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近代历史人物介绍孔子屈原曹操胡适陈独秀成品模板两篇_第1页
中国古代近代历史人物介绍孔子屈原曹操胡适陈独秀成品模板两篇_第2页
中国古代近代历史人物介绍孔子屈原曹操胡适陈独秀成品模板两篇_第3页
中国古代近代历史人物介绍孔子屈原曹操胡适陈独秀成品模板两篇_第4页
中国古代近代历史人物介绍孔子屈原曹操胡适陈独秀成品模板两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史说新语陈独秀与李大钊introductiontohistoricalrevolutionfiguresintroductiontohistoricalrevolutionfiguresintroductiontohistorical宣讲人:某某某时间:20XX.XX陈独秀陈独秀(1879-1942),原名庆同、官名乾生、字仲甫、号实庵,安徽省怀宁县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和旗帜,中国文化启蒙运动的先驱,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行者,中国共产创始人,中共早期最高。简介事记1942筹建共产党1920187917岁中秀才1896

1898戊戌变法创“岳王会”19051911辛亥革命创《新青年》19151917任北大文科学长1919五四运动

1921当选中央局书记大革命失败1927创《每周评论》1918相交胡适:两个反对的朋友鲁迅:最具价值的作者毛泽东:崇拜者变至陌路人李大钊:不打不相识高晓岚(1876-1930)包办婚姻高晓岚身世:安徽六安霍邱临淮乡人年龄:比陈独秀大2岁作派:典型的封建女子婚后:育有三子一女陈延年、陈乔年、陈松年(子)陈玉莹(女)陈独秀大女儿陈玉莹两情相悦高君曼身世:高晓岚同父异母的妹妹年龄:比陈独秀小8岁作派:毕业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摩登女子,支持陈独秀的事业婚后:育有一子一女陈鹤年(子),陈子莹(女)一拍即合施芝英身世: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年轻貌美的女医生一枚年龄:比陈独秀小22岁性格:温柔体贴,善解人意隐婚同居:14个月陈独秀和潘兰珍相濡以沫潘兰珍结识陈独秀:下班途中偶遇陈独秀因胃病昏倒于路边年龄:比陈独秀小29岁性格:心地善良,与陈独秀互为知音陈入狱亦不离不弃婚姻:由邻居做媒与陈独秀结婚,共同生活十余年,无子嗣潘兰珍报人陈独秀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中共上海发起组成立前《国民日日报》《安徽俗话报》《甲寅杂志》《新青年》《每周评论》第二阶段为中共上海发起组成立到大革命失败期间《共产》、《劳动界》、《向导》、《新青年》季刊和《前锋》第三阶段为大革命失败后《无产者》、《火花》和《热潮》新青年类型:综合性的文化月刊创刊:1915年9月15日在上海创刊。1917年初迁往北京,1920年2月又迁回上海1921年2月受法租界迫害迁往广州。更名:1916年9月1日出版第二卷第一号改名为《新青年》。意义:《新青年》的出现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是五四时期最著名的“舆论阵地”。新青年陈独秀发表创刊词《敬告青年》,对青年提出六点要求:自由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新青年历史背景和指导思想陈独秀从四个方面领导《新青年》发展:(一)制定刊物宗旨和不同阶段的办刊方针(二)提出开展思想文化斗争的原则(三)组织和编者、作者和读者队伍(四)决定《新青年》的出版发行主持7年100多篇一次入狱两次被抄家李大钊(李大钊字守常,河北乐亭人)1889年—1927年,父母早亡,祖父抚养亲上加亲,“姐姐”变妻子恩爱夫妻,相互扶持患难见真情中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的创始人之一,“新闻事业是一种活的社会事业”简介1907考入北洋法政辛亥革命1911筹建共产党1920牺牲1927创办《每周评论》19181889回国新文化运动1916

1913《言治》《甲寅》

留日

1917北大任教加入《新青年》十月革命胜利

1919五四运动

1926“三一八”惨案9岁结婚

1898事记李大钊和章士钊和《甲寅》李大钊对章士钊仰慕已久由于章士钊的推荐,李大钊才得以担任北大图书馆馆长政治思想上,李大钊受章士钊影响很大李大钊被捕后,章士钊竭力营救章士钊,字行严,1881年生。22岁时,担任进步刊物《苏报》主笔,24岁时流亡,成为孙中山、黄兴的策士。1914年,章士钊在东京创刊《甲寅》杂志。《甲寅》杂志是中国近代史上影响极大的政论刊物,是《新民丛报》之后、《新青年》之前影响最大的杂志。李大钊和陈独秀——“不打不相识”两人曾因《国情》一文有过争论。陈独秀在《甲寅》发表《爱国心与自觉心》——“海外之师至,吾民必且有垂涕而迎之者矣。”‘以为不知爱国,宁复为人,何物狂徒,放为是论,李大钊在《甲寅》发表《厌世心与自觉心》——“厌世之辞,嫌其太多;自觉之义,嫌其太少”“有国若此,深思挚爱之士,苟一自反,要无不情智俱穷,不为屈子之怀沙自沉,则为老子之骑牛而逝,所由起也。”“不打不相识”因共同参与《甲寅》编辑而认识携手创办《新青年》《每周评论》“南陈北李”筹建中国共产新文化运动的先驱17岁永平府中学读书:在这个新式学堂里,他开始接触新学,开阔了眼界。辛亥革命,受革命英雄的气概影响1912年6月写下了《隐忧篇》、《大哀篇》等文章,揭露了在所谓共和体制下民权的丧失,人民的苦难。1914年11月,李大钊发表《国情》一文,坚定的革命民主主义思想。1914年,李大钊在东京发起组织了“神州学社”,进行反袁活动。1916年,李大钊主编《民彝杂志》,并发表了《民彝与政治》一文,猛烈地抨击了封建专制制度7月,李大钊应汤化龙之约,到北京办报。在《晨钟报》上,李大钊发表很多文章,揭露北洋阀的反动统治,抨击封建文化及道德伦理。1916年6月,窃国大盗袁世凯在全国一片反对声中死去。但是,封建专制主义思想并未从人们头脑中消除。当时,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一批激进的革命民主主义者发起了新文化运动。李大钊也是这一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对于我国思想界的消沉,“非大声疾呼以扬布自我解放之说,不足以挽积重难返之势。”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

1917年11月,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1918年7月,李大钊写下《法俄革命之比较观》一文,比较了俄国革命和法国18世纪大革命的不同,指出俄国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之上革命,是社会的革命而并著世界的革命”

1918年11月,李大钊在北京群众庆祝欧战胜利大会上发表题为《庶民的胜利》的演说,接着又写下了《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一文,发表在《新青年》上。

1918年12月,李大钊同陈独秀发起创办了《每周评论》。它是《新青年》的姊妹刊。不仅继承了反封建的传统,还一改《新青年》不谈政治的态度,把新文化运动同政治运动结合起来。在《每周评论》上,李大钊发表不少文章,进一步宣传和介绍了马克思主义。1918年7月,李大钊写下《法俄革命之比较观》一文,他认识到,只有俄国革命才代表了世界革命的方向。这是中国知识界肯定十月革命最早的文章,它体现了李大钊开始由一个激进的革命民主主义者向马克思主义者转变。“吾人对于俄罗斯今日之事变,惟有翘首以迎其世界新文明之曙光,倾耳以迎其建于自由人道上之新俄罗斯之消息,而求所以适应此世界的新潮流。”“三·一八”惨案和李大钊之死

1926年“三一八”惨案发生后,遭到段祺瑞政府的通缉,遂避入苏联驻北京大使馆兵营,继续坚持斗争。1927年4月6日,奉系军阀张作霖派军警搜查苏联大使馆,李大钊等60余人被捕。

1927年4月28日,李大钊等20名国民党人员被以“和苏俄里通外国”为罪名绞刑处决,时年38岁。马克思主义宣传阵地《新青年》“五四”时期著名的“四大副刊”之一《晨报副刊》新闻事业的起点《言治》民国初期政论性期刊《甲寅》在"名著"栏刊登《共产党宣言》节译《每周评论》引导进步青年团体及其刊物团结战斗《少年中国》留日学生总会的机关刊物《民彝》北平民众舆论的一块重要阵地《晨钟报》办报业绩与新闻传播思想倡行“知识、诚笃、勇气”兼备的政论家素质倡行“察其变,搜其实,会其通”的办报三个要义宣传马克思主义“新闻事业是一种‘活的社会事业’,而社会是复杂的,要想把这不断的、发生的、多方面的社会现象描写出来,加以批评或指导,非有相当的学问和知识不可”史说新语陈独秀与李大钊introductiontohistoricalrevolutionfiguresintroductiontohistoricalrevolutionfiguresintroductiontohistorical演示完毕感谢您的观看屈原介绍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时间:20XX.XX屈原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中国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今湖北宜昌)。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少年时受过良好的教育,博闻强识,志向远大。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目录人物生平端午节纪念历史成就诗词赏析后世影响人物生平第一章123添加标题添加标题添加标题周显王二十九年(前340年)正月初七日,一说周显王三十年(前339年)正月十四日,屈原生于楚国丹阳秭归。次年,居乐平里。周显王三十九年(前330年),屈原居乐平里。自幼嗜书成癖,读书多而杂,“石洞读书”与“巴山野老授经”当在这一年的时间。周显王四十年(前329年),居乐平里。屈原虽出身贵族,但因自幼生活在民众之中,加以家庭的良好影响,故而十分同情贫穷的百姓,小小年纪便做了许多体恤民众的好事,博得了众口一词的赞誉。早年经历周显王四十八年(前321年),秦军犯楚境,屈原组织乐平里的青年奋力抗击,他一方面居高临下地对青年们进行思想教育,一方面巧用各种战术,机智果敢地给敌人以沉重打击,一展其非凡才华。壹贰周慎靓王元年(前320年),仲春三月,屈原应楚怀王之召出山进京。这一年他在鄂渚为县丞。叁周慎靓王二年(前319年),升任楚怀王左徒。这一年的深秋,屈原首次出使齐国。肆周慎靓王三年(前318年),忙于楚之内政外交工作。五国联兵攻秦,屈原随军而前。初露才华周慎靓王四年(前317年),忙于变法改革,制订并出台各种法令。壹贰周慎靓王五年(前316年),继续进行变法改革,与旧贵族和一切顽固势力进行斗争。叁周慎靓王六年(前315年),深入进行变法改革,民心沸腾;楚之形势大变,旧贵族面临着覆灭的命运。变法改革谗而见疏周赧王五年(前310年),秦武王元年。张仪由于不被武王满意,离开秦国赶赴魏国。屈原仍事怀王为三闾大夫。怀王领悟到被张仪欺骗,出于一时权宜之计起用屈原为齐使,当屈原从齐国回来后马上便被楚怀王疏远。流放汉北周赧王十三年(前302年),齐、魏、韩三国联军攻打楚国,楚怀王派太子横到秦国为人质,请求秦出兵援救。秦王命客卿通率兵救楚,击退了三国联军。次年,秦国一大夫与太子横因为私事争斗被杀死。放逐江南周赧王二十一年到周赧王三十六年(前294年到前279年),屈原第二次被流放到南方的荒僻地区。这次流放的路线,按《九章·哀郢》分出发,析,是从郢都(湖北江陵县)。时间长达16年,在这之间并写下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如《九章·悲回风》。历史事迹屈原之死周赧王三十五年(前280年),楚顷襄王十九年,秦将司马错攻楚,楚割让上庸、汉北地;第二年,秦白起攻楚,取邪、邓、西陵。周赧王三十七年(前278年),白起更进一步攻下了郢都,楚顷襄王只好跟那些执政的贵族们一起,狼狈不堪地逃难,“保于陈城(今河南淮阳县)”。在极度苦闷、完全绝望的心情下,于农历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自尽了。这一年大概是楚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年),屈原当时62岁左右。自投汨罗端午节纪念第二章纪念屈原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纪念屈原以后,在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就有了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据闻一多《端午考》考证在屈原投江之前,吴越一带已有端午节存在,但从屈原2200多年前逝世一直到今天,中国社会主流所公认的一直是端午节祭祀屈原。)另则传说屈原死后,人们投祭屈原的食品,都被蛟龙抢走了。而蛟龙却忌惮楝树叶和五色丝线,所以人们就把米包成棕子来祭祀屈原;赛龙舟则相传是为了打捞屈原的尸体。虽然这些传说都不可靠(一说是为了纪念越王勾践操练水师),但却充分反映了人们对屈原的热爱,也说明了屈原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历史成就第三章文学成就屈原是个诗人,从他开始,中华才有了以文学著名于世的作家。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称“骚体”),被誉为“衣被词人,非一代也”。屈原的作品,根据刘向、刘歆父子的校定和王逸的注本,有25篇,即《离骚》1篇,《天问》1篇,《九歌》11篇,《九章》9篇,《远游》《卜居》《渔父》各1篇。据《史记·屈原列传》司马迁语,还有《招魂》1篇。有些学者认为《大招》也是屈原作品;但也有人怀疑《远游》以下诸篇及《九章》中若干篇章非出自屈原手笔。据郭沫若考证,屈原作品,共流传下来23篇。其中《九歌》11篇,《九章》9篇,《离骚》、《天问》、《招魂》各一篇。政治成就一、奖励耕战二、聚贤能三、反壅蔽四、禁朋党五、明赏罚六、移风易俗诗词赏析第四章诗词赏析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