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生态园高端产业配套服务区城市设计_第1页
湿地生态园高端产业配套服务区城市设计_第2页
湿地生态园高端产业配套服务区城市设计_第3页
湿地生态园高端产业配套服务区城市设计_第4页
湿地生态园高端产业配套服务区城市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东莞生态园中心区城市设计

2009年6月

生态园中心区是生态园的核心,它是园区的生态景观、高端产业和高标准形象的核心区。引言

本次城市设计主要目的在于为东莞生态园塑造独特的生态景观环境,为科技创新搭建”舞台”;造就生态园空间形象品牌,使之成为东莞的又一”亮点”。引言

城市设计采用“双管齐下”的方式,一方面进行城市设计的系统性设计与研究,另外一方面着重对面临实施的项目进行识别和重点研究。城市设计工作是下一步建设的研究和准备,为各个专业的深入设计搭建平台。引言规划设计范围范围7.7平方公里建设用地3平方公里中心区城市设计范围共15.3平方公里南畬郎片区研究范围周边旅游文化资源技术路线规划要求生态园总体规划水系整治规划

其他相关规划本底优势区位条件地域文化场所特征现状城市建设自然资源条件项目策划与活动组织环境景观设计功能布局空间结构规划理念规划目标甲骨文总部案例经验总结深圳科技园微软总部案例研究交通组织中心区城市设计总体城市设计空间形态设计与控制重点地区设计指引街道空间控制南畬郎片区中心区汇报内容

第一部分现状分析与总体规划解读

第二部分城市设计理念与目标

第四部分南畬朗片区总体城市设计

第五部分中心区城市设计

第六部分重点地段设计指引

第六部分生态指标体系

第三部分案例研究

内区内水系发达,池塘湿地密布、水网纵横,呈现出塘、渠、河的三种景观类型。南畬郎渠线性水体景观与阡陌池塘肌理是区内水体最为显著的特征。河流水系鱼塘阡陌池塘南畬朗沿线景观寒溪河水景水体景观优美现状分析林地耕地

区内地带性植物丰富,植被状况良好,水陆交接处植被尤为丰富。这些为绿色景观塑造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其中落羽杉主要分布于南畲郎和大圳埔渠两侧,成规模的荔枝林主要分布与广深铁路沿线。

植被状况良好现状分析落羽杉带南畲朗及大圳埔沿线的落羽杉林地耕地

麦屋村内大量的百年古树长势良好,形成了历史气氛浓郁的植物群落效果。植被状况良好现状分析麦屋村古树群落古树群落

区域周边有南社、塘尾、李家坊古村落、燕岭古采石场等省级保护单位及摩崖石刻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古树名木零散分布,这些充满岭南文化的人文和自然资源尚未得到的充分的挖掘和利用。规划内的麦屋古村建筑群落与植物群落的完整,更是宝贵的历史资源。摩崖石刻古采石场麦屋村古建筑塘尾村古建筑群旅游资源丰富现状分析南社村古建筑群南社古村红石岭塘尾古村麦屋古村村庄工业用地

区域内主要以非建设用地为主,仅有少量的工业和村镇建设用地。但由于地势较低洼,内涝现象严重,建设条件较差,土地开发利用成本较高。地势低洼现状分析目标:

城镇群统筹协调发展的示范区;复合环境生态的综合发展区;具有岭南文化特色的城市休闲旅游区;东莞发展高端(现代)产业及其配套产业的服务区。松山湖配套园区

发展定位东莞市级湿地生态园,高端产业配套服务区(示范区)总体规划解读发展定位两轴七片,“3+4”珠链式结构中央水系轴串连北部湿地、中心区,月塘湖三个片区

“东快”生态轴串连东部湿地、横沥、东坑及湿地三角洲四个片区北部湿地片区中心区月塘湖片区湿地三角洲片区东部湿地片区横沥片区东坑片区“东快”生态轴中央水系轴总体规划解读规划结构总体规划解读土地利用与功能布局案例研究居住组团旅游组团旅游组团商贸组团居住组团商贸组团产业组团产业组团行政组团中央水系公园土地利用与功能布局南畬郎片区产业布局总体规划解读都市型产业:——房地产、旅游业高新技术产业:——电子信息产业、机器人产业现代服务性产业:——总部经济、创意经济高新技术产业区都市型产业区现代服务性产业区第二部分城市设计理念与目标城市设计目标城市设计理念

东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社会经济双转型”的发展战略,坚持产业升级与城市升级相统一,由过去的资源主导型经济向创新主导型经济转变,全面推进产业发展由“东莞制造”向“东莞创造”转变,并进一步向“东莞创新”转型的战略决策。理念一:科技创新是生态园发展主旋律东莞市政府的“东莞创新”战略从全球视野来看,创新经济体正逐渐成为各自国家经济高速增长的核心力量。

通过政府的全力支持、环境资源优势和后发的技术优势,美国硅谷、日本筑波、印度的班加罗尔等地区,正逐渐成为各自国家经济高速增长的核心力量。理念一:科技创新是生态园发展主旋律生态园中心区应坚持“全方位、多元化”的理念,从产业创新、空间创新、环境创新等多个方面取得突破。中心区城市设计必须以提供创新空间,营造高品质创新氛围为宗旨。理念一:科技创新是生态园发展主旋律进行生态修复重建、水系整治,促进土地重新利用也是市政府提出生态园建设的初衷。理念二:生态修复是基本工作高新技术产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营造高品质生态环境是吸引高端人才的关键修复生态、重现生机蓬勃的生态景观将是生态园中心区建设的基本工作。理念二:生态修复是基本工作生态创新两个主题理念三:坚持生态和创新两个发展主题

打造生态水景城,塑造兼具湿地生态修复和科技创新典型示范意义的新型城市化品牌。城市设计目标科技创新与旅游休闲活动塑造特征与彰显进步生态生态修复和生态技术城市设计目标品牌人全新的工作生活方式内涵:第三部分案例研究

经验借鉴

案例研究

东滩生态城位于中国第三大的岛屿—崇明岛,靠近上海、坐落在长江入海口,目前是一大片农业用地。规划在86平方公里土地上,兴建一个带形城市,整个项目计划耗时40年。上海东滩生态城案例研究东滩区位带型城市上海东滩生态城案例研究

东滩规划为现代中国特色的、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由三座相互连接的村庄组成,每个村庄都有一个以旅游、创新科技,以及健康为不同主题的混合功能开发区。规划首先开发旅游为主题的村庄,计划在世博会之前完工,可容纳8万居住人口。上海东滩生态城案例研究

东滩将建立氢能电网,垃圾可通过地下管道运往处理工厂并转化成肥料和能源。能源将通过风力、生物、垃圾,太阳能光板获得。东滩正在打造一个展示城市生活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优秀范例。案例分析中新生态城

生态城的构想引入新加坡的生态技术和先进经验,在中国打造一个社会和谐、重视环保和讲求资源节约的城市,作为其他城市的楷模。它以节能环保、教育培训、服务外包以及文化创意等作为重点发展的产业。

中新生态城位于天津滨海新区内的现有大片盐田,约30平方公里,它是继苏州工业园后中新合作的新亮点。案例分析中新生态城中新生态城的指标体系生态环境健康指标层序号二级指标单位指标值自然环境良好1区内环境空气质量天数好于等于二级标准的天数≥310天/年天数SO2和NOX好于等于一级标准的天数≥155天/年2区内地表水环境质量2达到现行标准IV类水体水质要求3水喉水达标率3%1004功能区噪声达标率%1005单位GDP碳排放强度吨-C/百万美元1506*自然湿地净损失40人工环境协调7绿色建筑比例%1008本地植物指数≥0.79*人均公共绿地平方米/人≥12生态环境健康社会和谐进步经济蓬勃高效区域协调融合微软西雅图总部高密度低强度建设模式

微软公司总部位于西雅图市520号公路侧,占地约1平方公里。该地区地形平坦。功能主要为办公、研发和培训。案例研究微软西雅图总部高密度低强度建设模式案例研究该基地无配套居住及生活设施,布置大量研发办公建筑,层数最高不超过4层。

该总部用地面积受限,功能主要为办公研发,以及配套停车场、停车楼。甲骨文西雅图总部高密度高强度建设模式案例研究

该总部办公建筑层数为8-16层,建筑朝南布置。后方布置多层停车楼。该地块用地面积有限,在有限用地内集中建设,留出用地开挖人工湖以营造良好办公环境。案例研究甲骨文西雅图总部高密度高强度建设模式案例研究深圳科技园高密度高强度建设模式案例研究深圳科技园高密度高强度建设模式

在土地使用上采用混合型土地利用模式,产业用地与生活用地、研发用地、企业总部用地相互混合。生态城建设经验借鉴国内开始兴起了生态城建设,目前大都处于起步阶段,东莞生态园规划建设的进程尚处前列,在这一批生态城中,东莞生态园有其特殊性和代表性。东莞生态园与中新生态城规模相近,现状条件都较差,为了达到较好的生态目标,应向其学习建立自己的生态指标控制体系。东滩和中新生态城都全面应用了生态技术,考虑到东莞生态园现状条件的复杂性和可实施性,建议生态园中全面应用较成熟的生态技术,适度应用较前沿的生态技术,同时建立一个全面应用生态技术的生态示范区。新加坡纬壹技术园香港数码港北卡罗纳州百年园区微软雷德蒙德园区良好的研发及生活服务设施,集工作、生活和休闲一体建设高品质景观环境,吸引高端人才集聚高效、联系紧密及易辨识的公共交往空间,营造良好交流、创新氛围园区环境和设施经验借鉴经验借鉴400m400m深圳科技园园区肌理与尺度250m200m美国硅谷圣荷西(SANJOSE)研发片断broadcom开发建设模式南畬朗渠以南结合中央水系形成强调生态环境景观,采用低强度低密度的建设方式。南畬朗渠北侧采用类似于深圳科技园、甲骨文总部的高强度高密度建设方式,以高效利用土地。经验借鉴第三部分南畬郎片区总体城市设计构思构思三:构建复合多元的城市功能构思一:塑造城水相融的城市特征构思四:建设岭南特色的文化之城构思二:营造生机蓬勃的生态环境构思一:塑造城水相融的城市特征总体空间结构两轴一带,疏密有致的空间格局产业发展轴生活旅游轴生态游览带总体城市特征

将城市空间与生态湿地水景紧密结合,塑造城水相映、城水相融的城市特征。

构思一:塑造城水相融的城市特征

规划围绕塑造城水相融的城市特征,利用中心区现状地形条件,总体形成:——岛湖相依,城水相映的岛·城空间发展格局。构思一:塑造城水相融的城市特征岛·城空间发展格局构思一:塑造城水相融的城市特征岛·城空间发展格局构思一:塑造城水相融的城市特征岛·城空间发展格局城城城岛岛岛岛岛岛岛岛岛岛岛岛总平面·南畬郎片区构思一:塑造城水相融的城市特征中心区城市设计总平面构思一:塑造城水相融的城市特征中心区鸟瞰效果图构思一:塑造城水相融的城市特征空间布局构思一:塑造城水相融的城市特征总体高度分区构思一:塑造城水相融的城市特征总体空间形态构思一:塑造城水相融的城市特征中心区高度控制24米以下36米以下50米以下75米以下构思一:塑造城水相融的城市特征中心区开发强度控制0.5以下0.8以下1.5以下2.0以下2.5以下容积率:构思一:塑造城水相融的城市特征构思二:营造生机蓬勃的生态环境湿地植物群落为多种鸟类提供生境

落实生态理念,建立完善稳定植物群落,同时通过种植鸟饲植物、引鸟植物、蜜源植物,吸引鸟类、昆虫等动物,形成丰富多样的生物景观。营造丰富多样的生物景观营造多种生境构思二:营造生机蓬勃的生态环境营造丰富多样的生物景观林地湿地水体公园绿地鸟类栖息岛构思二:营造生机蓬勃的生态环境建立生态重点保护区

在生态游览带中部建立以鸟类栖息岛为核心的生态重点保护区。并作为生态园未来的生态示范区生态湿地岸线多种全面采用生态湿地岸线,营造大量岸际湿地,净化水体,丰富生物多样性,实现生物信息的水陆无障碍传递。构思二:营造生机蓬勃的生态环境建立稳定的湿地生态系统

利用各类水生植物和底栖生物形成完整稳定的湿地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构思二:营造生机蓬勃的生态环境限制活动区:以展示湿地景观为主,以游人的步行参观为主。不开展大型水上活动,允许摇橹船航行。禁止活动区:为保证生态岛受到最小的干扰,原则上不开展水上活动,除航线范围内不允许船只航行(摇橹船)。水上活动区:主要水上活动区,可开展各类大型水上赛事构思二:营造生机蓬勃的生态环境限制水上游览活动

融合多种城市功能,形成内容丰富、个性各异,多元复合的综合之城。构思三:构建多元复合的城市功能多元复合构思三:构建多元复合的城市功能南畬朗片区文化·旅游&培训小型展览会议水上运动休闲商贸活动湿地生态体验湿地游览科普休闲度假高尚住区行政文化商务科教研发高端产业商住复合文化创意岛链生态岛群科技创新城创新生态科技创新文化创意生态湿地构思三:构建多元复合的城市功能中心区功能布局构思三:构建多元复合的城市功能美食休闲岛文化创意岛会展商务岛欢乐岛会议培训岛水上运动岛岭南文化度假岛湿地体验岛鹭岛碧波堤湿地花卉岛行政岛文化商务岛碧波堤科技创新城·高端产业中心区功能布局科技创新城构思三:构建多元复合的城市功能科技创新城外包产业创意产业研发产业通信产业高端产业公共服务公共服务构思三:构建多元复合的城市功能生态岛群沿着中央水系形成生态保护、科普展示、旅游休闲功能为主的湿地生态岛群。

岭南文化度假岛湿地体验岛湿地体验岛碧波堤湿地花卉岛行政岛文化商务岛构思三:构建多元复合的城市功能文化创意岛链美食休闲岛文化创意岛会展商务岛欢乐岛会议培训岛水上运动岛

以岛为空间载体,形成集文化创意产业、企业会所、会议展示、商务贸易、美食休闲、度假培训及康体运动为一体的带状岛链。

构思四:建设岭南特色的文化之城整合旅游资源,弘扬东莞地域文化

南畬郎片区周边的南社、塘尾、摩崖石刻、燕岭古采石厂等古村和遗址等重量级的旅游资源,与生态园水系相连、陆路相通,通过中央水系、桑基鱼塘度假酒店、麦屋村的建设,将整合周边资源,弘扬东莞地域文化。南社古村落荔枝林南畬郎渠桑基鱼塘塘尾古村落红石岭遗址公园人工湿地麦屋村人工湿地度假酒店李家坊构思四:建设岭南特色的文化之城桑基鱼塘摩崖石刻麦屋村南社古村塘尾古村古采石场

未来在中央水系的北部结合周边资源形成东莞东部的岭南文化旅游圈。岭南文化旅游圈构思四:建设岭南特色的文化之城

同时挖掘区内深厚文化底蕴,弘扬民俗文化和民间艺术,构建东莞生态园独特的地域文化魅力。弘扬民俗文化第四部分中心区城市设计

综合交通系统设计

绿化生态系统设计

水体景观规划

景观系统设计

竖向设计中心区总平面规划目标生态——构建区域生态走廊,形成丰富稳定的生态系统。景观——动感浪漫,花堤柳岸,微风轻拂,舟泛清漪……功能——强化水体调蓄洪能力,引入水上运动,发展体验旅游。形象——高品质环境景观,区域知名度的品牌形象。

水体景观规划打造动感浪漫的生态之景

水体景观规划总计:水:442公顷陆地:655公顷湿地片区生态岛群片区月塘湖片区南畬朗景观线四个特色水景区

现状水体呈现出多种景观形态特征。阡陌池塘南畬朗沿线景观池塘水景

水体景观规划多元之水多元之水

水体景观规划中心区范围内湖,较为开阔的水体空间。塘,点状分布,体现岭南农耕特色的水景。涧,自然式狭长水景。渠,直线式线形水景。滩,与常水位持平的滩地,供鸟类觅食。荡,以芦苇等等水生植物为主体的水景。引入F1摩托艇、龙舟、彩船等赛事及节庆活动,湿地内可以开展湿地游赏、科普认知等水上游赏活动。动感之水

水体景观规划南畬朗规划龙舟赛道利用月塘湖引入F1摩托艇、皮划艇等大型国际赛事安全之水洪水位常水位

水体景观规划

建设中央水系满足水系防洪排涝的要求,并依托不同水位营造不同景观效果。生产系统生活系统+美国硅谷深圳科技园产业园区创造一个生产系统与生活系统有效、合理衔接的复合交通体系道路交通系统规划综合交通系统设计机动车交通(1)区域交通性主干道:

包括龙岗大道、生态园大道两条道路。(2)主要景观大道:

包括古村连接路、湖滨路、南畲朗路三条道路。(3)生活性干道(4)支路

域交通性主干道主要景观大道生活性干道支路综合交通系统设计公共交通(1)城际轻轨(2)城际长途交通综合交通系统设计轻轨线路轻轨站点站点辐射范围城际长途客车站公共交通综合交通系统设计南畬朗片区公交环线线路公交站点站点辐射范围(3)南畬朗片区公交环线公共交通综合交通系统设计轻轨线路轻轨站点站点辐射范围(4)中心片区公交环线

主要道路断面设计主要断面位置示意滨湖路断面四滨湖路断面三滨湖路断面二滨湖路断面一南畬朗路断面一南畬朗路断面二南畬朗路断面三生态园大道断面古村路城市段古村路双渠段车行道绿化带人行道及自行车道主要道路断面设计绿化带车行道中央隔离带人行道及自行车道◎快速路段断面◎无轻轨段断面生态园大道车行道绿化带人行道及自行车道绿化带车行道轨道交通走廊人行道及自行车道人行道湿地排洪渠道路标准断面人行道及自行车道车行道景观带滨水景观带排洪渠桑基鱼塘排洪渠道路标准断面桑基鱼塘道路断面主要道路断面设计自行车道滨水景观路游步道排洪渠车行道景观带高压塔防护带湿地南畬朗路主要道路断面设计南畬朗路龙舟赛道车行道高压塔景观带高压塔防护带亲水步道及看台自行车道自行车道及人行道10m11m4m3m滨水自行车道贵宾观礼台8m5m3m8m2m8m5m2m1m3m◎南畬朗路断面二排洪渠车行道高压塔景观带滨水步道建筑红线退让滨水绿化带自行车道人行道5m3m约50m10m3m3m8m2m8m5m2m1m3m5m1.5m5m自行车道4m◎南畬朗路断面三轨道交通走廊自行车道滨水步道主要道路断面设计绿化带车行道及隔离带人行道及自行车道◎断面二◎断面一滨湖路新开渠风景林带栈桥滨水步道绿化带车行道及隔离带人行道及自行车道塘梗路绿化带自行车道滨湖路主要道路断面设计车行道中央隔离带人行道及自行车道绿化带滨水步道◎断面三◎断面四车行道人行道及自行车道中央水系车行道中央隔离带人行道及自行车道绿化带车行道人行道及自行车道城市区段标准断面人行道车行道中央隔离带建筑退界人行道车行道中央隔离带滨水景观带窄渠长堤游览道游船水道双渠区段标准断面古村连接路主要道路断面设计岛群道路主要道路断面设计环岛轻轨路段环岛榕树段环岛标准段岛内支路◎环岛标准段断面车行道绿化带自行车道绿化带人行道人行道◎岛内支路断面车行道人行道人行道◎步行街断面现状古榕树步行街步行街段主要道路断面设计岛群道路◎环岛路榕树路断面◎环岛路轻轨段断面人行道车行道轨道交通走廊自行车道人行道榕树绿化带人行道车行道自行车道人行道步行与自行车交通

主要沿南畲郎及中央水系布置,形成环中央水系贯通的绿色交通网络,并在月塘湖、中央水系及燕岭湿地三个片区形成各自的步行与自行车游赏系统。结合船只接驳码头,间隔2000米设置一处自行车租存点,南畲郎片区共设置六处。

主要步行与自行车路线自行车租存点

综合交通系统设计步行与自行车交通综合交通系统设计10m8m3m自行车与步行道落羽杉带亲水植物群落12m绿化隔离带中央水系南畲朗渠8m3m自行车与步行道亲水林带绿化隔离带池塘碧波堤断面铁路沿线自行车道断面摇橹船游览路线游船游览路线龙舟赛道F1赛道船只接驳码头至东江至大圳埔湿地至下沙湿地水上交通

分为游览航线与赛事航线两类水上交通路线。(1)游览航线包括人力船与动力船两种线路。(2)赛事航线包括民俗龙舟赛与F1摩托艇专业赛的赛事路线。赛龙舟航线总长约1000米F1摩托艇赛道总长度2500米布置六处船只接驳码头,便于不同类型游船之间的换乘。

综合交通系统设计静态交通

社会停车场以旅游服务中心,景观节点及公共服务与产业服务中心为主要配置地区,并结合轻轨站点、公交站点、码头、自行车租存点,实现水路与陆路交通的便捷换乘。

综合交通系统设计社会停车场轻轨站点船只接驳码头自行车租存点

区域景观特征景观系统设计标志性建筑景观区人文建筑景观区滨水建筑景观区均质建筑景观区湿地植物景观区湿地建筑景观区高地密林景观区水体景观区节点与视廊景观特征景观系统设计主要视线方向绿廊景观路径主要人文景观节点次要人文景观节点绿化景观节点水体景观区界面与路径景观特征景观系统设计城市主要景观路径绿廊景观路径开阔水面景观路径城市建筑界面绿化公共空间界面水体景观区绿化生态系统绿化生态系统设计功能岛绿脉功能岛功能岛功能岛功能岛功能岛功能岛功能岛大公园系统

形成以中央水系生态游览带为核心的大公园系统绿化生态系统设计现状竖向竖向设计

规划区场地普遍比较低平,大部分场地高程界于1.0~4.0米之间,已建设地区场地标高一般在3.0米以上。2.52.53.03.03.04.5竖向设计竖向设计

结合生态园水系及水环境整治综合规划:南畬朗片区中南畬朗排渠南北两端场地最低控制标高为2.5米,南畬朗排渠中部附近的场地最低标高不低于3.0米。自然制高点竖向设计22m16m新堆风景山12m第五部分重点地区设计指引南畬朗生态岛群麦屋村行政商务岛大圳埔景观行政商务岛现状特征南畬郎渠南畬朗---设计原则1、整体以落羽杉为基调树种4、尽量采用生态驳岸5、满足游人观赏休闲的基本要求6、尽可能减少拆迁量2、保护原有两岸景观价值、经济价值较高的植被3、充分利用现有道路、田埂等,以减少土方工程量南畬郎渠南畬朗---功能分类ABCADA:规划区范围之外,设计以满足排渠水利功能为主。B:结合湿地建设设计以生态景观、观赏为主的滨水带状空间。C:设计作为龙舟赛道,赛事期间,两侧人流量较大的滨水带。D:结合月塘湖规划以游人活动为侧重的滨水休闲带南畬郎渠A类区段A-1A-2两侧建筑相对密集部分地段植被良好属于规划范围之外南畬郎渠B类区段植被良好南侧与规划湿地相邻B南畬郎渠C类区段单侧高压走廊两岸较多姿态优美的落羽杉林南侧为规划生态岛群C南畬郎渠C类(龙舟赛段)停车场起点发令台观礼广场龙舟终点VIP观礼亭休闲广场旅游配套服务区滨水步道南畬郎渠单侧高压走廊落羽杉林生长良好DD类南畬郎渠生态岛群重点地段设计指引生态体验岛鹭岛湿地花卉岛

沿着中央水系形成生态保护、科普展示、旅游休闲功能为主的湿地生态岛群。

岭南文化度假岛生态岛群

鹭岛包括一个较大的主岛和两个较小的岛,总面积14ha。鹭岛是全区唯一一组安全保护,没有人群踏足的区域,主要作为鸟类,尤其是鹭鸟类的栖息地。

大岛中心密林将南部人群活动的干扰降低到最低,岛四周以滩地为主,便于鸟类觅食。

小岛中留有高地,种植密林,作为鸟类的栖息繁衍地。鹭岛滩地陆地滩地水生植物水生植物洪水位常水位以白鹭为代表的鸟类栖息地觅食白鹭

学名:Egretta

garzetta

英文名:LittleEgret

别名:小白鹭、舂锄、雪客、白鹭鸶、鸶禽、白鸟生活习性:

栖息于沼泽、稻田、湖泊或滩涂地。寻食时不结群,而以分散形式或单独在河滩、湖边窥视食物。呆立不动时,常一脚踏地,一脚缩于腹下,头缩成“S”状,或漫步走动。不时伸长颈部,昂头环顾四周,一有危险,就立即飞走。繁殖前期有飞向较远的湖泊、河川觅食习性。夜晚飞回栖处时呈“V”字队形。

食性以虾、鱼、蛙及昆虫为主。生态岛群

该组岛群包括一个主要大岛和四个小岛。总面积约15公顷。该岛群的位于桑基鱼塘东南、鹭岛西北部,其主要功能为体验丰富多样的生境活动,如观鸟屋、雨水花园,科普展示厅等。

生态体验岛生态岛群

三个大小不等的岛屿宛如一串绿色的手链轻搭在长堤西侧。岛上遍植各类湿地植物,以草本湿地花卉为主,木栈道连接各展示区。岛屿主要以滩地为主,总面积3.7公顷。湿地花卉岛行政岛与文化商务岛

行政文化岛包括行政岛与文化商务岛。它们位于在中央水系的中部,是整个生态园内最具标志性的岛屿。行政岛与文化商务岛文化商务岛35ha行政岛16ha生态园管委会技术服务中心停车场与轻轨接驳枢纽音乐中心图书馆等文化设施商务办公与酒店群生态广场艺术中心商务办公与酒店群生态风景林行政岛与文化商务岛餐厅行政岛与文化商务岛行政岛

行政岛面积16公顷,集合了生态园管委会(2.5万平米)、技术支持服务中心、建设展示中心等(共约3.5万平米)功能。岛上总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最大建筑规模8万平方米。生态园管委会技术服务中心生态风景林滨水餐厅2.5万㎡3万㎡5000㎡2万㎡行政岛与文化商务岛行政岛生态岛群文化商务岛

行政岛南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