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安全避险系统评价报告_第1页
2018年安全避险系统评价报告_第2页
2018年安全避险系统评价报告_第3页
2018年安全避险系统评价报告_第4页
2018年安全避险系统评价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蒙古双欣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矿井安全避险系统评估报告2019年12月20日矿井安全避险系统评估报告根据《煤矿安全规程》六百七十三规定,矿井避险系统应当随采掘工作面的变化及时调整和完善,每年由矿总工程师组织开展有效评估,现我矿安全避难系统评估如下:一、成立评估领导小组组长:温国惠(总工程师)副组长:高忠国成员:孙化武、曹亮、朱建平、苗圃、高建新、张建波、任晨、余子实二、评估时间:2019年12月20日三、系统评估(一)监测监控系统评估:矿井现装备有KJ76X型煤矿安全监控系统,该系统是实时监控的网络化结构,具备完善的安全监测监控及管理功能,对全矿井下及地面通风机风碉环境参数进行实时数据采集、传输、处理、显示、记录、打印,对井下与安全生产相关的主要设备进行集中监控。以确保人员及设备的安全,全面提高矿井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矿井装备灯76乂型安全监控系统,该系统主要由监控主机(中心站)、服务器、环网交换机、传输介质、井下分站、传感器等组成。对矿井生产环境中影响安全生产的参数和设备进行自动检测和闭锁控制,并在地面中心站计算机上进行集中显示、记录、报警和自动报表等。主要检测的参数有甲烷浓度、馈电状态、设备开停、风速、风压、温度、一氧化碳浓度、风门开关状态、风筒压力,以及避难碉室内外的甲烷浓度、氧气浓度、二氧化碳浓度、温度等。.地面中心站地面中心站设置在调度室,双回路供电,配备2台主机,一台使用,一台备用,服务器设置在信息中心机房,有专职人员实行24小时值班,并与集团公司调度指挥中心、东胜区煤炭局实现了联网监控和实时监测。主机主要用来接收监测信号、校正、报警判别、数据统计、控制打印输出等,服务器主要用于多网多系统融合。.环网交换机监控系统主干线缆分别从主、副斜井进入井下,在地面机房、主斜井暖风机房、中央变电所、41采区变电所、41采区14#联络巷、22采区外段变电所、22采区5#联络巷安设有7台环网交换机,形成环网传输。环网交换机、分站之间采用光纤传输,传感器(模拟量及开关量)至分站为数字传输。.分站及传感器安设甲烷传感器的设置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规定设置齐全,报警、断电、复电浓度和断电范围设置符合要求。井下所有采掘工作面全部安设甲烷和一氧化碳传感器,用于监测作业地点及回风流甲烷和一氧化碳浓度,并且采煤工作面回风巷或掘进巷道长度超过500m的,每500m必须增设1组甲烷传感器,综采工作面回风隅角安设甲烷和一氧化碳传感器。掘进工作面实现了通风机开停、风筒状态、馈电状态显示;机电设备碉室全部设置了温度传感器;主要风门均安装风门传感器,实现了风门开关实时监测。对井下采掘工作面、主回风巷、主胶带运输巷的ch4、CO、风速、温度、风筒压力、风门开关等实行24小时监测监控,严格按照规程及标准设置传感器的报警、断电及复电值。每15天对传感器进行标校,保证系统显示数据准确,断电动作灵敏、可靠,在瓦斯超限后能迅速自动切断被控设备的电源,并保持闭锁状态,实现了对安全监测监控等实时远程监控和数据自动采集,提高了对煤矿井下环境的准确判断及应急处理能力。(二)井下人员通信联络系统评估:.调度通信系统井下通信系统采用杭州北辰KT173调度交换机,该系统设有1条中继线路与行政交换机对接,系统容量192门,分布于地面调度指挥中心、生产科部值班室、区队值班室及井下主要工作场所和各迎头施工点。调度指挥中心配备DTM触摸屏式调度台,井下防爆电话为HAK-2型话机。主、备两条通信电缆从机房出发到主井口分巷道两侧入井。.应急广播系统应急广播系统采用KXT23矿用IP网络广播系统,主机安装于调度室,可实现紧急广播、对讲、录音、监听、远程下载曲目、定时播放等功能。终端主要分布于井下各重点碉室和采掘工作面。.人员定位系统矿井安装有KJ289井下人员定位考勤系统,可对井下人员情况进行全面监测。矿井安全监测监控地面中心站内设置中心控制计算机系统,在井下相关位置布置监控分站。监控分站和中心控制计算机系统之间通过传输电缆相连接,井下人员携带无线编码器,系统通过监控分站与无线编码器之间的无线通讯,实时了解井下人员的数量及分布情况。可任意查询指定人员当前或历史时段所处的区域和活动踪迹;可对人员进行下井次数、下井时间等考勤信息进行分类统计,打印相关报表;可在突发事件发生前及时通知危险区域人员疏散;在事故发生后能及时锁定受困和遇难人员的具体位置,为搜救工作提供准确信息,从而为生产指挥调度、安全监测检查、人员考勤、紧急事件处理等工作提供有效手段,系统可同时将有关数据传至各级管理部门,为各级领导监督指挥决策提供重要依据。矿井人员定位系统可实现井下人员考勤自动化管理(三)压风自救系统评估:矿井装备有ZY-J型矿井压风自救装置,系统供气压力为0.3-0.7MPa,呼吸器调节压力为0.05-0.1MPa,呼吸器供气量为30-110L/min采用地面系统供气、手动操作方式,佩戴呼吸面罩防护方法,消音能力小于70dB(A)。压风自救装置设置在宽敞、支护良好、没有杂物堆的人行道侧,人行道宽度应保持福.5m以上,管路敷设高度距底板0.5m,压风自救装置按距底橱.2〜1.6m,便于现场人员自救应用。掘进工作面压风自救装置在距迎奖5-40m范围内安设两组,采煤工作面压风自救装置安设在胶带顺槽转载机处一组、辅助运输顺槽超前支架处一组、设备列车处一组,井下各地点压风自救装置齐全有效。(四)供水施救系统评估:地面设消防水池两个,每个容量500僮。井下采用消防、洒水合一的给水管道系统,由生产消防水池采用静压供水,沿主井敷设消防洒水管路,下井后经过减压阀减压,再接向各采掘工作面,采取枝状布置方式。管道采用钢管,管道连接采用卡箍式柔性管接头。供水施救装置设置在宽敞、支护良好、没有杂物堆的人行道侧,人行道宽度应保持在0.5m以上,管路敷设高度距底板).5m,供水施救装置按距底板1.2〜1.6m,应便于现场人员自救应用。掘进工作面供水施救装置在距迎头25-40m范围内安设两组,采煤工作面供水施救装置安设在胶带顺槽转载机处一组、辅助运输顺槽超前支架处一组、设备列车处两组,井下各地供水自救装置齐全有效。(五)紧急避险系统评估矿井现装备有2处永久避难碉室,4处临时避难碉室,一处移动救生舱。2-2上煤层永久避难碉室位于2-2上煤层辅助运输大巷与2-2上煤层胶带运输大巷之间,利用4#联络巷建设避难碉室,距离副井口1500m,为22采区作业人员服务。根据杨家村矿井的实际情况,22采区各工种同时正常工作的人数在65人以内。根据《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暂行规定》,永久避难碉室的额定人数,应满足所服务区域同时工作的最多人员的紧急避险需要,并考虑不低于1.2的备用系数,设计确定2-2煤层永久避难硐室额定避险人数80人。设计2-2上煤层永久避难碉室由2个过渡室、1个生存室和4个辅助碉室组成,全长47.3m,生存室采用半圆拱断面,净宽5m,净高3.8m,净断面16.25面;钢瓶碉室采用半圆拱断面,净宽4.2m,净高3.8m,净断面14.02E。碉室采用锚网喷支护,支护厚度150mm,喷射混凝士强度等级C20,2-2上煤层永久避难碉室安装了供氧系统、过滤降温除湿系统、气幕洗气系统、环境监测监控和人员定位系统、供电系统、救灾通信系统、个体防护装备以及其他辅助设施。4-1煤层永久避难碉室位于4-1煤层辅助运输大巷与4-1煤层胶带运输大巷之间,利用5#联络巷建设避难碉室,距离副井口2400m,为41采区作业人员服务。根据杨家村矿井的实际情况,41采区各工种同时正常工作的人数在65人以内。根据《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暂行规定》,永久避难碉室的额定人数,应满足所服务区域同时工作的最多人员的紧急避险需要,并考虑不低于1.2的备用系数,设计确定4-1煤层永久避难硐室额定避险人数80人。设计4-1煤层永久避难硐室由2个过渡室、1个生存室和4个辅助硐室组成,全长47.3m,生存室采用半圆拱断面,净宽5m,净高3.8m,净断面16.25面;钢瓶碉室采用半圆拱断面,净宽4.2m,净高3.8m,净断面14.02近。碉室采用锚网喷支护,支护厚度150mm,喷射混凝土强度等级C20。避难碉室安装了供氧系统、过滤降温除湿系统、气幕洗气系统、环境监测监控和人员定位系统、供电系统、救灾通信系统、个体防护装备以及其他辅助设施。供养系统的安装包括压风系统供氧装置和压缩氧气供氧装置:压风系统供氧装置利用地面压缩空气作为气源,通过①108管路接入水、灰尘、油三级过滤,经过预先设置的减压器、浮子流量计、管路,为碉室内避险人员提供符合正常生存环境要求的空气;环境监测监控系统用于采集和显示硐室内外灾害气体浓度(如co、co2、ch4、。2)、温度以及碉室内部压力等环境参数,供碉室内避难人员掌握和判别灾害环境,并根据硐室内配套救生设备及时采取自救措施,最大限度地保证逃生人员的安全;同时有利于地面救援人员掌握被困人员现状、通话调度和策划最佳救援方案。当发生灾害事故时,为准确掌握避险人员进出避难碉室的情况,设计在避难碉室两过渡室门口附近分别安设1台人员定位基站,与矿井KJ289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相连。避难碉室供电系统(含照明)的主要用于避难碉室日常供电、日常照明、监测监控设备供电;并在遇险避难时,由备用电源箱提供应急供电和照明(不小于96h)。设置直通矿调度室电话1部,设置调度通讯电话1部接入矿井井下调度通讯系统,实现避难碉室与调度室或救灾指挥部之间的通讯。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