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凤阳中学教师招聘2022年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下载版】1:把握学习理论认为,同学力量上的差异并不能打算他们能否胜利把握教学内容,而是取决于他们()
单项选择题:
A、学习乐观性
B、学习自觉性
C、要花多少时间
D、智力水平
2:我国唐朝“六学二馆”等级森严的入学条件,充分说明白社会政治经济影响和制约着()
单项选择题:
A、教育的领导权
B、教育进展的规模和速度
C、受教育权的安排
D、教育目的
3:学习动机是推动同学学习的一种()
单项选择题:
A、重要力气
B、主要力气
C、内部动力
D、外部动力
4:班级授课制的固定是指()。
多项选择题
A、同学固定
B、老师固定
C、内容固定
D、时间固定
E、场所同定
5:主见恢复古希腊重视美育的传统的是()者
单项选择题:
A、行为主义
B、经院主义
C、科学主义
D、人文主义
6:讲授法是较为古老的教学方法,简单导致注入式教学,与新课程的要求不符,应渐渐淘汰。()
推断题
对
错
7:《长生殿》的是我国清代的()。
单项选择题:
A、关汉卿
B、孔尚任
C、洪昇
D、李渔
8:老师专业化的尝试始于()。
单项选择题:
A、老师职业的消失
B、师资培训机构的建立
C、教育立法的规定
D、国民教育制度的确立
9: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不包括()。
单项选择题:
A、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
B、同学特点
C、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
D、学校的要求
10:教育应当坚持(),对受教育者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增加受教育者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力量。
单项选择题:
A、立德树人
B、依法执教
C、实践第一
D、科学创新
11:老师不能满意于“授人以鱼”,更要做到“授人以渔”。这里强调教学应当重视()。
单项选择题:
A、传授学问
B、进展力量
C、培育共性
D、形成品德
12:《学记》指出:“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相观而善,相互切磋”。这就启示我们在教学中要留意运用()的方法。
单项选择题:
A、谈话法
B、争论法
C、参观法
D、练习法
13:依据教学口语的信息流向可以将教学口语分为()
多项选择题
A、单向传输语言
B、双向对话语言
C、描述性语言
D、说明性语言
E、多向沟通语言
14:在处理与领导关系时,老师应做到()。
单项选择题:
A、顾全大局,秉公办事,团结全都
B、急躁教育,循循善诱,不偏不倚
C、相互敬重,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D、相互理解,互通状况,亲密协作
15:老师职业开头消失始于()。
单项选择题:
A、原始社会末期
B、奴隶社会初期
C、封建社会初期
D、资本主义社会初期
16:去年,学校领导安排我做一个全校倒数的四班级的班主任。开心地接受任务后,我发觉该班三班级时班主任自己支配的班长陈明同学并不受同学欢迎。调查了解之后发觉,该同学对老师和同学耍两幅面孔。老师不在教室时用教棒敲桌子,用教棒打人,常常闹得教室里哄堂大笑。而老师在时,则非常服从。了解到这些状况之后,我打算采纳同学自荐、民主选取的方法竞选班长。经过自荐、演讲、全体同学民意测评等竞选程序后,班上的“淘气大王”唐静被大家全都推选为班长。他上任后,一改淘气大王的形象,带领全班同学拧成一股绳,班级各项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班级秩
多项选择题
A、赞成
B、不赞成
17:教育从生产劳动中第一次分别的标志是()。
单项选择题:
A、学校的产生
B、剩余产品的消失
C、国家的消失
D、文字的产生
18:在教育史上,两种不同的师生关系模式是()。
单项选择题:
A、老师中心与儿童中心
B、内发论与外铄论
C、社会本位论与个人本位论
D、形式教育论与实质教育论
19:为了满意生理、心理或情感上的需要而做出的失范行为被称为()
单项选择题:
A、价值取向型失范行为
B、目的型失范行为
C、传统型失范行为
D、情感型失范行为
20:教育是一种公共职能,学校之间特殊是公立学校一般并不存在竞争,这体现了学校的哪一种独特性?()
单项选择题:
A、公益性
B、垄断性
C、独立性
D、非自愿性
21: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是班级的()。
单项选择题:
A、法人
B、监督人
C、辅导员
D、领导人
22: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进展学说在中国教育界的详细实践是()。
单项选择题:
A、教育的国际化趋势
B、素养教育
C、新课程改革
D、教育改革的实践
23:规定着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系统,包括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的制度叫()。
单项选择题:
A、学制
B、学校教育
C、正规教育
D、制度化教育
24:关于群体对个体的影响,阿尔波特的试验表明,群体对个体起到促进作用,但有时群体也会对个体的活动起到阻碍作用。()
推断题
对
错
25:在自然科学中运用最广的一种教学方法是()
单项选择题:
A、试验法
B、实习法
C、练习法
D、观赏法
26:根据教育法规要求人们行为的性质,可以将其分为()
单项选择题:
A、义务性规范和强制性规范
B、义务性规范和授权性规范
C、任意性规范和义务性规范
D、义务性规范和权利性规范
27:感觉是对直接作用于人们感觉器官的事物的()属性的反映。
单项选择题:
A、个别
B、整体
C、外部
D、本质
28:老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
单项选择题:
A、简单化
B、多样化
C、特地化
D、系统化
29:下列能体现循序渐进教学原则的是()。
单项选择题:
A、时教必有正业
B、君子之教.喻也
C、藏息相辅
D、不凌节而施
30:教育改革的核心是()。
单项选择题:
A、内容改革
B、方法改革
C、课程改革
D、途径改革
31:下列不属于元认知策略的是()
单项选择题:
A、方案策略
B、组织策略
C、调整策略
D、监视策略
32:学校生小黄喜爱班集体,学习仔细,对自己要求严格。小黄的这些性格特征属于()。
单项选择题:
A、态度特征
B、理智特征
C、心情特征
D、意志特征
33:老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要求是必需具有()
单项选择题:
A、学科专业素养
B、教育专业素养
C、品德专业素养
D、职业道德素养
34:第一次在法律上确认老师的社会地位和专业性的是()
单项选择题: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师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35:制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颖、独特的、有肯定价值的产品的()。
单项选择题:
A、智力技能
B、思维品质
C、思维程序
D、力量或特性
36:以下哪种主见比较精确 地体现了启发性原则()。
单项选择题:
A、“各因其材”
B、“学而时习之”
C、“开而弗达”
D、“人不知而不慍”
37:与依从相比,认同更深化一层,它不受外界压力掌握,行为具有肯定的()。
单项选择题:
A、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
B、乐观性
C、适应性和社会性
D、内化性和意志性
38:最早提出普及初等义务教育的历史时期是在()。
单项选择题:
A、第一次工业革命基本完成
B、其次次工业革命基本完成
C、第三次工业革命基本完成
D、信息革命消失
39: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体现了老师的()素养。
单项选择题:
A、教育理论学问
B、崇高的职业道德
C、文化学科学问
D、过硬的教学基本功
40:依据认知学习理论,教学活动中同学学习的实质是内在的心理变化。()
推断题
对
错
41:同学已有了“平行四边形”的观念,现在学习“正方形”概念,这属于()
单项选择题:
A、派生类属学习
B、相关类属学习
C、上位学习
D、并列结合学习
42:“社会仿照模式”所用的德育方法是“榜样法”。()
推断题
对
错
43:实现人的全面进展的根本途径是()
单项选择题: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教育与体力劳动相结合
C、教育与脑力劳动相结合
D、教育与科学技术相结合
44:同学的年龄差异主要体现在思维的差异上。()
推断题
对
错
45:校内建筑应具有教育性。()
推断题
对
错
46:老师所表现出来的最突出的角色是()
单项选择题:
A、教员
B、心理医生
C、榜样
D、讨论者
47:学习课文时分段、总结段意属于()。
单项选择题:
A、复述策略
B、理解-掌握策略
C、精加工策略
D、组织策略
48:《老师资格条件》规定,依据老师法第14条规定,“丢失老师资格的”将()。
单项选择题:
A、3年以后可以重新申请认定老师资格
B、5年以后可以重新申请认定老师资格
C、10年以后可以重新申请认定老师资格
D、不能重新取得老师资格
49:课堂中从众现象的发生,一般认为是()的结果。
单项选择题:
A、群体分散力
B、群体规范
C、课堂气氛
D、课堂里的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
50:学习者在头脑中创建一幅熟识的场景,在其中确立一条明确的路线,并在其上确定一些特定的点,回忆时按这条路线上的各个点提取所记的项目的位置的记忆法属于()。
单项选择题:
A、复述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元认知策略
51:学习原有学问对新学习的影响属于()。
单项选择题:
A、逆向迁移
B、负迁移
C、顺向迁移
D、正迁移
52:关于当代儿童进展观,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多项选择题
A、儿童的身心进展受制约于社会的进展状况
B、儿童的进展是以个体的生物遗传素养为基础的
C、儿童的进展蕴含于儿童主体的活动之中
D、实现进展是儿童的权利
E、以上几种说法都是不对的
53:由卢扎诺夫创立的()注意强化联想,利用人的可示意性,使理智与感情统一,有意识与无意识功能统一,使同学在开心的气氛中接受有效的更多的信息。
单项选择题:
A、纲要信号图式教学法
B、发觉法
C、探究法
D、示意教学法
54: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它是一般心理学原理在教育中的运用。()
推断题
对
错
55:把解决问题的全部可能的方案都列举出来,逐一尝试的假设方法称之为()。
单项选择题:
A、算法式
B、推理式
C、启发式
D、演绎式
56:最经济、最有效的教学形式是()
单项选择题:
A、班级教学
B、自主辅导式教学
C、同学自学
D、开放式教学
57:布鲁纳认为,学习包括三个过程,其中包括()。
多项选择题
A、学问的获得
B、学问的再认
C、学问的转化
D、学问的评价
58:人的身心进展中消失了两个高峰期,表明人的身心进展具有()
单项选择题:
A、挨次性与阶段性
B、不均衡性
C、个体差异性
D、整体性
59:2022年张华同学与其父母一起到国外某地旅游,发觉那里不同国家的人持有统一的护照,使用统一的货币。请你推断他们去的是()
单项选择题:
A、西欧
B、东南亚
C、非洲
D、南美洲
60:人际排斥的特征表现为()。
多项选择题
A、行为对抗
B、认知失调
C、拉帮结伙
D、情感冲突
E、孤立
查看答案
1:答案C
解析:
2:答案C
解析入学条件等级森严说明白受教育权的安排不公平。
3:答案C
解析同学学习的内部动力是学习动机。
4:答案A,B,C,D,E
解析班级授课制的固定指同学、老师、内容、时间和场所固定。
5:答案D
解析见教育学大纲对西方文艺复兴后教育的介绍。
6:答案错误
解析:
7:答案C
解析《长生殿》是昆曲经典剧目,后亦为京剧传统剧目,由清代洪昇创作,历十余年始成。
8:答案B
解析略。
9:答案D
解析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同学特点;教学时间、设备、条件;老师业务水平、实际阅历及共性特点。
10:答案A
解析新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六条规定,教育应当坚持立德树人,对受教育者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增加受教育者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力量。国家在受教育者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教育,进行抱负、道德、纪律、法治、国防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11:答案B
解析这句话的意思是“给人一条鱼,只能满意他一顿饭的需要;教给他打渔的方法,那他终身都会受用”,强调教学不仅要传授给同学直接学问,还应教给同学正确的学习方法,进展同学的力量。
12:答案B
解析争论法是指在老师指导下,同学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以猎取学问的方法。“相观而善…相互切磋”的过程就是为解决某个问题,彼此发表见解、观点,最终达成统一的过程,符合争论法的含义。故选B。
13:答案A,B,E
解析:
14:答案A
解析B项是老师处理和同学之间关系时应遵循的原则;C项是老师处理和同事之间关系时应遵循的原则;D项是老师处理和同学家长之间的关系时应遵循的原则。
15:答案B
解析自从消失学校开头,就有了专职的老师。从奴隶社会初期开头有了学校,同时也就有了老师。(本解析由张恩凯供应)
16:答案A
解析:
17:答案A
解析学校的产生标志着教育从生产劳动中第一次分别。
18:答案A
解析:
19:答案D
解析:
20:答案A
解析:
21:答案D
解析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是班级的领导人。
22:答案B
解析素养教育提倡人的全面进展,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进展学说在中国教育界的详细实践。
23:答案A
解析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详细规定了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培育目标、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4:答案正确
解析:
25:答案B
解析:
26:答案B
解析根据教育法规要求人们行为的性质,可以将其分为义务性规范和授权性规范。(资料来源《教育法规概论》)(本解析由张恩凯供应)
27:答案A
解析感觉是对直接作用于人们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对直接作用于人们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28:答案B
解析老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29:答案D
解析:
30:答案C
解析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
31:答案B
解析:
32:答案A
解析性格的态度特征是指个体对自己、他人、集体、社会以及对工作、劳动、学习的态度特征。如虚心或自负、利他或利己、马虎或细心、制造或墨守成规等。
33:答案A
解析老师的学科专业素养是老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要求,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学问与技能;(2)了解所教学科相关的学问;(3)了解学科的进展脉络;(4)了解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
34:答案C
解析:
35:答案D
解析:
36:答案C
解析:
37:答案A
解析:
38:答案A
解析最早提出普及初等义务教育的历史时期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基本完成时期。
39:答案B
解析略
40:答案正确
解析略
41:答案A
解析:
42:答案正确
解析略。
43:答案A
解析:
44:答案正确
解析:
45:答案正确
解析:
46:答案A
解析:
47:答案C
解析:
48:答案D
解析《老师资格条件》规定,依据老师法第14条的规定,“丢失老师资格的”将不能再重新取得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