置于填埋场后,其中可生物降解的有机成分开始进行细菌分解,最初填埋废物因为捕获了一定量的空气,细菌分解在好氧条件下进行好氧反应,当捕获的空气耗尽,则在厌氧条件下进行厌氧分解反应,反应过程为:好氧分解:有机物质+O2→CO2+H2O缺氧厌氧分解:有机物质+H2OCH4+CO2+NH3+H2S缺氧依据有关技术资料,垃圾填埋后,好氧分解一般持续几天或几个月完成,而厌氧分解速率在两年之内可达峰值,然后逐渐衰减,持续时间大多长达25年或更长。根据上述原理,垃圾填埋场所产生的气体均由垃圾中的有机物质经微生物进行好氧、厌氧分解产生,因而垃圾中有机物质含量越高,垃圾填埋场产气量也就越多。②垃圾填埋场产气成分及性质分析垃圾填埋场产气组份分析见表2-15。表2-15垃圾填埋场产气组份分析一览表项目甲烷二氧化碳氮氧硫化氢氨氢一氧化碳微量组份体积百分比(%)45~5040~602~50.1~1.00~1.00.1~1.00~0.20~0.20.01~0.6由表2-15可以看出,填埋气体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和二氧化碳,甲烷含量约占45~50%,二氧化碳约占40~60%,其余为少量的氢、氮、硫化氢等气体。填埋气体各主要成分的物理性质见表2-16。表2-16填埋气体各成分的物理性质项目甲烷二氧化碳氢硫化氢一氧化碳氮气氨密度(g/L)0.71671.97680.089708可燃性可燃可燃可燃可燃可燃与空气混合的爆炸体积范围(%)5~154~75.64.3~45.512.5~74臭味无无有轻微无有毒性无无有有无有由表2-16可以看出,填埋气体的主要成分CH4是一种可燃气体,其低位发热值为8570kcal/m3,当它在空气中的体积达到5~15%时,可能导致火灾和爆炸事故;另外植物对CO2和CH4具有一定的敏感性,如果聚集在植物根部则会导致植物根部缺氧,从而危害其生长。硫化氢的主要影响则是在大量气体溢出的地方产生臭味。二氧化碳的主要影响是在水中溶解形成碳酸,从而溶解矿物质使地下水矿化,也可能引起土壤酸性改变,破化填埋场周围植被和绿化环境。垃圾填埋产气源强确定垃圾填埋场的产气量、成分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垃圾成分、填埋年限、温度、湿度等,垃圾的产气量是一个累积量,它与垃圾有机碳含量、生物分解温度、时间等有关。a、源强计算公式填埋场总产气速率计算采用建设部城建司《城市生活废物处理》一书提供的填埋场产气速率经验计算公式:G=L(1-10-kt)式中,G——t时间内吨垃圾产气量(m3/t垃圾);K——产气速率常数(l/a);L——理论计算的吨垃圾最佳产气量(m3/t垃圾);t——时间(a)。某气体产气速率计算方式:V=G×年填埋垃圾量×该气体占产气总量的百分比(m3/a)b、参数确定理论计算的最佳产气量根据垃圾填埋场的产气原理,垃圾填埋场所产生的气体均由垃圾中的有机物在微生物的生化降解作用下而产生,因而垃圾中有机质含量越高,垃圾填埋场产气量也就越多。据国外有关资料,垃圾中有机物只有50%可生物降解,有机物分解的最佳产气量的理论计算结果为0.8m3/kg,据新密市城市生活垃圾成份分析,其有机物含量为28%,经计算该填埋场每吨生活垃圾的最佳产气量为112m3。产气速率常数垃圾中有机物好氧分解时间较短,一般持续几天或几个月完成;随着氧气的迅速耗尽,则转变为厌氧消化,厌氧分解速率在两年之内可达峰值,然后逐渐衰减,持续时间大多长达25年或更长。根据有关研究资料,填埋场中垃圾产气半衰期为10年。 当t=10a时,G=0.5L则0.5L=L(1-10-kt)故产气速率常数k=0.03l/a填埋场填埋气体总产气速率新密市垃圾填埋场设计使用年限约为13年。垃圾填埋采用单元方式,每日一个单元,单元大小由日垃圾量确定。由于有机物降解速率呈逐年衰减趋势,故考虑垃圾填埋以每年为一个大的填埋单元,对垃圾填埋场运行后1~13年吨垃圾产气量及总产气速率进行计算,结果见表2-17。由表2-17可知,垃圾填埋当年,其产气速率为7.48m3/t垃圾,即吨垃圾产气量为7.48m3。对每个单元来说,产气速率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衰减。至13年使用期满后,整个填埋场产气速率达到最大值为66.37m3/t垃圾,此时填埋场年产气量已达到最大值m3/a。c、CH4产气源强CH4气体一般占填埋场产气总量的50%,则CH4产气源强计算结果见表2-18。表2-18垃圾填埋场CH4产气源强一览表源强年份V(m3/a)Q(kg/a)Q(kg/h)Q(mg/s)第1年2.59×1051.86×10521.205888.6第2年4.99×1053.58×10540.8411345.2第3年0.76×1065.45×10562.2017279.3第4年1.02×1067.31×10583.4923190.6第5年1.30×1069.32×105106.4029556.7第6年1.50×1061.07×106122.7734103.9第7年1.77×1061.27×106144.8740242.5第8年2.05×1061.47×106167.7946608.6第9年2.37×1061.70×106193.9853884.1第10年2.50×1061.79×106204.656839.8第11年2.29×1061.64×106187.4352065.3第12年3.09×1062.21×106252.9170254.0第13年3.40×1062.44×106278.2977302.1d、恶臭气体H2S、甲硫醇及NH3源强H2S及甲硫醇及NH3等恶臭气体在好氧分解结束后厌氧分解的初始阶段产生。据资料介绍,恶臭气体在垃圾填埋一年内全部产生,H2S约占全年垃圾填埋气体产生量的0.5%,其中甲硫醇含量约占H2S量的2~3%,本评价取最大值2020年垃圾填埋量计算,则垃圾填埋场H2S产生量为:H2S标准状态下气体密度为1.53kg/m3VH2S=7.48××0.5%=3833.5(m3/a)QH2S=3833.5×1.53=5865.3(kg/a)=0.67(kg/h)=186.0(mg/s)Q甲硫醇=QH2S×3%=5.58(mg/s)NH3产生量:NH3占填埋气体体积为0.55%(标准状态下NH3气体密度为0.7708kg/m3)VNH3=7.48××0.55%=4216.9(m3/a)QNH3=4216.9×0.7708=3250.3(kg/a)=0.37(kg/h)=103.1(mg/s)④垃圾填埋气体的排放源强新密市垃圾填埋气体经导排系统收集后,送火炬燃烧设备,经燃烧处理后转化为水蒸气、CO2、SO2等毒性较小的气体物质。根据资料介绍,填埋场导排系统集气效率可以达到80%以上甚至100%,而收集气体可完全燃烧,燃烧率达100%。评价从最不利角度考虑即集气率为80%,确定填埋场恶臭气体排放源强,详见表2-19。表2-19填埋场恶臭气体排放源强单位:mg/s项目CH4H2S甲硫醇NH3备注数值15460.4237.201.1220.6220%的填埋气体散逸(2)扬尘填埋区轻质物和尘土在强风天气中易漫天飞散,为最大限度地减少垃圾飞扬对周边环境造成的污染,工程拟采取填埋作业区周围设置活动式防飞散网(4.5m高钢丝网);在填埋场四周种植带刺的植物;填埋场喷水控制、垃圾及时覆土和道路的按时清扫等。此外,为防止运输过程中产生二次污染,评价建议垃圾运输车采用集装箱密闭运输,渗滤液吸污车采用密闭槽车,确保运送过程沿途无洒、漏现象发生。为保证运输时不出现事故性泄漏,垃圾运输车应定期检查箱体密闭性及门把手的完好性,吸污车应定期检查槽体的密封性,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对车辆轮胎进行每日清洗。.2废水(1)垃圾渗沥液垃圾渗滤液是由大气降水、地表径流、地下水渗入、垃圾自身分解等因素所形成。其产生量受多种因素影响,如降水量、蒸发量、地表径流、地下水渗入、垃圾特性、水文地质条件、表层覆土和下层排水设施情况等,其中降水量和蒸发量是影响渗滤液产生的主要因素。垃圾在分解中会产生一部分水分,同时,垃圾本身也含有一定水分,在达到垃圾的饱和持水量后形成渗滤,但与其它因素相比,其对渗滤液产生量的影响较小,一般在计算时予以忽略。地下水渗入,需根据填埋场内渗滤水位和地下水水位确定,对于防渗情况良好的填埋场,不考虑渗滤液的产出和外部地下水的渗入。因此,垃圾渗滤液产生量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在填埋区域下渗及汇水区内形成的地面径流,当垃圾填埋场周围设置防洪疏导渠后其产生量大小取决于填埋区大气降水下渗量。非降水期,当平均蒸发量达到降水量3倍以上时,该地区垃圾渗滤液的产生量很少,新密市年平均降水量为648.6mm,年蒸发量为1378.2mm,蒸发量为降水量的2倍以上,因此,新密市垃圾填埋场非降水期将产生很少渗滤液。在填埋场实际运行过程中,一般只有夏季一次降雨量较大时,在垃圾及土层的蓄水能力达到饱和后,填埋场才会明显有垃圾渗滤液产生。据与本工程填埋工艺相同的垃圾场抽取渗滤液资料可知,非降水期在其集液井中渗滤液抽取量很小。垃圾填埋过程是一个动态过程,随着填埋时间增加,填埋体的高度及所占面积逐渐增加,对同一填埋单元渗滤量随着填埋体蓄水能力提高而呈逐步下降趋势。由以上分析,鉴于垃圾渗滤液受各种因素影响的波动性与随机性,对一具体的垃圾填埋场,确切计算其渗滤液产生量十分困难。目前见诸于资料的预测模型较多,主要有四种方式,分别为理论模型、经验计算、水量平衡及浸出系数法。本评价从最不利角度出发,忽略水份蒸发因素,采用下面较为常用的理论预测模型进行预测,预测模式如下:Q=C×I×A×10-3式中:Q——渗沥液年产生量(m3/a)I——平均降雨强度(mm)A——垃圾填埋面积(m2)C——渗入系数(一般取0.1~0.8)C值为处理场的降雨量转为渗沥液之比率。因覆土性质、覆土坡度、垃圾填埋种类、填埋所处阶段、覆土植被情况等而异,这里C取值0.45。根据气象资料,新密地区多年平均降雨量为648.6mm,降雨一般集中在夏季,约占全年总降雨量的70~80%,垃圾填埋区面积为9.4万m2,经计算垃圾渗沥液的产量为:Q年平均=0.45×648.6×135×0.6667=2.62万m3/a由以上计算得出,处理场年渗沥液产生量为2.62万m3,平均日渗沥液的产生量为72m3/d。渗沥液成分分析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性质主要取决于所填埋废物的种类和成份,参考国内外有关资料,对于未经特殊处理,未从中回收任何物料的生活垃圾,其渗滤液的化学成份及浓度范围见表2-20。由表2-20可以看出,垃圾渗滤液是一种高浓度有机废水,其化学成份比较复杂,且随着垃圾填埋场运作的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一个较为明显的特点是填埋初期COD、BOD5高,氨氮逐渐上升,而封场后,COD、BOD5迅速下降,氨氮持续高位不变。因此,处理技术主要考虑去除有机物和氨氮。依据郑州市环境卫生科学研究所提供的相关资料,计算出新密市垃圾渗滤液污染物浓度见表2-21。表2-20填埋场垃圾渗滤液组成及浓度值组成浓度值(mg/L)范围BOD52000~30000COD3000~90000TOC(总有机碳)1500~20000悬浮固体总量3000~450000有机氮200~1000氨氮100~3000硝酸盐5~40总磷(包括酸式盐)1~70正磷(正盐)1~50碱度(CaCO3)1000~10000pH5.3~8.5总硬度(CaCO3)300~10000钙200~3000镁50~1500钾200~2000钠200~2000氯化物100~3000硫酸盐100~1500总铁50~600锌25~250铅0.2~10表2-21新密市垃圾渗滤液污染物典型浓度值表单位:mg/L项目pHSSCODBOD5氨氮总磷垃圾渗滤液7.8100010000400050020渗沥液的处理垃圾处理场渗沥液的收集和排出系统是垃圾处理场能否正常运行的重要设施,如果渗沥液收集和排出系统不能正常运行,将会使渗沥液大量蓄积于处理场内,使处理场底部的防渗层水压增大,从而导致渗沥液的渗漏使地下水及下游水体和土地受到污染。渗沥液的收集排出系统主要由设于底部的防渗层、渗沥液导流槽和竖向石笼组成。渗沥液导流槽内铺设防渗层后填满级配卵石,高出槽顶300mm,导气集水石笼按50m左右间距均匀分布于整个填埋坑内,由直径1500mm的钢丝网填以级配碎石形成,内置Φ250砼穿孔管。各垃圾层的渗沥液进入附近的石笼或流到坡面上,经石笼或坡面流入渗沥液导流槽,最后通过渗沥液收集管穿过垃圾坝后排入调节池。由于新密市年均蒸发量为年均降雨量的2倍多,渗沥液本身产生量较少,本工程渗沥液平均日产生量为72m3/d,拟在场区设置80m3/d渗沥液预处理系统,预处理后的废水采用1辆10m3的吸污车送往新密市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该措施投资少,灵活机动,可较好地适应渗沥液产生量变化较大的特点。工程渗滤液预处理系统拟采用运行经验相对较成熟,处理效果稳定可靠的厌氧——好氧生物处理工艺。国内已有UASB、CASS成套产品供应,安装方便,维护简单。渗滤液处理工艺流程见图2-2。渗沥液渗沥液污水贮存池污水贮存池UASBCASS池调节池污泥贮存池剩余污泥填埋UASBCASS池调节池污泥贮存池剩余污泥填埋图2-2渗滤液处理工艺流程图各工艺单元污染物去除情况及处理站出水水质见表2-22。表2-22污染物去除情况及处理站出水水质表项目反应阶段工艺单元BOD5(mg/L)COD(mg/L)NH3-N(mg/L)SS(mg/L)进水出水去除率进水出水去除率进水出水去除率进水出水去除率UASB7000210070%10000350065%50015070%6006000%CASS反应池210042080%350087575%1502385%60039035%预处理后,渗滤液出水水质为COD875mg/L、BOD5420mg/L、SS390mg/L、氨氮23mg/L,满足《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1997)三级标准要求。预处理后的渗滤液由吸污车送新密市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处理。处理后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COD43mg/L,BOD518.4mg/L,氨氮12.3mg/L,SS26.1mg/L,TP2.08mg/L,均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表1二级标准要求,可实现达标排放。本工程距新密市城市污水处理厂约8km,吸污车装卸运输一次渗沥液需时约1h,按每天8h工作制,每日可运送垃圾渗沥液80m3,可满足工程处理需要。调节池容积的确定鉴于垃圾渗沥液水质、水量不同时段极不稳定性的特点,为保证渗沥液得到有效、正常的收集与处置,应在场区内建设一座渗沥液调节池,以储存和调节渗沥液的水质、水量。填埋场渗沥液与降水有着一定的关系,由于受填埋场防渗和覆盖的影响,填埋场渗沥液的产生有一定的滞后性,根据国内外填埋场运行经验和设计经验,填埋场渗沥液调节池容量计算步骤如下:首先根据多年逐月降雨量计算出每个月的渗沥液产生量,然后扣除当月的处理量,最后计算出最大累计余量即为调节池最低调节容量。由于本项目考虑了填埋作业分区进行,填埋区与未填埋区雨污分流。填埋作业区降雨全部通过渗沥液收集管送至调节池,填埋作业区的渗入系数C值取1.0;终场覆盖后最大的汇水面积为27万m2,封场后的渗透性相对较小,渗入系数C值取0.2。经计算比较调节池容积按封场后最大汇水面积计算比较安全,计算结果见表2-23。表2-23渗沥液调节池容积计算表月份项目123456789101112(mm)经计算调节池最小容积为7608m3,结合最大年降雨量,并考虑到填埋场露天操作的不可预见性,渗沥液调节池有效容积确定为9200m3。(2)生活废水垃圾填埋场定员36人,生活用水量为100L/人·d,按0.8的排污系数计算,生活污水产生量为2.9m3/d,主要污染物COD、BOD5、SS。生活污水集中收集后全部由吸污车送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放。.3噪声工程营运期间产生的噪声主要为城市生活垃圾运输车辆昼、夜出入时和填埋场机械作业运行时产生的机械噪声,其声源源强见表2-24。可以通过合理调度填埋场内运输车辆和机械设备,减少车辆和设备同时使用的频率,以达到降低同时间噪声强度的目的。处理厂大部分机器设备在选型上均选用低噪声设备,对噪声较大的机械设备,可以采取消音、隔音和减振措施,控制噪声对外界的干扰。表2-24工程营运期主要噪声源强一览表单位:dB(A)设备名称垃圾运输车装载机自卸卡车压实机履带式推土机挖掘机源强70~809590909290.4固体废弃物工程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垃圾分拣时产生的废金属、塑料及玻璃等,产生量为1420t/a,均外售综合利用;另一部分为渗滤液预处理系统产生的污泥,产生量为30t/a(干重),送至填埋场卫生填埋。.5其它生活垃圾中含有大量的病原菌,是培养病菌媒体的场所,是各种害虫害兽的滋生地,也是各种疾病的传播源,其中最典型的是蚊蝇鼠虫类,对人类的危害相当严重,它可能会降低垃圾处理场周围人群健康水平。2.5污染物排放情况汇总工程营运期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汇总见表2-25。表2-25工程营运期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汇总见表内容类型排放源及排放量主要污染物污染物产生量t/a污染物削减量t/a污染物排放量t/a防治措施废水垃圾渗滤液2.62×104m3/aBOD5183.4172.411.0采用“UASB+CASS”预处理系统处理后,由吸污车送往新密市城市污水处理厂进一步处理。COD262239.122.9SS15.75.510.2NH3-N废气填埋废气6.80×106m3/aCH4244024400火炬焚烧H2S5.875.870甲硫醇0.180.180NH33.253.250固废废金属、塑料、玻璃142014200外售综合利用污泥30(干重)030(干重)卫生填埋第三章区域环境概况3.1自然环境概况地理位置及交通新密市位于省会郑州西南40km,地理坐标为东经113°09′20″~113°40′36″,北纬34°19′55″~34°40′00″,中岳嵩山东麓、双洎河上游,东临新郑、南靠禹州、西与登封接壤、北与荥阳毗邻、东北与郑州市搭界、西北与巩义市同山相依,东西长46.2km,南北宽32.4km,总面积978.2km2;境内郑少高速公路、豫03、豫62等省级公路穿境而过,京广铁路新密支线、宋大铁路紧密相连,杞密地方铁路横贯东西,交通地理位置优越。工程拟建场址位于新密市袁庄乡井沟村小西地组,距离城区约3.2公里,地质地貌新密市地处豫西山地和豫东平原的结合部位,以山地为主,属嵩山五指岭和箕山山脉的东延部分,境内自然地形由西北向东南倾斜,西、南、北三面为嵩山余脉环抱的浅山丘陵区,中部丘陵起伏,岳谷交错,东部为河谷平原。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山地面积212.2km2,占全市总面积的21.2%,丘陵面积573.6km2,占全市总面积的57.3%,平原面积215.2km2,占全市总面积的21.5%。境内有大小山峰、岗岭800多座,主要山峰有五指岭、兰崖山、双牛山等,最高山峰五指岭海拔1108.5m,最低为东南地区的宋楼西海拔115m,市域内一般海拔300~500m。评价区位于豫西山地和豫东平原过渡区,海拔高程350m左右。工程拟建场址地貌单元属丘陵区。该冲沟发源于郑少高速北侧低山区,上游长度约1.5km,向东南经过王家窝等地汇入双洎河。两岸高程一般335~340m,沟底高程一般314~319m,冲沟深度大于20m。场址处冲沟宽度100m左右,沟底宽度40~60m,沟岸多为粉质粘土,立壁性好,多形成高5~9m的土质陡崖。场区为土岩双层结构,除沟底南侧有两片页岩夹薄层灰岩,北侧有一片页岩夹薄层砂岩外,地表均为第四系粉质粘土。第(1)层粉质粘土(Qeq\o(\s\up7(al),\s\do3(3))、):褐黄-棕黄色,稍湿,硬塑状,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上部土层土质较纯,下部含钙结核,钙核粒径一般2~5cm,局部含有少量卵砾石,卵砾石成分主要为钙质结核,粒径3~6cm居多,次圆状。该层厚大于20m,分布在两岸和沟底。第(2)层页岩(P):强-弱风化,黄-紫红色,泥质、泥砂质结构,页理不发育,偶见云母片,夹有薄层灰岩或砂岩,灰岩单层厚度一般0.5~1cm,最厚可达15cm,可见裂隙及溶蚀槽,砂岩单层厚度一般3~5cm,最厚可达60cm,砂岩泥质含量较高,溶槽发育。地层倾向南西,倾角一般5~10°,局部倾角15°以上,天然剖面可见厚度大于5m。根据附近土层和岩石室内土工试验资料,各岩土层渗透系数如表3-1所示。表3-1各岩土层渗透系数建议值表岩性粉质粘土页岩夹砂岩薄层灰岩夹页岩渗透系数k(cm/s)3.5×10-6~6.8×10-53.5×10-5~3.6×10-42.8×10-4~3.6×10-2渗透分级微-弱透水弱-中等透水中等-强透水工程场区地形平坦,根据野外资料,未发现不良地质作用及对暗塘、人工洞穴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根据场地调查的地层条件,估算上部土层等效剪切波速为332m/s。根据GB50011-2001规范第条、第条规定,场地土类型为中硬场地土,场地覆盖层厚度0m~大于20m,建筑场地类别为Ⅰ~Ⅱ类。设计特征周期值为0.25~0.35s。本场地属对建筑抗震有利地段。地下水工程拟建场址冲沟内常年干枯,由于上游修路截断了冲沟,上游没有来水条件,据调查该选址处30多年没有过水。工程区为地下水严重短缺地区,地下水埋藏较深,埋藏深度大于50m,地下水对基础及基础施工无影响。地下水流向为西北向东南方向。水文特征新密市境内大小河流、沟溪有5000余条,常年有径流的河流30多条,总流域面积1001km2,河道长度96.5km。境内主要河流有洧水(下游称双洎河)、泽河、溱水河、绥水河和黄水河等,属淮河流域沙颖河水系,其中,双洎河是淮河上游的一条重要支流,也是横贯新密市东西的最大的一条河流,属省市重点控制河流。双洎河总控制流域面积928.8km2,其中,新密境内868km2,占全流域面积的93.5%。双洎河发源于登封马岭山,由大冶戈湾入新密市境,流经平陌、牛店、西大街、城关、超化、来集、大隗、曲梁等8个乡镇到交流寨向下进入新郑境内。新密境内河段长度约40km,沿途有承云水、绥水、杨河等汇入。由于双洎河天然径流量小,源头水资源逐渐枯竭,河水主要由沿河分布的造纸、煤炭、化工等行业排放的工业废水及城镇生活污水组成,年平均流量1.0~1.5m3/s,水质污染严重,不能满足地表水体功能区划Ⅴ气候特征厂址所在区域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型气候区,夏季炎热,冬季寒冷,气候干燥,雨雪较少,四季分明,季风转换明显。区域气候可分为山地气候区,中部丘陵缺水区和河川平原干旱气候区,因受冷暖气团交替影响,大陆性季风气候特别明显,所以干旱、暴雨、连阴雨、霜冻、大风、低温、干热风等灾害性天气较多,尤其干旱、雨涝、干热风危害性较大。年平均气温14.5℃,历年最高气温41.8℃,历年最低气温-12.8℃,年平均降雨量648.6mm土壤植被新密市的土壤有褐土、红土、潮土、棕壤土、黄土及红粘土等。厂址所在区域的土壤主要为潮土、褐土,较适宜农作物生长。新密市森林资源较为丰富,森林覆盖率达26.4%,主要树种有栎类、油松、华山松、杨树、刺槐等树种,西部山区以天然植被为主,东部平原以人工种植植被为主。评价区内的树种主要为松树、灌木及人工种植的梧桐树等树种。自然遗迹及人为景观新密市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居中原文化的中心区域,境内莪沟裴李岗文化遗址的发掘,证实8000年前我们祖先就在此耕织狩猎、休养生息;炎帝时期称补国,西周时期称郐国,华夏人文始祖炎黄二帝在新密的活动最为频繁,这里有许多关于炎黄二帝的神话传说;西汉高祖始置密县,元代曾称密云县,明朝复称密县,沿用至1994年;1994年经国务院批准,撤县成立新密市。新密市名胜古迹颇多,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9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0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46处。旅游风景区主要有打虎亭汉墓、神仙洞、轩辕皇帝宫、地下雪莲宫、天仙庙及天爷洞等,均距该项目厂址较远,本项目的建设不会对其产生直接明显的影响;除此之外,评价区范围内无国家、省、市级名胜古迹及需要特别保护的文化遗迹。矿产资源新密市矿产资源较为丰富,矿产品种类多、分布广、储量大、品位高,目前已发现矿种22种,共有各类矿产地104处(含矿泉水),其中大型矿床9处,中型矿床23处,小型矿床31处,矿点34处,主要矿藏有煤炭、石灰石、铝矾土、耐火土、天然油石、磷矿石、大理石、水晶石、石棉石、硅石及玉石等。新密市以沉积矿产为主,内生金属矿产极少,且多为矿点、矿化点。沉积矿产中以煤、铝土矿为主,另外有耐火粘土矿、石灰岩矿、硅石等。3.2社会环境概况行政区划与人口新密市隶属于郑州市,辖13乡镇、3个办事处、1个工作委员会和1个经济技术开发区,总面积1001km2,总人口约84万人,其中,市区人口约12万人,流动人口28万人。农业经济新密市农业主要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谷子和红薯;经济作物主要有花生、油菜籽等;畜牧养殖业有优良品种密县寒羊、甲鱼、肉鸽、肉蛋鸡等;土特产品有金银花、大蒜、柿饼等,驰名中外的金银花,为全国同类之冠。工业经济新密市是一个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城市基础设施优势都极大地促进新密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煤、铝矾土、耐火材料、石灰石等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使新密市成为耐火材料及建筑材料的生产加工中心。新密市工业经济主要利用当地丰富的矿产资源,形成了以煤炭、造纸、耐火材料、建筑材料为主的四大经济支柱产业,其中,煤炭、耐火材料、建筑材料三大支柱产业来自本地矿产资源,矿业经济已成为全市的经济支柱。2004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120亿元,财政收入突破4.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953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7646元。文化、教育、科技近年来,新密市教育、科技、文化等社会事业均有很大发展,全市各乡镇均普及初中教育,各行政村内有小学,各乡镇均建有卫生院,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3.3城市发展规划及环保规划城市发展规划.1发展目标根据《新密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城市发展目标为面向新世纪,在城市化、工业化的推动下,把新密建成一个工业发达、城市生活水平发展、环境优美、生态和谐的现代化的区域中心城市。.2城市性质新密市城区是郑州都市圈的重要卫星城市,新密市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以发展能源科技工业和管理服务业为主的工贸城市。.3人口规模近期新密市城区实际居住人口规模控制在22万人左右;规划期末,新密市城区实际居住人口规模控制在30万人左右。.4用地规模规划近期城区建设总用地面积规模为25.19km2,人均建设用地力争控制在114.5m2;远期城区建设总用地面积规模为32.49km2,人均建设用地力争控制在108.3m.5城市总体结构布局规划新密市城区用地形态为“一城六组团”的组团式结构,其中,“一城”为新密市城区,“六组团”为中心城区组团、老城组团、城西组团、城东组团(包括矿务局和七里岗)、城北组团和西部工业区组团(包括工业开发区和生活区)。.6工业用地规划布局①规划期末,城区工业用地面积524.8公顷,占总建设用地面积的16.2%,人均17.5m2②逐步外迁城区内有污染的工业,置换为居住、绿地或公共服务设施用地。③规划3个相对集中的工业园区,各个相对集中的园区布置不同门类的工业,限定不同程度的环境控制标准。④西部工业区为主要工业区,该区东西大街以南至嵩山大道,主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无污染的技术密集型工业,嵩山大道以南主要发展二类传统工业。⑤洧水路以南、云蒙路以西为矿务局工业区,在现有基础上扩建用地面积,以二、三类工业为主,在北侧与规划居住区相接处布置无大气污染的工业项目。⑥以七里岗水泥厂为主的七里岗工业区,应结合该厂技术改造,对该工业区进行污染治理,近期以二类工业为主,远期对工业进行搬迁。工程拟建场址位于新密市袁庄乡井沟村小西地组,距离城区约3.2公里,占地面积165亩。工程占地不在新密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范围内,根据《新密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1997~2010)》,其占地性质属环境保护发展规划.1环境保护规划原则坚持以人为本,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根本,以强化执法监督、提高环境管理能力为核心,保护生态环境,改善环境质量。根据新密市“十一五”环境保护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的原则是坚持综合协调、有序衔接,坚持远粗近细、突出重点,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把环境保护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坚持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坚持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达到环境、社会、经济效益的统一,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2环境保护规划目标新密市“十一五”环境保护规划目标详见表3-2。表3-2新密市“十一五”环境保护规划目标环境因子指标名称单位指标值2005年2006年2007年2010年地表水马鞍洞断面CODmg/L90705040NH3-N151053城市集中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92939598噪声质量目标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dBA)55.7<55城市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67.9<57总量控制指标COD排放量万t/a1.16541.1NH3-N排放量t/a450875烟(粉)尘排放量万t/a5.45.4SO2排放量万t/a1.6442.1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万t/a00生态环境目标秸杆禁烧率%95959598秸杆综合利用率%95959598省级优美小城镇个12城市综合整治目标城市污水处理率%4570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100机动车尾气排放达标率%80.990烟尘控制区覆盖率%100100城市绿化覆盖率%11.223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m20.38.3环境功能区规划新密市是一个以工业为主的城市,具有典型的资源型城镇特征,工业生产以煤炭、耐火材料、造纸及建筑材料为主,进行工业结构调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全面推进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工业(仓储)区环境保护功能区噪声控制标准为昼间≤65dB(A)、夜间≤55dB(A);环境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地表水水质达到Ⅳ类标准;垃圾处理率达到100%。新密市不属于SO2控制区。.4污染控制措施①大气污染治理与控制a、开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国家保安员考试试题(答案+解析)
- 公司内部安全培训教育课件
- 2025年青少年交通安全知识竞赛考试题库100题(含答案)
- 公司入职安全培训讲话课件
- 临沂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课件
- 公司入厂安全培训课件
- 公司健康安全培训课件
- 乡镇燃气安全培训班课件
- 临沂临港安全培训课件
- 2025年社会学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浙江金华武义县国资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企业员工信息安全意识培训
- Unit 1 Lesson 5 I like my school!教学实录2024-2025学年冀教版(2024)初中英语七年级上册
- 【语文试题卷】2024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12月学情调研(终)
- 设备故障分析报告范文
- 2024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网络安全知识培训讲座
- 2022年第十七届广东省中学生天文知识竞赛试题(含答案)
- 传感器技术与应用电子教案
- 承包铁塔维护合同模板
- 北京师范大学《法律职业伦理》2023-2024学年期末试卷
- 个人出行安全承诺书合同(2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