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广州教育对外交流的特点及其对当代广州教育国际化的启示_第1页
近代广州教育对外交流的特点及其对当代广州教育国际化的启示_第2页
近代广州教育对外交流的特点及其对当代广州教育国际化的启示_第3页
近代广州教育对外交流的特点及其对当代广州教育国际化的启示_第4页
近代广州教育对外交流的特点及其对当代广州教育国际化的启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近代广州教育对外交流的特点及其对当代广州教育国际化的启示

在全球化趋势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人类活动在世界不同领域同时开展。人类的思想是全球性的,同时也带有当地文化的深刻烙印。思想的全球流动体现在教育的过程中即教育国际化。21世纪,教育国际化已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广州教育对外交流历史悠久,近代广州教育对外交流情况对当代广州教育国际化具有巨大的启发价值。一近代广州教育对外交流的主要形式广州近现代教育是在西学东渐、不断向发达国家的教育学习借鉴的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广州教育对外交流源远流长。广州教育对外交流,最早见于同治二年(1863)为培养翻译人才而开设的广州同文馆。1864~1903年,广州同文馆共聘用13名外国籍教习(英语10人,俄、法、日语各1人)教授英、法、日、俄文。在近代,广州教育对外交流的形式多样,主要有以下三种。(一)考察国内外教育近代以来,广州地区教育部门到世界各地考察,学习国外先进教育经验。1922年7月,广东省教育委员会派广东省立中学教职员分别赴菲律宾、日本等地考察,主要学习教育方法。1923年5月,广州市教育局选派各校学生代表赴日本考察访问。1929年2月,中山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的庄泽宣、崔载阳、古楳、曹刍4名教授组团考察菲律宾教育,四位教授对菲律宾的教育背景、大中小学校、师范及职业教育进行了详细考察。1932年夏,庄泽宣应主办方邀请,参加第六次国际新教育会议,并在会上发表了以《中国新教育趋势》为题的演讲。1933年3月,广州市教育局派叶素志赴美国考察教育,历时1年。1937年7月,崔载阳赴法国巴黎参加国际初等教育及民众教育会议,在会上发表了以《中国民众教育哲学》为题的讲演。参加会议后,崔载阳到德国、瑞士、苏俄、波兰、捷克斯洛伐克、丹麦、美国、英国各国考察,历时1年。广州教育界还到国内各地考察教育、学习经验。1932年11月,督学胡伯孝、陈又琴、周家源三人和小学校长苏志明、刘警强赴北平、天津、厦门等地考察教育,历时2个月,历经6省,并撰写考察报告,分别刊于《广州教育》中;中山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派出人员于1936年春赴广西考察教育,1936年夏,赴华中考察教育。(二)邀请国内外学者来穗讲学国内外知名专家来穗讲学是近代广州教育对外交流的重要方式。1921年4月30日,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应邀到中山大学竹蓬礼堂做了《大陆政策》的讲演。1921年5月7日,陶行知又到中山大学法学院礼堂做了《大众教育问题》的演讲,内容包括为什么要大众教育、什么是大众教育、怎样实施大众教育。他还以中国新文学研究会创办人身份参加了在广州举行的广东新文学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第十二次新文学讨论会,并做了专题讲演。1921年4月28日,美国著名教育家、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杜威博士来广州考察,做了4场演讲,阐述他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他从1919年4月30日至1921年7月11日,共游历了中国13个省市,做了200多场演讲。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孟禄博士也在这个时期来广州考察讲学。1933年1月,英国大学联华委员会派研究生1人(MissDarrock,系英国爱丁堡大学教育学专业毕业生)来广州研究教育,由国立中山大学教育研究所培养(研究有关师资培训问题)。(三)派遣留学生广州是中国最早派遣留学生的地区之一。最早派遣留学生是在1872年,曾国藩、李鸿章共同写了《奏选派幼童赴美肄业办理章程折》,得到朝廷批准,就在广东试行。委派曾留学美国的容闳(广东香山人)和陈兰彬(广东吴川人)办理。全国先后四批共120名中国幼童到美国留学,仅广州府属就有73人。从1895年起派遣留学生数量日渐增多。多数派往日本,其次为欧美。1898~1905年广州官派往日本留学的就有163人,多在东京高等师范学校、东京振武学校就读,1~3年不等。派往欧美留学以美、法两国占多数,德、英、比等国次之。民国时期广州高校遣派外国留学地点主要是欧美、日本。20世纪20年代初,国立广东大学(中山大学前身)专门设有海外部,负责主持选派学生到国外留学事宜。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李石曾、吴敬恒倡导勤工俭学,青年赴法国留学者居多。国立广东大学还接受安南(越南)、朝鲜等国家的留学生以及中国台湾省和大陆的黎族、苗族的学生来校就读,由学校供给他们一切费用。第一次国内革命期间,广州国民政府派遣了一批学生到美国、英国、日本、苏联等国家留学,仅1925年底派赴莫斯科中山大学留学的就有71人。苏联政府、共产国际、红色工会国际出资于1925年11月底在莫斯科创办莫斯科中山大学,专门吸收中国留学生。当时,根据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政治顾问鲍罗廷的建议,在广州成立了一个中央选拔委员会,由谭延闿负责,鲍罗廷任顾问。该会在广州、上海、北京、天津等地选拔赴苏联留学生,仅广州一地就有4000名青年报名应考。首批赴苏联留学生大多来自广州。国立广东大学还制订有《遣派留学里昂中法大学章程》,每年以遣派60名为限,1926年后继续遣派,学额以40名为限。岭南大学农学院毕业生由校长介绍,可无须考试直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耶鲁大学等校就读。从1934年起,广州高校选派留学生,须指定专习学科分别考选。先后举行3届,计派往英国7名,美国3名,法国、瑞士、日本各1名。留学学费及生活费由广东省库供给。1935年,颁布《修正广东选派留学外国学生暂行章程》。该《章程》规定留学生各项费用标准,家长资产在6万元以上,或每月收入在400元以上者,只给半额公费;留学年限为3~5年,有特别情形需要继续研究者可延长。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未再派公费留学生,只继续资助战前3批公费生,并督促他们学成归国服务。后来他们都相继回国工作。1929~1936年派出留学生共50人。在任岭南大学校长期间,钟荣光实施了“北美—岭南国际交流实验计划”,主要内容是岭南大学与美国纽约大学互相承认学位,交换留学生。该计划最大的创举是首次出现女性留学交换生。1935年,“有26名交换学生,包括5名女生”。1936年,“有30名交换学生,包括7名女生。1937年秋,有20名学生被选送到岭南学习”。1939年8月1日,国民政府教育部颁布《限制留学暂行办法》,在留学生派遣上规定,抗战期内,公费留学生非经派遣者,一律暂缓出国;自费留学生,除有国外奖学金或其他外汇补助费,无须请购外汇者外,一律暂缓出国。学习科目上,仍以研习军、工、理、医有关军事、国防为目前急切需要者为限。其中,公费生的派遣,研究科目为军事部分者,由军事委员会委员长核准派遣;研究其他科目者,由教育部呈请行政院长核准派遣。由于派遣公费留学者所习学科与国防有关,因而广州不再选派公费生,只有私立广州大学校长赴美募得留学学额多名,故1949年私立广州大学留学美国入纽约大学等校读博士学位的有12名,赴瑞士和马尼拉各1名。二近代广州教育对外交流的特点广州是第一批对外开放的城市,跟海外交往较早且最频繁。近代广州教育对外交流有以下特点。(一)学术交流频繁近代广州教育对外学术交流频繁。辛亥革命后,从1928年秋季开始,岭南大学接受美国基金会捐助教职员名额26人,接受各国教会派员到校服务。1927年创刊的《岭南科学杂志》英文季刊,每期有400多本发行到美国及英语系60个国家,其中250本用于和400种刊物交换。中山大学注重学术交流。1935年,邓植仪出席国际土壤学大会,顺道到南洋及美、英、德、意等14国考察土壤和农业;吴康出席罗马国际东方学会第19届大会,应聘于巴黎大学中国学院,并赴比利时布鲁塞尔演讲中国大学教育,到捷克布拉格大学演讲中国文化。1946年,杨成志应邀参加美国人类学协会在芝加哥举行的年会,并于1948年应邀参加国际人类民族科学大会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举行的第三届大会。黄文山应美国密西根大学社会系邀请,前往演讲《文化学》。理、工、农、医各学院均有派员到美、英、日等国进修、考察、讲学。1946年5月,邀英国昆虫学家罗伊·尤约特来校演讲。1948年6月,美国社会人类学家勒德菲尔德博士抵广州做中美文化教育交流考察,到中山大学参观并做学术报告。1948年,中山大学、岭南大学、广东文理学院、香港大学4校(院)的物理学教授举行座谈会,交流学术。(二)留学生资助力度大留学教育由广州府香山(现中山市)人容闳开风气之先。近代以来,广州地区高校重视留学生教育工作。20世纪20年代初,国立广东大学专门设有海外部,负责主持选派学生到国外留学事宜。20世纪30年代中山大学设有管理派遣留学生事务的海外部,有留学名额40名,大都选派助教往法国里昂大学留学。1932年2月,从文法、理、工、医、农等科挑选了一批教学、科研成绩优异的助教出国深造,然后回校任教。钟荣光在任岭南大学校长时实施了“北美—岭南国际交流实验计划”,与美国纽约大学相互承认毕业生学位,更首创性地培养女性留学交换生。(三)国外教育资源吸收度高近代以来,广州教育不断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引进国外教育资源。1921年,广东教育界以美国“六三三”学制为基础,提出我国学制改革方案,并获得通过,即“壬戌学制”。广州市执信中学率先推行“壬戌学制”,开中国现代教育之先河。作为中山大学成立初期锐意经营的学科,中山大学医学院吸收德国先进经验,注重引进德国先进医学教育和学术研究人才。学院采用德国式管理机构,使用德国教材,以德语授课,医院查房、写病历、开处方均用德语。入学考试必须考德语。近代以来,尤其到了民国初年,广州地区高校聘请外籍教师已很普遍。1923年广东公医医学专门学校聘美国人达保罗教X光、何辅民教内科,英国人郭守道、郭守德教尸体解剖等。1925年夏葛医科大学34名教师中有外籍教师14名,占1/3强。岭南大学外籍教师最多时达四五十人,文、理、农学院院长都是美国人。1927~1934年,中山大学聘请外籍教授到校任教,引进新兴科学技术。中山大学医学院先后聘请德国教授古底克、马丁等7人任教,古底克、马丁分别担任院长、研究所主任;地质系初建时聘德国地质专家叶格耳、瑞士人哈安姆、奥地利人古力齐等。中山大学地理系初建时聘德国教授克勒脱纳任系主任。中山大学在成立后的最初几年里,将聘请外国专家、教授来校任教,以及将年轻优秀的助教送出国深造,作为提高教学质量和学术水平的有力措施之一。三对当今广州教育对外交流的启示回眸近代广州教育对外交流历程,其大胆创新,开民族教育国际化之先,给当今广州教育对外交流留下了诸多思考和启示。广州市充分利用濒临港澳的优势,以国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和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建设为契机,以世界先进城市和上海、北京等国内先进城市为标杆,推动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特殊教育等领域的合作交流,深化穗港“姊妹学校”的交流与合作,吸引国外及港澳台知名专家来穗参与教育改革进程,参与国际教育对话;积极发展中外合作办学,引进先进教育理念、机制和优质资源,不断提高广州教育的国际影响力,构建与国家重要中心城市相适应的教育国际化新格局。(一)提高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广州高校数量众多,应在境外开办办学机构、教育中心,做好孔子学院和汉语国际推广工作,深化穗港澳台教育交流合作。高校应与境外高校开展学生互换、学分互认、学位互授联授等多形式的交流与合作。支持高校开展国际科研合作,提升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对普通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和现代远程教育实施分类扶持政策。(二)积极发展中外合作办学充分发挥广州名校聚集效应和辐射带动作用,探索多样化的中外合作办学机制,鼓励境外知名大学与驻穗高校合作办学。各高校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政策,探索与一些国际同级别的高校进行不同层次的合作办学,引进更多世界一流高校来穗合作办学,以预科、本科、研究生、博士生教育和各种短期培训为形式,侧重本科、研究生及短期培训,按照国际惯例进行科学有效的教学与管理。倡导广州优质高中与国际知名高中开展合作办学,建议广州市试点开展高中及高中后阶段中外合作办学及项目审批。积极发展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在普通中小学开设国际部,专门招收外籍人员子女。(三)引进优质国际教育资源政府要加大对高校人才引进工作的指导与支持力度,积极创新引才模式,从海内外知名高校引进中青年学术骨干;引进国际先进的办学模式、课程体系和教材,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可以试点在高校部分学科引进国际课程,并建成示范专业。在中小学校之间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的交流机制,不断丰富国际理解教育的内容、方法和形式。大力丰富义务教育阶段国际理解教育课程设置。在有条件的普通高中开设国际认知教育课程。建立试点学校定期评估制度与退出机制。民办高校也应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和国际课程合作,参与国际化学校评估认证。广州市实施普通高中境外课程准入和教材管理,规范民办普通高中引进高中境外课程。民办中职学校引进国际证书课程。大力引进海外高层次智力资源,积极引进国际教育组织。(四)大力发展留学生教育工作留学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促进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政府应营造良好氛围,积极吸引外国留学生来广州留学。高校应制定有效政策,大力发展留学生教育。依据自身的学科优势和特色,招收一定规模的留学生,丰富招生层次。高校要提升自身对留学生的吸引力,既要遵循高等教育发展的一般规律,也要符合高校的自有规律,根据服务对象,发展自身的特色。建立和健全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加强对外交流教师的培训工作,努力提高培养质量,使留学生工作更加制度化、规范化。同时积极选派学生去外国留学。(五)加大教师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力度大力开展“请进来”和“走出去”的双向交流与合作,搭建互动交流平台,从而提升广大教师的国际化水平。一方面,可以通过聘请外籍教师来校授课、讲学、合作研究等形式,开展实质性的交流与合作,建立共赢的合作模式。另一方面,还要重视骨干教师的海外学习经历,并积极创造条件推动教师参与到外来文化的交流中。高校每年可定期公派一定数额的骨干教师到国外学习或开展科研合作项目,进行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定期选派高校优秀青年教师、教育研究人员和职业院校教学骨干到国外顶尖机构访学交流。同时适当扩大中小学教师海外培训规模,探索在海外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